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赏析6-3(盔头)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摘要】盔头作为戏剧中常见的道具,在古代戏剧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古希腊戏剧中的戴面具表现不同角色。
而在现代戏剧中,盔头演变为更具象征意义的道具,代表着人物的身份和心理变化。
盔头对演员表演产生深远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诠释角色。
盔头的审美意义也不可忽视,它能增添戏剧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在舞台设计中,盔头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与服装、布景等元素相辅相成,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舞台氛围。
盔头的多功能性、在戏剧中的不可或缺性和审美效果使其成为戏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享受。
【关键词】戏剧、盔头、应用、历史、重要性、古代、现代、演变、影响、审美意义、舞台设计、多功能性、不可或缺性、审美效果1. 引言1.1 戏剧中的道具戏剧中的道具是戏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物品,如服饰、器具、装饰品等。
道具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演员展示角色身份和性格,还可以增强舞台效果,营造氛围,引导观众情绪。
道具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剧情需求、角色特点和舞台效果,因此在剧本创作和排练过程中,道具的设计和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2 盔头的历史盔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戏剧表演。
在古代戏剧中,盔头被用作区分不同角色的重要道具,帮助观众更容易地识别角色身份和社会地位。
盔头的材质和设计通常反映了角色的性格、职业和地位,为戏剧人物增添了色彩和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逐渐演变和丰富,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标志性道具,而是成为表达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盔头的历史也见证了戏剧的发展和变迁,反映了时代的审美趋势和文化变化。
在现代戏剧中,盔头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和功能,而是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和戏剧性表现力,成为戏剧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盔头的历史既是戏剧发展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3 盔头在戏剧中的重要性在戏剧中,盔头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角色形象的丰富和完善上,更体现在对整个舞台表演的提升和加强上。
京剧艺术赏析6-3(盔头)

夫子盔 (老爷盔) 老爷盔)
太子盔:紫金冠 太子盔:
蝴蝶盔 :为刀马旦、武旦常戴的一种盔头。 为刀马旦、武旦常戴的一种盔头。
3、帽:帽的类别最杂,自皇帝到平民,自文 帽的类别最杂,自皇帝到平民, 官到武将都可以戴。 官到武将都可以戴。
帽
王帽
纱帽
罗帽
太监帽
鬃帽
王帽:又称皇帽,为皇帝所戴。 王帽:又称皇帽,为皇帝所戴。
员外巾:软胎,斜方形ຫໍສະໝຸດ 缎制,多绣寿字纹, 员外巾:软胎,斜方形,缎制,多绣寿字纹,背 后垂软翼二根,下端垂长绣花带。为乡绅、 后垂软翼二根,下端垂长绣花带。为乡绅、富户 所带。 所带。
棒槌巾: 棒槌巾:软胎,前低后高,上小下大,缎底上绣有散花, 背部有一对桃形 上翘小帽翅,可以晃动,形似棒槌。多 为恶少所戴。 高方巾: 高方巾:缎制面,素色,为穷书生所戴。
京剧中的盔头
京剧中人物所戴各种的帽子统称为盔头。 京剧中有专门放置各种冠、盔、帽、巾的 箱子,叫盔头箱。 盔头也是根据人物地位、性格、身份的不 同,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 除此之外,还有大小附件, 除此之外,还有大小附件,大多数与盔头配 用,也可以单用. 也可以单用.
