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以建筑风貌为主的未来城市美术教案——建筑美学塑造城市灵魂

以建筑风貌为主的未来城市美术教案——建筑美学塑造城市灵魂

以建筑风貌为主的未来城市美术教案——建筑美学塑造城市灵魂。

一、建筑美学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艺术美学问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建筑的形式、结构、风格、整体的艺术效果等,探讨建筑的作用、意义、价值等。

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建筑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形式美学建筑形式美学研究建筑的形式美的本质、特征、要素和规律。

建筑形式美学包括建筑的比例、对称、色彩、材料、装饰、造型等方面。

2.建筑结构美学建筑结构美学研究建筑结构的美的要素、特点和规律。

建筑结构美学包括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合理性、纪律性、美观性等方面。

3.建筑风格美学建筑风格美学研究建筑风格的文化特征、时代背景和审美价值。

建筑风格美学包括建筑的古典主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摩登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风格。

4.建筑整体美学建筑整体美学研究建筑的整体艺术效果、空间感和氛围。

建筑整体美学包括建筑的空间结构、灯光、声音、气息等方面。

二、未来城市美术教育未来城市的美术教育应该以建筑风貌为主,通过建筑美学塑造城市的灵魂。

未来城市美术教育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注重实践性未来城市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性课堂,了解城市建筑美学的实际应用。

2.注重多样性未来城市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

学生应该接触多种建筑风格,了解建筑美学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3.注重人文性未来城市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应该了解建筑与城市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密切联系,体验城市的艺术气息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案例以下是以建筑风貌为主的未来城市美术教案:1.教材介绍教材名称:《城市建筑美学》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某出版社出版日期:20XX年2.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城市建筑的形式、结构、风格、整体的艺术效果;3)学习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4)体验城市的艺术气息和人文精神。

3.教学内容1)城市建筑的概念和种类;2)城市建筑的比例、对称、色彩和材料;3)城市建筑的稳定性、合理性、纪律性和美观性;4)城市建筑的古典主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摩登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风格;5)城市建筑的空间结构、灯光、声音、气息。

建筑美学教学大纲

建筑美学教学大纲

建筑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美学课程编号:10020121D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7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选修课/选修课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目的:建筑美学本质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评价,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建筑美学的抽象与表达,建筑细部的意义等,通过本门课程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自己精辟的分析,而且它可以启发学生不仅从感性的角度来对待建筑,而且应该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美学的意义,从而使建筑创作能够得到美学趣味的升华. 任务: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美学基础知识,中外古建筑美学,建筑审美观念的转折与变化,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交融,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备的审美课程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将来的设计课题把握更游刃有余。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建筑美学课程使学生重点掌握美学的概念、性质和研究对象,认识学习建筑美学的意义和学习建筑美学应注意的事项,了解建筑美学产生的大致过程、建筑美学课程的性质。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第1章美学基础知识(2学时)(一)美学思想与美学。

(二)美学的产生。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四)学习美学的现实意义与方法。

第一节美是什么(2学时)(一)美的本质。

(二)自由创造。

(三)自由创造是人类珍贵的特征。

(四)自由创造与美。

(五)美的内容与形式。

(六)美的规律。

(七)真、善的概念及其与美的联系与区别。

(八)丑的概念和特征。

(九)丑与美的关系。

(十)美的特征。

第二节美的欣赏(2学时)(一)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二)美是怎样产生的。

第2章中外古建筑美学(2学时)(一)审美心理与主要审美心理因素。

(二)感觉的含义及其审美作用。

(三)知觉的概念、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在审美中的作用和特点。

(四)表象的概念、特点、与知觉的联系和区别及其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五)联想的内涵,联想的不同形式与不同作用。

(六)想象的含义与特点,想象的种类、联系与区别。

建筑装饰美术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美术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美术教学大纲《建筑装饰美术》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以设计意识为核心,调整传统的绘画建筑装饰美术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

在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

通过建筑装饰美术的线条、肌理、明暗、空间结构的表现,不仅塑造了对象,而且通过形象的联想、夸张、变形和构图,选择画面主导形象和自由驾驭画面的能力,使画面形成一种具有节奏、韵律、秩序、构成的效果。

