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探析国内城市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策略研究
区域治理ON THE W AY探析国内城市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策略研究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秦华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水资源需求与日俱增,作为重要城市水源组成部分的地下水,因为过度开发、保护不善等造成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极大地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对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修复地破坏。
本文就当前国内城市地下水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防治建议,以期为城市水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下水污染;现状;防控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0-0259-0001地下水是人类生存、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地下水污染影响程度愈加严重,带来地下水水质急剧恶化、水位大幅下降、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为此,加快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防治,实现对地下水资源更好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前提。
一、我国城市地下水污染现状概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不断向城市聚居。
作为居民生活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据调查显示,国内地下水开采量每年达到26亿立方米,且有逐年增加的倾向[1],而国内目前大约有400多个大中小城市的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2]。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明显,不少地方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容易引发更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
此外,地表水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
地下水污染与超采问题相互影响,经常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加剧了地下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二、城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一)城市垃圾填埋场造成的污染目前,国内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有一半以上采取的是填埋方式,而不少垃圾填埋对填埋坑的防渗处理不当,甚至有些填埋场未采取防渗措施,导致垃圾渗滤液会经过土壤下渗,继而污染到地下水。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04.02•【文号】国发〔2015〕17号•【施行日期】2015.04.0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4月2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全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简介
实施地下水资源有序开发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简介水利部水资源司地下水资源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受赋存条件和补给条件的限制,是随时间变化而又相对稳定的资源;地下水水质一般优于地表水,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因而是非常宝贵、有限的资源。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增加很快。
由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管理,致使当前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出现了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危及到了一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某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锐减;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及含盐浓度变化,使地下水水质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载能力,盲目的集中开采,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编制统一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加以解决。
据此,水利部专门组织编制了《全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该项规划的出台,将对实现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主要目标1.规划的指导思想本次编制全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要求;从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针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科技,突出重点,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统一管理,科学保护,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利用原则。
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的“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有关工作部署和相关任务,保障地下水安全,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强化制度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推动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科学管理体系,选择典型区域先行先试,按照“分区管理、分类防控”工作思路,从“强基础、建体系、控风险、保安全”四方面,加快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污染源源头防治和风险管控,保障国家水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3—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施策。
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制定并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及技术工程措施,推进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协同控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以预防为主,坚持防治结合,推动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以扭住“双源”(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为重点,保障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严控地下水污染源。
综合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污染特征,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切实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水平。
3.问题导向,风险防控。
聚焦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薄弱、污染源多且环境风险大、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不完善、保障不足等问题,结合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特点,加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总体实施方案参考大纲
附件XX市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总体实施方案参考大纲一、项目背景及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符合的支持重点和申报条件、实施范围与期限、项目实施后重要意义等项目背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表水系分布、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气候条件、植被覆盖情况等自然环境状况;项目实施区域人口情况、产业类型、土地利用情况等社会经济状况;已开展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对于前期已经得到中央资金支持的,需要介绍以往中央投入资金支持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工作进展、已完成工作量等;对于前期没有得到中央资金支持的,需要介绍项目实施区域已经开展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效等)。
二、问题诊断描述项目实施区域地下水环境现状(包括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布情况,监测频率及监测指标,近3年区域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以及项目实施场地地下水水质现状)和地下水污染源及潜在风险源状况(包括污染源类型、位置、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方式、—1—地下水污染监测情况及污染源周边地下水水质状况)。
紧紧围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和地级城市的总体目标和考核指标、《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结合行政区内的地下水环境历史与趋势变化、地下水污染现状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分析诊断影响行政区内地下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为后续目标确定和治理措施选择提供依据。
三、绩效目标以拟实施项目为单位,分别就生态环境效益、投融资效率、管理效力、社会效应等四方面提出目标和具体的考核指标。
本方案提出的年度绩效目标的设定应科学、合理,且可量化、可考核,须支撑本行政区落实《水十条》《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总体目标、具体任务的实现。
(一)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拟实施项目生态环境类的绩效目标与考核指标包括拟实施项目特征污染物削减量(重金属、有机物、“三氮”及其他特征污染物等)、地下水污染羽面积削减率、地下水水质改善程度、潜在污染源防控程度等。
最新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务院:2015年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据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