1、冠: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冠
九龙冠
平天冠
凤冠
如意冠
钿冠
《武则天》(中间) 武则天》 中间)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冲天冠、玉皇冠. 冲天冠、玉皇冠. 顶部有一长方形平板, 称为”延”,面镂日月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板前后沿垂珠帘,冠上 缀绒球光珠,两侧有龙 纹耳子,下挂流苏。 多为玉皇大帝、阎王、 商纣王,秦始皇所带。
鬃帽:也称苍蝇帽,蛐蛐帽,黑色马尾织成,上尖下圆,中 空如罩,为净、丑扮演的绿林豪杰所戴。另有硬花鬃帽,由 铁丝编制,比鬃帽略高大,外满缀蝴蝶,光珠,绒球。
戏曲盔头制作工艺及审美探析

种 髯 口、 甩发 、 蓬头 、 发绺及 面具等也 归“ 盔箱” 管理 。另加放置 演 员化妆 品的“ 梳 头 桌” 和放置旗把 的“ 旗 把箱” 便 够成 了戏 曲中特 有 的“ 五箱一 桌” 。戏 曲的各 类戏箱 日常都设有 专人 管理 , 由他们 负责 演员的装扮 。从 事这项 工作 的人 在行 内被称 为“ 师傅” 或“ 箱 倌 儿” 。他们 同样 有师徒 的传承 与操作 的规 程 , 并在 长期 的实践 中逐 步形成 了程 式化的衣箱制 。
所戴道具 。隶属于京剧衣箱① , 与戏衣 等搭配 , 在 传统 戏 曲中担负塑造人 物形象 、 彰显身份 、 性格
的重 要 职能 。
盔 头 自产 生至 今 , 一 直 沿用 手 工 制 作 , 纹样 、 颜色、 式 样 皆 以现 实 生 活 服 饰 为 蓝 本 , 以“ 阶 级 等级 ” ② 为准则 , 历经 多代盔 头艺人 提炼 、 创造 、 革新 , 制作 、 传承 , 已形 成一套 系统化 的工 艺流程 。 盔 头 制 作 是 盔 头 艺人 审美 实 践 的过 程 , 是 其 参 与戏 曲人 物 创 作 、 戏 曲表 演 的媒 介 与 手段 。他
② 戏行 内素有“ 宁穿破 不穿错” 之说 。其核心含 义是指 , 戏 曲故 事 中的任 何一位人 物从 头到脚的 穿戴 , 从款 式式样到 颜 色花 纹 , 都会按
照其出身阶级 、 社 会 角色、 人 物性 格的 不同, 都有 着严格 的规 定 。无论是演 员还是管理 衣箱的师傅均会 严格遵 守, 不得 随意 改变。一
盔头 , 中 国传 艺 人 刘 森 溥③ 的盔 头 情 缘 及 盔 头 技 艺、 行 业 在 当时 面 临 的继 承 困境 。 出于 对戏 曲 服 饰 的 喜 爱 和 对 盔 头 技 艺
盔头的发展及其在京剧艺术中的作用

盔头的发展及其在京剧艺术中的作用【摘要】盔头作为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它起源于古代戏曲,通过演员的表演和技艺逐渐完善,成为了京剧艺术中的精髓之一。
盔头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每一种盔头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表演中,盔头不仅可以帮助演员饰演不同的角色,还可以增强舞台效果和戏剧张力。
盔头承载了京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京剧艺术的影响持续不衰。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盔头将继续发展并保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盔头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其对京剧艺术的持续影响,将在未来继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盔头,京剧,艺术,发展,重要性,演变,制作工艺,种类,使用,表演,作用,传统文化,象征意义,不可替代性,发展趋势,影响。
1. 引言1.1 盔头的起源盔头在京剧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视觉效果上,更体现在其象征意义和表演功能上。
通过盔头的设计和制作,演员可以更好地表现角色的身份和情感,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认同角色。