从物体的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结构的认识。

对物体进行归纳、剖析、置换、创造性地经营画面。

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对物体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安排画面,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还可以对物体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们的探索意识,挖掘他们的艺术创新的潜能,对事物各层面的探究。

在绘画表现中采用与常规相悖的手法,以各种材料混合或借用自然肌理的效果,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

建筑装饰美术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对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进行训练,包括:形体观察能力、形体刻画能力、形体创造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在设计方面的意识形成,培养学生的画面构成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课程,是不可替代的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建筑装饰美术课程教学主要从传统的建筑装饰美术学习入手,通过对造型的基础知识与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包括艺术设计),建筑装饰美术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建筑装饰美术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因此,设计专业的建筑装饰美术作为设计造型的基础课,着重解决学生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课程类别:课程属类:艺术类课程学分:3学分计划课时:40教学组织:适用范围:全院学生先修课程:课程部门:教研室:制订人:批准人:第一部分前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

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历史,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世界,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建筑艺术这个窗口,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汲取灵感,创新未来。

一、课程的性质《建筑艺术赏析》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院定选修课,它是一门将艺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建筑艺术自身的发展历史与风格嬗变,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建筑艺术赏析能力,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的人文品位、艺术修养和情感的陶冶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建筑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理论联系赏析实际。

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建筑艺术赏析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4、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建筑艺术的赏析能力。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要求确定能力模块。

建筑美学课程标准-精品

建筑美学课程标准-精品

《建筑美学》课程标准学时数:2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一、使用说明(-)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建筑美学本质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评价,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建筑美学的抽象与表达,建筑细部的意义等,通过本门课程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自己精辟的分析,而且它可以启发学生不仅从感性的角度来对待建筑,而且应该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美学的意义,从而使建筑创作能够得到美学趣味的升华.(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建筑美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美学基础知识,中外古建筑美学,建筑审美观念的转折与变化,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交融,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必备的审美课程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将来的设计课题把握更游刃有余。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一一基本原理一一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

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无(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提问等)占30%,课后大作业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1.建筑美学THEAESTHETICSOFARCHITECTURE(国外建筑理论译丛),罗杰・斯克鲁顿(RogerScruton),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空间与秩序》,弗朗西斯.D3.《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黑龙江科学技术,1997。

建筑美术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教学大纲
2.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知名艺术家和设计师分享经验。
-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建筑美术展览和竞赛,提升实战经验。
七、教学反馈与改进
1.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建立反馈渠道,确保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组织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2.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其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就业前景和方向建议。
-邀请行业人士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十、教学质量保障
1.教学监控:建立健全教学监控体系,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对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实践指导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
-定期进行教学设施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影响教学的风险和突发事件。
-包括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教学安排。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十八、教学总结与展望
1.教学总结:在每个学期末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教学效果。
-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建筑美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2.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上传课程视频、讲座录音等,方便学生随时复习和自主学习。
-设立在线互动交流区,促进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学术讨论。
八、教学质量管理
1.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进度和质量。
-定期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邀请业内专家授课,拓宽学生视野

《建筑美术Ⅰ》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Ⅰ》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Ⅰ》课程教学大纲《建筑美术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建筑美术Ⅰ》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铅笔、针管笔、水彩的建筑表达技法的学习,运用美术表现手法的实践,掌握建筑设计绘画表达能力。

本课程从绘画基础知识入手,讲述结构素描、明暗表现能力训练、室内环境写作、建筑与风景写生,表现素描及鉴赏,色调练习,景观树木写生、建筑环境色彩表现等内容。

本课程通过素描、速写、色彩的基础学习,培养学生绘画表达建筑的能力,也通过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建筑,提高建筑审美,认识建筑,从而寻找到设计的灵感与创作的源泉。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理解和掌握建筑美术的基础知识。

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掌握建筑风景写生表现形式与方法。

(针管笔、马克笔、彩铅、水彩等)掌握建筑写生的取景与构图。

培养学生的绘画创新意识与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建筑美术概述(1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建筑美术的概念,掌握建筑美术的范畴。

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美术的认知规律,难点是建筑美术的绘画。

1.1建筑美术含义1.2建筑美术的范围第2章透视基本原理(2学时)教学目标:理解透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重点、难点:重点是透视原理,难点是熟练运用透视学绘图2.1写生类科目透视与画法几何透视2.2透视的基本概念2.3透视的基本方法2.4常见的几何体透视画法第3章基础表现技法(2学时)教学目标:理解绘画表现技法,掌握基础表现技法。

