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拆除涉水违章建筑行政处罚中的难点和疑难问题
浅谈基层水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浅谈基层水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摘要:水行政执法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维护水事秩序、查处水事案件、调解水事纠纷、防汛清障、办理水行政许可、水利规费征收及维护水利部门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及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了解决相关问题和矛盾的途径。
关键词:水行政执法; 执法水平; 问题; 途径Abstract: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water administration order, investigating the water cases, mediating water disputes, flood control and repair, managing the water conservancy administrative license, collecting the water fee, and safeguarding thelegitimate rights of water departments. Therefore,in this paper, it finds the ways of 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nforcement level of the personel and solving the actu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Keywords: water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law enforcement level; problems; ways中途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深入,机构体制的不断变化,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行政执法也得到不断加强,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也给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契机。
浅谈房屋拆迁中违章建筑处理的若干难点分析
浅谈房屋拆迁中违章建筑处理的若干难点分析发表时间:2017-12-08T15:23:19.6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作者:杨建锋[导读] 下面文章就对房屋拆迁中的违章建筑的处理难点进行分析研讨。
慈溪市万利房屋拆迁有限公司浙江慈溪 315301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以旧改新,规划城市道路,城市用地规范中都有需要拆迁的地方,对于那些违章建筑的处理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但是拆迁存在一些难点,下面文章就对房屋拆迁中的违章建筑的处理难点进行分析研讨。
关键词:房屋拆迁;违章建筑;处理难点在一些城市中存在不少违章建筑,而违章建筑的处理不但影响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成为城市房屋拆迁中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
现就拆迁过程中违章建筑问题做一探讨。
1 违章建筑相关概述所谓违章建筑,又称违法建筑,是指行为人未经合法有效批准,违反法律规定,擅自实施建设行为,从而使该建筑不具有合法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违章建筑不受法律保护。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的颁布实施,违章建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违章建设行为,对于此类违章建筑,主管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相关法律及时进行处罚,不能因该地段将来要拆迁而怠于履行其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责,将应被处罚的违章建筑拖延至拆迁中,这样,旧的矛盾没解决,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2 违章建筑拆迁的法律法规(1)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2)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水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基层开展水行政的执法工作有着涉及范围广、工作开展环境复杂、难度较大等特点。
水行政工作的执法水平在近些年获得了有效提升,也基本形成了与我国特色相符合的水法规机制和水行政团队的执法网络。
实践中,基层管理还存在不按相关法规进行执法以及执法不严等问题,这对国内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阻碍。
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水行政工作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提升基层单位的水行政工作执法水平,希望能为我国基层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行政执法;问题;对策前言:提升水行政工作的执法水平,强化水行政工作的执法力度,建设水行政工作相关的运行机制,以实现依法管水、治水的长远目标。
基层水利部门必须认识到开展水行政相关执法工作的价值,强化监察团队的培训和建设,必须认识到提高水行政工作执法水平的紧迫性与价值,坚决履行好自身职责,根据法律规定行使好自身的权力,使水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1现阶段水行政工作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水行政工作执法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且操作性较弱在实施水法以后,国内又出台了不少与水法律相关的法规,与水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体系已初现轮廓,但部分法规在具体实践当中存在对各地区水利状况无法全面兼顾、衔接不紧密以及难以及时规范实践中的问题等情况。
例如,在《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年审,但却没有对拒绝年审的单位进行处罚的具体法律规定,这使得水行政工作的具体执法力度被明显削弱了。
为此,基层水行政部门需要结合地区实际,在研究国家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政府规章和法规,推动水法律相关法规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1.2基层水行政工作的团队与机构不够健全,执法人员群体法律素质较低现阶段不少地方未设有专门的水行政工作执法团队和机构,尤其是在乡镇机构进行改革以后,取消了水利站这一机构,导致水行政工作均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兼做,而且水行政工作的执法经费在基层政府中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执法设备和执法装备,就连基本的巡查都没办法有效开展。