盔头的发展和演变也反映出戏剧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变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表演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盔头在京剧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它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戏剧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盔头在京剧中的重要性盔头作为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在整个戏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演员们装扮的一部分,更承载着戏剧角色的形象与性格。
盔头的设计与制作,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戏剧人物,并产生共鸣。
京剧中常见的盔头形象有英雄、恶人、丑角等,每种盔头都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性格,并通过形状、颜色和装饰来突出这些特质。
盔头在京剧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增加戏剧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更加投入到角色的世界中。
盔头的选择和设计也反映了演员的演技和对角色的理解。
盔头在京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戏剧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正文2.1 盔头在京剧中的演变盔头在京剧中的演变可以追溯至清朝时期,盔头最初是由戏剧演员们使用的一种道具,用以增强角色形象和表现力。
简析盔头的程式化与艺术性

传递着吉祥 的寓意 。《 大登殿》 中的王宝钏l ' 出场便是戴着
凤冠 , 与之前的头饰相对比 , 极显华美大气 。 人物形象一下 子就得到 了很好 的烘托 , 这样的审美享受 , 是只有在 戏曲 的舞台上才能遇到的。 除了造型上的艺术性 ,在舞 台使用上 的艺术性 也是
百姓戴 的帽 巾 , 也都 相当有装 饰性 。 插 在盔头上 的翎子 , 贵族妇 女佩戴 的凤冠 , 便是舞 台帽 饰审美艺 术性 的典型 代表 。 京剧舞 台上的武 将有 时需要插 上“ 翎子 ” . 即两 根长 长的野鸡毛 。气 势雄健 , 扮相英武 的青年 角色 . 戴上翎子
可大大增强舞台上的美感 。传说“ 翎子 ” 这一发明 , 源于战 国 中后期。赵武灵王知道“ 褐 马鸡 ” 有好斗不畏死的特点 . 因此让骁勇 的将士们 , 在各 自头冠上插 了褐马鸡的羽毛 。 京剧对这一做法进行 了沿袭 , 为了美化舞 台效果 , 便用与
比如在京剧《 九江 口》 中, 当陈友谅要撤销张定边的职 务之
时, 张定边便 以一个抖盔的动作 , 来表现 自己的愤怒之情 。 这种 以头部力量带动盔头颤抖的动作 , 还可以用来表示人 物的恼怒之情无处发泄 。除此之外 , 还有托冠 , 弹冠 , 甩冠 等动作 。这些动作借助对盔头的使用 , 表达了人物不 同的
更加美观 , 更容易表达人物情感 , 可以更好 的增 强表演的 舞蹈性 。 凤冠 , 光是看她 的形状 , 色彩与质地 , 便给人一种艺术 的享受。 远远望去 , 就有一种富丽堂皇的贵气。 大量珍珠攒 簇在一起 , 烘托出点翠工艺的凤凰 图案 , 耳边挂 有排子穗
京剧艺术赏析6-3(盔头)

王帽
纱帽
罗帽
太监帽
鬃帽
王帽:又称皇帽,为皇帝所戴。
纱帽:俗称乌纱帽。在京剧舞台上使用最多,用途 最广。硬胎,前低呈半圆,后高微圆,纸胎上蒙黑 绸或平绒,背下端横插一对帽翅。帽翅在京剧术语 中称为“展”。
纱帽
中展
尖展
圆展
相纱
相纱
相貂
长方形的帽翅,铁纱底,贴金、银点翠,上镂太阳水纹、寿字等图案。 长短适中,所以叫“中展”,或中纱、方纱。为生行所扮演的文官所戴。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冲天冠、玉皇冠.
