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中涉及的人名

组织行为学中涉及的人名

组织行为学中涉及的人名1、20世纪30年代起,霍桑实验已经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

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教授自1958起正式开始使用“管理心理学”名称代替原来的“工业心理学名称”,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为《心理学年鉴》缩写的文章标题中首先使用了“组织心理学”这个名称。

2、1988年,美国的罗伯特〃维卡教授和富兰克林〃斯克伯兹教授,又进一步提出了“组织科学”的概念。

3、费恰特指出文化有五点功能。

4、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归纳为六个步骤。

5、X、Y理论都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提出的。

6、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应用归因理论来改变人的感觉、知觉和认识,从而进行强化,最后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7、霍兰德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

认为有六种基本“个性定向”决定着人们从事事业的种类。

8、著名心理学家薛恩认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认为有五种“职业锚”。

9、阿希实验的结果表明,群体规范能够给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映趋向一致。

10、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的正式共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正式沟通具有五种模式:轮式、Y式、链式、圆式、全方位式;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共同进行了研究,认为非正式沟通具有四种模式:集束式、偶然式、流言式、单线式。

11、社会交换理论首先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

12、扎琼克研究结论是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

13、社会测量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诺1034年在其所著的《谁将生存》中提出来的。

14、西蒙认为,权威是作出指引另一个人的行动的决策的权力,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把领导者的素质成为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务实的结合,是可以学来的。

组织行为学总结归纳

组织行为学总结归纳

组织行为学总结归纳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学问组织行为学讨论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进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讨论内容和观点: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治理理论阶段〔1900—1927〕2、以霍桑试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 理论阶段〔1927—1965〕3、以权变看法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治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4、主动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如今〕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知觉特征:整体性:依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肯定结构的整体形象理解性:以过去的学问阅历为根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相对性:依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恒常性:条件发生改变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给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逼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

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想其缘由和动机的过程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别性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为难的归因理论: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推断的三种启发:〔1〕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依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推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推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组织行为学》主要章节学者及理论著作

《组织行为学》主要章节学者及理论著作

《组织行为学》主要章节学者及理论著作第一章1、科学管理-泰罗“科学管理之父”2、丽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学第一夫人3、甘特图(线条图)4、马科思.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组织理论之父)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提出经营六职能,管理5要素和14原则6、斯隆-提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7、明茨伯格—经理角色理论8、梅奥—人际关系理论9、麦格雷戈(X-Y理论);莫尔斯和洛西(超Y理论)10、詹姆士.汤普森-技术决定论第三章1、伦西斯·利克特—四种制度的组织理论2、乔治·霍曼斯的群体形成的理论3、卢因的群体动力论4、宝尔斯的群体中个体行为研究—交互作用过程分析论5、拜尔宾及其团队角色理论6、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和巴拉奇提出—影响生产效率与满意度的分析模型第四章1、领导行为理论以研究领导行为为主,主要研究领导者的风格和领导应起的作用入手。

代表性理论:1、利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2、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2、领导权变理论重点是研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领导行为的有效性问题,权变理论将领导行为看过动态的过程,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实现目标的过程。

代表性理论:1.鲍姆和施密特的“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2.菲德勒的“情境领导理论”;3.弗鲁姆和耶顿的“领导-参与理论”4.罗伯特.豪斯和伦斯.米切尔的途径-目标领导理论5.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情境领导理论或者领导生命周期理论6.威廉.大内—Z理论7.莱维特—信息沟通理论第六章1、类型(一)内容型激励理论研究所需要激励的方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五个层次2、生存、关系、成长需要理论ERG奥尔德弗:三个层次3、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成就、权力、情谊4、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激励(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激励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人的行为,达到激励1、挫折理论六类行为,坚持、对抗、放弃等2、强化理论斯金纳:强化控制人的行为3、归因理论-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结果会归结为不同归因,不同的归因影响人的态度(三)过程型激励理论研究动机的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1、期望概率模式理论——弗鲁姆:激励水平=目标效价*期望概率2、公平理论——亚当斯:公平来自比较(四)综合型激励理论波特和劳勒提出,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在接受激励中主要考虑的环节及心理发展过程第九章1、卡斯特的组织变革学说—组织变革应分为6个步骤2、沙恩—适应循环学说3、布雷德福—敏感性训练4、埃克尔斯——成功变革的八个前提条件5、伯纳德·泰勒—成功变革的八大战略6、库尔特·卢因变革的三个步骤:解冻、变革和重新冻结人性假设中的X理论、Y理论、X-Y理论及Z理论,整理对比。

