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模块期末复习自测(五)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安徽省地形图(左)和年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右),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均高温多雨②甲区域以水田农业为主,乙区域以旱地农业为主③典型植被都是常绿阔叶林④从年平均气温看都属于亚热带地区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2.关于L河流域洪涝灾难频发的缘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C.支流众多,水系庞杂D.L河为地上河,简单溃坝3.有关安徽省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丘陵地区开拓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C.应因地制宜,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D.应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解析:1.B 2.D 3.C 第1题,皖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淮北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均高温多雨;由于气候差异,淮河以北地区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以旱地农业为主;淮河以南地区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以水田农业为主。
第2题,L 河为淮河,地势低平、季风气候及庞杂的水系是该河流域洪涝灾难频发的主要缘由。
第3题,安徽省南部地区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安徽省南部是丘陵地区,不宜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土壤呈酸性,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在山区发展经济林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薪炭林虽可以发展,但不能成为发展的重点。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行政区图,回答4~5题。
4.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5.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解析:4.B 5.D 第4题,由图可知,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降水较少。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以下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答复3~5题: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交通兴旺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本钱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答复6题。
6.对2021年与2021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7.“数字地球〞是( )A.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B.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C.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D.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答复8~10题。
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10.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11.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12.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结合我国局部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题人教版及答案(共23页)
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题人教版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人教版地理必修3期中考试_附答案地理必修三第一至三单元测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回答2—4题2.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B.降水较少D.高温多雨3.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4.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A.光照较强B.风沙大C.冬季寒冷D.雨水多GIS 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回答5—7题: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6、对1985年与20xx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8.要对我国的“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D.人工科考9、热带雨林是:()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1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11、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 B.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C.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 D.大同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13、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1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C.井矿巷道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5、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史较早,16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 B.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18世纪下半叶流域内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严重 C.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混合农业区,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生态退化 D.田纳西河流域内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16、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17、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8、关于流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利用为核心 B.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人民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C.流域的开发应以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为核心D.流域的开发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19、绿洲的稳定程度取决于()A.自然和人为的水源保证程度C.自然环境土壤的肥沃程度B.人类植树造林程度D.气候的变化程度20、实现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什么为单元统一规划()A.流域为单元 B.部门为单元 C.行政区域为单元 D.自然村为单元2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数量22、我国很多城市在绿化中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方式中受此污染最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23、下列四组能源中既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又属于常规能源的是()A.核能和水能B.太阳能和风能C.煤和石油D.潮汐能和波浪能24、下列能源资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的是()A.温泉B.潮汐能C. 核能D. 煤炭25、下列既属于能源又属于资源的是()A.电B. 焦炭C.石英D. 油页岩26、下述鲁尔区和山西省的共性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A.煤碳资源丰富B. 水陆交通便利C.市场广阔D.开采条件好27、山西省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条件是()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素质28、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增加原煤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农业的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29、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30、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宏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A.洪水区B.水源区C.需水区、水源区D.流经区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及答案20.为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①“北斗”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3.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2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25.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26.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
