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赏析
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

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京剧《霸王别姬》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融汇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吸引了无数观众,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霸王别姬》是根据中国历史上的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战国时期斗转星移的战争与爱情故事。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项羽、虞姬、刘邦等,他们的情感交织、命运多舛使得这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在音乐方面,京剧《霸王别姬》以婉转悲怆的旋律为特色,通过声乐和乐器的奏鸣,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复杂心理。
角色之间的对唱和合唱,展现了剧中人物的互动与情感表达。
舞蹈是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霸王别姬》中更是运用了多种舞蹈形式,如扇子舞、剑舞等,使整个剧目更加生动活泼。
演员通过独特的舞姿和动作,将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融入到舞蹈中,增加了戏剧表现的力度和魅力。
戏剧是京剧的核心,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的展开相互关联,引人入胜。
不同角色的服装、化妆和造型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突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和情感特点。
演员表演时的唱念做打,以及传统的身段和面部表情,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心理。
京剧《霸王别姬》的艺术赏析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珍贵财富。
通过观看并分析这样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也能够体验到京剧这种形式独特、表现力丰富的艺术魅力。
作为观众,欣赏京剧《霸王别姬》不仅需要用心去欣赏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更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手法。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京剧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和传承之美。
在当今社会,传统艺术逐渐被现代化娱乐所取代,但是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如《霸王别姬》,无论在当代还是未来,都将永远持续下去,为人们带来无尽的艺术欢愉和思考的空间。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的瑰宝,其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了不朽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其艺术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京剧的魅力和内涵,也让我们对传统艺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京剧艺术赏析

目录1京剧服装起源---------------------------------------------------------------------------------------------------- 3 2京剧服装分类---------------------------------------------------------------------------------------------------- 32.1大衣-------------------------------------------------------------------------------------------------------- 32。
1。
1大衣简介 ------------------------------------------------------------------------------------ 32.1.2范围作用----------------------------------------------------------------------------------------- 32.1.3大衣特点----------------------------------------------------------------------------------------- 42。
2二衣 ----------------------------------------------------------------------------------------------------- 4 2。
2。
1二衣简介 ------------------------------------------------------------------------------------ 42.2.2范围作用----------------------------------------------------------------------------------------- 42。
京剧艺术赏析6-3(盔头)

夫子盔 (老爷盔) 老爷盔)
太子盔:紫金冠 太子盔:
蝴蝶盔 :为刀马旦、武旦常戴的一种盔头。 为刀马旦、武旦常戴的一种盔头。
3、帽:帽的类别最杂,自皇帝到平民,自文 帽的类别最杂,自皇帝到平民, 官到武将都可以戴。 官到武将都可以戴。
帽
王帽
纱帽
罗帽
太监帽
鬃帽
王帽:又称皇帽,为皇帝所戴。 王帽:又称皇帽,为皇帝所戴。
员外巾:软胎,斜方形ຫໍສະໝຸດ 缎制,多绣寿字纹, 员外巾:软胎,斜方形,缎制,多绣寿字纹,背 后垂软翼二根,下端垂长绣花带。为乡绅、 后垂软翼二根,下端垂长绣花带。为乡绅、富户 所带。 所带。
棒槌巾: 棒槌巾:软胎,前低后高,上小下大,缎底上绣有散花, 背部有一对桃形 上翘小帽翅,可以晃动,形似棒槌。多 为恶少所戴。 高方巾: 高方巾:缎制面,素色,为穷书生所戴。
京剧中的盔头
京剧中人物所戴各种的帽子统称为盔头。 京剧中有专门放置各种冠、盔、帽、巾的 箱子,叫盔头箱。 盔头也是根据人物地位、性格、身份的不 同,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 除此之外,还有大小附件, 除此之外,还有大小附件,大多数与盔头配 用,也可以单用. 也可以单用.
1、冠: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冠
九龙冠
平天冠
凤冠
如意冠
钿冠
《武则天》(中间) 武则天》 中间)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冲天冠、玉皇冠. 冲天冠、玉皇冠. 顶部有一长方形平板, 称为”延”,面镂日月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板前后沿垂珠帘,冠上 缀绒球光珠,两侧有龙 纹耳子,下挂流苏。 多为玉皇大帝、阎王、 商纣王,秦始皇所带。
鬃帽:也称苍蝇帽,蛐蛐帽,黑色马尾织成,上尖下圆,中 空如罩,为净、丑扮演的绿林豪杰所戴。另有硬花鬃帽,由 铁丝编制,比鬃帽略高大,外满缀蝴蝶,光珠,绒球。
京剧《穆桂英挂帅》审美赏析