顶部有一长方形平板, 称为”延”,面镂日月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板前后沿垂珠帘,冠上 缀绒球光珠,两侧有龙 纹耳子,下挂流苏。
多为玉皇大帝、阎王、 商纣王,秦始皇所带。
《武则天》(中间)
凤冠:为皇后、妃子及贵夫人所戴。
《 贵 妃 醉 酒 》
老旦凤冠
4、巾:为各类人物家常便服时所戴。
皇巾:又称帝巾。软胎,前低后高,黄缎制面,上绣龙纹,背有朝天翅 一对,为皇帝睡眠或者生病时所戴。
相巾:软胎,四方形,缎面绣蟒或者其他图案,下缀白玉帽正,后有 朝天翅两根,高过帽顶。为宰相家居时所戴。
员外巾:软胎,斜方形,缎制,多绣寿字纹,背
后垂软翼二根,下端垂长绣花带。为乡绅、富户 所带。
掉,并在顶部加插小火焰。
文生巾
武生巾
许仙巾
四棱巾
鬃帽:也称苍蝇帽,蛐蛐帽,黑色马尾织成,上尖下圆,中
空如罩,为净、丑扮演的绿林豪杰所戴。另有硬花鬃帽,由 铁丝编制,比鬃帽略高大,外满缀蝴蝶,光珠,绒球。
帽子的附件:额子、火焰、面牌等
面牌:为盔帽上的装饰物,圆 形,四周镶白的小珠或装饰 寿字纹,镜面,后面有弯勾, 插在帽子前中。也可用于甩 发正额,表示战败之将。
戏曲盔头详解

戏曲盔头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所佩戴的头饰,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寓意。
以下是戏曲盔头的详细解释:
平天冠:又称平顶冠或冲天冠,冠顶为一长方形平板,前后垂旒,左右挂大穗。
多用于天堂与地狱的统治者(即玉皇大帝、阎罗王等)和帝王。
女平天冠:略小,为戏曲中武则天所用。
紫金冠:又名太子盔,多用于王子及年少将领。
前扇为额子,后扇在圆形头盔顶上加多子头(垛子头)。
左右挂长穗,背后挂一排短穗(即“后遮根”)。
底色以银色为多,亦有金色的。
束发紫金冠:正中有一个大绒球,冠型小巧而不覆发,亦不挂穗。
凤冠:皇后用的凤冠挂黄色丝穗,其他贵妇或新妇可挂粉红色或各色丝穗。
另有老旦凤冠,金色,较小。
过翘:分为大过翘和小过翘,饰有点翠立凤或珠凤,旁挂排子穗或花篮穗,供王妃、公主用。
以上是戏曲盔头的详细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

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
第二,盔头增加了角色形象的特色和辨识度。
在戏剧表演中,角色的服饰和化妆是增
强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特别是在传统的武打戏中,各种不同的盔头可以区分出不同
的门派和武功流派,这不仅对角色形象的刻画提供了帮助,也为整个故事情节的推进增加
了清晰明了的线索。
第三,盔头有着深刻的审美意义。
盔头不仅仅是一种舞台道具,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如京剧中的盔头款式和特征,均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包含了丰富的审美
元素。
盔头的形状、配色、文化背景等都对观众的感官和审美感受产生着影响。
总之,盔头在戏剧中的应用与审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盔头不仅仅是一种舞台道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盔头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增加角色形象的特色和
辨识度,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鬃帽:也称苍蝇帽,蛐蛐帽,黑色马尾织成,上尖下圆,中
空如罩,为净、丑扮演的绿林豪杰所戴。另有硬花鬃帽,由 铁丝编制,比鬃帽略高大,外满缀蝴蝶,光珠,绒球。
帽子的附件:额子、火焰、面牌等
面牌:为盔帽上的装饰物,圆 形,四周镶白的小珠或装饰 寿字纹,镜面,后面有弯勾, 插在帽子前中。也可用于甩 发正额,表示战败之将。
京剧中的盔头
京剧中人物所戴各种的帽子统称为盔头。 京剧中有专门放置各种冠、盔、帽、巾的 箱子,叫盔头箱。
盔头也是根据人物地位、性格、身份的不 同,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
除此之外,还有大小附件,大多数与盔头配 用,也可以单用.
1、冠: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
冠
九龙冠
平天冠
凤冠
如意冠
钿冠
平天冠:也称平顶冠、 冲天冠、玉皇冠.
2、盔:为武职将帅所戴。
盔
帅盔
夫子盔
太子盔
蝴蝶盔
帅盔
《 野 猪 林 》 之 林 冲 ( 便 衣 帅 :为刀马旦、武旦常戴的一种盔头。
3、帽:帽的类别最杂,自皇帝到平民,自文 官到武将都可以戴。
帽
王帽
纱帽
罗帽
太监帽
鬃帽
王帽:又称皇帽,为皇帝所戴。
掉,并在顶部加插小火焰。
文生巾
武生巾
许仙巾
四棱巾
顶部有一长方形平板, 称为”延”,面镂日月 星辰,故又称日月冠.
