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的种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的种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心理学中,根据思维的不同形态,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类型;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来划分,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两种类型;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划分,将思维分为复制式思维与创造思维两种类型。
从认识论的角度根据哲学界关于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离性划分,人类思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
空间结构思维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以表征事物基本属性的作为思维材料,称为形象思维;另一类以表征客体位置关系或结构关系作为思维材料,称为直觉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形式。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心理学中所普遍认同的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
后面要谈到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复制思维与创造思维都离不开这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
例如,“修理电视机”这个问题十分具体:电视机的毛病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排除故障等等。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几乎都不在实际拆开电视机之前,而在拆开电视机之后进行的实际操作之中,即在动作中思考、发现与解决问题。
还有,运动员进行体操表演,也主要靠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
它以表象或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
表象是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事物的表象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尤其是视觉表象。
例如,幼儿计算应用题:“小明有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他们在头脑中往往是利用苹果的直观形象数来数去解答问题。
艺术工作者、文学家、建筑工程师也经常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所进行的“竹脑心算”、下盲棋,都主要是利用大脑中的“影象”来进行形象思维。
思维的基本形态
思维的基本形态思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它具有多种形态,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等。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描述一些常见的思维形态,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基于事实和推理的思考方式。
它通过分析和归纳来推导出结论,并遵循一定的推理规则。
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逐个解决,最终得出整体解决方案。
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能够产生新想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常常与想象力、灵感等词语联系在一起。
例如,艺术家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科学家们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
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审慎、有目的性的思考方式。
它强调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估,以及对观点的质疑和验证。
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辨别真假、理性思考,并避免盲从和误导。
例如,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对其内容进行评估,判断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四、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
它强调整体性思维,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系统思维常用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可以运用系统思维将各个相关因素整合起来,系统分析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五、情感思维情感思维是一种基于情感和直觉的思考方式。
它强调个人情感和体验的作用,对事物的认知会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情感思维常用于艺术、文学等领域,帮助我们表达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作时,情感思维使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并产生共鸣。
六、扩展思维扩展思维是一种超越常规思维的思考方式。
它鼓励我们打破思维定势,尝试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扩展思维常用于创新和突破,帮助我们发现新的可能性。
人类思维的四种基本规律
人类思维的四种基本规律一、简化规律1. 复杂问题的简化人类思维的第一种基本规律是简化规律。
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倾向于将其简化成一个更容易理解和处理的形式。
简化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聚焦于核心要素,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简化规律也体现在对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上。
人们常常通过将问题或事物拆分成更小的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体。
这种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问题和获取全面知识至关重要。
3. 使用启发式思维简化规律还涉及到使用启发式思维。
启发式思维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的快速决策方式,通过快速评估和简化问题,帮助我们在有限时间内做出较好的决策。
二、归类规律1. 根据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归类规律是人类思维的第二种基本规律。
人们倾向于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将其进行归类。
对于复杂的知识体系和数据集,归类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维逻辑,并使信息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2. 制定分类标准归类规律还要求我们制定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可以是事物的属性、特征或功能等。
通过定义清晰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将事物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3. 比较和对比归类规律还涉及到比较和对比。
通过将事物进行比较和对比,我们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三、关联规律1. 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关联规律是人类思维的第三种基本规律。
人们倾向于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和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事物。
通过建立关联,我们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相互影响或时间顺序等重要信息。
2. 利用类比和隐喻关联规律还包括利用类比和隐喻进行思维。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我们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问题或领域中。
隐喻则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或思想与另一个有关联的概念或思想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3. 推理和演绎关联规律还涉及到推理和演绎。
通过推理和演绎,我们可以从已知的前提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从而加深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
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述
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述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事实和规律,推出新的结论或预测。
推理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科学和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基于已知的前提和逻辑规则,得出必然的结论。
