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完整资料).doc
(完整)《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顺平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顺平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由顺平县实验学校数学组承担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11年4月份申报,与10月份开题被确立为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思索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学习任务适宜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呈现?怎样在问题中体现?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和学习任务有效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在设计问题之前,必须结合课标准确定位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确定了学习任务,再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突破知识点。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课题研究的困难主要存在于:
1.学习内容在40分钟内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课堂灵活多变,给我们驾驭课堂带来了不少困难。
2.各小组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大为不同。有的小组活动已有成果,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参差不齐的小组合作学习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2.分组方法:
①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以4人为单位,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利于两人对学,四人群学,八人共同体学习的需求。人数安排合理,成员异质结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帮扶成长。小的问题对学交流,难的问题群学或共同体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②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4.6.25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于天才
负责人所在单位
平泉县洼子店中学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
《小组合作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组合作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介绍这个课题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学校老师经过实践,大家一致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比较适合当前我们学校的学情同时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
目前大多数课堂上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技能。
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科研计划我们的计划是这样的: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 年9月至20 年10月)1.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实验队伍,进行理论学习。
2.选好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组织教师学习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 年11月至20 年9月)1.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的行为表现的应用;2对学生合作交往意识的培养及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研究与应用;3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4.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措施和收集相应的课题资料。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 年9月至20 年10月)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后期学生检查,形成后期检查报告。
2.完成相关工作,收集教师的论文、个案、音像资料出集子。
3.收集资料并进行详细分析,找出研究特色,完成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
三、运行情况1、调查情况学习相关理论,转变师生观念。
在宣传动员阶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论坛讨论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
结果我们发现,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75%左右的学生在合作中愿意承担部分任务,也有8%的学生仍愿意处于听众的地位。
学生提出每周开展3次左右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佳。
有了这些数据,就更加坚定我们把这个科研课题搞下去的决心。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
①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以4人为单位,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利于两人对学,四人群学,八人共同体学习的需求。人数安排合理,成员异质结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帮扶成长.小的问题对学交流,难的问题群学或共同体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②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2.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为突破重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如在学习《我的第一本书》一课时,有一个小组的孩子们主动提出了自己大胆的设计:“老师我们想以采访的形式,探访一下我和父亲的心理。”我听了之后非常激动,像这样的课堂生成非常难得,立刻满足了他们.孩子们设计了几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请问父亲,你当年为什么因为撕书就痛打孩子?”,“请问,当年父亲的行为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孩子们对课文的深层领悟,带着自己的理解被采访人都把自己看成了作者和父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以及心理活动。
(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在实践的习任务适宜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呈现?怎样在问题中体现?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和学习任务有效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在设计问题之前,必须结合课标准确定位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确定了学习任务,再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突破知识点。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4.6。25
《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我们从2017年6月开始成立《农村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组,到现在为止已经进行了6个多月。
在调查研究阶段(2017.6——2017.9)我们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共同讨论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学生都比较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合作中承担一些任务,也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只愿意处于听众的地位。
我们研究了划分学习小组的标准和要求,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并确定了实验班级:七年级(1—5)班,之后课题组召开多次会议进行讨论和研究,明确我们进行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并制定出研究计划。
现在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研究实践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1月),正式进行研究试验,结合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提出改良方案,付诸实践以验证。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学习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并上网搜索及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秀研究成果,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
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分析会,组织交流、研讨。
一、我们通过这段时间对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一套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适宜的合作学习环境,并参与其中,将学生们很好地组织、协调和调动起来,进行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教师是“研究的导师”、“合作的伙伴”,在学生合作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的把自己也融入其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意见,这对于学生的内心冲击力会非常大。
他们会认为心目中居高临下的老师怎么也会和我们一起讨论呢?心中的兴奋、激动是无法形容的,此时的老师与其说是一名伙伴,不如说是一股力量。
给了学生不竭的研究动力,伴随他们走向成功。
完整word版)核心素养下合作学习课题中期报告
完整word版)核心素养下合作学习课题中期报告自开题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了农村小学生合作研究的实践研究。
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深入理解合作研究,我们利用常规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初步探索了小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的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深化理论研究,提高理性认识。
我们坚持将研究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通过研究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认真研究有关小组合作研究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学生合作研究观摩活动,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小组合作研究走向深入。
二、强化调研评估,促进合作交流。
我们通过汇报课例、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要求教师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促进合作。
每学期每个课题组成员都上了一节研究公开教学课,还撰写了一篇以上研究论文。
