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移舟泊烟渚.(chǔ),日暮客愁心.。
B. 黑云翻墨..乱入船。
..未遮山,白雨跳珠C. 明月别枝惊鹊,轻风..半夜鸣蝉。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xiàn)。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日暮客.(客人)愁新B. 黑云翻墨..(像珍珠般跳落)乱入船。
..(像打翻的墨水一样)未遮山,白雨跳珠C. 明月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 旧时茅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边。
3.《宿建德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一个字是。
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它与北宋词人________并称“苏辛”;与宋朝女词人_________并称“李辛”。
“西江月”是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
【能力提升】6.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7.简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 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10. 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
11. 试从色彩角度简要赏析该诗。
12.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移舟泊烟渚.(zhǔ zhě),日暮客愁新。
(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3.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吹(2)白雨跳珠..乱入船()A.跳动的水珠 B.跳动的珍珠 C.跑进船里的水珠(3)旧时..茅店社林边()A.往日 B.陈旧的时间 C.很久4.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
,。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
”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
②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
《3 古诗词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乡亲们都自发地来帮老汉收割稻谷,这种热心助人的měi dé( )令人称道,就连叽喳的xǐ què( )和呜叫的qiū chán( )也为之叫好.二、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打”√”.辛弃疾.(jī jí) 别.枝(béi bié) 丰年.(niáng nián) 社.林(shèn shè) 溪.桥(xī xīn)三、造句.旖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驰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释词语.别枝:_____________________鸣:____________________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林: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下列语境,补充合适的诗句.1.向晚时刻,我徜徉在宽阔的长堤,放眼望去,只见原野空旷,树影斑驳,再看江面,但见水中映月,清澈照人……此时此景,我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踏着乡村湿滑的小路,词人走过一座弯弯的小桥,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条潺潺的小溪和一座低矮的茅店,这一切是多么熟悉啊!他欣然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三首古诗词中有两首是写月夜景色的,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2)《宿建德江》一诗的诗眼是“_______”,从“________”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旧愁未去,新愁又来.(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他与北宋词人_________并称“苏辛”;与宋朝女词人_________并称“李辛”.“西江月”是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七、课内阅读江月·夜行黄沙道1)默写这首词.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这样写有何作用?3)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季节),从_____________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4)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美德喜鹊秋蝉二、jí bié nián shè xī三、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这欢快的歌声,让我们心驰神往,忘掉了一切.四、飞离树枝鸣叫同“现”,出现的意思. 社庙丛林.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六、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暮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乱入船忽吹散词南宋辛弃疾苏轼李清照词牌名题目七、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鸣蝉、蛙声.形象生动有情趣,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声音,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3)夏惊鹊、鸣蝉、稻花香、蛙声4)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3 古诗词三首
3.古诗词三首一、阅读孟浩然抒写羁旅之思的《宿建德江》,完成后面题目。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
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
(意对即可)(2)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意对即可)类文阅读桃花溪解释词语: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选自《唐诗三百首》)飞桥:尽日: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_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_________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_________,追求_________的心情。
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参考答案】高桥。
整日。
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选自《唐诗三百首》)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
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愁不能,“斜”字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暗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3 古诗词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dé xíng xǐ quèchán míng dào zi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古诗词句。
1.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活蹦乱跳地窜进船里。
3.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的丰收年景,耳边蛙声一片。
三、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烟渚.(zhězhǔ)未遮.(zhēzhè)山鸣蝉.(chántán)惊鹊.(quèqüè)四、根据对课文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第2段中把花比作星星,而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也把花比作星星,请写出这句话。
2.第六段中画波浪线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第七段中最后一句“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什么?五、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烟渚.:________________(2)愁新.: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诗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回答问题。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描绘了________的美丽雨景。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________”字上。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________”。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1.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宿建德江》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___,诗中描写了诗人暮宿建德江畔所见的江边夜景,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___,“西江月”是_______ ,“ 夜行黄沙道中”是诗的_______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移舟泊烟渚.(zhǔ zhě),日暮客愁新。
(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旧时..茅店社林边()A.往日 B.陈旧的时间 C.很久(2)移舟泊.烟渚()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吹(3)白雨跳珠..乱入船()A.跳动的水珠 B.跳动的珍珠 C.跑进船里的水珠4.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
,。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
”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①“七八个”说明了,“两三点”说明了,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②“忽见”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附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
2.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述。
重点、难点重点:1.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述。
突破方法通过理解诗句意思来记忆诗句;借助图画,帮助想象,理解诗意,促进表达。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通过师生对话,多种形式朗读,走进诗歌意境,感悟诗人心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点拨法、问题导读法。
学法: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作者及创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
