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认识和审美水平。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和过程,掌握基本的设计技巧和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案例分析及实践操作。
1.理论基础: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
2.设计方法:涵盖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分析、设计构思、方案制定和实施等。
3.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
4.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教师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收集国内外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画板、画具、设计软件等,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第二版)1第一章 景观设计概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 计学可分为两个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9
麦克哈格 认为:景观设计是多学科综合的,是用于资 源管理和土地规划利用的有力工具,他强调把人与自然 世界结合起来考虑规划设计问题。
西蒙兹 在《景观设计——环境规划手册》中提到: 景观研究是站在人类生存空间与视觉总体高度的研究。 他认为:改善环境不仅仅是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 带来的污染及其灾害,还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 这个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地不断演进。
18
皇家园林(北方)
19
古典园林(南方)
20
古典园林(南方)
21
古典园林(南方)
22
古典园林(南方)
23 留园内的小蓬莱
二、西方古典园林特点
•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形式美,布局对称、规则、 严谨,以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 与排行作为主要风格,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 •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 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 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14
第二节 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观设计的产生及发展
一 、中国传统园林美学特点
1.讲求意境美。从园林创作手法上来看,写意是对中国传统 园林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中国的古典园林不局限于对自然 景观的简单模仿,它的本质是从自然景观中加以提炼和抽象。 造园家要设计和经营的是景观和意境,这一点和中国传 统山水画异曲同工。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 美境界。
10
刘滨谊 认为: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户外环 境建设的学科,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 的应用型专业。其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故 涉及的学科专业极为广泛总和,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 林学、地学、管理学、旅游、环境、资源、社会文化、 心理等。
景观设计课件

水体设计
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 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
性。 根据水景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观赏类,嬉水类。
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A 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 B 管线和设施的的隐蔽性设计; C 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 D 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E 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渗透和延伸
G 尺度与比例
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 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迪拜
H 质感与肌理
景观设计的质感与肌理主要体现在植被和铺地方面.不同的材质通 过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与肌理效果。
I 节奏与韵律
在景观的处理上 节奏包括:铺地 中材料有规律的 变化,灯具、树 木排列中以相同 间隔的安排,花 坛座椅的均匀分 布等.
引导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很多元素.手法多种多 样。
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
A 明示指采用说明 的形式如路标、指 示牌等小品的形式.
B 暗示可以通过 地面铺装、树木的 有规律布置的形式 指引方向和去处。
F 渗透和延伸
渗透和延伸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生变化的 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嘎然而止”,给人良好的空间体验。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工业革命后一段时期人类聚居 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追求解决途径的 过程中产生的.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 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 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并用“斑 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 景观规划依此为基础开始了新的发展与进步。
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 范围的特色,以提高住区的识别性,使住区更加人性化。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1、景观类型(名词解释)自然景观:是自然界中未经人工实践所干涉,以天然景观元素构成的景物,包括天然存在的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
城市景观:是通过人类的艺术加工,以人工景观要素为主构成的景物。
2、景观设计概念景观可归纳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物。
广义的景观设计是将一种景物通过整合、规划等科学合理的手段转化为另一种景物的过程,重点在于处理人、地关系,使环境中的各种构成系统更好地和谐发展。
狭义来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空间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布置道路、种植植被、修造建筑等手段创造美的自然和人工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环境心理学:霍尔的“空间关系学”,他将人际交往的身体距离划分为4种:亲密距离为0~0.45m,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为0.45~1.2m,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交距离为1.2~3.6m,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共距离为3.6m以上,如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名词解释)景观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美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它研究景观美的特性和构成,以及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
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
它们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构造规律等,都是景观美学所研究的对象。
