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一)
浅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机制建设
浅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机制建设[摘要]传统的以灌输为主要特点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已经与新世纪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严重脱节。
各级各类高校应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创造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机制。
这种新机制主要体现在教、管、导、养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上。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新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高等学校是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对其他青少年群体起着导向作用。
因此,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如何,直接对整个社会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作用。
然而,据笔者所了解,目前多数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仍停留在以课堂灌输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水平上。
有些院校虽然也摸索出一些新的教育机制,但是,总的说来,学校各个方面齐抓共管的机制仍未形成。
所以,高等院校创设出大学生乐意接受的新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就成为一件提高青年大学生、乃至提高我国全体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大事。
笔者认为,应从对青年大学生的教、管、导、养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上探索新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机制。
一、教管结合机制1.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
教育在这里特指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
但是,笔者在这里强调的不仅仅是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而是所有课程、所有教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共同责任。
可能有教师会说,他从事的教学科目与思想道德教育风马牛不相及,根本不可能将二者联系起来。
其实,思想道德课是传播真理的,其他学科同样也是传播真理的,真理与真理是相通的,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同样可以利用他们传播的真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只不过其他学科的教师需要在他们所教的内容中,把通过其他形式存在的真理转换为能够提高学生觉悟的真理形式。
在一个学校的范围内,所有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形成合力,就有了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坚实基础。
2.管理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浅论中国传统道德与高等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个概 念 , 无 道 德 一 词。 “ 德 ” 字 连 用 始 于 苟 子 《 并 道 二 劝 学》 :故学 至乎 礼 而 止 矣 , 是 之 谓道 德 之 极 ” 篇 “ 夫 。在 西 方古代 文 化 中 , 道 德 ” M r i ) 词 起 源 于 拉 丁 语 的 “ ( o ly 一 at “ os, M r ” 意为风俗和习惯。《 e 论语 ・ 学而》 “ :其为人也孝 弟 , 好 犯 上者 , 而 鲜矣 ; 好犯 上 , 不 而好 作乱 者 , 之有 也 。 未
兴的历 史征程 中建功立业 , 努力成为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 靠接 班人 。
关键词 : 育教 育; 学生; 德 大 传统道德 ; 三纲 五常
中 图 分 类 号 : 62 G 4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4 2 1 )5— 14—0 10 6 1 ( 00 0 0 0 2
嗓音保 护积极 预 防 嗓 音 障碍 的发 生 。 日常 生 活 中 只 要您 能稍微 留心 , 以下 一些 生活细 处 , 强嗓 音健康 。 注意 加
1 .克服 恐惧心 理
的伤害不是短暂能抹去的, 心理的阴影无时不在触动灾民 的神 经 。加 强 心 理 抚 慰 , 人 们 能 从 地 震 的 阴霾 中走 出 使
教 师小结 。 三、 地震 灾区教 师嗓 音的 康复
膜。保持快乐的心情 , 避免压力 , 注意休息 , 加强锻炼。
汶川 大地 震后 的心理 重建 早 已引起方 方面 面 的重 视 , 然 而 , 的心理 障 碍 还是 不 断地 造成 了新 的悲 剧 出现 。 严重 事实提醒我们要将震后心理重建迅速延伸到普通百姓。 在 灾 区嗓 音 的调查 中 , 我 们认 识 到 : 使 自然 灾 害带 给 人们
浅论网络社会的道德的建设问题——以儒家的道德修养思想为视角
说, 一个 没有 良好道德修养 的人 , 不可 能有坚定 的理想 信念和道 德素质。因此 , 加强 网络社会 中的公 民的道德 修养建设 , 培养公 民良好的道德 素质 , 对于促进 网络社会 的健康发展 和正 常运行 , 规范网络社会 中主体 的行为 , 而进行 网络 社会 的伦 理道 德建 从
设, 提高 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有着极为重要 的意义 。
2慎 其独 。 内白省
在网络社会 中, 人类 的言行举止 有着极 大的不受 约束性 , 它
缺少现实社会 中那种严密的法律和规 章制度 的监督 , 甚至法律在
网络生 活中也不再像一把悬在头顶上 的利剑 时刻在警示我们 , 能 起 到作用的似乎更多的是我们 心中的道德 自律 和法则 。在 网络
的需要 , 是一个社 会赖 以生存 和发 展 的重要 保 障和条 件。可 以
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思想 的熏陶下成长起来 了的, 儒家思想
在我们的身上无不 打上 了深深的烙印 , 尤其是在个人的道德修养
和培养完 善的人格方 面, 可以为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一些有
益的思想 资源 。
1修 其身 , 正其 心 , 诚其 意
是这个道理。
则等造成 了强烈 的冲击, 改变 了我们 的生活环境和交往方式。这 些改变同时也 带了很 多道德 问题 , 而产 生这些 问题的一个重要 的 原因就是现 阶段公 民道德 素质 的普遍低 下和信仰 的缺失。人作 为网络社会 中的主体 因素 , 其整体 的道德素质关 系到网络社会 的 道德 水平与建设 问题 , 以网络社会 的道德建设 首要 的、 本 问 所 基
网络社会 中人与人的关系既相互联 系又各 自独立 , 每个独立 的个体既有 自己独立生存空间又与外 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在 这张无形 的关系网上 , 又缺乏一个绝对的、 权威的仲裁者 , 人与人 之间 的关系似乎是平等的、 自由的 , 而恰恰是这种 看似绝对 的平 等和 自由造就 了相对的不平等和 自由 , 同时也 引发 了各种新的社 会和伦理问题。传 统社会 中作为交往 主体 的人 , 网络社会 里已 在 经躲在网络的背后 , 以网络这个传 媒为载体 传输各种信 息 , 网络 社会里的交往 主体被符号化 、 隐形 化 了。 取而代之 的是 一个个文 字符号 , 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 可 以很好 的隐藏 于网络背后 , 人
德育的张力——浅论社会性道德背景与道德教育
一
个显著特征就是无休止 ,在报纸上 ,大学里 ,以及 国会 中都充满 了因坚持个人偏好而没完没
了的道德争论 ,这是当代严重的道德危机 的征兆。 麦金泰尔的理论是一种对现代西方社会 的道德现状的深刻 反思 。而从这个视角审视 ,现代
