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标准表填写说明

合集下载

学位审核表自我鉴定

学位审核表自我鉴定

学位审核表自我鉴定
《学位审核表自我鉴定》
在进行学位审核表的自我鉴定时,我认为我具备以下的能力和品质:
第一,我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在独立研究的过程中,我都能够自律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保持对知识的持续追求。

第二,我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期间,我通过学习课程和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学术研究和工程项目。

第三,我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

在学术探讨和实践操作中,我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有力的观点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深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第四,我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体项目和实习中,我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分工合作,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总的来说,我相信自己具备了学位审核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并且愿意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毕业生。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信息表(代码查询手册)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信息表(代码查询手册)

附件: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数据结构及代码手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10月目录第一部分学位授予信息采集类别划分及填报注意事项 ------------------- 11.1学位授予信息采集类别划分 ------------------------------------------------------------ 11.2 有关说明及填报注意事项-------------------------------------------------------------- 2第二部分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数据结构------------------------------------- 32.2.3 硕士专业学位 --------------------------------------------------------------------------------------------------------- 3第三部分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数据结构对应代码表 ------------------------ 63.1国家标准代码--------------------------------------------------------------------------- 63.1.1 GB/T2261-1981《人的性别代码》 ---------------------------------------------------------------------------- 63.1.2 GB/T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 63.1.3 GB/T3304-1991《中国各民族名称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 83.1.4 GB/T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 ---------------------------------------------------------------------------- 93.2自定义代码 ----------------------------------------------------------------------------- 93.2.1 身份证件类型代码 ------------------------------------------------------------------------------------------------- 9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省市)代码-------------------------------------------------------------------- 93.2.3 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代码 ------------------------------------------------------------------------------------- 103.2.4 学位类别代码 ------------------------------------------------------------------------------------------------------- 413.2.5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 423.2.6 学习方式代码------------------------------------------------------------------------------------------------------ 473.2.7 攻读类型代码------------------------------------------------------------------------------------------------------ 473.2.8 论文类型代码------------------------------------------------------------------------------------------------------ 473.2.9 论文选题来源代码 ----------------------------------------------------------------------------------------------- 483.2.10 获学位后去向代码 ----------------------------------------------------------------------------------------------- 483.2.11 工作单位性质类别代码----------------------------------------------------------------------------------------- 483.2.12 工作性质代码------------------------------------------------------------------------------------------------------ 483.2.13 专业技术职务级别代码----------------------------------------------------------------------------------------- 483.2.14 干部职务级别代码 ----------------------------------------------------------------------------------------------- 483.2.15 专业学位领域代码 ----------------------------------------------------------------------------------------------- 493.2.16 考试方式代码------------------------------------------------------------------------------------------------------ 503.2.17 前置学历代码------------------------------------------------------------------------------------------------------ 503.2.18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生类别代码--------------------------------------------------------------- 503.2.19 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代码 ---------------------------------------------------------------------------------- 503.2.20 学习形式代码------------------------------------------------------------------------------------------------------ 573.2.21 留学生培养方式代码-------------------------------------------------------------------------------------------- 57第一部分学位授予信息采集类别划分及填报注意事项1.1学位授予信息采集类别划分学位授予信息采集分为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三个层次,十个类别,类别具体划分情况如下:1.1.1博士学位(1)学历教育博士学位:指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以外的所有博士学术型学位获得者。

【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介:目次前言.................................................................................. II 1 范围................................................................................. 1 2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的国家标准]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一般要求 (3)5 要素 (3)5.1 前置部分 (3)5.2 主体部分 (5)5.3 结尾部分(必要时) (6)5.4 学位论文数据元 (7)6 编排格式 (7)6.1 封面 (7)6.2 目次 (7)6.3 章、条、段 (7)6.4 公式 (7)6.5 附录 (7)6.6 参考文献 (7)6.7 幅面 (8)附录A (规范性附录)学位论文结构图 (9)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学位论文条文排列格式 (9)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学位论文条文排列格式 (10)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封面编排示例 (11)附录 D (规范性附录)书名页示例 (12)附录 E (规范性附录)题名页示例 (13)附录 F (规范性附录)摘要和文摘页示例 (14)附录G (规范性附录)目次页示例 (15)附录H (规范性附录)参考文献示例 (16)附录I (资料性附录)注释示例 (17)参考文献 (19)前言本标准是对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与GB/T 7713-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原标准中的学位论文的编写格式单独列为一个标准,并将标准名称改为《学位论文的编写规则》,修改了相应的英文名称。