3、试述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论述题)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绿化与植被情况、地质与水文条件、)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空间设计、空间类型、空间构成)人文因素(使用群体、地域文化)生态因素(保护自然元素、生态技术)技术因素(施工技术、新型材料)4、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一套分等级的系统,可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5、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是对城市认知地图富有开创性的重要成果。
他在书中将城市的物质行态归纳为五种元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景观生态规划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景观格局为基本单元,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规划设计为手段,以生态效益为目标的综合性规划。
它旨在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科学认知和规划设计,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是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从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系统原理、景观格局原理、生态过程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以生态系统为基本研究对象,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景观格局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通过对景观格局的优化设计,实现景观的多样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态过程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关注生态过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促进景观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和生态恢复。
可持续发展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生态评价、景观分析、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等环节。
生态评价是指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景观分析是指对规划区域的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进行分析和诊断,揭示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规划设计是指根据生态评价和景观分析的结果,制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包括景观保护、景观恢复和景观建设等措施。
实施管理是指对规划方案的实施和管理,包括生态工程、生态修复和生态监测等活动,保障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应用包括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农村景观生态规划和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等领域。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农村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实现农村的生态宜居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简介: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
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目标,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则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关键字:生态设计现代景观设计以人为本自然资源现代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学(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
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1、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3、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环境设计的现代内容。
主要是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和营造,创造出美观、舒适且有意义的室外环境。
它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点,包括设计原则、景观构成要素、景观规划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一、设计原则1. 统一性:景观设计需要保持整体的统一性,通过在材料、色彩、形状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 适应性:景观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和手法。
设计师需要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使设计与环境相融合。
3.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需要使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创新性:景观设计需要具备创新精神,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形象。
二、景观构成要素1. 硬景观:硬景观是指景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等硬性构筑物。
它们是景观的骨架,能够为人们提供空间和功能。
2. 软景观:软景观是指景观中的植物、水体、草坪等生态要素。
它们赋予景观绿色和活力,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
3. 空间组织:空间组织是指通过不同的布局和形状来划分和连接景观空间,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4. 地形塑造:地形塑造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变地势,打造出各种地形特征,如山丘、峡谷等,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5. 色彩运用:色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颜色的植物和材料,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三、景观规划1. 形式规划:形式规划是指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和场地条件,确定景观的形状、尺度、布局等基本要素。
2. 功能规划:功能规划是指确定景观设计的功能需求,如休闲娱乐、交通、环保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将景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绿化带、游憩区、交通区等,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4. 景观细部规划:景观细部规划是指对景观中的细节进行规划和设计,如座椅、雕塑、灯具等,使之与整体景观相协调。
园林与景观设计基础知识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 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6)种植规划: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 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 园内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 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2)色彩美
园林中的黄栌、落羽杉、银杏、元宝枫等秋色植物以及绚丽多彩的花卉、彩叶植物,均能为 园林增辉添色。
园林中的色彩美
园林中的色彩美
(3)姿态美
园林中的植物为适应环境,自然形成了各种各样优美的姿态,如黄山松的奇特、大王椰子 的挺拔、雪松的秀丽等。
(4)芳香美
园林中还有很多香花、香叶植物,它们能产生特性各异的芳香气味,如茉莉花的清香、兰 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等,还有松柏类、桉树、樟树等树木散 发出来的香气,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园林美是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优美的 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融合。它是衡量园林作品艺术表现 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园林美
