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综合体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载体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模式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将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模式也开始逐渐形成。
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人为本、城为家、生态共荣、产业兴旺”。
具体来说,这一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努力构建一个更加人性化、智慧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2. 城为家:新型城镇化强调城市的温馨和亲近感,注重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配套建设,让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一个居住和生活的家园。
3. 生态共荣:新型城镇化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生态环境。
4. 产业兴旺:新型城镇化强调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实体经济为主导,推动城市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模式1. 产城融合模式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实践模式,它强调产业和城市的有机融合,将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打造成为经济、文化、生活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
具体来说,产城融合是通过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质量和功能,实现工业和城市有序融合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智慧城市模式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个重要实践模式,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数据化和可视化,打造一个高效、便捷、人性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在智慧城市模式下,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都将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大大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3. 生态城市模式生态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另一重要实践模式,它通过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全球智慧城市之父倪会民的准确完整定义:各城市依据具体要求、条件和目标等情况,选择使用人类现有思想、科技、模式等所有最优资源,实现城市(含农业)的智慧化,例如安全方便舒适和三化。
其准确的英文是Sapiential City。
理论内容"智慧城市"概念、思想和模型由人类思想家与实践家倪会民在1993年提出。
自其理念问世以来,倪会民在世界各国进行论证和落地应用。
在2008年,IBM在中国大力宣传智慧城市之后,中国政府大力鼓励,住建部推出两批试点城市。
同时,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也纷纷开始对其进行了定义和研究。
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
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
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
智慧城市包含着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项目、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
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手段和驱动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是载体,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标。
具体说来,智慧(应用)项目体现在: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食品系统、智慧药品系统、智慧环保、智慧水资源管理、智慧气象、智慧企业、智慧银行、智慧政府、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建筑、智能楼宇、智慧油田、智慧农业等诸多方面。
发改委综合面试题目(3篇)
第1篇【题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
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市发改委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题目解析】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性1.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3.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4. 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策略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产业政策。
市发改委要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
3.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区域间产业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的互补和协同。
5.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3. 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水平。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 〔2016〕62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62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充分发挥综合试点的示范作用,着力解决“三个一批人”城镇化问题;坚持纵横联动、协调推进,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确保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地生根;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加快完善现代城镇体系,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充分发挥城镇化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作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二、有序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落户(一)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围绕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抓紧出台本地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利用智慧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利用智慧信息通信技术(IICT)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文/周世咏智慧城市研究院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产业,智慧信息通信技术2013年,中国经济呈现了周期性复苏和结构性下滑的势态,结构性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全球复苏乏力而导致的需求疲软和出口下滑、国内人口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
这是中国市场目前面临的大环境。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数据显示,一是在智慧城市基础网络建设上,联通四年共投资3600亿元,建设了21万皮长公里城市光缆,打造了覆盖全国乡镇及以上城市、主要交通干线的WCDMA网络,部署并开工建设了9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在全国330多个城市建成下行速率21Mbps的WCDMA HSPA网络。
二是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可以获取的相关投资将超过4400亿元,其中,国开行承诺了800亿的授信额度,其他投资机构也在4月初签订了2000亿元的投资额度。
