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赏析6-3(盔头)

合集下载

戏曲盔帽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

戏曲盔帽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

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艺术著称于世,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文艺工作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以勤劳智慧、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了饱蕴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文化。

京剧,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文化艺术史册中色彩瑰丽的篇章,它以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方式,展示了我国人民细腻而又丰满的艺术情趣、提供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为人类社会发展财富创造和物质文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重要作用。

其盔帽的设计与妙用便是国粹的“绝活”之一。

一、盔帽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头饰服装著有盔、甲之称。

盔(指头饰)甲(指服饰)它是统治者地位官职象征,也是历史时代特征。

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是在二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中、根据历史朝代的发展而刻画出一种写实性和写意性的描述,戏曲的盔帽艺术创作设计是为了提供演出人员的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设定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的参照物,其内容和形式固定下来,是演出中必不可缺的形式手法之一。

盔帽的戏曲舞台上有硬盔、硬冠、软盔、软巾系列之称外,另还具有一些夸张性和工艺性的虎头、龙头、狗头等象形盔帽,其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的体现人物,夸张形体效果。

为更深一步的表现人物夸张形象附加髯口、翎子、狐狸尾等,除了在式样、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所不同,并与戏剧剧目中的表演、音乐、有共同协调作用,在表演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因此人物的盔帽头饰创作设计过程,不仅要体现美学和艺术的特征,同时也是传统戏曲表演功能中的发展过程。

舞台美术原是从戏剧中派生出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它是以物托人、由静态转换为动态的表现,用极其简单的装饰表现出剧情的需求(时间、地点、人物)并充分为演员表演提供空间,两者结合以说明中国传统京剧戏曲人物头饰是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强有力的表演艺术形式。

二、盔帽的艺术妙用京剧盔帽设计艺术不仅是美的创造物,而且是为更好的为演员在规定好的剧情中人物、地位、身份提供大量参照表演方式,也便于观众的参与识别。

每一顶盔帽名称、变化也很讲究,既是体现人物的官职,也改变剧中人的外貌特征,它是一定的程式化法则、不可乱戴。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摘要】盔头作为戏剧中常见的道具,在古代戏剧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古希腊戏剧中的戴面具表现不同角色。

而在现代戏剧中,盔头演变为更具象征意义的道具,代表着人物的身份和心理变化。

盔头对演员表演产生深远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诠释角色。

盔头的审美意义也不可忽视,它能增添戏剧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在舞台设计中,盔头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与服装、布景等元素相辅相成,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舞台氛围。

盔头的多功能性、在戏剧中的不可或缺性和审美效果使其成为戏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享受。

【关键词】戏剧、盔头、应用、历史、重要性、古代、现代、演变、影响、审美意义、舞台设计、多功能性、不可或缺性、审美效果1. 引言1.1 戏剧中的道具戏剧中的道具是戏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物品,如服饰、器具、装饰品等。

道具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演员展示角色身份和性格,还可以增强舞台效果,营造氛围,引导观众情绪。

道具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剧情需求、角色特点和舞台效果,因此在剧本创作和排练过程中,道具的设计和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2 盔头的历史盔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戏剧表演。

在古代戏剧中,盔头被用作区分不同角色的重要道具,帮助观众更容易地识别角色身份和社会地位。

盔头的材质和设计通常反映了角色的性格、职业和地位,为戏剧人物增添了色彩和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逐渐演变和丰富,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标志性道具,而是成为表达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盔头的历史也见证了戏剧的发展和变迁,反映了时代的审美趋势和文化变化。

在现代戏剧中,盔头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和功能,而是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和戏剧性表现力,成为戏剧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盔头的历史既是戏剧发展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3 盔头在戏剧中的重要性在戏剧中,盔头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角色形象的丰富和完善上,更体现在对整个舞台表演的提升和加强上。

京剧艺术赏析6-3(盔头)

京剧艺术赏析6-3(盔头)

夫子盔 (老爷盔) 老爷盔)
太子盔:紫金冠 太子盔:
蝴蝶盔 :为刀马旦、武旦常戴的一种盔头。 为刀马旦、武旦常戴的一种盔头。
3、帽:帽的类别最杂,自皇帝到平民,自文 帽的类别最杂,自皇帝到平民, 官到武将都可以戴。 官到武将都可以戴。