重点、难点:重点是造型与空间的构造,难点是通过线条与明暗表现作品的虚实关系。

3.1线条与笔触3.2造型与明暗3.3空间与明暗3.4虚实关系的作用第4章素描(2学时)教学目标: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掌握素描的基本画法。

重点、难点:重点是几何体写生,难点是利用透视学进行石膏几何体和静物写生。

4.1素描基本介绍4.2基础素描写生4.3石膏几何体写生4.4静物写生第5章结构素描与设计素描(2学时)教学目标:理解结构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含义,掌握绘画方法与技巧。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建筑装饰专业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建筑装饰专业

建筑装饰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美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美术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1、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造型规律和方法,以及色彩认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备良好的的造型表现能力,并能运用色彩知识和表现方法,准确进行色彩表达。

它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造型与审美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任务引领、做学一体原则,根据建筑装饰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以素描与色彩的绘画知识点与绘画技能点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完成素描和色彩绘画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需要。

课程内容组织是以绘画表现物体由浅入深的实际操作为线索,遵循素描与色彩表现的认知规律,以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基本绘画表现能力为主线,以典型物体为载体,设计有素描工具应用、石膏几何体绘制、组合型静物的绘制、风景写生、色彩配色、色彩组合静物写生、色彩风景写生的绘制7个学习任务。

以任务为载体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08学时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色彩处理能力、审美能力,观察力、表现力和眼、脑、手三者的协调能力,掌握运用基本的造型手法和色彩知识,具备绘画表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根据绘画表现技法表达物体,达到树立创意设计思维方式的培养人文艺术修养的要求,具体达成以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职业素养目标:逐渐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静心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树立科学健康的审美观,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团队学习与实践,主动协助同伴完成任务,较强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创新的精神。

职业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素描工具⚫能熟练使用色彩绘画工具⚫能熟练勾勒形体轮廓⚫能快速表现形体透视关系⚫能运用素描线条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能运用色彩用笔技巧和渲染方法作画⚫能应用素描作画技巧绘制不同单体及组合物体⚫能应用色彩作画技巧绘制不同单体及组合物体⚫能进行素描写生⚫能进行色彩写生⚫能进行建筑风景写生作画3、课程内容与要求4、教学活动设计参考5、实施建议5.1教材编写建议(1)依据本课程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2)以“学习任务”为主线,融入建筑装饰岗位对于美术审美、基本绘画的要求,根据室内设计员初级标准考核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完成专业学习任务的需要来组织教材内容,加强对素描和色彩方面的绘画技能训练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建筑美术1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1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美术(1)英文名称:ArchitecturaI Sketch课程编号:x2140821 a学时数:64其中实验(实训I)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0适用专业:建筑学(五年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素描是造型基础科目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校建筑学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基本上都没有造型基础,所以素描训练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本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造型能力、对构图、透视、线条、明暗等基本技法的掌握。

为学生在日后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造型这块少清障碍;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细致的观察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掌握造型的技法,能够合理的构图、准确造型、严谨的透视关系、线条的整理及对建筑本身延伸的理解与熟悉。

1、素描的概念、方法及画法;平行及成角透视的原理一一多角度立方体写生(4学时1张作业)2、素描的构图、线的处理与表现一一方角几何体组合写生(16学时、1张作业)3、柱与圆面的透视,线结构的整体处理一一方圆几何体组合写生(8学时、2张作业)4、意象与基本形,空间想象力,色调一一几何体与静物组合写生(24学时3张作业)5、室内局部及复杂静物写生(12学时2张作业含考试)重点:结构素描:a、透视:包括成角透视及平行透视。

b、物体看不到的局部应予以表现,并要求准确。

c、训练整体观察与表现的工作方法。

在造型这块是一年级新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合适的静物、教师的演示都很重要,其次课后作业建筑速写临摹的加强与补充也是必要的;他可以加速学生技法的成熟和对线条的运用。

难点:在造型和透视都基本过关后,就要要求画面的效果是否具有感染力和美感这是此次课程的难点。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1、理论学时局部:从整体上展示素描艺术的特点及功用,是学生了解教简单的素描知识及优秀的素描作品。