演绎推理是一种形式化的推理方式,它的结论是根据已知的前提和逻辑规则所必然得出的。
在演绎推理中,前提是已知的,而结论是未知的,推理的过程是通过逻辑推理规则的应用,从已知的前提中得出结论的过程。
因此,演绎推理具有确定性和可靠性,其结论是严格正确的。
演绎推理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直接证明是通过逻辑规则的应用,从已知的前提中直接得出结论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已知“所有人都会死亡”,那么可以得出“张三会死亡”的结论。
间接证明是通过否定目标结论的反命题或假设,然后推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目标结论的推理方式。
例如,如果要证明“所有人都不会死亡”,可以假设“张三不会死亡”,然后推出矛盾的结论“张三会死亡”,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归纳推理是基于一组已知的实例或观察到的事实,从中发现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的推理方式。
归纳推理是一种非形式化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是必然的,而是具有概率性的。
在归纳推理中,前提是一组已知的实例或观察到的事实,而结论是一般规律或总结。
归纳推理的过程是通过发现实例之间的共同特征或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的过程。
因此,归纳推理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其结论可能是错误的或不完全的。
归纳推理有两种基本形式: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完全归纳是通过对一组已知的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得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方式。
例如,通过观察多个人的年龄,可以得出“人类的寿命有限”的一般规律。
不完全归纳是通过对一部分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得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方式。
例如,通过观察几个人的年龄,不能得出“人类的寿命有限”的一般规律,因为这只是一部分实例。
推理是科学和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
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基本形式。
思维的种类
思维的种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种类:1.感性思维:感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和直觉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
它主要依靠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和经验,不需要通过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来达到认识的目的。
感性思维通常是非常具体的,注重对细节的感知和体验。
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但也容易受到感情和直觉的干扰。
2.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概念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
它依靠对事物的抽象思考和逻辑推理来达到认识的目的。
理性思维通常是比较抽象和概念化的,注重逻辑和推理的正确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感性认识,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但也容易陷入纠结和迷惑。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想象来产生新的观点、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独创性、变异性和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维的边界,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的可能性。
4.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审视和评估论据、证据和观点来推导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逻辑推理、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和辩论,减少偏见和误解的影响。
5.归纳思维:归纳思维是指人们通过从特殊实例中推断出普遍原理的思维方式。
它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和总结事实来得出一般规律。
归纳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从具体的实践中得出普适的结论和原则。
6.演绎思维:演绎思维是指人们通过从普遍原理中推断出特殊情况的思维方式。
它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推理过程,通过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规则来得出特定情况的结论。
演绎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已有的框架内进行逻辑推理和预测。
以上列举的只是人类思维的一些基本形式,实际上人类思维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常常会交织和综合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问题,可以相互补充和增强。
因此,培养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灵活运用它们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013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习题9
单选题
1.构成人类知识的基本成分是( a )
(a)概念 (b)词汇 (c)经验 (d)问题
2.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直觉对象数目的注意品质是:(a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稳定性
注意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看到的东西,其数量是有限的.从本质上说,注意的范围也是知觉的范围.
3.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是(a)
(a) 注意稳定性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广度
8.注意愈集中,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 c )愈强。
(a)正诱导 (b)负诱导 (c)优势兴奋 (d)抑制状态
注意的中枢机制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影响,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内产生了优势兴奋中心。
这样就能对那些与这个优势兴奋中心范围相应的客观事物进行更清楚的反映。
4.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以及(c)
(a)创新与保持 (b)判断与推理 (c)抽象与概括 (d)酝酿与辨别
5.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 c )
(a)辨别 (b)抽象 (c)推理 (d)发散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推理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或信息推知未知事物的过程.。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众所周知,不同民族的思维既有共同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单一特殊之处。
因为作为一种生物,人类具有共同的生理属性,即人类的大脑功能。
此外,由于人类发展的进程大体一致,很自然地就奠定了不同民族思维的共同基础。
同时,由于人类大脑功能的复杂性,使得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经历的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形成了具有差异性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体现着人类思维方式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其独特的韵味。
一思维方式的概念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
刘长林将思维方式定义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就叫作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刘长林,1990)。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孜孜以求地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思维方式不断地进行研究。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双层结构。
其深层结构表现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包含人的情感、意志和潜意识等;而其表层结构的外观表现就是我们熟知的语言。
事实上,任何一种类型思维方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交织而成的人类生活背景,其形成过程非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逐步的演变过程。
