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皮影流派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皮影戏介绍PPT
INTANGIBLE
皮影戏简介
CULTURAL
HERITAGE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 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 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HERITAGE
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
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 说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 艺术。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 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04 皮影戏传承与保护
INTANGIBLE
皮影戏传承与保护
CULTURAL
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 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 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 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 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INTANGIBLE
皮影戏艺术流派
CULTURAL
HERITAGE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 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 的众多流派。
INTANGIBLE
皮影的制作
CULTURAL
HERITAGE
02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 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 米左右。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HERITAGE
皮影戏有哪些流派
皮影戏有哪些流派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
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
冀南皮影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极盛于清代的直隶省(河北省)。
冀南皮影戏是河北省地区的戏曲艺术之一。
浙江皮影浙江海宁皮影戏位于钱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宁市境内,至今流传着具有南宋风格的古典剧种——海宁皮影戏。
广东皮影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唯一的专业皮影剧团。
湖北皮影湖北皮影戏主要分“门神谱”(大皮影)和“魏谱”(小皮影)两大类:“门神谱”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的沔阳(今仙桃)、云梦、应城等地以及黄陂、孝感、汉川等县的部分地区;“魏谱”皮影分布在鄂北和鄂西北的竹溪、竹山、谷城、保康、远安、南漳、襄阳、随州一带,其形制及风格与陕豫皮影相似,是陕豫鄂三地民间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泰山皮影泰山皮影由独特的“十不闲”技艺大师——范正安先生为独特代表任务,继承民族遗产,打造泰山品牌,弘扬泰山文化!泰山皮影表演的泰山石敢当的故事栩栩如生,十七大期间在国家大剧院为与会代表表演的泰山石敢当故事,受到了一致好评,其皮影艺术先后被《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走遍中国》《文化访谈录》等专题报道。
浅析四川皮影戏影人造型艺术
3、音乐与表演:湖南皮影戏的音乐主要由地方戏曲和民歌组成,其节奏和 旋律与地方方言紧密相连。艺人们通过吹、拉、弹、唱等多种方式,使音乐和表 演达到完美的融合。
三、湖南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现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湖南皮影戏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一些传统的 表演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 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资助艺人进行技艺传承,推动皮影戏进校园,以及 举办皮影艺术节等宣传活动。
二、湖南皮影戏的艺术特点
1、形象设计:湖南皮影戏的人物设计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虽然制作材料简 单,但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人物、动物、神怪等各种形象都有,具有丰富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2、故事情节:湖南皮影戏的剧情往往取材于地方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传 说,情节曲折,富有趣味性。通过艺人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地方语言的独特韵味, 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一、四川皮影戏的三大流派
四川皮影戏主要分为三大流派,包括成都皮影、川北皮影和纸灯影。这些流 派在制作工艺上大体相同,都是经过硝、刮薄、压平、晾干处理后的黄牛皮上或 纸上起稿,然后进行雕刻、绘染、定胶、打蜡出光、用线串连等步骤制作而成。 然而,在具体的造型和表现上,它们却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浅析四川皮影戏影人造型艺术
目录
01 一、四川皮影戏的三 大流派
03
三、川北皮影:朴实 粗 特色的体现
04
四、纸灯影:新颖别 致的创意
目录
05 五、四川皮影造型艺 术的传承与发展
07 参考内容
06 六、结论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传统艺 术形式。在四川,皮影戏因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倍受瞩目。本 次演示将从四川皮影戏的影人造型艺术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民间艺术-皮影戏传统文化PPT课件 (18)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晋南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与陕西皮影相似.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 .
概说
皮影,也称“灯影戏”或“影戏人”,与木偶戏相类,古代统称为傀儡戏,是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表演的形式是借助灯光照射于影幕,并配以音响,由艺人结合故事说唱,同时操纵皮影人表演各种动作,由此产生艺术效果,虽然场面、规模不大,却是一门综合艺术.
概说
Part.零二
陇东皮影
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 .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
唐山皮影
滦州皮影
Part.零六
民间皮影的造型
制作工序
其制作一般分为制皮、落样、雕刻、敷色、定型、装订六道工序.