京剧《穆桂英挂帅》审美赏析《穆桂英挂帅》是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可谓家喻户晓。
本剧以元末明初的历史传说为背景,描述了穆桂英在经历了生活中的坎坷,最终为守卫襄阳而牺牲的充满英雄气概的故事,彰显出可贵的“家国情怀”,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好汉意识。
一般认为,《穆桂英挂帅》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传统戏曲。
它既具有良好的审美标准,又具有深刻的历史深度和文学深度。
首先,在审美标准方面,《穆桂英挂帅》融合了民间传统和官方文化,融入了大量的民间习俗和官方礼仪,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完美融合为一体,以更加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剧中的舞蹈、歌曲、服装、道具以及影像语言等艺术手段,都有助于强调了剧中的审美风格。
其次,在审美上,《穆桂英挂帅》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深刻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家国情怀”的博大精深,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激发其审美情趣。
《穆桂英挂帅》的历史深度也同样出众。
剧中所描述的历史期段,不仅是挖掘历史真实和研究历史变迁,更是深刻反映当时历史深层次的文化景观。
它以生动的情节逐步展现出穆桂英挂帅的故事,进一步阐明了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充分展现出古代的传统文化精髓。
此外,《穆桂英挂帅》的文学深度也颇为优秀。
剧中的语言表达,利用传统文学艺术思维,结合歌舞文学重铸元末明初时期政治文化的历史风格,突出了这一时段古典文学的特点,并在描述穆桂英挂帅时,用幽默语言增添了更多的情节色彩,使故事表达更加活泼跳跃,令人耳目一新。
综上所述,以《穆桂英挂帅》为标题的文章的审美赏析可见,这部传统戏曲不仅有着良好的审美标准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更具有极高的文学深度,使观众不仅有机会得以深入观赏古典文学的经典,更有机会洞穿历史背景,体悟“家国情怀”。
为了让这一传统文化精神可持续发展,受众们应该继续努力培养和鞭策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好地欣赏和审视这一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作品。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昆曲的比较

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昆曲的比较古代戏曲赏析:京剧与昆曲的比较古代中国戏曲艺术独具特色,其中京剧与昆曲是两个备受瞩目的重要门派。
京剧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而昆曲则因其高雅、精致而被誉为“戏曲绝艳之花”。
本文将针对京剧与昆曲的音乐、表演和剧目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共同之处和个别特点。
一、音乐表演1. 京剧音乐与表演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京剧音乐以“清、宫、调”为主要音乐形式,具有明快、热烈的特点。
演员在表演中通过变化多样的音域和音调,传递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2. 昆曲音乐与表演昆曲以其流畅婉转的音乐和细腻入微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昆曲音乐以“泛音”为基础,通过声音细微的变化表达情绪。
昆曲表演注重身段和唱腔的协调配合,讲究“动静相宜”。
二、剧目特点1. 京剧剧目京剧剧目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多以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和名著改编而成。
其中著名的剧目有《红楼梦》、《长生殿》等。
京剧注重角色形象的刻画,通过戏服、脸谱和动作来突出角色的特点。
2. 昆曲剧目昆曲剧目多以古代诗词和著名文学作品为基础,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著名的昆曲剧目有《牡丹亭》、《浣纱记》等。
昆曲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形象独特的角色刻画。
三、表演风格比较1. 京剧表演风格京剧表演强调形体和声音的统一,演员通过精确的动作、独特的身段以及独特的唱腔展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音乐和舞蹈的运用使得京剧的表演更加生动、具有冲击力。
2. 昆曲表演风格昆曲表演注重细致入微的动作和情感的表达,演员通过舞蹈、唱腔和面部表情的协调展示角色的情绪和内心变化。
昆曲舞台上的演员动作优美、流畅,显得尤为细腻和柔美。
综上所述,京剧与昆曲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形式,各自独具魅力和特点。
京剧以其激情四溢的表演和明快热烈的音乐深受观众喜爱,而昆曲则以其高雅流畅的表演和细腻入微的音乐艺术让人为之倾倒。
无论是京剧还是昆曲,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保护。
京剧艺术赏析6-3(盔头)