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主体,固定了思维的基本属性,包括思维结构、认知形式、民族文化、个性表达以及现实运用等。
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来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恪守着独特的传统形式,固守着极富个性化的文化本位,坚持着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特殊的认知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思维方式是一种“情感的和激情的因素简直不让真正的思维获得任何优势”的思维方式。
冯天瑜先生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括为“观物取象”,认为“它是以未经分化的表象联系代替因果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尚未分化,人们不承认偶然性,而确信神秘的支配力量”。
显然,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特征与其原始的思维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历史悠久,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多,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几个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起来看看吧!自我超越有形有相的东西终归于毁灭,要实现真正的不朽,就要超越自我这个有限的存在。
中国先哲将“道”作为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的永恒存在。
但这个“道”又不是不可捉摸、高高在上的上帝,它“有情有信”,就在万事万物之中。
理想人格的获得就在于与“道”自觉、自然而然地合和。
道虽“有情有信”,它又超言绝象。
要与“道”冥合,就需要超越一切形体和自己的生命。
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中达到无限,在现实中实现永恒。
中国知识分子习惯于自我克制和自我提升,不在躯壳上起念,追求某种精神境界,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体现与应用。
自我实现中国先哲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性,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所谓的“心中乐地”。
这种实现完全是现世主义的,它主张在现世人生中实现最高理想,并不需要彼岸的永恒和幸福。
因为永恒和幸福本来就在你的心中,随时可以实现和受用。
中国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定为人生“三不朽”,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现世特征。
然而,也同样由于这种现世的自我实现导致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
同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正好形成明显的反差。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把“双刃剑”。
这种着眼于现世的自我实现既解释了中国人易于满足不思进取、长期安于小农生活的弊病,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忍耐的美德。
中庸之道中庸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如对圣人的描写,“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2)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不偏激,追求平和。
最明显体现在中医对身体阴阳二气的调节上。
(3)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
至今仍有关于种小麦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4)允执其中,保持平衡。
(5)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农业、医学、政治和人际关系之中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八种思维 底线思维 创新思维 辩证思维
八种思潮:基线思潮,创新思潮,隔音思潮作为人类,我们的思想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指导我们的行动,塑造我们的生活。
个体中可以观察到八种思想,每种思想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决策和解决问题有影响。
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是基线思维。
这种思维的特点是依赖既定的规范和标准。
从事基线思维的人往往遵守规则和传统,可能抵制变革。
虽然基线思维可以提供稳定性和秩序性,但也可能限制适应新形势和找到创造性解决办法的能力。
与此相反,创新思维涉及产生新的想法和探索其他观点。
拥有创新思维技能的个人往往思想开明,愿意冒险。
它们可能挑战现有模式,并试图开拓新的领域。
虽然创新思维可以带来突破性的发现和突破,但也可能导致不确定性和不稳定。
隔音思维是一种寻求理解现实的复杂性和矛盾的思维形式。
从事辩证思维的人善于承认相互冲突的力量和思想的相互作用。
他们能够在紧张中持有对立的观点,并寻求一种能解决明显矛盾的综合。
歧见思维可以促进对复杂问题的深刻理解,但也可能导致犹豫不决和含糊不清。
这三种思维形式中,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
基线思维提供了稳定性和秩序,但也可能抑制适应性和创造性。
创新思维鼓励探索和创造,但可能导致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歧见思维促进细微了解复杂问题,但可能导致不决和模糊。
除了这三种思维形式之外,还有另外五种思维在塑造人类行为和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思维的每一种形式都与其它形式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认知过程,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塑造我们的生活。
通过理解每一种思维形式的特点,我们可以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更加细致的理解。
每一种八种思维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塑造人类行为和决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了解不同形式的思考及其各自的长处和局限性,我们可以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以及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更细致的理解。
这反过来又有助于我们作出更明智的决定,并处理我们周围世界的复杂性。
七种重要思维模式
七种重要思维一、思维的分类1、从抽象性来分,主要可分为:(1)直观行为思维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
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
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2)具体形象思维以具体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在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
(3)抽象逻辑思维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2、以目的性来分,可以分为:(1)上升性思维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
个别性思维大多来自日常的活体验,过于直接和个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普遍性认识。
(2)求解性思维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如小孩子解答数学题,先分析已知条件,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
(3)决断性思维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遵循具体性、发展转化、综合平衡三条原则。
3、从智力品质上划分,可以分为:(1)再现思维是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就属于这一种。
(2)创造思维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
如把已经学过的几个数学公式综合起来运用到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来。
那些被称作有发明天才的人,就是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思维的人。
4、从思维技巧上看,还可分为:(1)归纳思维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3)批判思维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
思维方式培训
思维的成果就是解决的方案,
就艺术设计来讲就是创意。
设计者巧妙地将飞絮比 作非典病毒传染的表象, 用红色的塑料袋封闭飞 絮的根源作为隔离的表 象,同时又将红色的塑 料袋造型处理成花朵形 状进而表达关爱生命抗 击非典的乐观精神。
1、摄取阶段 这个阶段有的学者又称准备阶段。主要指有用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和
用荒诞的手法引出观者的逻辑思维的推断。
一 聚合思维即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或 正向思维,从思维活动的指向上进行的 内聚式的、求同的思维。
聚合思维强调指向唯一正确的目标, 即要求思维内容、思维成果应集中、 统一到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上来,否 则视为错误或异端.