结合行政强制法-浅谈拆除违法建设的有关问题
一、在拆除违法建筑中严格遵守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对正在搭建的违法建筑,拆违实施部门可以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立即采取查封施工现场、暂扣施工工具和材料的措施。
为妥善保管暂扣施工工具和材料,拆违实施部门可以采取集中保管的措施。
对在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搭建违法建筑影响交通安全的,如当事人拒绝拆除,行政机关依据《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立即实施代为拆除。
拆违实施部门应当在拆除违法建筑的现场加强宣传和劝导,尽最大可能引导当事人自行拆除,最大限度减少拆除违法建筑中的矛盾冲突。
二、在拆除违法建设中遵守行政强制法的规定。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物等作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应当遵守《行政强制法》第三十四条至第三十八条规定的行政强制执行的一般程序。
行政机关在作出强制拆除执行决定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不拆除,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此外,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行政强拆还应当遵守如下特殊程序:行政机关应当首先将强制拆除决定予以公告,限期由行政相对人自行拆除.公告内容应当包括行政相对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拟拆除对象,拆除的理由和依据,拆除的期限,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等重要内容。
如果当事人能够在期限内自行拆除,则不实施强制拆除。
如果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自行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三、环境污染犯罪刑法第338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339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浅析新形势下水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水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法制建设和水利现代化发展,水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挑战。
本文在剖析新形势下水事违法案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行政执法的建议与意见关键词:新形势;水行政执法;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XX)-11-00-0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依法治水已摆到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成为新时期治水的基本方针。
在新形势下,围绕推动依法治水,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水行政执法工作,切实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新形势下违法案件的特点(一)水事违法案件越来越具有隐蔽性随着水行政执法不断深入和水法宣传的不断开展,当前水事违法案件越来越隐蔽。
一是选择在较为隐蔽的地点,比如偏僻远离市区的河道,边界地区等;二是采取较为隐蔽的手段,如违章建筑通常利用节假日集中人突击抢建,往往采取“游击”战术,白天隐蔽起来,晚上偷偷的干,甚至盯梢水行政执法人员,使用现代通讯手段通风报信,“你来我走,你走我干”千方百计逃避执法人员管理和执法。
(二)水事违法案件逐渐转变为规模大、危害大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紧缺,受利益驱使和建筑用土用砂的刚性需求,占用河道、破堤取土,非法采砂等经济利益高、违法成本低的水事违法案件逐渐增多。
这些违法案件影响水工程发挥效益,损毁涉河工程设施给航运安全、防汛抗洪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同时严重破坏河内生态环境,对河内生物造成毁灭性打击,造成生态灾害。
(三)水事违法案件的主体,从个人、企业行为转向集体行为,甚至是政府行为伴随着一些大的工程建设而发生的水事违法行为多与集体甚至当地政府有关,有的地方政府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优化投资环境,打着“为企业服务”的旗号,对一些违规企业实施“先上车,后买票”、“零收费”等优惠政策。
房屋拆迁行政案件审理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
房屋拆迁行政案件审理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调整也升级升级,地价猛涨、房价飞升使一些城市区域的老旧房屋难以适应城市的改变,需要进行拆迁与重建,这也给房屋拆迁行政案件的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难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房屋拆迁行政案件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较为复杂房屋拆迁行政案件业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相对较为复杂,包括《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条例》等,这些法规不仅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还要看懂和理解其中的规定。
这给拆迁案件的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需要法官对这些法规有非常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解决方案:1、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对于行政法官来说,熟悉法律法规是基本功,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
2、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引进先进的证据管理、信息系统,确保证据材料规范化、数据化、可追溯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案件审理的负担,加快诉讼进程。
二、拆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房屋拆迁案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例如,拆迁的时间、拆迁的范围和拆迁后的补偿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另外,拆迁项目的实施涉及到巨额资金和运营风险,经常存在产权纠纷、收益计算及管理方案等问题,都会增加该类案件的疑难性。