论与实践中,当 “ 规则” 取代 “ 德性 ”成为道德 的基础时 ,我们在社会生活 中所使用 的道德语
言只是一个破碎 了的 “ 道德传统”所遗 留下来 的残章断片 ,而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同样 成为与 “ 道德传统”不相容的、格格不入 的对立物。麦金泰尔认为 “ 当今 占统治地位 的哲学 ,
的产生 以及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背景之间 的冲突 ,并考察 了西 方伦理学 者对此 问题 的解答 的基 础上 ,笔者认
为保持道德教育中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特定的社会性道德背景之间适度的张力是一种较为明智的态度。 关键词1德育; 社会性道德背景;张力
在构建和谐社会 的世纪之初 ,党 中央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治 国方略上 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 的道德建设就是要 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为人 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
则 ,以爱祖国、爱人 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 主义 为基本要求 ,以职业道德 、社会道德 、
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 ,积极建立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 系 , 并
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的规范。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 的重要基地 ,领会
贯彻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十六号文件中更是提 出特别
浅论大学学风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浅论大学学风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作者:【赵飞张艳】2011-1-2《传承》2010 年第7 期一、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对于构建和谐大学学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6 年3 月4 日,胡锦涛在全国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别是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中“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与社会文明风尚的内在要求;是倡导“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背学术道德为耻”的学术价值取向的集中折射,进一步凸显出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恪守学术诚信,对于构建和谐大学学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生存、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支撑和重大动力。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肩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
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大学持续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助推器,也是培养和完善研究生学术品格的内在需要。
“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意志与情感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和规范作用。
”[1](P274)2008 年5 月3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我们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
“校风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形象,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校风。
而学风是一所大学校风的重要标志,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
良好的学风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进取向上,而且能够抵制不良习气等负面因素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与其整体素质的提高”,[2](P222)是对现阶段各种学风不正和学术思潮激辩的结论和正本清源,因此,培育和构筑优良学风,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荣辱观,对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和推动优良学风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浅论钱学森的道德实践与德育思想
浅论钱学森的道德实践与德育思想2009年10月31日,著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院士不幸逝世。
钱老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老的逝世,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科学界的缺憾。
斯人已逝,其芳仍存。
钱老不仅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有着丰富的思想。
关于钱老思想的研究,学术界已有集大成之作。
作者不揣鄙陋,以井底之见,对钱老的道德实践与德育观念做粗浅探讨,意在发掘钱老优秀思想遗产,勉励今人;亦以此小文对钱老聊表悼念。
一、服务国民的目标观钱学森曾说过:“我自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整整20年。
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
”归国后,钱学森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以身作则,殚精竭虑,努力工作,实现着自己的目标。
他的这种目标观,在教育思想和活动中有明显的体现。
钱学森曾就读办学思想十分先进的北师大附中。
他后来确认1/ 9了北师大附中的教育对他日后的成长有重大影响,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他说:“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也是与中小学老师的教育分不开的!”1947年,钱学森回国完婚后重新回到美国学习工作,但其在美国的老师冯·卡门以及其他同事很快发现,钱学森夫妇并不像许多人那样注意攒钱,看来没有长期居住的打算。
金钱、地位、声誉并不能打动钱学森回国报效的心。
1950年,现为西北交通大学教授的罗时钧当时正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由钱学森指导做博士论文。
罗时钧每周都要去钱学森的办公室答疑。
答疑中,钱学森和他谈起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得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在钱学森的影响和引导下,罗时钧的学业还没结束,就提前回国了。
许多在美国留学或工作的中国人,那时候尽管对新中国了解甚少,但当他们得知在美国有优厚待遇和一定地位的钱学森已经决定回国时,也纷纷表示准备抛弃在这里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服务。
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