王帽
纱帽
罗帽
太监帽
鬃帽
王帽:又称皇帽,为皇帝所戴。 王帽:又称皇帽,为皇帝所戴。
员外巾:软胎,斜方形ຫໍສະໝຸດ 缎制,多绣寿字纹, 员外巾:软胎,斜方形,缎制,多绣寿字纹,背 后垂软翼二根,下端垂长绣花带。为乡绅、 后垂软翼二根,下端垂长绣花带。为乡绅、富户 所带。 所带。
棒槌巾: 棒槌巾:软胎,前低后高,上小下大,缎底上绣有散花, 背部有一对桃形 上翘小帽翅,可以晃动,形似棒槌。多 为恶少所戴。 高方巾: 高方巾:缎制面,素色,为穷书生所戴。
京剧中的盔头
京剧中人物所戴各种的帽子统称为盔头。 京剧中有专门放置各种冠、盔、帽、巾的 箱子,叫盔头箱。 盔头也是根据人物地位、性格、身份的不 同,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 除此之外,还有大小附件, 除此之外,还有大小附件,大多数与盔头配 用,也可以单用. 也可以单用.
1、冠: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九龙冠
平天冠
凤冠
如意冠
钿冠
《武则天》(中间) 武则天》 中间)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冲天冠、玉皇冠. 冲天冠、玉皇冠. 顶部有一长方形平板, 称为”延”,面镂日月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板前后沿垂珠帘,冠上 缀绒球光珠,两侧有龙 纹耳子,下挂流苏。 多为玉皇大帝、阎王、 商纣王,秦始皇所带。
鬃帽:也称苍蝇帽,蛐蛐帽,黑色马尾织成,上尖下圆,中 空如罩,为净、丑扮演的绿林豪杰所戴。另有硬花鬃帽,由 铁丝编制,比鬃帽略高大,外满缀蝴蝶,光珠,绒球。

京剧(三)服装【服饰、行头】3

京剧(三)服装【服饰、行头】3

京剧(三)服装【服饰、行头】3【盔帽】盔帽就是戴的帽子。

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

总称为盔头。

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

盔,是武将在战争时用来防护头部的帽子。

一般说都是硬胎的,有元帅所戴的帅盔,及赵云所戴的夫子盔,马超所戴的倒缨盔,项羽所戴的霸王盔,高宠所戴的扎巾盔,典韦所戴的虎头盔,孙悟空所戴的钻天盔,扈三娘所戴的蝴蝶盔,中军专用的中军盔,山大王所戴的草王盔等。

盔上一般都缀有绒球、珠子作为装饰品。

帅盔上还带着缨子。

帅盔就是元帅戴的盔头。

夫子盔之类,就是一般大将戴的盔头。

冠,是比较郑重的礼帽,一般都是硬胎的,比如皇帝戴的平天冠、九龙冠。

年轻的皇子、太子戴的紫金冠,还有皇后戴的凤冠等都是。

巾,是家常随便戴的一种便帽,种类比较多,软、硬胎都有。

常见的如员外巾,即员外戴的帽子。

另外凡是绅士、富户,也戴员外巾。

相巾,即达官、显贵在家里穿便服戴的帽子,《宇宙锋》里的赵高戴的就是相巾,相巾是比较硬的硬胎,形状是四四方方的,并且上边带有几道楞子。

文生巾,凡是比较清秀、潇洒的书生和一般扮演儒雅公子的角色都戴它。

文生巾自帽顶至两侧的后半截有扇子形的硬边,与左右如意头的硬边连接。

挂流苏,两耳下垂丝须。

巾背垂有两条飘带。

又称公子巾,或小生巾。

武生巾,式样与文生巾相同,唯巾的顶部正中插有小火馅(俗名软火焰,为红绸子结成的蝴蝶结)。

武生巾背没有飘带。

开打时摘去流苏。

为剧中扮演武生或武小生所戴。

例如《拾玉镯》的傅朋戴的帽子,就是武生巾。

傅朋这个人物本来是文的,为什么他戴武生巾呢?根据剧情介绍,他是世袭指挥,指挥是武官。

虽然他的表演是文质彬彬的,但因为他有武官的身分,所以戴武生巾。

方巾,即一般家境不太富裕的书生、秀才戴的黑色方形帽子。

方巾有两种,帽身高一点的叫高方巾,矮的就叫方巾。

丑角扮演的一些文人,很多都戴方巾。

丑行里有一种叫方巾丑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戏曲盔头制作技艺

戏曲盔头制作技艺

戏曲盔头制作技艺
戏曲盔头制作技艺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艺,它需要匠人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盔头是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的各种冠帽的统称,主要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和美化舞台效果。

