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管控分区技术方案
全国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
![全国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d327e45a6c30c2259019e71.png)
城市圈/群 农业主产区 III-Ⅴ类
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 I类
水土保持 II类
全国生态功能区
水源涵养 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
流域
生态功能要求 水陆响应关系 地方责任
水生态保护目标
生态健康目标
水质目标
空间目标
水(环境)功能区
保护区 饮用水源地 工农业用水 景观用水
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方案
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技术体系
品提供、林产品提供、大都市群、重点城市群
主体功能功能区
• 2012年国家发改委主持划定,以产业布局为目的 • 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
我国现有相关分区状况
水环境功能区划(环保部)
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 工农业用水区、景观娱 乐用水区、混合区和过 渡区等;
2000年,欧盟在《水框架指令》中,提出了水体分区的概念; 针对河流、湖泊、过渡水和海岸水四种水体分别区划,将其 作为生态良好水体目标制定和问题诊断的依据。
必要性与意义
美国和欧盟都建立了基于水生态分区的流域管理体系,实现了流域 水生态健康保护和水陆统一管理,是当前水环境管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划定了水环境功能区、水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 成为各部门管理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缺乏在流域单元 上的统一和协调,需要增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栖息地恢复、湿 地保护、水陆统筹空间管控等内容。
2015年2月,环保部污 防司开始组织全国流域 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 理方案的制定工作
支撑流域“山水林田 湖”生命统一体管理 体系的构建
与现有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区别
现
水质达标管理
行
总量控制管理
水环境综合治理设计方案
![水环境综合治理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74ff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b.png)
水环境综合治理设计方案一、背景分析水环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包括水体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制定一套水环境综合治理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提高水环境质量:通过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水体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提高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水平。
2.保护水生态系统:重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发展。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三、具体措施1.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2.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排污的监管,对排放超标的企业实行罚款和关停等惩罚措施。
鼓励工业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倡导绿色生产。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农田和养殖场的管理,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防止农田和养殖场对水环境的污染。
4.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水资源配额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5.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受损的湿地、河流等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恢复其生态功能。
同时,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6.宣传教育:加强对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水资源和水环境。
四、实施步骤1.确定治理方案:根据当地水环境现状和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明确具体的治理目标和措施。
2.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金和国际援助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用于水环境治理工作。
3.建立管理机构:成立水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水环境治理工作,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40abcf01dc281e43af03e.png)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一、总体要求(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设“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为目标,以“三线一单”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空间管控为手段,提高生态环境参与综合决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解决突出问题,重塑一个健康的区域环境系统,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和城乡一体发展要求,凸显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国泰民安精神内涵,着力把××打造成绿色低碳、宜居宜业、信息智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宜居世界遗产城市”和“国泰民安中华精神家园”。
(二)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分类管控,差别准入。
结合区域发展格局、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目标要求,划定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别化生态环境管控措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统筹实施,动态更新。
按照市级统筹、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原则,统筹推进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环境改善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定期评估、动态更新调整。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产业布局及生态格局进一步优化,国土生态空间应保尽保,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稳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1.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9.6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82%暂采用2020年12月数据,待自然资源部门优化调整方案发布实施后衔接调整,并相应调整一般生态空间面积,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域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ffdcd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2.png)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15•【字号】洪府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1月15日南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就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统称“三线一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加快建设“富有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令人向往的中国智造新城、山水名城”城市愿景,努力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保护优先。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分类施策。
针对流域、区域、行业特点,聚焦问题和目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
调整更新。