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日益被关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篇1浅议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摘要】小学教师应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
只有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
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完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
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和谐的亲切感。
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
人的一生是应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
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
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浅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浅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杜红芳(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因此,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3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和重要环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明晰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按素质教育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地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提出来,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
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申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2010年7月,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勾划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轨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将由此而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
浅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以德治教
浅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摘要]重视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是重视“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方面。
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
[关键词]德治以德育人以德治教人才培养在新世纪来临之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强调以法治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策略,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建设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伟大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德治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民主、法治的基础,又是实现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手段。
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
一、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是“德治”和“以德治国”的基础“德治”是我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的措施包括许多方面,其中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德教”,儒家据此提出了“德教为先”和“修身为本”的思想。
今天我们强调“德治”,强调“以德治国”,可以批评地继承儒家的“德治”、重视“德教”,重视道德教育的做法。
1、“德治”的思想渊源及其重要地位。
从中国思想史来看“德”的思想渊源以及从德政理论的角度看“以德治国”的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古为今用”也是借鉴前人的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方法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谈“德”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儒家经典。
据统计,在十三经里,谈到”德”的:《左传》有333处、《论语》有40处、《孟子》有38处、《大学》《中庸》共有18处,特别是在谈到治国方略时,十分强调统治者的德政,要求统治者注重以德治国,其中最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一是《论语》中的“为政以德”,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先声和理论基础。
浅论农村中小学生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论文
浅论农村中小学生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了解掌握发展动态积极主动采取对策,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
本文试从对农村中小学生受到学校、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其思想道德水平随之发生变化,并有持续下滑的趋势。
关键字: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成因对策一、我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当前现状现阶段正是我国社会体制的转轨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空前的冲击,许多好的传统美德不断被淡忘和遗弃,相反,一些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严重腐蚀着人们健康的思想肌体。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在学校、家庭、社会范围内蔓延,状况令人担忧。
这使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和新挑战。
1.学生价值定位和价值倾向发生了变化。
西方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加之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使当代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价值定位和个性发展的个人本位化倾向,出现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
导致不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和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小学生心理不良问题日益增多,尤其是因为学习压力,和同伴、长辈交往中的障碍、忧虑、紧张、困惑等心理品质缺陷,这些都成为今天农村中小学生面临的突出心理障碍。