民间皮影的造型——制皮
民间皮影的造型——落样
民间皮影的造型——雕刻
民间皮影的造型——雕刻
民间皮影的造型——雕刻
民间皮影的造型——上色
民间皮影的造型——上色
民间皮影的造型——定型
民间皮影的造型——装订
Part.零五
民间皮影的源流
一九四九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一九五五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皮影戏的演出及流派和唱腔
皮影戏的演出及流派和唱腔皮影戏简介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
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子的材料选料讲究,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在水中泡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涂上艳丽的色彩。
人物、动物等均刻成侧影,干透后刷上桐油。
四肢、头部可动,用细长很支掉牵制表演。
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屏幕大小根据场地而定,基本像小电影的银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灯光方向观看。
皮影戏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操纵者配合默契。
表演技术娴熟的,关中人称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绿乱。
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
《海阳竹枝词》中有首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汉武帝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阶段,而鼎盛期为唐代,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妇熟。
以后的宋、元、明、清均有皮影表演。
清末民初,西安有两个班子,一个是渭北皮影社,一个是江东皮影社。
1950年皮影老艺人谢德隆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北大街重新成立了“德庆皮影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陕西皮影社受到了摧残。
现在皮影戏又以新的姿态,走向广大农村,成为民间艺苑中的奇葩。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
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环县道情皮影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陕西省商洛市宁陕县的一个小地方——环县,因此得名环县道情皮影。
它是以唱述和表演为主要形式的皮影戏剧,在道情艺人的演唱、说唱和皮影戏偶的表演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下面将介绍环县道情皮影的流派和整体特征。
环县道情皮影有三个主要流派:夸把子、点唱、和合子。
夸把子流派主要表演独脚戏和小曲目,以老少皆宜的幽默诙谐为特点,演员通常以夸大的语调和夸张的动作展示人物形象。
点唱流派主要表演脸谱戏和大曲目,是道情艺人的主流流派,演员通过精彩的唱腔和灵活的表演展现戏剧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和合子流派主要表演耍竹板戏,演员手持两块竹板,在板子彼此碰撞的声音中演唱和表演,形成独特的音乐节奏和戏剧效果。
环县道情皮影的整体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婉转动人的曲调。
环县道情皮影的曲调多为民间民歌,并融合了戏曲的唱腔特点,以婉转动人的音乐表达情感,使人们在欣赏皮影表演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是细腻生动的表演。
环县道情艺人在演唱和表演中注重细节和表情的刻画,通过精妙的舞台表演和丰富的动作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三是巧妙独特的编演。
环县道情皮影以灵活多样的编演方式为特色,包括说唱、编剧、配乐等方面的技巧,使演出更加精彩纷呈。
四是丰富多彩的道具和布景。
环县道情皮影的道具和布景多为民间手工制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使整个舞台更具视觉冲击力。
五是道情艺人的传承和创新。
环县道情皮影是通过一代代道情艺人的口传心授,不断创新和演变而来的,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他们通过创新和融合,将道情皮影艺术发展得更加丰富多样。
环县道情皮影以其独特的流派和整体特征,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其精彩的演出,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皮影都有哪些流派?
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 下,礼乐传入百姓家。”陕西皮影明清时享有盛 名,许多资料表明,唐山皮影、北京皮影、山西 皮影、四川皮影以及东北皮影的起源和发展都与 陕西皮影有关。陕西皮影分东路和西路两派。东 路(包括咸阳以东华县、华阴、蒲城、大荔和渭 南等县)造型精巧细致,装饰严密,刻工讲究, 影人较小,高 9 市寸左右。生旦脸部造型额头突 出,鼻子秀气,嘴形很小。西路(咸阳以西至宝
2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7f5ca 易博
给老板十二块钱,然后提出了两瓶从未尝过的黑卡,扔给胖哥一瓶,我告诉他我很难过
还曾主持过以德国故事为内容的皮影戏演出。
皮影及影戏由于雕簇原料、造型、风格、演 唱曲调、流行地域的不同,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 演变,形成了许多类别和流派,其中尤以陕西一 带的牛皮影和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最具代表 性。
陕西皮影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陕西即是 中国影戏的发源地。有民间歌谣为其佐证:“汉
