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位置检测指导书
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完整版本
![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完整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b772197476c66137ee0619f9.png)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52-2008)《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二、检测目的:试验室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
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以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实体中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分布、几何尺寸的检测。
三、仪器设备:钢筋位置测定仪四、试验步骤:1)、检测前准备1.仪器在检测前应进行预热或调零,调零时探头必须远离金属物体。
在检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偏离初始状态并及时进行调零。
2. 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①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②结构或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资料;③混凝土是否采用带有铁磁性的原材料配制;④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结构构件中是否有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⑤必要的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⑥检测原因。
2)、步骤1.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检测面。
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2.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其饰面层应清洁、平整,并与基体混凝土结合良好。
饰面层主体材料以及夹层均不得含有金属。
对于含有金属材质的饰面层,应进行清除。
对于厚度超过50mm的饰面层,宜清除后进行检测,或者钻孔验证。
不得在架空的饰面层上进行检测。
3.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验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②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③对于钢筋分布或几何尺寸的检测根据委托方要求进行检验。
建筑结构试验 15级实验指导书(给学生)
![建筑结构试验 15级实验指导书(给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d78a97ba284ac850ad02426d.png)
建筑结构实验15级实验指导书试验四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验证变截面等强度试验2、掌握用等强度梁标定灵敏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1、静态电阻应变仪2、等强度梁3、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 三、实验原理1、电阻应变测量原理电阻应变测试方法是用电阻应变片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即电阻-应变效应)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粘贴在被测构件表面上的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值的变化测定出来,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此应变值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就可得到所测定的应变或应力。
2、测量电路原理通过在试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可以将试件的应变转换为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但是通常这种电阻变化是很小的。
为了便于测量,需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再通过电子放大器将信号放大,然后由指示仪或记录仪指示出应变值。
这一任务是由电阻应变仪来完成的。
而电阻应变仪中电桥的作用是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
3、电桥电路的基本特性a )在一定的应变范围内,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各桥臂电阻的变化率或相应的应变片所感受的(轴向)应变成线性关系;U ∆RR ∆)(n εb )各桥臂电阻的变化率或相应的应变片所感受的应变对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的影响是线形叠加的,其叠加方式为: 相邻桥臂异号, 相对桥臂同号。
充分利用电桥的这一特性不仅可以提高应变测量的灵敏度及精度,而且可以解决温度补偿等问题。
c)温度补偿片温度的变化对测量应变有着一定的影响,消除温度变化的影响可采用以下方法。
实测时,把粘贴在受载荷构件上的应变片作为R1,以相同的应变片粘贴在材料和温度都与构件相同的补偿块上,作为R2,以R1和R2组成测量电桥的半桥,电桥的另外两臂R3和R4为测试仪内部的标准电阻,则可以消除温度影响。
砼钢筋探测实验指导书
![砼钢筋探测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b36b7084431b90d6c85c740.png)
砼钢筋探测实验一、实验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位置及直径是否按设计图纸位置施工,对结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相应的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防止钢筋锈蚀有直径影响。
由于施工中各种因素影响,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常达不到设计图纸要求。
本实验就是熟悉运用无损检测仪器,检测钢筋位置、直径及保护层厚度。
二、实验设备1.设备:CM9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测试仪,英国Protovale 公司制造,主机:247*103*174mm,1.5kg ;电源:镍铬充电电池,8~12小时。
2.技术规格(1)钢筋测试深度:7-90mm (用标准探头),20-180mm (用附加大探头) 直径测试范围:5-50mm (直径型号:5,6,8,10,12,16,20,25,32,40,50mm )直径测试精度:±1/2钢筋尺寸(2)保护层厚度测试最大深度:Φ40钢筋,95mm ;Φ8钢筋,70mm 保护层厚度测试精度:±2mm 。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该设备是综合运用脉冲-感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液晶显示屏,人机对话方式进行钢筋位置、直径、保护层厚度进行测试。