3.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导致一些学生沉溺于不良网络,引发思想观念的偏差和人格的缺陷。
4.文明卫生状况差,不尊重老师同学,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言谈举止粗俗,社会公德意识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欠缺。
5心理品质脆弱,抵抗挫折和打击能力差,学习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离家出走、离校出走。
6.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如抽烟、喝酒、打牌、赌博、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无疑也导致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增多。
7.缺少感恩思想。
现在孩子接受的爱太多,所以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对接受的爱不会感恩,导致亲情淡漠师生关系淡漠,不会交往等问题。
浅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所 谓 道德 教育 ,通 常是 指 生 活于 现实 社 会 的 治理 人们 , 就会 受 到拥 护 。如果 只用 政令 、 刑罚 来 各种 关 系 中的有 道 德 知 识 和 道 德 经验 的人 们 , 依 约束 人们 ,人们 虽 不去 犯罪 ,但 仍 不会 有 廉耻 之
据一 定 的道德 原 则和要 求 ,有 组 织有 计划 地 对 其 心 ; 道 德 教 育 感 化人 们 , 们 才 会 产 生 廉 耻感 , 用 人
D I 1 . 6/i n17 — 5 X. 1.30 4 O :03 9 .s 。 1 0 5 2 2 .1 9 js 6 0 0
On t e I o t n eo t e g h n n o i l tM o a u a i n mp r a c fS r n t e i g S c a i r l h s Ed c t o
要 意 义 。针 对 道 德 滑坡 的 现 象 , 加 强 公 民基 本 道 德 规 范的 教 育 、 化 道 德 环 境 、 行新 观 念 的 宣传 教 育 , 应 净 进 以及 应 关心 人 们 思 想 问题 等 。
关键词 : 道德 教 育 : 精神 文 明 建设 ; 重要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1 G4 6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0 5 2 1 ) 3 0 6 - 3 1 7 - 5 X( 0 2 0 — 0 5 0
ZHA0 Yun —me i
(col f ri G i o o l nvri ; uyn 50 1 h a Sh o o xs uz uN r i sy G iag5 0 0 , i ) Ma m, h ma U e t C n
Ab t a t sr c :Mo a d c t n w e h r i h s o h s, a r mi e tp a e rle u a o , h t e n t e Ea t rt e We t h s a p o n n lc .At r s n ,fc n n e p o l ms i i e e t a i g ma y n w r be n p
浅论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浅论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全社会对师德师风建设日益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措施和要求。
这样的做法是及时的、必要的,因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从根本上保障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教育协调、持续、稳步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就此给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什么是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所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和风范。
强调的是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必须符合伦理和道德标准,遵循科学的方法,合理地规范行为手段,同时遵循人性和非常规规则来控制社会动力。
这样的教师要紧密相连,为学生的成长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1.更好的服务学生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最重要的主体,他们的校风与师风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与学业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更好的服务学生非常重要。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应该讲究师德师风,这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升级。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者是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言语、思想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育工作者的品德高雅,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师德师风的建设1.加强教育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明确教育工作者的法律职责,维护师生合法权益2.对于教育工作者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师德教育,培养教师自我约束意识,激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3.改变单一教育方式,积极推进教育科技融合,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增加信息的获取渠道,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灵感4.加强师德师风的评估工作,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进行表扬,对于不当言行制止、批评,对于违法分子及时惩处以上就是对于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的浅析,行为不止言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付诸实际行动,不断完善、创新教育体系,构建更为严密、高效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我国人民培养更多有用自主的知识人才,为世界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浅论
的表现 欲 , 愿吃苦 , 不 经不起 挫折 。 而这些 都与教 师工作 忍
耐寂 寞 、 固守 清贫 、 经受挫折 、 于奉献 的要求有 着一定 的 甘
有效 的激励机制 , 激发他们工作 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 。 党 学生 支部班子 的核心在党支部 书记 ,对于兼职做党支 部书记 的 辅导员 , 要落实好他们 的相关待遇和工作 量 , 当减少其 并适 他学生工作方面 的事务 , 让他 们有更多 的精力 和时间投入
管理方 略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浅论
赵笑燕 . 甘华 良 . 斌 周
( 昌大学抚 州医学分 院 . 南 江西 摘 抚 州 3 40 ) 4 0 0
要: 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事 关科教兴 国大业 , 师德 建设则是教 师队伍建设 的灵魂和基础 。 新 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 建 创
设的路径 、 渠道 、 方法 , 实加 强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 建设工作是 新形势 的要 求。 切 具体 工作 中, 要树 立师德 荣辱观 。 实现 他律 与
