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评价中印战争:中国军队对印军的一场歼灭战!--西陆网

合集下载

印军“越界拆除中方哨所”究竟多大的事?

印军“越界拆除中方哨所”究竟多大的事?

印军“越界拆除中方哨所”究竟多大的事?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5年第17期要是为一座哨所被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离间打起来的话,整个西方做梦都要笑醒了。

本刊记者刘念国/整理据新德里电视台报道,印度内政部一名消息人士透露说,中国近期一直在印中巡逻线“拉达克地区”附近修建一座观察哨所,印度对此持反对态度。

9月11日,印度军队和边防警察部队派人越界拆毁了中国在建的哨所,双方军队遂在这一地区发生对峙。

印媒所说的“拉达克地区”,是指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部分,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缘,主要包括列城及其周围地区,海拔在3000到6000米之间。

然而,在历史上,拉达克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至今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仍是藏人,语言、文化、宗教与西藏相同,中国政府从未承认印度对该地区享有管辖权。

拉达克地盘不大,但为什么会经常出现中印军队对峙的局面呢?因为印军认为只要占据了这块有利地形,既可以观察我国军队在自己领土上的活动情况,又可以眺望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喀喇昆仑公路。

问题是这块土地在我国的边界线一侧。

中方此次修建的哨所位于德普桑平原,毗邻道拉伯格玉尔地和喀喇昆仑山关口两大战略要地。

道拉伯格玉尔地是印度驻锡亚琴冰川部队补给线上的前沿着陆场,喀喇昆仑山关口则是中巴之间的重要陆地连接纽带。

印度在该地区派驻大批军队。

2013年也是在这一地区,印度指责中国军队“入侵”扎营,中国对此予以否认。

中印两国围绕“拉达克地区”的摩擦,并非罕见。

中印两军曾在2014年陷入为期三周的僵持,印方声称解放军排级部队自2013年4月15日起“深入印度领土19公里”,并陆续搭设5座帐篷。

印度陆军则搭起12座帐篷,两军相隔300米。

在西方舆论场,此次中印军队对峙事件被形容为“1.5万英尺高空的对峙”。

由于中印边界线尚未划定,两国对国界和控制线的认定不一样。

中印军队按照各自对控制线的理解和习惯制定巡逻路线,但不排除双方的巡逻路线有交叉的可能,这容易引发矛盾。

1962年中印战争 解放军白刃战消灭印度兵

1962年中印战争 解放军白刃战消灭印度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1962年中印战争解放军白刃战消灭印度兵导语:编者按: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中国完胜告终。

今年适逢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60周年,本刊特别选取其中一个战例,文中资料大部分来自印度方面,编者按: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中国完胜告终。

今年适逢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60周年,本刊特别选取其中一个战例,文中资料大部分来自印度方面,并对照中方资料写成,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1962年10月20日拂晓,中国边防军在中印边境东西两线同时对入侵印军展开自卫反击作战,其中东线主要反击方向是克节朗地区,盘踞当地的印军第4师第7旅瞬间土崩瓦解。

解放军乘胜渡过克节朗河,突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直取藏南重镇达旺。

尽管印军自1959年侵入达旺并经过长期经营将其变成重要的前进据点,但在克节朗印军被歼后,达旺的印军便如惊弓之鸟,于23日和24日大部逃往达旺河以南的西山口一线,达旺获得解放。

就在解放军攻占达旺的当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东线中国部队也集结在达旺河以北休整待命,暂停对印军的追击。

混乱的部署听闻达旺兵败和中国寻求和谈的消息,印度政府不是想着就此罢手,而是谋求在军事上扳回一局。

印军总部紧急抽调部队增援”麦克马洪线”以南的所谓“东北边境特区”(NEFA,即被印度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由于担心巴基斯坦会借机对印控克什米尔发起攻势,印军不敢从西部调动师级战斗单位。

只好从别的地方调兵。

当时,以第4军第4师为主的印军东北特区作战体系沿从北向南延伸的两个山脊展开。

第一道山脊的主要据点是靠近不丹的色拉(Se La),它的纵深防御依托是东面100千米外的邦迪拉(Bomdi La),它是第二道山脊的核心据点。

在两个据点生活常识分享。

李奇微如何评价中印战争

李奇微如何评价中印战争

李奇微如何评价中印战争李奇微是一位有名的将领,他因在朝鲜战场上拯救了联合国军而名闻天下,而且在他的回忆录中对各个战役都有自己的评价,李奇微评价中印战争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李奇微评价中印战争,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印战争是1962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普遍称为中印边界反击战,印度则称为瓦弄之战。

自战争发生之时就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并且对此次战争也有很多评价,而且多数媒体认为印度只能失败,李奇微评价中印战争也是如此,并且他非常同意麦克阿瑟曾说的话:“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这也充分显示出李奇微对此次战争,中国的胜利是势在必得的。

麦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曾在朝鲜战成上与中国志愿军发生过战争,而且都曾见证过中国部队的陆战能力,这都是在朝鲜战场上总结出来的经验。

同时,印度军队并不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而中国解放军经历了很多次的战争,同时也有更强的军事领导,再加上刚经历不久的朝鲜战争的洗礼,丰富了战争经验,中印战争的胜利应该非中国所属。

李奇微真真正正在战场上体会到了中国志愿军的陆战风格,在这场战争中,李奇微是非常确认中国会胜利的。

虽然在朝鲜战场上李奇微制定出了应对中国志愿军的战术,但是也真正见识了志愿军在战争中好不手软,而且志愿军非常擅长夜战,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打击敌方军队。