组织行为学重点

组织行为学重点

第一章1.组织行为学定义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群体动力场理论(公式)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场”理论(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B=f(P,E)式中:B:表示个体行为(Behavior)f:表示函数(function)P:表示个体的各种特征(personality)E:表示环境(environment)3.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优点: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直观。

缺点:往往缺乏深刻性和准确性。

分类:1、依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又可分为公开性参与观察和隐蔽性参与观察。

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非参与观察。

(2)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优点: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缺点: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3)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与调查。

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五等分法等,如图所示: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人的心理、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

缺点:问卷设计要力求标准与科学,同时需要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避免随意性。

组织行为学专家的100个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专家的100个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专家的100个组织行为学理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个体和团队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

在组织行为学中,有许多经典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对于解决组织中的问题和发展组织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将介绍组织行为学专家们一百个经典的组织行为学理论。

1. 龚化论龚化论是由龚自珍提出的,“各国学之大意,化而为我有用”是其核心思想,即吸收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转化为有助于自己的行为和成就的养料。

2. 统观性理论统观性理论是由斯科尔尼克提出的,认为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从整体上把握问题。

3. 学习曲线学习曲线是由柯特斯和琳达·希尔分别提出的。

学习曲线认为,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反馈和实践,逐渐提高学习效率。

4. 阻碍学习阻碍学习是由亚当斯和弗莱明三世提出的,认为企业中存在失误和问题时,往往是由于员工的阻碍学习行为引起的。

5. 人际感知人际感知是由泰勒和弗西提出的,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会通过彼此的交流方式、姿态和语言等来感知对方的情感和认知。

6. 交换理论交换理论是由荣格提出的,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利益选择与他人交往。

7.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由谢菲尔德等人提出的,认为一家企业的文化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共同构成的。

8. 管理回路管理回路是由阿金提出的,认为管理者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纠错和调整,以确保组织在良性循环中运转。

9. 收入公平理论收入公平理论是由亚当斯提出的,认为一个人在参与相似的付出和工作时,应该得到相似的回报,否则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10. 技能发展周期技能发展周期是由哈维提出的,认为一个人在学习新技能时,会经历四个阶段:不知道、意识到、尝试和掌握。

11. 互利协作互利协作是由史密斯提出的,认为人们通过合作可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这是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组织行为学十大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十大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十大经典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内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启示:在激励员工时,管理者要针对员工的需求给予合理的报酬,并且奖品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求;工作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自我激励的能力。

2.双因素理论内容: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启示:既然工作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鼓励将会更有效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那么在管理中,就应特别注意处理好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充分发挥精神鼓励的作用。

3.期望理论内容:人们只有在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启示:提高期望。

营造有利于创造绩效的环境,设置力所能及的绩效目标。

对员工给予培训、支持和鼓励,使他们相信能达到期望的绩效水平。

确认正效价。

了解员工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考虑工作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不能提供什么或可能提供什么,弄清员工对结果的效价评价如何不同。

使绩效期望概率指向正面结果。

要确定出色绩效带来的是对员工的认可、赞扬、满意的绩效评价、加薪和其他正面结果,同时也要保证努力工作的负面结果尽可能少,最终使业绩不佳者比业绩出色者得到更少的正面结果和更多的负面结果。

4.成就需要理论内容: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合群需要是人的最主要的三种需要,而且这三种需要中最基本的是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他们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

