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学案(1)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能够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运用文本语言,进行有效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2)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 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和难懂句子的理解。
2. 对文章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3.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4. 课堂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实践运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拿来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5. 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一文。
2. 参考资料: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相关论文和评论。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2课拿来主义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作者详情,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但是社会背景下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2.能力目标:理清课文思路,品味犀利幽默和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感悟“拿来主义〞,掌握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和比照论证等论证方法;3.情感目标:结合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由文与人,由论与人,领悟“拿来主义〞对当下的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感“拿来主义〞(一)课堂导入曾这样评价一位作家的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鲁迅)(二)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某某某某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开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以与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三)写作背景(四)《且介亭杂文》的缘起与文体简介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某某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某某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现实。
杂文:是报刊上常见的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是以形象说理为主的,短小,活泼,犀利的文学体裁,是“战斗性的文艺作品〞。
杂文的根本特征:感应敏锐,战斗性强;内容博杂,手法灵活;亦庄亦谐,议论形象;以小见大,文短味长。
(五)带着问题听朗读问题:1、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拿来主义〞,请大家找出这句话?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请同学对以下字词进展注音和改错。
(六)初步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层次感和结构特点。
举出例子,“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消灭。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3. 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文章主要论点及其论证过程。
3. 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拿来主义”的定义和内涵。
2.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3. 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中心思想。
2.2 教学难点1. 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主要论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4. 总结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拿来主义》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背景资料和学术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软件。
5.2 拓展活动1.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
2.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写作题目,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学术研究,提高学术素养。
《拿来主义》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C玄虚。
________炮枪和烟灯,________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________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________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A、因为虽然但是所以B、只有虽然倘使但C、虽然但是只要但D、只有因为所以因此【答案】B【详解】见原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这些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C.陈教授的反驳,有理有据,义正词严,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D.主持人说:“李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下面请各位同学畅所欲言。
”【答案】A 【详解】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
使用正确。
残羹冷炙,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
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后三个成语皆不合语境。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B.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若干。
C.《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租界”之半,“且介亭”即“租界里的亭子间”。
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答案】D【详解】D《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6.把下面五句话按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本意是我们不但要从“西方”拿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第12课 拿来主义 学案
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明确“拿来主义”的含义。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3.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本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4.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自主预习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了解杂文的特点。
2.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读音和意思;准确背诵文下所有注释。
3.本文总体上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课堂探究深入研读,细读品悟。
1.抓文脉,品“理趣”。
(1)为什么要“拿来”?(2)什么是“拿来主义”?(3)怎样“拿来”?2.抓语言,品“文趣”。
比较鉴赏:体会下面三组文字不同的表达效果。
(1)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有几位艺术家拿一些古画和新作,在欧洲各国一一行进展览,作文化交流。
鉴赏:(2)A.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B.十分生气,放一把火烧了,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没有思想的人。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走进了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无用的人。
鉴赏:(3)A.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B.对于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我们要吸收;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我们要批判地吸收;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我们要存放一点,其余毁坏;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要彻底抛弃。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观点的介绍。
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解析。
3. 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 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看法。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主要内容。