半年的课题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尤其是在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之后,我们研究组全体成员对小组合作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以上探索中,我们明确了小组合作研究的意义。
它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研究知识的研究方法,能够改变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研究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研究,在研究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同时,由于学生的研究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心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我们也了解了小组合作研究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研究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
在合作研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协作学习团队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协作学习团队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简介本中期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协作研究团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进展,并提供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当前进展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协作研究的方法和效果。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阅读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以深入了解协作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表达,来评估协作研究对研究成果和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我们已经完成了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并初步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结论和发现我们的研究表明协作研究在学生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比独立研究,协作研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协作研究环境中更积极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更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从他人的经验和见解中研究。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影响协作研究效果的因素。
例如,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意愿对研究成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教师在协作研究中的角色也至关重要,他们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受益于协作研究的过程。
未来计划接下来,我们计划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并深入探究协作研究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我们将进行更广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得出更准确和有说服力的结论。
我们还计划扩大我们的样本规模,涵盖更多的学生群体,以更广泛地了解协作研究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影响。
最后,我们打算撰写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将我们的发现和成果分享给其他研究者和教育从业者。
总结本中期报告总结了我们协作学习团队在课题研究中的进展,并提供了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我们的研究表明协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探究协作学习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中期报告.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汇报一、问题提出《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
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
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整word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模板
课题中期报告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自从课题开题以来,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加深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性的理解,本人经常积极参与年级的集体备课、组内研讨课等教研活动。
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紧紧围绕“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了实实在在的研究,这一阶段,本人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一)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在上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没有严格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只是简单的按照座位,将前后4人指定为一组。
由于小组成员能力、学习、性格等等因素参差不齐,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例如,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过大,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
在这学期开始的一个星期中,我集中进行了小组建设。
因为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在进行小组建设时,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1.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等因素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
同时也要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2。
分组方法:①合理安排小组人数以4人为单位,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利于两人对学,四人群学,八人共同体学习的需求.人数安排合理,成员异质结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帮扶成长。
小的问题对学交流,难的问题群学或共同体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②精心搭配小组成员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合作学习中期报告
合作学习中期报告一、项目背景:目前,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该模式下,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与辅助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该模式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自主学习、合作能力、责任感与主动性,并且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项目目标: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互相交流和共享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协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互相讨论和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要分工协作,根据自己的责任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责任感和主动性。
5.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配合和合作,培养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项目效果:1.学生成绩提升。
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能够相互帮助,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成绩。
根据初步统计,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较单独学习的学生提高了10%以上。
2.合作能力提升。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实践,同学们的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他们逐渐学会了互相倾听、积极沟通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讨论、研究和总结,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能够减少对老师的依赖,主动探索学习的道路。
4.责任感和主动性提升。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们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通过分工合作,同学们逐渐培养了责任感和主动性,能够主动承担任务,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5.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中,同学们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篇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
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订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团队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团队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概述这份中期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团队在团队合作研究课题研究中的进展和成果。
以下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方法和初步结果。
目标我们团队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成果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 团队合作研究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
2. 团队合作研究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发展。
3. 学生对团队合作研究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个班级中,一个班级实施团队合作研究,另一个班级继续采用传统的个体研究方式。
2. 收集数据: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成绩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初步结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施和数据收集,我们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1. 学生成绩提高:实施团队合作研究的班级中,学生的研究成绩有所提高,尤其是在团队作业中。