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一些地区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污液以及化肥农药等渗漏渗透,造成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会议强调,保护好地下水资源,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安全。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要本着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原则,制订和实施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切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
会议确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为此,一要抓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
二要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限期治理地下水污染隐患。
三要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
削减城镇生活污染负荷,推进管网系统改造,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加强垃圾填埋场建设和治理。
四要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防范石油化工行业和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
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作者:
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22年第01期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但总体来看,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与美丽中国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规划》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对“十四五”时期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统筹谋划。
据悉,《规划》从4个方面提出了20项具体任务:1)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包括加强耕地污染源头控制、防范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深入实施耕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试点示范等。
2)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包括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加强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与修復、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等。
3)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包括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着力推进养殖业污染防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指导、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
4)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包括完善标准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强化科技支撑等。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2023年地下水开采整治方案
2023年地下水开采整治方案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已经成为现实需求。
然而,长期以来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量恶化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整治方案。
二、目标1. 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2. 提高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效率和科学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 提升地下水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
三、主要措施1.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措施。
2. 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许可和审批制度。
3. 加强地下水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量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大地下水补给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地下水的再生能力。
5. 推广节水技术,减少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7. 引导农民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推广适应性强、水耗量少的作物。
8.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高地下水水质监测频率,加强排污企业的监管,加大对污染源的整治力度。
9. 加强公众水资源意识的培养,引导公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四、保障措施1.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地下水开采整治方案的有效执行。
2.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违规开采和污染地下水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4.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开采。
五、实施计划2023年地下水开采整治方案的实施计划如下: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制度的配套措施。
年底前完成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 加强地下水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地下水监测点位的密度和监测频率。
浅谈我国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入 渗 经验 指数 两个 指 标来 对地 表层 面 土壤 的入 渗 规律 进 行分 析 ,揭 示 该 地 区地 表层 土壤 垂 向透 水性 能 的空 间变 异特 征 ,了解农 田表 层 土 壤
潜 伏期 可 长达 几 年 甚至 几 十年 ,最 终 将造 成 癌 变或 畸变 。 我 国有 5 0
个 城 市调 查 发 现 4 5 个 城 市 的 地 下 水 已经 不 程 度 地 受到 硝 酸 盐 、酚 、 氰 、有 机 磷等 污染 ,包 头 市受 到氰 化 物污 染 面积 达 1 6 2 k m2 。我 国污
三、 国家对水污 染的 防治工 作
1 . 完善地 下水 环境保 护的 法律法 规体 系建设
面对 地 下水 污染 的严 峻 形势 ,以及地 下 水环 境管 理 中存在 的 诸多 问题 ,应进 一步 加强 地下 水 污染 防治 的有 关 法律 法规 体系 建设 ,为地
是 从 土壤 物理 力学 的角 度还 是 从土壤 肥 力 的观 点来 分 析 ,都 具有 它特
水每 天排放 1 O亿 m3 。
流理 论 ,亦取 决 于下 垫面 的土 壤 水分 状 况 ;作为 当 今国 内 、国 际热 门
话题 的 环境 保护 问题 ,涉 及到 化肥 、农药 、重金 属 等对 土壤 水 与地 下 水的污 染 ,无一 不与 土壤水 状况 发生联 系 ;此外 土壤水 还 与 自然 地理 、 植 物 生理 等学 科 的研究 有 一定 联 系 。因此 ,对 土壤 水 分 的研 究 ,不管
小 于入 渗能 力 ,此时 的入 渗速 率 称实 际入 渗 率 。按入 渗 界 面的 供水 方 式 ,土 壤水 分 的入 渗 可分 为充 分供 水 和 非充 分供 水入 渗 ,或 者 有压 入
地下水保护指导方案
地下水保护指导方案一、背景分析最近这些年,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状况令人担忧。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日益加深,导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地下水保护指导方案。
二、目标设定1.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2.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3.改善地下水环境,恢复地下水生态功能。
三、具体措施1.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1)制定地下水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责任、开发利用和管理要求。
(2)加大对地下水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绿色产业发展,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
2.强化地下水监测和管理(1)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地下水水位、水质变化情况。
(2)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确保项目符合地下水保护要求。
3.提高地下水开发利用效率(1)推广节水型生产工艺,降低工农业生产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2)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减少漏损,提高供水效率。
4.优化地下水资源配置(1)合理调配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2)推进区域间水资源调配,缓解地下水资源的压力。
5.恢复地下水生态功能(1)加强地下水污染治理,确保地下水环境质量。
(2)加大地下水补给力度,提高地下水水位。
四、实施方案1.制定地下水保护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
2.加强实施方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的地下水保护意识。
3.建立地下水保护考核机制,对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五、组织保障1.成立地下水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2.建立地下水保护专家库,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技术支持。
3.落实地下水保护资金,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六、预期效果1.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得到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改善。
2.地下水环境质量得到恢复,地下水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年)一、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一)地下水资源散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区散布不均。