一、观看插图,初游建德江师:看第1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否用几句话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说话内容相机导人:这幅画描绘的正是《宿建德江》这首诗的情景。
(板书课题:宿建德江)二、字字落实,读通诗歌(一)自由读师:前两遍读准字音,把你觉得要注意的音节圈起来,争取做到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诗句读通念顺。
(二)准确读“泊”在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念作bó。
“泊烟渚"的“渚”读zhŭ。
“德”:书写时注意不要丢了右边中间的“一”。
(三)有节奏地读。
师: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
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般是: 2/2/1或2/1/2。
例如:“移舟/泊/烟渚”为2/1/2。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
每行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老师读。
然后交换读。
三、走进诗境,感悟情感(一)许多古诗都有“诗眼”,它就像诗的“眼睛”,是能揭示诗的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x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词三首(2)类文阅读(含答案)
3 古诗词三首1.课外阅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词,“________”是词牌名。
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叫__________,后一部分叫_________。
我还积累《_____》《____》等词。
2)这首词一共写了_____个人。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请用“______”在词中画出相关语句。
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唐]王建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2)互相呼唤。
()(3)庭院中间。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3.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词句补充完整。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题目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
()(2)“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是时间,“行”交代事件。
()(3)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找地方避雨的经过和感受。
()3)这首词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含作业)
新课教学()分钟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学生自读后教师指导,并出示课件,使学生能够把握准诗词的节奏,正确朗读诗歌,同时,这也是正确理解诗词的第一步。
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5】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古詩詞三首》課文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釋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釋①[望湖樓]又叫看經樓,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________注釋①[西江月]詞牌名。
②[夜行黃沙道中]詞題。
黃沙:黃沙嶺,在今江西省上饒市的西面。
③[別枝]橫斜突兀的樹枝。
④[茅店]用茅草蓋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⑥[見]同“現”。
【篇二】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古詩詞三首》知識點一、作者簡介孟浩然,唐代詩人。
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詩26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
風格以清曠沖淡為主,但沖淡中亦有壯逸之氣。
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人。
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
二、生字組詞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鵲què(喜鵲、鵲橋、聲名鵲起)蟬chán(蟬聯、金蟬、蟬蛻)三、破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譯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霧氣彌漫小洲邊,夕陽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悵。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精]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卷《宿建德江》知识点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诗词大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日暮时,新的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
精彩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
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
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知识点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词大意: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鸟云。
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精彩赏析: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一一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一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含问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含问题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XXX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研究第3课——《古诗词三首》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首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以是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研究《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XXX:XXX(689-740年),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XXX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XXX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puXuewang.com』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rì mù() mò shuǐ() xǐ què()chán míng() wā shēng() máo diàn()pǐn dé() zhù sù()二、先解释加点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三、把古诗和所描写的季节连一连。
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冬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根据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选一选。
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A.北宋、明B.南唐、南宋C.南宋、唐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多选)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A.浙江金华B.扬州瘦西湖边C.杭州西湖边五、根据所学古诗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的景色,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2.《宿建德江》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了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所见到的_ 的景象,抒发了作者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之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的词。
该词分别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的美丽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之情。
“西江月”是词牌名,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等。
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古诗词三首》课课练有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课练有参
考答案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é xíng xǐ què chán míng dào zi
〔〕〔〕〔〕〔〕
二、解释加点字。
1.日暮客愁新
2.江清月近人
3.黑云翻墨未遮山
4.望湖楼下水如天
5.明月别枝惊鹊
6.路转溪桥忽见
三、以下对《宿建德江》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
一、德行喜鹊蝉鸣稻子
二、1.作者为思乡而忧思不堪2.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似来靠近人
3.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4.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5.离开
6.同“现〞
三、D。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⑥[见]同“现”。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题金陵渡》,并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这首诗的诗眼是。
(选自《唐诗三百首》)
2.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愁
2.不能,“斜”字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暗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短文《桃花溪》,并回答问题。
桃花溪
1.解释词语: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选自《唐诗三百首》)
飞桥:尽日:
2.这首诗通过对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追求的心情。
3.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参考答案】
1.高桥。
整日。
2.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
3.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