李奇微评价朝鲜战争李奇微是在朝鲜战场上而闻名天下的,他拯救了朝鲜战场上节节败退的联合国军。

对于这位传奇将领的人生经历,李奇微之后写了回忆录和《朝鲜战争》,李奇微评价朝鲜战争可以从他的《朝鲜战争》中去探寻。

李奇微评价朝鲜战争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他在战败后对彭德怀的评价,他在美国失败时,在他的办公室里写下“仅向中国志愿军总司令敬礼”,这充分显示出他对对手的尊重与佩服。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令李奇微是感到惊讶的,志愿军给李奇微的印象之一就是勇猛,作战非常的狂野,而且志愿军非常擅长游击战。

在李奇微评价朝鲜战争中有一段话反应出了他对朝鲜战争的重要观点:政治上的任人唯亲和为了巩固个人在政治上的地位而进行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使得朝鲜军人的许多突出特点荡然无存,而且为了提高这些军人的素质,我们在人力物力上付出了无法估量的代价。

印度人如何看96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

印度人如何看96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

印度人如何看96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1996年,中印两国爆发了一场被称为中印自卫反击战的边境冲突。

这场战争在中印两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本文将探讨印度人对96年中印战争的不同观点。

对于许多印度人来说,96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他们认为,中国在边界问题上采取了过于强硬的立场,试图侵占印度的领土。

印度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强烈反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并且以保护自己的领土为借口,对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

在这些人看来,这场战争确保了印度的领土完整,并向中国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印度不会容忍任何侵略行为。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印度人认为,96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并不值得骄傲。

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并没有解决中印之间的边界争端,只是暂时缓解了紧张局势。

他们指出,尽管印度在冲突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中国并没有完全承认印度的立场,边界问题依然存在。

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只是一个短暂的胜利,对于解决中印之间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多大帮助。

此外,还有一部分印度人对这场战争持中立态度。

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印两国领导人的政治决策的结果,与普通民众无关。

他们认为,政治领导人应该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解决边界问题,而不是通过军事行动。

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只是两国政府间的争端,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

总体而言,印度人对96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持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无论他们对这场战争持何种观点,都应该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中印两国的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尽管这场战争并没有解决彻底解决边界问题,但它在两国之间树立了军事实力的平衡,并为今后的外交谈判奠定了基础。

因此,无论是正义的战争还是无谓的战争,还是政治争端的结果,这场战争都是中印两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章。

对于过去的回顾和对待未来的发展,中印两国需要更加务实和平衡的态度,以促进共同繁荣和稳定的边界关系。

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期待印度和中国能够坚持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并通过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1962年中印激战楚舒勒:中国用火炮摧毁了印军意志

1962年中印激战楚舒勒:中国用火炮摧毁了印军意志

总是中国人主动撤离
楚舒勒是位于中印边界查谟一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处狭长沙质山谷,海拔4 337米,北边是清澈迷人的班公湖,东边和西边是海拔5 700米的连绵山脉。1959年,印军在山谷南面建起简易机场,成为其蚕 食中国领土的重要基地。楚舒勒山谷同时也是从喜马拉雅山通往印控拉达克首府列城的必经要道,一旦楚舒勒易手,列城将完全暴露。出于这种担心,印军在楚舒勒以东高地上修筑工事,并积极向中国境内渗透蚕食,以期扩大防御纵深。
在对加勒万河谷的印军据点发动攻势时,中国军队遇到较强抵抗。当地山高坡陡,谷深沟窄,悬崖绝壁,河水湍急,交通极为不便。从1962年7月起,印军加强了加勒万哨所的力量,由哈萨布尼斯少校(Hasabnis)指挥的第5贾特营一个连驻守。尽管如此,中国边防军采取标准的“炮火准备,步兵占领”战术,用122毫米榴弹炮和120毫米迫击炮连续射击一整天,随后步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哨所,取得进入河谷的咽喉要道。
抵达前线后,印军赶忙开挖战壕,修筑工事。破天荒的,第114旅此次获得后方补给倒还迅速,而且也挺充足。尽管如此,印军却没有足够人力将补给搬到高地上的据点中。由于害怕中国军队下一步作战会出动装甲部队,赖纳准将亲自监督士兵们在所有可能通行车辆的道路上布雷,在道口安排装在威利斯吉普车上的美制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印军还将英制25磅野战炮和坦克、装甲车进行伪装,不仔细还看不出来。另一方面,他们又将油罐车、卡车、压路车装扮得像坦克一样,迷惑中国边防军。印军似乎做好在楚舒勒同中国边防军决战的准备。但从整个战场来看,第114旅共5个营20多个连队,3000余人分散在北起嘻喇昆仑山口,中间楚舒勒,南至狮泉河谷的近80千米防线上,每个据点多则两个排,少则一个班,兵力高度分散,不少据点间空隙大,支援不便,利于中国边防军各个击破。

备战喜马拉雅山——美国智库关于中国军队对印高原山地作战分析

备战喜马拉雅山——美国智库关于中国军队对印高原山地作战分析

备战喜马拉雅山——美国智库关于中国军队对印高原山地作战分析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24期编者按:中印洞朗对峙事件结束后,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9月20日刊发兰德公司研究员凯文·麦考利的文章,以公开资料为依据,从作战环境、兵力调配、战役联合、武器装备、战术理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印度高原山地方向作战准备的有关情况。