启示:管理者要重视员工成就、权利、合群三个方面的需求,尽量满足。

并将成就需要高的员工安排在具有挑战性和成功机会的工作岗位上。

5.团体力学理论内容:团体力学所研究的团体指非正式组织。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应用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应用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应用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组织中行为的学科,它是以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探讨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行为模式。

组织行为学主要涉及到员工的招聘、培训、管理、激励、开发等方面,是管理领域中研究组织和员工的重要学科。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某种明确行动或行为的因素。

组织中必须了解员工的动机,以此来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等,都是研究员工工作动机的重要理论。

2.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另一核心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学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模仿和社会认知方面的影响。

在组织中,员工的态度、行为都可以受到组织文化、领导者的行为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应该创造一种健康的工作环境和能够激励员工行为的组织文化。

3. 沟通理论沟通理论是指人际交往中的概念,是人类生产、交往和生存的基础。

在组织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强组织之间的联系,当然也有助于解决公司内部的问题。

组织中的沟通可以是形式化的或非形式化的,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或在线的沟通。

同时,在组织中还应注重发展有效的沟通技能。

二、组织行为学在实际中的应用1. 招聘和选拔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个性和工作能力,以便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时更加准确地挑选合适的人选。

通过对候选人的面试和评估,企业可以了解候选人的工作风格、能力和动机,以决定是否能够适应公司的文化和工作环境。

同时,组织行为学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具有吸引力的福利计划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 培训和发展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发展职业。

这可以通过课堂培训、在线培训、外部研讨会、导师计划和现场工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学科。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韦伯和法约尔等人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60年代,以梅奥、麦戈里格等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为费德勒等人。

他们把组织看作为开放的模式。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代表人物是维克、马奇等。

他们综合了前三阶段的长处,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⑴个体心理与行为⑵群体心理与行为⑶组织心理与行为4、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管理者应具有的三种基本管理技能:第一,技术技能;第二,人际技能;第三,概念技能。

5、组织及组织管理者面临的挑战(论述题,如政府管理者;内外环境)第一,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挑战第二,对不断改善质量、提高生产率和改进服务的追求,都取决于员工更多地参与和自觉增加对工作投入第三,员工需求的多样化和忠诚度减弱第四,鼓励创新变革和更广泛的授权第五、改善道德行为6、未来组织的特征第一、等级制的弱化第二、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组织内部分立化第四、组织关系网络化第五、组织边界柔性化第六、组织规模小型化扁平化:组织结构层次尽可能少的一种组织结构。

特点:(1)结构层次减少(2)效率和效益保持或提高(3)行动快捷有效(4)人力资源成本下降(5)组织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网络化:指管理者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与利益相关者联合成战略联盟,使之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特点:(1)内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股东、员工、本企业)(2)外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媒体)7、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⑵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⑶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⑷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⑸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中的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中的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中的经典理论组织行为学是关于组织内部和外部行为的科学研究,涉及到组织的文化、结构、动态、进化等方面。

而组织行为学中的经典理论则是指那些对组织行为起到重要影响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在理论方面有深刻的见解,而且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组织行为学中的经典理论。

经典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等方面。

其中,人力资源规划理论强调公司在人员招聘和管理方面要认真对待人才的选择和配置,以保证组织职能的正常运转。

招聘理论则是强调在人员招聘过程中注意候选人的素质和能力,以保证最终雇佣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有积极的贡献。

培训理论则是强调公司应该积极为员工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绩效评估理论则是强调公司应该建立一个公正的绩效评估机制,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成就。

薪酬管理理论则是强调公司应该合理设定员工的薪资和福利,并制定一些鼓励员工的政策和制度。

其次,我们可以引入组织结构方面的理论。

在经典的组织行为学理论中,组织结构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是公司管理和组织行为的基石之一。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该具有稳定性、协调性和适应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司的组织目标。

同时,组织结构理论也强调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来灵活地调整组织结构,在保证公司目标达成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调整组织结构,以顺应时代和市场的变化。

最后,我们可以介绍一些组织动态方面的理论。

组织动态理论是指一些能够帮助公司应对变化和危机的理论。

其中,变革管理理论是指针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保持组织竞争力的一些方法和理论。