紧紧围绕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后续相关规划、政策调整确定的目标指标,对“三线一单”相关内容进行定期评估调整和动态更新完善。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工作方案精选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工作方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a2322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4.png)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工作方案精选目标:建立健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分区方案1. 综合考虑地理、生态、资源、经济等因素,确定分区指标和分区标准;2. 通过采集相关数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制定详细的分区方案;3. 定期评估和调整分区方案,确保其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差异化管控政策1. 根据不同分区特点,制定相应的管控政策,包括环境准入标准、生产限额、排污标准等;2. 注重差异化管理,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治理,促进绿色发展;3. 鼓励和支持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加强监测和评估1.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分区内的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2. 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定期评估生态环境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3.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强化管理和监管,确保环境质量的维护和改善。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1. 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 加强对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3. 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加大对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五、加强协作与执法1. 加强各级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形成合力;2. 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3.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
六、加强监督和问责1.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分区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2. 落实责任到人,对工作不力、失职失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处理;3. 推行透明化管理,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增加工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以上是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工作方案的精选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e71278f26fff705cc170ab4.png)
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适用于集中式(包括备用和规划的水源地)地表 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农村及分 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GB3838-2019 GB5749-2019 GB15618-2019 GB/T14848-9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 划分方法
准保护区划定
小型湖库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可以设定为准保 护区。 大中型湖库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湖库流域面积可以 划定为准保护区。 特大型湖库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湖库流域面积可以 划定为准保护区。
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一级保护区范围的划定 一级保护区范围应不小于卫生防护区的范围,边 界与水源地间水质点迁移100天的距离外包线范围 为一级保护区。 1、经验方法 不考虑水文地质条件,以固定的半径圈定面积, 对于多井的水源地按外包线作为一级保护区范围。 单井以取水口为圆心,半径通常为300米的区域, 对于泉水为一个半圆。 岩溶区半径相应适当加大,细粒含水层和出水量 小的水源地半径可以适当减小。
的不可预测性极大,保护范围的确定较困难,此 时将整个集水区划为一级保护区。
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二级保护区范围的划定 1、经验方法
地下水水源地集水区扣除一级保护区后的剩 余部分为二级保护区,即水源地开采漏斗影响范 围区。
二级保护区范围推荐半径为1000米区域,岩 溶地区、泉水和出水量较小的水井可根据实际情 况作相应的改变。
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孔隙水一级保护区的范围通常为:
介质类型 细砂 中砂 粗砂 砾石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1a86f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d.png)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指根据水环境的水质特征、水体功能及水环境保护的要求,将水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并对每个功能区的水质、水体功能和保护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是指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水域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求,制定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应以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 分区管理原则,根据水域的水质特征、水体功能和管理要求,将水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实施差异化管理。
3. 综合考虑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应综合考虑水域的水质、水量、水生态系统、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功能区划标准。
4. 可操作性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能够指导实际管理工作。
二、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内容。
1. 水质标准,根据水域的水质状况,确定不同功能区的水质标准,包括水体的主要污染物限制、水质目标、水质评价指标等。
2. 水体功能要求,根据水域的功能需求,确定不同功能区的水体功能要求,包括保持水体的自净能力、维护水域生态系统功能、保障水资源供给等。
3. 保护要求,根据水域的保护需求,确定不同功能区的保护要求,包括水域的保护目标、保护措施、保护管理要求等。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制定程序。
1. 调研评估,对水域的水质、水体功能、生态环境等进行调研评估,为功能区划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划分功能区,根据调研评估结果,确定水域的功能区划分,包括一级功能区、二级功能区等。
3. 制定标准,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包括水质标准、水体功能要求、保护要求等。
4. 审议批准,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审议,确定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进行批准并公布实施。
四、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的应用。
试论水资源管控分区划定与政策措施
![试论水资源管控分区划定与政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d706b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4.png)
试论水资源管控分区划定与政策措施发布时间:2021-12-02T01:31:27.98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0月19期作者:刘青宇[导读] 水资源管控分区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的刘青宇湖北省咸宁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摘要:水资源管控分区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的重要管理单元,也是水资源综合管理从平面管理向空间管控转变的重要体现。
科学划定管控分区,与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做好衔接,指导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管控;分区划定;政策措施 1分区划定及管理1.1分区划定的依据分区划定要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以江河流域为单元,水资源分区为基础,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为支撑,立足水资源自然禀赋条件和现状开发状况,兼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行政区的完整性进行划定。
分区划定要与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相协调,与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范围相衔接,提出满足国家安全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符合水资源特点的分区单元和约束指标条件的准入管制策略。