本刊特邀请专家整理成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证实或同意其文章观点。

2017年8月底,经过数周的紧张对峙后,中国和印度分别从洞朗地带撤军。

这场始于6月的对峙事件长达两个多月,其导火索源于中方在洞朗地区修建公路。

印度对此非常敏感,认为洞朗地区不仅关乎其盟友不丹的安全,而且临近连接印度本土和东北部各邦的狭窄走廊地区(译者注:即西里古里走廊,长22千米,最窄处仅有22.5千米,是连接印度东西部的咽喉要道),对印方利害攸关。

而中国对印军越境极为恼火,一再向印度施加压力,甚至公布了中方对洞朗地区拥有主权的法理主张。

中印双方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

尽管边境事态已经缓和,但中印边境问题目前只是暂时搁置而没有最终解决。

如果中印双方决定再次在洞朗地区进行对抗,中印两军将不得不面对艰难的高原山区地形和复杂气象条件。

为了应对边境突发意外情况,中印两军近年来都大力发展高原山地作战部队。

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原山地作战理论和部队训练等情况研究,对预测中印未来边境战役冲突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作战条件特殊地形和气象条件对信息化作战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许多地区都属于山区地形,即使是台湾也并不例外(极有可能发生山地、岛屿、城市作战)。

山地作战必然成为解放军未来边境反击战的作战样式之一。

山地在中国占有较大比重,分布较广,约占中国总面积的33%,在边境地区所占比重更大。

一般情况下,中国山区道路稀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较少,资源有限。

地形山头林立、沟谷纵横,山形曲折变化,遮蔽环境复杂,通视条件较差。

中印战争

中印战争

《陆海疆域冲突与战争》作业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班级:边管0701姓名:马广良学号:0705030109中印战争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

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一、战争背景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

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

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二、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

只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

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三、战争爆发印度政府策动和支持的西藏农奴主叛乱遭到失败,对中国西藏执行扩张主义的幻梦破灭后,尼赫鲁公然抛弃中印友好的旗帜,把中国政府谋求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努力和克制忍让视为软弱可欺,进而得寸进尺,对中国步步进逼。

尼赫鲁扩张主义的逻辑是:“我已经侵占的地方是我的,我想要侵占的地方也是我的。

昨天我可以侵占你一寸,今天我就可以侵占你一尺。

”对尼赫鲁来说,中国要还不撤出他要侵占的土地,他就施行前进政策”,直到采用战争手段。

这样,从1961年开始,尤其是从1962年4月起,印军在中印边界西段中国境内先后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

惹怒中国的后果很严重揭密中印建交及62年这顿暴揍军迷圈

惹怒中国的后果很严重揭密中印建交及62年这顿暴揍军迷圈

惹怒中国的后果很严重揭密中印建交及62年这顿暴揍军迷圈先从中印关系说起吧1949年10月天安门上一嗓子,全世界震了一下。

识相的明里暗里开始着手与中国建交,当然印度也不例外,他的宗主国大英帝国在50年代也早早承认了新中国,但碍于美英联盟,迟迟未与中国建交。

抗战期间民国政府和印度关系也算是很融洽的,蒋总统带着老婆还去访问过印度。

1943年11月30日,蒋夫妇在结束开罗会议后,立即访问印度,并在蒙巴顿将军的陪同下,视察了驻印新一军。

孙立人向他们介绍了部队战力和困难。

而中印公路能否通畅,也关系着抗战补给线的生死大事。

圣雄甘地也千里迢迢的坐着民主的火车到了新德里与蒋相会,蒋公见甘地,英雄惜英雄。

可见到蒋夫人,甘地开始哆嗦,不是脑血栓呀,是真激动。

于是甘地在会谈时向老蒋提了要求,翻译撤下,直接让蒋夫人翻译,因为夫人的声音太迷人了,他想一直听下去。

从外交礼仪来说太离谱了,看在甘地真诚相求的面上,老蒋算答应了,幸好甘地没说夫人身材太迷人了,他想一直摸下去。

1945年1月开通的中印公路,盟军正在通过这条血肉之路向中国运送物资,车辆只趟单趟,到了中国就不再返回。

印度对中国抗战来说非常重要,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靠向日本人,则万分不利,中印关系在战略上是极其重要的。

到了新中国一成立,印度就面临是否承认的问题。

原驻华大使潘尼迦和尼赫鲁意见一致,应当及早承认。

但印度国内另一派是完全反对的,还想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

时不我待,这事慢了真不好办。

苏联是两个小时后就承认新中国了,尼赫鲁始终拿不定主意,1949年10月11日他去美国访问。

一个星期下来,原来说好的援助居然被美国人和政治挂钩起来,美国要求印度延迟承认新中国,与西方结盟。

三哥这点自尊还是有的,临走前放话,他对美国很失望,并扬言年前就要承认新中国。

可尼赫鲁回到国内,选择困难症一犯,又犹豫起来。

因为印度的独立是非暴力得到的,中共对此很不以为然。

经常冷嘲热讽印度当局是傀儡、民族解放的恶棍、革命的叛徒直到美国的奴仆,最终尼赫鲁还是往好的方面想,毕竟不了解嘛。

马克斯韦尔著:《印度的对华战争》(内容摘要)(1971年)

马克斯韦尔著:《印度的对华战争》(内容摘要)(1971年)

马克斯韦尔著:《印度的对华战争》(内容摘要)(1971年)【本刊讯】《印度的对华战争》一书出版于一九七○年,作者是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马克斯韦尔是澳大利亚人,一九二六年生于英国,一九五九——六七年间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南亚记者,同印度军政官员有过广泛接触,对中印边界争执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报道。

