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

合集下载

生物膜结构及功能

生物膜结构及功能

生物膜结构及功能生物膜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生物组织,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各个领域,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各个层次上都能找到生物膜的存在。

生物膜结构的特点使其能够完成多种生理功能,如细胞信号传导、物质转运和细胞黏附等。

生物膜一般由脂质双层、膜蛋白和糖蛋白组成。

其中,脂质双层是生物膜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由疏水的脂质分子聚集形成。

脂质分子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其中磷脂分子具有两端不同性质的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

亲水头部朝向细胞外部和细胞内部的水相,而疏水尾部则朝向膜内。

这种分子结构使得磷脂分子能够在水相和脂相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界面。

除了脂质双层外,膜蛋白也是生物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膜蛋白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包括物质的转运、细胞信号的传导和细胞间的黏附等。

根据其位置和结构特点,膜蛋白可分为跨膜蛋白和周质蛋白两大类。

跨膜蛋白穿过整个脂质双层,其重要功能是实现物质的跨膜转运,以满足细胞内外环境的需要;而周质蛋白则紧密贴附在脂质双层的一侧,其功能主要是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细胞黏附过程。

糖蛋白是另一类重要的膜结构成分,它们具有较长的糖链,可参与细胞的识别和黏附过程。

糖蛋白通过其糖链与其他分子或细胞表面的配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细胞间的特异识别和黏附。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为其功能提供了基础。

首先,脂质双层的存在使生物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由于脂质双层的疏水性,它可以阻止水溶性物质自由通过,但却能够容许一些特定的物质通过。

此外,膜蛋白的存在可以进一步调控物质的转运过程,使得细胞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和排出物质。

其次,生物膜的结构还能使细胞内外的环境保持稳定。

脂质双层为细胞提供一个隔离的环境,可以阻止溶质的扩散。

此外,膜蛋白还可以调节细胞内外溶质的平衡,保持细胞内的稳态平衡。

生物膜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功能。

例如,生物膜是细胞信号传导的关键部分。

膜蛋白可以通过特定的结构域与信号分子结合,传递信号并激活下游的反应。

此外,生物膜还能通过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参与细胞的识别和黏附过程。

_第五章生物膜

_第五章生物膜

昆虫的幼虫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及对有机物的降解
达到了平衡、稳定)生物膜成熟一般需200C,30
天左右,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性微生
物,厚2~3mm,剩余、回流污泥含水96-98%。
原理: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DO 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和微生物 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一般直接来
排水、通风系统 包括:渗水装置、汇水沟、总排水沟 作用:①收集滤床流出的污水与生物膜
②保证通风 ③支撑滤料
优、缺点
✓ 优点:
(1)BOD的去除率较高,工艺稳定,易 于管理和节省能源。
(2)有机物被深度转化,出水中硝酸盐 含量较高,残膜呈深棕色,类似腐殖质, 沉淀性能较好。
✓ 缺点:
(1)负荷低、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处理量较大 的污水,仅在污水量小(适合处理1000m3/d), 地区偏僻,石料不贵的场合;
自大气。 随时间增长,微生物膜越来越厚,里层成 为厌氧,释放出大量H2S、 NH3等气体,同时吸 附的有机物在传递到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以前, 已被代谢掉。此时,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 营养而进人内源代谢,失去其粘附在滤料上的性 能,膜不稳定,大量脱落即膜的老化。尽量避免 膜老化现象。滤料表面再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
物和水接触机会少,自然通风); (2)需要滤料和滤料支撑结构,基建费较高。
生物膜法的 主要工艺
第二节 生物滤池
(需要时)
水回流 (需要时)
剩余污泥
根 生据 物负 滤荷 池分

普通生物滤池(低负荷) 高负荷生物滤池 塔式生物滤池
影响生物滤池功能的主要因素
Ø 滤床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滤料表面积愈大,生物膜的表面积也愈大,

生物膜

生物膜

生物膜的微生物相:细菌:细菌是微生物膜的主体,其种类受基质类型、附着生长状况、pH、温度等的影响;异养菌是生物膜中的主要细菌,可分为好氧异养菌、厌氧呼吸型异养菌、厌氧异养菌、兼性厌氧菌四类。

常见的细菌种类有:球衣菌、动胶菌、硫杆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菌属、八叠球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杆菌属等。

真菌:真核生物,大多数具有丝状形态。

当污水中有机物的成分变化、负荷增加、温度下降、pH降低和DO下降时,容易滋生丝状菌。

藻类:受阳光照射的生物膜中藻类为主要成分。

藻类主要限于生物膜反应器中上表层部分、数量少,对污水处理净化作用不大。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在成熟的生物膜中不断捕食生物膜表面的细菌,从而保持生物膜的活性起作用。

后生动物:轮虫类、线虫类、昆虫类等。

观察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相可检查、判断生物膜反应器的运转情况及污水处理效果。

不同生物膜反应器生物的分布不同,需进行研究,好氧方面研究较深入一些,厌氧生物膜微生物的分布研究还应深入。

影响微生物附着的因素总结:裁体表面性质:载体的类型、表面化学特性、载体浓度、载体形状大小、载体比表面积、粗糙度和孔隙;微生物的性质:微生物种类、表面化学特性、形状与大小、微生物的浓度、培养时间和条件;环境的性质:pH值、离子强度、水力学特征、竞争物种的存在,温度协调物种的存在、接触时间。