1.2分区划定的原则我国不同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差异较大,江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特点各异,水资源支撑服务的能力和功能有较大差别。
为此,管控分区要针对水的涵养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性、生态要素的关键性、水资源储备的前瞻性、水资源调配的可行性等要素科学划定。
每个分区都要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理念,以分区类型特点为主,实施用途管控。
1.3分区划定的类型(1)水资源涵养保护区。
要与生态保护红线相衔接,将大江大河源头区、国家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以及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的区域划定为水资源涵养保护区。
水资源涵养保护区要以自然修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制定严格的水源涵养保护措施,除人类生存必须保障的活动外,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开发和扰动,通过实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格局。
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
![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351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7.png)
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
本方案旨在2023年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行动态更新,以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二、工作内容1.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理机制(1)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技术规范和指南,明确分区划定、管控目标和措施等内容。
(2)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建立生态环境分区数据库,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以支撑分区划定和管控措施的制定。
2.完善生态环境分区划定(1)更新现有的生态环境分区划定方案,结合新数据和科技手段,重新划定生态环境分区。
(2)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划定结果准确可靠。
(3)制定不同分区的管控目标和措施,针对不同环境类型和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1)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精度和时效性。
(2)加强环境评估和预测,对分区内的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3)针对环境问题和风险,及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4.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和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补偿政策,提高环境质量。
(2)推进生态修复工作,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恢复生态功能。
(3)加强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政策。
三、实施计划1.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理机制,制定技术规范和指南,建立分区数据库。
预计完成时间为2023年3月。
2.更新生态环境分区划定方案,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评估。
预计完成时间为2023年6月。
3.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评估和预测。
预计完成时间为2023年9月。
水域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水域环境治理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389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2.png)
水域环境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域环境治理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域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水域环境治理方案,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目标设定。
1.改善水域环境质量,提高水质标准,确保水域环境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保护水域生态系统,恢复水域生态平衡,提高水域生态环境质量。
3.加强水域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水域环境监测和管理体系。
三、实施方案。
1.加强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域污染源的排放。
2.推进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对受损水域的生态修复力度,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3.加强水域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水域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水域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4.加强对水域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认识,增强全社会对水域环境保护的参与度。
5.加强水域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水域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管和保障。
四、实施保障。
1.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水域环境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
2.建立健全的水域环境治理工作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水域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3.加强水域环境治理工作的督导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督导和考核机制,确保水域环境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总结。
水域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加强水域环境治理工作,才能有效改善水域环境质量,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水域环境治理的目标,让我们的水域环境变得更加清洁、美丽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
![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0956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a.png)
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分区划定:对当前分区划定方案进行评估和更新,根据最新
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目标,对分区进行重新划定。
2. 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包括对土壤、水体、空气质量等方面的监测,及时掌握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3. 管控制定:根据分区划定和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
管控和措施,确保分区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4.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
护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管控工作。
5. 控制措施落实:根据管控和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推动企业和居民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6. 动态更新:定期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进行评估和动态更新,根据新的情况对管控进行调整和完善。
7. 合作协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领导的合作协作,形成多
方合力,共同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
8. 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各地区和部门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动态更新,提
高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效果,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潍坊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潍坊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802dc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d.png)
潍坊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潍坊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环保工作的分类管理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而制定的管控方案。