要是影人通过掌签师的操纵,靠灯光透射,映到 屏幕上,配合尔器和唱腔进行表演。俗称“一口 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皮影戏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因 宠爱的李夫人亡故,因而日夜想念。《汉书外戚 传》载:“有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 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 好女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从记述中的李
给老板十二块钱,然后提出了两瓶从未尝过的黑卡,扔给胖哥一瓶,我告诉他我很难过
鸡地区)造型精犷有力,装饰简洁,质朴大方, 影人高 12 市寸,花脸多圆鼻深眼,生旦脸型多 通天鼻,演出效果好。陕西皮影戏的角色很多, 东路影人的头部和身子造型,多达三、四百种, 西路也有百余种。东路艺人的影头包,按其文武 生、文武旦、将帅、官帽、神仙头、妖魔番将等 十余个分目。此外衬景还有龙廷宝殿、兵营虎帐、 将相府第、绣房楼阁、天堂地狱、神仙洞窟、舟 桥野景„„等等,从中可看出陕西皮影内容的丰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环县道情皮影是陕西省环县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被誉为“中国皮影的发源地”。
道情皮影演唱流派主要有三种:闫家大弦、景泽形和常家小调。
一、闫家大弦:它是道情皮影的主要演唱流派之一。
闫家是环县道情皮影的传承者,代代相传,至今已经有近300年历史。
闫家大弦的唱腔特点是高亢激昂、嘹亮悠扬,演唱形式主要有组歌和独唱两种。
其中组歌是由多名演员共同演唱的,音域宽广,旋律跌宕起伏,富有豪放激昂的气息;独唱则是单个演员独自演唱,旋律清脆悦耳,充满深情。
二、景泽形:景泽形是道情皮影的另一种演唱流派,是由环县道情艺人景泽形创立的。
景泽形的唱腔特点是婉转动听,音色柔美,表现情感细腻,被誉为“唱情皮影第一流派”。
景泽形的演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和协唱两种。
独唱是由单个演员演唱的,旋律悲壮婉转,充满忧愁和思乡之情;协唱则是由多名演员共同演唱的,音域宽广,旋律和谐。
三、常家小调:常家小调是道情皮影的第三种演唱流派,是由常姓门阀家族创立的。
常家小调的唱腔特点是细腻婉转,音色柔美,具有古朴的韵味。
常家小调的演唱形式较为简约,一般以独唱为主,演唱内容主要是咏史和叙事,歌词朴实质朴,充满乡土气息。
道情皮影整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唱腔特点鲜明:道情皮影唱腔高亢激昂、悠扬婉转,充满了豪放和深情。
不同流派的唱腔风格各具特色,但都追求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道情皮影的人物形象非常精细,演员通过操控皮影和声腔表演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道情皮影的人物形象刻画细腻,表情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内容充实多样:道情皮影的演唱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历史、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咏史和对民间故事的叙事,通过歌词的演唱,展现了陕西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民间特色浓厚:道情皮影是源于农村民间的戏曲形式,因此在表演方式、曲调和演唱内容上都充满了浓厚的民间特色。
道情皮影的演唱形式简约朴实,表演形式也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共鸣。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而在中国的不同地方,皮影戏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具有代表性的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便是其中之一。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分支之一,它融合了皮影戏与道情、民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1. 流派渊源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起源于甘肃省环县,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已经在该地区有数百年的历史。
环县是甘肃省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区内的皮影艺术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和知名度。
道情是环县独有的表演艺术形式,流行于陇上地区,是当地民间艺术的一种。
道情的表演方式多样,有独唱、对唱、组唱等形式。
道情注重情感表达,抒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通过歌舞、说唱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展现角色性格,反映社会生活。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的形成,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2. 表演形式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的皮影戏表演元素,还融合了道情的表演形式。
在表演中,演员们手持皮影,通过灯光的照射,将各种人物形象和情节投影在白幕上,与此演唱着道情歌谣,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表演形式既有皮影戏的神秘和华丽,又有道情的情感表达和真实感,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精彩动人。
3. 音乐特色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道情的歌谣上。
道情的音乐旋律多变,富有亲和力,常常带给人们一种亲切而又真实的感觉。
道情的歌词内容通俗质朴,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感慨,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道情皮影演唱中,这种音乐特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为整个表演增添了生机和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4. 整体特征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性: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在中国皮影戏中是独具特色的,它凭借着融合了道情的表演形式和皮影戏的神秘魅力,展现出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关于皮影戏的介绍