5敢 于创新 , . 积极探 索独 立学 院学生 党支 部建 设 的新
方法 、 式 新模
活动, 学生党支部应提供载体, 充分调动学生党员服务普通
学生 的积极性 , 开展 “ 亮牌示范 ” 活动 , 好党员“ 象工程 ” 搞 形
建设 。 对于模 范作用发 挥充分 、 响力较 大 的学 生党 员 。 影 要
部还应加强与班级团支部、班委会的联系,通过班级团支
部 、 委会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 班 参考文献 : 『 中共广 东省委 组织部 中共广 东省 委教 育工委 . 于加 强 1 1 关 民办高校 党建 工作 的实施 意见( 工委[0 71 号)Z 粤教 2 0 31 . I I 2 0, . 0 71 1
教师道德建设与师德师风
教师道德建设与师德师风教师作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责任重大的职业群体,在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尤其需要注重教师道德建设与师德师风。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如何加强教师道德建设与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关键路径以及实施策略。
第一,重要性。
教师道德建设与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意识,才能够培养出有道德修养的学生。
此外,教师道德建设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二,关键路径。
教师道德建设与师德师风的关键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学校组织的引导和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的关注和支持。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教育职责。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识别和表彰优秀的师德楷模。
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
第三,实施策略。
为了加强教师道德建设与师德师风,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实施策略:一是加强师德教育。
通过教师培训、研讨会等形式,引导教师了解和认同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教育伦理素养。
二是建立师德考核机制。
学校可以制定师德评价指标,并通过教学评估、同事评议等方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估和考核。
三是加强对优秀师德的宣传和表彰。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充分展示优秀的教师榜样,激励更多教师向他们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道德建设与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师德考核机制以及宣传表彰优秀师德,可以促进教师的道德提升,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影响力。
只有在道德建设与师德师风的引领下,教育事业才能取得持续稳步的发展。
浅论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浅论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一、初步了解师德师风的含义和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它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也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体现。
师德师风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人格的培养、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
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存在不平衡,一些教师因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导致他们在教学上无法胜任,甚至出现一些不当行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流动化,对教师道德的挑战越来越大。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
3.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推动教育领域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流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一种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教育坚守者和引领者。
三、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策略1.建立完善的师德建设体系。
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教师道德评价体系和教师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师风的日常管理监督。
同时,加强师德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认识。
2.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注重师德师风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通过持续的专业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使教师始终保持教育创新和思想进步。
3.加强师生关系建设。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弘扬“师爱生、生敬师”的传统美德,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公正公平的教育评价机制。
同时,鼓励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引导学生成长发展。
4.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是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应当主动承担起教育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1.加强对教育实施者的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明确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准则,塑造良好教育形象。
高校师德现状及制度化建设浅论
教育 是一 个 国家 、 民族 的 根 本 事 业 . 社 会 主 义 条 件 在
志 。加 强 高 校 师德 建 设 , 应 了增 强 良好 校 风 、 风 , 顺 学 提
高 办学 水 平 的 要求 。 二 、 校 师 德缺 失 的现 状及 表 现 高 近 年 来 . 内 大 环 境 的 变 化 已 不 可 避 免 地 波 及 素 有 国 象 牙 塔 之 称 的 大 学 ,高 校 学 生 及 教 师 被 卷 入 到 学 校 之 外
( ) 业 道德 意识 淡薄 , 乏职 业 责任 感 。 一 职 缺
教 学 是 教 师 的 主 要 工 作 。 师 在 教 学 中应 该 有 着 敬 业 教
建 设 既 要 有 鲜 明 的 时 代 特 征 , 要 超 越 现 实 局 限 , 眼 又 着 于 未 来 随 着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快 速 发 展 , 校 教 师 队 伍 高
换 代 。 足 于 传 授 一 般 性 的 陈 旧 知 识 ; 者 为 附 和 学 生 的 满 或
师德 建 设 一 方 面受 社 会 主 义 道 德 的 支配 与 约 束 , 是
兴 趣 泛 泛 而 谈 , 试 划 范 围 , 卷 不 认 真 , 付 了事 。 教 学 考 阅 应 独 特 的 行 之 有 效 的 教 学 方 法 , 它 可 以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在 教
