常见的毒性危害化学介质

合集下载

常见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常见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15.1哪些是易燃介质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所指的“易燃介质”为主要用于爆炸危险介质类别的划定。

规程中的“易燃介质”即为爆炸危险介质
爆炸危险介质系数指其气体或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0%的介质,详见15.1
压力容器中介质为混合物时,应以介质的组成和爆炸危险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是否属于爆炸危险介质
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表15.2-4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按HGJ43-9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中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2,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4
表15.2-2常毒性程度为极其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表15.2-4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常见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常见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15.1哪些就是易燃介质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所指得“易燃介质”为主要用于爆炸危险介质类别得划定。

规程中得“易燃介质”即为爆炸危险介质
爆炸危险介质系数指其气体或液体得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得差值大于或等于20%得介质,详见15。

1
压力容器中介质为混合物时,应以介质得组成与爆炸危险介质得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得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得生产技术部门,决定就是否属于爆炸危险介质
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表15.2-4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按HGJ43-9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与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中常见得毒性程度为极度危
害得化学介质见表15、2—2,常见得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得化学介质见表15、2-3,常见得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得化学介质见表15、2—4
表15.2-1毒性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常用剧毒介质、可燃介质

常用剧毒介质、可燃介质

常用剧毒介质、可燃介质常用可燃气体常用液化烃、可燃液体管道分级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百分率注: 1.设计压力小于4MPA的管道中,包括真空管道.2.甲A类液化烃管道的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0%3.高度危害介质管道的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数量不应少于40%4.在被检测的焊接接头中,固定焊的焊接接头不得少于检测数量的40%,且不少于一个.介质危害性介质危害性指介质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其中影响容器分类的主要是毒性和氧化性。

毒性毒性是指某种化学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用来表示毒物剂量与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毒性大小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试验动物目中毒性反应所需要大剂量来表示。

气态毒物,以空气中该物质的浓度表示。

所需剂量的浓度愈低,表示毒性愈大。

设计压力容器时,依据化学介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中国将化学介质分为季度危害(Ⅰ)、高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轻度危害(Ⅳ)等四个级别。

所谓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医学水平上,认为对人体不会发生危害作用的最高浓度,以每平方米的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数来表示,单位是mg/m3。

一般标准为:极度危害(Ⅰ)最高容许质量浓度<0.1 mg/m3;高度危害(Ⅱ)最高容许质量浓度0.1~<1.0mg/m3;中度危害(Ⅲ)最高容许质量浓度1.0~<10mg/m3;地度危害(Ⅳ)为高容许质量浓度≥10 mg/m3。

介质毒性程度愈高,容器爆炸或泄漏所造成的危害愈严重!易燃性可燃气体或蒸汽浴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可以燃烧或爆炸的,而是由严格的数量比例,且因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研究表明,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含量满足完全燃烧条件时,则其燃烧反应最为剧烈。

若其含量减少或增加,火焰燃烧速度则会降低,当浓度低于或高于某一限度值时,就不再燃烧或爆炸。

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明火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一般为用可燃气体或蒸汽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中度危害