3. 解析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思考。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思考。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
3. 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和交流。
4. 反思法: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
3. 学生讨论和思考能力的评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交流和合作。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拿来主义》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文章背景和作者观点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3. 多媒体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等。
5.2 教学材料1. 课文阅读材料:《拿来主义》原文。
2. 练习题: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3. 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十二章《拿来主义》。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
1. 文章背景:介绍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历史背景和动机,以及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意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拿来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过程:
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鲁迅先生的背景及其写作《拿来主义》的动机,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拿来主义》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拿来主义》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其他文学作品中体现“拿来主义”思想的具体例子。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拿来主义》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简介和文章写作背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拿来主义》的时代背景。
简短介绍《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拿来主义》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作者背景和主要观点。
七、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氛围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对于《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的理解也达到了我的预期。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学生们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学案: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鲁迅
12.拿来主义/鲁迅素养目标备考指导1.揣摩文中重要词句,领悟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1.鲁迅的语言犀利、幽默,抓住重要词句,分析其含意和语言表达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2.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经常考查。
[思维发展与提升]情景导学假想我们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杨梅树,满树结满了诱人的果实。
这时我们就会本能地占有它,然后摘下鲜红肥润的杨梅,美美地吃起来。
如果不慎摘到烂果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们会把它留在树上。
这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
在对待简单的生活问题时,我们都能本能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
但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许多人就困惑、迷惘了。
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有许多知识青年乃至大学者都困惑、迷惘过。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民族之魂——鲁迅[简历]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21年12月发表的白话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新教材】12拿来主义 教案 —2020-2021学年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和关键句整体把握思路层次,深入透析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来论证观点的写作特色。
3.理解“拿来主义”内涵,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和关键句整体把握思路层次,深入透析文章内容。
2.体会鲁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论证观点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学引导1. 了解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阿Q 正传》、《朝花夕拾》2.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侵略者很快地占领了东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国民党反动派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外,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文化界也有一些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
在革命阵营内部,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
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
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的。
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
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3. 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①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②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③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12 《拿来主义》教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12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了解“杂文”的相关文体知识,领会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梳理文章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
4.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时的态度,学习作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方法—批判性地继承与创新。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
难点明确实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人多傲骨,也多心怀天下。
当一个时代,被乌云所笼罩之时,心忧天下者,于殚精竭虑中,思索救亡图存的法门;于虎啸龙吟中,喊出时代的最强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的《拿来主义》,听一听,那是个时代文人的声音。
二、写作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文化界的反动文人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逆流,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当时左翼文艺队伍中也有人受“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
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写了此文。
三、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入境生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毛泽东【拓展链接】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郭沫若迷茫中的灯塔——拿来主义本文写于20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
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相关链接】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特点是针对性强,“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作家金句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2.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5.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6.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语言运用(3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________,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________,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
