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合集下载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01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01
第一部分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
发祥地,3100多年的建城
和1100多年 的建都史,演
了中华文明的华彩篇章,
为雅典、罗马、开罗齐名
“世界四大著名古都”之
。 作为陕西省省会和关中城
群与“一线两带”发展的
心城市,西安在全省经济
西安
展中,一直占居十分重要
地位,承担着促进区域协
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职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
阎良国家航空 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
西安经济开发区
新筑国际港务区
浐灞生态区
西安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安曲江 旅游度假区
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尽快实施第四轮总体规划 尽快实施第四轮总体规划,我们提 出了下一步的实施构想。
0.54 万人。其中主城区建ຫໍສະໝຸດ 区面积为369平方公里,人
为426万人。
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 复了《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08年—2020年)》,根据 复的要求,西安今后的发展 紧紧围绕“国家重要的科研、 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 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 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大力 展五大主导产业;主城区延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 传统布局模式;到2020年, 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28万 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0平方公里以内;合理安排 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 施布局和建设;统筹协调古 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 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 关系,为逐步把西安市建设 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 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 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打下良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
发展”的目标,西安在推
城市化建设中,正在以前
未有的速度阔步前进,着
西安位于黄河流域中部
关中平原,行政区总面积

西安城市规划

西安城市规划

西安城市规划.txt 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西安视察时,为西安题词:“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把西安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

”江泽民同志为西安“外向型城市”建设的题词,为西安城市化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西安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题词精神最终被写入西安跨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成为西安人民21世纪的奋斗目标。

《西安市1995年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西安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的要求,确定了西安以科技、旅游与商贸为先导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发展方向。

该《规划》确定的西安城市性质是:“西安市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会。

”至此,长期以来不明确的西安城市化方向问题,在江泽民同志题词的指导下得到明确。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西安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在西安城市建设中,资金紧缺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的矛盾,一直成为西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面对这一矛盾,市委、市政府运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出了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路子,实现了“八五”以来城建资金的快速增长,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实现了城建资金完全由政府财政划拨的单一模式向建设资金多元化模式的转变。

城建资金筹集来源渠道有财政筹集、资源补偿筹集、政策性筹集、信贷筹集、利用外资和市场筹集等多种方式。

西安市七五期间城市维护建设共实现投资7.07亿元,“八五”期间西安城市维护建设共实现投资27亿元,“九五”期间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建设完成投资68.1亿元。

其中,政府财政投资比重逐年减少。

三、依法治国及依法行政在西安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八五”以来,西安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注重依法行政。

首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立法比重在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中的比重加大。

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以来,西安市出台的城市建设领域地方法规17件,约占全部地方法规出台总数的30%多,其中涉及到了城市规划、村镇建设、园林绿化、古文化遗址保护、水源保护、征地管理、市容管理、物业管理、市政工程、拆迁安置、城建档案、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等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诸多方面,为我市建设领域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文化名市”西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突显五大亮点作者:和红星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591 更新时间:2008-8-26 14:37:09刚刚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为西安市民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未来的12年内,西安市将会发生“质”的改变:“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将使城市布局更具特色;“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将使城市对外联系更加快捷;高标准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及配置齐全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将使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八水绕城和秦岭绿色屏障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将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未来的西安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于2004年1月经建设部同意后开始修编,历经了战略研究、大纲编制、成果编制、成果报批等四个阶段,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以加强西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古城战略地位为出发点,立足于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重点就城市性质、规模、城镇体系、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规划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建立重要工作协调会议和专业规划协调会议相结合的会议制度,广泛吸取市级各部门、中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进行公示,为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本次规划重点突出了以下五大特点:一、城乡发展一体化1.“一城多心” 在西安市1010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主城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

市域呈“一城多心”空间布局形态。

“一城”指主城区,是西安城市发展的主中心,集商贸、文化、科教、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多心”指4个组团(六村堡、常宁、新筑、洪庆)、3个新城(临潼、阎良、泾渭)、4个中心城镇(户县、高陵、周至、蓝田),是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承担主城区向外疏解的部分人口和功能。

