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社会分工(三)——减少失业的办法
《失业和自然失业率》课件

鼓励劳动者不断学习和进修,提升自 身的能力和竞争力,以应对经济全球 化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劳动者的 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推动个人职业发 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PART 02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 力量发挥作用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一个稳定的失业率,它不由政府政策决定,而是由经济中的结构性和 摩擦性因素决定的。
自然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财政政策对失业的影响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 行的手段。
财政政策对失业的影响机制
当政府增加公共支出或减少税收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增 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反之,减少公共支出或增加税收 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减少就业机会,提高失业率。
劳动政策对失业的影响
劳动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 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
货币政策的工具
包括调整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货币政策对失业的影响机制
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企业可能会增加投资,从而增加 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失业率;反之,提高利率可能会抑 制投资,减少劳动力需求,提高失业率。
劳动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劳动法规、提供就业服务等手段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 手段。
劳动政策对失业的影响机制
劳动政策可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效率,保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力市场的 灵活性,从而降低失业率。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公共 服务来帮助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
第三章适度人口理论

边际收益递减法则首先由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阁 在论述农业生产问题时提出。坎南认为,工业、农 业、各种产业,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都起作用,但是 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可以缓解这个规律的作用,但 是这种缓解只能起一时的作用,最终边际收益递减 规律总要出现并起作用。
1,桑德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开始对人 口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2,一战期间的流行观点是人口越多,士兵 越多。他认为,这种对人口数量的渴望,实 际上是希望士兵越多越好。英国当时的一份 报告认为,根据一战的经验,如果出生率下 降,没有足够的人力,“我们今天就会成为 奴隶”。
著作有:《初等政治经济学》(1888年),《生产和分配的理 论史》(1893年),《经济学纲要》(1912年),《财富论》 (1914年),《货币论》(1918年),《经济理论评论》 (1929年)。
他在阐述经济问题时,注重探讨人口问题,他从人口与土地、 人口与生产率、人口与收益等方面探讨人口的适度规模。在 1888年的《初等政治经济学》一书中,他就明确提出了适度人 口的思想,认为“在任何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土地上生存的 达到产业最大生产率的人口是一定的”,这个人口就是“适度 人口”。
他认为人口问题涉及面很广,涉及生物学、人类学、 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他的主要人口学著作有:《人 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1922年),《人口》 (1922年),《职业》(1933年),《世界人口》 (1936年)。他是第一个研究人口质量问题的学 者。
23
4.2经济标准是判断人口适度数量的唯一标准
6
1.3人口背景
1,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各国陆续经历了一个死亡 率下降的过程,随后又开始了生育率的下降,使人 口自然增长率先升高后下降。
第六章_失业保险

▲三、失业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有关对策
❖ 把化解企业冗员作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 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应有利于向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
制度过渡 ❖ 失业保险作为短期支付类项目,实行现收现付、略有
节余的筹资原则 ❖ 根据失业保险的主要环节与其前导环节,后续环节之
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从员工剥离下岗到其再就业这一 过程中各环节工作的衔接配套 ❖ 强化对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
保障对象
待遇享受时 间 待遇项目 待遇性质
失业保险
有劳动能力,但无工作 岗位
有限制,一般较短,以 促进就业
没有赔偿性
是必要劳动的一部分, 体现权利与义务统一
其他社会保障项目
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 能力
限制少,一般较长,以 保障生活
有赔偿性
失业救济津贴则不同
■四、国外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失业保险起源于欧洲。法国于1905年最早建 立了失业保险,挪威、丹麦两国也分别在 1906年和1907年建立了类似于法国的失业 保险。1911年,英国颁布《国民保险法》, 实行强制性失业保险,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 失业保险的主流。
第六章 失业保险
第一节 失业概述
一、失业与失业率 ■失业:表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
的分离。
从个人角度看,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 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构成失业有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在劳动年龄之内; 二是有劳动能力; 三是有就业意愿; 四是没有找到任何职业。
三、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和失业观念的更新
▲失业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同时是把“双 刃剑”,既会带来社会困苦,但是,当失业率 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时,它也有益于社会发展: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⑴. 构成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
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⑵. 两个级数的论断。
在不限制的条件下,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其增殖力是无限的;而生活资料生产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比人口增长要慢得多.⑶. 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一种是“积极抑制”;另一种是“预防性抑制(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①。
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生产的限制;②。
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不断增长(除非受到抑制);③.抑制人口增长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或者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问题?①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人口问题仍将迅速持续增长。