这些方法和理论可能包括公司文化的改变、内外部资源的重新调配、流程的重新设计等。

危机管理理论则是在公司遇到危机时,如何有效地应对和应付的理论。

其中,一些危机管理的理论包括对公司危机的预警和风险评估、信息的流通、决策的及时、有效的执行等。

组织行为学要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要点归纳

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是好员工吗?一一这取于他们的工作类型, 以及在评估绩效时是否考虑其道德内涵,对于需要谈判技能的工作和成功能带来实质效益的工作,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会十分的出色,而对于以下情况, 结果不能为手段辩护的工作, 行为有绝对的绩效标准 情绪卷入,与别人间接的相互作用时,他们的绩效水平会大打折扣。

科学管理之父一泰勒经营管理之父一法约尔组织管理之父一马克斯•韦伯 现代管理之父一彼得•德鲁克学习管理之父一班杜拉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最初源于对劳动生产力与劳资关系的关住。

主要的带便人物有:亚当 •斯密、查尔斯•巴比奇、罗伯特•欧文、弗雷德里克•泰勒亨利•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霍桑实验开始于 1924年结束于1932年,在一梅奥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者形成了“人际关系学派” 。

其主要思想是:把人由“经济人”看作“社会人” ,衙门有归属和尊重的要求不应该把员工看作是工作中的机器部件。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四个前提假设?1、行为的课预测性2、行为的因果性3、行为的多样性4、行为的可概括性 组织行为学兼用科学的静态和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如图:||检验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1、全球化2、多元化3、边界模糊化4、技术创新5、应对“临 时性” 6、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于生活的冲突7、组织面临新的到的难题第二章霍兰德个人特质的分类? 1、社会型2、企业型3、常规型4、现实型5、调研型6、艺术型能力:反映了个人现有的能够完成给定要求的不同任务的技能。

能力包括两大类:体质能力和心理能力。

人格:是一个包含先天禀性(遗传和心理及生理上的传承)和后天教养(环境、发展的 熏陶)、性情特质、人对情境的知觉等交互作用,以及社会化过程的自我概念。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组成。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信念。

五因素模型:五因素为外向的、愉悦的、公正严谨的、情绪稳定的、思想开放的 组织中的四种人格特质? 1、控制点2、马基雅维利主义 3、自控4、自尊第三章知觉:是个体对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00152组织行为学人名、理论、文献汇总-必背

00152组织行为学人名、理论、文献汇总-必背

组织行为学人名、理论、文献汇总绪论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里基·W·格里芬:人类行为、人和组织间的相互作用、组织本身(多选)安德鲁·J·杜布林:认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一门学科陈国权:组织行为学是依据实证科学······关培兰: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 “科学管理理论”(第七章)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首先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梅奥:主持“霍桑实验”,提出“人际关系学说”莱维特:《心理学年鉴》——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管理心理学》——如何引导、管理一大批人完成任务亨利·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 / “行政管理理论”(第七章)费德勒:权变理论,“有效的权变领导模式”罗伯特·豪斯:路径-目标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马斯洛:“自我实现人”假设 / 需要层次理论埃德加·沙因:“复杂人”假设约翰·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托尔曼:目的性的行为主义赫尔: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新华生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强化理论个体行为海德:归因研究的创始人凯利:三要素理论罗特:控制源理论塔克曼、詹森:提出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形成、震荡、规范化、执行、中止(多选)鲍姆加特纳、琼斯:间断-平衡模型第六章布朗:发现了冲突水平与组织效率之间的关系★冲突产生的根源:1.杜布林的分析——8种2.罗宾斯的分析——沟通、结构、个人因素3.纳尔逊和奎克——结构、个人因素★冲突管理策略:1.托马斯二维模式——合作性和坚持己见性2.布莱克—莫顿——冲突方格理论,即“关心员工”“关心工作/ 管理方格理论(第六章)第七章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切斯特·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权变系统理论代表人物:伍德沃德、斯托克、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多选)斯隆:提出组织结构类型—事业部制华尔顿:成员期望与组织之间存在6种差异迪尔、肯尼迪:组织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组织文化因素”理论刘光明:组织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霍夫斯坦德:文化差异理论帕斯卡尔、阿索斯:7S管理框架★领导行为理论:1.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弗莱西曼“关怀和定规”两个维度描述领导行为2.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莫顿(冲突方格理论)第十一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 / 新华生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组织行为学名人及其理论