四、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前应熟悉CM9仪器面板功能,见图1。
面板上功能键介绍:开启 关闭 A B C D (摘说明书P 2)1.钢筋定位(1)开机,在主菜单上选择“LOC ”-钢筋定位模式,按D 键设定,再按一次D 键,调零。
(2)调节(旋转)声音控制钮在适当位置,即当探头在无钢筋的混凝土部分时,图1 CM9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测试仪控制面板图定位指示灯LED显示暗色,仪器发出稳定的喀哒……声。
(3)将探头长轴方向平行于待测钢筋纵向移动,当探头移到钢筋之上时,LED 指示灯变亮,发出声音最尖的位置即钢筋纵向位置。
探头水平位置,上下扫描定位水平钢筋,探头垂直放置,左右扫描定位竖向布置的钢筋。
2.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此项测试必须在钢筋明确定位之后再进行此模式将同时测出钢筋直径估算值,如要较精确测定钢筋直径尺寸,应选择后述正交定位测量模式。
钢筋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2cdb767b0717fd5360cdcff.png)
钢筋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统一公司对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检测规范化,特制定本项试验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公司内部的中心试验室、各项目试验室测定各种钢筋的力学性能。
适用于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钢筋焊接件接头、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检验。
3、编制依据:(1)GB/T 701-2008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2)GB13788-2017 冷轧带肋钢筋(3)GB/T 1499.2-201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4)GB/T 1499.1-201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5)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6)GB/T 232-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7)JGJ 107-2016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8)JGJ/T27-2014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9)JGJ 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4、工作程序:4.1取样组批规则:4.1.1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的组批规则:a.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
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
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b.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筑方法的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
各炉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
混合批的重量不大于60 t。
4.1.2冷轧带肋钢筋的组批规则: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外形、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和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
每批重量不大于60t。
4.1.3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组批规则:盘条应成批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尺寸的盘条组成。
4.1.4钢筋焊接件接头的组批规则:凡钢筋牌号、直径及尺寸相同的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应视为同一类型制品,且每300件作为一批,一周内部足300件的亦应按一批计算,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完整版)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汇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c32ee536294dd88d1d26b9c.png)
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确保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规范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并有序开展,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2本指导书适用于电磁感应法及雷达法检测公路水运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表面到钢筋外侧的距离。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为肋外缘到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其值如图1中C1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i 12.1.2电磁感应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范围内,会干扰磁力线使之变形,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这种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进而检测到钢筋保护层厚度。
2.1.3雷达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与传递到混凝土中遇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产生反射,反射波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t C 2.2符号ni D ——第i 个测点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n D ——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ne D ——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D S ——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c c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T——检测环境温度。
