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遥感原理与方法(复试) 考试大纲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
定量遥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定量遥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哪种波长的光波穿透力最强?A. 可见光B. 红外线C. 微波D. 紫外线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光谱分析D. 颜色调整答案:D3. 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通常指的是什么?A. 时间分辨率B. 空间分辨率C. 光谱分辨率D. 以上都是答案:B4. 遥感图像中,植被通常在哪个波段的反射率最高?A. 蓝色波段B. 绿色波段C. 红色波段D. 近红外波段答案:D5. 以下哪个是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 土地利用分类B.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C. 洪水监测D. 以上都是答案:A6. 遥感技术中,Landsat卫星属于哪种类型的卫星?A. 极地轨道卫星B. 同步轨道卫星C. 低地球轨道卫星D. 中地球轨道卫星答案:A7. 遥感数据中,NDVI指数通常用来衡量什么?A. 水体污染B. 植被覆盖度C. 城市化程度D. 大气透明度答案:B8. 以下哪个是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A. 土地覆盖变化监测B. 农作物产量预测C. 地质构造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A9.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中,常用的校正方法是?A. 线性校正B. 非线性校正C. 双线性插值校正D. 以上都是答案:C10. 遥感技术中,哪种传感器可以提供三维地形数据?A. 多光谱传感器B. 雷达成像传感器C. 热红外传感器D. 紫外传感器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分类、城市扩张监测、城市绿化覆盖度评估、城市热岛效应分析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布情况,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2. 描述遥感数据的预处理过程。
答案:遥感数据的预处理过程通常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
辐射校正用于消除传感器的系统误差;大气校正用于消除大气对遥感数据的影响;几何校正用于将图像与地面坐标系统对齐。
定量遥感复习题
定量遥感复习题定量遥感复习题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数据获取手段,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定量遥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数字信息,提取地物特征并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将针对定量遥感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帮助读者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一、遥感基础知识1. 什么是遥感?遥感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通过接收、记录和解译遥感数据,可以获得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
2. 遥感图像的分类遥感图像可以分为光学图像和雷达图像两大类。
光学图像是利用传感器接收地球表面反射或辐射的可见光、红外线等电磁波,而雷达图像则是利用雷达系统发射微波信号,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图像。
3. 遥感数据的解译遥感数据的解译是指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提取出其中的地物信息。
常见的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计算机自动解译和混合解译等。
二、遥感图像的预处理1. 图像辐射校正遥感图像在获取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地表反射率和传感器响应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辐射校正,以消除这些干扰因素。
2. 图像几何校正图像几何校正是指将图像的像素坐标转换为地理坐标,使得图像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与实际地物一致。
3.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指通过对图像进行滤波、对比度调整等操作,以改善图像的质量和可视化效果。
三、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1.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指通过训练样本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其中训练样本包括已知类别的地物信息。
常用的监督分类算法有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等。
2. 无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是指对遥感图像进行自动聚类,将相似的像素点归为同一类别。
常用的无监督分类算法有K-means聚类、ISODATA聚类等。
3. 物体识别物体识别是指在遥感图像中检测和识别特定的地物目标,如建筑物、道路等。
常用的物体识别方法包括形状分析、纹理分析等。
四、遥感图像的定量分析1. 遥感图像的数字化遥感图像在进行定量分析前,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图像转换为数字形式的数据。
(完整版)遥感导论(梅安新版)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定量遥感:利用遥感传感器获取地表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在先验条件和计算机的支持下,定量获取目标物参量或特性的方法和技术,区别于仅依靠经验判读的定性识别地物的方法。
遥感建模:从传感器上获得的遥感数据叫可测参数,建立可测参数与地面目标的状态参数之间数关系叫建模。
影像空间: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特征的遥感影像所表达的地理空间称为影像空间。
遥感影像的综合与分解遥感影像的综合:①由高空间分辨率向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转换;②由高光谱分辨率数据向低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转换;③由多传感器遥感数据经融合;④由多波段遥感数据的融合。
遥感影像的分解:①由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向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转换(像元分解);②经过运算的高光谱向多光谱数据转换成新的遥感数据。
遥感信息:遥感信息是指以电磁波为载体,经介质传输而由航空或航天遥感平台所收集到的反应地球表层系统现象的空间信息,是影像空间所包含的地学信息。
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光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是对光谱细节的分辨能力的表达。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像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传感器能把两个目标物作为清晰的实体记录下来的两个目标物之间最小的距离。