影响微生物在载体表面附着的因素很多,影响机制十分复杂,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生物膜反应器的稳定运行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

但厌氧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还处于研究之中并且是经验性的。

对于废水中微生物所需要的有关营养物、环境条件方面的知识的了解有助于选择适宜微生物生长最佳条件。

厌氧微生物其生长速率低,对环境要求严格,难于附着到固体表面等原因使厌氧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比好氧困难。

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采用适宜的接种方式的启动策略,可以加速厌氧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

生物膜法的不足:需要填料和支撑结构,在不少情况下基建投资超过活性污泥法;出水常常携带较大的脱落的生物膜片,大量非活性细小悬浮物分散在水中使处理水的澄清度降低;活性生物量较难控制,在运行方面灵活性差;载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小时,BOD容积负荷有限;若采用自然通风供氧,在生物膜内层往往形成厌氧层,从而缩小了具有净化功能的有效容积。

生物膜

生物膜

生物膜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任何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含物与环境分开。

这层膜称为细胞膜, 有时也叫外周膜。

电镜下呈两暗夹一明的结构。

质膜是细胞壁之内,细胞质外面的一层微膜。

质膜内包裹细胞器的微膜叫内膜,或内膜系统。

从高等动物和人到低等原核生物如支原体都还有细胞膜,且有着相同的基本结构。

生物膜在生物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物质输运、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等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

诸如很多生物学中的问题,如神经传导, 能量转换,细胞分化, 细胞免疫, 代谢调控等也与生物膜有关。

目前已经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讨论膜的结构与功能。

而且随着深入的研究,其必对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研究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依次对其结构功能,研究进展逐步展开介绍。

一,生物膜结构1.生物膜组成成分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有三类:(1)膜脂:包括磷脂,类固醇,糖脂等;(2)膜蛋白:包括外周蛋白,内在蛋白和脂锚定蛋白等;(3)膜糖。

(4)此外还有少量的水和无机盐等。

在真核细胞中,膜结构占整个细胞干重的70%~80%。

生物膜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等组成。

蛋白质约占60%~65%,脂类占25%~40%,糖占5%。

这些组分,尤其是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因不同细胞、细胞器或膜层而相差很大。

功能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可达80%,而有的只占20%左右。

需说明的是,由于脂类分子的体积比蛋白质分子的小得多,因此生物膜中的脂类分子的数目总是远多于蛋白质分子的数目。

如在一个含50%蛋白质的膜中,大概脂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比为50∶1。

这一比例关系反映到生物膜结构上,就是脂类以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而蛋白质分子则“镶嵌”于其中。

图1,细胞膜的构造1.1膜脂在植物细胞中,构成生物膜的脂类主要是复合脂类(complex lipids),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磷脂(phospholipid) 是含磷酸基的复合脂。

在植物细胞膜中重要的磷脂属甘油磷脂,它们是磷脂酰胆碱(又可称作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胺(又可称作脑磷脂)。

生物膜是什么 如何消除生物膜

生物膜是什么 如何消除生物膜
DIN EN ISO9001;DIN EN ISO14001;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EMAS欧盟生态认证;欧盟A.I.S.E认证;德国GfPS实验室
证书
1)微生物附着;
2)固定并成膜;
3)快速增长;
生物膜造成重复污染
生物膜形成后会向四周环境释放微生物,造成持续的微生物污染。例如管道内壁的生物膜会持续污染流经管道的饮水、物料,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生物膜存在于哪些场所
生物膜形成于水系统的边界(干区和湿区的交界处—例如:洗漱台的排水管),同时也存在于水系统中(罐体、管道、灌装机以及与水有接触的表面)。
由于奥克泰士卓越的品质,很快在食品、饮用水、制药、日化、农牧业等领域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杀菌原理
产品包装规格
品牌名称
Oxytech/奥克泰士型号D50型包装格9kg/箱,25kg/桶
价格
请咨询奥克泰士经销商
备注
具体信息请咨询奥克泰士中国经销商:济南辰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检测认证
检测认证
生物膜也叫生物被膜,英文名称Biofilm formation,生物膜由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一层薄薄的黏液层组成,形成一种水凝胶或基质,保护微生物免受外部影响和消毒措施。在正常情况下,生物膜可以抵抗大多数化学杀菌剂的攻击。
生物膜图示
生物膜的生长阶段
从图中可以看到,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大致有3个阶段:
如何消除生物膜?
生物膜具有极高的抗性,对消毒剂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想要消除生物膜,需要采用对生物膜具有强力作用的消毒剂,该消毒剂应能强力破除生物膜并杀灭生物膜内部的全部类型微生物。
德国Oxytech/奥克泰士消毒剂能够强力消除生物膜,解决生物膜造成的微生物污染危害。

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生物膜是在物体表面形成的一层复杂的薄膜,由生物分子和无机物质组成。

它可以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角落,包括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环境中,如海洋、土壤、倾向于自洽或不自洽的溶液、河流、湖泊、污水处理装置、口腔、耳朵几乎所有充满生命的系统等生物体内外。