盔头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设计、裁剪、缝制和装饰等步骤。

首先,匠人会根据剧目和角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绸缎、毛毡、皮革等。

然后,他们会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裁剪和缝制,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

最后,他们会用丝线、珠子、金银箔等材料进行装饰,使盔头更加华丽美观。

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会运用各种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例如,武将的盔头通常采用金属或硬纸板制成,上面镶嵌着龙凤图案;而文官的盔头则多用丝绸或绒布制成,上面绣有花鸟图案。

此外,不同的剧种和地区也有各自独特的盔头风格。

总之,戏曲盔头制作技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技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

戏曲盔头制作工艺及审美探析

戏曲盔头制作工艺及审美探析

种 髯 口、 甩发 、 蓬头 、 发绺及 面具等也 归“ 盔箱” 管理 。另加放置 演 员化妆 品的“ 梳 头 桌” 和放置旗把 的“ 旗 把箱” 便 够成 了戏 曲中特 有 的“ 五箱一 桌” 。戏 曲的各 类戏箱 日常都设有 专人 管理 , 由他们 负责 演员的装扮 。从 事这项 工作 的人 在行 内被称 为“ 师傅” 或“ 箱 倌 儿” 。他们 同样 有师徒 的传承 与操作 的规 程 , 并在 长期 的实践 中逐 步形成 了程 式化的衣箱制 。
所戴道具 。隶属于京剧衣箱① , 与戏衣 等搭配 , 在 传统 戏 曲中担负塑造人 物形象 、 彰显身份 、 性格
的重 要 职能 。
盔 头 自产 生至 今 , 一 直 沿用 手 工 制 作 , 纹样 、 颜色、 式 样 皆 以现 实 生 活 服 饰 为 蓝 本 , 以“ 阶 级 等级 ” ② 为准则 , 历经 多代盔 头艺人 提炼 、 创造 、 革新 , 制作 、 传承 , 已形 成一套 系统化 的工 艺流程 。 盔 头 制 作 是 盔 头 艺人 审美 实 践 的过 程 , 是 其 参 与戏 曲人 物 创 作 、 戏 曲表 演 的媒 介 与 手段 。他
② 戏行 内素有“ 宁穿破 不穿错” 之说 。其核心含 义是指 , 戏 曲故 事 中的任 何一位人 物从 头到脚的 穿戴 , 从款 式式样到 颜 色花 纹 , 都会按
照其出身阶级 、 社 会 角色、 人 物性 格的 不同, 都有 着严格 的规 定 。无论是演 员还是管理 衣箱的师傅均会 严格遵 守, 不得 随意 改变。一
盔头 , 中 国传 艺 人 刘 森 溥③ 的盔 头 情 缘 及 盔 头 技 艺、 行 业 在 当时 面 临 的继 承 困境 。 出于 对戏 曲 服 饰 的 喜 爱 和 对 盔 头 技 艺

盔头的发展及其在京剧艺术中的作用

盔头的发展及其在京剧艺术中的作用

盔头的发展及其在京剧艺术中的作用【摘要】盔头作为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它起源于古代戏曲,通过演员的表演和技艺逐渐完善,成为了京剧艺术中的精髓之一。

盔头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每一种盔头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表演中,盔头不仅可以帮助演员饰演不同的角色,还可以增强舞台效果和戏剧张力。

盔头承载了京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京剧艺术的影响持续不衰。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盔头将继续发展并保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盔头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其对京剧艺术的持续影响,将在未来继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盔头,京剧,艺术,发展,重要性,演变,制作工艺,种类,使用,表演,作用,传统文化,象征意义,不可替代性,发展趋势,影响。