关于皮影戏的介绍关于皮影戏的介绍1. 什么是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起源于战国时期,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皮影戏”一词,源于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所写的《东周列国志》:“王雎...请令太医雕出黄犬以示乐,皮为影影为人,人犬相形显然,遂曰:皮为影。
”2. 皮影戏的特点。
皮影戏最大的特点就是“皮影”,用牛皮或马皮制成,用乌檀木或楠木制成的支架支撑。
演出时,演员们拿着这些影子,用灯光投射在布幕之上,再在布幕的背后快速变换影子姿势,配合旁白、唱词、音效等元素,演绎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
3. 皮影戏的流派。
中国皮影戏流传甚广,一般而言,主要有北方流派和南方流派之分。
北方流派以北京、天津和山西等地的皮影戏最为著名。
南方流派则以湖南岳阳的皮影戏、江苏宜兴的皮影戏等较为出名。
4. 皮影戏的历史和演变。
从唐代开始,皮影戏就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民间戏剧表演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影戏吸收了许多别的戏曲形式的元素,例如昆曲、豫剧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皮影戏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誉为“神奇1551的戏剧”。
5. 皮影戏的现状。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娱乐方式不断更新,传统戏曲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尽管如此,皮影戏依然保持着其魅力和影响力,并获得了世界性的认可。
现在,皮影戏团在世界各地巡回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种神奇的艺术形式。
总之,皮影戏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它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传承扎实、题材广泛,从而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今天,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皮影戏这种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形式。
皮影
影偶头饰有发饰和帽饰
1.方巾子《张生喜英英》张生 2.学士巾子《一笔画》秦少游 3.小生巾子《珊瑚塔》呼延庆
2、身段
身段(服装)又叫戳子,有龙袍、蟒袍、 官衣等,影戏的服饰款式纹样受戏曲服饰 的影响。
3、衬景道具
衬景相当于舞台布景,起着点缀环境、深 化剧情的作用。 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 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
南宋时,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还出现 了皮影戏组织“绘革社”。
皮影戏在我国最红火的时候,从元明开始 以地方分为不同流派,如陕西皮影、唐山 皮影、北京皮影、湖北皮影、四川皮影、 云南皮影、东北皮影、湖南、广东皮影等, 各流派皮影人物造型都有不用,也都有各 自的拿手曲目。仅以北京为例,皮影就分 东、西两派。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民间皮影概说
“隔帘说书,一口道尽千古事,影子乱弹, 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就是被乔治· 萨杜尔 称为“电影的先驱”中国皮影戏,又称 戏”,是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一种剪纸、戏曲、 木偶戏等相结合的一门静动融合的艺术。 其内容和艺术效果通过灯光、幕布、唱腔 以及演员手中操纵的影人表演表现出来。
清代乾隆年间,皮影戏传入法国巴黎、马 赛和英国伦敦,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 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 “中国影灯”,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 统艺术。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 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 近代发明电影的先行。
嘉庆(1796—1820)时,逢年过节等喜庆 日子,皮影班还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 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 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北京皮 影以线刻见长,自清中叶后,在造型上借 鉴京剧,出现了生、旦、净、末、丑的脸 谱。
民间艺术皮影戏
皮影戏
民/间/艺/术/主/题/模/板/系/列
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目
皮影戏的历史起源
录
皮影戏的制作方法
皮影戏的艺术流派
壹 第一篇章
文
巧
汉
帝
剪
妃
下
治 国
纱
桐 叶
耍
抱 子
平
照
窗
天
窗
前
民间艺术
表演形式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 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 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 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民间艺术
张灯作戏调翻新 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 帐前活见李夫人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叁 第三篇章