一九六七年,他进入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问题研究所,研究中印边界历史和一九六二年中印边界冲突,写成此书。

本书出版后,在印度引起强烈反应,印度反动统治集团极为恼火。

本书共四百三十页,除引言外,共五章,现将内容摘要介绍如下:历史引言:帝国的界限(作者在这里回顾了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向北扩张的历史,说明中印边界从未划定,英国几次要同中国划界都没有成功。

)关于西段。

一八四六年英国征服克什米尔后,要同中国共同标定拉达克、西藏的边界,中国政府和拉萨都没有同意。

英国单方面进行勘察,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这对中国并没有约束力。

英国当时认为拉达克同新疆的边界地区是“未知的领域”,定不定界,关系不大。

英国官员在以后几十年间对新疆、克什米尔边界线设想过十几个方案,英国政府都没有采纳。

一八九九年,英国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划界方案(这是英国提出过的唯一方案),主张阿克赛钦地区基本上全归中国,包括新疆通西藏的传统商路在内。

中国没有答复,这事成为悬案。

鉴于以上,中印西段边界整个没有划定。

关于中段。

英国没有提过划界要求。

英国自己认为应该以主要山口为界,可是事实上,山口以南的地区一直在西藏的管辖之下。

关于东段。

二十世纪初期,英属印度的边界线远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脚之下。

一九一四年西姆拉会议上,中方拒绝在条约上签字,没有成为协议的一方,这个结论是清楚的,英国政府也承认。

麦克马洪的秘密换文是英国背着中国政府搞的,是违背英国自己在一九○六年中英条约和一九○七年英俄条约中承担的义务的。

不但中国政府不承认这个文件,拉萨也表示麦克马洪线换文脱离了西姆拉条约是不能生效的。

冷汗淋漓!中印边境对峙前因后果

冷汗淋漓!中印边境对峙前因后果

冷汗淋漓!中印边境对峙前因后果中印在洞朗地区的边境对峙,已经一个多月了,尽管中国发出了“界线即是底线”的通牒式警告,但印军没有丝毫撤兵的意思,这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虽然不少国人都会煞有介事地在“强国论坛”或者微信朋友圈“抗印”,但多数国人并不认为这次边境对峙是什么大的威胁,这源于我们宣传上一直以来对印度的刻意忽视、矮化与贬损,以及对55年前(1962年)那场规模不大的边境战争细节的选择性记忆。

中印边境对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们习惯于认为这个超过13亿人口、近300万平方公里土地、拥有5艘航母并完全控制印度洋中国石油生命线,堪称庞然大物的邻居,只是一个不可能构成任何威胁的弱国……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印度国防部长那句“今日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真正含义,也少有人产生哪怕丝毫的疑惑:既是泥足巨人,焉何有如此胆量,明目张胆越界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边界,月余而不撤?本次中印冲突的核心原因双方对峙从6月16日开始,中方使用推土机拆掉了印度之前设立的碉堡。

有些人不知道事件经过是什么,就在网上跟着瞎嚷嚷开打。

中国在中方固有领土原为不丹控制的洞朗地区修路,修路目标是2014年建立的蔗草场哨所,一旦修通,将能够实际控制该地区,改变以前不丹控制的局面。

张胡子而洞朗地区距离印度西里古里走廊只有几十公里,如果洞朗被中国控制,印度在东北邦的驻军将面临战略上的合围局面。

这是印度无法容忍的根本原因。

所以这次到底是谁的原因引起就不言而喻,中国的应对很大程度上是剧本内的预案。

毕竟不说其他地区,光是洞朗地区和印度的大规模冲突也不是第一次(比如1994年中印在洞朗地区有过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印度的反应基本是可以预料的。

为什么这次工程惹得印度那么大的反映,大家只要一看地图就知道,中国这次修的公里工程,就是战略挺进,可能是对印度的前几次小动作的回应,可以是说这次的动作就是肢解东印度尖刀,一旦中国动手,就有截断印度和东印度的联系肢解印度的可能。

1962年中印战争印方未敢公开的军方观点

1962年中印战争印方未敢公开的军方观点

1962年中印战争印方未敢公开的军方观点1962的印中战争后,印度军方任命HendersonBrooks中将和PSBhagat陆军准将研究总结这次战争。

但是政府没有公开这份报告。

然而一些专家努力将报告的一些内容拼凑起来。

NevilleMaxwell就是这些专家之一,他对1962年的那场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文章中,印度人会惊奇的发现,当年中国军队击溃印度军队,错误在于印度方面,具体的说是尼赫鲁及其幕僚。

训练无素、取胜无望的印度军队在德里边界挑畔中国军队,给人民、财产及国家荣誉带来灾难。

军方关于印中边界战争的报告于1963年完成,印度政府对报告内容高度保密,只是含糊地误导民众。

那时,当权者竭力使政府相信,中国无缘无故的对印度发起了“偷袭珍珠港似的”突然袭击。

(如果公开报告的内容)报告中冷静、详细的分析表明这只是一个自我辩解的幌子。

从上20世纪60年代后期直至90年代,一系列的研究向一些严肃的追寻者揭示了关于印度军队被命令向中国发起一场注定失败的军事斗争。

自然地,随着人们对这个事件的兴趣的减弱,政府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份报告始终没有被公开。

报告没有让人民值得惊奇的内容,公开报告的内容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很多的印度人还倾向于是中国侵略了印度的幻想。