2、课堂训练:结构素描其教学方法是以线表达结构。

建筑学教学大纲——建筑美学

建筑学教学大纲——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32 ,实践0 )学分数:2学分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开课学期:第7学期适用专业:建筑学先修课程:建设设计四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和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美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是高级形态的人生境界”等观点为主旨,展开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美学的学科性质、建筑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建筑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基本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审美活动论、审美形态论、审美经验论、艺术审美论、审美教育论等基本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审美现象,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文学艺术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应用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理解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现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审美情操,对于促进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掌握美学学科的性质和定位、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美学的诞生和发展、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以及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基本内容,尤其对于美学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应该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教学难点:审美的根本途径。

1.1 美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1.1.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1.1.2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1.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1.4美学研究的方法1.2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2.1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1.2.2 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1.3 哲学基础1.3.1美学的哲学基础1.3.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第二章建筑审美活动论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审美活动的存在机制、基本性质与内涵。

建筑美术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教学大纲

建筑美术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建筑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对建筑美学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情趣,以及建筑美术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建筑美术基础知识
1.1 建筑美学发展历程
1.2 建筑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
1.3 建筑美术元素和表现手法
2. 建筑美术材料与工具
2.1 建筑美术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2.2 建筑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建筑美术设计方法
3.1 建筑美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3.2 建筑美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3.3 建筑美术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
4. 建筑美术欣赏与评价
4.1 建筑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4.2 建筑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和要素
4.3 建筑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5. 建筑美术创作
5.1 建筑美术创作的主题和题材选择
5.2 建筑美术创作的构图和表现技巧
5.3 建筑美术创作的实践实验和案例分享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系统讲解建筑美术基础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法:通过实际参观、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和创作实践。

3. 讨论法:通过班级小组讨论、学生演讲和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估:
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创作作品评价等综合评估方式进行评分。

建筑美学探讨建筑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表达方式

建筑美学探讨建筑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表达方式

建筑美学探讨建筑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表达方式建筑是一门融合艺术与工程的学科,通过结构、形式、材料和空间来创造具有美感的建筑作品。

建筑美学旨在探讨建筑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表达方式,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作品。

本文将讨论建筑美学的核心概念,建筑艺术的审美标准以及不同表达方式。

一、建筑美学的核心概念1. 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美学认为,建筑作品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自然景观或城市环境相融合。

建筑应该尊重自然,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2. 结构与形式的统一建筑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应当相互配合和统一。

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形式则是建筑的外观。

结构的稳定性与形式的美感相互依赖,二者共同决定建筑的美学价值。

3. 空间的创造与运用建筑创造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包括室内和室外空间。

建筑师通过布局、设计、光线的运用等手法,创造出舒适、富有层次感的空间体验。

二、建筑艺术的审美标准1. 协调与均衡建筑作品应当协调与周围环境,与自然和其他建筑相和谐。

从整体上看,建筑的比例、形状、色彩等元素应当均衡有序,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2. 重点与对比建筑中可以通过设置重点元素和对比元素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重点元素可以是建筑物的特殊部分,如塔楼、穹顶等;对比元素可以是大小、高矮、明暗等方面的差异。

3. 材料与质感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达建筑艺术的审美意义至关重要。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和表现力,通过合理地运用,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建筑艺术的表达方式1. 形式表达建筑可以通过建筑物的形式来表达艺术的意图。

形式可以是线条、曲面、立面等元素的组合和排列方式。

不同的形式可以带给观者不同的感官体验。

2. 空间表达空间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地处理空间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创造出具有艺术感的空间体验。

空间的大小、高矮、开敞程度等都可以对人们的情感产生影响。

3. 色彩表达色彩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建筑美学教学大纲

建筑美学教学大纲

建筑美学课程名称: 建筑美学课程编号:课程学分: 共2学分课程学时: 60学时课程安排: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一、课程开设的意义, 作用和地位建筑美学是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建筑美学课程, 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使学生了解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 认识建筑美学的历史常识与基本规律, 正确理解建筑与环境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1.通过学习, 使学生丰富自己的设计知识和设计内涵。

2.讲解建筑环境美学知识, 欣赏中外著名作品,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美学欣赏能力, 为建筑环境创作打下基础。