该方案包含三线一单分区、底线管控、上线压力、监管措施等要素,为潍坊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是指在区域规划中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湿地保护红线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红线,以及国家重点水源地保护区等四个核心区域作为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域。
在这些区域内,要执行特殊保护、严格管控;禁止未经批准的劣质化工、污染型企业入驻;严格控制道路、排污口等建设。
二、底线管控底线管控即在三线区域内划定的保护红线及国家重点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并建立环境污染应急处置体系,确保应急处置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和先发制人。
三线区域内的项目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同时要积极落实生态补偿。
三、上线压力上线压力是对“三线一单”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逐步提高的情况的总称。
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管理要求、社会评价的压力。
潍坊市会持续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管理要求的提高和落实,以及社会评价的引导和激励,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监管措施为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潍坊市将加强监管措施,形成包括环保部门、大数据平台、区域监测网络、举报中心等在内的监管体系。
其中,环保部门采取日常巡查、核查执法等手段严格管理和监管市区环境问题。
大数据平台则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污染源动态监测、信息公开及环境监测预警等功能。
区域监测网络则设置专业监测人员,通过各种监测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并处理污染信息。
举报中心则采取举报受理、投诉受理等形式,及时处理相关环境问题。
通过上述监管措施,潍坊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总之,潍坊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是为了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而制定的。
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
![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0db9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a.png)
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应运而生。
该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排放达峰目标。
一、背景概述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开发过度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新的工作要求。
二、工作目标1.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高分区管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4.提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三、更新内容1.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划分,充分考虑地理、生态、社会经济等因素,实现精细化管理。
2.更新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责任。
3.更新生态环境政策,加大对污染物排放、资源开发等领域的管控力度。
4.更新技术支持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水平。
四、实施步骤1.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各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现状和问题。
2.制定更新方案,明确更新内容和任务分工。
3.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更新措施落实到位。
4.开展评估考核,对更新工作成效进行评价。
五、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工作领导小组。
2.完善法规政策,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3.增加资金投入,保障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工作所需经费。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5.强化国际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划分方案报告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划分方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8eddaf312b3169a551a44c.png)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报告目录第一章概况 ..................................................................................... - 1 -1.1 自然地理 .............................................................................. - 1 -1.2 社会经济 .............................................................................. - 3 -1.3 水资源概况 .......................................................................... - 4 -第二章功能区划任务与标准 ........................................................... - 7 -2.1 修编范围 .............................................................................. - 7 -2.2 修编原则 .............................................................................. - 8 -2.3 修编依据与标准 .................................................................. - 9 -2.4 区划水平年 ........................................................................ - 10 -第三章功能区分类 ......................................................................... - 11 -3.1 水功能区分类和指标 ........................................................ - 11 -3.2 水环境功能区分类和指标 ................................................ - 17 -3.3 功能区划分方法 ................................................................ - 19 -3.4 水体功能的协调和功能区命名、编码 ............................ - 22 -第四章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 24 -4.1 水功能区划分方案 ............................................................ - 24 -4.2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 - 44 -第五章功能区水质及评价 ............................................................. - 48 -5.1 水质现状 ............................................................................ - 48 -5.2 目标水质及评价 ................................................................ - 49 -第一章概况1.1 自然地理1.1.1 地理位置和面积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东经118°01′~123°10′和北纬27°02′~31°11′之间,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毗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河道治理工程防治分区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防治分区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db80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3.png)
河道治理工程防治分区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道治理工程逐渐成为了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河道往往因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河道淤积、水质污染、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工程来进行防治。