似乎现在看来,报告永远也不会被公开;将来一个稳定、自信的、开放的新德里政府出现后,决定公开出版报告,报告的内容让人费解,作者熟悉的内容也不会被公开。

报告需要一个引言、光彩的序言描述作者对印中边界战争的研究。

两个引言,一个简要的回顾边界战争的原由和过程;另一个描述错误在边界争端导致了印度军队内部的分裂,这是战争灾难的关键因素,对这一点的,报告中看到。

边界冲突的起因印度,自独立那刻起,就面临很多外部的威胁。

事实上,印度从独立开始就和起邻国巴基斯坦冲突不断,冲突的焦点在对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很重要的克丝米尔。

这是英国离开后的遗留问题。

但是它可被看作是内部争端。

1947年,中国处于内战之中,似乎不对任何国家产生威胁;形势骤然改变--1950年,中国人民政权在西藏建立。

如何客观评价中印战争的结果

如何客观评价中印战争的结果

如何客观评价中印战争的结果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下面是分享的如何客观评价中印战争的结果。

中印战争的结果中印战争结果是中国最后赢得了胜利。

中国部队面对印军的悍然进攻,做出了有力的反击,军事斗争一直都处于有力地位。

在第一阶段反击战成功后,中国政府想要和平解决中印边境问题,提出了三项重要建议,双方各自撤离实际控制线。

中国军队不再追击印度,集结休整。

周恩来致电尼赫鲁表明诚意,但是印度悍然拒绝了三个建议,提出这是一种骗局。

印度向西方国家乞求军事援助,并不断向边境增兵。

在印度政府的鼓吹下,印军对我军发起了猛烈攻击。

中共中央为了能够创造谈判条件,决定再次反击。

印度人嫉妒自大,一直认为中国不敢还手。

毛泽东命令中国军队给印军教训。

中国军队在短短十二天的时间里集结了三万人,引导印军进入了伏击区。

中国小分队翻越了雪山,在极寒气候的环境下,成功拦截了印军的退路。

印军梦想用先进的武器击败中国军队,但是中国军队切断了印军的补给线。

中国主力部队抓住机会,进行了歼灭战。

11月21日,总参谋部致电各部,为了能够促成中印问题的和平解决,我军停止主动开火,并撤回双方实际控制线二十公里内。

中国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明和平的愿望。

中国部队将在中印战争中缴获的所有军用物资全部还给印度,对俘虏给予优待。

中国军队的行为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扬。

中国军队在中印战争中,歼灭印军三个旅,重创印军三个旅,歼灭印军三部。

中国军队一共击毙印军约五千人,俘虏约四千人。

中国军人阵亡七百二十二人,负伤超过一千五百人。

这就是中印战争结果。

中印战争的评价以下是中印战争评价。

第一,这场战争是政治军事仗。

尼赫鲁坚持以武力实现扩张,中国主张以和平友好的谈判解决领土争端。

这决定了中印战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军事战争一向服务于政治。

中国与两场印度支那战争:中美苏之间的三角关系

中国与两场印度支那战争:中美苏之间的三角关系

中国与两场印度支那战争:中美苏之间的三角关系(1)小大打印2013-12-13 15:26:17 中华网论坛参与评论(2)条本文所说的印度支那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亚洲印度支那半岛越、老、柬三国以越南战场为主体的两次局部战争,即抗法战争(1946年至1954年7月)和抗美战争(1961年5月至1973年1月)。

对于中国来说,则是援越抗法战争(1950年初至1954年7月)和援越抗美战争。

关于这两次战争,特别是后者,美国学者已经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探讨这个曾经使美国社会感到困惑的问题。

至于中国参与印度支那战争的情况,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进入学者的研究范畴。

本文的切入角度不在于战争本身,也不简单是中国与战争的关系,而是选择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视角,即在中美苏和中苏越两个三角关系的外交游戏中,中国外交政策的定位和变化,及其最终结果。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角度进行讨论,主要是因为印度支那战争持续的近30年,恰恰是冷战发生和发展,并且其重点逐步转向亚洲的年代,而在国际冷战格局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政策的取向,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整个国际格局的变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印度支那局势的演变还展示了冷战状态下国际关系中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大国、强国之间的关系固然是冷战格局构成的主要因素,但小国、弱国的作用是绝不可以忽视的,在两个大球对抗的天平中,小球的滚动方向往往会使力量对比发生重要的变化,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变化。

(一)论及印度支那战争中的中美苏和中苏越两个三角关系,以及其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矛盾游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需要首先讲明两个问题:第一,这种三角关系形成的背景。

在两极对峙的冷战年代,亚洲在美苏的对外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战后美国直接参与、苏联暗中和间接参与的两场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发生在亚洲。

这从某一个角度表明,美苏竞争、乃至争霸的矛盾焦点,实际就是对地区事务主导权的争夺,当他们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基本确定和稳定之后,即将目标转向了亚洲。

中印冲突的美国因素

中印冲突的美国因素

中印冲突的美国因素
中印冲突的美国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地缘政治竞争:美国与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两国在亚洲地区存在地缘政治竞争。

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而中印冲突则提供了美国干预和加强其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机会。

2. 对印度的支持:美国一直试图加强与印度的关系,以对抗中国。

印度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潜力的新兴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伙伴。

美国通过提供军事援助、共同军演和对印度的经济支持等方式来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关系。

3. 军事合作:美国与印度在军事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美国是印度的主要武器供应国之一,两国之间有大量的军事合作项目。

在中印冲突中,美国可能会提供军事支援和情报共享等方面的帮助。

4. 对中国的压力:中印冲突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战略挑战,而美国则可能利用这一机会加大对中国的压力。