西安--城市规划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划PPT课件

长安城传统规划
双子之城
最早在西安地区建都的是周 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在沣 河西岸建立了国都丰京,但 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灭 商以后周朝发展的需要,周 武王又在沣河之东营建了新 城称作镐京,成为中国最早 的一座双子城。两座京城隔 河相望,一桥相通,实际上 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
5
丰镐二京 双子之城
.
7
现代西安 萌芽初长
民国时期 (1912-1949)
现代西安城市规划的萌芽阶段
形成 初步城市格局,规划整齐
.
8
城市性质
•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 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 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 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 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 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 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 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 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 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 城市。
.
9
人口规模:

2010
• 西安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为 92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 规模为655万人,城镇化 水平达到71%,其中主城 区城镇人口规模为450.2 万人。
• 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 制在660平方千米以内, 其中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为403平方千米

2020
• 西安市域总人口规模为 1070.78万人,其中城镇人 口规模为850.67万人,城 镇化水平达到79.5%,主城 区人口规模为528.4万人。
• 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九宫格局的 城市空间布局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西 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03年底西安开始
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西安市第 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至2010年),将城 市性质定位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 西部最重要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西部地区 交通枢纽型城市,富有东方古都神韵的华 夏历史公园,世界旅游之都。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背景介绍西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国家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西安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和具体内容。

二、规划背景西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西安市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规划目标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3.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规划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实现土地利用的平衡发展。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公众参预原则: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互动,形成广泛的共识,提高规划实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五、规划内容1.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根据西安市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条件,确定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和措施,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4. 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合理布局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5.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一、基本情况(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

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简介]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濒渭河,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陕西省省会。

西安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又是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古都,中国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200年。

西安曾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都会,以汉长安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不但是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和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唐以后,西安虽失去了京城地位,但仍作为西北重镇历经苍桑。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总体规划使西安用地扩展到100余平方公里,成为我国八大城市之一。

1979年-1982年的第二次总体规划,突出了西安作为我国重要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为了适应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城要,1992年-1995年初完成了第三次总体规划,提出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外向型城市,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的宏伟目标。

一、城市性质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省会。

西安今后的发展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电子、机械、轻工等工业的改组改造,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把西安建设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自己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

二、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00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65万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28.5万左右,农业人口37.5万左右),暂住人口从60万增加到90万左右;2005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86.8万人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49.5万左右,农业人口37.3万左右),暂住人口105万左右。

2010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310万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73.6万左右,农业人口36.4万左右),暂住人口为120万左右。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示稿)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示稿)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前 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发展方略,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西安市土地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任务,编制《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本规划是西安市严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坚持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用地,合理安排各业各类用地。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生,着力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建设人民满意城市。

第二节规划基本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二、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四、统筹各类规划用地;五、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第三节规划范围全市行政区划管辖范围,包括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等9区和蓝田、周至、户县、高陵等4县,土地总面积10108.02平方公里。

第四节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2005年;规划期限:2006—2020年;近期规划年:2010年;远期目标年:2020年。

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到2010年、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302100公顷、287107公顷。

规划期内,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农业产出效益明显提升。

确保266000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第二节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到2010年、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28133公顷、154180公顷。

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汇报

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汇报

远期: 2013—2020年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合理确定发展定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科学合理确定发展定位,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定位为:是西部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地,是体现新亚欧大陆桥 陇海兰新线中心城市价值的重要载体,是率先实现西部地区“第二次现代化转型”的城市综 合新区。
( 二 ) 疏导对内对外综合交 通,加强城市交通衔接 第一、 第一、加强航空联系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日常 航空运输由咸阳国际机场承 担,应急物流运输由窑村机 场承担。 规划在铁路北环线以北, 新增一条高速公路联络线, 实现西安国际港务区与西安 咸阳机场的快速连接;区域 内规划红线宽度60至120米 的主干路,同时建立与窑村 机场的便捷联系。
(六)是体现新亚欧大陆 桥中心城市地位, 桥中心城市地位 , 适应世界 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求。 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求。 可以强化西安作为新亚 欧大陆桥上重要物流节点城 市的作用, 市的作用 , 是西安城市价值 充分兑现的重要载体。 充分兑现的重要载体。
二、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重大决策的科学论证和 技术支撑 第一、 第一、西安具有优越的 区位和发达的交通通信条件
(三)是拉动西咸经济一体化, 是拉动西咸经济一体化, 服务陕西三大经济区域、 服务陕西三大经济区域 、 四大产 业基地, 业基地 , 发展壮大关中城市群的 需求。 需求。 与西咸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建 设区域呼应,共同促进西安 、 咸 设区域呼应 , 共同促进西安、 阳两市的经济发展。 阳两市的经济发展 。 对于大西安 都市圈建设, 都市圈建设 , 实现关中城市群崛 形成以关中城市群为主体、 起 , 形成以关中城市群为主体 、 以陕南陕北区域中心城市为两翼、 以陕南陕北区域中心城市为两翼 、 辐射周边区域的发展格局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要的现实意义。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城市,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及教育基地、旅游胜地。