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 园林艺术中的艺术美
1.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既是一处艺术空间,又是一处人们可以进入其中的现实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常常设 有若干可以挡风沙、避寒暑、遮风雪的园林建筑物,人们可在其中眺望、品茗、奕棋、抚琴、 阅读……形成一个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好环境。
四、常见园林布局形式
景观设计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 易道亚洲足迹遍布整个亚洲大陆,参与过许多极其复杂、同时又广受关注的 设计规划和发展项目。在亚洲,易道已成为同类国际公司中的翘楚。易道致 力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空间和社区,为客户提供设计、规划、经济和环 境方面的解决方案。
• 一直秉承“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念,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项目对 投资人、社区和环境的影响
22
• 深圳市奥斯本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是美国奥斯本建筑设 计有限公司设在中国的下属机构,专业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公司业务范围 包括:居住区景观设计、旧城改造或环境整治、商业街景观设计、城市公共
空间及城市绿化设计、公园绿地及旅游区景观设计。
23
• 意格国际是一家国际化的多元设计机构,由美国意格、上海意格和
?日常场所校园公园街道?纪念性场所奥林匹克会场大型公共广场滨水区的开发?游憩场所旅游胜地高尔夫球场活动场所主题和娱乐公园?自然场所国家公园湿地森林环境保护区?私密场所花园庭院公司园区科技园工业园?历史场所历史纪念碑世袭景区城市历史地段?学习场所大学植物园树木园?沉思场所康复花园感官花园墓地?生产场所社区花园雨洪治理农耕用地?工业场所工厂实业发展公司矿业与矿石开采蓄水水库水力发电站?旅行场所高速公路运输通道交通建筑桥粱?宏观场所新城镇城市韵整修改造与住宅区我们谈论的未来不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我们谈论的未来不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谁都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 公共生活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占有重要的地位。那里建有大量的竞技活动场所、剧院、 集市和社交场所,这些都是在设计建城时需要考虑的最核心的功能。城市广场在古希 腊承担着贸易集市的功能,这点同我们今天的公共广场有些类似,但是它更侧重于体 现文化和政治功能。
• 古罗马的中心广场同样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今天我们所说 的广场也包含集会、交流思想的意思。如今的厂场依然代表着民主精神和多姿多彩的 公共生活,因此现在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广场时,也会格外汪意体现它的公共功能。
景观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

景观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态学、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
考研景观设计专业,需要对以下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景观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设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景观空间构成与形式美-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景观设计元素- 植物配置与植物景观设计- 水体景观设计- 地形与地形设计- 道路与广场设计- 景观照明与色彩运用景观设计实践-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住宅区景观设计- 商业区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与绿地系统设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景观规划与管理- 景观规划的程序与方法- 景观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景观设计项目管理- 景观法规与政策分析景观设计技术与工具- 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3D Modeling & Visualization)-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经典景观设计案例- 案例中的设计理念与创新点-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景观设计研究方法- 景观设计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景观设计研究的数据分析与解释景观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 景观设计中的伦理问题- 景观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与景观设计结束语:景观设计考研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技能和实践的领域。
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系统学习与归纳总结,考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考研,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提升,也能在实践操作中展现出专业的设计能力。
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研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设计梦想。
园林景观设计-第二章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

在园林构图中,从平面上看,主要体现在园路的线型、树木的林缘线和模 纹的图案线;立面上看,体现在建筑的轮廓线和树木的林冠线。 2、图形美: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一般为规则是图形和自然式 图形两类。
3、体形美:由各种物质构成的园林实体,如:山石、水体、建筑、植物、 雕塑小品等。
4、光影色彩美:色彩具有强烈的生理属性和情感效应,如用冷色调表达 宁静、安逸、悠闲的感觉,暖色调表达活泼、运动的情趣。 园林色彩的构成,主要又山景色彩、水景色彩、动植物色彩 和建筑色彩构成。 5、质感美:是由园林物体的材料所 表现出来。
(二)园林美的主要内容 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 1、山水地形美:包括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等,形成 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为园林植物种植,游览建筑设置和视景点的控制创造地 形条件。 2、借用天象美:借日月雨雪、云雾霞光等天象造景。
雷峰夕照
3、再现生境美:效仿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创造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花草树木是生境的主题。 4、建筑艺术美:园林建筑是画龙点睛之笔。
第二章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主要研究内容有: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 总体布局,园景创作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等。 一、园林美的含义、特征和内容 园林是一种综合大环境的概念,它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为的艺术加 工和工程措施而形成的。园林美则是园林设计师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 美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 (一)园林美: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是自然美的再现。它以物质造园 材料,如自然山水、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甚至于物候气象等为基础,经过 园林设计师的巧妙安排组合,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1、自然美:偏重于形式,往往以其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 接引起人的美感,它所积淀的社会内涵往往是曲折、隐晦、间接的。 园林的自然美有如下共性: ①变化性:随着时间、空间和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自然美常常发生明 显的或微妙的美:游道廊桥、假山水景、电照光影、给水排水、挡土护坡等 各项设施必须配套,要注意艺术处理区别于一般的市政设施。 