据检查,全国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均匀为亿立方米,此中,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
整体上,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由东南向西北渐渐降低。
近几十年来,跟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呈快速增添态势,由世纪年月的亿立方米年,增添到年代的亿立方米年,到年地下水开采总量已达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三十年间增添了近一倍。
北方地区的生活用水、的工0/32业用水和的农业浇灌用水来自地下水。
全国个城市中,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
地下水资源的长久过度开采,致使全国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连续下降。
年共监测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个,此中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个,深层地下水下降漏斗个。
华北平原东部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面积达万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达米,局部地区累计水位下降超出米。
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压力。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向.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依据年领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论”成就,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南方优于北方,山区优于平原,深层优于浅层”。
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评论,全国地下水资源切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占,切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占。
南方大多数地区水质较好,切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占地下水散布面积的1/32以上,但部分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北方地区的丘陵山区及山前平原地区水质较好,中部平原区水质较差,滨海地区水质最差。
依据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等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检查,主要城市及近郊地区地下水中广泛检测出有毒微量有机污介入标。
年,经对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广东等个省(区、市)眼井的水质剖析,水质Ⅰ类-Ⅱ类的占总数,水质Ⅲ类的占,水质Ⅳ类-Ⅴ类的占,主要污介入标是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铁和锰等。
(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地下水部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一、总则 (4)(一)目标与任务 (4)(二)基本规定 (5)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 (6)(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6)(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6)(三)地下水水位 (6)(四)地下水超采状况 (7)(五)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7)(六)地下水水质 (7)(七)地下水污染 (8)(八)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8)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一)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基本情况 (9)四、地下水各规划单元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一)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二)深层承压水规划单元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1)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12)(一)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12)(二)地下水水质保护 (12)(三)地下水水位控制 (12)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13)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14)(一)区域地下水生态系统保护 (14)(二)区域地下水水质保护 (14)(三)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4)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16)(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16)(二)地下水水质保护工程 (17)九、地下水保护非工程措施 (18)(一)地下水监控系统建设 (18)(二)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管理法规体系 (18)(三)完善地下水保护管理制度 (18)(四)提出地下水保护的政策建议 (19)十、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20)(一)投资估算 (20)(二)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20)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图要求 (81)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规划近期(2020年)目标: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和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地下水资源储备能力显著提高;受损的重要地下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水利地下水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强地下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地下水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实现地下水取水总量、水位双控,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
2. 提高地下水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确保地下水安全。
3. 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地下水水质。
4. 完善地下水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地下水管理队伍建设。
三、工作措施1. 制定地下水管控指标和超采区划定方案,强化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
(1)根据地下水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指标。
(2)制定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方案,明确禁采区、限采区和开采区。
2. 加强地下水监测,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1)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和精度。
(2)建立地下水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共享。
(3)开展地下水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提高预报准确率。
3. 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地下水水质。
(1)加强地下水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2)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减少污染源排放。
(3)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完善地下水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地下水管理队伍建设。
(1)修订完善地下水管理相关法规,明确地下水管理职责。
(2)加强地下水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3)加强地下水管理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地下水管控指标和超采区划定方案,完成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
2. 开展地下水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提高地下水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3. 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地下水水质。
4. 完善地下水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地下水管理队伍建设。
5. 定期开展地下水管理工作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地下水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地下水卫生保护方案
地下水卫生保护方案地下水卫生保护方案一、研究背景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许多人口密集区和工业区的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地下水。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发展和经济扩张,地下水遭受着污染和过度开采的威胁。
因此,制定地下水卫生保护方案,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保护,对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促进持续发展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地下水卫生保护方案的目标是保障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和过度开采,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监测:建立完整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对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地下水污染和过度开采等问题。
2. 整合资源: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共同推进地下水卫生保护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3. 落实责任:建立地下水卫生保护的责任制,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中普及环保知识,强化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力度,落实保护责任。