1. 生物膜的生物学特性生物膜由于其高度有序的组成和它们无比微小的空间特征,所以比溶液、悬浮和固体介质更有趣。

生物膜具有一系列的生物学特性,使它们与被它们覆盖的表面之间产生了特定的相互作用。

其中一些生物学特性包括:1.1 建筑复杂多样性生物膜是生命体存在的基本手段之一,其建筑的复杂多样性,是由不同类型、大小和形状的分子组合而成的。

所以,在不同的组织和生物体内,生物膜的建筑也多变。

1.2 高度分子相互作用生物膜中大量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复杂分子体系,这些分子在形成生物膜时互相作用,起着重要的信号传递功能,分子控制着细胞和组织生长与发育。

1.3 信号转导作用生物膜也承担了信号传递的职能,在生物过程的发展过程中,生物膜内的分子在经过信号转导后,可调控细胞的活动,只有这种能力,才使得它们在生命系统中具备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1.4 掩蔽作用生物膜也承担了掩蔽的作用,可在外界条件极其恶劣,极端寒冷、高温、高压、酸碱度等等环境中,提供安全退路,保障生物体及其部分显存的存活。

2. 生物膜的功能生物膜作为复杂的空间环境,有着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这些功能的表达取决于生物膜的位置,组成和外部环境,如内部(胞膜)和外部(菌斑和黏度)或在原地(地下或底物上)的几个环境。

以下是一些生物膜的功能:2.1 粘附作用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生物结构功能是生物粘液(黏性)、啮齿动物的口腔表面和细菌在土壤中生活。

这种粘性特点常常在这些生物中产生众多交互成分,以供水分和养分等。

2.2 拒绝作用生物膜还具有排除作用,它能够排除众多突变、病原或有害物质,使其不会被吸收或进入生命体内进而破坏健康。

2.3 代谢调节生物膜还可以调节代谢,即它可以促进或抑制生命体内的化学过程,支持生命体的发育和功能。

生物膜

生物膜

总 脂 量 鞘 磷 脂
磷 脂 酰 胆 碱
膜外层
生物膜的内层和外层 具有不同的脂组成。 具有不同的脂组成。
磷 脂 酰 丝 氨 酸
磷 脂 膜内层 酰 乙 醇 胺膜内层(二)膜分子结构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膜脂及膜蛋白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膜脂及膜蛋白流动性。 膜脂及膜蛋白流动性 合适的流动性对生物膜表现其正常功能十 分重要. 分重要.
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没有电荷或水 ) 溶性的小分子 小分子( 乙醇) 溶性的小分子(水、氧、CO2、乙醇)以自由 扩散的方式从浓度高的膜一侧进入低的一侧 的方式从浓度高的膜一侧进入低的一侧; 扩散的方式从浓度高的膜一侧进入低的一侧; 不需要能量供应,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膜。 不需要能量供应,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膜。 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与简单扩 ) 散类似,但有膜蛋白的协助, 散类似,但有膜蛋白的协助,特异性较强 离子通道( ):通道蛋白 离子通道(Ionic channel):通道蛋白形成有选择性开 ):通道蛋白形成有选择性开 关的跨膜通道,这个通道一般与离子的转运有关, 关的跨膜通道,这个通道一般与离子的转运有关,称 离子通道
鞘磷脂
H H O CH3 CH3C-(CH2)12-C C- C- C- CH2-O-P-O-CH2-CH2-N+-CH3 H OH N-H N鞘氨醇 OCH3 O C 胆碱鞘磷脂 R1
鞘氨醇作骨架 分子中有亲水的磷酸化的头部(胆碱或乙醇胺) 分子中有亲水的磷酸化的头部(胆碱或乙醇胺)和 疏水的两个碳氢链,其中一条来自鞘氨醇, 疏水的两个碳氢链,其中一条来自鞘氨醇,另一条 来自脂肪酸。 来自脂肪酸。 脂肪酸以酰胺键连在鞘氨醇上。 脂肪酸以酰胺键连在鞘氨醇上。

第十七章-生物膜

第十七章-生物膜
A.需要载体蛋白 B.扩散的速度有饱和现象 C.对转运的物质有特异性 D.不消耗能量使物质顺浓度梯度双向转运 E.逆浓度梯度和消耗能量的定向转运
11.Na+/K+-ATP酶是膜内在蛋白,由四个亚基组成
A.3个大亚基(亚基),1个小亚基(亚基) B.2个大亚基(亚基),2个小亚基(亚基) C.1个大亚基(亚基),3个小亚基(亚基) D.4个大亚基(亚基) E.4个小亚基(亚基)
Peter Agre 和Roderick MacKinnon
共享200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AQP的结构
二、主动转运
定义
主动运输是物质由低浓度的一侧 跨膜转运到高浓度的一侧,同时消耗 ATP能量的运输方式。
特点 (1)消耗能量 (2)逆浓度差
(一)初级主动转运 1.ATP依赖性转运蛋白 - Na+,K+-ATP酶
重量百分比 A. 35%脂,45%蛋白质,5%碳水化合物,10%RNA B. 35%脂,55%蛋白质,5%碳水化合物,0%RNA C. 20%脂,75%蛋白质,0%碳水化合物,0%RNA D. 60%脂,30%蛋白质,0%碳水化合物,5%RNA E. 35%脂,40%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0%RNA
(三) 糖脂
糖脂约占总脂的5%,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膜上。 种类 甘油糖脂:细菌和植物的细胞膜上 鞘糖脂 :动物细胞膜上
二、蛋白质
膜蛋白
外周蛋白
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及氢键与膜脂分子 的头部或膜内在蛋白相互作用而间接的
与膜结合,结合力一般较弱,采用温和
手段就可使之与膜分离。
内在蛋白 具有两性分子的性质,其疏水部分通常 (镶嵌蛋白) 插入脂双层的核心疏水区,而亲水部分
人心旷神怡