中度危害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一乙醇胺(氨基乙醇)321,1,2-三氯乙烷2一氧化碳331,1,2-三氯乙烯3一氯醋酸(氯乙酸)341,2,4-三氯苯4乙二胺35三氯醋酸36三氯氢硅(氯硅仿)5乙二酸二乙酯(草酸二乙酯)6乙叉降冰片烯37已二腈7乙胺38马拉硫磷(4049)8乙硫醇39五硫化二磷9乙腈(甲基腈)401,1,2,2-四溴乙烷10乙酸(醋酸)41四氯乙烷11乙酸肝42四氯化碳(注)122,6一二乙基苯胺43丙烯醇(烯丙醇)13二甲胺44丙硫醇14二甲基乙酰胺45甲胺(一甲胺)15二甲基二氯硅烷46甲基丙烯酸环氧丙脂16二甲基甲酰胺47甲硫醇17二甲基苯胺48甲醇(木醇)18N,N一二甲基苯胺49正-丁硫醇19二氧化硫50正-丁醛(酪醛)20二氧化氮51正-硅酸甲酯21二硫化碳52乐果(乐戈)22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53叶蝉散(灭扑威)烯)231,2-二氯乙烯(顺,反)54环已酮55异丁醛(二甲基乙醛)24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25二氯乙烷56西维因(胺甲萘)57杀螟松(速灭虫)26二氯乙醚(2,2-二氯乙醚)27二氯丙醇58吡啶(氮杂苯)28丁胺(正-丁胺)59邻-甲苯胺(注)29丁烯醛(巴豆醛)60邻硝基甲苯30三氧化硫61邻硝基酚31三溴甲烷(溴仿)62苯(注)序号名称序号名称63苯酚(石炭酸)78硝酸64苯醛79硫化氢65苯乙烯80硫酸66间甲酚81氯乙烯(注)67间甲苯胺82氯乙醇68间苯二酚(雷锁辛)83氯丁二烯69间-硝基甲苯843-氯丙烯70间-氯苯胺85氯化氢(盐酸)71氟苯86氯苯72氨87磷酸三丁酯88磷酸三对甲苯酯73偏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烯)74萘89糠醛(呋喃甲醛)75α-萘胺(1-萘胺,甲萘90乙炔胺)(注)76α-萘酚(1-萘酚,甲萘酚)77硝基苯(人造基杏仁油)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密封性、致密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为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化学介质;氯乙烯、α-萘胺应列为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化学介质。

常见高度危害介质

常见高度危害介质

15.1哪些是易燃介质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所指的“易燃介质”为主要用于爆炸危险介质类别的划定。

规程中的“易燃介质”即为爆炸危险介质
爆炸危险介质系数指其气体或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0%的介质,详见15.1
压力容器中介质为混合物时,应以介质的组成和爆炸危险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是否属于爆炸危险介质
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表15.2-4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按HGJ43-9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中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2,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4
表15.2-2常毒性程度为极其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表15.2-4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介质危害标准

介质危害标准

介质危害标准本标准旨在规定和评估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介质。

这些介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六类: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有害气体、有害微生物和其他危害物质。

1. 毒性物质毒性物质是指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

它们可能会引发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甚至致癌。

常见的毒性物质包括铅、汞、砷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有机磷等有害有机物。

2.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是指可能对设备、材料或人体造成腐蚀的物质。

它们可能会与接触到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性产物,对设备、管道等造成损坏,同时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常见的腐蚀性物质包括酸、碱、盐等。

3. 易燃易爆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是指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它们可能在受到冲击、摩擦或高温等外界作用时发生燃烧或爆炸。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包括石油、天然气、氨气等。

4. 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气体。

它们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接触可能对肺部和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常见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5. 有害微生物有害微生物是指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微生物。

它们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肺炎等,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流行病。

此外,有些微生物还可能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6. 其他危害物质除了以上五类物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危害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如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水煤气 1,2-丙二醇 丙苯 异丙苯 丙胺 异丙胺 对异丙基甲苯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氯甲烷 氯苯 焦炉煤气(焦炉气) 溴乙烷(乙基溴) 溴正丁烷 溴丙烯 溴苯 糖醇(呋喃甲醇,氧茂甲醇) 糖醛(呋喃甲醛)


一甲胺(甲胺) 一氧化碳 一氯二氟乙烷 乙二醇(甘醇) 乙炔(电石气) 乙胺(一乙胺) 乙基乙二醇 乙基丙基醚 乙基丙酮 5-乙基-2-甲基吡啶 乙基环丁烷 乙基环己烷 乙基环戊烷 乙苯 乙烯 乙烯基乙炔 乙烯基乙基醚 乙烯基甲苯 乙烷 乙硫醇 乙腈(甲基氰) 乙酰乙酸乙酯(乙酸醋酸乙酯) 乙酰二甲胺 乙酸(醋酸) 乙酸乙烯酯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 乙酸乙酯 乙酸异丁酯(醋酸异丁酯) 乙酸仲丁酯 乙酸叔丁酯 乙酸丙酯 乙酸异丙酯 乙酸甲酯(醋酸甲酯) 乙酸戊酯 乙酸异戊酯 乙酸环己酯 乙酸酐 乙醇(酒精) 乙醇乙酸乙酯 乙撑亚胺 乙醛 乙醚(二乙醚) 二乙氧基乙烷 二乙胺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