2. 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在团队合作研究中表现出更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和分享。
3. 学生积极态度:大多数学生对团队合作研究持积极态度,并认为它有助于提高研究效果。
下一步计划基于我们的初步结果,我们计划继续深入研究团队合作研究的影响,解决以下问题:1. 团队合作研究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跟踪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团队合作能力,以确定团队合作研究的长期影响。
2. 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我们计划扩大研究范围,探索不同学科领域下团队合作研究的效果差异。
结论本中期报告总结了我们在团队合作研究课题研究中的进展和初步结果。
通过初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团队合作研究对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展开研究,进一步探索团队合作研究的长期影响以及在不同学科领域下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和任务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成员之间的分工和任务分配非常重要。
我在小组建设中,明确了每个组员的角色和任务,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同时也避免了冲突和混乱。
例如,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研究活动,同时每个成员也有自己的任务和贡献,让小组合作研究更加有序和高效。
二)探索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需要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和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完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提高研究效果。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我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例如,小组制作文具盒、设计校园环境、组织文艺演出等等。
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同时也加强了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模拟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我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不同角色,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知识的共建和共享。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我通过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同时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总结和展望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主要围绕小组合作研究的实践活动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
通过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研究和成长。
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中期报告2016年6月22日,课题《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被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立项为“十三五”微型课题研究。
我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并结合麻洞川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为了有足够的理论基础,我查阅、学习了大量的课题研究资料,经常组织语文教研组开展教学研讨,积极参与学习的听评课活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复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形式。
现将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前期准备工作1.我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在2016年6月22日才正式立项,实际上我从3月份就开始对我笑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客观的了解和一些看法。
并且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提出了我的一些想法。
2.课题正式立项后,我以书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学习了相关的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具体进展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1.整理、分析了前期收集的相关资料,我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大致方向,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2.依据理论知识,根据我校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撰写了开题报告,并制定了准备阶段计划及月活动安排。
3.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撰写学习心得,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4.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前期调查问卷,进一步掌握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际情况,为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5.对准备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1月这一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也是具体实施阶段:1、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的听、评、教活动,确定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2、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具体研究,开展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报告本文介绍了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中期报告,该项目的课题名称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研究有效性研究,课题负责人为XXX。
在本次中期检查活动中,评议专家和参与人员一起分析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讨了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
活动由县区教育科研部门集中组织,或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在2019年12月20日的中期检查活动中,参加的评议专家有中小学数学副高级教师XXX、XXX、XXX。
参与人员有镇数学教研员XXX,中心校数学教研组XXX,课题组负责人XXX,课题组全体成员XXX、XXX、XXX、XXX、XXX。
课题组负责人XXX首先作本课题中期报告,汇报了本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随后专家组集中查看了开题以来形成的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最后召开座谈评议会,评议专家一致认为:(一)课题研究开展的扎实有效,符合课题申报书和开题报告设计的研究进度,研究时间与研究内容匹配,完成了研究样本的确定、座谈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与答卷,对获得的大量调研信息和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
(二)课题研究前期研究计划得到比较认真的落实,预期工作任务达成度较高,为下一步的深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全面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了保障。
(三)重视研究过程和材料的收集、整理,正确面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大胆创新,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出了一些科研能手,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
本课题研究自立项、开题以来,课题组教师立即展开教学研究,边研究理论,边投入实践,边总结经验,严格按照预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预定研究计划中的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中期实践阶段工作。
下一步,课题组将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2019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搜集了相关研究资料并认真研究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
空港新城幸福里小学《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自立项至中期,我们课题组均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操作,一边学习,一边研究,积极实践。
不断完善并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注重边学习边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认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这一阶段的研究总结如下:一、主要做法(一)、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对本课题的深刻认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学生的认知层面上,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发现问题、并实现解决问题的效果,更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并有意识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1、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广大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时和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对照、反思、交流,并积极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去。
2、积极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成员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之中,反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开展听评课活动,并录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精彩微视频《搭积木比赛》、《星星合唱团》、《秋游》、《农家小院》、《圆的面积》5节。
3、在学习理论和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不断凝练自己,写出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论文5篇。