美国可能通过提供军事支援和情报共享,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支持印度的立场,来对中国施加压力。

总而言之,中印冲突的美国因素主要表现为地缘政治竞争、对印度的支持、军事合作和对中国的压力。

这些因素使得美国在中印冲突中发挥了一定的角色,并有
可能对冲突的发展产生影响。

了解国际社会对抗战胜利的评价与反响

了解国际社会对抗战胜利的评价与反响

了解国际社会对抗战胜利的评价与反响抗战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具有深远意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和不同角度的视角,分析国际社会对抗战胜利的评价与反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亲身经历过抗战的国家,如美国、苏联等。

在抗战期间,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物资支持,成为中国的重要盟友。

抗战胜利后,美国对中国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韧精神上。

美国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能够坚持抵抗侵略者,最终取得了胜利。

美国人民对中国的评价普遍持赞赏态度,认为中国的抗战精神对全世界都具有启示作用。

苏联是中国在抗战期间的另一位重要盟友。

苏联在战争中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对中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苏联对中国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上。

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地组织了中国人民的抵抗行动,并与国民党合作,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苏联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普遍持赞赏态度,认为他们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功臣。

除了亲身经历过抗战的国家,其他国家对抗战胜利也有不同的评价与反响。

一些国家认为,中国的抗战胜利是对侵略者的有力回击,是正义的胜利。

他们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可以学习的榜样。

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评价多以赞赏为主,认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对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对抗战胜利持保留态度。

他们认为,中国的抗战胜利虽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并没有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评价相对较为冷淡,认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只是一场地区性的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国际社会对抗战胜利的评价与反响是多样的。

不同国家和不同角度的观察,会对抗战胜利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然而,无论是赞赏还是保留态度,抗战胜利都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美国人评价中 国和印度

美国人评价中 国和印度

美国人评价中国和印度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美国人对于这两个国家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和看法。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人普遍对中国的经济成就表示惊叹。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高速增长,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国家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强大,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从电子产品到服装,“中国制造”的标签无处不在。

美国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来自中国的商品,这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制造业的高效和高质量。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备受美国人关注。

在 5G 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像华为这样的中国科技公司,在 5G 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这让美国的一些科技企业感受到了竞争压力。

同时,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庞大,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的电商发展趋势。

美国人还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赞不绝口。

中国的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比之下,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则显得有些陈旧和滞后。

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谈到印度时,美国人看到了印度在软件服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突出表现。

印度拥有大量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师,为全球提供了优质的软件外包服务。

印度的班加罗尔被誉为“印度的硅谷”,吸引了众多国际科技公司的入驻。

然而,印度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印度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电力供应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印度的贫富差距较大,社会发展不平衡,这也影响了其整体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在文化方面,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美国人对中国的武术、书法、中医等传统文化元素充满好奇和兴趣。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作品和文化活动在国际上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西方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西方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读者文摘DUZHEWENZHAI 在上世纪的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甫一交手,就遭遇了其中的土耳其旅。

经过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耀武扬威的土耳其人恐怕至今仍然是挥之不去的噩梦般的记忆。

出兵朝鲜 朝鲜战争是美国与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的首次合作。

共有22个国家向朝鲜半岛派遣军队或医疗部队,16个国家派出了作战部队。

土耳其就是首批主要参战国之一,派出了一个旅。

由亚兹吉准将统率的土耳其第一旅有三个步兵营,还有支援炮兵和工程兵。

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它是唯一一支配属于美军的旅一级的联合国部队,也是参战军队中人数较多的一支部队。

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第一旅共5000余名士兵在南朝鲜的釜山登陆。

在朝鲜半岛,土军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他们有着凶悍的外表、飘动的胡须并佩带着大刀。

尽管土军士兵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没有打过大仗,但他们的粗悍强硬作风却是闻名遐迩的。

交战双方 这支拼凑起来的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部队主要由美国人组成,领导这支部队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将军接到命令,要他们发起强大攻势,力争早日结束战争。

来自北方的刺骨寒风肆虐着北朝鲜陡峭无情的山区和变化莫测的山谷。

40年来最寒冷的严冬笼罩着这块大地,在朝鲜,士兵们真正领略到了什么是“地冻天寒”。

要想使车辆和装备里的油管不结冰,必须把酒精与汽油混合在一起。

血浆也得加热90分钟后才能使用。

晚上,水溶性的药品冻成了冰块,士兵靴子里积聚的汗水也冻成了冰块。

这一切让包括土耳其旅在内的联合国军队非常沮丧。

但是,他们接到的命令却是继续前进。

在坚持继续前进的过程中,随着朝鲜半岛渐渐变宽,沃克的队伍也拉得越来越开。

他们越往北走,所要控制的地盘就越大。

他的战斗序列包括由美军第二十四师、英军第二十六旅和南朝鲜第一师组成的美第一军;由美军第二师、第二十五师和土耳其第一旅组成的美第九军;南朝鲜第六、第七和第八师以及陆军预备役组成的第一骑兵师。