3引用标准3.1《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152-2008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3.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257-20083.4《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 交安监发[2014]122号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3.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 DB11/T365-20064仪器设备4.1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①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如下:I 、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 (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 ;II 、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 ~60mm (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 ;III 、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 mm 以上时,其测量允许偏差应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的10%。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作业指导(最新整理)
![钢筋力学性能检测作业指导(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834e29aef8941ea66e0550.png)
建筑用钢筋检验指导书1、试验目的为了规范土建试验室对钢筋混凝土用钢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弯曲变形性能、平面反向弯曲变形性能及钢筋的耐反复弯曲性能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与焊接钢筋。
3、引用标准: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238-2002 《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13013-91 《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园钢筋》GB13014-91 《钢筋混凝土余热处理钢筋》GB1499-1998 《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T701-1997 《低碳钢热轧园盘条》GB13788-92 《冷轧带肋钢筋》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4、检测的环境要求试验室的温度应在10℃-35℃范围内。
5、试验项目和质量要求级代号直径mmR2358~20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ⅢRRB40028-40冷轧带肋钢筋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符合表五,冷弯试验时受弯曲部位550650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有脆断、焊接盘)进行表面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应钢丝的检验规则应按GB2103-80《钢丝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执行;对每盘钢丝的两端取样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的试验,屈服强度和松驰试验每季度抽验一次,每次海次不少于3根。
盘条的质量检查与验收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每批盘条由同一冶炼炉号、同一牌号、同一尺寸的盘条组成;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组批规则按GB701—9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规定执行。
冷拉钢筋应分批进行验收,每批由不大于20t的同级别、同直径的冷拉钢筋组成,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颈,当用作预应力筋时应逐根检查;从每批冷拉钢筋中抽取两根钢筋,每根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拉力和冷弯试验,当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时,则该批冷拉钢筋为不合格;冷拉钢筋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的计算,应采用冷拉前的截面面积。
(完整版)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
![(完整版)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3b14b4384254b35effd3454.png)
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一、施工准备(一)、材料准备:1、在确保材料及时供应的情况下,根据施工进度和材料计划分期分批进场。
2、材料进场必须有合格证,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材料进场后按规范要求取样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冷拉、冷弯试验,试验合格才可用于主体工程结构。
3、本工程所用所有钢筋均采用现场加工的方式,然后运到绑扎部位进行绑扎。
(二)、技术准备:(三)、人员准备:(四)、作业条件:1 、加工配制好的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柱、墙的外皮尺寸线。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6 、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凿,清理干净。
7、模板安装完办理预检,并清理净模内木屑及杂物。
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9、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四、施工工艺(一)、钢筋进场及堆放钢筋的进场必须根据工程进度有计划地运进施工现场,由专业工长根据项目计划进度和实际情况,将材料规格、数量上报项目材料组,由项目材料组联系供货商将材料运进现场。
钢筋运至施工现场后,要严格按批分等级、牌号、直径、长度挂牌堆放,所有进场的钢筋都必须有出厂证明书和检验报告,每捆(盘)钢筋必须有标牌,钢筋设专人管理并建立严格的验收,保管与领取的管理制度。
钢筋在指定场地堆放整齐,并将各规格、型号加以标识,分组挂牌。
存放钢筋场地为现浇混凝土地坪,并设有排水坡度。
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以垫木,离地面不得少于 20cm,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钢筋位置检测指导书
![钢筋位置检测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728104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5.png)
钢筋位置检测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检测指导书编制:批准:日期:2008年07月30日实施1、目的明确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检测的要求,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行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本公司所配置仪器对现浇混凝土构件钢筋位置(保护层、间距)的检测验收。