生物膜的形成与功能

生物膜的形成与功能

生物膜的形成与功能生物膜是指生物体表面形成的一层由生物物质和周围环境物质构成的复合性质膜结构,其存在形式十分广泛。

生物膜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广泛的功能,可以在细胞群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生物膜的形成与特点生物膜存在形式非常复杂,可以是一个单纯的单层膜结构,也可以是多个膜层的叠加结构,并且能够适应各种特殊环境,在特定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条件下形成。

生物膜在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和物理化学过程。

最初,生物有机分子将吸附在固体表面或界面,并随时间进行组装。

接着,物理和化学环境的因素影响了这些组件的互相作用,并将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生物膜。

生物膜具有很多特点,例如生物膜中的有机分子必须具有亲水性,这样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并在较弱的水相互作用力下组成膜。

此外,生物膜中的有机物质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光学稳定性,这样才能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这些特点使得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二、生物膜的作用生物膜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在细胞群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最明显和常见的功能就是细胞的保护和分离。

生物膜可以避免外界病原体的侵入,同时也可以对细胞内的酶和蛋白质进行保护,保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此外,一些生物膜还贡献了细胞生长和组织发育的能力,保证了身体正常的运作。

此外,生物膜还承担着一定的生理功能。

生物膜的存在可以使细胞内部化学活性的局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组织器官的协作和组合。

此外,生物膜还可以进行物质的吸收、转移和发挥等功能,并通过调节内部的化学环境来保持细胞内的平衡和稳定。

三、生物膜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膜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特别是在生物材料的制备和细胞功能机理的解析方面,生物膜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探究生物膜的形成和功能,从而为各种生物过程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此外,生物膜的研究还有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生物膜的治疗潜力和支持功能等。

生物膜

生物膜

生物膜介绍:本文介绍了什么是生物膜以及它们在阻碍伤口愈合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探讨了可能的干预方法,旨在清除或减少生物膜,并预防其在伤口再次形成。

什么是生物膜:生物膜是一种微生物群落复合体,由细菌和真菌组成。

微生物能合成并分泌一种保护性基质,通过它将生物膜牢固的附着在活体或非活体表面。

生物膜是一种动态的异种群落复合体,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它们可能由单一种群细菌或真菌组成,大多数情况下,由多种群组成,比如包含多种多样的菌群。

基本上,可将生物膜描述成细菌隐藏在一层厚厚的黏滑的保护层中,保护层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生物膜保护层可保护微生物免受来自外界的危害。

生物膜与伤口有什么联系?一直以来都认为生物膜可在医疗器械表面形成,例如导尿管、气管插管、鼓膜通气管、骨科与胸部植入物、角膜接触镜、子宫内避孕器( IUDs )以及缝合线。

它们是导致潜在的细菌感染和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如牙周炎、囊性纤维化、慢性痤疮以及骨髓炎。

生物膜还常见于伤口,并在某种程度上会延迟伤口愈合进程。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慢性伤口与急性伤口的活组织检查发现, 60% 的慢性伤口含有生物膜结构,而急性伤口只有 6% 含有生物膜结构。

据报道,生物膜是导致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那么极有可能几乎所有的慢性伤口上至少有部分创面含有生物膜菌群。

生物膜是如何形成的?阶段一:可逆的表面粘附微生物通常被认为处于孤立的自由漂浮状态(如浮游型)。

然而,在自然条件下,大部分微生物倾向于粘附在物体表面上,并最终形成生物膜。

最初的粘附是可逆的。

阶段二:永久性表面粘附随着细菌的繁殖,它们粘附的更加牢固(定植)高生存能力。

这通常是一种被称为细菌群感效应(结果。

,发生变异,改变基因表达模式以提Quorum sensing)的细菌通讯的阶段三:黏滑保护性基质/生物膜一旦牢固地附着在表面上,细菌开始分泌一种包围基质,即细胞外聚合物(EPS)。

这是一种保护性基质或称为“黏质物”。

生物膜概念

生物膜概念

生物膜概念生物膜概念什么是生物膜?•生物膜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薄膜结构,由生物分子组装而成。

•生物膜常见于细胞的外层,包裹着细胞内部的各种细胞器。

•生物膜可用于物质传递、细胞间通信、细胞附着和保护细胞等功能。

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由脂质双层组成,双层是由脂质分子排列形成的。

•脂质分子由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组成,在水性环境中形成稳定的双层结构。

•生物膜中还包含蛋白质、糖类等分子,这些分子与脂质分子相互作用,维持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生物膜的功能1.分隔细胞内外环境:生物膜为细胞提供了一个边界,将细胞内外环境分隔开来,维持细胞内稳定的内部环境。

2.控制物质传递:生物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外物质浓度的平衡。

3.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可以与外界信号分子结合,传递信号到细胞内部,参与细胞的生理功能调控。

4.提供细胞附着和支持:生物膜表面的蛋白质能够与其他细胞或基质结合,提供细胞附着和支持,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的研究意义•生物膜是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对于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关键作用。

