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皮影流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陕西为代表的中国西北部地区传统皮影,人 物造型的特点是精细秀丽。对生、旦采用阳 刻空脸。身条纤瘦,莲指修长。其脸形为高 额头、直鼻梁、点红小口,细眉细眼。面容 轮廓线不涂色。人物的长须长发常是用真头 发贴上去的。男角靴底是前脚平后脚翘,带 有动感。
1.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 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 唐山皮影是一种傀儡艺术,前设"影窗",演 员在窗后操纵影人表演,配以灯光、效果、 音乐、唱腔,活灵活现地刻划人物,曲折生 动地演绎故事。角色齐全,分"小"(旦)、" 生"、"髯"(老生)、"大"(花脸)、"丑"等 行当,各行当有其独特的造型唱腔和表演程 式。
•
• 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 线”和“下线”。
• 华县皮影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 完美、最经典和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 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 “世界皮影之父”。
• 所以专家们认为,华县皮影在国内外皮影史 的地位,近似于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外考古史 的地位。
• 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 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 为唐山皮影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 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她发源于河 北冀东地区的滦州,兴盛于乐亭(县), 故有"滦州影"、"东亭影"之称,因影人、 道具是用驴皮雕刻而成,故又称"驴皮影 "。
• 成都影偶的分段与关节比北方影 偶多。多在头帽处分段,以便根
据剧情需要更换头冠;在手掌与
手指之间增加活动关节,使手部
更灵活,更便于表演细腻的情态 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 四川皮影的脸谱造型,比 陕西和北京更有特色,它 夸张幅度大,注重刻划人 物的性格,尤其着力人物 眼睛的设计,如全脸是阴 刻,只将眼球和眼部的装 饰阳刻,显得目光炯炯传 神。艺术格调浑厚、大气。 四川皮影所演剧目除历史、 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 影人造型也多夸张、动态 滑稽、脸谱服饰多仿川剧、 很有地方特色
• 人ຫໍສະໝຸດ Baidu的长须长发也是皮刻 而成,除甩发用黑线制作 外,一般用真发。男角两 脚靴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以便在表演时静动分明。
• 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 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 影”。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 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到现在, 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相 传明代即有,明武宗正德戊辰 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 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
• 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 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 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 西城两派。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 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 还进入到宫廷。
• 早期的北京皮影分东西两派,
• 现仅存的西派皮影其始形成于明正德年间 (公元1506年)。
• 经路德成立于1842年的北京祥顺影戏班、路 福元的福顺影戏班、路耀光的德顺影戏班、 以路景达为代表的另一德顺影戏班(1957年 政府改造为北京宣武木偶皮影剧团,后更名 为北京皮影剧团)及路海、路宝刚共五代传 承。
• 西路分布于川西成都地区,影人 形制受北京皮影影响,高约60厘 米。四川皮影所演剧目除历史、 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影人 造型夸张、滑稽,脸谱服饰多仿 川剧,因而很有地方特色。
• 成都灯影
• 民间艺人习称为“成都京影戏”, 据说取自“来自华北京城”,或 “可与京城皮影媲美”意。成都灯 影的影偶以半透明的黄牛皮(俗称 “亮皮子”)为原料,一般体形较 大,个别大影人高达1米。由于体大 皮厚,在制作时少用刀刻镂,而是 用40多种(据说全套工具共300余种) 铁工具錾,四川人称“錾灯影”。 著名刻手有钟长兴、刘洪顺等。