解决方案:1、强化必要的信息公开和沟通:大力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商,加快纠纷调解速度、减轻审讯的繁琐、化解当事人互信不足、理解不透等问题。
并在拆迁前,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引导,充分了解居民的意愿和利益, 理顺关系,避免纷争,达成共识,杜绝矛盾出现。
2、建立健全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拆迁项目管理岗位重构,强化组织领导和评估体系建设,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建立标准化评估系统,对拆迁补偿结果进行公示,确保行政管理的透明性。
三、核算和分配问题房屋拆迁补偿是相当复杂的经济问题,拆迁涉及的补偿和赔偿也是很难确定的。
浅谈当前水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当前水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近年来,尽管我国水法法律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水法执行人员执法水平也在不断地加强,依法管理水资源的良好形势也正在逐渐形成,但由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以及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频繁加剧,给我国水行政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给我国水行政法也带来了挑战与考虑,使之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水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水行政执法工作;问题;对策1导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频繁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因此,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迫在眉睫,而加强水行政执法是实现依法治水,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水政监察队伍肩负着水行政执法、水事纠纷调解、水法律法规宣传等任务,随着水利改革进程的加快,《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水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完善,尤其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水行政执法迎来了依法治水的新时期,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目前,水行政执法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使水行政执法工作适应新形式、高效顺利地开展是每个执法人员都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2水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2.1法律制度、法规不够规范,不健全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我国相继颁发了《水法》、《防洪法》等水法法律与规章制度,但由于部分地方法规与政策性文件不配套,又加上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中有许多委任性条款,原则性较重,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给水法工作人员执行水法时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2.2水行政执法中调查取证难、执行力度弱水行政执法人员在水事违法案件办理过程中,时常遇到当事人避而不见、不予理睬、拒绝调查,甚有态度蛮横、谩骂打击执法人员,一些旁证抱有害怕报复、不敢作证心理,这些都给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对不主动履行行政处罚的,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当前拆除违法建筑的难点及破解路径的初步研究
对当前拆除违法建筑的难点及破解路径的初步研究作者:陈平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4年第05期当前,违法建筑成为上海城市管理领域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之一。
但由于对违法建筑的处理牵涉到多个部门,涉及多部法律,关系到经济利益,影响到生活,有历史原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拆除违法建筑存在一些难点,这要求相关部门在违法建筑治理中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力求破解这些难点。
一、对违法建筑处理涉及多个行政执法主体就上海目前拆违的行政管理体制来讲,涉及拆除违法建筑的机构主要有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房屋管理部门、城管执法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等。
多部门从不同的视角或分段管理一件事情有其优点和长处。
只要大家各司其职主动向前一步,主动沟通形成合力,对查处违法建筑就会有足够的力度。
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由于行政管理部门多,行政执法队伍和人员相对分散和不足,相关部门都感到行政执法力量不够;也由于行政管理部门多,部门之间交叉和结合部也相对多,给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提供了条件。
比方说在沿道路的房顶上再加盖建筑物,这一违法建筑物由谁来执法处理,规划管理和房屋管理机构有交叉,如果是沿主要道路影响市容景观就又会与市容管理机构有交叉。
为了解决相互推诿和扯皮问题,往往需要相当层面的领导来开会协调,还要建立跨部门的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来保障日常协调机制等等。
这些情况客观上增加了行政成本。
上海市为了解决拆除违法建筑多头执法问题,有关部门多次发文明确分工,但成效有限。
为了进一步探索拆除违法建筑的执法体制创新,上海市政府于2006年作出“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浦东新区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的决定”。
率先在浦东新区试行由一个行政执法机构主要承担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执法职责,同时将相关执法人员集中到一个部门。
基本解决了部门之间因为拆违推诿和扯皮的问题,也相对增加了行政执法力量和增强了专业性。
上海市政府的这一决定符合《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相关司法机关对浦东新区的拆违体制也给予了支持和保障,推动了浦东新区的拆违工作。
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现实困境及对策