•生物膜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基础。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生物膜,还可以揭示生命起源及进化的过程,为生命科学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结语生物膜作为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结构,对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深入研究生物膜的相关概念和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推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生物膜的研究方法•电子显微镜:通过使用电子束来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

•X射线晶体学:通过测定结晶生物膜的X射线衍射图像来解析其分子结构。

•荧光显微镜:利用特定染料或荧光标记蛋白质,观察生物膜的动态变化。

•生物化学方法:通过分离和纯化生物膜中的脂质和蛋白质,并使用各种鉴定技术来确定其组成和功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来研究生物膜的动态行为和相互作用。

第四章生物膜

第四章生物膜

1、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三种类型的通道型结构,即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 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它们不仅使细胞对外界相 应的刺激起反应,还能完成跨膜信号的转导。由各 种门控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具有速度快、对外 界作用出现反应的位点较局限等特点。
2、G蛋白耦联蛋白与第二信使介导的跨膜信 号转导

外部的细胞信号(第一信使)→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第二信 使→(cAMP、cGMP、Ca2+、IP3、DG等)→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生理功能调节,基因表达调控。
下列哪项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典型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跨膜信号传递,细胞内 蛋白级联的信号转导,细胞反应和信号终止。 B.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跨膜信号传递和信号终 止。 C.跨膜信号传递,细胞内蛋白级联的信号转导,细胞反应和 信号终止。 D.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细胞内蛋白级联的信 号转导,细胞反应。 E.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的识别与结合,细胞基因表达,蛋白表 达,骨架重组和信号终止。

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的速度与溶质在油/水两相中的 分配系数、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溶质在膜 两侧的浓度梯度以及溶质分子大小等因素 有关,如果溶质是离子,简单扩散速度还 和膜两侧的电位梯度(即电位差)有关。
例如:医用麻醉剂为何多数是脂溶性化合物(如乙醚等)? 又如很多农用杀虫药剂为何是脂溶性的?

物质在油/水中的分配系数与物质通过膜 的速度关系很大。即油溶性越高的物质, 越容易通过,这是因为膜的基本结构是脂 质双分子层,这些化合物较容易渗入细胞 而发挥其作用。医用麻醉剂多数是脂溶性 化合物(如乙醚等);很多农用杀虫药剂 是脂溶性的,将它们以乳剂形式喷洒,就 很容易进入害虫细胞而起到杀虫作用。

生物膜介绍

生物膜介绍
内在蛋白
*约占膜蛋白的70-80%,蛋白的部分或全部嵌在双层脂膜的疏 水层中。 *这类蛋白的特征是不溶于水,主要靠疏水键与膜脂相结合, 而且不容易从膜中分离出来。 *内在蛋白与双层脂膜疏水区接触部分,由于没有水分子的影 响,多肽链内形成氢键趋向大大增加,因此,它们主要以-螺 旋和-折叠形式存在,其中又以-螺旋更普遍。
50
占 25 总 量 的 百 分 比 25
50
外层

磷 脂 酰 乙 醇
脂 酰 丝 氨 酸

内层
Back
2、生物膜的流动性(fluidity)
(1) 膜脂的流动性 膜脂的几种运动方式
侧向扩散: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 旋转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摆动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伸缩震荡:脂肪酸链沿着与纵轴进行伸缩震荡运动 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
证实了膜蛋白的运动
Back
2.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双层脂分子构成(E. Gorter, F. Grendel, 1925) 三明治结构模型 (H. Davson, J. F. Daneilli, 1935) 单位膜模型 (J. D. Robertson, 1959) 流动镶嵌模型 (S. J. Singer, G. Nicolson, 1972) 脂筏模型 (Simon, 1988)
生物膜介绍
生物膜(biomembranes)
细胞具有多种膜系统
细胞中的多种膜结构统称生物膜,包括细胞外周膜和细胞内膜。
动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的结构
生物膜的组成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组成,此外还有糖类、无机盐、
金属离子和水。

生物膜是什么如何消除生物膜

生物膜是什么如何消除生物膜
9kg/箱,25kg/桶
价格
请咨询奥克泰士经销商
备注
具体信息请咨询奥克泰士中国经销商:济南辰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检测认证
检测认证
DIN EN IS09001;DIN EN IS014001;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EMAS欧盟牛 态认证;欧盟认证;德国GfPS实验室
证书
如何消除生物膜?
生物膜具有极咼的抗性,对消毒剂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想要消除生物膜,需要采用对生物膜具有强力作用的消毒剂,该消毒剂应能强力破除生物膜并杀灭生物 膜内部的全部类型微生物。
德国Oxytech/奥克泰士消毒剂能够强力消除生物膜,解决生物膜造成的微生物污染危害。
奥克泰士来自德国的消毒专家
奥克泰士是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消毒剂,由德国BUDICH国际公司研制,并在1978年推向国际市
生物膜也叫生物被膜,英文名称Biofilm formation,生物膜由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层
薄薄的黏液层组成,形成一种水凝胶或基质,保护微生物免受外部影响和消毒措施。在正常情况下,生 物膜可以抵抗大多数化学杀菌剂的攻击。
生物膜图示
生物膜的生长阶段
从图中可以看到,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大致有3个阶段:
1)微生物附着;
2)固定并成膜;
3)快速增长;
生物膜造成重复污染
生物膜形成后会向四周环境释放微生物,造成持续的微生物污染。例如管道内壁的生物膜会持续污染流 经管道的饮水、物料,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生物膜存在于哪些场所
生物膜形成于水系统的边界(干区和湿区的交界处一例如:洗漱台的排水管),同时也存在于水系统中 (罐体、管道、灌装机以及与水有接触的表面)。