领导干部履历关于学历、学位的标准写法

领导干部履历关于学历、学位的标准写法

领导干部履历关于学历、学位的标准写法1、“学历”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

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

不能随意填写“相当XX学历”。

2、“全日制教育”栏目写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最高学历。

“在职教育”栏填写以其他学习方式获得的最高学历。

“毕业院校系专业”栏目写与学历相对应的毕业院校、系和专业。

3、在校学习获得学历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教育学历,其中: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填入“全日制教育”栏;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填入“在职教育”栏。

4、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填写“大学普通班”学历。

5、接受学历教育“结业”或“肄业”的,应予注明,如:大学结业、研究生毕业等。

6、高中及以下学历,“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不填写。

7、获得学历同时也获得学位的,应同时填写,并写明何学科学位。

如,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就在“全日制教育”栏中填写“大学理学学士”。

8、获得学历但没有学位的或以同等学历攻读并获得学位的,按获得的学历或学位如实填写。

如果一个人同时有这两种情况,且分别为其最高学历、学位则这两种情况均填写。

如,通过在职学习,先获得研究生学历(没有学位),后又以同等学历攻读学位,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则在“在职教育”栏中填写“研究生/经济学硕士”(在一栏中分两行填写),“毕业院校系及专业”栏相对应地要将两个毕业院校、系及专业填入。

9、以上学历、学位中,涉及国民教育学历、学位,需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学历证书、国务院授权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办法的学位证书以及按规定应进入个人档案的相关材料;涉及国外学习取得的学历、学位,按其培养规格、学习年限、学业成绩或学分,比照我国高等教育相应层次的培养要求,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证;涉及党校学历需有党校颁发的学历证书以及按规定应进入个人档案的相关材料。

教职工信息填写说明

教职工信息填写说明

1.教职工信息填写说明2.1基本情况2.1.1 基本信息1.职工号:教职工的职工号,学校管理内部使用,学校自编。

2.姓名:必填项,与身份证一致。

3.曾用名:与户口簿一致,如无,可不填写。

4.身份证号:必填项,与身份证一致。

5.性别:必填项,按“男”、“女”填写。

参见“系统信息标准”表3.6。

6.民族:必填项,要求与身份证一致。

参见“系统信息标准”表3.7。

7.籍贯:必填项,格式为“某省某市某县(区)或某市某县(区)”。

如“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北京市东城区”。

参见GB/T2660-2007。

8.出生日期:必填项,在线填写时根据身份证号自动生成。

9.健康状况:必填项,按“健康”、“一般”、“有慢性病”、“有生理缺陷”、“有严重疾病”、“其他”对照填写。

参见“系统信息标准”表3.8。

10.婚姻状况:必填项,按“未婚”、“已婚”、“离婚”、“丧偶”“其他”对照填写。

参见“系统信息标准”表3.9。

11.人员类别:必填项。

参见“系统信息标准”表3.10,对照填写。

12.用人形式:必填项。

按“编内教师”、“编外教师”、“编内职工”、“编外职工”对照填写。

参见“系统信息标准”表3.11。

13.政治面貌:必填项。

按“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群众”、“民革会员”、“民盟盟员”、“民建会员”、“民进会员”、“农工党党员”、“致公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台盟盟员”、“无党派民主人士”对照填写。