地面分辨率:衡量遥感图像能有差别地区分两个相邻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超过分辨率的限度,相邻两物体在图像上即表现为一个单一的目标。
是空间分辨率数值在地面上的实际尺寸,取决于像元大小和背景信息。
遥感信息独立的地学变量:由于地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反射和辐射量,这些反射和辐射量在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中有不同的灰度值,经过不同波段遥感数据的特殊处理,可以获得新的特殊的灰度值的遥感影像,与其他地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灰度值,这就是地物在遥感影像中具有独立的地学变量。
同质阈值:对于一定大小和基本要素空间的目标,我们可以制定出分辨的标准,而如果目标超出标准,其要素就散焦和无法分辨,这就是该目标的同质阈值。
遥感科学与技术学学科总复习提纲(广西考研)
遥感科学与技术学学科总复习提纲(广西考研)一、遥感概述1.1 遥感定义与基本原理1.1.1 遥感定义及发展历程1.1.2 遥感数据获取方式与分类1.1.3 遥感基本原理:辐射传输、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与解译 1.2 遥感数据与卫星平台1.2.1 遥感数据源及特点1.2.2 卫星平台与传感器1.2.3 国内外典型遥感卫星及其应用二、遥感数据预处理与校正2.1 遥感影像质量评价与辐射校正2.1.1 遥感数据质量评价指标2.1.2 遥感影像辐射校正原理与方法2.1.3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方法2.2 遥感影像配准与融合2.2.1 遥感影像配准原理与方法2.2.2 遥感影像融合方法与应用2.2.3 遥感影像时序融合技术三、遥感图像解译与分类3.1 遥感图像解译基础3.1.1 遥感图像解译概述3.1.2 遥感图像解译分类与流程3.1.3 遥感图像解译要素与技术手段 3.2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与应用3.2.1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概述3.2.2 基于像元的分类算法3.2.3 基于对象的分类算法3.2.4 遥感图像分类精度评价与检验四、遥感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4.1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4.1.1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概述 4.1.2 土地利用数据源与数据处理方法4.1.3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遥感技术与应用案例 4.2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4.2.1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4.2.2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与指标体系4.2.3 生态环境监测遥感技术与应用案例4.3 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4.3.1 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概述4.3.2 自然灾害监测数据与处理方法4.3.3 自然灾害监测遥感技术与应用案例五、遥感科学发展趋势与展望5.1 遥感技术发展现状5.1.1 遥感技术研究进展5.1.2 遥感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情况5.1.3 遥感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2 遥感科学发展趋势5.2.1 遥感技术创新与突破5.2.2 遥感数据开放与共享5.2.3 遥感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总结:本提纲对遥感科学与技术学学科内容进行了系统概述,包括遥感概述、遥感数据预处理与校正、遥感图像解译与分类、遥感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以及遥感科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遥感知识面试
遥感知识面试一、前言遥感是利用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遥感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常见算法以及前沿技术等方面对遥感知识进行面试。
二、遥感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记录地球表面上物体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通过传感器、接收设备等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供分析的数据。
遥感基本原理包括:1.辐射原理:地球表面的物体会发出辐射能量,辐射能量的波长范围决定了遥感技术的响应范围。
2.传感器原理:传感器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设备,包括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
不同传感器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数据处理原理:通过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提取出地表物体的特征和信息。
三、遥感应用场景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遥感应用场景:1.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灾害监测与预警:遥感技术可以对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进行监测与预警,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农作物生长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田中作物的生长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4.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监测环境污染、森林覆盖度、水质情况等,帮助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资源管理方案。
四、常见遥感算法遥感图像处理中常用的算法包括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变化检测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遥感算法:1.监督分类算法:通过训练样本和特征提取,使用分类器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点分类为不同的类别。
2.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等步骤,自动检测遥感图像中的目标物体。
3.变化检测算法: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图像,检测出地表物体的变化情况,如建筑物的新增或拆除等。
五、遥感前沿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遥感领域也涌现出一些前沿技术。
以下是几个具有前瞻性的遥感技术:1.高分辨率遥感: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可以获取更为细致的地表信息,提高遥感数据的精度和应用效果。
摄影测量与遥感综合考试大纲版
872摄影测量与遥感综合考试大纲(2018版)一、考试组合摄影测量与遥感综合包含摄影测量基础、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三个科目,任选两个科目,每个科目分数分别为75分,总分150分。