正 趋 向 年 轻 化 . 批 青 年 教 师 走 上 了大 学 的教 学 、 研 大 科
岗 位 。 为 高 校 教 师 队 伍 中 的 一 支 生 力 军 , 将 成 为 本 成 并 世 纪振 兴 我 国高 等教 育 事 业 的 骨 干力 量 。 师 的素 质 决 教 定着 教 育 的成 效 , 教 师 素 质 的 核 心 是师 德 。高 校 教 师 而 的 师 德 状 况 将 直 接 影 响 学 生 的 道 德 素 质 , 而 师 德 建 设 因
浅论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种 途径 和手 段 , 而育 人 , 是根本 目的。老 一辈 革 才
维普资讯
20 0 8年 6月 ( 3期 ) 第
湖 北 省 社 会 主 义 学 院 学报
・ 5・ 7
浅 i 职 教 师 职 业 厘 德 建 设 仑离
金 爱 萍
( 州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建 漳 福
[ 摘
漳州
330 ) 60 0
要] 高职 院校 实施素质教 育在一 定程度上取 决于高职教 师 , 取决 于高职教师 的综合素质 。而作为 高职教 师素
、
教 师职 业道 德 在 高 职 素 质 教 育 中 的重 要
作 用
素质 教育是在教 育改革不 断深化 的过程 中 , 广 大教育工作者对教 育进行不 断探索所形 成 的共 识 。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于深 化教 育 改革 全 面 推进
素质教 育 的决 定 》 中对 此有 这 样 的 表述 : 施 素 实
和 执 行 规 则 的标 准 具 体 充 实 , 果 也 易 于 检 验 。 效 并 且 , 教 师 道 德 领 域 中 , 是 最 能 够 与 经 济 体 在 它
制、 校纪 校规 建设 直 接联 系 , 成相互 配 套 的一个 形 层 面 。因此 , 高职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人 手加 强 高 职 从
素质教 育 是 一 种 全新 而 深刻 的 教 育哲 学 理
的、 德智 体美等全 面发展Fra bibliotek的社会主义 事业建 设者 和
念, 一种进 步 的教育 价值 取 向 , 它体 现 了时代 发 展 的特征 , 受教 育 者 在 教 育 活动 中处 于 主 体 教 育 使
的基 点之 上 。 “ 兴 民族 的 希 望 在 教 育 , 兴 教 振 振 育 的希 望 在 教 师 。 作 为 高 职 院 校 素质 教 育 观 念 ” 的先行 者 与实践 者 , 高职教 师 直接 承担 着为生 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一)
〔论文关键词]道德建设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活动
论文摘要]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道德建设被包含在了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而在道德教育的研究中,道德建设自身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往往又被忽视。
为了加强道德建设基本理论的研究,必须厘清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尤其应当把道德建设与狭义的道德教育区分开来。
与道德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比,道德建设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即宏观性、社会性、连续性、复杂性和实践性。
在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和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中,道德建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它与道德教育不但有所区别,而且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都是社会道德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目前,在对这两个范畴的实际使用中,人们对道德建设自身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基本要求等基础理论问题尚缺乏全面的认识,往往把它简单地当作道德教育的同意语,这一现象即使在许多内容与此相关的学术专着中也不罕见。
为了提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效果,必须首先明确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掌握道德建设自身独特的规定性。
(一)
由于道德建设这一概念的广泛使用是十二届六中全会以后的事情,所以在传统的伦理学教科书和政治学的著作中,对道德建设的理论都没有专门的论述。
在伦理学的研究中,与道德建设相关的内容一般都是附属于道德教育,没有自己专门的、系统的理论。
在与伦理学相关的工具书中,也很少有“道德建设”这个词条,即使有,与“道德教育”的解释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对道德建设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做出明确的说明。
为了将道德建设的研究深人下去,必须将它与道德教育这个范畴区分开来。
道德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
从广义上说,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阶级或组织,为了使人们遵循其行为准则,自觉履行对社会整体和他人应尽的义务,而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建设的内涵与道德教育是一致的,或者说,道德建设就是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道德教育仅仅是指学校、家庭、团体、单位等社会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对教育对象传授道德知识、施加道德影响,以期使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培养他们按照教育者的教育目标和期望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的能力和意识的活动。
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则是相区别的两个概念。
在目前从伦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所进行的研究中,虽然一般都是在概念上对道德教育做了广义的规定,而在具体到道德教育的特点、内容、途径等问题时,又往往是以狭义的道德教育为研究对象的。
这样,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便陷人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内容上隶属于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的研究中却又被撇开,得不到系统、深人地研究。
因此,为了加强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必须先厘清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把道德建设与狭义的道德教育区分开来,并且要将道德建设的研究从道德教育研究中独立出来。
道德建设与狭义的道德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的层次上,狭义的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实施者是学校和家庭,而道德建设则往往是以国家或其他拥有公共权力的机关来实施的。
这就决定了道德建设的实施与狭义的道德教育有着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道德建设目标的实现和具体内容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公共权力来推行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制度刚性;而对特定教育对象的道德教育则主要是通过说服、感化等手段.强制的方法一般是缺乏效果和不被提倡的。