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7.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下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示意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练习5
高二地理期末综合练习5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读下图回答1~3题。
1. 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洋流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人类活动2. 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相似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者都是岛国B .面积相差不大C .气候都比较湿润D .都多火山地震 3. 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化起步晚B .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C .甲国传统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传统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D .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较高读某岛国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岛国的地形特征是A .西高东低B .北高南低C .四周高,中间低D .中间高,四周低5.P 、Q 两城市1月和7月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两地的A .山地坡向不同B .气候类型不同C .洋流影响不同D .地表植被不同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
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6~7题。
6.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B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形成一种环境伦理意识C .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7.我国下列省份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A .青海省B .四川省C .广东省D .河南省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回答8~9题。
8.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 .开放性B .差异性C .整体性D .联系性 9.正确表示江苏省三区域间人口主要流向和体现区域的特性是A .①→②→③开放性 B .③→②→① 整体性 C .②→①→③ 差异性 D .③→①→② 过渡性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甲)”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乙)”,回答10~11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要求的。
1.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区别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2.下列关于各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水分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热量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水分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热量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原因是雨热同期的气候黏重的土质单一的农作物品种平坦的地势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阻挡,降水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5.有关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两区域相比,叙述错误的是A.前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后者为温带季风气候B.两地都为高产土壤,土地条件相同C.前者矿产资源贫乏,后者矿产资源丰富D.前者以水田为主,后者则以旱作为主6.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B.主要的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C.位于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商业贸易发达D.依据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的描述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创仍是全国的“粮仓”8.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房屋的建设,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模块期末训练详解
高二地理必修3模块期末训练一、单选题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完成下列各题。
1.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地形崎岖 B.光照较少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2.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措施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坝客联蓄工程是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客加以存储的水利工程。
下图示意某科研团队设计的坝客联蓄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该工程的效益有①增加地表径流②缓解水土流失③提高水质④减少地表水下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最适合推广该工程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 B.河套平原 C.吐鲁番盆地 D.松嫩平原“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7.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读我国某地区城镇和沙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8.与该地区绿洲荒漠化成因无关的是()A.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B.不合理利用水资源C.干旱少雨,蒸发量大 D.钢铁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9.图示区域()A.城镇均分布在河流沿岸 B.城镇多分布在河流下游C.山前冲积扇城镇数目较多 D.河流全部为季节性河流10.该地区治理荒漠化,最大的困难是A.交通不便 B.多流动性沙丘 C.人口稀少 D.荒漠化面积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模块期末复习自测(四)
必修三模块期末复习自测(四)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
读图分析回答1~2题。
1、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沙漠化、水土流失B.盐碱化、水土流失C.沙漠化、盐碱化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2、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A.卫星遥感图像、GISB.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D.GPS、GIS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3~4题。
3、“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净化空气B.美化环境C.涵养水源D.防风固沙4、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④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6.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
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7~8题。
7.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8.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下图为2008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面积、人口、GDP 值百分比统计资料图(注:不含港、澳、台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下列哪个地区会出现昼夜平分现象?A、赤道地区B、南北极点C、回归线地区D、极圈地区2、题干:下列哪个因素对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候带类型起到决定性作用?A、地球自转速度B、地球公转轨道C、太阳辐射角度D、地球表面地形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哪个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是旱地农业?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4、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是什么?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D、北高南低5、题干:以下关于气候类型划分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于地表水蒸发量和降水量划分的气候类型;B、基于地形的垂直气候带划分的气候类型;C、基于行星风带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划分的气候类型;D、基于植物群落和土壤特征划分的气候类型。
