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流派艺术风格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派”艺术是京剧界有较大影响的艺术流派之 一。他的弟子颇多,其子谭元寿为当代著名“谭 派”第四代传人。
当锏卖马---谭富英(新谭派)饰秦琼 【西皮摇板】
家住山东历城县,叔宝的名儿天下传。 我本是顶天立地男儿汉, 好汉无钱到处难。 无奈何出门哪,我就呃卖……我卖锏哪…… 【快板】 两骑马跑得似飞花,叫声店家快来吧, 还你的店钱就是它。
京剧流派艺术风格赏析 -----老生篇
流派形成于风格,没有风格即无所谓 流派。
风格即个性,京剧的艺术个性具体体 现在演员自身所特有的精神风貌、气 韵风采、独特技巧。
流派是一个群体的概念,某个流派的 创始人,肯定是该群体中艺术成就最 高、风格最为突出的标志。
京剧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后逐渐 地发展,至光绪年间形成流派。
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 推移,“四大须生” 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 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 高因嗓败,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 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 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 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
圆润秀丽之感。
高派代表剧目多为唱工戏,如《逍遥津》、 《斩黄袍》、 《辕门斩子》、《哭秦庭》、《空城计》、《七擒孟获》、 朋因粉记》等。另外,花脸戏《铡判官》、《探阴山》; 老旦戏《掘地见母》、《钓金龟》;武生戏《独木关》等; 他不但都能演,而且演得都非常有声有色,可称多才多艺。
高庆奎有五男二女,因祖籍山西之故,其子以“晋”字排 名为晋昌(高春生)、晋林(高盛麟)、晋涛(高世泰)、 晋其(高世寿)、晋元(高韵笙),除长子业医外,余者 均坐科富连成社,其女名高亚荣、高亚贞。
“四喜一句‘把王催’,三庆长庚也皱眉,怜他 春台余三胜,《捉放》完时饶《碰碑》。”
后因为其母办丧事逾矩触犯清廷禁律,被定罪发 配时气闷难舒,病死通州,年仅47岁。
2、老生新三杰(小“三鼎甲”)
清同治、光绪年间,第二代京剧演员中又 出现了新的“老生三杰” —— 谭鑫培、汪 桂芬、孙菊仙,又称“小三鼎甲”。
谭鑫培的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空城计》、 《李陵碑》、《洪羊洞》、《桑园寄子》等。
汪桂芬(1860—1906),原名谦,字艳秋, 号美仙,湖北汉川人,“汪派”艺术创始 人。
汪桂芬的演唱朴实无华,刚劲激越,尤善 表现悲愤慷慨的感情,有独特的唱腔韵味 与表演风采。程长庚去世后,汪桂芬成为 “小三鼎甲”中的首席老生,有“长庚复 活”之誉。他的代表剧目有《文昭关》、 《取成都》、《战长沙》等,风格别致, 功力不凡,时称“汪派”艺术。
南麒、北马、关东唐
上海的麒麟童(周信芳),北京的马连良,沈阳的唐韵 笙,都是以工老生闻名全国的京剧演员。其表演风格不同 ,各具特色,社会上习称“南麒、北马、关东唐”,以表 示对他们表演艺术的赞誉。
1、老生三杰(“三鼎甲”)
大约在清道光末年至咸丰初年,有了最早 的“三鼎甲”,即第一代的三个杰出京剧 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程长庚(1811-1880),徽班先驱米喜子弟 子,祖籍安徽潜山,幼坐科徽班,出科后 随之入京,搭三庆班成名后执掌三庆班, 演唱用徽调。嗓音高、宽、亮皆具备。声 腔高亢、沉雄。神完气足,端庄肃穆。感 人动听。剧目以《文昭关》、《战长沙》 等见长。
余三胜(1802-1866) 名开龙,湖北罗田人。 因他原系“汉调”演员,所以又称 “汉调 老生”。道光时为北京四大徽班之一的春 台班台柱。他在徽剧、汉调合流的京剧形 成过程中,创造了不少老生唱腔,受到当 时许多京剧演员如刘赶三、孙菊仙等模仿, 甚至谭鑫培也曾受到其影响。他的代表剧 目有《四郎探母》、《捉放曹》、《定军 山》、《当锏卖马》、《李陵碑》等。