在西线,联合国军的对手是中国第四野战军的第八兵团,第三野战军的第九兵团,另外还有北朝鲜人民军以及在联合国军后方作战的约4万游击队。

中印战争中的美国阴影

中印战争中的美国阴影

1950年代后期,艾森豪威尔政府虽然改变了对印度的敌视,但是美国影响印度的能力却很有限。在政治上,敌视中立主义的政策使它很难吸引亚洲不结盟国家靠扰西方。在经济上,吝于提供援助导致美国的影响持续下降。
二)肯尼迪政府的南亚新政策
在1960年大选中,民主党人肯尼迪以微弱的多数当选。早在担任参议员期间,肯尼迪就强调要改变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落后,他批评共和党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保守、软弱和没有主动性。在就职之前,肯尼迪已组织专家研究增加对印援助问题。在他看来,中印之间的竞争会对美国的安全和地位产生实质性影响。如果印度经济不能从停滞转向增长,不能表现出至少与中国同样的能力,“共产党人就会兵不血刃地赢得一场最大的胜利。”民主党资深政治家、外交家哈里曼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今后是否会追随西方,他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正在同人口最多的专制国家进行殊死竞争”,他们中获胜的一方将成为“觉醒的亚洲人民的榜样”。与其前任相比,肯尼迪政府也从冷战视角看待中印两国的竞争,但新政府更强调通过行动改变现状,更希望在南亚地区打赢冷战。
二、边界冲突时期美国对印度的支持和援助
1961年春季,印度政府决定进一步推行“前进政策”。印度的目的是,在边界地区将印方的军事哨所不断向中国实际控制线推进,甚至推进到中方哨所的后面,以武力迫使中国接受印度划定的边界。尼赫鲁认为,印度的行动不会遭到中国的反击。一位印度历史学家指出:“根据不同的情报和外交报告,他使自己相信,中国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已越来越紧张,国内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局面。这些因素使中国不能对印度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副国务卿鲍尔斯认为,美国“在亚洲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共产主义中国的存在。”美国必须促使印度认识到,在对付这一危险时美国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印度必须采取主动行动以保证亚洲的安全。8月,鲍尔斯访问印度。他在同尼赫鲁的会谈中就印度支那问题、柏林危机、刚果危机及中国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鲍尔斯说,中国会在东南亚和南亚进行军事扩张,并暗示美国可能以军事力量解决东南亚问题。鲍尔斯还试探印度对于组织一个针对中国的“亚洲力量平衡关系”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评价中印战争:中国军队对印军的一场歼灭战!--西陆网西陆网
美国人评价中印战争:中国军队对印军的一场歼灭战!
出处:西陆东方军事 作者:akaaaa 时间:2008-11-15 21:27:50 点击:12555
美国美联社新闻纪录局曾经拍摄了一些很少被人知道的关于美国派驻印度战地记者拍摄的一些中印局部战争的资料影片。虽然,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期间。但是,作为同为印度后台的两大军事强国的美苏,此次也是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以及资料秘密共享。因此上,那次战争,可以说等于处于中国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是,事实实质是打新闻中心,被解禁的中印战争资料中仍然找不到这份影片资料。而后来的俄国俄罗斯档案中心仅有文字记载。因此,美国人约翰劳尔称:"其实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中美出现秘密接触,在尼克松表示对华友好态度的同时,美国军方秘密销毁了一些"有碍总统东方战略的不适合的资料"。
在由美苏联合支持下,并且有苏联军事顾问专家团进行亲自整训的印度武装部队,使得当的印度首脑尼赫鲁,产生了"超级亚洲"的可怕思想。因此,他在当年撕毁了与中国签署的"和平边境互不侵犯条约",以3个"王牌"主力旅为先锋,越过"麦克马红线",在中印交接西藏、青海的地区对中国实施武装打击。
而中国军队在初期,仅有少量边防军的观察哨所驻扎在这里,总兵力约2-3个连人数不足500人,而印度先期的抵达第1旅则是拥有6000人满员苏制编制主力旅。
玩弄一个中国女孩算不了什么!六点左右,女孩的中国同学获悉事件过程后,一部分到医院看护,一部分前往警察局报案,并要求处罚接警的日本警察。大约八点,警察局负责人不仅不处理案件,反而指责中国学生扰乱警察局秩序并拘留了一名学生,由此导致中国学生与日本警方是骚乱显然是别有用心。现在国内还没有相关报道,是中国人就转载!
请大家将这个消息发送到你所在的每一个群,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中国人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如果中国人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日本还能这样嚣张吗!你如果是中国人,不用你上战场当炮灰,是中国人就转发。不会在你的QQ加上太阳,也不会给你加QB。考验的就是你那颗中国心!!!
这次战争,中共等于以自己一人的力量,同时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的联合支持的印度。也就是说:中共同时在当时击败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军事行动。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现在的先进条件也不可能做到的。
相关新闻·是算帐的时间了,强烈抗议格鲁吉亚战争行径
请大家将这个消息发送到你所在的每一个群,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中国人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如果中国人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日本还能这样嚣张吗!你如果是中国人,不用你上战场当炮灰,是中国人就转发。不会在你的QQ加上太阳,也不会给你加QB。考验的就是你那颗中国心!!!