3、要求学生结合该课程理论学习, 到图书馆及时查找有关的图书图例, 根据所处的城市环境, 思考建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理论讲授:1.中国建筑美学观2.外国建筑美学观3.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点评课题1: 学习讨论会方法要求与步骤:①对设计作品美学观点的认识②对设计作品的环境评价③对设计作品的不同观点④对设计作品的流派分析课题2: 学习手记方法要求与步骤:①选择一件或一类作品对象写出感想②分析成功与不是③评估④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四、教学方法的原则及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此大纲制定教学方案, 教案体现大纲的所有教学内容, 应根据课程的总体要求, 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实行相应的教学方法, 围绕该课程, 应使用多媒体介绍相应的资料, 安排相应的辅导时间, 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五、课程考核方法的标准1.学习态度, 课堂纪律——20%2.讨论参与度, 讨论发言, 论点掌握——40%3、手记写作, 有独特理解能力, 有一定深度——40%六、教材与参考书目《建筑: 不可抗拒的艺术》上下集赵鑫珊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楼庆西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外国古建筑二十讲》陈志华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建筑环境观赏》荆其敏天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黑龙江科学出版社七、教学大纲编写人、审定人本教学大纲由环艺研究室专业教师集体讨论审定。

建筑美学授课计划方案

建筑美学授课计划方案

建筑美学授课计划方案建筑美学授课计划方案一、课程背景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建筑艺术与美学原理的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建筑美学,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标准,增强艺术表达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2. 掌握建筑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评价建筑的美学特征,培养人文关怀和审美意识;4.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设计思维,提升其建筑设计水平。

三、教学内容1. 建筑美学导论- 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建筑美学与其他艺术美学的关系;- 建筑美学的学科范畴和发展历程。

2. 建筑美学的基本要素- 形式与空间:建筑的线条、形状、比例、对称等;- 色彩与材质:色彩的运用、材料的质感和表现力;- 光影与时间:光线的运用、日照与景观、建筑的使用体验。

3. 建筑美学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观- 建筑美的客观与主观因素;- 建筑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建筑美的社会与环境影响。

4. 建筑美学与建筑设计- 建筑美学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建筑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建筑美学与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素描绘画和建模实验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作业,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的理解与掌握;3. 项目作业: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设计作品,主要评价学生的设计思路、创造性和表达能力;4. 期末考核:开展闭卷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于建筑美学的掌握程度。

宿舍建筑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宿舍建筑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 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建筑美学》教学目标:1. 了解宿舍建筑的基本美学概念,包括比例、对称、和谐等。

2. 欣赏和分析宿舍建筑的设计元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提高空间设计审美意识。

4. 增强学生对于建筑美的认识,激发设计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宿舍建筑的基本美学原则。

2. 宿舍建筑的设计元素及其美学表现。

教学难点:1. 宿舍建筑美学与生活环境的结合。

2. 学生对建筑美学理论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宿舍建筑图片或实物展示。

2. 美学理论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的建筑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建筑吸引你们?”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

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宿舍建筑的美学。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宿舍建筑的基本美学概念,如比例、对称、和谐等。

2. 展示不同风格宿舍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美学特点。

3. 讲解宿舍建筑的设计元素,如门窗、楼梯、阳台等,并分析其美学表现。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宿舍建筑风格,进行实地考察或图片收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选宿舍建筑的美学特点,并撰写简短的分析报告。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宿舍建筑的美学知识?”2.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简要总结。

二、深化学习1. 讲解宿舍建筑美学与生活环境的结合,分析宿舍建筑如何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宿舍建筑的美学价值。

三、创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栋具有美感的宿舍建筑模型或平面图。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说明设计理念。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借鉴。

建筑美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建筑美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建筑美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简介
建筑美学是建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文化、建筑美学理论、建筑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其设计方案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本课程是建筑美学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理论体系及其应用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审美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设计水平,并进一步掌握建筑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
1.掌握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理论体系,了解各种流派和思
潮的特点;
2.熟悉建筑艺术实践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力,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设计;
4.帮助学生了解建筑文化的内涵和丰富性,提高其对建筑文化的认知和
理解;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美、美学、建筑美学、建筑艺术等概念的含义和关系,同时阐述建筑美学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1。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中外建筑赏析》是五年制高职建筑相关专业的艺术欣赏课程,是一门选修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