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检测;不适用于表面已装饰的构件,对于已装饰的构件检测前必须编制专项检测方案,须经公司审批并经委托方认可后方可实施。
3、检测依据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T 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连建质[2004]483号《关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实体检验的通知》有关的设计图纸4、检测方法混凝土结构钢筋检测方法有:1) 非破损方法:电磁感应法。
2) 局部破损的方法:钻孔法、凿除法。
3) 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
5、检测仪器钢筋位置测定仪6、检测人员要求现场检测必须有2人参与,一人检测一人记录,检测人员须持有上岗证。
7、检测工作流程1)接受委托须与委托方签订检测合同或检测委托协议书,明确检测对象、检测依据、检测时间、检测数量等要求。
2)收集资料收集资料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及变更图纸,并了解现场的相关情况,明确是否具备检测条件。
3)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主要确定:检测对象、检测数量、检测部位。
编制检测方案前检测人员仔细的查看设计图纸,看清看懂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
4)现场实施检测根据委托方要求的时间实施现场检测。
5)编制检测报告现场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必须及时编制检测报告,检测人员编制好检测报告后及时将检测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交审核人员审核,签发人员按要求的时间及时签发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结束后3天内必须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出具好后及时通知委托方。
6)检测资料的存档检测的原始记录、检测报告、设备使用记录按公司的要求及时进行归档。
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7892d03cf84b9d528ea7adf.png)
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使测试人员在做钢筋直径、间距和数量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适用范围适用以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公称直径、间距和数量的方法。
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检测。
3.检测依据3.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3.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3.4 相关的钢筋产品标准。
4.主要仪器设备4.1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4.2 游标卡尺5.检测前的准备5.1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
5.2 对于校准试件,钢筋位置测定仪对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允许误差为±1mm。
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mm-50mm时,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5.3 校准试件的制作5.3.1 制作校准试件的材料不得对仪器产生电磁干扰,可采用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
宜优先采用混凝土材料,且在混凝土龄期达到28d后使用。
5.3.2 制作钢筋公称直径校准试件时,宜将钢筋预埋在校准试件中,钢筋埋置时两端应露出试件,长度宜为50mm以上。
试件表面应平整,钢筋轴线应平行于试件表面,从试件4个侧面量测其钢筋的埋置深度应不相同,并且同一钢筋两外露端轴线至试件同一表面的垂直距离差应在0.5mm内。
5.3.3 制作钢筋间距校准试件时,校准试件应采用单层钢筋网,宜采用直径为8mm-12mm的圆钢制作,其间距宜为100mm-150mm,可根据工程实际制作相应的试件。
5.4 校准步骤5.4.1 应在试件各测试表面标记出钢筋的实际轴线位置,采用钢卷尺量测6段钢筋间距内的总长度,去平均值,并作为钢筋的实际平均间距。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32a2e93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6.png)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
2 执行标准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3仪器设备钢筋位置测定仪。
4检测目的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检测原因。
6现场检测6.1抽样原则6.1.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6.1.2 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6.2测区、测点的布置6.2.1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6.2.2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6.2.3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6.2.4 在测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须标记检测范围内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钢筋轴线位置,连续量测构件钢筋的间距。
6.2.5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试剂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剃凿等方法验证,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①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时;②钢筋工程直径未知或有异议;③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④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6.3技术指标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对于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梁类构件为+10mm,-7mm;板类构件允许偏差为+8mm,-5mm。
钢筋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试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d3f29c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1.png)