参见“系统信息标准”的表3.12。

14.参加党派时间:政治面貌不是“群众”的必填,填写“某年某月”,格式如“198802”。

15.港澳台侨:参见“系统信息标准”表3.13,对照填写。

16.移动电话:必填项。

17.照片:上传“jpg、jpeg、gif、bmp、png”等格式,并且大小不得超过200K的证件照。

18.查询密码:教职工用于查询自己个人信息的查询密码,可由教职工首次登录时自己创建,也可以由学校管理员帮助创建。

学位点状态基本信息表

学位点状态基本信息表

学位点状态基本信息表
学位点状态基本信息表通常需要填写以下内容:
1.学位点名称:填写具体的学位点名称,例如“经济学硕士学位点”。

2.学位点代码:填写学位点的唯一代码,通常由数字和字母组成。

3.所属学院/系:填写学位点所在的学院或系的名称。

4.负责人:填写负责该学位点的人员姓名。

5.师资队伍:填写学位点教师的数量、职称、学历等信息。

6.研究方向:填写学位点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多个方向。

7.其他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其他相关信息,如招生人数、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填写学位点状态基本信息表时需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对学位点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表格内容,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填写说明

《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填写说明

《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填写说明篇一: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填写说明《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填写说明基本要求国家助学金申请表需上交打印纸质版一份,纸质版格式应与电子表格保持一致,不允许变动,所有填表项目均要居中,使用“仿宋_GB2312”“五号”字体,签名和日期需用黑色碳素墨水笔手写。

学生申请表填写说明1.“本人情况”栏目"出生年月"和"入学时间"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格式为XXXX年X月,如:2008年9月;政治面貌要填全称,如“共青团员”,“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 ? “公民身份号码”如果最后一位是字母,须大写;“联系电话”填写学生本人手机号码;“大学”,“学院”,“系”,“班”等要填写全称,不能简写;“照片”位置粘贴蓝底一寸免冠证件照,电子版需有电子照片;? “家庭户口”栏在“A”或“B”上面打“√”;“家庭月总收入”必须等于“家庭人口总数”与“人均月收入”乘积;? “收入来源”栏不能为空或“无”,可注明“务农”、“打工”或“工资”等。

2.其他要求“申请理由”栏目第一行空两格填写,学院要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并审核内容;在“学校资助中心审核意见”栏内左侧注明“同意该生获X等国家助学金”(“X”用“壹”、“贰”或“叁”表示),并在“公章”位置加盖学院公章;? “学校审核意见”栏内左侧用红色印泥加盖“同意”或“同意推荐”章;? “申请理由”、“学校资助中心审核意见”、“学校审核意见”栏日期分别填写为“2011年10月31日”、“2011年11月5日”、“2011年11月10日”(须手写)。

国家助学金申请表一式一份,每份按学院编号,在申请表右上角用铅笔标注序号,并以学院为单位按助学金等级顺序排列上交。

篇二:3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填写说明《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填写说明基本要求国家助学金申请表需上交打印纸质版一份,所有填表项目均要居中,使用“仿宋_GB2312”“五号”字体,签名和日期需用黑色碳素墨水笔手写。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表》填表说明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表》填表说明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表》填表说明(一)封面单位:基层单位评审任职资格:本次申报评审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如:工程师、讲师等)。

(二)第一页:基本情况1.参加工作时间:与档案记载一致。

2.标准工资:可不填。

3.身体状况: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填写“健康”、“良好”、“一般”或“较差”。

4.最高学历:①学校、专业:应写全称,要求与毕业证书上的名称一致。

②学制、学位: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填写最高阶段的学历,并注明学制。

其中研究生要写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班;双学士学位必须填两个学位;仅有学位而无学历的,只填写学位。

如最高学历是参加工作后取得的,则有必要填两个以上学历层次。

5.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填本人现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如果现任专业技术职务是从同级其它系列转评来的,则要连同转评前的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一起填写。

如:工程师某某某某年某月,讲师某某某某年某月。

6.现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写明具体的专业。

7.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取得时间及审批机关):1)审批机关:根据审批公文填写。

3)取得时间:按批文中授予时间填写。

8.现(兼)任行政职务及任职时间:填写担任的主要行政职务,如在教研室、实验室担任职务也可填上。

9.何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任何职,何时何地参加何种民主党派任何职务:除时间外,要明确加入何组织。