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加。

土地破坏与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供需矛盾愈加尖锐。

因此,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实行严格用途管制,确保省政府下达我市耕地控制指标的落实,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的。

第三条我市曾于1996年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详尽研究和预测了我市土地利用问题,为本次规划修订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当时编制规划对切实保护耕地的措施和力度不够,在贯彻以供给引导、制约需求的土地利用方针上尚有差距,故对原经批准实施的规划进行修订。

第四条规划期限。

基期年为1996年,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并对重要的土地利用指标展望到2030年。

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五条西安市位于渭河平原中部,现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雁塔、未央、阎良、临潼和蓝田、长安、户县、周至、高陵8区5县,全市有48个街道办事处,l83个乡镇。

土地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总人口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的%和%。

人口密度为648人/平方公里。

第六条主要河流有54条,除渭、径、石川河为过境河外,余皆属源于秦岭、北流入渭的境内河。

基本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市流域面积的%,长江流域仅占%。

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西安市整体规划(2008-2020)

西安市整体规划(2008-2020)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一、基本情况(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

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最新《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02

最新《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02
西部沣滈新区主要包括高新 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区、六村堡 组团、汉长安城遗址、阿房宫遗 址、昆明池及其周边区域、长安 产业聚集区等。
依托周、秦、汉文化资源及 沣河、汉昆明池等生态资源,建 设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高新 产业、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 西部新区,以生态建设带动相关 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商贸、居 住等产业的发展,推进西咸一体 化进程,从而带动西部区域的经 济发展。
3、通过规划控制,提高城市土地利 用率。
西安市政府
二、总体发展思路
保护山塬河湖,凸现生态文明; 塑造城市特色,复兴长安盛世; 打造四大新区,壮大板块经济; 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
西安市政府
三、区域发展重点
(一)东部浐灞新区
由浐灞生态区、纺织城地 区、国际港务区组成。
1、浐灞生态区:是西安以 综合现代商贸、会展、休闲度 假产业的为主生态型滨水新区。 集中建设区89平方公里。浐、 灞河综合环境治理已初具规模, 今后将将重点建设欧亚国际贸 易区、浐灞金融商务区、世界 园艺博览园、欧亚论坛及生态 环保节能社区、浐灞河生态湿 地、广运潭等项目,建设大型 居住社区和休闲度假区拉动整 个区域发展。
电子工业园
商务发展带
西安市政府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0
东部浐灞新区近期共需新 增建设用地7.8平方公里(其中 主城区范围内5.8平方公里), 中 期 新 增 建 设 用 地 17.4 平 方 公 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内14平方 公里),远期新增建设用地9.7 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内 7.7平方公里)。
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图
西安市政府
(二)西部沣滈新区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 2020年》02
一、发展战略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自然空间格局是由主城 区—防护绿地绿化隔离 带—外围新城中心城镇 —小城镇所构成的多层 次城市生态体系所构成. 历史空间格局则是通过 城市公园绿地的选址和 建设来实现.这些公园绿 地是建立在历史遗迹上, 保持着一定的历史城市 空间格局关系.
西安市渭河城市段生态系统规划
总结
1对于西安而言,从第一次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到第四次 总体规划落实体现出国家在政治、经济、城市建设 方面思路的重要转变.因此,总体规划编制针对不同发 展阶段,采用切实可行的规划理念,对于西安的未来城 市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规划理念只有充分与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相结合,才能 做到战略与战术统一.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 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 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 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 布局接近.
告别帝都 西北重镇
明清时期,随着政 治中心的的东移, 西安告别了帝都 的尊贵地位,但依 旧是西北地区的 政治,经济,文化 的重镇.
现代西安
民国时 期的西安大 致规划,基本 上已有了现 代西安的雏 形.
Thank you
近年来西安市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建筑
城市用地规划
总体规划
规模及基本布局
主城区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主城 区城市人口控制在 528.4万人以内,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490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城镇建设用地为 92.73平方米左右.
主城区布局结构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 轴线突出,一城多心
主城区布局结构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城市的规划格局也遵循着古都的原貌而建设, 围绕着古城而建,呈南北纵横状.
第一部分 西安皇城
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1995~2010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城市规模:到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310万人, 城市面积为275平方公里,中心市区面积175平方公里。
远期(1972年):120万 用地规模:远期131平方公里 •功能分区:分为五大功能区 东郊:纺织工业区 西郊:电工程区 南郊:文教区 北郊:以陇海线为界线的文物大遗址保护区 中部:城高居住区、商贸区 •城市形态:圈层式 •发展方向:以中心为主,向南发展
1953~1972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八 十 年 代 西 安
1980~2000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990年代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 程加快
——西安北高新,西高新等新区崛起,突破城市原有 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的形式日趋紧迫,现处于全国经济发 展带上的二级增长极,必须依托关中城市群,整合现有 资源优势,协调发展,调高城市竞争力
——线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比较优势:科技教育优势 旅游优势 区位优势 产业基础雄厚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008~2020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分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分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分析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了《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为西安市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该规划公布的时代背景:1、老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2、城市结构、交通的改变3、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增加4、临潼、长安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区西安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悠久的历史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体现。