生物膜的研究及应用

生物膜的研究及应用

生物膜的研究及应用“生物膜”这一概念由美国科学家Sutherland于1952年提出,是指由一层或多层细胞外多糖(EPS)组成的底层结构,它们可以覆盖很大的表面面积,具有高度的生物附着性。

生物膜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生物膜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生物膜的种类和结构生物膜的种类非常多样,以细菌为例,常见的生物膜有包囊、菌顶、半透明物等。

生物膜的构成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同时生物膜中还含有微生物和菌群,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物膜结构。

生物膜的研究从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生物学层面是研究生物膜形成、生长机制和功能。

化学组成分析是通过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含量分析生物膜化学组成的变化,而结构分析则是基于显微技术发展的高科技手段。

二、生物膜的功能生物膜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多种角色。

最常见的功能是附着功能,这是在外界条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单细胞生物对周边环境快速适应和适应的本质机制。

除此之外,生物膜还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性功能,维持生态平衡,还有一些生物膜可以转化为其他物质或形态。

在生物膜的研究中,附着功能是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因为附着功能是评估生物膜效果的重要指标。

这种附着能力是由其不同类型的可变因素、细胞组成和表面结构来调节的。

三、生物膜的应用由于生物膜具有显著的附着和保护性能,其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

其中应用较广泛的领域是水处理领域和医疗器械领域。

水处理领域中,生物膜可以用作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反应器。

在这个系统中,处理过程是由微生物菌群负责的,它们可以通过产生胞外多糖等物质,形成生物膜。

这种系统因为可以富集处理效果良好的微生物,所以具有处理污水效果较好的特点。

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利用生物膜的优异性能能有效提高器械表面的抗菌和生物附着性能。

此外,生物膜也可以用于皮肤和口腔病患者治疗中。

四、总结生物膜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第六章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第六章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上糖类
细胞外被(糖萼)—质膜外的一层糖残基形成
(二)生物膜结构的几个主要特征
1,膜组分在脂双层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膜脂的不对称性 膜糖不对称——多分布质膜外侧 膜组分在脂双层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 功能的方向性. 2,生物膜的流动性 生物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膜蛋白的运动状 态(有时也称"运动性") ——是生物膜的主要结构特征.
细胞外侧
寡聚糖类
细胞内侧
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
流动镶嵌模型结构要点
1,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 脂质双分子层 2,流动性 , 3,不对称性 , 4,生物膜中分子间作用力 主要3种:静电力,疏水力和范德华力 即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或蛋白质 与脂质之间无共价结合. 与脂质之间无共价结合.
第三节 生物膜的物质运送功能
了解"区域化"的概念P164
第二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一,生物膜的组成 蛋白质(包括酶),约占50% 蛋白质 脂类(主要是磷脂,糖脂,胆固醇,占40%) 脂类 糖(多以糖蛋白和糖脂存在)2-10% 不同生物膜的成分比例有很大差异 一般膜的功能越复杂其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越 多.如线粒体内膜
(一)膜脂质
脂 双 分 子 层 内嵌膜蛋白
膜蛋白的功能
膜蛋白参与物质代谢(酶蛋白) 物质传送(转运蛋白,通道蛋白) 细胞运动(鞭毛等) 细胞的形态(膜骨架)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受体蛋白) 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三)糖类
膜糖蛋白和膜糖脂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 细胞免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 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CH (CH2)12 CH3
R
脂肪酸 酰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膜介绍:本文介绍了什么是生物膜以及它们在阻碍伤口愈合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探讨了可能的干预方法,旨在清除或减少生物膜,并预防其在伤口再次形成。

什么是生物膜:生物膜是一种微生物群落复合体,由细菌和真菌组成。

微生物能合成并分泌一种保护性基质,通过它将生物膜牢固的附着在活体或非活体表面。

生物膜是一种动态的异种群落复合体,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它们可能由单一种群细菌或真菌组成,大多数情况下,由多种群组成,比如包含多种多样的菌群。

基本上,可将生物膜描述成细菌隐藏在一层厚厚的黏滑的保护层中,保护层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生物膜保护层可保护微生物免受来自外界的危害。

生物膜与伤口有什么联系?一直以来都认为生物膜可在医疗器械表面形成,例如导尿管、气管插管、鼓膜通气管、骨科与胸部植入物、角膜接触镜、子宫内避孕器(IUDs)以及缝合线。

它们是导致潜在的细菌感染和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如牙周炎、囊性纤维化、慢性痤疮以及骨髓炎。

生物膜还常见于伤口,并在某种程度上会延迟伤口愈合进程。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慢性伤口与急性伤口的活组织检查发现,60%的慢性伤口含有生物膜结构,而急性伤口只有6%含有生物膜结构。

据报道,生物膜是导致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那么极有可能几乎所有的慢性伤口上至少有部分创面含有生物膜菌群。