•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 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中国皮影戏是由皮影、 弄影技术、唱工、灯光、舞台(影幕)、 乐器六种因素组成。
• 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致分北方、西部、 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从大范围上讲,我 国西北与东北部两大区域,都各自形成了 成熟的独立、完整、系统的美学模式,二 者都是中国皮影形象的代表。
• 陕西影戏又称 “牛皮娃娃影”或“拍板皮 影”,旧时称“隔帘说书”,其分布范围几 乎遍及全省。陕西是中国皮影发祥地。皮影 既是演出时的道具,又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的观赏艺术品。
• 陕西皮影尤以华县、华阴一带的皮影最佳, 形体小巧、雕刻精细。
• 1、取材牛皮,雕镂繁密精美
• 陕西皮影是用优质的牛皮(以4至6年的小 母牛皮为最佳)雕刻成型。经处理过的牛皮 为半透明的亚麻黄色,具有柔和的光泽和自 然的肌理效果等自然形态特征,体现出天然 的生命力和本真的亲和力,造就了陕西牛皮 影子的独特审美意味和艺术个性。
• 陕西皮影整体色调艳丽而不浮夸, 对比鲜明又协调统一,具有很强的装 饰趣味,把传统民间美术中的意蕴表 现的绚烂至极。
• 3、理想造型,人物善恶分明
• 各地皮影人物造型均遵循“五分头, 七分相”的共性特征,即正侧面的头部 与半侧面的身子接合,是民间求全面面 观的体现。
• 陕西皮影人物最为显著的造型特征是无 论生、旦、净、丑均是高额头的理想造 型,称为“岩颅”。
• 川北灯影
• 川北灯影又分为“土灯影”和“陕灯影”。
• 土灯影顾名思义是川北土生灯影。
• 影偶长约一尺五六,脸谱以阴纹为主。造型较粗笨, 雕工较粗糙,人物头上是光头,和木偶、大戏一样, 演出时临时加戴帽子、插翎子旗靠等,演唱时,生、 旦、净、末、丑一人唱一角,走影子由另人担任。乐 队还要七、八人。故编制在十六、七人以上。此影子 大多流传于南充、广元、合川的沿嘉陵江流域一带。
• 在华县当地,皮影又叫“五人忙”。
•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声”---生旦净丑都由这 位一人演唱,有时一唱就是八个小时,唱的 同时还要打大鼓弹月琴,相当于一个乐队的 指挥。然后是“签手”,负责操纵皮影表演: “坐槽”,也叫打后台,坐在后台的最后面, 负责敲锣、打碗碗、击铙、打梆子等5件乐器: “上档”,主要负责拉二弦琴和吹唢呐: “下档”,主要负责拉板胡、长号和配合签 手。
• 陕西皮影在全国几大流 派中,以雕镂精细,图 案繁复且装饰性强而见 长。
• 尤其在清末民初时,陕 西皮影艺术达到了鼎盛 时期,
刻线主要有实线、虚线之分。这虚实对比的雕镂形
式是皮影造型的主要手法。在陕西皮影的雕镂中得以完 美的运用发展。
• 皮影人头茬中生、旦角的镂空白脸,突出了 眉眼五官的个性特征;净角的实体花脸,便
• 北京皮影以线刻见 长,自清中叶后, 在造型上借鉴京剧, 出现了生、旦、净、 丑、末的脸谱。
•
• 四川皮影又叫“灯影戏”。清 代极盛。四川灯影从现存资料 看,在清乾隆时期就已十分成 熟。
• 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 区,影人形制多为直线造 型、刻工精细,形体高约 30厘米,以牛皮制成。当 地人称作“渭南影子”, 因为从陕西渭南传来之故。
• 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 "手杆"。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 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
•
唐山皮影用
驴皮雕制形成,形
体较小,为25厘米
左右, 用线条表
现眉、口、鼻,
脸部镂空,眉梢
与眼角相连,形
象秀美俏丽。
• 人物造型是淳朴粗犷而不 失典雅。人物身条浑厚, 手指若伸若握抽象简洁。 生、旦阳刻空脸的脸形为 6字形通天鼻,红唇尖翘, 环眉凤眼。面容轮廓线着 黑色,于幕前观看十分清 晰透亮。
2. 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 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 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 虚实相生。
3. 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 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 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 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 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于色彩渲染脸谱;丑角的半镂空半实体脸,
突出“白豆腐块”,这几种风格迥然相异的 脸谱在影窗的光影摇曳中相得益彰。
• 2、寓意五色,施彩强 烈鲜明
• 陕西皮影的用色,以 红绿为主色调,黑色调 和,隔色平涂逐层烘染。 加上牛皮的黄色、镂空 处在影窗上呈现的白色, 共有五色呈现。是民间 传统五行五色观的包罗 万象、简化归类的体现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