而在近年来的发展当中,西安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在西安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老城保护势必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新城建设,城市结构、交通,还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扩大等问题势必会对老城产生影响。

因此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

然而撤县改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将古城保留,而把新城建设的地址选在城市周边的区县,既不影响老城区,同时也很好的解决的用地规模等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大片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很好的规划,调整城市结构,完善交通,是市民更好,更快捷的生活。

除此之外,西安仍面临着其他的问题:1、经济全球化带来城市间的竞争加剧,西安与其他副省级城市比较,差距在拉大,发展水平逐渐落后。

2、区域协调发展的形势日趋紧迫,现处于全国经济发展带上的二级增长极。

西安的发展相对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其地域限制所致。

因为地处较为偏僻的西部,资源和招商引资机会的相对匮乏,使得西安与其他大型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西安的特点入手。

众所周知,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我觉的当地政府可以以此为重点,加大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对一些遭到破坏的历史遗产进行修缮,为整个城市的加上历史符号。

着力打造历史名城,旅游名城的名号,以提高自己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样不仅可以是西安在毫无区别的现代城市中脱颖而出,也能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

大西安规划

大西安规划
17

增强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副中心城市和组团式的发 展理念,通过政府推动等,增强副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发展 的支撑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布 局合理、经济发达、特色明显、功能配套全、集聚集约水平 高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户县将积极承接高新区产业转移,成为我市重要的装备 制造业基地和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 保护,加快建设以自然生态和宗教文化为主的旅游带,加强 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文化 旅游圈等。


四大亮点:
——生态田园新城 新区在以组团布局发展模式保持新区良好生态格局 的同时,规划了223平方公里的农田和果园用地和237平方公里的 水域、生态防护绿地,新区将建设成"城在绿中,林田遍布"的城园交融、 和谐共生的现代田园城市。

40
——快捷交通联接 规划通过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轨道、 大运量公交多种现代交通方式的支撑,建设新区综合性交通枢纽,实 现公交方式零换乘,倡导低碳出行,实现新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之 间、新区内组团间的便捷连接。 ——优美小镇点缀 规划在新区倡导建立全新的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模式, 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取得平衡。延续原有的乡村生活模式,强 调生态环境保护。以文化旅游、农园风情、关中民俗和滨水休闲为特 色建设生态田园小镇,以集约建设用地的立体城市模式建设重点示范 镇。 ——现代农业衬托 规划在新区通过发展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外向 型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力争将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 和城市建设高度融合的新区,成为未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基 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38
实施要点:

统筹整合省市条块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

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

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规划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有序和谐、政治民主文明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浓郁文化特色城市、科教创新城市、产业集群城市、枢纽中心城市、山水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

四、城市总体布局
采取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城市布局原则,城市未来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远期主要向北跨过渭河发展。

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

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的总体结构,形成几个外围副中心,即在西南方向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在东北方向形成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在北部方向形成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在渭北方向形成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为主的副中心;在南部方向形成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

五、重点建设的外围新区
疏解老城功能,建设新的行政中心:为了降低中心区密度,更好地保护古城区内历史风貌,规划古城区内发展将以商贸、旅游为主,逐步降低古城墙以内区域的居住人口密度。

规划拟在主城区二环以外南部和北部各控制一处用地,作为行政中心预留地。

综合治理渭、灞、浐河,建设城市新的功能区:规划渭、灞、浐河成为城市内河,形成高尚住区和旅游度假区及城市新的副中心。

同时营造渭、灞、浐河及周边环境的“大水大绿”格局,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构建现代物流区:依托西安已形成的航空、铁路、公路枢纽的区位优势和西部信息、金融、商贸中心的优势,并借助已形成的物流产业基础加快物流产业发展。

规划一个物流园区、六大物流中心及十个配送中心。

拓展带动产业发展的开发区:继续推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支持两个开发区二次创业,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的最佳环境。

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沿城市发展轴线扩展。

发展功能齐全的空港服务区:以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和铁路北客站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主要发展以综合商贸服务、现代农业开发及旅游度假为主的产业园区。

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居住社区:规划在老城以外布置与产业相匹配的8--10个交通配置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的大型居住区。

六、限制建设区域
本次规划首次划定了城市限制建设区域。

结合西安的自然、历史地貌特征,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划定六类城市限制建设区域:
基本农田:指《西安市土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湿地:指氵产灞三角洲、泾渭三角洲、沣渭三角洲等两河流域交叉地带;秦岭自然保护区:指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西安市加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所划定的生态保护线;生态绿地、河湖水系及历史地貌:指湿地和生产防护绿带、河湖水系的防洪线以内、自然塬坡。

大遗址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界定的保护区域:指四大遗址、古陵墓区、寺庙院落等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绝对保护区;城市断裂带:指西安市不适合建设的城市断裂带。

七、重点专项规划
城市交通:西安是全国六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未来西安将建成面向国际的航空运输中心、国内重要的公路和铁路交通枢纽、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构筑以高速公路、铁路为构架的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城市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和交通一体化战略,分散老城区交通压力,形成“棋盘”加“环”加“放射线”的“三横三纵三环八放射”路网格局。

未来我市将建成6条轨道交通线,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快速公交为补充,普通公交为辅助的多元化,快速、高效、环保的西安都市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上。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维护西安“世界著名古都”地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古城精华,挖掘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

主要保护自然历史环境、城市历史格局、大遗址、历史街区、其它物质类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地下文物、古树名木等八类。

保护体系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南部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带,中部历史地貌河湖水系保护带,北部台塬古遗址、古陵墓保护带和城区历史名城保护带。

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采取“只拆不建、多拆少建”的措施,逐步降低明城墙以内的居住人口密度,外迁行政机关,减轻老城的交通压力,依托老城内的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发展商贸、旅游、文化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保持老城的活力。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到2010年,全市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均达到10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均达到6平方米;进入国家级园林城市行列。

到2020年,绿地率达到45%,绿化覆盖率达到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均达到12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均达到8平方米,进入最佳人居城市行列。

在全市范围形成市域、市区、主城区三个层次的绿地系统。

市域建设“面山环水”的良好生态基质,成为市区宏观的绿色生态背景;市区确定“三环八带”的廊道绿化骨架。

主城区采取“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相互叠加的复合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均衡布局绿地,形成遍布城市的“内小外大、内密外疏”的绿地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