上图利用聚合思维的求同特性,从正面和人们使用x光(进行身体检查)作为类 比,直接表现汽车质量的优异。
图中的建筑物利用构成的手法将生活当中鸟类展翅飞翔的动态感受通过提纯概括的手法,
提取其形态的“力象”,用概括的设计语言线、面组合构成建筑物展翅腾飞的艺术形象, 给人以视觉的联想.
2直觉思维就是在直觉的基础上,认识、判断事物和创
造思维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是在坚实的理 论基础、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力与高度的概括力 基础上及形象、逻辑思维的积累下,凭人类的知觉用 猜测、跳跃、压缩思维过程进行的快速思维方式。它
人们总是误认为直觉思维属于神秘莫测的第六感觉,没 有理性的成分。事实上,直觉思维不仅仅是感性思维, 也具有理性思维的成分。
直觉思维只有在逻辑思维的指控和验证下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直觉思维都有“潜意识逻辑认知、验证阶段”。
用人类大脑和鼠标连 线相结合,把人脑与 电脑之间的互动关系 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从 思维活动的指向上进行的多角度、反方向的、立体的 思维过程。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就思维形式而言,可以按不同原则有多种不同分类。
比如,按思维内容的抽象性可划分为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按思维内容的智力性可划分为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按思维过程的目标指向可划分为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即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按思维过程意识的深浅可划分为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等等。
以上各种分类原则皆有其合理性,对于研究思维心理的不同方面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思维不是一般的范畴,它是人类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经历几百万年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功能。
因此,如果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的高度来考虑思维分类,就只能有一个原则——认识论原则,要遵循人类对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认识规律,也就是要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思维形式的划分问题。
遗憾的是广大心理学界和哲学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人类思维基本形式划分的几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抽象(逻辑)思维一种,形象思维和其它思维形式都是次要的,甚至根本否认形象思维的存在。
例如,目前具有相当大影响并作为我国高校文科统编教材的“思维心理学”中,对思维心理学的任务是这样规定的[2]:“它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人是怎样思维的?如果把思维看作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那么思维心理学主要不是去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内容,也不是去研究正确的概念、判断应遵循哪些规律,而是重点研究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人们是怎样掌握它们的?人是如何作出判断的?如何进行推理的?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是把思维作为一种过程,研究它的发生、变化、发展的规律。
”显然,该书作者只是把思维看作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也就是仅指逻辑思维。
事实上,在这本400多页专门讲授思维心理的教材中你看不到一句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
还有一些心理学专著虽然也承认形象思维的存在,但是却极力贬低形象思维的作用。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解读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解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指人类在认识事物、思考问题以及表达观点时所使用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方法。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下面将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对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进行解读。
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另一种基本形式。
它是指人们从具体的现象、个别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概念和原则,从而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抽象思维使人们能够忽略事物的具体差异,抓住共同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物。
例如,在数学中,人们通过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共同特征,建立了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在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实验和数据的整理,提炼出普遍的规律和定律。
抽象思维的优点是能够提高思维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有时也会忽略事物的细节和个别性。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又一种基本形式。
它是指人们能够独立、独创地产生新的观念、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强调的是对问题的重新诠释和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
创造性思维不拘一格,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想象和创造,表达出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推翻过去的观点,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
创造性思维的优点是能够开拓思维的边界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但也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和思维训练。
综上所述,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强调思维的严密性和合理性,抽象思维强调抽象出事物的共性和规律,创造性思维强调重新诠释问题和创新。
这些基本形式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人类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思维的种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知识分享
思维的种类(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心理学中,根据思维的不同形态,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类型;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来划分,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两种类型;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划分,将思维分为复制式思维与创造思维两种类型。
从认识论的角度根据哲学界关于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离性划分,人类思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
空间结构思维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以表征事物基本属性的作为思维材料,称为形象思维;另一类以表征客体位置关系或结构关系作为思维材料,称为直觉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时间逻辑思维与空间结构思维两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形式。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心理学中所普遍认同的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