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现实困境及对策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一、困境:拆違执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拆违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行政机关拆违执法的规范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职权问题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具有法律规范明确授权,这是依法行政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必须审查的内容之一,超越职权、不作为等都将导致行政行为违法。
如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此时,如果由乡镇人民政府作出《责令停止建设、自行拆除决定书》,显然超越职权。
(二)认定事实问题1.搭建主体认定错误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认真履行调查审查的职责,做到认定事实清楚,而违法建(构)筑物搭建主体的认定是拆违执法中首要的事实认定,该事实认定错误将直接导致行政行为违法。
如土地已流转,承租人擅自搭建违法建(构)筑物,此时,如果仅因农户是原土地使用权人而认定其为行政相对人,显然与客观事实不符。
2.搭建面积记载错误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时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加以佐证,认定的事实必须与事实证据一致,否则极易引发行政争议。
如拆违实践中,行政机关会进行现场检查,丈量面积,相关文书的面积应与丈量的面积,也就是现场检查笔录中附图的面积相一致,行政机关的勘丈面积与建筑实际面积可能因人工丈量存在些许误差,但是应避免附图面积长宽高的计算错误导致文书中面积错误。
(三)执法程序问题1.违法法定程序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程序性规范,它对实现权力控制和权利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遵守程序性规范将不利于现代法治建设的进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
浅析水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水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进行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就水政而言,需要将造成执法难的相关因素及时找出,特别是水政监察大队,其在进行水政执法时扮演重要角色,能够公正的处理一些不利于河势的违法事件,故而,要重视对水政执法的强度,确保能够有效的运行水利工程安全,进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针对水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引言水行政执法具有执法环境复杂、执法涉及范围广、执法难度大等特点。
随着我国近几年水利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水行政执法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国特色的水行政队伍和水法规体系的执法网络。
但是管理中依然还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体制不顺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直接影响我国水利事业稳定的发展。
1水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1.1水法规宣传不到位虽然水行政执法部门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水法律法规体系,为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是,依然存在水法规认识水平不够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水法规的宣传力度。
一些单位虽然进行了宣传,但是由于宣传内容单一、宣传声势小等因素,导致宣传效果无法达到要求。
由于大部分人不了解什么行为是应该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反水规的,导致群体性水行政违反案件层出不穷,增加了基层水行政执法的管理难度。
1.2执法力量十分薄弱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利水电局,承担着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河道采砂管理和水利规费征收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对新时期下的水政监察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水政执法工作处于应付、被动状态。
同时,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对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不够熟悉,在很多案件中,反复信访、企业与水利部门关系紧张等情况经常出现。
当前环境下,水行政执法正在向综合性执法方向发展,形势要求水行政执法人员要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紧缺是做好水行政执法工作的一大难题。
拆迁中违章建筑处理策略及难点分析
拆迁中违章建筑处理策略及难点分析作者:顾敏芳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拆迁”是当今城区规划建筑过程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特别是拆迁赔偿的问题更是千丝万缕。
在法律界和实物界,对违章建筑划分了不同的范围。
因此,在违章建筑的处理过程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加以全部否定。
文章将从违章建筑的法律定义、财产权利等方面,对违章建筑的处理加以分析。
关键词:拆迁赔偿;违章建筑;城区规划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30-02现阶段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
传统的社会格局正在被打破,向现代社会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纠纷和矛盾不断呈现出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已经步入高风险时期,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安全隐患,但是相应的保证社会安全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因而,这些安全隐患的危害将会更大。
最近几年来,城区建设不断升温,由于违章建筑拆迁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也逐渐增多,暴力拆迁、一拆致富等问题越来越多。
违章建筑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拆迁手段和拆迁赔偿等问题的达不成一致,政府和被拆迁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温,成为影响社会社会发展的一股非常不和谐的因素。