6、文化景观美:风景园林常为宗教胜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景名景序、 门楹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表现人类文化的精华。 7、色彩音响美: 8、造型艺术美:用艺术造型来表观某种精神、象征、礼仪、标志、纪念意 义,以及某种体形、线条美。如:图腾、华表、标牌等。 9、旅游生活美: 10、联想意境美:丰富的景物,通过人们的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达到见 景生情,体会玄外之音的效果。意境就是通过意想的深化而构成心境应和、 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形式美法则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1、线条美:长条横直线代表广阔宁静、给人平衡的感觉;竖直线给人上升、 挺拔之感,代表尊严、权利、给人严肃、端庄之感;短直线表示阻断与停顿; 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斜线意味着危险和运动,曲线代表柔和、流畅、 细腻、活泼。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理论—风景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五、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音乐或诗词中按一定 的规律重复出现相近似的音韵即称为韵律。这原来属于时间艺术,拓展到空间艺 术或视觉艺术中,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或有规律地变化时所产生的运动 感,像听音乐一样给人以视觉的愉悦,而且由时间变为空间不再是瞬息即逝,可 保留下来成为凝固的音乐、永恒的诗歌,令人长期品味欣赏。韵律的类型多种多 样,在园林中能创造优美的视觉效果。
在群体景物之中,有意识地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使其它部分与其取得对应关系, 能够在总体上获得均衡感。构图中心往往取几何重心 。在平面构图中,任何形体的重心 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
图中大雪松在平面构图中处于三角形构图的中心位置,在立面构图中体量最大,使构图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2.杠杆平衡法
上海的方塔园和东方明珠都利用水平面与建筑形成对比,凸显建筑的高耸。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2.形体大小的对比
景物的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形之下比较而来的。
蜘蛛雕塑在建筑的衬托下,并没有觉得特别高大,但是在人物的衬托下显得尤其巨大。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3.色彩的对比
严格的色彩对比是指互补色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只要色彩配置鲜明,都可以叫色 彩的对比。 绿色的草坪上配置红色、黄色、紫色的郁金香,秋天的红叶在蓝天下分外红艳。
根据杠杆力矩的原理,使不同体量或种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而取得 平衡感。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与廊如亭相连,廊如亭虽体量巨大且为单体建筑,却 能与南湖岛的建筑群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 3.惯性心理法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上的重心感。如一般认为右为主(重),左为辅 (轻),故鲜花戴在左胸较为均衡;人右手提物身体必向左倾,人向前跑手必向后摆。人 体活动一般在立体三角形中取得平衡,用于园林造景中就可以广泛地运用三角形构图, 是取得景观均衡的有效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摘要:本文对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方法,以期为建设和谐生态环境尽一份努力。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理论;方法1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1.1 生态原理绿地景观是存在于人类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绿地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中包括了纯粹的人工生态系统、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
从宏观上来看绿地景观,研究的是基质、廊道以及缀块之间的结构、组合与格局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进行空间上的组合,而这种空间和组合上的改变,不但要服务于人类,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其它因素,还要服务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
从中观上来看则是要建立起一个人与自然万物相和谐的生态系统。
至于微观上,则是要打造出以人为中心的绿地环境,让建筑与各种绿地景观处于和谐、自然的状态。
1.2 形态原理以绿地为主建立起的生态系统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古代就有“地有佳气,随土而生。
山有吉气,因方而上,气之聚者,以土沃为佳”的说法和“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
绿地景观的具体表现就是各种各样的绿地形态,这些绿地形态是所有组成绿地景观的空间、比例、秩序、地质、色彩等元素的总称,而组成绿地景观的个体则是各种各样的街头绿地、专用绿地、公园、道路绿化、风景绿地等。
1.3 文态原理文态代表的是一个地域的内涵与总体特征,其中所包含的是该地域的人物风貌和物质形态,同时也是发展历史的根源。
而城市中的文态性绿地景观就是以建筑布局为导向,以该城市的人文风格为基调,并综合地展现地展现出秩序之美的以后总城市绿地景观。
它主要是由建筑、绿色植被、山体河流、街道等物质及人类的活动所组成的。
这里不但有形的物质参与其中,同时通过这些物质寄托了某种或多种感情,能够勾起人们的回忆与联想或起到教育、纪念的意义。
1.4 心态原理绿地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基础,其关心的主要是对人的服务,而绿地景观所重视的更多的是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生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关心如何将绿地环境设计成人类相互理解的空间;其次是采取人性化的设计,探索如何在不同的环境、层次、地域、人群中来设计空间环境的特征;最后则是如何在不以人类为主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尊重自然的绿地设计与规划。
景观设计的基础概念与理论

景观设计的基础概念与理论景观设计是一门以自然和人类活动空间为基础的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创造出令人愉悦和有意义的室外环境,同时满足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概念与理论。
一、景观设计的目的与原则景观设计旨在创建一个功能齐全、环境宜人的室外空间。
从实用角度来看,景观设计应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如提供舒适的环境、便捷的交通路径和适当的遮荫等。
而从美学角度来看,景观设计应该追求和谐、平衡、以及与自然和周围环境相融合的效果。
景观设计的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可访问性、自然性和多功能性等。
可持续性意味着要考虑生态系统和资源的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可访问性要求设计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
自然性的原则要求景观设计能够还原自然的美感,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多功能性的原则要求景观设计在满足各种需求的同时,提供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景观设计的规划与设计过程景观设计的规划与设计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包括前期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和施工实施等多个阶段。
前期调研是为了了解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场地条件、环境特点、历史文化背景等。
概念设计阶段是景观设计师将问题转化为概念解决方案的过程,重点考虑景观的整体布局和主要元素。
方案设计阶段则更加具体,包括材料选择、植物配置、景观构造等方面的考虑。
而施工实施阶段则需要进行具体的技术操作和施工管理。
三、景观设计的要素与技术景观设计包括多个要素与技术的应用,其中包括植物、水体、地形、人工构造以及照明等。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要素之一,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植物布局达到美化和塑造空间的效果。
水体则可以通过喷泉、水池等形式营造出流动的动感和宁静的氛围。