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 文帝治国平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 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皮影的制作
帐环顾张制文巧汉 前佩囊灯乐帝剪妃 活姗徘作传治桐抱 见姗徊戏于国叶子 李连知调百平照窗 夫步逼翻姓天窗前 人稳真新家下纱耍
皮 影 戏
民间艺术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篇章
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 文帝治国平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 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 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 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 的欢迎。
张灯作戏调翻新 顾囊徘徊知逼真 环佩姗姗连步稳 帐前活见李夫人
民间 艺术
贰 第二篇章
皮影戏种类
皮影戏种类
皮影戏是一种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形式,具有极高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皮影戏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故事情节,可分为数十种类型,常见的有:
1. 民间故事类皮影戏:这类皮影戏通过玩偶操作及音乐讲述民间故事,形式朴素、教育性强,如《红楼梦》、《大闹天宫》等。
2. 小儿童节目类皮影戏:这类皮影戏主要面向儿童观众,色彩鲜艳,形式简单易懂,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兔子乖乖》等。
3. 传统历史题材类皮影戏:这类皮影戏主要表演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故事,如《红拂夜奔》、《陈圆圆》等。
4. 逗趣搞笑类皮影戏:这类皮影戏主要表演一些轻松幽默的故事,引人发笑,如《灯笼会》、《伐木歌》等。
5. 评书曲艺类皮影戏:这类皮影戏结合中国传统评书、曲艺元素制作,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如《白蛇传》、《水浒传》等。
以上皮影戏种类仅为常见之一,皮影戏还有很多其他类型,每一种类型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流传广泛。
皮影戏演唱流派非常多,包括北京流、山西流、山东流、陕西流、山西古调、广东流、云南流、四川流等。
针对环县道情皮影的演唱流派,其特点如下:环县道情皮影的演唱流派主要有“镇坪瓦子调”、“楼观曲调”和“四郎八哥调”三种。
1. 镇坪瓦子调镇坪瓦子调是一种常见于陕西省南部地区的民歌曲调。
这种曲调以抒情、慷慨激昂为特点,演唱时使用的乐器主要是笛子和二胡。
在皮影戏中,演唱者会将镇坪瓦子调与皮影配合起来,让独特的音乐打破了舞台上的沉默,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2. 楼观曲调楼观曲调源于陕西汉中地区,具有悠扬、舒缓、明快的特点,常被用于表达喜庆、欢乐、祝贺等场合。
在环县道情皮影中,演唱者会通过这种曲调来演绎节目中的相声小品以及皮影人物的语言,极大地丰富了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3. 四郎八哥调四郎八哥调是一种陕西西部的民歌曲调,以其幽默、搞笑的特点,在皮影戏的演唱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演唱者通常会利用这种曲调表现人物的幽默和诙谐,为观众带来欢乐和快乐感受。
1. 色彩鲜艳环县道情皮影的色彩鲜艳、鲜艳夺目,使得皮影戏在表演中显得生动而富有魅力。
演出时,演员们通常会在皮影上使用五颜六色的彩色布,更好地展现出角色的形象和特点。
这些色彩合理地运用在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上,更好地诠释了角色的性格和特点。
2. 造型别致环县道情皮影的剪纸造型独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员们是通过细心的剪贴来制作皮影,让皮影的形象和特色更加鲜明,使人们无法抵挡皮影的魅力。
而这些形象,则是由演员们根据剧情和角色特点来设计的。
3. 剧情丰富环县道情皮影的剧情丰富,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民间传说、战争、爱情等各个领域。
在舞台表演中,皮影演员们会根据不同的剧情赋予皮影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让观众随着剧情的推进而深入感受角色在舞台上的情感和矛盾。
总之,环县道情皮影是一项兼具民间传统文化和现代表演艺术的文化遗产之一。
皮影戏的演出及流派和唱腔
皮影戏的演出及流派和唱腔皮影戏简介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
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子的材料选料讲究,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在水中泡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涂上艳丽的色彩。
人物、动物等均刻成侧影,干透后刷上桐油。
四肢、头部可动,用细长很支掉牵制表演。
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屏幕大小根据场地而定,基本像小电影的银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灯光方向观看。
皮影戏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操纵者配合默契。
表演技术娴熟的,关中人称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绿乱。
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
《海阳竹枝词》中有首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汉武帝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阶段,而鼎盛期为唐代,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妇熟。