在拆迁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的经济损失也在逐渐增加。
一、违章建筑的所有权分析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违章建筑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广义上的违章建筑,主要指的是违反法律条文建成的建筑物,这也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违法建筑的意义。
狭义的违章建筑,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没有获得工程建造规划许可证,或者不符合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许可内容,对城市建设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建筑。
这主要有下面几类:没有申请或者是申请没有通过,没有得到建设规划许可证而擅自建造的建筑物;虽然取得了建筑规划许可证,但是建造的建筑物,和规划许可证上规定的内容不符;建造的建筑物,和规划许可证上允许建造的建筑物性质不一致;未经许可,把临时建筑物建造成永久建筑。
拆除违法建筑行政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
拆除违法建筑行政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违法建筑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此形成的案件即为拆除违法建筑行政案件。
随着违法建筑整治工作持续推进,该类案件数量明显增多。
拆违行政执法涉及的法律、政策规定相对复杂,也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重要利益,在审理中确实存在不少难点。
为正确平衡依法拆违与高效整治之间的关系,强化司法审查和促进适法统一,现结合典型案例对该类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进行梳理总结。
一、典型案例案例一:涉及拆除违法建筑行政职权的认定陈某在A镇租赁土地用于畜禽养殖,租期自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
2015年6月,A 镇某村村委会、不规范畜禽养殖治理办、农发办、“三违”整治办向陈某发送《告知书》,告知其于同年6月12日前办理签约整改,逾期将组织力量代为强制整改并拆除违法建筑。
后因陈某并未整改,A镇政府于同年6月19日组织拆除,将其饲养的家禽、家畜及蛋品进行变卖,建筑物内物品予以搬离并登记。
陈某不服,以A镇政府组织强制拆除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诉至法院,请求确认A镇政府作出的强制拆除行为违法,并赔偿其相应损失。
案例二:涉及限期拆除行政执法程序的审查2014年7月15日,B区城管局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认定张某于2005年2月新建的砖混及彩钢结构建筑物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系违法建筑。
B区城管局于2014年8月12日制作公告,告知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后B区城管局将公告在张某所在村委会公示栏、社区宣传栏张贴,并在城管局官网发布。
直至2015年3月,张某方才知晓上述内容。
张某不服诉至法院,请求撤销B区城管局作出的《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
案例三:涉及违法拆除行政赔偿范围的判断2015年,C区政府对D公司建造的建筑物实施强制拆除,该强拆行为已被确认违法。
企业拆违难点分析报告总结
企业拆违难点分析报告总结引言企业拆违工作是指对违法违规建设进行拆除、整治或处罚的一项重要任务。
拆违工作的目的是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有序进行。
然而,企业拆违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企业拆违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拆违工作仍面临管理法规不完善的问题。
有些地方的拆违条例不够明确,对违法建设的处罚力度较低,导致一些企业无法按时拆除违建,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提高处罚力度,推动企业拆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在企业拆违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协作问题常常成为一个难点。
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无法形成合力,导致拆违工作进展缓慢。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划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协作,提高执行力度。
三、拆违费用高昂拆违工作不仅耗费时间和人力,还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
一些违建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无法承担拆违费用,导致拆违工作难以进行。
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提供贷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拆违费用,推动拆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拆违涉及的利益冲突拆违工作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拆违工作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企业拆违可能会涉及到企业的利益损失以及就业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种利益冲突,政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平衡各方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五、民众观念不同在进行企业拆违工作时,还常常面临到民众观念不同的问题。
一方面,民众对于违建的存在可能抱有不满和不理解的态度,支持拆违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一些民众可能因为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持反对拆违的观点。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知情率和理解度,增强拆违工作的公众支持度。
结论企业拆违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足、拆违费用高昂、利益冲突以及民众观念不同等诸多难点。
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今年,我区为了有效破解城区发展短板瓶颈,优化提升城区发展环境和品质,提出了重塑老城厢的实施意见,加强城区顽症综合治理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面对重重难题,我们在法治的基础上,做到了高效拆违、和谐拆违,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拆违十条’,实现了整治效果、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黄浦区依法治区办常务副主任、司法局局长刘辉说。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现在的“聚奎新村”才算是名副其实的“新村”,一排排刚刚结顶的崭新楼房看着令人爽心悦目。