是中国人就转发!! [23楼] 作者:221.233.176.* 发表时间:2008-11-16 11:37:38
打赢了有啥用,赔光了土地,还后退了20公里。还吹牛一仗打出了30年的和平,如果打输了能得到土地,我原天天大败仗。藏南可是在共党手里丢失的。 [21楼]
作者:124.115.117.* 发表时间:2008-11-16 11:33:54
美国远东情报军事中心原派驻官员霍华德本杰明是这样评述那场战争的:"那是一场印度最为愚蠢的战争。印度政府当时紧急接受了来自前苏联的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为当时的华盛顿军方,十分尴尬的"中美韩战"结果,急需要军事领域里面取得一次对华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展美国在中亚战略位置上的"主导"地位。因此,即在苏联援助第3天,由英美以及北约成员国组成"亚洲军事发展态势委员会"决定对印度援助18个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装备,其中一些装备是来自英国2战期间剩余军事物资。
【复制本页地址】 【收藏】网友评论 >> 查看所有评论(22条)总数:22 |< < 1 > >| 共1页 [25楼]
作者:222.187.178.* 发表时间:2008-11-16 11:45:04
打赢还赔 了 土地 我们人都白死了.. 现在有实力了 还不去抢回来 那些死去的烈士 能瞑目!!!! 唉 还的等等 [24楼]
是中国人就转发!! [15楼] 作者:222.213.169.* 发表时间:2008-11-16 10:35:11
如再一次进攻,我们是不会后撤的。[14楼] 作者:123.15.32.* 发表时间:2008-11-16 10:34:18
哈哈 笑死我了。。中国的陆军天下无敌。。。太厉害了。这辈子没真正佩服过什么,唯一佩服的是我们的饿人民解放军。。我太爱你们了
作者:210.5.132.* 发表时间:2008-11-16 11:41:14
中国人必看:
今年,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东京受到一名日本男子的骚扰,被严词斥责。半小时后,十余名暴徒乘摩托车包围了料理店,将店员及几名顾客赶进厨房,随后在店内对中国女留学生进行了发指的强暴,施暴过程长达三个小时,同时对另两名中国女孩进行了野蛮殴打。大约凌晨四点暴徒离去,被强暴的中国女孩生命垂危,好心的老板和另两名女孩将其送往医院并报警,值班警察竟然说:
中国于是开始逐步失去很多哨所。但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哨所,都是中国人自己主动放弃的。中共当时多次警告印度政府,但是这种善意的口头警告,在印度当时的"欧美+苏联武器过热症"的极度蔓延情况下,根本就是毫无用处。
因此,中国的伟人毛泽东,果断命令中国军队对印度进行"教训型"打击。
玩弄一个中国女孩算不了什么!六点左右,女孩的中国同学获悉事件过程后,一部分到医院看护,一部分前往警察局报案,并要求处罚接警的日本警察。大约八点,警察局负责人不仅不处理案件,反而指责中国学生扰乱警察局秩序并拘留了一名学生,由此导致中国学生与日本警方是骚乱显然是别有用心。现在国内还没有相关报道,是中国人就转载!
只要一声令下,印度他就不敢强硬了,西藏问题也好解决了. [10楼] 作者:117.43.147.* 发表时间:2008-11-16 09:59:04
阿三就是阿三,SB阿三。被玩弄的阿三,到现在还没醒过来。 [9楼] 作者:125.121.136.* 发表时间:2008-11-16 09:43:36
[7楼] 作者:125.121.136.* 发表时间:2008-11-16 09:41:34
这狗娘养的,灭了他 [6楼] 作者:116.20.172.* 发表时间:2008-11-16 09:33:56
刚才打错,是56式冲锋枪,参看一下这个:/post2_1369267_1.html[5楼]
但是,当时作为派驻印度的美国军事专家理查德安德鲁斯准将认识到:这是一场中国形势的"歼灭战的开始"。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
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开始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利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第一、第二旅"的两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而此时印度国内承担本土防御的北方部队能抵抗中国潮水大军的兵力不足1万。
·中越战争后归国的女战俘去哪了?
·解放军早已做好准备, 打赢四国的战争
·学者认为俄通过战争发出信息:俄强国地位不容...
·俄格8、8战争是格、美精心策划的一个大圈套
相关论坛 上一主题:印度阳光飞行队招牌绝技:丘比特... 下一主题:巴基斯坦:我们穷!我们不配做中... >>进入西陆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美国又在挑拨离间 [17楼] 作者:222.213.169.* 发表时间:2008-11-16 10:38:37
印度在边境上跳得最凶的时候,就是快到挨打的时候了。
[16楼] 作者:222.187.96.* 发表时间:2008-11-16 10:35:28
中国人必看:
随即,中国军队开始了快速的战争部署。速度可以说"惊人",短短12天中国军队就在山下集结了1个军团即中国原18军后来的中国第21集团军。
中国采用"中国式"最古老的兵法战术,引印度军队3个旅进入中国军队预设的伏击阵地,快速的歼击了其中1个旅的大部,其余印度部队开始向后撤退。而中国军队1支快速分队,翻越了根本不可能翻越的大雪山,在气候及其寒冷的冰河河谷内,拦击了印度军队的退路。
战争的胜负,敢战是关键。中国的人和武器,肯定比印度的好使,这是胜战的先决条件[8楼] 作者:116.219.147.* 发表时间:2008-11-16
09:42:59
印度神功对现代武器是没有作用的,不要以为买了几件外国人的"精良武器"又可以对中国神气一下,中国飞机只要一个府冲就到了新德里,这是天然条件,啊三也好啊四也好是无法改变的,加上英国人凭什么对我们中国与你印度画什么洪线,如果这样也认可,哪我们也可以另叫一人画一条国界线,你会认可吗?无知的啊三,谁也不会接受的,中国也同样不会接受.
战争的胜负,敢战是关键。中国的人和武器,肯定比印度的好使,这是胜战的先决条件[20楼] 作者:58.240.150.* 发表时间:2008-11-16
11:16:44
一劳永逸的办法是肢解印度! [19楼] 作者:219.132.136.* 发表时间:2008-11-16 11:11:24
此时,中国军队继续持续逼近。其先遣部队,以达到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中国军队士兵已经看到了新德里的莫汉莱比塔塔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