②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整体受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③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发展快、总量大,而且是在经济尚不富裕,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到来的.④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庞大的劳动人口将对我国就业市场构成长期的、巨大的压力。
⑤人口性别比偏高。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达117:100,大大超过国际公认正常值范围。
简述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或者说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主要有以下特点:(1)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比西方国家晚,但是它的速度快、来势猛、规模大.(2)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的人为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明显地表现为一种刚性的过程.(3)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现了西方国家高度老龄化社会所有的现象,也就是70或80岁以上的老龄中后期人口的比重提高得较快。
人口城镇化过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1)乡村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集聚和居住在城镇,他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脱离农村而转向城镇.(2)在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增加的同时,城镇数量随着增加并逐渐形成各种规模和不同类型相结合的城镇体系。
2024年公需科目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2024年公需科目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2024年公需科目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单选:()正在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典型特征。
A.数据精细型B.数据密集型C.数据分散型D.数据智能型答案:B单选:()安全的主要功能是发现异常、跟踪溯源、反制、威慑。
A.边界B.终端C应用D.舆情答案:A单选:()不属于智慧康养平台的体系化优化方向。
A.路程规范化B.可支付体系C.品牌化D.连锁化答案:A单选:()的心灵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
A.青少年B.少年儿童C.青年D.中年答案:B单选:。
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实现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A.2025年B.2030年C.2035年D.2050年答案:A单选:•()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A.绿色经济B.农业经济C.数字经济D.工业经济答案:C单选:()负责指导做好“大思政课”全媒体宣传工作。
A.国家文物局B.生态环境部C.中央网信办D.国家卫生健康委答案:C单选:()集成分布式网络、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基于不易篡改、可追溯等特点,有望解决数字空间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重构数字产业体系。
A.数字挛生B.虚拟现实C.5GD.区块链答案:D单选:。
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A.文化软实力B.文化向心力C.文化影响力答案:A单选:()就是计算能力,指的是数据的处理能力。
A.超局清视频B.虚拟现实C.IPV6+D.算力答案:D单选:()决定着发展的动力,进而决定着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
A.创新B.协调C.绿色D.开放答案:A单选:()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A.社会性B理论性C.实践性D.科学性答案:c单选:()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并纳入新设立的交叉学科门类,这是国家安全学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1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他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P32、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他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个人生活和更大的。
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侧面都是由更大的、看不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左右着。
P53、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们通过出生和迁入(包括国际迁入和国内迁入)进入某一社会;同时,人们通过死亡和迁出离开某一社会,这些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过程。
P74、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P75、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收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变迁有两大类,一是结构性变迁,是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二是突发性变迁,是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体制,这是一种革命。
P9 6、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简)p9人口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学、人口学以及人类学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变迁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陈达的《人口问题》指出“人口学者因兴趣与观点的歧异,显示不同的研究途径。
”分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范围。
1882年,在日内瓦卫生与人口学大会上“人口学”一词正式被使用。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实体人口学也叫广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过程与围绕着它的外部过程如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之间的互相关系的学科。
人口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中,人口变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人们会不禁思考,人口的增长、减少以及结构的变化,将如何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口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与解决办法。
一、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相对较多时期的状态。
人口的快速增长面临许多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人口增长意味着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
劳动力资源的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推动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其次,人口增长也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者。
更多的人口将带来更高的消费需求,促进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
此外,人口增长还可能引发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然而,人口增长过快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资源供给可能无法满足人口的需求。
资源短缺可能导致环境恶化、能源缺乏、物资紧张等问题,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
其次,过快的人口增长还可能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会造成大量的就业压力,社会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
最后,过快的人口增长还可能加剧贫富差距。
资源分配不均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不公平感,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人口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减少是指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时期的状态。