以后的宋、元、明、清均有皮影表演。
清末民初,西安有两个班子,一个是渭北皮影社,一个是江东皮影社。
1950年皮影老艺人谢德隆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北大街重新成立了“德庆皮影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陕西皮影社受到了摧残。
现在皮影戏又以新的姿态,走向广大农村,成为民间艺苑中的奇葩。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
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而环县道情皮影则是皮影戏中的一种流派。
它秉承了皮影戏的传统,在表演形式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
环县是位于甘肃省中部的一个县,素有“皮影之乡”的美誉。
环县道情皮影在这片土地上得以流传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环县道情皮影的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
一、演唱流派在皮影戏中,演唱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更是带动气氛、情绪的传达者。
环县道情皮影在演唱上有其独特的流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风格独特。
环县道情皮影的演唱音乐风格鲜明,富有地方特色。
它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元素,以清脆悠扬的曲调为主,结合了当地的方言,使得演唱更具有地域特色和亲和力。
2.唱腔饶有特色。
环县道情皮影的唱腔在音域、音高、音色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受到了当地方言的影响,唱腔柔和婉转,富有变化,能够很好地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使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沉浸其中。
3.表现手法新颖。
在表现技巧上,环县道情皮影的演唱更注重声音的表现力,力求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活泼,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采用了一些独特的喉音技巧和音乐技巧,使得演唱更加变化丰富,更具有观赏性和听觉享受。
二、整体特征除了演唱流派独特外,环县道情皮影还有着其他方面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舞美特色鲜明。
在舞美上,环县道情皮影的道具和布景十分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传统特色。
它用明亮、活泼的颜色来丰富舞台画面,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生动、具有沉浸感和观赏性。
2.角色扮演栩栩如生。
在角色扮演上,环县道情皮影十分重视角色形象的刻画和表现。
演员们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来诠释角色的性格特点,使得观众很容易就被吸引住,产生共鸣。
这种表演风格更具有地方特色和亲和力,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3.情节生动曲折。
在情节设置上,环县道情皮影具有生动曲折的特点。
皮影艺术
唐山皮影反映的故事内容绝大部分是以稗史、传说为基础,宣扬一种惩恶扬善、携手团圆的美好愿望。如: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五峰会》,是“老四大部”影经之一,其思想性被历代皮影艺人深入研究后加以肯定。《五峰会》由《乾天剑》、《保龙山》、《平西册》三个单出组成,描写得是宋朝的故事,歌颂了老英雄曹克让全家人爱国爱民的品质。作为传统剧目的代表,其生动的文笔、优美的唱词充分体现了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皮影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过程,它包括两个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观察、总结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材料和技艺手段将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质化、可视化,再加上在舞台上的表演,皮影艺术的价值就会被真正体现出来。皮影艺术价值完美的体现应该是:首先由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上升到审美再现,最后再运用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在制作成实物的皮影艺术作品上,通俗一点说就是:以丰富的生活感受为起点,经过精神思想的创作活动到实物作品的传达活动,最终体现为综合艺术形态的视觉艺术作品。 任何一门艺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都是艺术种类不断多样化的过程。这根源于客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审美感觉能力的丰富多样,以不同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来反映不同的对象,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艺术世界,使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审美能力得到极大发展。多少年来皮影艺术在满足人们娱乐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文化知识等方面,一直起着积极作用。它不仅在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还曾不断地流传到国外。目前,全国都在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唐山皮影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遗产尚有许多丰富内涵有待挖掘。在皮影的方寸之间俗与雅、美与丑、古与今的交融尽情展现,我们期待着它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皮影人物装扮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流派和整体特征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县道情皮影演唱则是其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表演形式。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是中国河北省华北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由皮影戏和道情艺术相结合而成。