而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时,如何科学的制定防治分区方案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二、分区原则在制定河道治理工程防治分区方案时,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实地调研:必须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河道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特性、水质情况、沿岸环境等信息,为科学制定分区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2. 结合生态环境:根据河道的生态环境特点,科学制定分区方案,分析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综合考虑:综合考虑河道水文特性、地质条件、环境问题及相关法律法规、经济社会因素等因素,合理划分治理区域。
4. 突出重点:根据整治的紧迫性和矛盾的突出性,确定治理的优先区域,采用重点治理策略。
5. 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工程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以及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保证分区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分区方案划分根据以上原则,在制定河道治理工程防治分区方案时,可以将河道分为三个区域:生态保护区、水质改善区和岸线治理区。
1. 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主要是指河道重点保护的区域,通常包括湿地、栖息地、水生植物等,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系统功能较为敏感,需要避免人为干扰和破坏。
经过实地勘察和科学评估,确定生态保护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和恢复。
2. 水质改善区水质改善区是指水质问题比较突出,需要改善的河道区域。
在此区域内,可能存在废水排放、固体废物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水质改善区的范围和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水质治理,包括加强排污管网建设、改善农田化肥农药使用方式、设立废水处理设施等。
日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日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29cb4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d.png)
日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日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突显。
为了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日照市制定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方案背景日照市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一个富裕的海洋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日照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土地资源消耗等。
因此,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日照市制定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的定义这一方案将日照市的土地分为三线区和一单区。
三线是指生态安全屏障线、城市生态绿心线和景观生态控制线。
一单是指海洋环境保护重点区。
这四个区域的划分是根据日照市的生态保护需要而制定的。
这四个区域的划分如下:1. 生态安全屏障线生态安全屏障线位于日照市的城市边界,防止城市扩大带来的环境压力。
它将城市分为生态涵养区和生态敏感区。
生态涵养区是那些保护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区域。
生态敏感区是那些极易受到环境压力影响的区域。
2. 城市生态绿心线城市生态绿心线贯穿了日照市的中心地带,属于城市的主干道路路段。
这一区域主要是用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3. 景观生态控制线景观生态控制线连接了日照市的主要公园和公共休闲区域,它的作用是保持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防止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海洋环境保护重点区海洋环境保护重点区是指日照市的海洋生态环境中的脆弱区域和生态系统,对其进行保护和维护。
三、管控方案1.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制定管控和保护标准。
2.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管理。
3.加强对生态涵养区、生态敏感区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的保护和管理,建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机制。
“三水”统筹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与实践
![“三水”统筹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38af3c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f.png)
“三水”统筹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与实践
杨洋;汪自书;吕春英;靳明;谢丹;刘毅
【期刊名称】《环境影响评价》
【年(卷),期】2024(46)3
【摘要】基于“三水”(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统筹,开展流域空间精细化管控对推进新时代流域协同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三水’问题识别—
‘三水’分区划定—质量目标确定—管控单元集成”的思路,构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
以白洋淀流域为实践对象,识别出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衔接现有水生态环境管理分区与政策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及资源利用上线;明确“三水”分区域差异化生态环境管理目标与资源环境承载约束,聚类叠“三水”分区并综合划定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单元、制定结构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总页数】8页(P21-28)
【作者】杨洋;汪自书;吕春英;靳明;谢丹;刘毅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水生态环境保护回顾与展望:从污染防治到三水统筹
2.强化“三水”统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3."三水"统筹协调推进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4.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空间分区管控研究--以三水河流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作内容
综合考虑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脆弱性、污染状况、水资源禀赋和行政区划等因素,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体系,划定地下水污染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
二、工作范围
以省、市、县行政区为评估范围。
三、工作流程
(一)收集资料。
根据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功能价值、污染现状评估的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工作。
(二)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和功能价值的指标体系评估。
根据资料分析结果,采用各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开展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分区、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地下水功能价值分区等工作。
(三)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
根据地下水质量目标、标准限值、对照值(或背景值)开展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评估指标主要是“三氮”、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指标,形成污染分布图。
(四)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
根据地下水使用功能、污染现状评估结果、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等,划分为保护区、防控区、治理区,提出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一、清单筛选范围
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场地。
二、清单筛选原则
(一)由于污染场地造成周边水源受到污染的;
(二)已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或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发现确为人为污染且健康风险不可接受的;
(三)发生过地下水污染事故或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
三、清单公布方式
各省(区、市)要在相关网站或公共信息平台上逐年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
四、公布内容
应依法向社会公开污染场地名称、所属区县、调查边界及面积、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超标情况、修复(防控)目标、整治措施及进度,主动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