二、摄影测量基础部分考试大纲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1.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摄影测量的定义、任务、发展概况;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成像模型等。
基本要求:掌握摄影测量学科的定义、基本任务、发展过程;熟悉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的建立、中心投影构像方程的建立。
2.单张航摄像片解析主要内容:航摄像片上的特殊点线面、航摄片段内、外方位元素、空间直角坐标变换、航摄片的像点位移与比例尺、单张航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基本要求:熟悉航空摄影中的基本几何关系、熟练掌握空间直角坐标变换、掌握单张航片的空间后方交会方法。
3.双像解析摄影测量主要内容:航摄像对的立体观察与测量、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与方法、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双像解析计算的空间后交-前交方法、解析法相对定向、模型点坐标的计算、解析法绝对定向、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基本要求:熟悉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与方法、熟练掌握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双像解析计算的空间后交-前交方法、解析法相对定向、解析法绝对定向、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4.数字摄影测量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数字图像与影像重采样、基于灰度的影像相关、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同名核线的确定与核线相关。
基本要求:掌握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区别与联系,熟练掌握基于灰度的影像相关方法、基于特征的影响匹配,掌握核线相关的方法。
5.测图原理及测图仪器主要内容:立体测图方法、模拟法测图原理、模拟测图仪的结构与分类;解析测图方法、解析法测图原理、解析测图仪的结构与分类。
基本要求:掌握各种测图方法及仪器的原理。
6.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基本概念,数据点的获取、预处理、存储,曲面的内插和逼近、曲线内插与逼近、等高线的绘制。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
遥感物理复习提纲
T011 什么是遥感?举3个以上的例子来说明。
广义: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狭义: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例子: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估产,利用侦察卫星进行军事侦察,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天气预测 T021 可见光波段,紫外波段,红外波段,微波 紫外 10~400nm 可见光 400~700nm 红外 0.7~1000μm 微波 1~1000mm (?)2 电磁波用几个参数描述? E=E 。
有三个参数:幅度E 。
, 频率ω,初相位φ,偏振度3 电磁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横波4 辐射通量密度与辐亮度的关系及公式表达。
(P3-6,下面显式给出了波长因素,有些文献或教材略去波长,但应该知道波长是一个影响因素)单色辐射通量密度(Flux density ,F λ,有些用E 来表示辐射通量密度,在使用时指代清楚即可)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和单位波长所通过的辐射能量。
单位:Wm -2μ-1。
12- Wm-Φ=μλλdAd d F式中Φ为辐射通量(Radiant flux ),单位为W ,或J ·s -1。
单色辐亮度(Radiance ,I λ,有些用L 来表示辐亮度,在使用时指代清楚即可)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波长和单位球面度所通过的辐射能量,单位:Wm -2sr -1μ-1。
112- Wmcos --ΩΦ=μλθλsrdAd d d I两者有如下关系:20220cos cos sin F I d I d d πλλππλθθθθφ=Ω⎰=⎰⎰对各向同性辐射,I λ不随方向变化,则F I λλπ=5 Planck 定律、Stefan-Boltzman 定律的特点是什么? (P10-14)Planck 函数(注意是辐亮度的单位):}1)]/({exp[2)(23-=KT hv c hvT B v (以能量-面积-时间-球面度-频率为单位)或以波长表示时:}1)]/({exp[2)(52-=T K hc hcT B v λλPlank 定律表明,黑体辐射的单色强度与发射物质的温度和波长有关,还可以得出,黑体辐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大强度对应的波长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遥感面试题
1. 在几何精校正中,控制点选取的原则是什么?控制点的最少数目如何确定?①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湖泊边缘等;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以免外推;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特征实在不明显的大面积区域可用延长线交点的办法来弥补。
(6 分)②一次多项式最少需3个控制点,二次需6个,三次需10个,n次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少数目为(n+1)(n+2)/2。
(4分)2■说明Laplace算子和梯度运算结果的不同之处。
梯度运算检测了图像上的空间灰度变化率,因此,图像上只要有灰度变化就有变化率。
而Laplace算子检测的是变化率的变化率,是二阶微分,在图像上灰度均匀和变化均匀的部分,根据Laplace 算子计算出的值^ 2f(x,y)为0。
因此,它不检测均匀的灰度变化,产生的图像更加突出灰度值突变的部分。
3.简述主成分(K-L )变换的实际应用意义。
①数据压缩:主成分变换后的前几个主分量图像包含了绝大部分的地物信息,因此可以只取前几个主分量,既获得了绝大部分的地物信息,又减少了数据量。
如TM 图像,经主成分变换后可只取前三个主分量,波段数由7个减少到3个,数据量减少了57%,实现了数据压缩。
②图像增强:主成分变换的前几个主分量图像,信噪比大,噪音相对较少,突出了主要信息,抑制了噪音,达到了图像增强的目的。
③分类前预处理:特征选择是分类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即减少分类的波段数并提高分类效果,主成分变换即是特征选择最常用的方法。
4. 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应用几何精校正的方法?试述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的主要原理和控制点的选取原则。
适用情况如下:①当地面平坦,不需要考虑高程信息,或地面起伏较大而无高程信息,以及传感器的位置和姿态参数无法获取的情况下。
②根据遥感平台的各种参数已作过一次校正,但仍不能满足要求,可用该方法作遥感影像相对于地面坐标的配准校正,影像相对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的配准校正。
定量遥感复习题
定量遥感复习题定量遥感是指通过遥感技术和方法获取到的遥感数据进行数值处理和分析,以获取详细的定量信息的过程。
本文将提供一些定量遥感的复习题,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1. 什么是遥感?2. 定量遥感与定性遥感有什么区别?3. 遥感数据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4. 定量遥感中常用的传感器有哪些?5. 定量遥感中常用的遥感指标有哪些?6. 请解释反射率和辐射率的概念。