它具有独特的演唱方式以及精美的皮影艺术,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环县道情皮影演唱的流派和整体特征吧。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有两种流派,分别是西村和东铺流派。
西村流派主要流行于东石梁、西石梁等地,而东铺流派则主要流行于环县城区以及环县东部的几个乡镇。
西村流派西村流派的演唱风格以“痛快”、“激情”、“豪放”为特点,主要表现为音调高亢、音量大、语速快,虽然有些粗糙,但激情洋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西村流派的配音多采用人声演唱,多为男声或重鼓伴奏,音色浑厚有力,有时还配合乐器演奏,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效果。
东铺流派东铺流派在音调上较为平稳,语速相对较慢,音乐节奏感强,多采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组合伴奏,形成了一种流畅、细腻、鲜明的音乐特点。
东铺流派的演唱技巧非常高超,声音婉转柔和,感情丰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环县道情皮影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整体特征:1. 经典故事丰富环县道情皮影演唱中涉及的经典故事包罗万象,涉及到历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各个领域。
这些故事不仅让人们了解到历史文化背景,还能够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浪漫情怀。
2. 精美的皮影艺术皮影艺术是环县道情皮影演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环县皮影以其奇妙的构思、细腻的雕刻和生动的表演而着称。
皮影的形象栩栩如生,造型精美,色彩鲜艳,且与演唱相得益彰,为观众呈现了一种别样的艺术风格。
3. 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环县道情皮影演唱拥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演唱中,演员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剧情的发展,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演员的声音激情高亢,动作生动有力,能够让观众在情绪上得到很好的满足和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 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 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 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 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 唐山皮影是一种傀儡艺术,前设"影窗",演 员在窗后操纵影人表演,配以灯光、效果、 音乐、唱腔,活灵活现地刻划人物,曲折生 动地演绎故事。角色齐全,分"小"(旦)、" 生"、"髯"(老生)、"大"(花脸)、"丑"等 行当,各行当有其独特的造型唱腔和表演程 式。
•
• 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 线”和“下线”。
•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 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中国皮影戏是由皮影、 弄影技术、唱工、灯光、舞台(影幕)、 乐器六种因素组成。
• 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致分北方、西部、 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从大范围上讲,我 国西北与东北部两大区域,都各自形成了 成熟的独立、完整、系统的美学模式,二 者都是中国皮影形象的代表。
• 人物的长须长发也是皮刻 而成,除甩发用黑线制作 外,一般用真发。男角两 脚靴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以便在表演时静动分明。
• 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 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 影”。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 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到现在, 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相 传明代即有,明武宗正德戊辰 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 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
于色彩渲染脸谱;丑角的半镂空半实体脸,
突出“白豆腐块”,这几种风格迥然相异的 脸谱在影窗的光影摇曳中相得益彰。
• 2、寓意五色,施彩强 烈鲜明
• 陕西皮影的用色,以 红绿为主色调,黑色调 和,隔色平涂逐层烘染。 加上牛皮的黄色、镂空 处在影窗上呈现的白色, 共有五色呈现。是民间 传统五行五色观的包罗 万象、简化归类的体现 运用。
• 北京皮影以线刻见 长,自清中叶后, 在造型上借鉴京剧, 出现了生、旦、净、 丑、末的脸谱。
•
• 四川皮影又叫“灯影戏”。清 代极盛。四川灯影从现存资料 看,在清乾隆时期就已十分成 熟。
• 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 区,影人形制多为直线造 型、刻工精细,形体高约 30厘米,以牛皮制成。当 地人称作“渭南影子”, 因为从陕西渭南传来之故。