6、题干:关于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陆地面积远大于海洋面积;B、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C、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基本均衡;D、地球上的陆地面积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7、下列关于河流侵蚀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下切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上游B. 侧向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上游C. 下切侵蚀对河床的影响较小D. 河流的侵蚀作用不受季节影响8、关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温度高于周边农村B. 城市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D. 城市扩张占用大量耕地,但不影响粮食安全9、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壳是由一个整体板块构成的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壳分为几个大的板块,它们之间是固定不动的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主要原因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对板块的运动没有影响 10、以下哪种地质作用会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A、地壳运动B、水循环C、生物演化D、大气运动11、在地球自转一周的情况下,不同纬度地区的线速度会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地理必修三模块期末复习自测
地理必修3期中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50分)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下图),并回答1-4题:1.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是()A.东邻黄海和东海B.300N从中部穿过C.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南端D.东端有1250E穿过2.关于上述两个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3.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C.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4.在这两个区域中的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和选址一般要求()A.尖屋顶,地势高 B.平屋顶,地势高C.尖屋顶,地势低 D.平屋顶,地势低5、新疆南部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A.光照充足B.土壤为肥沃的黑土C.降水丰富D.地块小,利于机械化的实现6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玉米、甜菜、棉花B、水稻、棉花、春小麦、油菜C、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D、春小麦、玉米、甜菜、棉花7、关于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边界是明确的B.边界具有过渡性质C.是依据地理差异划分D.不能划分出下一级区域8、关于遥感的说法,正确的是()A.传感器是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得仪器B.物体的各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但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相同C.一幅陆地卫星图片可以把整个地球拍下来D.遥感可以为区域地理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提供条件9、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GPS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B.GPS包括三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及传输部分C.GPS 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10、地理信息系统()A.主要是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B.具有空间分析的能力,没有动态预测的能力C.是地图绘制系统D.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11.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的三个数据是()A.经度、距离、海拔B.经度、纬度、海拔C.纬度、相对高度、距离 D.到两极、赤道的距离的等高线12.下图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13 新加坡位于半岛南端、扼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A、中南、马六甲B、阿拉伯马六甲C、马来、直布罗陀D、马来、马六甲14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的地理条件是()A、新加坡交通便利B、新加坡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及市场狭小C、新加坡的自然资源丰富D、新加坡劳动力过剩15与新加坡自然地理和经济特征最相似的国家或地区是()A、日本B、美国C、中国香港D、韩国16.土地荒漠化包括()①土地荒漠化②石质荒漠化③次生盐渍化④绿洲沼泽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平面上升④酸雨危害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⑦过度开发⑧太阳活动A.①②⑤⑥⑦ B。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模块期末复习训练题详解
高二地理必修3模块期末复习训练题一、单选题读我国某地区城镇和沙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该地区绿洲荒漠化成因无关的是()A.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B.不合理利用水资源C.干旱少雨,蒸发量大 D.钢铁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2.图示区域()A.城镇均分布在河流沿岸 B.城镇多分布在河流下游C.山前冲积扇城镇数目较多 D.河流全部为季节性河流3.该地区治理荒漠化,最大的困难是()A.交通不便 B.多流动性沙丘C.人口稀少 D.荒漠化面积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影响甲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源 C.热量 D.土壤5.图中沼泽地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冬春季节凌汛,容易泛滥③纬度较高,蒸发较弱④距海较近,降水丰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6.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B.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7.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8.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⑤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措施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9.对图中甲、乙、丙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雨林的蒸发和蒸腾作用 B.乙表示水汽输送C.丙表示大气降水 D.甲与丙所表示的含义完全相同10.上图中表明( )A.热带雨林为全球的水循环提供了50%的水量B.热带雨林大约50%的降水量由自身产生C.热带雨林所涵养的水量占全球的绝大部分D.热带雨林的绝大部分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回到了海洋11.近年来,对雨林所在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③地下水位上升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大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5 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地理模块检测5 新人教版必修3(1)一、选择题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IEA在《2010年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中称2035年全球石油供应将接近峰值,届时每桶油价将超越200美元。
为应对石油价格不断上升现象,各国加强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
读美国和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图,回答以下3题。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四基地1.美国在图示地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靠近本国最大的消费市场②接近石油输入港口③本地区石油资源丰富④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根据上图,判断我国第一批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区位优势是 ( )①海运条件优越②接近消费市场③石化工业发达④劳动力资源丰富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3.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作用有 ( )①对石油市场起到调节作用,抑制投机交易②能长期应付石油供应中断③稳定油价,调节市场④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图5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
完成以下2题。
4.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人较低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5.应用GlS技术在图5甲基础上制作图5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C.各行政区的边界D.各行政区的面积据英国《每日邮报》消息: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