智慧城市市场能掀起如此投资热潮,源于以智慧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为核心内容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一波为期十年的经济转型升级大潮!一、智慧城市概念与智慧信息通信技术IICT智慧城市就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高效、广泛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而形成的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提出智慧城市建设须用新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主要是智慧信息通讯技术(简称IICT技术),包括以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智能感知和自动语义识别及统计技术,大容量智能存储技术,高倍压缩传输高清格式视频图像技术,新型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图像表现技术,3DGIS实景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目标识别和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有线与无线网络组网和传输技术等,为政府决策办公和应急指挥提供智能可视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并服务于民生,应用于企业和社会团体。
成思危广义智慧城市和新型城市化
成思危广义智慧城市和新型城市化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正如段瑞春主席刚才说的,这是我们第四次大会,我记得第一次大会上,我就提出来,广义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以人为基础,土地为载体,信息技术为先导,资本为后盾这样一个概念。
第二次会议上,我提出来的是要求我们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因为那个时候智慧城市热,已经掀起来了,全国100多个城市,要搞智慧城市。
去年第三次会议上,我提出来了智慧城市建设的8个主要的方面。
这次会议,我们主题叫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当时我们商量定的。
但是我今天讲,还是讲广义智慧城市和新型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因为既然是讲智慧城市,那就讲城市化。
大家知道,去年有两件大事,涉及到我们智慧城市的,一件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可以说是提出了很多制度创新的问题,包括给予农民一定的财产权力,完善中国特色城镇化品质和机制,逐步实现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的市民化等等,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方向性的、战略性的指导意见,对我们今后实现城镇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件事,就是李克强总理和欧盟主席范龙佩,11月21号共同出席了中欧城市化的建设论坛。
李克强总理在论坛上讲了,我们新型城市化要集约绿色,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中国和欧盟,签订了智慧城市试点计划,中方是15个城市,欧盟15个城市,所以一共是30个城市搞智慧城市,这对于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于我们吸收国外的经验,结合我们中国自己的特色,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究竟什么是新型的城市化,现在还是有各种不同意见,我个人还是比较主张,用广义智慧城市的概念,来分析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提出广义智慧城市呢?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要区别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和广义智慧城市这四个不同城市的概念,所谓数字城市,就是把城市所有的信息数字化,便于进行数据处理,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
智能城市,就是把计算机的智能人工智能运用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上。
“城市大脑”赋能智能化治理的实践与探索——以成华区“智慧成华”建设为例
杨荣军(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51)【摘 要】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成都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成华区智慧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级、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数据共享、应用场景、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因此,要通过完善顶层框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城市治理应用场景、数据资产化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等措施,推进城市智能化治理。
【关 键 词】智慧城市;智能化治理;智慧成华【中图分类号】C9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352(2024)01—0043—05【收稿日期】2023-12-04【作者简介】杨荣军(1979-),男,贵州麻江人,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载体。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城乡和住房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指出,要构筑智慧化治理新图景,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增强城市整体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应急处置能力[1]。
一、成都市及成华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情况(一)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成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将“智慧蓉城”作为提升科学敏捷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多次召开“智慧蓉城”建设工作专题会,搭建实时感知、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夯实“王”字型城市运行管理架构,高效运行三级城运中心和市级部门城运分中心,努力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3];组建成立市智慧蓉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网络理政办牵头,成立“智慧蓉城”运行管理总体架构组等,聚焦开展顶层设计,围绕“智慧蓉城”运行中心、七大领域重点应用场景等,建立相关工作专班。
2021公需课-1
单选题1.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学习型社会的运行机制是(社会化学习)。
3.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保持(稳步增长)。
4.(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新两步走“大战略”的“魂5.讲好中国故事,经常强调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有战略自信。
在理论自信方面,更加强调可接受性6.经济的深度全球化推动产业链向网络式发展7.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当成熟的教育模式和体系,未来可能会最早被淘汰的教育模式是专业教育8.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要素的构架,以智能基础设施为载体9.制度分割导致了地区利益与群体利益失衡。
10.我国运输结构仍以公路货运为主多选题1.5G的应用包括5G加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车联网的应用。
2.国土空间按照功能来划分,一般把它划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包括扩大内需、显著提高创新能力、扩大内需与构建双循环格局要发挥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的战略领导作用、宏观领域结构性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能激发内生动力4.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5.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选择题1.养老金的调整一定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步√2.技术的发展始终是教育水平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3.增强文化软实力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文化的引领力。
√4.未来高等教育要构建国家、省、地市三级管理办学体系。
√5.新型基础设施仅有上层领导的重视。
×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
√7.中国教育未来总体发展趋势是从基本现代化到整体现代化。
√8.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
2024智慧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2024智慧城市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1.智慧城市发展背景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从早期有关部门试点探索重点领域智慧化建设,到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国家层面陆续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2.智慧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