10.懂何种外语,达到何种程度:要写明语种和读、写、听、说及笔、口译能力。

通过等级考试的要写明何时何单位组织的几级考试。

(三)第二页:学习培训经历1.学习经历:从大学填起。

要写清所在学校、系、专业的全称,学习起止时间。

业余时间参加夜大、函大、电大或自学考试等学历学习也应填上。

2.国内外培训、进修经历:①主要内容指继续教育的经历。

②排列顺序:通常依时间由远及近排序。

该表的内容应按规定提交证明材料,如毕业证、结业证等。

(四)第三页:工作经历:应分别填写清楚不同时期在何单位何部门从事何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

学位类别怎么填

学位类别怎么填

学位类别怎么填学位类别是在学术界或职业领域中对个人所获得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认可。

它能够明确表明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的专业能力和资质。

学位类别的填写通常是根据个人的教育背景和所学专业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位类别以及填写的方法。

1. 学士学位(Bachelor Degree)学士学位是本科教育的最基本学位,通常在大学或学院三至四年制的课程中获得。

学士学位的填写应该直接写“学士学位”。

2. 硕士学位(Master Degree)硕士学位是研究性和专业性研究生教育的学位,通常在完成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一至两年所获得。

硕士学位的填写应该直接写“硕士学位”。

3. 博士学位(Doctoral Degree)博士学位是研究性研究生教育的最高学位,要求在完成研究性硕士学位后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原创性的博士论文。

博士学位的填写应该直接写“博士学位”。

4.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专业学位是与特定职业或行业相关的学位,旨在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其中一些专业学位包括工程师学位(例如工学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医学博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学位等。

填写专业学位时,应写明具体的专业学位名称。

5. 学术型硕士学位(Academic Master's Degree)学术型硕士学位着重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为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做准备。

填写学术型硕士学位时,应写明具体的学术领域,并在“学位类别”中填写“学术硕士学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学位类别以及填写的方法。

根据个人的教育背景和所学专业,选择合适的学位类别进行填写即可。

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某某毕业设计指导 教师:专 业:年级(班级):起止 日期:月 日摘要摘要部分说明:“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

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单位制一律换算成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除特别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码。

文中不允许出现插图。

重要的表格可以写入。

摘要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篇幅以一页为限,字数为600-800字。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

“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关键词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黑体,小四,加粗。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学位论文The Format Criterion of Bachelor’s Degree Paper of DUTAbstract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

使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Abstract”不可省略。

标题“Abstract”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多倍行距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标题“Abstract”上方是论文的英文题目,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字号:小三,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正文选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编写规则 精品

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编写规则 精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编写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介:目次前言.................................................................................. II 1 范围................................................................................. 1 2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编写规则的国家标准]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一般要求 (3)5 要素 (3)5.1 前置部分 (3)5.2 主体部分 (5)5.3 结尾部分(必要时) (6)5.4 学位数据元 (7)6 编排格式 (7)6.1 封面 (7)6.2 目次 (7)6.3 章、条、段 (7)6.4 公式 (7)6.5 附录 (7)6.6 参考文献 (7)6.7 幅面 (8)附录A (规范性附录)学位结构图 (9)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学位条文排列格式 (9)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学位条文排列格式 (10)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封面编排示例 (11)附录 D (规范性附录)书名页示例 (12)附录 E (规范性附录)题名页示例 (13)附录 F (规范性附录)摘要和文摘页示例 (14)附录G (规范性附录)目次页示例 (15)附录H (规范性附录)参考文献示例 (16)附录I (资料性附录)注释示例 (17)参考文献 (19)前言本标准是对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和学术的编写格式》的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与GB/T 7713-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原标准中的学位的编写格式单独列为一个标准,并将标准名称改为《学位的编写规则》,修改了相应的英文名称。

——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国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纸质,一

中国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纸质,一

中国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纸质,一第一篇:中国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纸质,一中国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供应届毕业生申请专用)申请人姓名(中文)学号出生年月年月性别班级身份证号注:认证项目请填写申请认证证书名称(如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等)。