4. 治理污染:加强污染治理工作,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及时补偿和修复受污染的地下水体,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中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是地下水卫生保护方案的基础,要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长远的目标和措施。
中长期规划的实施需要各部门的合作和支持,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包括:1. 地下水资源管理:建立地下水监测和管理机制,完善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估机制,制定地下水资源管理计划。
2. 地下水保护: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和监管制度,对地下水污染和过度开采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 地下水利用:加强地下水利用与节约水资源的统筹规划,鼓励科技进步和绿色消费,控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保证可持续利用。
4. 人才培养:加大对地下水卫生保护技术、设备、人才的投入,加强教育和科研,不断提高维护地下水健康的能力和水平。
四、技术措施1. 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1)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设立污染源监测和管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和污染风险控制,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等。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下水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地下水环境,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但也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水源之一。
为了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并制定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目标还包括防止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是地下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城市排水等。
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我们需要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和管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确保废水的安全排放。
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目标还包括恢复和修复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体系。
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恢复和修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体系,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修复措施,包括地下水的采样和分析、污染源的控制和清除、地下水的修复和修复效果的监测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恢复和修复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体系,保护地下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目标还包括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
地下水环境监测是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环境问题。
同时,加强地下水环境信息的共享,可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提高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水平和效果。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包括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地下水污染、恢复和修复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体系以及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
只有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地下水环境,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地下水环境保护,共同守护好这一宝贵的水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年)一、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一)地下水资源散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区散布不均。
据检查,全国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均匀为亿立方米,此中,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
整体上,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由东南向西北渐渐降低。
近几十年来,跟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呈快速增添态势,由世纪年月的亿立方米年,增添到年代的亿立方米年,到年地下水开采总量已达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三十年间增添了近一倍。
北方地区的生活用水、的工0/32业用水和的农业浇灌用水来自地下水。
全国个城市中,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
地下水资源的长久过度开采,致使全国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连续下降。
年共监测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个,此中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个,深层地下水下降漏斗个。
华北平原东部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面积达万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达米,局部地区累计水位下降超出米。
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压力。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向.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依据年领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论”成就,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南方优于北方,山区优于平原,深层优于浅层”。
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评论,全国地下水资源切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占,切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占。
南方大多数地区水质较好,切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占地下水散布面积的1/32以上,但部分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北方地区的丘陵山区及山前平原地区水质较好,中部平原区水质较差,滨海地区水质最差。
依据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等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检查,主要城市及近郊地区地下水中广泛检测出有毒微量有机污介入标。
年,经对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广东等个省(区、市)眼井的水质剖析,水质Ⅰ类-Ⅱ类的占总数,水质Ⅲ类的占,水质Ⅳ类-Ⅴ类的占,主要污介入标是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铁和锰等。
年,全国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以优秀-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质量广泛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
依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年)》数据,全国近的城集市中式地下水水源水质劣于Ⅲ类。
部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因子除惯例化学指标外,甚至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介入标。
2/32.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向据近十几年地下水水质变化状况的不完好统计剖析,初步判断我国地下水污染的趋向为: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浸透,由城市向周边延伸。
南方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向以保持相对稳固为主,地下水污染主要发生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北方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向以下降为主,此中,华北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西北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固,局部有所恶化,特别是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农业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不停加重;东北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以下降为主,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和农业开发区污染有所加重,地下水污染从城市向四周延伸。
(三)地下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防治难度大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急剧扩充,致使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增添,因为资本投入不足,管网建设相对滞后、保护养护不实时,管网漏损致使污水外渗,部分进入地下水体;雨污分流不完全,汛期3/32污水随雨水溢流,造成地下水污染。
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办理率仅为,部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严重污染地下水。