七种常有危(wei)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理危(wei)险化学品普通都拥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色,在应急办理时一定要认识其特征,采纳相应的举措正确及时地进行办理。

本文所述的七种常有危(wei)险化学品是指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氰化物、高锰酸钾、氯气、液氨和汽油,其应急处理举措以下:(一)液化石油气⒈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宽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平时生活的燃料,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构成,还含有少许H2S 、CO 、CO2 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份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者黄棕色油状液体, 有特殊臭味;闪点-74 ℃;沸点从-0.5 ℃到-42 ℃;引燃温度426 ~537 ℃ ;爆炸下限[%(V/V)]2.5; 爆炸上限[%(V/V)]9.65; 相关于空气的密度: 1.5 ~ 2.0; 不溶于水。

⒉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⒊ 危(wei)险特征:第2.1 类易燃气体,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者火花可惹起焚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淆物;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碎的钢瓶拥有飞射危(wei)险。

⒋健康危害:如没有谨防,直接大批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惹开端晕、头痛、欢跃或者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忽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整焚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或者其射流可惹起冻伤。

⒌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

⒍ 民众安全:蒸气沿地面扩散并易积蓄于低洼处(如污水渠、下水道等),所以,要在上风处逗遛,切勿进入低洼处;没关人员应立刻撤离泄露区起码100 米;分散没关人员并成立戒备区,必需时应实行交通管束。

⒎ 个体谨防: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

⒏ 大泄露:考虑起码隔绝800 米(以泄露源为中心,半径800 米的隔绝区)。

常见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常见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常见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15.1哪些是易燃介质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所指的“易燃介质”为主要用于爆炸危险介质类别的划定。

规程中的“易燃介质”即为爆炸危险介质
爆炸危险介质系数指其气体或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0%的介质,详见15.1
压力容器中介质为混合物时,应以介质的组成和爆炸危险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是否属于爆炸危险介质
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表15.2-4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按HGJ43-9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中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2,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3,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见表15.2-4
表15.2-1 毒性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表15.2-2常毒性程度为极其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表15.2-4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 20660和GB 5044

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 20660和GB 5044

续表3.0.5 名 称 序号 丁基锂(溶于戊烷溶液) 146 丁基锂(溶于庚烷溶液) 147 丁烯-1 148 异丁烯 149 丁烯-2(顺) 150 丁烯-2(反) 151 丁烯醛 152 正丁烷 153 异丁烷 154 丁腈 155 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156 丁酸 157 正丁醇 158 异丁醇 159 仲丁醇 160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3.0.3-2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 称 名 称 序号 二甲腈(不对称) 肼(联氨) 32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33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环氧氯丙烷 34 二硝基苯(间、邻、对) 速灭威 35 二硝基氯化苯 臭氧 36 1,2—二溴乙烷 倍硫磷 37 1,2—二溴氯丙烷 敌百虫 38 二氯四氟丙酮 敌敌畏 3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氟 4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氟化氢(氢氟酸) 41 十氟化硫 砷化氢 42 三氟化氯 菸碱(烟碱、尼古丁) 43 三硝基甲苯(TNT) 硒化氢 44 三氯化磷 硫酸二甲酯 45 五氯化磷 氰 46 丙烯腈 氯 47 丙烯酰胺 氯丹(氯化茚) 48 丙烯醛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49
甲基环戊二烯 甲基环戊烷 甲基肼 甲烷 甲硫醇 甲酸(蚁酸) 甲酸乙酯 甲酸正丁酯 甲酸异丁酯 甲酸正戊酯 甲酸异戊酯 甲酸甲酯 甲醇(木精) 甲醛 四乙基铅 四甲基铅 四甲基锡 四氢呋喃 四氢糠醇 四羰基镍 发生炉煤气 亚硝酸乙酯 杂醇油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呋喃[氧(杂)茂] 吡啶[氮(杂)苯] 1-辛烯 正-辛烷 汽油 环丁烷 环已烷 环已酮 环丙烷 环戊烷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1,2-环氧丁烷 环氧丙烷 环氧氯丙烷 苯 苯乙烯 苯(甲)酸乙酯 苯甲醛(苦杏仁油)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1 乙酸酐
12 2,6-二乙基苯胺
13 二甲胺
14 二甲基乙酰胺
15 二甲基二氯硅烷
16 二甲基甲酰胺
17 二甲基苯胺
18 N,N-二甲基苯胺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中度危 害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易燃易 爆
66 二甲腈(不对称)
67 二甲硫醚
68 二甲醚(甲醚)
69 二苯醚(联苯醚)
70 1,1-二氟乙烯
71 1,1-二氟乙烷
72 二氧六环
73 二硫化碳
74 1,1-二氟乙烯(偏二氯乙烯)
75 1,2-二氯乙烯(顺)(均二氯乙烯)
14 异氰酸甲酯
15 汞(水银)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极度危 害
16 苯并(a)芘
17 硫芥(芥子气)
18 氰化氢(氢氰酸)
19 氯甲醚
20 羰基镍
注:当毒 性程度分
类用于确 定压力容 器致密性
74 萘
75 a-萘胺(1-萘胺,甲萘胺)(注)
76 a-萘胺(1-萘酚,甲萘酚)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