注:本表一式二份,学位授予单位一份,省学位办一份。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制填表说明1本申请表需打印后在“申请人签名”处签字,其他内容直接在计算机上填写即可。

2“所学专业”需填写学生所在专业全称,参考下表中的“专业名称”列填写。

3“入学年月”填写学生原始入学年月。

第二篇:中国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附件二:中国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供应届毕业生申请专用)申请人姓名(中文):认证项目学位授予单位所性别学业专出生日期学位门类年月日身份证号获学位年入学年月毕业年月注:认证项目请填写申请认证证书名称(如博士学位证、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等),每栏只填写一项;本人自愿申请学位认证,并缴纳认证费100 元。

申请人签名:申请日期:年月日第三篇:中国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学位认证申请数据库标准附件一中国学位证书认证申请表(供应届毕业生申请专用)申请人姓名(中文):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身份证号注:认证项目请填写申请认证证书名称(如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等),每栏只填写一项;本人自愿申请学位认证,并缴纳认证费100元。

申请人签名:联系电话:申请日期:年月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制附件二学位认证申请数据库标准申请信息保存方式为Microsoft Excel文件,文件名称为“学位授予单位名称.xls”,字段名称及内容见表1:第四篇:《学历学位认证申请表》《学历学位认证申请表》篇一:学历学位认证申请表高等中专教育学历(学位)认证申请表(个人填写)申请(委托)人签名联系电话受理日期回邮地址1、学历基本信息:(请尽量填写表格内容,为查询提供详尽的资料)收件人姓名邮政编码2、认证结论领取方式3、学历认证的目的:□ 到认证现场自取□ 升学□ 单位人事管理□ 留学□ 国内特快专递□ 移民□ 职业资格认证□ 个人就业□ 国际快件(按EMS标准收取)□ 其它,请注明:4、认证时限:一般从收到申请表、查询材料及认证费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学位论文标准格式说明

学位论文标准格式说明

学位论文标准格式说明(学位论文标准格式)1、页面要求学位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60页以上的学位论文用双面打印,60页以下用单面打印;书本成品尺寸为:207×291(误差小于1mm)。

学位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

页眉内容:单面印制的论文,左对齐为“**大学博士(或硕士)论文”,右对齐为各章章名。

双面印制的论文,左页居中为“**大学博士(或硕士)论文”,右页居中为各章章名。

页眉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位于每页页脚的中部。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可采用罗马数字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学位论文中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西文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2、编写格式学位论文的构成(按学位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前置部分:封面(见3.1)封2(见3.2,必要时)中文题名页(见3.3)英文题名页(见3.3,必要时)勘误页(见3.3,必要时)致谢(见3.4)中文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见3.5)英文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见3.5)序言或前言(见3.6,必要时)目次页(见3.7)图和附表清单(见3.8,必要时)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见3.9,必要时)主体部分:从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章应另起页。

引言(或绪论)(见4.1)正文(见4.2)结论(见4.3)参考文献(见4.4)附录(见4.5,必要时)结尾部分:索引(见5.1,必要时)作者简历(见5.2,必要时)其他-独创性声明(见5.3,必要时)数据集(见5.6,必要时)3、前置部分3.1 封面**大学(初号楷体,居中)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二号宋体,加粗,居中)论文题目(小三号宋体,居中)论文英文题目(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居中)作者:×××(四号宋体,居中)导师:×××(包括职称)(四号宋体,居中)培养单位(四号宋体,居中)论文提交日期(四号宋体,居中)3.2 封2-版权申明标题为三号黑体,居中,段前24磅,段后18磅;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段前后各为0磅。

学历标准写法

学历标准写法

学历标准写法
学历和学位的正确填写:
1、本科的学历/学位:本科/学士
2、硕士的学历/学位:研究生/硕士
3、博士的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扩展资料
学历和学位的对比:
第一,从编号来看。

毕业证是全国统一编号,在证书上有查询网址,而学位证是各个学校自己授权发放的,编号不是全国统一的,且证书上没有网址,只是学位证的号码含义基本一样;
第二,从考研来看。