生物膜是如何形成的?阶段一:可逆的表面粘附微生物通常被认为处于孤立的自由漂浮状态(如浮游型)。

然而,在自然条件下,大部分微生物倾向于粘附在物体表面上,并最终形成生物膜。

最初的粘附是可逆的。

阶段二:永久性表面粘附随着细菌的繁殖,它们粘附的更加牢固(定植),发生变异,改变基因表达模式以提高生存能力。

这通常是一种被称为细菌群感效应(Quorum sensing)的细菌通讯的结果。

阶段三:黏滑保护性基质/生物膜一旦牢固地附着在表面上,细菌开始分泌一种包围基质,即细胞外聚合物(EPS)。

这是一种保护性基质或称为“黏质物”。

这样,小菌落形成最初的生物膜。

EPS的准确成分因所含的不同微生物而异,但通常由多糖、蛋白质、糖脂和细菌DNA 所组成。

一般认为存活的或死去的细菌释放的细菌DNA是构成生物膜细胞外聚合物(EPS)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菌分泌出各种蛋白质和酶帮助生物膜牢固的粘附在伤口创面上。

完全成熟的生物膜不断地释放出浮游细菌,小菌落和生物膜碎片,它们四处散播,粘附于伤口基底的其他部位或其它伤口,形成新的生物膜菌落。

微生物存活在混合性微生物群落中,生物膜允许它们之间分享“经验和技巧”,以帮助整个团体的生存。

这种机制使它们有了更多的保护性优势。

生物膜的形成有多快?实验室研究显示浮游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通常会:1.在数分钟内实现粘附。

2.在2-4小时内形成牢固粘附的小菌落。

3.在6-12小时内形成最初的耐受性,例如抗生素、防腐剂和消毒剂。

4.在2-4天内可演变成成熟的生物膜群落,对生物杀灭剂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并释放浮游细菌,演变快慢还与细菌种类和生长条件有关。

5.在24小时内即可从机械性破坏中快速复原,重新长成成熟的生物膜。

这意味着各种伤口清创术只能提供很短窗口期,例如,24小时之内,在此期间内抗菌治疗在降低创面的浮游微生物和生物膜会更有效。

为什么我们到目前才发现存在于伤口的生物膜?只到最近人们才普遍认识到生物膜是导致皮肤伤口延迟愈合的因素之一。

慢性皮肤伤口通常缺乏明显的临床感染症状,标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却显示细菌负荷较低。

然而,标准临床微生物检测适用于培养浮游细菌,而无法充分检测生物膜细菌,这类细菌需要特殊的培养技术才能检测到。

当伤口无明显感染,却存在难以愈合的情况,人们尝试用细菌重度定植这一名词来说明细菌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实际上,重度定植/局限性感染很可能表述的就是慢性伤口出现了生物膜。

我们能看见生物膜吗?生物膜是显微镜下的结构。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给予足够长的生长时间,经过不受干扰的生长,生物膜会变得足够粘稠,以至于可被肉眼观察到。

例如,牙菌斑可逐渐积累,直到某天变得清晰可见。

某些生物膜表型的细菌可产生色素,从而有助于目视检测到生物膜。

例如,生物膜表型的绿脓杆菌生成群感效应分子绿脓菌素,外观为绿色。

即便如此,伤口变为绿色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绿脓杆菌生物膜。

如何辨别生物膜和腐肉?伤口腐肉通常被描述成伤口基底附着的一层黄色、粘稠的不透明层,而伤口部位发现的生物膜通常呈胶状,并具有光泽。

然而,在生物膜与腐肉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增加血管通透性,产生伤口渗液并形成纤维蛋白腐肉。

因此,腐肉的存在标识着伤口可能存在生物膜。

然而,慢性伤口腐肉和生物膜之间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目前,确诊微生物生物膜存在的最可靠方法是特殊的显微镜,如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成熟的生物膜如何“保护”其中的细菌生物膜大大增强了那些定植于基质中的微生物对免疫系统、抗菌剂和环境压力(如养分或氧供限制)的耐受性。

这种耐受性可达到完全抵抗外部因素侵袭的程度,当微生物在无保护的浮游态时,这些因素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死它们。

屏障作用:EPS保护微生物的一种简单机制即阻止大分子(如抗体)和炎症细胞进入生物膜基质深处。

成熟的生物膜还可作为渗透屏障阻隔小分子的侵入,如抗菌剂。

协同保护:多微生物生物膜具有另一个独特的性能,即不同种属的细菌相互之间可提供协作性防护。

例如,生物膜内部的抗生素耐药菌可分泌保护性酶或抗生素结合蛋白,可有效保护邻近的非抗生素耐药菌,还可将基因转移至其他细菌,以传递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甚至可发生在不同种属细菌之间。

研究还表明由某一种属细菌构建的生物膜,其EPS具有的特征属性在其它种属细菌附着、融入现有生物膜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休眠:生物膜中有很多细菌传给下一代细菌的另一种生存技巧是减缓新陈代谢,即保持休眠。

因为只有当细菌处于代谢活跃状态时,抗生素才能起作用,生物膜内处于休眠期的细菌不受抗生素的影响,而通常它们可杀死代谢活跃的细菌。

研究表明,要杀死或消除生物膜内的细菌,许多抗生素所需要的最低浓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最高处方剂量。