3.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HG/T 20660(节选)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中毒危害的化学介质

HG/T 20660(节选)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中毒危害的化学介质
50
正-丁醛(酪醛)
80
硫酸
21
二硫化碳
51
正-硅酸甲脂
81
氯乙烯(注)
22
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52
乐果(乐戈)
82
氯乙醇
23
1,2-二氯乙烯(顺、反)
53
叶蝉散(灭扑威)
83
氯丁二烯
24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烷)
54
环己酮
84
3-氯丙烯
25
二氯乙烷
55
异丁醛(二甲基乙醛)
85
氯化氢(盐酸)
7
1,2-二溴氯丙烷
28
呋喃丹(虫满威)
49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8
二氯四氟丙酮
29
邻-硝基氯苯
50
氯化氰
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30
苯乙腈(芐基氰)
51
β-氯丙腈
1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31
苯胺
52
氯代联苯
11
十氟化硫
32
肼(联氨)
53
氯甲烷(甲基氯)
12
三氟化氯
33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54
氯萘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二甲氰(不对称)
22
甲酸(蚁酸)
43
菸碱(烟碱、尼古丁)
2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23
正-丁腈
44
硒化氢
3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24
对硝基苯胺
45
硫酸二甲脂
4
二硝基苯(间、邻、对)

常用剧毒介质、可燃介质汇编

常用剧毒介质、可燃介质汇编

常用剧毒介质、可燃介质常用可燃气体常用液化烃、可燃液体管道分级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百分率注: 1.设计压力小于4MPA的管道中,包括真空管道.2.甲A类液化烃管道的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0%3.高度危害介质管道的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数量不应少于40%4.在被检测的焊接接头中,固定焊的焊接接头不得少于检测数量的40%,且不少于一个.介质危害性介质危害性指介质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其中影响容器分类的主要是毒性和氧化性。

毒性毒性是指某种化学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用来表示毒物剂量与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毒性大小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试验动物目中毒性反应所需要大剂量来表示。

气态毒物,以空气中该物质的浓度表示。

所需剂量的浓度愈低,表示毒性愈大。

设计压力容器时,依据化学介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中国将化学介质分为季度危害(Ⅰ)、高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轻度危害(Ⅳ)等四个级别。

所谓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医学水平上,认为对人体不会发生危害作用的最高浓度,以每平方米的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数来表示,单位是mg/m3。

一般标准为:极度危害(Ⅰ)最高容许质量浓度<0.1 mg/m3;高度危害(Ⅱ)最高容许质量浓度0.1~<1.0mg/m3;中度危害(Ⅲ)最高容许质量浓度1.0~<10mg/m3;地度危害(Ⅳ)为高容许质量浓度≥10 mg/m3。