走进民宿,院内树影斑驳,怪石嶙峋,真是________。
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
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________,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
同时,(),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脱颖而出就地取材别具匠心饮鸩止渴B.出类拔萃因地制宜别有洞天急功近利C.出类拔萃就地取材别有洞天饮鸩止渴D.脱颖而出因地制宜别具匠心急功近利解析:选B。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脱颖而出”只能用于人。
此处应选“出类拔萃”。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就地取材:在本地选取需要的材料。
此处“因地制宜”更切合语境。
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此处用来形容风景,所以选“别有洞天”。
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从横线后面的“一拥而上,简单模仿”等内容看,应选用“急功近利”。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B.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D.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解析:选C。
该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少了与“通过”相搭配的中心语;二是搭配不当,“触摸”可以与“脉动”搭配,但与“惬意”不搭配。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得以延长B.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得以实现,延长产业链条C.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D.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得以实现,产业链条得以延长解析:选C。
括号前面的“更要统筹规划”里有一个“要”字,后面接“还要”更恰当。
根据括号后面的“拓展……环节”“带动……发展”的动宾结构来看,“延长产业链条”更恰当。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进行的不懈努力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兴趣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传统的骨气,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A.④⑥①②⑤③B.④①⑥⑤③②C.⑤③①⑥②④D.⑤③②④⑥①解析:选D。
③⑤承接前文谈鲁迅的文章,且“还有”“更有”构成递进关系,故⑤在③前。
②由鲁迅的文章转入鲁迅的为人和他的精神,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应紧接③。
④⑥承接②谈鲁迅的精神,①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
5.下面是关于鲁迅作品被大量撤出语文课本的评论文《鲁迅虽“被出走”,风景犹在“窗外”》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文题及上下文,补写横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对于鲁迅的“被出走”,外界观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者认为,鲁迅作品有其时代局限性,如今已然过时了,何况,补充进来的文章,也不乏名篇佳作,怎么就少不了一个鲁迅?反对者则多会引用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过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可悲。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堪称巅峰。
不过,他的作品在语文课本中的比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鲁迅“被出走”不是症结所在,关键在于“后来人”能否真正填补这一空白。
毕竟,这些被拿下的文章都是历经多年检验,而被证明是“最优秀、最经典”的。
如果“后来人”力有不逮,岂不是平添遗憾?答案:①可谓针锋相对②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③也确实多了些6.下面是鲁迅先生名作《阿Q正传》中的一段文字,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60字。
(6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辣辣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辣辣,——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答:答案:这段文字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极传神地写出了阿Q“转败为胜”的心理过程,有力地突出了阿Q的性格特点——“精神胜利”法。
7.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并对这种现象进行简要点评。
(7分)答:答案:这是一幅针砭时弊的漫画:画面中间一位老人摔倒在地,周围是围观者踩出的一串脚印,一位路人手指着老人对围观的众人说:“帮我做个‘见证’,老人摔倒不关我的事。
”点评:时下,老人摔倒不敢扶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人倒了不扶,那就说明人心倒了,良心倒了。
良心倒了再去扶,就扶不起来了。
面对倒地的老人,我们应该勇敢地伸出援手。
二、阅读提升(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国人的“国粹病”廖保平两年前,因为“破解川剧变脸秘密”,曾金贵成为川剧界的声讨对象。
今年7月,法国女孩美兰妮专程来中国拜曾金贵为师学习变脸的消息一出,声讨再起:“变脸是国粹,怎能随便传给外人?”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充满火药味,皆因变脸被视为“国粹”。
变脸真是国粹吗?曾金贵说,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
过去,独门绝技——“绝活”的传授大有规矩: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人)。
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
一种技艺“粹”到“国”级,就跟国家荣誉、国家机密、国家利益等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维护甚至保卫的意义。
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
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绝活”是传内不传外(国)的。
照这样说,作为国粹的京剧也有绝活,也应该传内不传外(国)。
可是,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
或许,那些一概地、盲目地反对国粹外流的人,大概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且发生了误解。
鲁迅《拿来主义》一开头有云:“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字里行间,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
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
如此推论,愚以为谬矣!其一,我要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先生,旨在抨击统治者的媚外卖国,而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其二,在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鲁迅本人也绝不是一个闭关主义者。
这一点只要翻看一下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就很容易找到实例。
我认为,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已经成为“国粹病”患者。
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他们却抱残守缺,对碰触者给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真是病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我们如何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如何让我们轻装上阵,而不是像守财奴一样对待国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写曾金贵两次遭到声讨,其目的是树立全文批驳的靶子,引起下文对“国粹病”的批驳、评析。
B.曾金贵认为,变脸只是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根本与“国粹”毫无关系,这体现出他开放的“国粹观”。
C.在《拿来主义》中,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
作者认为,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
D.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对曾金贵的做法,我们不要妄加指责,否则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解析:选A。
B项,“根本与‘国粹’毫无关系”说法太绝对,“这体现出他开放的‘国粹观’”说法也不正确;C项,“作者认为”有误,从文中“如此推论,愚以为谬矣”看,这不是作者的观点;D项,“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语意过重。
9.“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
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
”请结合全文分析,国粹派是怎样一种人?“敝帚自珍”与“哗然”分别体现了本文怎样的语言风格?(8分)答:解析:对于国粹派特点的概括要注意文中所使用的一些关键词语。
“敝帚自珍”与“哗然”两个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答案:国粹派是在对待中外文化交流问题上,采取闭关主义、保守主义,抱残守缺,极力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人。
“敝帚自珍”在这里是贬义词,是抱残守缺,害怕交流,不求创新和发展;“哗然”是大惊小怪,极力反对的意思,体现了本文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