地形的处理对于景观设计来说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起伏的地形或者人工构造物来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
照明则可以为景观设计增加夜间的活动性和视觉效果。
景观设计的技术包括制图、模型制作、材料运用以及施工技术等。
(整理)景观设计理论

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三元素?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
(P7)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一个景观规划设计的成败,归根到底,就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户外环境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人类的户外行为需求。
考虑大众的思想、兼顾人类共有的行为、群体优先,这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关于人的感官嗅觉通常在2~3m的距离内发生作用,而7m是开Party 聊天的合适距离,35m则是演讲的距离。
论述现代景观及其规划设计的特征。
带状景观空间1、带状空间景观包括那些景观类型?街道、滨水带、交通道路、视觉走廊及生态走廊等。
(P34)2、视觉走廊概念?是带状空间中组织丰富景物、景观标志的视觉通道。
(P35)3、生态走廊概念?是为野生动植物预留的一定宽度的带状通道。
带状空间中生态性好的适与旅游观光的自然景观较强的通廊。
(P35)4、景观观赏速度的概念?指景观视觉中速度与角度,随交通工具速度和人移动的速度对应能清晰辨认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的观赏与平时不同。
5、公园路(PARKWAY)的概念?是公园中的道路,是园林的骨架与脉络,联系各景点的纽带,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因素,有组织交通,引导游览,组织空间,构成景色、铺设水电管网等作用。
可分为主要园路、次要园路、游憩小路。
6、公园路(PARKWAY)与一般交通性道路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别?交通性从属于游览性,不以捷径为准则,讲究迂回曲折,因地制宜,路面多做装饰,路线以景观为主。
7、公园路(PARKWAY)的选线要考虑那些因素?景观游览路线的组织;交通游憩的安排;主次分明;因地制宜;景区性质、地形、游人多寡引起的疏密要求8、道路景观构成要素?软质景观(自然);硬质景观(人工)、人文景观(人的活动)9、城市道路景观要达到那些景观效果?安全、生态、可识别、可观赏、舒适、便利10、作为城市“骨骼”的道路,它的景观规划在宏观上要与那些方面相协调?与城市规划的分区,道路统统布局相适应,其速度,性质,功能需符合城市规划。
景观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景观设计基础教学大纲景观设计基础教学大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因此,景观设计的教学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景观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景观设计基础教学的内容1. 理论基础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理论体系、相关概念和原则等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景观设计特点,培养对景观设计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设计方法与技巧景观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设计思维方法、设计流程、设计工具的使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设计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描与表达素描与表达是景观设计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素描技法、透视原理、色彩运用等内容。
通过素描与表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对景观元素的感知和理解。
4. 植物学与园艺学植物学与园艺学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植物分类、植物生态、植物应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植物学与园艺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为景观设计提供合适的植物选择。
5. 土木工程与施工技术土木工程与施工技术是景观设计实施的重要环节。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土木工程基础知识、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土木工程与施工技术,学生可以了解到景观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施过程,提高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
二、景观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景观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景观设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促进学科发展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需要有系统的教学大纲来指导。
景观设计理论课件

4.5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将设计与施工连接起来的环节。能够清楚、
准确地表示出各项设计的尺寸、位置、形状、材料、种类、数量、
色彩以及构造和结构。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包括:
各类图表及文字说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植物种植设计施工 图、地面铺装设计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施工图、暖通施工图、 景观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公共基础设施设计大样图、园路基础 结构图、节点大样图等。
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址景观为主体,
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 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7湿地景观
湿地景观是指湿地水域景观。
湿地按照性质一般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洪泛
现场拍摄照片,对地形地貌进行观察,收集与基地有关的资料,补
充并完善任务书和设计委托方提供资料不完整的内容,对整个基地
及环境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收集来的资料和分析的结果应尽量用图面、表格或图解的方式表示。
4.2场地分析阶段
场地分析的内容包括: 场所区位分析
场地所在位置的自然要素分析(气温、降水、坡度、坡向、高程、 水文、生态物种等)
场所周边环境条件分析(周边的用地性质,其他相同项目的分布及 服务半径、人群行为活动、道路交通条件等)
场地社会人文要素分析(历史信息、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内容。
4.2场地分析阶段
一般通过轴测图的形式分层次进行分析,主要是发现场地进行
景观设计的限制因素,为下一阶段的构思和方案设计垫定基础。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环境景观设计

第二部分 环境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 景观设计应该服从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
因此,了解城市规划的有关原理有利于对景观规划设计方向的总体把握。 景观设计的中外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二、城市的产生 三、城市的发展
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清代北京城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
⑴ 古希腊: 背景: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对外贸易有利的区位条件,“神人同形”
的宗教思想。 城市形态:广场为城市中心, 方格网道路骨架。
不但看起景来眼睛舒服,而且我们赏景时所处地方(赏景点) 的各种环境也舒服宜人,同时又具有文化意识和生活的功能。
弱点 : 容易与园艺易混淆
1.1概念辨析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建设部) 风景园林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 。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
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同时反映了中国的 历史与特色。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近、现代主要城市规划理论
2.“田园城市”理论 ⑴发起人:霍华德(英国)
⑵时间:1898年