7. 什么是定量遥感图像校正?8. 定量遥感中的分类算法有哪些?9. 定量遥感中的特征提取方法有哪些?10. 请解释图像分割和目标识别在定量遥感中有什么作用?11. 简要介绍定量遥感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12. 定量遥感在城市规划中有何作用?13. 定量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有哪些?14. 定量遥感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15. 定量遥感在灾害评估中有何作用?16. 请解释遥感精度评定的概念。
17. 定量遥感中的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有何区别?18. 定量遥感中的精度评定有哪些方法?19. 请解释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概念。
20. 定量遥感中的数据融合有何作用?21. 请解释遥感图像分析中的直方图均衡化方法。
22. 定量遥感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有何意义?23. 定量遥感中的热红外遥感有何特点?24. 定量遥感中的植被指数有哪些常用的?25. 定量遥感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有哪些?以上是一些定量遥感的复习题,希望对读者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有所帮助。
定量遥感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如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建议读者参考相关的教材和文献,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定量遥感中的能力和水平。
遥感原理与应用大纲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51379【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测绘工程专业【学分】:3.5【总学时】:5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电磁场理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等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状况,掌握遥感基本理论、遥感图像特性,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学会识别各类图像类型的注记特征和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遥感技术在测量、地质、环境、农业、海洋等学科领域应用的理论特点与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状况,掌握遥感基本理论、遥感图像特性,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学会识别各类图像类型的注记特征和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遥感技术在测量、地质、环境、农业、海洋等学科领域应用的理论特点与应用方法。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1、掌握遥感的定义及类别2、掌握遥感系统的组成3、掌握遥感的主要特点4、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我国遥感事业的成就(二)内容提要1、遥感是基本概念2、遥感系统的组成3、遥感的类型4、遥感的发展简史(三)重点、难点重点: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遥感的分类。
难点: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的组成,遥感的特点。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一)教学要求1、掌握电磁波谱、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度量。
2、了解黑体辐射与实际物体辐射的规律。
3、了解太阳光谱的特点。
理解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传感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4、掌握大气散射的类型及其特点。
5、掌握大气窗口的概念及大气窗口的主要光谱段。
6、掌握反射率及其类型。
理解太阳辐射与地表之间的互相作用。
7、掌握植被、土壤、水体及岩石的光谱特征。
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
(二)内容提要1、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2、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3、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三)重点、难点重点:辐射源,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大气窗口,地物波谱难点:大气散射,大气窗口,地物波谱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一)教学要求1、掌握三大遥感平台: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及海洋卫星系列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定量遥感原理与方法》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定量遥感原理与方法》是我校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复试课。
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定量遥感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以适应硕士阶段专业学习的需要。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或选择约20%
简答题约40%
方案论述题约40%
三、考试要点
(一)定量遥感基础
1、基本概念
了解遥感、电磁波谱、立体角、辐照度、反照率等基本概念。
2、物体的发射辐射特性
了解黑体辐射、太阳辐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辐射基本定律。
3、地物的反射辐射
了解地物的反射类别、光谱反射率以及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4、大气光学特性
理解大气对于遥感光谱辐射的影响及相关特性。
5、辐射传输模型
了解辐射传输模型相关概念以及地表BRDF统计模型等基本模型。
(二)遥感数据定标方法
1、遥感器定标
了解遥感器定标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定标,内外检校定标。
2、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理解大气校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掌握直方图调整、暗目标法等相对校正方法以及Modtran、6S等绝对大气校正模型的原理及处理流程。
3、地形校正方法
理解余弦校正等基本地形校正方法。
(三)定量遥感模型
1、定量遥感模型基本概念
了解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定量遥感的基本原理,分析各波段的成像原理、大气影响等内容。
2、定量遥感建模方法
了解定量遥感建模的一般步骤,理解地学反演/遥感反演的基本原理,掌握地表
参数的遥感反演方法。
3、典型定量遥感模型
了解植被冠层反射模型、地表温度反演等典型定量遥感模型,掌握其主要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
(四)定量遥感应用
了解定量遥感技术在农业(如旱情遥感监测)、国土资源调查(如土壤成分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思想及其基本实现过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