组织行为学名人及其理论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
五。亨利-甘特(美):1、科学管理的倡导者之一。2、贡献:a.创制了“甘特图”;b.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c.指出“在所有的管理问题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d.认为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服务”上。3、主要著作:《劳动、工资与利润》、《工业领导》《工作的组织》。
(一)企业战略——阿尔弗雷德-钱德勒。(二)组织规模。
(三)技术水平——琼-伍德袄德(英),提出组织的结构因技术而变化。(四)环境因素。
十七、詹姆士-汤普森:
1、他是继琼-伍德袄德提出了技术的复杂性和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之后,第二位提出技术决定论观点的学者。
2、重要贡献:提出了三种技术互赖类型。
十八、查尔斯-汉迪:
十四、“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内容为:
(一)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
代表人:琼-伍德袄德(英);劳伦斯(美)
(二)管理方式的选择。
1、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X理论—Y理论”;
1、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2、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a.经营六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b.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3、提出“法约尔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

《组织行为学主要理论及其应用》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本身的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理论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体行为理论1. 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受到其人格特质的影响。

常见的人格特质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

了解员工的人格特质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工作方式,从而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激励。

例如,外向性高的员工可能更适合销售和客户服务等需要与人交往的工作岗位,而尽责性高的员工则可能更适合需要高度责任心和细心的工作岗位。

2.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关注个体行为的驱动力。

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则将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如工资、工作环境等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而激励因素如工作成就、认可等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者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在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利用学习理论来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例如,通过提供正面的反馈和奖励来强化员工的良好行为,或者组织员工进行团队学习和知识分享,促进他们的认知和社会学习。

二、群体行为理论1. 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研究群体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群体的凝聚力、规范、角色和领导等因素都会影响群体的绩效和成员的满意度。

(完整版)组织行为理论汇总大全

(完整版)组织行为理论汇总大全
2、(制针)10个工人每人分担一项具体工作,每天能生产48000根针。若各自为政,一天不一定生产10根针。
古典理论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泰勒
2、法约尔
3、韦伯
1、提倡激励工资制度,确定了科学管理的四条原则(作业层面)。
2、关注的焦点为整个组织,提出管理的五个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归纳了管理的14条原则。
理论
代表者
内容观点
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斯托格迪尔、弗莱西曼
对人的关心和对组织效率的关心两大类。以工作为中心,指领导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规定自己和下属的任务,包括组织设计、制定计划和程序、明确责任关系、建立信息途径、确立工作目标。以人为中心指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包括建立互相信任的气氛,尊重下级意见,注意下属感情和问题等。
管理中要关注员工的心理作用
群体动力理论
卡特·勒温:德国的心理学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在西方被称为“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
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对不同环境可能产生不同行为。
注重心理和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个人行为的假设理论
麦格雷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1960年出版的《企业的人性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企业中。
2、五需要层次理论3、Fra bibliotek、Y理论1、霍桑试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
现代理论时代
1、孔茨
2、巴纳德
3、西蒙
4、德鲁克
5、卢桑斯
1、将管理过程和职能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对管理的组织进行研究,以协作系统为核心,论述组织内部均衡和外部相适应的条件。

“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一。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及其新发展。

A.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

(产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二。

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三。

泰罗(美):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张: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四。

吉尔布雷斯夫妇(美):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个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元素”。

4、吉尔布雷斯夫妇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

考研组织行为学知识点与理论解析

考研组织行为学知识点与理论解析

考研组织行为学知识点与理论解析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组织效能的学科。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点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对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和理论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个体层面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在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人格特质理论包括“大五”人格模型,即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了解员工的人格特质有助于预测其工作行为和绩效。