考研的要求是只要你有本科毕业证书,而不是你有学位证书;第三,毕业证是学位证的基础,研究生阶段,学位证重要,因为如果研究生阶段拿不到学位证意味着,研究生阶段你是一事无成,且考博需要的是学位证而不是
毕业证。

总的来说,毕业证是学位证的基础,本科找工作大多是看毕业证,研究生找工作是要双证,其实主要是看学位证。

学位资格申请说明500字

学位资格申请说明500字

学位资格申请说明
在学术的道路上,学位资格的申请是每个学者追求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获得这一资格,学者需要满足一定的学术要求,并通过严格的评审过程。

以下是对学位资格申请的详细说明。

首先,申请学位资格的学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

这包括对所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以及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者需要展示其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在学术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是进行高质量学术研究的关键。

其次,学者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学术要求。

这可能包括完成特定的课程学习,获得一定的学分,以及完成一项研究项目或论文。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学者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并对其在学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申请过程中,学者需要提交一系列的材料。

这可能包括个人陈述,描述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计划;学术成绩单,展示他们的学术成就;以及研究项目或论文的摘要。

此外,他们可能还需要提交推荐信,由他们的导师或教授证明他们的学术能力和潜力。

最后,学位资格的评审是一个严谨的过程。

评审委员会会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仔细审查,并对其学术能力、研究成果、独立思考能力等进行评估。

只有满足要求的学者才能获得学位资格。

总的来说,学位资格的申请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它要求学者具备深厚的学术基础、独立研究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并完成一系列的
学术要求。

只有通过这一过程的学者才能获得学位资格,并在学术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年月
C
6
学习形式为自考,不填写。
23
HXWRQ
获学位日期
C
8
对接学校不必填写,学位申请通过后由教务处统一填写。
24
XWZSBH
学位证书编号
C
16
对接学校不必填写,学位申请通过后由教务处统一填写。
其他信息
Hale Waihona Puke 25ZP照片文件名称
C
40
电子版照片必须与证书照片一致;
填写“身份证号.jpg”,
电子照片的文件名为该生的身份证号。
信息类别
序号
字段名称
汉字解释
类型
长度
说明
个人基本信息
1
XM
姓名
C
40
与学位证书上姓名一致
2
XMPY
姓名拼音
C
60
填写姓名汉语拼音
3
XBM
性别码#
C
1
男性1女性2
4
MZM
民族码#
C
2
参见代码表《中国民族代码表》
5
ZZMMM
政治面貌码#
C
2
参见代码表《政治面貌代码》
6
CSRQ
出生日期
C
8
格式:CCYYMMDD(例如19810422),填写与身份证件上一致的出生日期
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
16
KSH
考生号
C
40
自学考试的考生号
17
RXNY
入学年月
C
6
学习形式为自考,不填写。
18
XH
学号
C
20
各对接学校自行设定的学生学号
19
XZ
学制
C
3
学制4
20
XXXSM
学习形式码#
C
2
自考07
21
WYKSNY
通过英语水平考试年月
C
6
指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年月。
22
BYNY
7
ZJLXM
身份证件类型码#
C
2
居民身份证的代码为01
8
ZJHM
身份证件号码
C
18
与“身份证件类型”相对应的证件号码。
学业和
学位授予信息
9
XWSYDWM
学位授予单位码#
C
5
南京工程学院的代码为11276
10
XZXM
学位授予单位校长(院长、所长)姓名
C
40
南京工程学院的校长为孙玉坤
11
ZXXM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姓名
C
40
南京工程学院的主席为孙玉坤
12
PYDWM
培养单位码#
C
5
南京工程学院的代码为11276
13
XWLBM
学位类别码#
C
3
管理学学士412
工学学士408
14
ZYDM
学士学位专业代码#
C
7
商务管理专业代码为110201
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代码为080302
15
ZSZYMC
自主设置专业名称
C
60
商务管理
26
BZ
备注
C
160
其他未尽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