介质毒性程度愈高,容器爆炸或泄漏所造成的危害愈严重!易燃性可燃气体或蒸汽浴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可以燃烧或爆炸的,而是由严格的数量比例,且因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研究表明,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含量满足完全燃烧条件时,则其燃烧反应最为剧烈。

若其含量减少或增加,火焰燃烧速度则会降低,当浓度低于或高于某一限度值时,就不再燃烧或爆炸。

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明火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一般为用可燃气体或蒸汽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6
氯化苄
228
1—辛烯
2T7
氯丙烯
229
正—辛烷
278
2—氯丙烯
230
汽油
279
氯正丙烷
231
环丁烷
280
氯异丙烷
232
环己烷
281
氯戊烷
233
环己酮
282
氯异戊烷
234
环丙烷
283
3—氯—2—甲基丙烯
235
环戊烷
284
氯甲烷
236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285
氯苯
237
1,2-环氧丁烷
286
209
甲酸正丁酯
258
2—硝基丙烷
210
甲酸异丁酯
259
硝基甲烷
211
甲酸正戊酯
260
硝基苯
212
甲酸异戊酯
261
硝酸乙酯
213
甲酸甲酯
262
硝酸正丙酯
214
甲醇(木精)
263
硫化氢
215
甲醛
264
喹啉[氮(杂)萘]
216
四乙基铅
265

217
四甲基铅
266
氰化氢(氢氰酸)
218
四甲基锡
267
氯乙烯
32
肼(联氨)
64
苯(注)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入本表,作为高度危害化学介质.
1.3.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一乙醇胺(氨基乙醇)
46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2
一氧化碳
47
甲硫醇
3
一氯醋酸(氯乙酸)
43
甲醇(木醇)
4
乙二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9
正—丁硫醇
5
乙二酸二乙酯(草酸二乙酯)
34
环氧氯丙烷
3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35
速灭威
4
二硝基(间、邻、对;)
36
臭氧
5
二硝基氯化苯
37
倍硫磷
6
l,2—二溴乙烷
38
故百虫
7
l,2—二溴氯丙烷
39
敌敌畏
8
二氯四氟丙酮
40

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41
氧化氢(氢氟酸)
1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42
砷比氢
11
一氟化硫
43
菸碱(烟碱、尼古丁)
12
乙硫醇
68
二甲醚(甲醚)
2l
乙腈(甲基氰)
69
二苯醚(联苯醚)
22
乙酰乙酸乙酯(乙酸醋酸乙酯)
70
1,1-二氟乙烯
23
乙酰二甲胺
7l
1,1—二氟乙烷
24
乙酸(醋酸)
72
二氧六环
25
乙酸乙烯酯
73
二硫化碳
26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
74
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27
乙酸丁酯
75
1,2—二氯乙烯(顺)(均二氯乙烯)
77
硝基苯(人造苦杏仁油)
33
1,1,2—三氯乙烯
78
硝酸
34
1,2,个三氯苯
79
硫化氢
35
三氯醋酸
80
硫酸
36
三氯氢硅(氯硅仿)
8l
氯乙烯(注)
37
己二腈
82
氯乙醇
38
马拉硫磷(4049)
83
氯丁二烯
39
五硫化二磷
84
3—氯丙烯
40
1,1,2,2—四溴乙烷
85
氯化氢(盐酸)
41
四氯乙烷
86
氯苯
42
28
乙酸异丁酯(醋酸异丁酯)
76
1,2—二氯乙烯(反)(均二氯乙烯)
29
乙酸仲丁酯
77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30
乙酸叔丁酯
78
1,3—二氯丙烯
3l
乙酸丙酯
79
1,2—二氯丙烷
32
乙酸异丙酯
80
二氯甲烷(甲叉二氯)
33
乙酸甲酯(醋酸甲酯)
81
邻二氯苯
34
乙酸戊酯
82
二硼烷
35
乙酸异戊酯
83
十二烷
219
四氢呋喃
268
氧乙烷(乙基氯)
220
四氢糠醇
269
氯乙酸
22l
四羰基镍
270
氯乙醇
222
发生炉煤气
271
2—氯丁二烯[1,3]
223
亚硝酸乙酯
272
氯丁烯
224
杂醇油
273
1—氯—2—丁烯
225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274
氯丁烷
226
呋喃[氧(杂)茂]
275
氯异丁烷
227
吡啶[氮(杂)苯]
248
正庚烷
200
3—甲基吡啶(β—甲基吡啶)
249
异庚烷
201
甲基环己烷
250