后面要谈到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复制思维与创造思维都离不开这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
例如,“修理电视机”这个问题十分具体:电视机的毛病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排除故障等等。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几乎都不在实际拆开电视机之前,而在拆开电视机之后进行的实际操作之中,即在动作中思考、发现与解决问题。
还有,运动员进行体操表演,也主要靠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
它以表象或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
表象是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事物的表象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尤其是视觉表象。
例如,幼儿计算应用题:“小明有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他们在头脑中往往是利用苹果的直观形象数来数去解答问题。
艺术工作者、文学家、建筑工程师也经常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所进行的“竹脑心算”、下盲棋,都主要是利用大脑中的“影象”来进行形象思维。
思考的转折从被动到主动的思维方式
思考的转折从被动到主动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决策和行动。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经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被动思维往往固化、消极,而主动思维则具有灵活性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的转折,探讨如何从被动转向主动的思维方式。
一、认知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思考的转折首先需要进行认知转变。
传统上,我们习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和知识,而不去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知识的爆炸性增长,被动接受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我们应该迈出一步,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
这需要我们主动寻找问题,独立思考,并积极掌握新知识。
只有在主动思考和探索中,我们才能真正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
二、问题导向:从被动回答到主动提问思考的转折还需要在问题导向上转变。
被动思维往往是为了应付任务和要求,只是机械式地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而不去深入思考。
然而,在主动思维中,我们应该培养提问的能力。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并激发创新思维。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勇于挑战既有观念和权威,开阔思维的边界。
三、情绪调节:从被动情绪到主动情绪思考的转折还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被动思维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例如焦虑、恐惧和失望。
这些情绪往往会阻碍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相反,主动思维具有积极的情绪,例如乐观、自信和兴奋。
这些情绪能够促进我们的创造力和决策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更主动的思维方式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四、行动实践: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实践最后,思考的转折需要我们付诸行动。
光有思考没有行动只是空谈,所以我们要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实践。
主动实践是将思考转化为行动的关键。
我们要将思考的成果付诸实践,并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创新。
只有通过主动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思维活动的四种基本形式
思维活动的四种基本形式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根据思维的不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种基本形式:综合思维、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1.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指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特征、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它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强调对事物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
综合思维是一种正向思维,它通过将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再将这些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在综合思维中,我们需要将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特征、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以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这种思维形式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全局,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2.分析思维分析思维是指将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加以考察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是一种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强调对事物的细节性、深入性的认识。
分析思维是一种逆向思维,它通过将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再对这些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在分析思维中,我们需要将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对这些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它们的性质、特点和相互关系。
这种思维形式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事物的细节和本质,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3.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抽象化处理,形成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
它是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思维形式,强调对事物的本质性、普遍性的认识。
抽象思维是一种正向思维,它通过将具体事物抽象化处理,形成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
在抽象思维中,我们需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取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形成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
这种思维形式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4.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通过对已知信息的重新组合和思考,产生新的、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和见解。