结合下图完成以下2题。
6.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7.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读下表,完成以下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3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A. RS技术B. GPS技术C. GIS技术D.实地考察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读下图,回答4~6题4.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经济发展迅速,占用大量耕地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6.从去年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波及到了中国,结合上图,对于这次危机,下列应对措施可行的是()A.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B.限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耕地面积C.取消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D.大幅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7.下图为我国部分沿海省区近30年来海平面上升幅度差异图,图中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实地勘测技术2009年4月15日电,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第8题。
8.图中显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服务是()(A.定位B.通信C.授时D.气温监测据广东省气象局2009年9月28日通报,今天下午2时,今年第16号台风“凯萨娜”中心位于北纬16点0度,东经112点2度,也就是在三亚市偏东南方约38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达到35米每秒的风速,中心最低气压965百帕,8级大风范围半径约330公里。
据此回答9~10题。
9.通过卫星云图准确地预报“凯萨娜”的运动路径,需利用到的现代技术有()①RS ②GIS ③GPS ④MIS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③10.在彩色电视画面中看到的“凯萨娜”的卫星云图中,陆地的颜色应为()A.白色B.绿色C.蓝色D.灰色读下图,回答11~14题。
11.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12.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措施是()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C.营造速生薪炭林D.修建核电站13.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14.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2009年4月23日,今年最强沙尘暴从北向南袭击了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瞬间沙尘蔽日,能见度仅为5m。
据此完成15~16题。
15.这次沙尘暴的沙源地主要来自()①塔克拉玛干沙漠②巴丹吉林沙漠③腾格里沙漠④科尔沁沙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6.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沙尘暴发生的是()①加强天气预报②改变农业生产结构③发展耐旱农作物④建设防护林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008年12月16日至18日,在由国家林业局举办的“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提高生态质量③提高农民收人④调整农业结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东方网2009年7月25日消息: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的今天,一向被视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的巴西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
据此回答19~21题。
19.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①迁移农业②迁都巴西利亚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④商业性伐木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20.下列不属于森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A.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吸一呼,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C.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D.森林具有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功效21.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①雨林观光②生态旅游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其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据此回答22~23题。
22.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酸雨蔓延B.市场收缩C.资源枯竭D.运输量大23.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A.调整工业结构B.调整工业布局C.发展有色冶金工业D.进行产业转移随着2008年9月初中国发改委再次叫停大部分“煤制油”项目,“煤制油”再次成为我国能源生产的焦点,与此同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的世界上第一条“煤制油”工业生产线又一次面临痛苦的“磨合”。
据此回答24~25题。
24.“煤制油”选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的区位条件是()A.交通便利B.市场广阔C.煤炭资源丰富D.技术优势25.目前我国叫停“煤制油”的主要原因()A.政策原因B.价格和技术原因C.资源开采原因D.市场需求原因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26~27题。
26.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27.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A. 9~10月B. 11~12月C.1~2月D. 4~5月下图为“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读图完成28~30题。
2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B.流域内多山,地势起伏大C.河流水量稳定而平稳D.利用地形发展陆地交通29.自19世纪后期,田纳西河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人口激增B.土地C.养殖D.梯级开发30.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叙述,错误的是()A.修建大坝,调节了径流量,改善了通航条件,利于航运发展B.大坝的建设,调节了径流量,有利于枯水期的发电C.大坝的建设,有利于雨季蓄洪,使流域内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D.梯级开发、水库的修建、流域内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二.综合题3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
地区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请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32..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33.随着巴西政府开发亚马孙地区的深入,由于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筑公路、过度采伐木材而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乙图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 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
B代表潜热释放,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虽然降水量减小,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34.读(美国)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河;B 河;D 山脉;E 城市。
(2)试从地形、降水两方面分析B河容易产生洪水的原因?(3)试分析B河水能丰富的原因?(4)图示国家对B河的治理与开发经验,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参考答案1~5.AACBC 6~10.ABAAB 11~15.DBBCB 16~20.DDCBD21~25.BDACB 26~30.DABAC31.(10分)(1)(4分,每空1分)地区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乙水源不足丙光热水充足(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多。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分)(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3分)32.(8分)(1)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2分)(2)干旱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3分)(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3分)33.(10分)(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分,任答两条即可)(2)A处对流雨(2分)(3)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1分)(4)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小。
(2分)(5)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进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