3.智慧城市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以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部署,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蓝图和根本遵循。
从建设内容上看,数字中国提出了“2522”的整体框架,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智慧城市是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和数字安全是其核心内容,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是其典型特征。
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重点和方向与数字中国的要求高度重合。
智慧城市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城市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模式转变。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依靠群众、专群结合”的“雪亮工程”,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从“人人参与、自觉维护”的数字城市管理,到“群众监督、人人有责”的生态环境整治,智慧城市在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同时,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城市综合体对高清智能视频的需求分析
城市综合体未来市场规模高达30万亿元文/郑长春贝尔信总裁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掌握城市综合体的单体平均造价有助于对建筑智能化以及商业智能系统的造价进行估算。
(1)综合体市场规模估算我们抽取了若干百万平方米、几十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的项目,对造价做了一个统计分析,从中可见:城市综合体单体平均造价为每万平方米0.61亿元,最高价为每万平方米1.2亿元,最低价为每万平方米0.4亿元。
这一数据对我们估算整个城市综合体市场的规模非常重要。
图:几十万-百万平米体量城市综合体单体的平均造价按照50%的建制镇均建设1座城市综合体计算,保守估计未来8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中国将需要至少10,000个以上不同功能组合的城市综合体。
按照每个城市综合体50万平方米,每万平方米吸纳100人就业计算,可实现5000人就业计算,总量将支撑5000万人走出农村到乡土附近的新型城镇就业,同时,间接聚集其它农村人口将近1亿人围绕新型城镇开展其它产业。
这一数字证明:城市综合体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形式,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那么,按照城市综合体平均造价6100万人民币/万平方米计算,1万个城市综合体按照单体平均面积50万平方米计算、总造价30亿元左右,建设规模未来将达到30万亿以上的投资规模。
一般来说,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周期为3-5年,单一城市综合体年均投资额在5-10亿元之间,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对于大多数城镇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可持续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涉及到20个左右城市群建设,其中对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区域城市和地区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定位进行了说明。
初定5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天津。
另外是国家区域城市和地区中小城市,共计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
因此,2020年以前建设1万个城市综合体基本符合政策规划目标!(2) 对高清视频采集点的需求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数据分析,能为商店提供咨询服务,挖掘出数据的价值,提升零售绩效,可以大幅提升商业智能,最终实现智慧商业,这就是贝尔信提出智慧城市综合体建设的理念的根据,下面将对具有高清智能视觉分析(HD-IVS)功能的监控摄像机的需求做一个分析。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方式,协调好城市和乡村间的发展关系,走好大小城镇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可借鉴产业综合体模式、旅游小镇集群化模式、产城融合一体化模式、旧城改造与更新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这五大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产业综合体模式以生态产业为核心形成的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发展路径之一。
通过开发创建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做到扶持一个乡镇,带动一片乡村,富裕一批农民。
主要包括创意设计型综合体、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以大企业主导的生态制造综合体、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体等方向。
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与新型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结合自身特点,以广阔农村为基础,以广大农民为依托,以乡镇和乡村为主战场,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中小城镇化为载体,创立具有乡村特色的智慧型、生态型、科技型及文化型的高效生态产业综合体。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发挥不同的作用。
政府统筹谋划,完善设施建设与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安置居民,统筹产业形态发展,形成产业综合体发展的整体氛围。
企业将技术研发、生产制作、成果展示、创意设计等融入综合体,并为居民和产业工人提供商业和娱乐服务,将产业综合体做成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发展模式。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确立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发展规律,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挖掘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特色产业,着力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要注意塑造建筑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在注重历史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传承文脉、彰显个性,充分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与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共同体;新城镇规划的产业园区与各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及其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一体化;新城镇要与本地资源和综合(行情专区)开发利用一体化,促进产城互动。
智慧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
赖症 、 市 中心 衰败 等 问 题 , 为 应 对 这 些难 题 , 该 国的
一
批 能人 志士 发起 了“ 精 明增 长 ” 的倡 议 , 并 将 其 转
农 业现 代化 是 民 族 复 兴 的基 础 , 无农不稳 ; 信 息 化
智 慧城 市 的建设 也 必 须 围绕 转 变 经 济增 长方 式 、 推 进 新 型城镇 化 、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等 目标 , 结 合 四
城市 化历 程之 后 出 现 了城 市 低 密 度 蔓 延 、 小 汽 车 依
化 的各 自功 能 , 来 探 索 四 化 融 合 的具 体 模 式 : 新 型
兴 与 和平崛 起 。 1 . 1 智慧城 市 建设 引领健 康城 镇 化
部分 科 技成果 的诞 生 地 、 城 市是 8 0 %的 G D P的产 生
场所 , 由此可 见 , 如果 能 使 城 市 智 慧地 规 划 、 建 设 与
管理 , 也 就是 抓住 了四化融 合 的总龙 头 。
1 . 2 我 国城镇 化 与文 明转 型机遇 从人 类文 明史 来 看 , 城 镇 化 从农 业 文 明开 始形
中共十八 大 提 出 : 到2 0 2 0年 , 要 垒 面 建 成 小 康
社会 , 并 指 出要走 中 国特 色 新 型 工业 化 、 信息化、 城
成雏 形 , 到工 业 文 明 加 速 推 进 的 时 期 , 城 镇 化 开 始
提 出 了指 导 意 见 。
【 关 键词】 城镇化 ; 新型 ; 智慧城 市 【 中图分类号 】 F 2 9 1 . 1 【 文献标识码 】 A