202
甲基环戊二烯
251
1—癸烯
203
甲基环戊烷
252
癸烷
204
甲基肼
253
烟喊(尼古丁)
205
甲烷
254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206
甲硫醇
255
联环己基
207
甲酸(蚁酸)
256
硝基乙烷
208
甲酸乙酯
257
1—硝基丙烷
50
正—丁醛(酪醛)
6
乙叉降冰片烯
51
正—硅酸甲酯
7
乙胺
52
乐果(乐戈)
8
乙硫醇
53
叶蝉散(灭扑威)
9
乙腈(甲基腈)
54
环己酮
10
乙酸{醋酸)
55
异丁醛(二甲基乙醛)
11
乙酸酐
56
西维因(胺甲萘)
12
2,6—二乙基苯胺
57
杀螟松(速灭虫)
13
二甲胺
58
毗啶(氮杂苯)
14
二甲基乙酰胺
59
邻—甲苯胺(注)
123
l,2,4—三甲基苯
172
2—戊酮
124
三氯乙烯
173
3—戊酮
125
三氯乙烷
174
正戊醇(伯正戊醇)
126
1,2,3—三氧丙烷
175
3—戊醇
127
三氯硅烷
176
叔戊醇
128
三聚乙醛
177
伯异戊醇(异戊醇)
129
1,4—己二烯
178
仲异戊醇
130
1—己烯
179
甲乙醚
131
正己烷
180
甲苯
132
异己烷
54
氯萘
23
正—丁腈
55
氯酚
24
对硝基苯胺
56
氯甲酸三氯甲酯(双光气)
25
对硝基氯苯
57
溴甲烷(甲基溴)
26
异—丁腈
58
碘甲烷(甲基碘)
27
苄基氯(氯化苄)
59
碳酰氟(氟光气)
28
呋喃丹(虫螨威)
60
磷化氢
29
邻—硝基氯苯
61
磷胺(福斯胺)
30
苯乙腈(苄基氰)
62
四氯化碳(注)
31
苯胺
63
邻—甲苯胺(注)
丙烯酸甲酯
105
异丁烷
154
丙烯碳酸酯
106
丁腈
155
丙烯醇(烯丙醇)
107
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156
丙烯醛
108
丁酸
157
丙烷
l09
正丁醇
158
丙腈(乙基腈)
110
异丁醇
159
丙酮
111
仲丁醇
160
丙酸乙酯
112
叔丁醇
161
丙酸甲酯
113
正丁醛
162
正丙醇
114
异丁醛
163
异丙醇
115
丁醚
95
叔丁基苯
48
二乙基硒
96
丁基钾(溶于乙烷溶液)
97
丁基锂(溶于戊烷溶液)
146
丙炔(甲基乙炔)
98
丁基锂(溶于庚烷溶液)
147
丙烯
99
丁烯-1
148
丙烯胺
100
异丁烯
149
异丙烯基苯
101
了烯-2(顺)
150
烯腈
102
丁烯—2(反)
151
丙烯酸乙酯
103
丁烯醛
152
丙烯酸正丁酯
104
正丁烷
153
四氯化碳(注)
87
磷酸三丁酯
43
丙烯醇(烯丙醇)
88
磷酸三对甲苯酯
44
丙硫醇
89
糠醛(呋喃甲醛)
45
甲胺(一甲胺)
90
乙炔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密封性,致密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为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化学介质:氯乙烯、α—萘胺应列为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化学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