例如,责任心强的员工通常更有可能按时完成任务,工作质量也更高;外倾性高的员工可能在需要与人交往的工作中表现出色。

2、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对事物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

价值观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态度和行为。

在组织中,了解员工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3、知觉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

知觉偏差是常见的现象,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

管理者需要意识到这些偏差,以避免对员工的错误判断。

4、学习个体通过经验和练习而发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改变。

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都对学习过程进行了解释。

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理论来激励员工学习和改进工作表现。

二、群体层面1、群体类型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常见的分类。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设立的,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结构;非正式群体则是基于成员的兴趣、爱好等自发形成的。

2、群体发展阶段群体的发展通常经历形成、震荡、规范、执行和解体这几个阶段。

了解群体发展的阶段,有助于管理者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群体决策群体决策相对于个体决策有其优点和缺点。

优点包括更多的信息和观点、更高的决策质量等;缺点包括群体思维、决策时间长等。

4、团队建设高效团队通常具有清晰的目标、合适的成员、良好的沟通等特征。

管理者需要通过有效的团队建设策略来打造高效团队。

三、领导层面1、领导特质理论试图找出有效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容及其新发展。

A.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

(产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二.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三.泰罗(美):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四.吉尔布雷斯夫妇(美):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个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元素”。

4、吉尔布雷斯夫妇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2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

五.亨利-甘特(美):1、科学管理的倡导者之一。

2、贡献:a.创制了“甘特图”;b.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c.指出“在所有的管理问题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d.认为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服务”上。

3、主要著作:《劳动、工资与利润》、《工业领导》、《工作的组织》。

六.亨利-福特(美):1、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人,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2、福特主义: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到工厂管理,使用单目标机械工具和装配作业线进行生产的一种理论。

3、于1914年开始在工人中实行“利润分享计划”。

4、主要著作:《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天和明天》、《前进》。

七.马科思-韦伯(德):1、古典学派在德国的代表人,“组织理论之父”。

2、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容,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3、主要著作:《新教的伦理》。

4、组织设计中的权变因素:企业环境、企业目标和战略、技术状况、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人员素质。

八.亨利-法约尔(法):1、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2、 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a.经营六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b.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3、提出“法约尔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九.林德尔-厄威克(英):提出了组织设计的8条指导原则。

十.哈罗德-孔茨(美):丛林管理;提出了组织设计的15条基本原则。

“理性决策标准”十一、斯隆(美):1、事业部制(分权组织)的首创人之一,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

“斯隆模型”事业部型首创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

2、 1963年出版《我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一书。

3、 1921—1922年期间,提出了一种叫做“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散作业”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以后发展成为事业部制。

十二、亨利-明兹伯格(加拿大):1、经理角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

2、主要著作:《经理工作的实质》、《组织的结构:研究的综合》。

3、经理担任的角色:(3类10种)a.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b.信息方面——监督人、信息传播人、发言人。

c.决策方面——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十三、“霍桑试验”:1、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所进行的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旨在讨论影响人的积极性因素的一次试验,它是西方国家中企业管理行为学派早期研究的一项重要活动。

2、代表人物:梅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在这项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3、霍桑试验的两个阶段:A. 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B. 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4、人际关系学派的观点:(2004)a.人是复杂的人;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员工士气的主要因素;c.非正式组织影响着员工的行为;d.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调动积极性。

4、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1945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观点。

十四、“权变理论”: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外条件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其主要容为:(一)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

代表人:琼-伍德袄德(英);劳伦斯(美)(二)管理方式的选择。

1、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X理论—Y理论”;2、莫尔斯 & 洛希,提出了“超Y理论”。

(三)领导方式的选择。

十五、玛丽-福莱特(美):1、美国女管理学家,把科学管理同行为科学联系起来的学者。

2、主要著作:《新国家》、《创造性的经验》、《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自由和协调》。