这里原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直管公房,居住面积普遍较小,于是日积月累,家家户户都在窗外挂个“吊脚楼”,两根拳头粗的钢管,贴着墙壁一支撑,上面“长”出一排小房间,楼与楼之间将近5米的间距,被简易棚挤得只剩一两米宽。
数据显示,该小区287户居民中,有245户违法搭建,共有违建441处,其中“吊脚楼”68个。
今年年初,这里被定为黄浦区“补短板、治顽症”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区域后,经过综合整治,这才有了现在这一新貌。
“以前楼上搭阁楼,楼下墙开裂;外面落大雨,屋里落小雨。
发生火灾,消防车别想开进来,住在里面心慌慌。
”严大爷住在这里已有50余年,他说,“现在不但违建拆了,还改造成了新楼房,一应俱全,这是好事,我们支持。
”据了解,像“聚奎新村”这样的老城厢,黄浦区还有很多。
截止今年6月,全区违法建筑超过了2.1万处,面积总量29万多平方米,每月还有不少违法建筑冒出来。
如何依法有效拆除老违建、遏制新违建,这道难题摆在了黄浦区面前。
“难就难在执法规范和执法效能不统一,现有的拆违相关法律众多、内容复杂、规定不全面、彼此间交叉重叠,同时执法力量分散、权责不清,常常相互扯皮。
以至于出现了拆违工作‘作为难,难作为’的现象,长期以来违法建筑越来越多,积重难返。
”黄浦区人民政府法制办调研员张中南告诉记者。
在这种情况下,“拆违十条”应运而生。
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违法建设强制拆除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完善,城市违法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
违法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在城市管理中进行强制拆除。
强制拆除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拆除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拆除难度大。
违法建设往往规模庞大、面积广阔,拆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技术问题。
这些都给拆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法律程序复杂。
强制拆除必须依法进行,但是法律程序往往较为复杂,需要经过法院的判决才能进行拆除。
而在拆除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法律纠纷,拖延拆除的进度和增加了拆除的成本。
社会影响大。
强制拆除不仅涉及到违法建设的业主和居民,还会牵涉到附近居民的利益,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隐患。
处理方式不当可能导致违法建设转移。
一些违法建设的业主为了避免拆除,可能采取转移违法建设的方式,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途径: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城市规划是避免违法建设的关键,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建设项目,减少违法建设的可能性。
加强城市管理,加强对违法建设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建设问题,避免滋生更多的违法建设。
完善法律程序。
应建立健全的法律程序,加快拆除违法建设的进度。
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法院或拆迁机构,简化拆除程序,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拆除的标准和责任,为拆除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加强社会协调和沟通。
在进行强制拆除时,要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民众的权益,加强社会协调,减少社会矛盾和影响。
要及时公布拆除的决策和相关信息,向公众解释拆除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增强公众的认同和理解。
加强违法行为的惩处。
对于违法建设的业主和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要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及时拆除违法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引导社会对违法建设的抵制和反对。
水政执法难的原因及对策
水政执法难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在水利建设中,水政工作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存在的水政执法难现状应及时找出原因,尤其是水政监察大队,其在水政执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挖沙、修建建筑物侵占河道,对河势不利等违法事件的处理,因此,加大水政执法力度,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有效的运行,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政;执法困难;现状;原因与对策引言当前,水事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正规化不断深入,水利法制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我们基层水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在水政执法主体的内部,多头执法依然存在,水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水政执法监督存在很大漏洞,严重影响水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一、水政执法难的现状1、水行政执法强制性不强,经常出现调查取证难、行政处罚难的现象。
可以说,目前基层水行政执法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被动、从属、软弱的状态,缺乏生机与活力,水事案件的来源主要依靠群众举报和基层管理人员巡查时发现。
2、执法人员本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是从别的岗位调整来的,法律和水政水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很少甚至有些县区根本没有。
此外还有部分地方领导对执法工作重视不够,重建轻管思想仍然存在,水利工作的重点仍是立项要钱、搞建设,不少领导的观念没有转变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上来,对水政执法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执法工作可有可无。
3、水政机构人员的编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而水政执法的工作性质要求其机构、人员、编制都应是行政系列。