人口减少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减少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减少。
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将导致经济生产力下降,可能制约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其次,人口减少还可能引发消费市场的萎缩。
较少的人口会对市场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商业活动的减少和经济的衰退。
最后,人口减少还可能加剧社会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社会将面临养老、医疗等问题,对社会福利和经济秩序造成重压。
然而,人口减少也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人口减少可能使得就业竞争减少,劳动力市场更加健康。
劳动力的稀缺性可能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
其次,人口减少还有可能提升人口素质。
失业风险管理规划

失业风险管理规划
在当今社会,失业风险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如何有效地
管理失业风险,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失业风险管理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制定失业风险管理规划至关重要。
一个完善
的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失业带来的困境。
首先,个人可以通
过提升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减少失业的可能性。
其次,个人可以建立充足的储蓄和紧急备用基金,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个人还可以购买失业保险,作为一种应对失业风险的措施。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制定失业风险管理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
业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以提高员工的离职率,并减
少失业的可能性。
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制度,为员
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稳定性。
另外,企业还可以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就业政策,
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的来说,失业风险管理规划对于个人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个
人和企业应该认识到失业风险存在的现实,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
失业风险,以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引起
更多人对失业风险管理的重视,为建设更加公平和稳定的就业环境做
出贡献。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讲课稿)一、西方人口理论西方的人口理论,是在西方文明大背景下从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各家各派思想家关于人口问题的看法、主张、见识和学说的总称。
这里讲的西方,指的是地理学意义上的西方即指欧洲和北美,而不是现代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概念。
西方人口理论就是研究与探讨随着西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人口思想不断演变及其变化规律性的学说。
(一)西方人口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人口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时代。
当时的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已开始从奴隶至庄园的经济管理和政治层面上考察人口问题了。
在进入欧洲的封建时代之前,还有古罗马的法制实践家,在他们的立法执法过程中,阐述了对人口问题的深刻看法与见解。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口思想的萌芽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50至前14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包括该历史时期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09至47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是指体现在古罗马各种法典和法令中的人口观点与主张。
①古希腊时期的人口思想古希腊从公元前750年形成各城邦国家的松散联合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人征服,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其中,对人口问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色诺芬、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著名思想家。
A、色诺芬的人口思想色诺芬(约公元前431-前350年),出生于雅典富人家庭,接受过奴隶制贵族教育,是古希腊第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前399年)的得意门生。
他在其主要著作《经济论》和《财源论》中,都论述了颇为丰富的人口思想。
其人口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男女婚配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种的延续与繁衍。
因为“各种生物要传宗接代,他们就得结成婚姻好生儿育女;其次,这种结合为他们养儿育女提供了条件”。
这是从经济上考虑,即解除婚姻当事人对其年老之后在生活支持上的顾虑。
第二,从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应努力增加人口。
人口学、人口社会学考试重点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图表看看)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两个前提:●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两个级数:●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两个抑制:●积极性抑制:战争、瘟疫、饥荒等●预防性抑制: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育●道德性抑制●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必然地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当生活资料增加的时候,人口总是增加●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评价:●问世以来,毁誉参半。
●他的理论一举粉碎了和谐宇宙的一切美好希望,推翻了人类进步的前景,而代之以贫瘠、阴暗而冷清的未来●客观为人类未来敲响了警钟●首次系统地论述了人口发展的核心问题,并将其理论化中国人口思想史(一)传统人口思想1、增殖人口观(农业社会)(儒家)●孔子:“孝”,多子多福;人口与治国●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丛,陷害不义;二曰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曰不娶无后,绝其袒祀●墨子:鼓励早婚、反对蓄妾、反对战争、反对久丧2、适度人口思想(法家)●商鞅●韩非:“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3、限制人口思想:杜佑(唐朝)根据汇总的历代人口资料,写了《户口人丁论》,力劝朝廷吸取晋隋的经验,不可盲目增加人口,特别指出统治者的行为影响人口的多寡。
开明的统治者应该扶植人民的经济实力,不可横征暴敛。
中国的马尔萨斯——洪亮吉、汪士铎洪亮吉(清)比马尔萨斯早五年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人口压力和人口与生活资料按两种级数增长的观点。
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注意人口增殖的学者。
●《治平篇》:天下太平人口具有增长的巨大潜能●《生计篇》:人口增长和土地、商品等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提出人口多的种种危害:生活水平下降、劳动力贬值、工资水平下降、大量的失业人口●没有提出可行的控制人口的方法汪士铎(清):人口增长的两大危害:社会动乱、素质下降减少人口的办法:1、严刑峻法,扩大死刑的执行范围2、加重多子女的赋税3、提倡男女独身,鼓励出家4、提倡晚婚5、推行避孕、绝育方法●缺乏严格、详细的论证,只是建立在感性观察的基础上。
社会保障学知识点