它是一种超越传统思维方式的新型思维方式,强调对事物的创新性、创造性。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人类的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推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源泉。
人类思维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1.感知思维:感知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通过感官器官的作用,人类可以感知外界的各种信息。
感知思维包括对物体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感知,通过感知,人类能够获取对外界事物的基本认识。
3.记忆思维:记忆思维是人类进行回顾和追溯的思维形式。
人类的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保存与再现,是人们对已有信息进行意识化的反映和保存。
通过记忆思维,人类可以回顾过去的经验,获得相应的认知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问题和情境。
4.想象思维:想象思维是人类进行创造和构思的思维形式。
它是人类能力之一,通过对过去经验的重新组合或对未来可能情景的构想,人们可以超越当前的现实,获得新的认识和见解。
想象思维是人类创新和发明的基础,也是艺术、文学和科幻等领域的源头。
5.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条理的思维形式,它通过逻辑规则和推理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逻辑思维强调推理的合理性和连贯性,能够帮助人们理清思维的脉络和关系,从而做出更准确和合理的判断和推断。
6.问题思维:问题思维是人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
当面对复杂问题时,人们需要通过分析问题的要素、关系和相互作用,找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问题思维强调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帮助人们快速、有效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7.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类进行新观念、新方法和新事物创造的思维形式。
它要求人们能够突破既有的思维模式和固有的框架,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效果。
创造思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推动科技和艺术创新的核心能力。
这些基本思维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人类思维的丰富多样性和复杂性。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在个体层面上体现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智慧,而在社会层面上则促进了文化交流、知识传承和社会进步。
相似性思维的名词解释
相似性思维的名词解释相似性思维是一种认知过程,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来推断并理解事物的特征和属性。
它是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帮助我们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建立联系和进行推理。
通过相似性思维,我们能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找出规律性和相似性的模式。
相似性思维的重要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语言学中,相似性思维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词汇和语法规则。
例如,当我们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我们会将新的单词与我们已知的相关单词进行对比,从而更快地记忆和应用。
相似性思维也在艺术和创造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艺术家常常通过寻找事物的共同点和相似性来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相似性思维被广泛应用于识别模式、建立科学模型和推理思维。
相似性思维的本质是通过比较和匹配相似的特征来识别事物的属性和性质。
在认知心理学中,相似性思维有两个主要的模型,分别是原型理论和例外理论。
原型理论认为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了关于事物共同特征的理想化的心理模型。
比如,当我们说"水果"时,会想到苹果、橙子等典型的水果形象,而不会立即想到蔬菜或者坚果。
这种心理模型帮助我们迅速辨别事物的类别和归属。
而例外理论则强调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认为我们在思维过程中也会考虑到与典型特征不符的事物。
通过例外理论,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些不太符合规律的案例仍然被归类到某一类别中。
除了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外,相似性思维也对商业决策和市场推广具有重要影响。
在市场调研中,了解消费者对某个品牌或产品的印象和评价,可以通过比较其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相似性,以确定品牌的定位和市场策略。
同时,在产品设计和创新中,相似性思维有助于公司发现和利用差异化特征,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然而,相似性思维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当我们过于依赖相似性思维时,可能会忽视事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在某些情况下,差异性思维可能更适用,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政治统编版最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问题索引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思维的含义1. 理解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
2.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什么是思维3. 人类思维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类型?4. 把握这些思维方式有何意义?二、思维的特征1. 思维的间接性⑴什么是思维的间接性?⑵为什么思维具有间接性?⑶思维的间接性有什么作用2. 思维的概括性⑴什么是思维的概括性?⑵思维的概括性有什么作用3. 思维的能动性4. 什么是正确的思维?什么是错误的思维?5. 思维与实践的关系第二框思维形态及其特征一、思维的基本形态1、原因:2、多种类型思维形态的分类:(1)从思维的方向看: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3)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辩证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4)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基本形态二、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1. 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1)基本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2)主要特征:概念性、推导性、严谨性2.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1)基本思维形式:感觉、知觉、表象(2)主要特征: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一、“逻辑”的不同用法1. “逻辑”是四种主要含义是什么?“规律”、“逻辑规律与规则”、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2. “逻辑”不同用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 什么是狭义的逻辑学?什么是广义的逻辑学?2. 什么是推理?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什么?3. 什么是论证和论辩?4. 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是什么?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 遵循同一律的理由是什么?2. 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3. 