而基层水政执法机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不足,且工资、待遇、职称问题都不能很好解决,影响了机构的稳定性,也影响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二、造成水政执法难的原因分析1、水政执法制度的不健全受传统的“重司法、轻行政”执法观念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将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却忽略了行政执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而出现“人治”干预“法治”的现象,这就给水政执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当水政监察大队进行违章采砂、违章建房占河道等违法案件处理中,当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当事人往往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或政府出面干预的手段来置水法于不顾,甚至有的当事人通过给水行政主管部门施加压力来阻滞违法案件的调查,这就给水政执法带来了困难,导致执法处理难和执法不彻底的现象时常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拆除涉水违章建筑行政处罚中的难点和疑难问题作者:朱善督为确保“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工作顺利开展,近期,各地水利部门加大对涉水违建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对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建设与河道保护和水工程运行管理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拆除以及对阻碍行洪的障碍物进行清除。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行政法律体系日益健全,政府行为已纳入法治轨道。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已成为政府及其执法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如今在拆除涉水违章建筑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事实认定错误(行政相对人的认定)、法律适用错误、违法法定程序或法定程序不到位,今天针对上述几个重要的难点和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一、拆违行政处罚相对人的认定对我们水利部门来说违章建筑系“违反了《水法》、《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建设的临河建筑物和构筑物”。
违章建筑一旦发现,行政机关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具体到拆除违章建筑物行政处罚案件中,若要准确作出拆违行政处罚决定,首要的前提就是准确认定违章建筑行为人。
若所涉违章建筑经过装修、改建或交易的,因涉及多个产权人或行为人,确定违章建筑违法行为人应当通过以下方法:对违章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勘验,对违章建筑的相邻人、实际使用人以及所有权人进行调查询问,而后分析违章建筑物的实际物理状况、建筑物演变情况并结合调查询问笔录,排除上述证据中的冲突之处,才可以准确确定违法搭建行为人。
二、拆违行政处罚相对人陈述申辩权的保障《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上述法律规定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比须要保障相对人陈述申辩的权利,或者将视为程序违法。
有的地方发现违法建筑后,当事人采取回避、躲闪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保障相对人陈述申辩的法定权利。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44条对行政机关强制拆除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所作的规定,其中规定了一个专门程序行政机关公告程序,这里的公告是针对行政机关强制拆除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而提出的特殊程序要求。
就是由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在违法建筑现场和公共媒体发布公告,要求当事人限期依法接受处理,公告时间不少于10日;公告期届满了,还应当根据《行政强制法》第35条的规定以书面形式予以催告,不能因为发布了公告就不再履行催告程序。
对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或者回填同时,对违法建筑内的财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并公告行政相对人认领。
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无人认领的,可以视为当事人自愿放弃有关财物。
临时保管费用、强制拆除或者回填所需费用由违法建筑当事人自行承担。
在查处违法建筑过程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当事人的抵触或不予理睬,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对法律文书送达一般会采取留置送达方式进行送达。
在此对留置送达方式对行政处罚相对人陈述申辩权的保障存在不同理解加以说明。
其一,行政机关的送达是否满足了留置送达的法定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该条对留置送达方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留置送达必须同时满足“拒收”和“留置”两项条件并应有见证人见证。
在行政执法中,行政机关也可以通过将行政执法文书张贴在当事人住所或者违法建筑现场,由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见证,或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解决留置送达问题。
三、确定违章搭建行为人难题的思考在对违章搭建行为进行处罚的行政执法实践中,一个难以认定和操作的问题是难以确定违章搭建行为人。
其一,违法行为往往发生在较为隐蔽的空间内,难以被注意和发现。
其二,经过多次转手或转让的涉水违章建筑,行为人难以确定。
其三,相对人有时对于行政机关的调查不予理睬或是“避而不见”,导致违章搭建行为人难以确定。
鉴于上述难点,行政执法实践中倾向于认为,建筑物所有权人享有对该建筑物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各项权能,也享有对建筑物使用状况进行实际监管的权利。
因此,建筑物所有权人可以作为建筑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为拆违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相对人。
实践中,除了将建筑物所有权人作为拆违行政处罚的相对人之外,还有以下确定违法行为人的方式:首先,以建设人作为违法建设的行为主体;如果找不到建设人,将实际受益人作为违法建设的行为主体;找不到建设人又无法辨认受益人的情况下,将违法建设的实际占有人作为违法建设的行为主体;如果通过上述三点仍无法确认主体,应该采用公告方式,向该建筑物的建设人、所有人或对建筑物主张权利的人发出公告,告知违法事实、理由、依据及其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义务及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但是上述做法仅是权宜之计,行政处罚认定违章搭建行为人必须准确,将并未违法者作为行政处罚相对人,在事实的精确性上有所欠缺。