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

二、参考学时72学时。

三、学分5学分。

四、课程目标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学科,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

艺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艺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艺术作品。

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的种种美术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艺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五、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课程体系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强调多元化。

以建筑装饰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建筑欣赏课程标准

建筑欣赏课程标准

《建筑欣赏》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802348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执笔人:
适用学期:2013/2014第1学期审核人:
学时: 18 制(修)订时间: 2013.10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建筑欣赏》是面向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是一门将艺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建筑艺术自身的历史与风格,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建筑艺术赏析能力,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的人文品位、艺术修养和情感的陶冶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建筑艺术审美经验迁移,提高自身对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

2.知识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建筑与人类文化的关系,熟悉世界著名建筑,掌握主要建筑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

3.素质目标
增加学生对世界建筑的了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建筑作品,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层次。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非阶段性技能考核,考核学生对现象的分析能力。

五、建议使用的教材
使用教材:
《图说世界建筑文化》金桂秋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大学美育建筑美教案

大学美育建筑美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建筑美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建筑与人类生活、文化传承的关系。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对建筑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建筑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建筑美。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文化传承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建筑美的PPT课件。

2.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建筑美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建筑美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物或建筑风格。

二、讲授新课1. 建筑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从建筑的形式、功能、文化内涵等方面讲解建筑美的概念。

- 分析建筑美的特点,如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

2. 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介绍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主要建筑风格。

- 展示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如古希腊神庙、哥特式教堂、现代主义建筑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功能、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取一些建筑作品,进行小组展示和分享。

四、实践活动1. 学生根据兴趣,分组设计一个具有美感的建筑模型。

2. 小组展示作品,分享设计理念,教师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美的鉴赏方法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建筑与人类生活、文化传承的关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建筑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如分析角度、分析深度等。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作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美学》课程标准
学时数:28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建筑美学本质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评价,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建筑美学的抽象与表达,建筑细部的意义等,通过本门课程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自己精辟的分析,而且它可以启发学生不仅从感性的角度来对待建筑,而且应该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美学的意义,从而使建筑创作能够得到美学趣味的升华.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建筑美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美学基础知识,中外古建筑美学,建筑审美观念的转折与变化,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交融,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必备的审美课程基础,以提高
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将来的设计课题把握更游刃有余。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一一基本原理一一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

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提问等)占30%,课后大作业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1.建筑美学THEAESTHETICSOFARCHITECTURE(国外建筑理论译丛),罗杰・斯克鲁顿(RogerScruton),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空间与秩序》,弗朗西斯.D
3.《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黑龙江科学技术,1997。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建筑美学》本质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评价,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建筑美学的抽象与表达,建筑细部的意义等,通过《建筑美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美学基础知识,中外古建筑美学,建筑审美观念的转折与变化,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交融,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必备的审美课程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将来的设计课题把握更游刃有余。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第O1部分建筑美的本质
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实验肘上机:0具体内容:
(1)美是什么;
(2)建筑美的本质;
第02部分建筑美的形态
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实验:0上机:0具体内容:(1)建筑造型美;
(2)建筑环境美;
(3)建筑空间美;
重点:了解建筑美学的形态类型
难点:从美学角度理解建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第03部分建筑美的艺术规律
总学时(单位:学时):2讲课:2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建筑形象构图的艺术规律;
(2)建筑形式美的表现方法;
第04部分中西建筑美学的比较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上机:0具体内容:(1)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的原则;
(2)建筑美的特征;
(3)建筑美的发展;
(4)建筑美的表现;
(5)建筑美的尺度.
重点:中西建筑美学比较
难点: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的几项原则
第05部分建筑审美观念的转折与变化
总学时(单位:学时):2讲课:2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和谐和多样统一的美学基本原则;
(2)西方古代建筑风格的兴替;
(3)西方新建筑运动与现代建筑的审美追求。

第06部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交融
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实验:0上机:0具体内容:(1)建筑文化的和而不同;
(2)西方建筑美学思想的当代发展;
(3)建筑立面设计。

第07部分建筑概念生成与创美手法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上机:0具体内容:(1)建筑概念与主题;
(2)建筑名称审美;
(3)建筑设计命名方式与创美手法
(4)建筑概念与美学研究
重点:建筑命名方式与创美手法
难点:建筑概念与美学的原则关系
五、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