鬃帽:也称苍蝇帽,蛐蛐帽,黑色马尾织成,上尖下圆,中
空如罩,为净、丑扮演的绿林豪杰所戴。另有硬花鬃帽,由 铁丝编制,比鬃帽略高大,外满缀蝴蝶,光珠,绒球。
帽子的附件:额子、火焰、面牌等
面牌:为盔帽上的装饰物,圆 形,四周镶白的小珠或装饰 寿字纹,镜面,后面有弯勾, 插在帽子前中。也可用于甩 发正额,表示战败之将。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冲天冠、玉皇冠.
顶部有一长方形平板, 称为”延”,面镂日月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板前后沿垂珠帘,冠上 缀绒球光珠,两侧有龙 纹耳子,下挂流苏。
多为玉皇大帝、阎王、 商纣王,秦始皇所带。
《武则天》(中间)
凤冠:为皇后、妃子及贵夫人所戴。
《 贵 妃 醉 酒 》
老旦凤冠
如意冠
《霸王别姬》
钿冠:穿旗蟒时配戴
王 瑶 卿 饰 《 四 郎 探 母 之 》 萧 太 后
2、盔:为武职将帅所戴。
盔
帅盔
夫子盔
太子盔
蝴蝶盔
帅盔
《 野 猪 林 》 之 林 冲 ( 便 衣 帅 盔 )
夫子盔 (老爷盔)
太子盔:紫金冠
蝴蝶盔 :为刀马旦、武旦常戴的一种盔头。
3、帽:帽的类别最杂,自皇帝到平民,自文 官到武将都可以戴。
棒槌巾:软胎,前低后高,上小下大,缎底上绣有散花, 背部有一对桃形 上翘小帽翅,可以晃动,形似棒槌。多 为恶少所戴。
高方巾:缎制面,素色,为穷书生所戴。
文生巾、武生巾:又称小生巾,公子巾,软胎,前低后高,前片可以折叠,后 片为半圆形,连接两侧如意头,下垂流苏,背后有两根飘带,缎制面,绣有花 卉图案,颜色很多,与衣服搭配,为公子、秀才书生等戴。武生戴时把飘带去
额子:将帅盔分前后扇, 前为额子,半圆形,沿 口装饰有小珠,水或云 纹,正中大绒面牌,左 右饰有龙纹光珠,上坠 有八对绒球,与帅盔套 用。
京剧入门赏析分析课件

部分京剧剧团面临资金紧张、人才 流失等问题,演出质量和数量受到 影响。
传承与保护
非遗传承人制度
国家设立非遗传承人制度,对具 有代表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进行
认定和保护。
京剧进校园
推广京剧教育,将京剧纳入学校 教育体系,培养年轻观众和演员
。
数字化保存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京剧经典剧目 进行录制、保存和传播。
《玉堂春》是一部经典的京剧剧目,其剧情曲折 跌宕,情感真挚动人。
剧中的音乐、舞蹈、服装等元素都充满了浓郁的 京剧特色,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05
京剧现状与传承
京剧现状
观众老龄化
当前京剧观众主要以中老年人为 主,年轻观众相对较少。
演出市场萎缩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京剧演出 市场面临一定的竞争和压力。
该剧目讲述了北宋时期,杨家 将后代穆桂英为了保卫国家, 勇挑重担的故事,彰显了民族 英雄的气概。
该剧目讲述了北宋时期,杨家 将后代穆桂英为了保卫国家, 勇挑重担的故事,彰显了民族 英雄的气概。
《玉堂春》
该剧目讲述了明朝时期,名妓苏三蒙冤入狱,后 被平反昭雪的故事,展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 主题。
该剧目通过表演者的精湛技艺,生动地再现了明 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
做功
做功是指演员通过形体动 作、表情等表现人物性格 和内心情感,是京剧表演 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演技巧
唱念技巧
京剧演员需要掌握正确的 发声方法和技巧,能够清 晰地传达台词和唱词,同 时要掌握好节奏和音调。
身形技巧
演员需要掌握正确的身形 和动作技巧,能够准确表 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 感变化。
表演节奏
管乐器
如笛子、唢呐等,常用于吹奏曲牌或为唱腔伴奏 。
京剧海棠花赏析