余派的传人有很多,杨派老生创始人杨宝 森就是成就卓著的一位。余叔岩的入室弟 子有“三小四少”共7人:其中“三小”是 孟小冬、小小朵(杨宝忠)、小谭(谭富 英),“四少”是李少春、王少楼、陈少 霖和吴少霞(吴彦衡)。
4.苍劲古朴的“言派”
言菊朋(1890—1942),姓玛拉特。名延寿,字锡其,号 仰山。延、言谐音,遂取以为汉姓。因嗜戏曲,诩为梨园
言菊朋创造的言派艺术,以唱腔别致取胜。对京剧老生演 唱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在吐字、行腔的演唱技艺上, 功夫很深。他主张“腔由字生、字正腔圆”,因而在演唱 中突出吐字清晰、归韵精确。言菊朋在唱法上善于运用字 重腔轻的方法,给人以旋律丰富、抑扬顿挫、千回百转、 若断若续、变化多端的美感。
5.高亢激越的“高派”
高庆奎(1890—1942),高派艺术创始人,原名镇山,号 子君,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幼坐科庆祥和,从师贾 丽川学文武老生,12岁登台为谭鑫培配演娃娃生。后曾搭 杨小朵“翊文社”、刘鸿声“陶永社”、谭鑫培“同庆 社”、俞振庭“双庆社”演出。
最初宗法谭派艺术,后来又吸收了孙菊仙、刘鸿声等名家 的演唱特点,并加以创新,逐步发展成为独具风格的“高 派”演唱艺术。
首先是王瑶卿极大地影响了旦行。在 他的教导和影响下,先后出现 “四大 名旦”即梅(兰芳)、尚(小云)、程(砚 秋)、荀(慧生)四大流派,改变了京剧 舞台上以生行为主的演出格局。
而谭鑫培则风靡了生行,产生了“无 生不学谭”的巨大影响。此后的余叔 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奚啸 伯、谭富英、高庆奎等著名老生,都 是受到谭派的影响,从谭派中衍化出 来的。
高庆奎的嗓音高亢,既有高、亮、甜、脆的特点,又有韵 域宽广、音色丰富之长。他能演出老生、花脸、老旦等多 种不同行当的角色。在用气、吐字、行腔等演唱技巧上, 他善取孙菊仙、刘鸿声的拨腔法。唱念方面多用京字京音, 尤其善于使用大气口“满宫满调”和运用长腔与拖板的唱 法来抒发剧中人物感情。
此外,高庆奎在演唱中还继承了谭鑫培韵味浓厚的特长并 加以融化吸收,致使他的演唱能在高亢激越之中又给人以
高庆奎的二子高盛麟、三子高世太、四子高世寿、五子高 韵笙均系京剧界著名演员。他的得意弟子有李和曾、李宗 义等。
6.四大须生之一的“新谭派”
谭富英(1906—1977),湖北江夏人,谭派艺术传 人。谭派最早创始人谭鑫培之孙,名老生谭小培 之子。
谭富英是一位文武皆能的老生演员,其演唱朴实 流利、爽快大方;行腔用气出口即足,干净利索, 不拖泥带水。唱工戏以《奇冤报》、《失空斩》 等见长,尤为擅长靠把老生戏,如《定军山》、 《战太平》、《阳平关》。
7.潇洒帅气的“马派”
马连良(1901—1966),马派艺术创始人,字温如,北京人,回族。 宗谭,拜孙菊仙为师,吸收孙派。 “前四大须生”之一。“后四大须 生”领袖。马连良的演唱,以谭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培唱腔为基础,结合本身条件,吸 取各家之长,突破传统,发展自己的所长,创立与人不同的唱法。演 唱,潇洒、流利、舒展、灵巧,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 豪又不乏细腻。念白顿挫分明、抑扬有致,注重声情,悦耳动听。与 唱腔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因而马派剧目多是唱念并重,甚至念重于 唱。其身段动作的风格也与唱念和谐统一,飘逸、潇洒、帅气、大方, 将形式美和刻画人物、传达感情融为一体。马派艺术还有一个突出特 点是注重舞台的整体美,从舞台布景、服装、道具、乐队等整体配合 上极其认真,一丝不苟,对合作者更是十分尊重,谦逊好学,在他挑 班的“扶风社”与张君秋、叶盛兰、郝寿臣、马富禄合作,有“扶风 五虎”之称。
谭鑫培(1847—1917) 原名金福,字望重, 堂号英秀,湖北江夏(武昌)人。在谭派形成 以前,老生唱腔总体上简单质直,唱法上 讲究气大声宏,而谭鑫培则广泛地吸取了 青衣、花脸、小生、老旦的唱腔及河北梆 子、京韵大鼓的曲调,并根据自己的嗓音 条件,创造出一种悠扬委婉、韵味深长的 唱腔。
在唱念的行腔吐字上,谭鑫培结合中州韵与湖广 音,使其念白清晰流畅,琅琅上口。他的做工扎 实,武功深厚,所以无论是“安工”(唱工老生)、 “衰派” (做工老生),还是“靠把”(武打老生), 他都能胜任,其艺术成就对后来京剧界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
友,乃自名菊朋。蒙古正蓝旗世家子。言派艺术的主要特 点,在其演唱。言菊朋有较好的文学修 养,对音韵学研