二是,在道德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有很强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不但要兼顾不同的阶层和人群,甚至还要考虑不同地域间的差异;道德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特定的受教育者,实施中所要考虑的是这些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从而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措施,实施起来更加生动灵活。
因此,如果给道德建设做一个简单的规定,可以说,所谓道德建设,就是国家或其他拥有公共权力的机构或集团,为了在总体社会道德水平上达到
一定的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二)
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以及其他杜会实践活动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宏观性。
这是道德建设区别于道德教育和其他社会道德活动的最显著的特点。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仅制约于经济基础,而且与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其他意识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还要受社会风习、文化传统和各种外来思潮的影响。
因此,道德建设实践的各个环节,都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道德领域的范围之内,而是要通盘考虑制约社会和道德发展的各种要素,从总体上进行道德建设的规划,充分考虑内外的各种因素,才能使道德建设的实践做到科学、有效。
道德建设的宏观性还表现在,道德建设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必须有一个完整、科学的规划,这也就决定了党和政府在道德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关键作用。
只有通过党和政府对道德建设全过程的有效组织、领导和管理,才能确保通过道德建设有效地改善社会的道德风气,保证社会稳定、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二.社会性。
与狭义的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是具体的教育对象不同,道德建设是一项具有社会性和整体性的工作。
它通常是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展开的,所面对的对象是利益要求不同、具体特点各异,并且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的全体社会成员。
以提高全杜会的道德风尚为目的的道德建设,必须兼顾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特点,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狭窄的范围之内,更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求眼界开阔、高瞻远瞩、全盘规划、把握全局。
如果说,道德教育更注重于针对性和灵活性,那么道德建设则要更多地做到全局性和原则性。
同时,道德建设虽然具有宏观性的特征,但是也必须全社会共同行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道德建设目标和措施的落实过程中,不但要有学校等教育机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道德教育,还有赖于各种机关、团体、单位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和主题活动,以及在全杜会开展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道德建设决不仅是决策者的工作任务或“政绩工程”,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
第三,连续性。
道德是一种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惰性的社会意识形式,因此无论对于杜会整体来说,还是对于社会成员个体来说,改变原有的道德风气和观念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艰苦的过程。
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社会道德风习的改善更不可能一墩而就,一套科学的道德规范体系的确立甚至需要成百上千年的选择、陶铸与沉淀。
’就如同个人的道德修养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积善成德一样,道德建设也需要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循序渐进地取得理想的成果。
在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如果不相应地从经济、制度等方面解决根本问题,以使道德建设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或者不能从整体上实现社会道德风气的根本改善,而是企图通过疾风骤雨式的群众运动的方式毕其功于一役,甚至通过强制的手段压制问题来实现杜会风气的虚假改善,历史证明,如果一旦遇到经济或政治形势的变动,道德风气便又会急转直下,暴露出更多更严重的道德问题。
因此,道德建设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规划,既要有一个长远而又切实的目标,又要考虑到已有的道德传统、现实的道德状况和将来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注意前后计划和措施的衔接,破除各种空想、幻想和臆想,树立信心,科学规划,不懈努力,才能循序渐进地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四,复杂性。
道德建设的宏观性、社会性和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决定了道德建设实践的复杂性。
首先,道德建设要求有一套功能完备、层级齐全的决策和指导机构,来确定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进程、方针措施等,并对社会上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质量等级的道德教育机构进行具体的指导。
其次,道德建设还需要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和机构,来为其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现状分析。
由于道德建设具有宏观性、社会性和长期性的的特点,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影响既深且远。
如果一旦决策失误,不仅会对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氛围造成危害,甚至会影响几代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稳定。
因此,道德建设同法制建设和政治建设一样,也必须做到科学、谨慎和稳妥,不能盲目
行事,这就需要有一支优秀的专业研究队伍来为道德建设的实践出谋划策。
再次,道德建设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道德评价与考核机制。
不论是什么建设,理想的目标和设计在实现过程中都会与社会现实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够隙,任何决策的落实都要经过与现实的不断磨合才能逐渐进人高效、有序的运行状态。
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将能够不断地为道德建设反馈回有效的信息,对于道德建设总体进程的把握,道德建设决策的修改与完善,以及道德建设方法的创新与道德建设目标的提升和迈进都会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道德建设的这些特征决定了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虽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在某些方面和环节上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对道德建设的复杂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