京剧海棠花赏析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而《海棠花》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剧以其优美的旋律、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观众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京剧《海棠花》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海棠花》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京剧。
故事发生在唐朝,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纠葛。
唐玄宗是一个有着博大智慧和仁爱之心的君主,而杨贵妃则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
两人相爱,却因宫廷政治和阴谋而饱受磨难。
《海棠花》通过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代宫廷的荣辱起伏,以及人性的善恶矛盾。
剧中的角色形象生动鲜明,情节跌宕起伏,音乐旋律优美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海棠花》的音乐特点。
京剧的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韵律而闻名,而《海棠花》更是在音乐上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
剧中的唱腔多样丰富,有悠扬的清音、婉转的柔音、雄壮的喊腔等,每一种唱腔都能很好地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此外,京剧的音乐还注重对白与唱腔的结合,通过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使得音乐与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海棠花》中,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动人的唱腔,还能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这正是京剧音乐的魅力所在。
其次,我们来谈谈《海棠花》的表演特点。
京剧的表演以脸谱、动作和身段为主要表现手段,而《海棠花》中的表演更是精彩纷呈。
剧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比如,唐玄宗的表演庄重大气,杨贵妃的表演娇柔妩媚,宫廷官员的表演刚毅豪迈,每一个角色都通过表演手段展现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此外,京剧的表演还注重动作和身段的表现,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灵活的身段,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观看《海棠花》时,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唱腔,还能感受到表演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海棠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自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艺术赏析》
期末论文
学校:南昌大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类姓名:肖美云学号: 5400111143
京剧艺术赏析
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
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
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
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
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京剧简介
(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同时也借助外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青衣的水袖:喜则舞袖;怒则掷袖;气恼时甩袖;羞愧则以袖掩面;惊呆则双手垂袖;向外抖袖表示抗拒;向内抖袖表示惶恐等等。
同时,京剧艺术又讲究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含蓄。
与此同时,京剧艺术中的舞蹈极讲究条理,“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八百万雄兵;一个圆场千百里;一支曲牌五更天”。
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京剧就是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的体现。
(二)京剧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
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四)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在京剧中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现在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脸谱的主要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图案是程式化的。
但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这些都在京剧脸谱中得以体现。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其擅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并以此来为烘托整个戏剧的情节。
从线条和布局来看,脸谱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等数十种。
各种脸谱的画法虽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花脸脸谱是以色定调,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傲不训、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这些都是有关京剧脸谱的一些简单介绍。
(五)京剧艺术特色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服饰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要求它所要表
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因而,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二、京剧的未来发展道路
在现代文明的“轰炸”下,在文化快速流通和变更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当然,一种艺术自有其盛衰转变的自然规律。
近几十年来,戏曲艺术逐渐从市民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趋向边缘化。
因此此时有的人做出关于“京剧进课堂”等举措来保护、发展传统文化。
在倡导文化引思潮的今天,众多的文化门类都在潮流中寻求自身的发展轨迹,京剧也同样如此,但是当今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为了让京剧更深入的发展下去,可以尝试将京剧与当代流行元素紧密结合,其中,借鉴戏曲元素创作的流行音乐很多,比如《北京一夜》便是流行唱腔和京剧老旦唱腔的融合,《Susan说》取材《苏三起解》,《在梅边》取材昆曲《牡丹亭》,而这些也给喜爱流行音乐、对传统艺术较为陌生的人们一个重新对传统戏曲有新认识的机会,久而久之也会让大家对京剧产生感性认识与认同感,而不是一谈到京剧只是感到陌生而遥远,除了国粹一说其他一无所知,不得不承认的是思考文化现象的过去和将来,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尊重,也是对前人创造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后世发展的一种期盼,都是必要和合理的。
京剧艺术从古发展至今、再到将来,仍须接受历史和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