3、主在组织中应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

十六、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一)企业战略——阿尔弗雷德-钱德勒。

(二)组织规模。

(三)技术水平——琼-伍德袄德(英),提出组织的结构因技术而变化。

(四)环境因素。

十七、詹姆士-汤普森:1、他是继琼-伍德袄德提出了技术的复杂性和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之后,第二位提出技术决定论观点的学者。

2、重要贡献:提出了三种技术互赖类型。

十八、查尔斯-汉迪:1、根据他的观点,经济条件、工作实践、社会态度的变化导致了组织文化的根本变革,由此影响了组织结构的设计。

2、汉迪指出:现代组织将逐步从“三叶草形式”,过渡到“联合结构”,最后演化为“三I系统(思想、信息、智力)”。

十九、伦西斯-利克特(美):“密歇根研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4种制度组织理论(4种领导方式类型):1、专权的命令式;2、温和的命令式;3、协商式;4、参与式。

前三种制度可以统称为权力主义组织方式,只有第四种才是效率高的组织方式。

利克特认为,对人的激励形式有经济激励、安全激励、自我激励、创造激励。

二十、威廉-怀特:在他的经典性的饭店研究中,表明了“地位”的重要性。

二十一、乔治-霍曼斯(美):1、他参加了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

2、提出了“群体形成的理论”,在1951年发表的《人类群体》一书中指出,包括群体在的任何社会系统都存在于一个三维的环境中。

3、“三维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

二十二、K-卢因(美):1、“群体动力论”,他援引了场论和物理学中的立场概念,来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2、组织变革理论,为了防止变革的失败,他提出了“解冻、变革、重新冻结”的三步变革模式。

3、库特尔-卢因提出了“力场分析理论”二十三、弗论奇 & 雷文:“权力结构”,他们指出:社会权力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加的潜在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是指受影响人在认识、行为和思想上发生的变化。

他们同时指出:权力是同组织关系、领导关系、政治事件密切关联的一个术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准对权力进行分类。

1、奖赏权;2、强制权;3、仿效权;4、法定权;5、专长权。

二十四、莫雷诺(美):1、“社会关系测量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种衡量和分析团体关系的学说,又称为:团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2、社会关系计量表(图),莫雷诺认为,团体成员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关键是彼此之间的好恶感情。

二十五、罗伯特-宝尔斯:在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实验室进行了试验,这是社会科学家首次以系统的方式对群体中的个体行为进行的分析研究。

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分类系统——“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

罗伯特-宝尔斯的主要贡献:1、提出了12种人类行为类型;(群体功能理论)2、提出了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是部沟通和群体的组织与维持,同时指出了群体的行为过程将要经过4大阶段:定位、评价、控制、成员角色具体化。

3、他发现了一个规律:群体中单个成员的行为可以分为四大类(在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任务相关行为、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社会情感方面的否定行为),四类行为在不同类型的群体中所发生的概率是基本相同的。

二十六、梅雷迪思-拜尔宾:他的著作把个人的个性特征同群体的角色行为相联系,提出“团队角色理论”。

二十七、阿希的经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群体规能够给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映趋向一致。

二十八、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1、在他的经典著作《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一书中,指出了有效群体的11个特征。

2、“X理论—Y理论”,它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在1957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第一次提出了X理论——Y理论。

(把人性建立在错误假设上的传统管理观点称为X理论;对人性做出相反假设的新的管理观点称为Y理论)二十九、克雷奇 & 克拉奇菲尔德 & 巴拉奇:他们提出了一种影响生产效率与满意度的分析模型(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他们将3种影响变量进行了区分,即:自变量、中间变量、因变量。

三十、领导理论的发展阶段:(一)特质理论阶段。

——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才智特征(二)行为理论阶段。

1、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利克特为首,提出“支持关系理论”;2、美国行为学家布莱克 & 莫顿,“管理方格理论”。

(三)权变理论阶段。

1、坦南鲍姆 & 施米特(美):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2、菲德勒:情景领导理论;3、弗鲁姆 & 耶顿:领导—参与理论。

4、指出了“角色区别”是群体中的一个一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