在违章搭建行为人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作出拆违行政处罚决定需要新的思路。
比如也可通过对物(障碍物)作出行政行为的方式,直接作出行政强制措施,而不涉及确定具体相对人的难题。
四、水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注意的几个有关法律适用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新《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第六十六条和第七十二条均作了“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提示。
这以上三个提示,本人认为有以下涵义:一、这些违法行为属于《防洪法》调整范围,应归并到《防洪法》;二是凡是《防洪法》已作出规定的,应从其防洪法的规定办理;三、因《防洪法》未作规定的而由《水法》作出补充规定。
为此,凡对条款中所列的违法行为需依据上述三条款实施行政处罚时,只有防洪法对此未作规定的方可适用,否则均为适用法律错误。
第二个问题:在我们查处违章建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房地产公司或当地企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砌石驳岸占用河道的行为,我们的执法人员经常会依据《防洪法》第二十七条进行查处,事实与《防洪法》第二十七条所讲的“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不是一码事。
如果依据该法第五十八条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将会造成法律适用错误,因为上述这种行为不属于该条所列的工程设施,无法补办审查同意或者审查批准手续;针对上述的违法情节,应认定其行为是一种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依据《防洪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关于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行为进行查处。
其中“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内容相当的丰富。
它的内容已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二)、(三)、(四)、(五)项的违法行为内容。
第三个问题:在我们现有的水法律法规中,经常会遇到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改正等行政处罚的内容。
作为执法人员就不能以壶画瓢,照抄照搬,这里就要发挥我们执法人员的灵动性,对上述的处罚内容要进一步说明,比如补办相关手续、改正其违法行为、拆除违章建筑物或者弥补因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采取修补被破坏的河道或堤防等补救措施。
限期改正我们也要进一步说明,如责令当事人在几日内改正其违法行为。
第四个问题:关于上位法和下位法查处的法理分析。
比如《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相对于《防洪法》、《水法》的法律效力上来说,法相对于条例是上位法,但是条例是本省管理方面的具体规定,更易于操作,因此,在本省范围内处理与之有关的违法行为,应当适用条例,也可以将法和条例作为处罚的共同依据,但罚款的幅度不能超出条例规定的范围,不然条例这一本省地方性法规就形同虚设,也违背了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原则。
五、水法律法规中规定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实施主体以及有关说明一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
新《水法》中赋予了水行政机关依据职权行使强行拆除权,而《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又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也就是说,水行政机关有两种执行强行拆除的途径:一是按过去传统的做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种情况大多数适用于违法行为已经完成),这样执行强制拆除的主体无疑是人民法院;二是按新水法的规定由水行政机关依据职权自行执行强行拆除(这种情况大多数适用于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这样执行强行拆除的主体就是水行政机关。
现在第一种强制执行情况又有所改变,2013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2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从《批复》表述的准确性而言,重在强调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机关提出的有关限期拆除决定等的非诉行政执行申请。
也就是说只有无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才可以向法院提出非诉行政执行申请。
其直接依据来自于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这样一来,水行政机关自己作为强行拆除的主体意识也就必须强化。
水行政机关作为执行主体,最大的好处在于缩短执法周期,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从而能够及时、快速地打击水事违法行为,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
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水法》和《防洪法》中规定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根据防洪标准,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这是一条相当严厉的硬规定。
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其目的是为了清除河道障碍物,保障行洪畅通,这是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的强制性行政措施。
实施本条强制性处置措施的主体是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实施,也就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实施本条强制性处置措施的主体。
三是防汛指挥机构。
《防洪法》中规定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防洪法》中的清障主体是各级防汛指挥机构。
防汛指挥机构的清障不同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强制执行,尽管两者有某些相通的地方,但是无论是实施主体、法律依据,还是在法律条文中的具体称谓(防洪法是“设障者”和“强行清除”,水法是“违法单位或者个人”以及“强行拆除”)都有明显的不同,应注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