钢筋原材试验一钢筋原材取样新进钢材依据《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份: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22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份: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22,进行弯曲、拉伸试验检测。
本工程设计采用钢筋直径10mm-32mm 用HPB235、用HRB335两种。
按照同一批量、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出厂日期、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分量不大于60t 为一检验批,超过60t 的部份,每增加40t(或者不足40t 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和弯曲试验试样。
实施现场见证取样。
从两根钢筋中截取2根拉伸试件,2根弯曲试件,其中每根钢筋为一拉伸、一弯曲试件。
截取时从每根钢筋的端头,截除500-1000mm 钢筋后再取样。
对于试验温度普通要求在10℃-35℃之间,对于有严格要求的在23℃±5℃之间。
一原材拉伸试验:依据标准《金属材料室内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1.仪器设备①万能材料试验机及不同规格夹具 ②连续式标距打点机 ③钢尺 2.试样准备 原始标距L o的标记:在试样自由长度范围内,均匀划分为10mm或者5mm的等间距标记。
可以用标点机进行打点标距。
3.试验步骤①将试样夹紧在试验机上后,进行加荷。
②屈服强度的测定:试验机平稳加荷,控制速率在6~60MPa/s(可参照表中力值数据)钢筋直径 D(mm) 公称横截面积(mm2)抗拉强度取样长度(mm)(≥10d+200)抗拉强度试验速率(kN/S)标距(mm)5d32 804.2 540 4.8~48.3 16028 615.8 500 3.7~37.0 14025 490.9 450 3.0~29.5 12522 380.1 450 2.3~22.8 11020 314.2 450 1.9~18.8 10016 201.1 420 1.2~12.0 8012 113.1 400 0.7~6.7 6010 78.54 400 0.5~4.7 50 在显示盘数值第一次浮现回落时的最大读数,将其除以试件原始横截面积(SO)得到下屈服强度。
钢筋检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检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a1f295b376baf1ffd4fad32.png)
钢筋检验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钢筋检验作业指导书1 术语、定义1.1 热轧光圆钢筋:经热轧成型,横截面通常为圆形,表面光滑的成品钢筋。
1.1.1 牌号构成由HPB+屈服强度特征构成。
1.2 热轧带肋钢筋:带肋钢筋:横截面通常为圆形,且表面带肋的混凝土结构用钢材。
纵肋:平行与钢筋轴线的均匀连续肋。
横肋:与钢筋轴线不平行的其它肋。
月牙肋钢筋:横肋的纵截面呈月牙形,且与纵肋不相交的钢筋。
1.2.1 牌号构成普通热轧钢筋:由HRB+屈服强度特征构成。
细晶粒热轧钢筋:由HRBF+屈服强度特征构成。
1.3 冷轧带肋钢筋:热轧圆盘条经冷轧后,在其表面带有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三面或二面横肋的钢筋。
1.3.1 牌号构成由CRB+钢筋的抗拉强度最小值构成。
1.4 冷轧扭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经专用钢筋冷轧扭机调直、冷轧并冷扭(或冷滚)一次成型具有规定截面形式和相应节距的连续螺旋状钢筋。
1.4.1 标记冷轧扭钢筋的标记由产品名称代号、强度级别代号、标志代号、主参数代号以及类型代号组成1.5 重量偏差1.5.1 什么叫偏差和负偏差轧制及计算方法无论轧制如何精确,钢材尺寸总会存在一定的波动,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在产品标准中规定了钢材尺寸的波动范围,即允许钢材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有一定的偏差,一般称为偏差,偏差分为正偏差和负偏差。
成品在标准允许的负偏差范围内进行轧制叫负偏差轧制。
这种钢材的尺寸规格完全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而且在计算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时,截面面积也是按公称截面积来计算的,所以完全能够保证用户使用的要求。
采用钢材负偏差轧制能明显节约金属,使建筑结构件的重量减轻。
对国民经济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5.2 重量偏差计算1.6 力学性能钢筋的屈服强度RcL、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最大力总伸长率Agt 等特征值钢筋力学性能特征值1.7 弯曲性能按规定的弯芯直径弯曲180度后,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钢材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材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3959fd21ed9ad51f11df25d.png)
任选两根 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钢筋切取
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
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
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混合批的重,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
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
环境条件:
1、钢材试验应在 10~35℃温度下进行。 2、检测室应保持无冲击、振动,在安静、干燥、清洁卫生的环境下进行。
1、下屈强度( ReL )、抗拉强度( Rm )的测定:
1.1 将试样在标点机上进行打标点。 1.2 将试样一头夹在试验机的上夹具上(满夹)。 1.3 开动机器,关闭回油阀,打开送油阀等机器上升1公分时,开始调整零位,然后把试样另一 头夹在试验机的下夹具上(满夹),并夹紧。 1.4 开始加荷试验,速度在屈服前为10MPa/s,用指针方法读取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
五、试样
GB1499.1-20 GB1499.2-20
G GB/T228.1-2
GB/T232 GB/T238-2 JGJ18-201
J JGJ107-2010
钢筋 种类
碳素 结构钢
检验项 取样 取样方法
目 数量
组批规则
拉伸
1
GB/T29
钢材应成批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
75-1998 质量等
效应时的最小力,按下式计算下屈强度( ReL ):
ReL
=
Fs So
式中: ReL 为下屈强度﹙N/mm2﹚;
Fs 为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力﹙N﹚;
So 为试样原始截面积﹙mm2﹚。﹙按 GB1499.1-2008 和GB1499.2-2007 要求,计算钢
钢筋(焊接、连接件)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焊接、连接件)试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2b6d831227916888486d79d.png)