我 国的城镇 化 进程 已越 过 中期 , 在 取 得 举 世 瞩 目成 就 的 同时也 面 临许 多 问题 或 错 误 倾 向 , 如 不 能 有效 应 对和 纠正 , 健 康 有 序 的 城镇 化 就 有 可 能 会 夭 折 。 当务之 急 是 要 将 原 有 粗 放 的城 镇 化 模 式 转 变
2024公需继续教育经济工作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剩余时间:1时59分52秒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C、高质量发展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最大阻力是()。
A、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D、科技创新4、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效。
B、灵活适度5、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D、以上都对6、据预测,我国2024-2026年间年均GDP增速会降至()左右。
D、0.0457、目前来看,我国面临四大“关口重压”,第()波调整在所难免。
C、六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稳中求进,“进”是关键,是()。
A、新动能C、新机制D、高质量发展E、中国式现代化关口突破的“核心任务”2、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二字方针,具体是指()。
A、稳中求进C、以进促稳D、先立后破3、要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A、转方式B、调结构C、提质量D、增效益4、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包括()。
A、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B、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C、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D、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E、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5、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主要是指()。
A、全面调整期C、风险释放期E、突破期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阻力有()。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措施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战略。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措施:一、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
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国内数字产业的发展水平。
要采用“放管服”改革,降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门槛,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效率。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加强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和升级改造,促进公共交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三、拓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在加强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投入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能源供应。
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要加强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发挥科技的优势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五、深化政府投资和融资模式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投资和融资模式。
要加强政府投资的风险控制和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发挥市场力量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总之,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模式和路径,以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我们应对世界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2021年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考试答案
2021年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D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暨十四五规划建议》网络课程考试题目和满分答案1)单选题,共10题,每题4.0分,共40.0分1单选题 (4.0分)在当前以及未来的相当长时间,优化国土空间(),重点就是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1. A. 规划2. B. 配置3. C. 使用4. D. 布局答案D解析在当前以及未来的相当长时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重点就是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2单选题 (4.0分)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1. A. 蔬菜供给2. B. 水产供给3. C. 水果供给4. D. 粮食供给答案D解析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3单选题 (4.0分)()是发展智慧医院的重要手段。
1. A. 人工智能2. B. 远程医疗3. C. 机器人4. D. 大数据答案B解析远程医疗是发展智慧医院的重要手段。
4单选题 (4.0分)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要素的构架,以()为载体。
1. A. 顶层设计2. B. 智能运行3. C. 智能基础设施4. D. 三大支撑体系答案C解析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要素的构架,以智能基础设施为载体。
5单选题 (4.0分)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要建立()就是“第一能源”理念。
1. A. 节能2. B. 清洁3. C. 新能源4. D. 煤炭答案A解析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要建立节能就是“第一能源”理念。
6单选题 (4.0分)目前,对我国来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需要庞大(),难以轻易建立。
1. A. 产业生态体系2. B. 体制机制3. C. 营销平台4. D. 技术共享平台答案A解析目前,对我国来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需要庞大产业生态体系,难以轻易建立。
7单选题 (4.0分)“两带四圈”中的“四圈”是四个大的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
1. A.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 B. 西北地区经济圈3. C. 东北地区经济圈4. D. 珠三角经济圈答案A解析“两带四圈”中的“四圈”是四个大的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内容摘要海南省人民政府2015年9月目录一、目标愿景二、总体布局三、生态保护格局四、开发布局五、新型城镇化六、产业发展七、基础设施(五网)八、公共事业十、政策措施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 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 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二级生态功能区。
指进行生态指标管控的区域,既是农、林业的生产空间,也是重要生态空间。
三、生态保护格局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为核心,以重要湖库为节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总体形成“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段+生态海域”的生态空间结构。
江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南的通知
江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6.25•【字号】•【施行日期】2015.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江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南的通知各设区市政府,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单位,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为了促进我省智慧城市科学务实、有序健康地发展,我办制定了《江西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6月25日江西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八部委下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参照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印发的《关于推进我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规范我省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我省智慧城市科学务实、有序健康地发展,特制定本指南。