1. 引言1.1 盔头的起源盔头在京剧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视觉效果上,更体现在其象征意义和表演功能上。

通过盔头的设计和制作,演员可以更好地表现角色的身份和情感,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认同角色。

盔头的发展和演变也反映出戏剧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变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表演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盔头在京剧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它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戏剧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盔头在京剧中的重要性盔头作为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在整个戏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演员们装扮的一部分,更承载着戏剧角色的形象与性格。

盔头的设计与制作,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戏剧人物,并产生共鸣。

京剧中常见的盔头形象有英雄、恶人、丑角等,每种盔头都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性格,并通过形状、颜色和装饰来突出这些特质。

盔头在京剧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增加戏剧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更加投入到角色的世界中。

盔头的选择和设计也反映了演员的演技和对角色的理解。

盔头在京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戏剧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正文2.1 盔头在京剧中的演变盔头在京剧中的演变可以追溯至清朝时期,盔头最初是由戏剧演员们使用的一种道具,用以增强角色形象和表现力。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盔头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演员的服饰,更是承载着角色情感和表演意境的重要道具。

在戏剧中,盔头不仅能够丰富角色形象,同时也为观众呈现出不同的审美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以期更深入地理解盔头在戏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不同类型的戏剧作品中,都需要借助盔头来为角色树立形象。

在古典戏剧中,盔头常常被设计得华丽而富有历史感,以突出角色的尊贵和气势。

比如在中国的京剧中,男性角色通常戴着锦缎饰有金线的盔头,女性角色则以鬈发和花朵装饰的盔头为主,这些盔头在视觉上即可使观众对角色的身份和地位有直观的认知。

而在现代戏剧中,盔头的设计更加注重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在话剧《哈姆莱特》中,主角哈姆莱特戴着一顶黑色的盔头,以体现他内心的忧郁和矛盾,在《猫》这样的音乐剧中,盔头的设计则更倾向于夸张的造型和色彩,以增加角色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可见,在戏剧中,盔头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它既能通过外观的方式突出角色的身份地位,也能通过造型的设计来表现角色的性格情感。

盔头在戏剧中的审美价值不容小觑。

盔头作为角色造型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感受。

在戏剧中,盔头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盔头的造型设计。

盔头的造型设计要符合角色的身份特点和剧情设置,比如在古代戏剧中,皇帝和贵族的盔头通常比较华丽,而平民和士兵的盔头则比较朴实。

盔头的造型还要符合整体舞台视觉的风格,以保持戏剧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其次是盔头的色彩搭配。

盔头的颜色也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颜色的选用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感情色彩,也要考虑角色与舞台背景的统一性。

比如在戏剧中,善良的角色通常会选择明亮柔和的颜色,而邪恶的角色则会选择深沉而饱满的颜色。

最后是盔头的细节处理。

盔头作为角色形象的一部分,其细节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盔头的纹饰、饰物、边角等都要有精心的设计和制作,以增加角色形象的丰富度和真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鬃帽:也称苍蝇帽,蛐蛐帽,黑色马尾织成,上尖下圆,中
空如罩,为净、丑扮演的绿林豪杰所戴。另有硬花鬃帽,由 铁丝编制,比鬃帽略高大,外满缀蝴蝶,光珠,绒球。
帽子的附件:额子、火焰、面牌等
面牌:为盔帽上的装饰物,圆 形,四周镶白的小珠或装饰 寿字纹,镜面,后面有弯勾, 插在帽子前中。也可用于甩 发正额,表示战败之将。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冲天冠、玉皇冠.
顶部有一长方形平板, 称为”延”,面镂日月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板前后沿垂珠帘,冠上 缀绒球光珠,两侧有龙 纹耳子,下挂流苏。
多为玉皇大帝、阎王、 商纣王,秦始皇所带。
《武则天》(中间)
凤冠:为皇后、妃子及贵夫人所戴。
《 贵 妃 醉 酒 》
老旦凤冠
如意冠
《霸王别姬》
钿冠:穿旗蟒时配戴
王 瑶 卿 饰 《 四 郎 探 母 之 》 萧 太 后
2、盔:为武职将帅所戴。