同一律的要求是什么?4. 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5. 运用同一律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 遵循矛盾律的理由是什么?2. 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3. 矛盾律的要求是什么?4. 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5. 运用矛盾律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 遵循排中律的理由是什么?2. 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3. 排中律的要求是什么?4. 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5. 总结: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第一框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科学思维的含义1. 什么是科学思维?2. 科学思维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正确思维的条件)二、科学思维的特征1. 科学思维的特征有哪些?⑴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就思维形式而言,可以按不同原则有多种不同分类。
比如,按思维容的抽象性可划分为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按思维容的智力性可划分为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按思维过程的目标指向可划分为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即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按思维过程意识的深浅可划分为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等等。
以上各种分类原则皆有其合理性,对于研究思维心理的不同方面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思维不是一般的畴,它是人类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经历几百万年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功能。
因此,如果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的高度来考虑思维分类,就只能有一个原则——认识论原则,要遵循人类对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认识规律,也就是要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思维形式的划分问题。
遗憾的是广大心理学界和哲学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目前国外学术界对人类思维基本形式划分的几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抽象(逻辑)思维一种,形象思维和其它思维形式都是次要的,甚至根本否认形象思维的存在。
例如,目前具有相当大影响并作为我国高校文科统编教材的“思维心理学”中,对思维心理学的任务是这样规定的[2]:“它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人是怎样思维的?如果把思维看作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那么思维心理学主要不是去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容,也不是去研究正确的概念、判断应遵循哪些规律,而是重点研究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人们是怎样掌握它们的?人是如何作出判断的?如何进行推理的?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是把思维作为一种过程,研究它的发生、变化、发展的规律。
”显然,该书作者只是把思维看作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也就是仅指逻辑思维。
事实上,在这本400多页专门讲授思维心理的教材中你看不到一句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
还有一些心理学专著虽然也承认形象思维的存在,但是却极力贬低形象思维的作用。
例如,文献认为,“形象思维只能实现对各种具体、特殊事物此时此地情况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具体特殊的事物,不能超出对具体、特殊事物现在的认识,不能由个别特殊走向一般,不能由现在走向过去和未来,也不能由此达彼,最终无法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只是“概念思维的初级阶段”。
这种观点虽然也承认有形象思维,但是实际上只把形象思维看成是逻辑思维的附庸,否认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仍可归入到第一种。
第二种观点也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一种,但不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是视觉思维。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国际美学大师、艺术心理学的奠基人、哈佛大学著名教授鲁道夫·阿恩海姆。
他认为[2],思维的基本材料是表像,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概念或语言。
“语言只不过是思维主要材料(表像)的辅助者,只有清晰的表像才能使思维更好地再现有关的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他还认为[2],“对事物的整体结构特征的抽象把握,乃是知觉和一切初级认知活动的基础”,而在知觉中最为重要的又是视知觉,因为视知觉的很大优点“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高度清晰的媒介,而且还在于这一媒介能提供关于外部世界中各种事物的丰富信息。
”视知觉还能灵便地“为意识随意利用”。
阿恩海姆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视知觉本身已具有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即已具备了思维的功能,所以视知觉并不低级,相反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最基本形式。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阿恩海姆首次提出了著名的“视觉思维”概念,并以此作为他多年从事人类思维规律研究而写成的专著的书名。
由此出发,他原则上不同意有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划分,正象滕守尧先生所指出的,在他看来,人们看到一种形象(不管是知觉形象,还是心表像),就有了抽象活动;而每当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时,都有某种具体形象作为出发点或基础。
……按照常识,思维之所以是思维,就在于它是通过一般普遍性的概念进行的;表像之所以是表像,就在于它是个别的和具体的。
假如这个别表像进入思维中,就会干扰概念的一般普遍性。
如上所述,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总要有某种具体形象作为基础,因此,在阿恩海姆看来,这样的思维就既不是纯粹的形象思维,也不是纯粹的抽象思维,而是视觉思维。
第三种观点认为,抽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但在3岁以前的幼儿中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或称“动作思维”),这是目前心理学界和社会人群中比较流行的观点。
这种观点对抽象(逻辑)思维的看法与第一种观点基本相同,即都认为这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虽然抽象(逻辑)思维也要依赖动作和表像,但这种思维的主要材料是概念[5]。
抽象(逻辑)思维又分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前者具有确定性并反对思维过程本身自相矛盾;后者则具有灵活性并强调反映事物的在矛盾。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逻辑思维是在形式逻辑思维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
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应当相辅相成。
关于形象思维,第三种观点认为,其特征是以表像或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并可按其发展程度的高低划分为具体形象思维和一般形象思维这样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四种观点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除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包括创造思维。