板前后沿垂珠帘,冠上 缀绒球光珠,两侧有龙 纹耳子,下挂流苏。
多为玉皇大帝、阎王、 商纣王,秦始皇所带。
《武则天》(中间)
凤冠:为皇后、妃子及贵夫人所戴。
《 贵 妃 醉 酒 》
老旦凤冠
如意冠
《霸王别姬》
钿冠:穿旗蟒时配戴
王 瑶 卿 饰 《 四 郎 探 母 之 》 萧 太 后
纱帽:俗称乌纱帽。在京剧舞台上使用最多,用途 最广。硬胎,前低呈半圆,后高微圆,纸胎上蒙黑 绸或平绒,背下端横插一对帽翅。帽翅在京剧术语 中称为“展”。
纱帽
中展
尖展
圆展
相纱
相纱
相貂
长方形的帽翅,铁纱底,贴金、银点翠,上镂太阳水纹、寿字等图案。 长短适中,所以叫“中展”,或中纱、方纱。为生行所扮演的文官所戴。
额子:将帅盔分前后扇, 前为额子,半圆形,沿 口装饰有小珠,水或云 纹,正中大绒面牌,左 右饰有龙纹光珠,上坠 有八对绒球,与帅盔套 用。
火焰:由铁丝外套红绸 抽折,成火焰状,装饰 在帽子上。
额子
女七星额子:上缀两层大绒球,每层七个,所以称 七星额子
《白蛇传》中白蛇
软额子
《虹桥赠珠》中水母
乌纱帽
帽翅为圆形的,俗称圆纱或者圆展,多为丑行人物 所带,有圆滑的意思。
帽翅为菱形的,又叫尖展、尖纱。
纱帽翅呈扁担形的,尾端上翘,黑色缎、绒包底,为宰相专用,因此称为相 纱。
曹操
包公
一种包有色锻的帽翅的两端缀有龙头、光珠,此类称为相貂 。
《将相和》之蔺相如戴相貂
《赵氏孤儿》之赵盾
罗帽:分硬胎、软胎两种。硬胎有花素之分。 硬花罗帽:为六瓣镖形,每瓣上镶有光珠、绒球;软花罗帽,帽身是软的,
4、巾:为各类人物家常便服时所戴。
皇巾:又称帝巾。软胎,前低后高,黄缎制面,上绣龙纹,背有朝天翅 一对,为皇帝睡眠或者生病时所戴。
相巾:软胎,四方形,缎面绣蟒或者其他图案,下缀白玉帽正,后有 朝天翅两根,高过帽顶。为宰相家居时所戴。
员外巾:软胎,斜方形,缎制,多绣寿字纹,背
后垂软翼二根,下端垂长绣花带。为乡绅、富户 所带。
棒槌巾:软胎,前低后高,上小下大,缎底上绣有散花, 背部有一对桃形 上翘小帽翅,可以晃动,形似棒槌。多 为恶少所戴。
高方巾:缎制面,素色,为穷书生所戴。
文生巾、武生巾:又称小生巾,公子巾,软胎,前低后高,前片可以折叠,后 片为半圆形,连接两侧如意头,下垂流苏,背后有两根飘带,缎制面,绣有花 卉图案,颜色很多,与衣服搭配,为公子、秀才书生等戴。武生戴时把飘带去
为六角形,上绣团花。软、硬花罗帽用途差不多,多为江湖侠客所戴。
软、硬素罗帽都为黑色,硬素罗帽为衙门里的都头、捕快和有正义感的仆人所
。 戴。软素罗帽为江湖侠客义士所戴
《 武 松 》 戴 软 素 罗 帽
太监帽
大太监帽又称中常侍帽, 全帽扁圆,顶端有两片如 意形弯覆,前扇正中面牌 绒球,左右双龙戏珠纹样, 上缀光珠,两侧龙尾耳子 下垂有流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