并且宗永红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在陕西省第一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二)、聚焦课题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1、积极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适时创设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1)本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采用混合编组法,即把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混编在一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优带差,以优帮差,以优教差,最终实现“兵能教兵”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的困难主要存在于:
1.学习内容在40分钟内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课堂灵活多变,给我们驾驭课堂带来了不少困难。
2.各小组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大为不同。有的小组活动已有成果,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参差不齐的小组合作学习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4.6.25
立项号
1410030
课题名称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于天才
负责人所在单位平泉县Biblioteka 子店中学课题研
究
进
展
情
况
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
自从课题开题以来,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加深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性的理解,本人经常组织备课组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积极参与年级的集体备课、推门听课、组内研讨课、过关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紧紧围绕“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了实实在在的研究,这一阶段,本人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4.立足课堂,做好课题研究的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在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设计以及评价方式,不断展开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5.扎实有效,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管理。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方案,并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
(2)确定需要质疑、争辩的学习任务。阅读是“见仁见智”的行为,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是多元的,我们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在语文的学习任务中有许多内容需要经过争辩、质疑、探究等过程,最终做出合理判断的阅读任务。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设计有利于引起学生争辩,质疑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设计《我的母亲》导学案时,第一个展示单元我就设计了一个“话题辩论会”。辩论主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正方观点:严格要求,反方观点:放任自流。通过小组间激烈的辩论,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应该怎样面对错误,品味出了文章中父亲的严厉和慈爱,加深了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对父爱的理解。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
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解决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难题。
3.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1)确定需要协同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学任务都需要小组成员的互助和协同,或是通过组员的协同互助,可以把任务完成得更好。例如在设计《藤野先生》导学案时,对于字词的学习就设计为“字词认读,百花齐放”。小组成员通过火眼金睛,共同学习字词,并运用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如带读、齐读、抽读等,理解词义时,用说词释义、运词造句等形式,形成全组互动,帮助全组同学在协作,互动中掌握字词的学习。继而形成全班互动,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中达成扫清字词障碍的学习目标。
(3)确定表演类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本剧表演就属于这一类任务,这也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表演中孩子们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既能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又能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获得真知,一举两得。如在《雷电颂》这一课中,我就设计了“模拟课文情境,表演故事”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们通过形象的表演,正确朗读课文,明白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领悟出生活中的道理,达成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孩子们对于这类学习任务非常热衷,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塑造人物,满足小小的表演欲望。极大的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题展开以来,我集中进行了小组建设。因为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在进行小组建设时,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1.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等因素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同时也要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4.好学生和后进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均等。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小老师”的角色,后进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获得正确信息,容易使这部分同学形成惰性,不主动探索问题。
解决思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四)多样化评价策略,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在这学期刚开始的汇报点评中,小组代表一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只代表个人观点。没有充分体现小组合作性。我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评价得不错”、“你很有见解”。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三)选择课堂生成性问题作为活动内容,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成员的角色应该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还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活动。像“研学旅行手抄报和摄影作品展评”,收集到了很多内容丰富,颇具创造性的手抄报和照片;像开展小组“作文竞赛”,评比出了很多优秀作文;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加强了小组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孩子们的表现力和自信心;通过开展“小组文化建设评比”,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凝聚力;通过培训小组长,极大地培养了小组长的管理能力。通过每周一次的评比表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2.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为突破重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如在学习《我的第一本书》一课时,有一个小组的孩子们主动提出了自己大胆的设计:“老师我们想以采访的形式,探访一下我和父亲的心理。”我听了之后非常激动,像这样的课堂生成非常难得,立刻满足了他们。孩子们设计了几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请问父亲,你当年为什么因为撕书就痛打孩子?”,“请问,当年父亲的行为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就是孩子们对课文的深层领悟,带着自己的理解被采访人都把自己看成了作者和父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以及心理活动。
③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④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果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就要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一)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在前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严格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只是简单的按照座位,将前后4人指定为一组。由于小组成员能力、学习、性格等等因素参差不齐,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过大,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
3.在课堂中经常出现“假热闹”现象。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有的小组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规则。
(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思索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学习任务适宜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呈现?怎样在问题中体现?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和学习任务有效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在设计问题之前,必须结合课标准确定位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确定了学习任务,再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突破知识点。
2.分组方法:
①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以4人为单位,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利于两人对学,四人群学,八人共同体学习的需求。人数安排合理,成员异质结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帮扶成长。小的问题对学交流,难的问题群学或共同体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②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究,我觉得评价要多样化,不能过于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