这种观点的代表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
这里应当说明的是,钱老在80年代初期和中期所发表的文章中,曾经主把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或基本类型)划分为形象(直感)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三种[58],后来和戴汝为院士讨论后,又经过进一步研究其思想有所发展,对原来的划分作了修正。
在1995年6月28日致春鼎教授的信中,钱老指出[8]:“思维学是研究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不管在人脑中的过程。
这样我从前提出的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实是一个,即形象思维,灵感、顿悟都是不同大脑状态中的形象思维。
另外,人的创造需要把形象思维的结果再加逻辑论证,是两种思维的辨证统一,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应取名为创造思维,这是智慧之花!所以(应)归纳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从前提过的‘社会思维’、‘特异思维’等皆(属)不同脑状态下的思维,仍不出以上三种基本类型。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第一种观点是强调和突出抽象(逻辑)思维,第二种观点是强调和突出视觉思维。
尽管阿恩海姆不同意有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他本人也不太愿意使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个术语,但是只要仔细阅读其代表作,就不难发现,其视觉思维实际上是指以视觉表像为主要思维材料的形象思维,所以第二种观点实质上是强调和突出形象思维(阿恩海姆还通过视觉思维概念对形象思维的涵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作了很大的拓展)。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不能说哪一种思维好,哪一种思维不好。
……不管是科学家、哲学家,也不管是文学家、工程师,他们都需要有抽象思维能力,又需要有形象思维能力,是缺一不可的。
”[5]换句话说,第三种观点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采取不偏不倚的并重态度。
第四种观点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看法与第三种观点基本相同(对二者并重),只是在原有两种基本思维形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种枣创造(性)思维。
关于创造性思维尽管在心理学界早就有人提出过,并作过认真的研究。
例如早在1945年沃拉斯(J.Wallas)就提出了著名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阶段模式”;到了六十年代吉尔福特(J.P.Guilford)又对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归纳,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但是以往总是把创造性思维看作是少数杰出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专利”,一般人没有资格问津。
因此过去对创造性思维,大多是作为少度天才人物或超常儿童的特殊思维现象来进行探索。
在六十——七十年代期间,美国虽然在少数学校中进行过有关“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试验(如迈尔斯和托兰斯所作的“创造力体操”教学程序试验以及菲尔德森所作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试验等),但是这类试验基本上都是在吉尔福特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而所谓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完全等同于“发散性思维”教学(这正是吉尔福特理论的核心思想)。
事实上,发散性思维只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远远不能反映出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深刻涵。
关于这个问题,到了七十年代末以后,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因此,把发散性思维看成一般人皆可具有的普遍思维形式和把创造性思维看成一般人也能具有的普遍思维形式完全是两回事。
真正把创造性思维看成人类思维的基本类型,认为普遍人也可以具有这种思维,让创造性思维走下高不可攀的神秘圣坛,从而有可能为更多的人所掌握,这还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认识。
钱老对于转变人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关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划分的新思考上面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外关于人类思维基本形式划分的几种主要观点。
其中有些虽有明显的偏颇之处(如第一、二种观点),但总的说来,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依据,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有的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第三种),有的则颇有创新见解(如第四种)。
但是,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这些观点基本上都忽视了一个根本性问题枣没有能按认识论原则来考虑人类思维基本形式的划分,只是从思维心理过程或思维容去考虑,也就是只从具体的心理科学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而未能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第四种观点本来力图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人类思维基本形式,但是从支持这种观点的众多学者所发表的文章中,迄今为止还未能看到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论述)。
因而所得出的结论虽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但其理论概括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其普遍意义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被大打折扣,甚至对某些重要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现象无法作出合理解释,使理论面临尴尬的境地。
下面我们试图真正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人类思维基本形式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一番新的思考与剖析。
关于思维,心理学家与哲学家都认为这是人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机能,并把它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在联系的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5]。
人类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与大自然作斗争,这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客观世界中万事万物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才能进一步去改造客观世界,以便在与大自然斗争中达到预期的目的。
而思维就是人类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不可缺少的智力机能。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并且物质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空间与时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各样具体事物只是物质的各种不同形态。
因此要了解和掌握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只有深入去考察、分析各种事物的不同运动状态的形式及特点,即其本质属性才有可能。
事物的运动状态,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有“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