一、发展情况智慧城市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的城市形态,对我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11个城市(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也暴露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设思路不清、工作推进的体制机制滞后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包大揽、贪大求全、盲目建设,导致标准不统一、资源难共享、业务难协同、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突出,亟待加强引导。
二、建设思路围绕基础设施智能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网络信息安全长效化,面向信息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保障机制等诸多领域,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化》
【年(卷),期】2023()1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
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总页数】1页(P1-1)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新型肥料迎来发展新机遇
2."互联网+农化服务"让新型肥料发展迎来新机遇——第五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胜利召开
3.《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7》发布暨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4.智慧城市发展将迎来新机遇到2020年,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5.新型储能准许“独立”,储能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智慧城市促精明增长
以智慧城市促精明增长
沈金箴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17(0)2
【摘要】智慧城市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是我国站在历史新方位上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的新机遇和新通道,是城市发展体现和实践新发展理念的实验沃土和重要载体.梳理和理解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经验和运作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利用智慧城市的工具框架,进而重构城市规划方法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发挥规划"龙头"作用,进一步做好"五个统筹",提高国内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沈金箴
【作者单位】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以数促评以数促建
2.以"专业思政"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以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为例3.智慧城市——疫情中显韧性,新基建促提升4.智慧城市——疫情中显韧性,新基建促提升5.深业集团:促智慧城市场景蝶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城市综合体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载体文/周世咏智慧城市研究院主任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摘要:据研究,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新增城市人口达3亿。
为此要探索一条兼具集约土地、人口高度密集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机遇和新需求,指出了城市综合体是新型城镇的综合载体,探索了城市综合体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必然要把城市综合体作为基本单元,详述了在智慧城市综合体中实现商业智能的解决方案,综述了贝尔信面向智慧城市综合体建设的新“4+1”技术体系,最后,对城市综合体平均造价和对高清智能视频采集点的需求,为安防行业介入智慧城市综合体建设指明了方向。
引言:“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时之下,“新型城镇化”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之一,也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智慧城市综合体建设的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长春先生指出,智慧城市综合体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形式,是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基本载体,本文阐述这一论点及其论据,探索“四化融合”背景之下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之路。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机遇和需求图1:人类社会的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四个发展阶段从人类社会的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可见,分别为农村/城镇、工业化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四个阶段。
(1)老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城镇化的意义在于三方面,首先是人口的转移和聚集拉动消费,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后,转化为大量消费增量,比如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和住房需求增加;其次,庞大需求拉动投资,最显著的就是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最后,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生产,提升劳动生产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各个地方都把推进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过分地注重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城市人口规模的集聚,把农业的转移人员仅仅当做生产者、当做劳动力,而不愿意将他们转化为城市市民。
结果导致了现在比较严重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的城镇化严重地落后于土地的城镇化,大量的土地已经划成了市区,但是大量的人口并没有相应成为市民,这种城镇化叫做半城镇化或叫伪城镇化。
破解老型城镇化的出路在于走“四化融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2)新型城镇化建设理论党的十八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其目的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核心,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扩大内需。
李克强在2012年2月《求是》中撰文称:“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进而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
下图给出了李克强经济建设理论的框架图。
城镇化的核心目标不在于城市面积和城镇人口比例的增加,而在于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飞跃,让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也能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红利。
图2:新型城镇化理论的框架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3)新型城镇化引40万亿投资据预测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净增6亿。
这一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少有的机遇和挑战。
据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若每年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就需要1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再加上需要增加的公共服务投资,投资潜力巨大。