⑶背景:工业化发展迅速,城市无限制的扩张,大城市与自然隔离。
⑷主要内容: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 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 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 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 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书名于1902年再版时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空间
空间感是指由地 平面、垂直面以及 顶平面单独或共同 组合成的具有实在 的或暗示性的范围 围合。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的边界。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在垂直面上,植物通过几种方式影响着空间感。
△ 通过树干来暗示空间(虚空间)
枝条及色彩对比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 景观设计实例6
没有量就没有美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与居住区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例--植物园规划
景观规划与设计原理课程
第四讲 基础理论
——目标内容.观念素养.基本要素
2014.2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ecology): 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 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两 者组合而成,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 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
△园林植物引导视线
△ 园林植物障景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垂直空间和半私密性空间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设计师仅借助于植物材料就能建造出许多类型不同的空间。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四、减灾防灾
△ 园林植物具有防风的功能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 园林植物防止光线反射的功能
行为地理学将人类的日常活动行为分为以下方面:
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有另外的观点,将人类行为简单分为以下三类: (1)强目的性行为。即设计时常常提到的功 能性行为,如商店的购物行为,展览馆的展示 功能,公园的游览观赏功能等。 (2) 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习性。典型的是抄近 路。 (3) 伴随强目的的行为的下意识行为。这种 行为比前面两种更加体现了一种人的下意识和 本能。如人们的左转习惯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构图
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 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构图: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 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整体来讲,是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 角度的正立面投影;从细部来讲,主要选择景物主体 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从以下的设计手法中可以体现 出这层意思。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在垂直面上,植物通过几种方式影响着空间感。
△ 植物的叶丛影响着空间的围合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在垂直面上,植物通过几种方式影响着空间。
△ 通过园林植物限制、改变一个空间的顶平面。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 园林植物围合成“门”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围合成 “墙”
构思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 计的最初阶段。
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 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 续发展的问题。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 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 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 园林植物防止噪音的功能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 园林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的功能
△ 园林植物的生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态种植设计
◇ 大地园林化
△ 农田植物防护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 荒山绿化
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的作用有这样几个:
为了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泞难走; 给使用者提供适当范围的坚固的活动空间; 通过布局和图案引导人行流线。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水体设计:
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
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性。 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 管线和设施的的隐蔽性设计; 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 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生态要素:
水环境 地形 植被 气候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第二节 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 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
范围和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地面铺装的类型,根据铺装的材质可以分为: 沥青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混凝土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卵石嵌砌路面;多用于各种公园、广场。 砖砌铺装;用于城市道路、小区道路的人行道、 广场。 石材铺装 预制砌块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几何形态的中心绿地 下雪天人的行为轨迹 受欢迎的中心绿地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人类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
安全性 领域性 通达性 对环境的满意度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第三节 景观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要素的组成:
地形地貌 植被设计
建筑功能 工程功能 调节气候功能 美学功能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例1
兼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配植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例2
山水园人工群落春景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 景观设计实例3
水边植物配植色彩构图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例4
门与植物配植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 景观设计实例5
景观小品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第四节 景观设计的方法
构思 构图 对景与借景 隔景与障景 引导与示意 渗透和延伸 尺度与比例 质感与肌理 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 对比与调和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