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不同地区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尚没有分开,体制内的文化事业和体制外的文化产业两张皮。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更名改制的集团保持事业性质,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较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管理的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偏重于传统文化事业型的管理模式,“管”、“办”不分,对纯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市场性文化企业基本都采取直接管的办法,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文化资源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仍然存在。新闻、文化、广电、旅游部门间,中央部门和省市间,管理相互重叠交叉,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矛盾突出,资源难以整合。省市间、地区间、行业间、不同所有制经济间文化资源利用与共享,不同程度地受到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和影响。许多不是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地方,在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文化产业发展优惠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社保政策等方面,与试点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企业处于不平等的劣势地位。市场发育不足,缺乏规范。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2.文化生态环境不够理想,文化产业规划政策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缺失,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尚不统一。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支柱产业的定位尚不明确,文化产业在全国的目标定位、产业定向、路径选择、制度安排、支撑体系等重大问题,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符合实际的决策。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竞争优势的关键在经营人才,但文化经营人才缺乏,亟需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和企业家人才的培育发展。放开文化领域投资、实行文化准入,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采取类似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在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文化产业、改革文化体制放活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目前都缺乏具体的政策。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变,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需要在政策、制度和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我国尚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本法律也处于缺失,地方在文化立法上受到限制。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地区特别是未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尚未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障碍。国家制定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
3.文化企业规模小,文化精品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文化产业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除少数央企外,还没有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企业根本来说是内容创意产业,在目前的文化企业中,在内容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具有研发、创意的企业更少。文化产业门类众多,是以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但也需要培育一批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更需要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内容上具有文化创意、创新的企业,以参与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的竞争,展示文化产业的雄厚基础和竞争实力。文化精品是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体现,但现有的文化产品还处于粗放型经营,大多数产品是文化原形的复制,缺乏创意和创新。就公益性文化事业而言,在公益性和保护性第一的前提下,对其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市场化的部分(如文物产品的复制、仿制和创新)缺乏开拓,对其可以同市场结合的部分(如同旅游业结合)缺乏开放性的利用。
4.文化内容资源尚未有效开发利用,在国际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限。在现有体制下,尽管文化产业具有政治与经济双重属性,但其意识形态下的政治属性优先,产业发展的经济属性相对弱化,许多体制上的问题限制了文化产业发展。自2003年6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至今,局部、有限的文化体制改革
已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也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但很多值得开发的文化内容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利用。中国现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限制过多,未能完全展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价值形态的单一、内容的单薄使其难以适应国际化选择。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和政治制度下,必要的限制有利于国内稳定发展;而在国际市场上,过多的限制则会带来很大的内容局限性,削弱国家文化软实力地提升。
5.文化产业意识需要在广度深度上的觉悟。在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文化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全民参与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走出文化只是意识形态,改变重视和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而轻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树立文化的产业经济意识,强化文化是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和软竞争力意识,这些都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文化的经营理念转变是当前的难点。文化产业观念不仅有意识封闭的问题,还有对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研究问题。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新生产,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人文内容、人文导向和全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现阶段我国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和内容出口都非常薄弱,面对当代国际文化产业强国竞争的原创力不足,我们应当确立一个内容战略,把文化产业的内容建设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文化产品从社会功能来说,不仅有一个娱乐、消遣的功能,更重要的它还有一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发展完满人性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谈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时候提出,要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把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一个标志,这有极为深刻、极为深远的意义。文化产品是精神产品,不能不考虑文化精神,文化产品应该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不能脱离文化精神。文化精神又被称为文化理念或者文化理想,它应该贯穿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中。我们过去强调文化产品的政治导向很重要,还应该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以现在垄断的电影院线大片来说,他们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极大,渗透在这些大片中的趣味、格调、价值观,以至于它的政治倾向,对人们影响很大,非常值得研究生产出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具有先进文化导向的文化产品。
2.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创新与技术应用相结合,推动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普遍的指导原则。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历史文化,更依赖于现代文明。新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中居于强势地位,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具有创造力的文化才真正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是要靠创新内容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层次,取决于文化产业机体中创新“基因”。当前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文化产业发展中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但是只有高科技是不够的,它必须与文化的艺术创造性、创新性相结合,必须有创新的发展理念思路和发展手段,必须形成差异化的优势,才能有获得更快发展并产生更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才能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旺盛,文化企业作为提供方,不仅要从量的方面满足广大群众的这种需求,而且更要从质的方面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文化产品的生产不仅有技术应用问题,更主要的是内容创新,比如电影、电视有了高清晰的技术、3D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内容的不断创新或者过时陈旧的内容占据主导,就彻底丧失了文化产品本应具备的活力和生命力。一个例证,现在全国掀起了动漫产业热,整个行业快速扩张,许多地方建动漫产业基地,启动了很多项目,使用了很多高科技设备,但是到目前真正原创性的具有竞争力的作品相对较少,生产出来的动漫产品在剧情、造型等方面或多或少的能看到国外动画片的影子,原创性的元素比较缺乏。创意科技方面进展很快,但是缺乏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成了一个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从战略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就必须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新科学技术的深度结合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普遍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