钢材(焊接、连接件)物理试验1、目的实验员准确、科学的检测钢筋混凝土用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变形性能及反向弯曲变形性能来判定该钢材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人员在钢材(焊接件)试验中对来样的识别、处置、试验及相关应用标准的使用等管理。
3、职责1)检测人员必须为持证上岗人员,试验工必须在相关监督员的监督下才可操作。
2)负责对来样的完整性和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进行检查。
3)严格按照所检样品的技术标准,选择适宜的机器和相应的操作规程。
4)做好试验原始记录,对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负责,对不合格品及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上报室质量负责人,通知相关单位。
5)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做好机器维护保养6)工作,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7)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做到文明检验,离岗时,检查水电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8)认真钻研业务,及时学习新标准、新技术不断提高水平。
因个人的工作失误,造成的质量问题,给实验室带来不良影响,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或送交司法部门。
4、引用标准a、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b、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c、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88-2010d、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e、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12f、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955、检验项目一:钢筋原材(一)钢筋原材取样新进钢材依据《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8,进行弯曲、拉伸试验检测、重量偏差。
最大力下总伸长率。
牌号有HPB、HRB两种。
按照同一批量、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出厂日期、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为一检验批,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和弯曲试验试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检测指导书编制:批准:日期:2008年07月30日实施1、目的明确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检测的要求,规检测人员的检测行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2、适用围本法适用于本公司所配置仪器对现浇混凝土构件钢筋位置(保护层、间距)的检测验收。
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检测;不适用于表面已装饰的构件,对于已装饰的构件检测前必须编制专项检测案,须经公司审批并经委托认可后可实施。
3、检测依据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JGJ/T 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连建质[2004]483号《关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实体检验的通知》有关的设计图纸4、检测法混凝土结构钢筋检测法有:1) 非破损法:电磁感应法。
2) 局部破损的法:钻法、凿除法。
3) 采用非破损法并用局部破损法进行校准。
5、检测仪器钢筋位置测定仪6、检测人员要求现场检测必须有2人参与,一人检测一人记录,检测人员须持有上岗证。
7、检测工作流程1)接受委托须与委托签订检测合同或检测委托协议书,明确检测对象、检测依据、检测时间、检测数量等要求。
2)收集资料收集资料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及变更图纸,并了解现场的相关情况,明确是否具备检测条件。
3)制定检测案检测案主要确定:检测对象、检测数量、检测部位。
编制检测案前检测人员仔细的查看设计图纸,看清看懂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
4)现场实施检测根据委托要求的时间实施现场检测。
5)编制检测报告现场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必须及时编制检测报告,检测人员编制好检测报告后及时将检测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交审核人员审核,签发人员按要求的时间及时签发检测报告。
现场检测结束后3天必须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出具好后及时通知委托。
6)检测资料的存档检测的原始记录、检测报告、设备使用记录按公司的要求及时进行归档。
8、检测实施8.1检测准备1)检查检测仪器的性能及状态在去现场检测前,必须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1)仪器的电量是否能正常工作,所剩余的电量能否满足现场检测的需要;(2)仪器的性能,用校准试件对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检查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校准偏差不应超过1mm。
到达现场实施检测前也必须对仪器的性能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检查。
2)明确检测对象、检测数量、检测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间距(1)检测对象:以单个工程最为一个检测对象,相同保护层厚度相同构件作为一个检测批。
(2)检测数量: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悬挑的梁、板构件占总抽检构件数量比例不少于50%。
(3)检测部位的选择:根据上述检测数量的要求,由委托、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根据构件的重要性共同确定检测构件及部位。
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其检验围主要是钢筋位置可能显著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构件和部位,如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一般取跨中底部位置)。
由于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移位可能重消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故更应重视对悬臂构件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一般取根部上端位置)。
(4)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检测人员必须看清图纸,如设计图纸未作明确要求的按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的要求,明确每个梁、板类构件的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以及钢筋间距。