因此,标准口服剂量下的抗生素通常可有效杀灭检验科培养的敏感浮游型细菌,可能对病人体内以生物膜形式存在的同类型细菌作用甚微或无作用。

生物膜如何延迟伤口愈合?生物膜促使机体产生一种慢性炎症反应,以尝试清除伤口生物膜,这种反应导致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到生物膜周围。

这些炎症细胞分泌出高浓度的活性氧类(ROS)和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弹性蛋白酶)。

这些蛋白酶有助于破坏生物膜与机体组织之间的粘附性,将生物膜从伤口移除。

然而,ROS和蛋白酶同样也会损伤正常组织和处于愈合中的组织、蛋白质和免疫细胞,这种“非靶向”效应阻碍了伤口愈合。

这种慢性炎症反应并不总能成功地清楚生物膜,据推测,这种反应更有利于生物膜。

通过诱发一种无效的炎症反应,生物膜可保护其中的微生物,并产生更多的渗液,从而提供了养分,有助于生物膜的生存。

哪些情况下伤口容易形成生物膜?目前还尚未弄清楚哪些情况下伤口容易形成生物膜。

然而,在损害免疫系统或降低抗生素有效性的情况下都会促使伤口生物膜的形成。

这些情况包括组织缺血或坏死、营养不良以及免疫功能障碍疾病。

应对生物膜的原则是什么?即使高度怀疑伤口含有生物膜,但是还没有一步到位的治疗方案。

一项采取联合治疗策略的主动方案可能有效,该策略根据伤口基底准备(Wound bed preparation)的各因素,其目的在于:1.减少生物膜负荷2.防止生物膜重建这种方法有时候又被称为“基于生物膜的伤口处理”。

如何减少生物膜负荷?目前的证据显示物理清除法,如清创术或充分的物理清洁是减少生物膜负荷的最好方法。

清创术是指清除伤口部位的坏死、污染组织和物质,为伤口愈合做准备。

有很多种清创方法,包括丛锐性清创到一些技术,后者通常被称作伤口清洁,如伤口冲洗。

临床医生对清创方法或清洁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知识、培训和职业资格的影响,必须要考虑安全性和伦理。

迄今为止,对伤口生物膜处理方法的研究采纳锐性清创和超声清创,旨在打开所有的通道,清除潜在的所有失活组织、腐肉、变色或软化的骨骼。

然而,由于辨识生物膜存在困难,清创对生物膜的影响以及处理生物膜的最理想的清创方法目前尚不明确。

清创/清洁频率:没有一种清创或清洁方法可能清楚所有的生物膜。

所以任何残留的细菌/生物膜都有可能在几天之内发育成成熟的生物膜。

因此有必要对疑似含有生物膜的伤口进行常规清创。

然而,理想的清创频率尚不明确;一项针对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的研究中,采取每周一次清创。

与一些产品被认为在伤口清洁方面具有额外作用,有助于去除细菌和碎片,并破坏生物膜。

例如有一种比较有前景的技术,即利用聚已缩胍(Polyhexanide,PHMB)的表面活性剂特性开发伤口清洁配方(如Prontosan)。

该清洁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组分三甲铵乙内酯(Benaine)可降低表面张力,通过冲洗帮助清除碎片和细菌。

如果采用一种方法进行常规清创后,伤口依然不愈合,则有必要根据临床医生推荐考虑选用一种更“强”的清创方法。

如何防止生物膜重建?生物膜可在伤口重新形成,这是由于:1.清创/清洁后残留生物膜碎片的生长2.残余生物膜释放浮游细菌3.新进入的微生物生成生物膜防止生物膜重建的原则包括防止伤口进一步污染(如使用敷料),以及使用抗菌剂杀死浮游微生物。

很多生物膜由多种微生物构成,这种特性表明可杀死而不只是抑制微生物的局部用广谱抗菌剂是最合适的选择。

但是抗菌剂防止生物膜再次形成的具体作用还不明确。

然而,广泛用于伤口处理的广谱杀菌抗菌剂有银、碘酒、蜂蜜和PHMB,分别有多种配方的产品供选择。

使用局部抗菌剂的一项新准则就是,如果目前使用的抗菌剂无效,则需要更换为另一种抗菌剂。

然而,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哪种抗菌剂可作为首选;选择取决于如何使用抗菌剂。

例如,是否需要在伤口部位保留几天?如果是,则需要可持续释放的配方以满足使用周期。

此时还需考虑患者的敏感性/过敏性。

如何知道生物膜已被清除?由于针对生物膜缺乏明确的临床症状以及简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所以很难明确断定什么时候伤口生物膜已被完全清除。

最清晰的临床指征很可能就是伤口愈合进展,伴随渗液和腐肉减少。

在明确的指南出台之前,需要进行临床判断,以决定何时以及如何调整对疑似生物膜感染伤口的治疗。

例如,当伤口愈合进展时,应该改变清创方法或降低清创频率,以及/或者重新考虑是否还有必要使用局部抗菌剂。

其它重要的概念还包括对伤口进行经常性的在评估,以及采取改善患者健康的整体医疗方法,以增强免疫系统,促进伤口愈合。

未来发展:很有必要去研发出新的方法或仪器,采取针对性治疗之前和之后可用来快速检出生物膜的存在情况。

在初始阶段,即可指导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制定有效的伤口治疗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