理论界的研究表明:若以未来10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即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方面将继续扩大城市数量和规模,另一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带动房地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直接扩大对第二产业中的冶金、建材、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需求;同时还将扩大对房地产、现代物流、设计规划、咨询服务、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需求。
由此引发的投资可以消耗大量的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极大地缓解冶金、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
然而,麦肯锡一份报告预测,按照中国目前的城市化速度,中国城市人口到2023年将增加到9.26亿。
新增的几个亿的城市人口相当于今天美国的全部人口,又将占据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
我们何以承担起如此多的城市增量人口?(4)新型城镇的综合载体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可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主要是交通(铁路、公路等)、建筑(住宅、厂房)等方面的建设。
第二阶段将是城市硬件设施的配套阶段,主要是电力、电信通讯、医院的建设。
第三个阶段为居民聚集之后的软件提升阶段,主要是商业服务、休闲娱乐、交通出行的配套。
城市综合体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0000元人民币、城市化水平在45%~50%时,消费需求开始由单一的购物需求向综合消费需求发展,此时,便已有承载商业综合体建设的经济基础。
城市综合体是一个城市或城镇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因而成为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快速推进城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以及撬动城市新一轮发展的有力杠杆。
图3: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0元人民币后对城市综合体将产生巨大的需求。
城市综合体的特点在于功能复合、资源共享、价值链互动延伸。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同时开发住宅、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等不同物业,从功能上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一份权威机构调查显示,集约型城市综合体内的各种业态和物业的运转效率将提高36%,节能收益将提升42%。
一般来说,城市综合体体量庞大,建筑面积在几万平方米、几十万平方米到上百万平方米。
强化集约型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力度,有智慧地解决土地利用、提升城镇工作和生活效率、减少排放等问题,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减轻城镇系统压力,提高城市总体空间效率,因此,城市综合体对节能降耗的需求显得特别显著。
根据国家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95%。
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节能将贯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节能主要依赖更合理的建筑构造设计和材料选择、更节能的电器选择和运行能耗管理。
而以绿色节能、环保、安全、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综合体恰好能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综合载体。
表现在如下方面:(a)完善城镇功能:以城市综合体建设为方向,支持乡镇发展农资综合超市、社区购物中心等经济实体,增强城镇商贸经济活力,推进新区新城开发,打造“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新型城镇发展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功能。
(b)提升新区形象:以城市综合体为标志性建筑,结合特色街区、重点片区共同建设,构建融合自然生态元素、特色地域文化、现代建筑风格的高品位典范式城市新区形象。
(c)综合功能配置:以城市综合体为核心建设高层建筑群落,让市民通过步行,即可满足衣食住行和创业的需求,加强商业服务、旅馆酒店、商务公寓、金融贸易、文化休闲等设施的综合配置。
(d)产城有机融合: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智力密集型产业为引擎、传统商贸旅游业为基础、具有强劲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城镇群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打造有机统一的城市综合体,构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
(e)新老城镇共存: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市综合体建设、低碳城市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保护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彰显新型城镇建设的先进性、特色性。
随着城市综合体建设的深入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体系将在城镇逐步形成,服务业比重有望大幅提升,与农产品深加工工业一道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双核”,构建城镇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并成为城镇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而通过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将能推进农业的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城镇农业体系,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5)新城镇的跨越式发展必然选择城市综合体据研究,目前中国的城市体系分成四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以三个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三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形成的城市体系;第二个层级是以30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大城市圈;第三个层级是以300个左右的地级城市为核心的中等城市圈;第四个层级是3000个左右的重点县和重点镇为核心的小城镇。
一种观点认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城市化的战略终点在二线和三线城市。
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也必然要选择智慧城市综合体作为主要载体,才能走上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图4: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路在于城市综合体建设二、智慧城市综合体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综合体集主题酒店(HOTEL)、商务写字楼、城市花园、时尚休闲购物、娱乐会所、高尚住宅于一体,具备各项多种功能,是土地集约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图4:城市综合体是多种功能的集成目前,城市综合体建设呈现多种一体化的功能模式,包括:(a)CBD核心区:住宅、公寓式办公楼、甲级办公楼、商业、会展、星级酒店等于一体。
(b)体育中心:集体育、运动、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
(c)城市广场:集居住、购物、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商务、文化等为一体。
(d)百货店、折扣中心、购物中心: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旅游、演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e)国际城: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旅居、康体、旅游、商务、演艺九大功能于一体。
(f)(地铁、高铁、高速、公交等)交通枢纽:集交通枢纽、站前广场、旗舰百货、大型卖场、豪华影城、美食街区、企业办公、星级酒店于一体。
目前中国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方兴未艾,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呈现不同的特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智慧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如下两个方面:(1)城市核心区和交通枢纽型城市综合体目前,在国内一线和二线大城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和资金不断向中心城市集聚,由此便带来了产业升级和功能拓展,中心城市辐射半径不断扩展等特征,城市已经进入深度开发阶段,因此,以“聚合与效率”为核心的城市综合体,正日益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