3)抽检的数量及部位应有委托单位、监理单位签字确认。
8.2 检测的实施1)开启检测仪器,对仪器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
在检测过程中,应核查钢筋位置测定仪的零点状态。
2)根据确定的检测数量以及选定的测试构件,逐一进行检测,并接受见证人的见证检查。
3)梁、板类构件检测部位的确定: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不论单双层都测下皮受力钢筋,不可测上皮钢筋,只有悬挑测上皮)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一般测底皮,悬挑测上皮)纵向受力(钢筋纵向受力钢筋同样有双排分布)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4) 测试部位的检查测试部位确定后,对测试部位表面及其临近环境进行检查,对有影响检测的铁磁性物质进行清除或避让,必要时用标准块现场效验是否存在磁场环境影响。
对测试部位用仪器进行初探测,检查结构部是否存有铁磁性物质,以便在实测时避让。
对存在有不符合所用仪器适用围的不宜用仪器进行测试工作,可采用钻或剔凿等局部破损的法进行检测。
5) 检测面的要求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
6) 检测(1)钢筋位置的确定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扎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位置测定仪的要求。
对于梁类构件应先确定箍筋的位置,在两根箍筋之间检测主筋位置的测定。
使探头有规律在检测面上缓慢均匀的移动,结合设计资料判断钢筋的位置和走向,探头的中心线应与钢筋轴线一致,直到仪器显示接收信号最强时钢筋表面到检测面的距离为该钢筋保护层厚度,此时探头的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基本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钢筋位置标记,按此法测定相邻或其它位置钢筋并逐一标出。
检测钢筋间距时应将连续相邻的被测钢筋逐一标出,测试数量不少于7根钢筋(6个间距),少于7根时测试为全部钢筋的间距,测量已标识钢筋两端的距离和间隔数,画出其钢筋布置简图,标出相邻钢筋间距和两端钢筋距离。
(2)钢筋保护层的测试a.设定钢筋位置测定仪量程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应避开钢筋接头及绑扎丝的,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b.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重新进行监测。
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测试仪或采用钻、剔凿的法进行验证。
采用局部破损的检测法时,应根据设计图纸查明待测钢筋的数量、规格、间距,采用钻或剔凿待测钢筋处的混凝土,用游标卡尺或符合精度要求的深度测量仪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用钢直尺量测钢筋间距。
剔凿的混凝土面积不宜过大,同部位检测钢筋的钻或剔凿部位应相互错开,钻或剔凿不得损伤钢筋,检测后应及时按要求将破损部位修补好。
钻或剔凿时不得损伤钢筋,测量采用游标卡尺,精确到0.1mm。
c.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位置测定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式进行检测。
垫块对测试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向厚度偏差不应大于0.1mm。
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以扣除。
d.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且不应少于6处(不足6处时全部抽取)的已测钢筋用钻或剔凿等法验证:1)仪器要求在钢筋直径已知能确定保护层厚度而实际钢筋直径不明或有异议。
2)测试钢筋的实际数量、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3)钢筋及混凝土材质与效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4)钢筋保护层每点两次测量值相差大于1mm时。
(3)钢筋直径的检测a.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应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并结合钻、剔凿的法进行,钢筋钻、剔凿时,不得损坏钢筋,实测应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精度为0.1mm。
b.实测时,根据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可通过相关的钢筋产品标准查出对应的钢筋公称直径。
c.当钢筋探测仪测得的钢筋公称直径与钢筋实际公称直径之差大于1mm时,应以实测结果为准。
d.应根据设计图纸等资料,确定被测结构及结构中钢筋的排列向,并采用上述钢筋位置测定的法对被测构件及构件中钢筋及其相邻钢筋进行准确定位,并做标记。
并钻确定钢筋的沪宁图保护层厚度。
e.被测钢筋与相邻钢筋的间距应大于100mm,且其围的其他钢筋不应影响检测结果,并应避开钢筋接头与绑扎丝。
在定位的标记上,应根据钢筋探测仪的使用说明操作,并记录钢筋探测仪显示的钢筋公称直径。
每根钢筋重复检测2次,第2次检测时应旋转探头180o,每次读数必须一致。
9、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1)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1)当设计图纸有明确要求的按设计图纸规定执行。
(2)当设计图纸没有明确要求时,根据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的规定按下表1确定:表1 纵向受力钢筋的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
2)钢筋保护层允偏差(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 ,-7mm ;板类构件为+8mm ,-5mm ;(2)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前款规定允偏差的1.5倍 (3)纵向受力的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不小于表1规定。
3)数据计算(1)保护层厚度取每测试点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两次结果差不大于1mm 时)。
C i =(C i1+C i2-2C 0)/2C i —测试部位第i 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值(mm ),精确至1mmC i1、C i2 —测试部位第i 根钢筋第1、2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mm ),精确至1mm C 0 —探头垫块厚度(mm ),精确至0.1mm 验证时,保护层厚度修正系数η=i ni j C C n /11∑=η—修正系数,精确至0.01mmC j —测试部位第i 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实测值(mm ),精确至0.1mm (2)钢筋间距以所测钢筋间隔两端距离除以间隔数以其平均间距表示。
nL sS —钢筋水平间距,精确至1mmL — n 个钢筋间隔的总间距,精确至1mm n — 测试钢筋的间隔数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测量结果准确到1mm 。
4)结果判定(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