究颇深。言演唱所遵循的“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 正是他演唱实践的概括性总结。言菊朋在谭派的基础上, 广泛融汇地方戏曲、大鼓以及京剧青衣、花旦、小生、老 旦的唱腔特点,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经过精心钻研, 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己的唱法,形成了风格独到的‘‘言 派’’艺术。他演出的《让徐州》、《上天台》、《卧龙 吊孝》等剧目成为影响极广的言派名剧。
8.四大须生之一、中正平和的“杨派”
杨宝森(1909—1958),“杨派”艺术创始人,原 籍安徽合肥人,生于北京。
杨宝森的嗓音平稳圆润,韵味浓郁。他的演唱以 中、低音见长,韵美味甜,清雅新颖,吐字清晰, 发声准确,行腔柔和,不干不燥。代表剧目有 《文昭关》、《碰碑》、《清官册》、《失空 斩》、《击鼓骂曹》、《捉放曹》、《大保园》、 《二进宫》等。
孙菊仙(1841—1931),名濂,又名学年,号宝臣, 天津人。青年时代,由于酷爱京剧,经常加入业 余京剧演出活动。三十岁(清同治九年)军职革除 后赴上海经营“升平轩”茶园。茶园倒闭后,以 “孙处”票友名出演于“丹桂茶园”,一蹴闻名 于沪上。清光绪二年,他三十五岁,回到北京投 程长庚为弟子。正式下海。艺术上学张二奎。继 承“奎派”衣钵。享名半个世纪。九十岁方辞世。
他能在研习谭派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 的条件,创造出一种既清健儒雅、刚劲凝 重,又细腻深沉的唱腔,使谭派艺术向细 致、深沉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从而形成 了自己的风格——余派。
余叔岩的拿手戏甚多,其中《桑园寄子》、 《八大锤》、《搜孤救孤》、《盗宗卷》、 《定军山》、《战太平》等戏,尤为脍炙 人口。
张二奎(1814-1861) 本名张胜奎,字子英,排行 老二,艺名张二奎。直隶(今河北)人,是清代专 攻老生的京剧演员,曾在北京主持和春班。清道 光时任都水司经承,因酷爱京剧,被上司撤职。 24岁开始下海,创立了奎派。张二奎生得伟岸英 武,举止庄重,气度不凡,并且扮相雍容,嗓音 淳朴,不尚花腔,艺术造诣较深。代表剧目有 《上天台》、《打金枝》、《金水桥》、《牧羊 圈》、《桑园会》等。
孙嗓音宽亮,唱腔淳朴苍劲,善于表达慷慨激昂 的情感,世称“孙派”。主要代表剧目有《逍遥 津》、《骂杨广》、《完璧归赵》、《三娘教子》 等。
3.刚柔相济的“余派”
余叔岩(1890—1943),名第祺,湖北罗田 人,“梨园世家”子弟。其祖父余三胜是 清末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余派艺术的创始 人。
【西皮流水】秋胡打马奔家乡,行人路上 马蹄忙。坐立在雕鞍用目望,见一位大嫂 手攀桑,前影好像罗敷女,后影好像我的 妻房,本当下马将妻唤……
(白)不可
【摇板】错认民妻罪非常。
白蟒台
『西皮摇板』 想当年设酒宴松棚会上,
『流水』 用药酒毒死了平帝老王。 刘氏宗嗣俱已丧,逃走了妖人刘秀小儿郎。 白水村中曾集党,招兵聚将结草屯粮。 吴汉杀妻把潼关献上,可叹我女她命丧无常。 九梁王亲自领兵把贼挡,但愿他旗开得胜早还乡。 倘若是孤的国运衰难以久享, 『摇板』 造蟒台防后事也好躲藏。
不同时期的老生流派
京剧三鼎甲 也成京剧三杰、老(前)三鼎甲。指的是京
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 :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小三鼎甲 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后) 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 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四大须生
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苏武牧羊》 、 《胭脂宝 褶》、 《白蟒台》 、《将相和》、《海瑞罢官》、《赵氏孤儿》、 等,传人有李盛藻、马长礼、梁益鸣、张学津、冯志孝等人。
马连良---桑园会饰秋胡
【西皮原板】 一日离家一日深,好一似孤雁宿寒林。 无心观看路旁景,披星戴月转家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