部分行业威迫地下水环境安全,年全国亿多吨工业固体废物未获得有效综合利用或处理,铬渣和锰渣堆放场渗漏污染地下水事件时有发生;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等活动明显影响地下水水质,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日趋展现;部分工业企业经过渗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造成地下水污染;部分地下水工程设备及活动止水举措不完美,致使地表污水直接污染含水层,以及不一样含水层之间交错污染。
土壤污染整体局势不容乐观,土壤中一些污染物易于淋溶,对有关地区地下水环境安全组成威迫。
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及农药用量分别为世界均匀水平的倍和倍,大批化肥和农药经过土壤浸透等方式污染地下水;部分地区长久利用污水浇灌,对农田及地下水环境组成危害,农业区地下水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超标和有机污染日趋严重。
4/32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影响日趋加重,特别是在黄河、辽河、海河及太湖等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区,因地表水与地下水互相连通,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
部分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损坏了海岸带含水层中淡水和咸水的均衡,惹起了沿海地区地下水的海水入侵。
上述污染严重威迫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部分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甚至检测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组成潜在危害。
因为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一旦遇到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损坏常常难以逆转。
目前,我国相当部分地下水污染源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污染门路还没有根本切断,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程度仍在不停加重。
.地下水污染防治基础单薄,防治能力亟待增强长久以来,我国在要点地区、要点城市地下水动向监测和资源量评估方面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数据,但还没有系统展开全国5/32范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的检查评估,难以完好描绘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
目前宣布实行的法律法例,仅有少部分条款波及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缺少系统完好的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律法例及标准规范系统,难以明确详细法律责任。
地下水环境保护资本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有关基础数据信息缺乏,科学研究滞后,基础设备不完美、治理工程不到位,难以知足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
地下水环境管理系统和运转体制不顺,缺少一致协调高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举措,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和预警应急系统不健全,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等技术系统不完美,难以形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协力。
上述问题,严重限制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展开。
.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认识有待提高目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地下水污染长久性、复杂性、隐蔽性和难恢复性的认识仍不到位。
一方面,在石油、天然气、地热及地下水等资源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管理”现6/32象广泛存在,环境保护举措不完美,常常造成了含水层污染。
另一方面,长久以来我国水环境保护的要点是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没有归入重要议事日程,不论是从看管系统建设、法例标准拟订仍是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有关工作显然滞后。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优先的整体目标,加大对地下水污染状况检查和看管力度,边检查边治理,综合防治,着力解决地下水污染突出问题,的确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健全法例标准,完美政策举措,逐渐建成以防为主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系统,保障地下水资源可连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
(二)基根源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展开地下水污染状况检查,增强地下水环境看管,拟订并实行防备地下水污染的政策及技术工程措7/32施,节水防污并重,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共同控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需的行政手段,展开地下水保护与治理,以预防为主,坚持防治联合,推动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连续改良。
突出要点,分类指导。
以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为要点,综合剖析典型污染场所特色和不一样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拟订相应的控制对策,的确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水平。
落实责任,增强看管。
成立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评估查核制和责任追查制。
完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例和标准规范系统,成立健全高效协调的地下水污染看管束度,依法防治。
(三)规划目标到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全面启动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逐渐整改影响地下水环境安全的土壤,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全面成立地下水环境看管系统,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有所改良,初步截止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向。
到年,全面监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有效控制影响地下水环8/32境安全的土壤,科学展开地下水修复工作,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获得基本保障,地下水环境看管能力全面提高,要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显然改良,地下水污染风险获得有效防备,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系统。
三、主要任务(一)展开地下水污染状况检查综合考虑地下水水文地质构造、柔弱性、污染状况、水资源天赋及其使用功能和行政区划等要素,成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系统,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及一般保护区。
针对我国地下水污染物根源复杂、有机污染日趋突显、污染整体状况不清的现状,鉴于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论、全国水资源评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全领土壤污染状况检查成果,从地区和要点地区两个层面,展开地下水污染状况检查。
到年末前达成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检查和评估工作,基本掌握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深入剖析地下水污染成因和发展趋向。
9/32地区地下水污染检查按万以上的精度进行,主要部署在平原(盆地)和低山丘陵区,覆盖全部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和潜伏地下水开发区。
要点地区地下水污染检查按万以上的精度进行,主要部署在地市级以上城市人口密集区、潜伏污染源散布区和大型饮用水水源区等地区。
(二)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
按期展开地下水资源保护执法检查、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执法检查和后督察,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准入标准,落实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责任,依法取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纪建设项目和排污口。
拟订超标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方案。
针对污染造成水质超标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科学剖析水源水质和水厂供水举措的有关性,研究拟订污染防治方案,展开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示范,实现“一源一案” 。
以乡村地区受污染地下水饮用水10/32水源为要点,着力解决潜水污染问题。
成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风险防备体制。
成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风险评估体制,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与水源共处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工业污染源、垃圾填埋场及加油站等风险源实施风险等级管理,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
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地下水污染隐患进行限时治理。
(三)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连续减少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城镇生活污染负荷,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
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办理率和回用率的同时,增强现有合流管网系统改造,减少管网渗漏;规范污泥处理系统建设,严格依据污泥办理标准及堆存处置要求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办理处理。
逐渐展开城市污水管网渗漏排查工作,联合城市基础设备建设和改造,成立健全城市地下水污染督查、检查、管理及修复体制。
到年末前,达成大中城市周边生活垃圾填埋场或堆放场对地11/32下水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