帅盔
夫子盔
太子盔
蝴蝶盔
帅盔
《 野 猪 林 》 之 林 冲 ( 便 衣 帅 盔 )
夫子盔 (老爷盔)
太子盔:紫金冠
蝴蝶盔 :为刀马旦、武旦常戴的一种盔头。
3、帽:帽的类别最杂,自皇帝到平民,自文 官到武将都可以戴。
棒槌巾:软胎,前低后高,上小下大,缎底上绣有散花, 背部有一对桃形 上翘小帽翅,可以晃动,形似棒槌。多 为恶少所戴。
高方巾:缎制面,素色,为穷书生所戴。
文生巾、武生巾:又称小生巾,公子巾,软胎,前低后高,前片可以折叠,后 片为半圆形,连接两侧如意头,下垂流苏,背后有两根飘带,缎制面,绣有花 卉图案,颜色很多,与衣服搭配,为公子、秀才书生等戴。武生戴时把飘带去
额子:将帅盔分前后扇, 前为额子,半圆形,沿 口装饰有小珠,水或云 纹,正中大绒面牌,左 右饰有龙纹光珠,上坠 有八对绒球,与帅盔套 用。
火焰:由铁丝外套红绸 抽折,成火焰额子:上缀两层大绒球,每层七个,所以称 七星额子
《白蛇传》中白蛇
软额子
《虹桥赠珠》中水母
掉,并在顶部加插小火焰。
文生巾
武生巾
许仙巾
四棱巾
4、巾:为各类人物家常便服时所戴。
皇巾:又称帝巾。软胎,前低后高,黄缎制面,上绣龙纹,背有朝天翅 一对,为皇帝睡眠或者生病时所戴。
相巾:软胎,四方形,缎面绣蟒或者其他图案,下缀白玉帽正,后有 朝天翅两根,高过帽顶。为宰相家居时所戴。
员外巾:软胎,斜方形,缎制,多绣寿字纹,背
后垂软翼二根,下端垂长绣花带。为乡绅、富户 所带。
京剧中的盔头
京剧中人物所戴各种的帽子统称为盔头。 京剧中有专门放置各种冠、盔、帽、巾的 箱子,叫盔头箱。
盔头也是根据人物地位、性格、身份的不 同,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
除此之外,还有大小附件,大多数与盔头配 用,也可以单用.
1、冠: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九龙冠
平天冠
凤冠
如意冠
钿冠

王帽
纱帽
罗帽
太监帽
鬃帽
王帽:又称皇帽,为皇帝所戴。
纱帽:俗称乌纱帽。在京剧舞台上使用最多,用途 最广。硬胎,前低呈半圆,后高微圆,纸胎上蒙黑 绸或平绒,背下端横插一对帽翅。帽翅在京剧术语 中称为“展”。
纱帽
中展
尖展
圆展
相纱
相纱
相貂
长方形的帽翅,铁纱底,贴金、银点翠,上镂太阳水纹、寿字等图案。 长短适中,所以叫“中展”,或中纱、方纱。为生行所扮演的文官所戴。
乌纱帽
帽翅为圆形的,俗称圆纱或者圆展,多为丑行人物 所带,有圆滑的意思。
帽翅为菱形的,又叫尖展、尖纱。
纱帽翅呈扁担形的,尾端上翘,黑色缎、绒包底,为宰相专用,因此称为相 纱。
曹操
包公
一种包有色锻的帽翅的两端缀有龙头、光珠,此类称为相貂 。
《将相和》之蔺相如戴相貂
《赵氏孤儿》之赵盾
罗帽:分硬胎、软胎两种。硬胎有花素之分。 硬花罗帽:为六瓣镖形,每瓣上镶有光珠、绒球;软花罗帽,帽身是软的,
为六角形,上绣团花。软、硬花罗帽用途差不多,多为江湖侠客所戴。
软、硬素罗帽都为黑色,硬素罗帽为衙门里的都头、捕快和有正义感的仆人所
。 戴。软素罗帽为江湖侠客义士所戴
《 武 松 》 戴 软 素 罗 帽
太监帽
大太监帽又称中常侍帽, 全帽扁圆,顶端有两片如 意形弯覆,前扇正中面牌 绒球,左右双龙戏珠纹样, 上缀光珠,两侧龙尾耳子 下垂有流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