• 西路分布于川西成都地区,影人 形制受北京皮影影响,高约60厘 米。四川皮影所演剧目除历史、 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影人 造型夸张、滑稽,脸谱服饰多仿 川剧,因而很有地方特色。
• 成都灯影
• 民间艺人习称为“成都京影戏”, 据说取自“来自华北京城”,或 “可与京城皮影媲美”意。成都灯 影的影偶以半透明的黄牛皮(俗称 “亮皮子”)为原料,一般体形较 大,个别大影人高达1米。由于体大 皮厚,在制作时少用刀刻镂,而是 用40多种(据说全套工具共300余种) 铁工具錾,四川人称“錾灯影”。 著名刻手有钟长兴、刘洪顺等。
• 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 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 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 西城两派。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 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 还进入到宫廷。
• 早期的北京皮影分东西两派,
• 现仅存的西派皮影其始形成于明正德年间 (公元1506年)。
• 经路德成立于1842年的北京祥顺影戏班、路 福元的福顺影戏班、路耀光的德顺影戏班、 以路景达为代表的另一德顺影戏班(1957年 政府改造为北京宣武木偶皮影剧团,后更名 为北京皮影剧团)及路海、路宝刚共五代传 承。
• 在华县当地,皮影又叫“五人忙”。
•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声”---生旦净丑都由这 位一人演唱,有时一唱就是八个小时,唱的 同时还要打大鼓弹月琴,相当于一个乐队的 指挥。然后是“签手”,负责操纵皮影表演: “坐槽”,也叫打后台,坐在后台的最后面, 负责敲锣、打碗碗、击铙、打梆子等5件乐器: “上档”,主要负责拉二弦琴和吹唢呐: “下档”,主要负责拉板胡、长号和配合签 手。
• 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 "手杆"。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 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
•
唐山皮影用5厘米
左右, 用线条表
现眉、口、鼻,
脸部镂空,眉梢
与眼角相连,形
象秀美俏丽。
• 人物造型是淳朴粗犷而不 失典雅。人物身条浑厚, 手指若伸若握抽象简洁。 生、旦阳刻空脸的脸形为 6字形通天鼻,红唇尖翘, 环眉凤眼。面容轮廓线着 黑色,于幕前观看十分清 晰透亮。
• 华县皮影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 完美、最经典和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 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 “世界皮影之父”。
• 所以专家们认为,华县皮影在国内外皮影史 的地位,近似于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外考古史 的地位。
• 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 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 为唐山皮影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 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她发源于河 北冀东地区的滦州,兴盛于乐亭(县), 故有"滦州影"、"东亭影"之称,因影人、 道具是用驴皮雕刻而成,故又称"驴皮影 "。
• 陕西皮影整体色调艳丽而不浮夸, 对比鲜明又协调统一,具有很强的装 饰趣味,把传统民间美术中的意蕴表 现的绚烂至极。
• 3、理想造型,人物善恶分明
• 各地皮影人物造型均遵循“五分头, 七分相”的共性特征,即正侧面的头部 与半侧面的身子接合,是民间求全面面 观的体现。
• 陕西皮影人物最为显著的造型特征是无 论生、旦、净、丑均是高额头的理想造 型,称为“岩颅”。
• 成都影偶的分段与关节比北方影 偶多。多在头帽处分段,以便根
据剧情需要更换头冠;在手掌与
手指之间增加活动关节,使手部
更灵活,更便于表演细腻的情态 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 四川皮影的脸谱造型,比 陕西和北京更有特色,它 夸张幅度大,注重刻划人 物的性格,尤其着力人物 眼睛的设计,如全脸是阴 刻,只将眼球和眼部的装 饰阳刻,显得目光炯炯传 神。艺术格调浑厚、大气。 四川皮影所演剧目除历史、 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 影人造型也多夸张、动态 滑稽、脸谱服饰多仿川剧、 很有地方特色
• 陕西为代表的中国西北部地区传统皮影,人 物造型的特点是精细秀丽。对生、旦采用阳 刻空脸。身条纤瘦,莲指修长。其脸形为高 额头、直鼻梁、点红小口,细眉细眼。面容 轮廓线不涂色。人物的长须长发常是用真头 发贴上去的。男角靴底是前脚平后脚翘,带 有动感。
1.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 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 陕西皮影在全国几大流 派中,以雕镂精细,图 案繁复且装饰性强而见 长。
• 尤其在清末民初时,陕 西皮影艺术达到了鼎盛 时期,
刻线主要有实线、虚线之分。这虚实对比的雕镂形
式是皮影造型的主要手法。在陕西皮影的雕镂中得以完 美的运用发展。
• 皮影人头茬中生、旦角的镂空白脸,突出了 眉眼五官的个性特征;净角的实体花脸,便
• 川北灯影
• 川北灯影又分为“土灯影”和“陕灯影”。
• 土灯影顾名思义是川北土生灯影。
• 影偶长约一尺五六,脸谱以阴纹为主。造型较粗笨, 雕工较粗糙,人物头上是光头,和木偶、大戏一样, 演出时临时加戴帽子、插翎子旗靠等,演唱时,生、 旦、净、末、丑一人唱一角,走影子由另人担任。乐 队还要七、八人。故编制在十六、七人以上。此影子 大多流传于南充、广元、合川的沿嘉陵江流域一带。
• 陕西影戏又称 “牛皮娃娃影”或“拍板皮 影”,旧时称“隔帘说书”,其分布范围几 乎遍及全省。陕西是中国皮影发祥地。皮影 既是演出时的道具,又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的观赏艺术品。
• 陕西皮影尤以华县、华阴一带的皮影最佳, 形体小巧、雕刻精细。
• 1、取材牛皮,雕镂繁密精美
• 陕西皮影是用优质的牛皮(以4至6年的小 母牛皮为最佳)雕刻成型。经处理过的牛皮 为半透明的亚麻黄色,具有柔和的光泽和自 然的肌理效果等自然形态特征,体现出天然 的生命力和本真的亲和力,造就了陕西牛皮 影子的独特审美意味和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