社会保障学复习知识点考试题型及分值:一、名词解释5*3分(第八章只考一个名词解释)二、简答题7*8分(一到七章都有,其中第七章简答题是课后习题)三、论述1*19分(辩论撒或期中考试题)四、案例2*5分(从老师讲过的案例抽取)另外,社会保险那一章占总试卷分值的50%第一章绪论1、社会保障概念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旨在保证国民生存权、促进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我国主要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界定包含以下内容:(1)社会保障是依法建立或政府实施的社会政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则,通过法律强行推进)(2)突出以人为本,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3)具有经济福利性,集中表现为受益者所得大于所付(4)属于社会化行为,表现为法制化、制度化的互助共济(5)政府主导或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现代社会保障是政府通过立法或政策强制实施和推行,是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推行的社会政策,是政府为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经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化的“互助共济,共度难关”。
3、社会保障的内容:即保障什么?(1)经济保障保障国民在生、老、病、死、残、失业、生育等受保障事件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收入丧失、中断、减少而给自己或家庭带来的生活困难,使其能够渡过难关。
(2)服务保障保障国民在受保障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社会服务,尤其是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和家政服务等.(3)精神保障保障国民能够在精神需求上能够得到满足,能够得到尊重,平等地体面地优雅地生活。
4、社会保障的特征(1)公平性包括机会的公平、结果的相对公平、过程的公平。
主要体现在保障范围、待遇、过程。
(2)福利性社会保障以财政预算、财政补贴为后盾,是政府举办的非盈利的社会公共事业。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手社会科学。
3、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朴素作用、朴素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4、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
5、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
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6、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朴素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7、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在峄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8、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9、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0、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朴素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11、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2、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3、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人口与就业问题

人口与就业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与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人口增长与就业机会不足之间的关系的重要讨论。
本文将从人口增长、就业机会不足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来论述人口与就业问题。
一、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增长率普遍上升。
然而,人口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就业机会不足。
在有限的资源和劳动力条件下,过快的人口增长使得就业市场难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其次,人口增长过快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
因此,人口增长与就业问题密切相关。
二、就业机会不足就业机会不足是指供求关系中,需求方对劳动力的需求大于提供方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就业机会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不足、技术进步导致无需求劳动力的削减、产业结构调整等。
由于就业机会不足,许多求职者面临着失业和就业压力。
这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人口与就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
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和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人们可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机会。
其次,应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
经济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创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建立灵活的就业政策。
政府应推行灵活的就业政策,包括鼓励创业、减少税收负担、简化用工程序等,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综上所述,人口与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和就业机会不足相互影响。
通过加大教育培训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建立灵活的就业政策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人口与就业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口与就业问题的良性互动,为社会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研究人口变动与社会的关系及其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主要研究:人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制约人口变动的社会因素,人口政策、生育观与人口生产的关系,人口变动趋势的社会预测,人口老化与社会保障,人口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的相互影响等。
人口学研究:人口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研究范围分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
狭义人口学只研究人口的自然变动。
通常指广义人口学,即不仅研究人口的自然变动,而且研究人口的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
研究人口学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与分布有重要意义。
人口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内的人的总和。
包含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迁移和发展等多种因素。
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受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制约。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上,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快慢,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人口再生产应同整个社会物质资料的增长、同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合理的关系。
人口构成:指把人口总体区分为各个组成部分。
根据人口的不同特征,可划分为三大类人口构成:人口的自然构成、地域构成与社会构成。
自然构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属性来划分的,主要有性别构成与年龄构成。
地域构成指人口的地理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行政、自然与经济区域分布、城乡分布等。
社会构成是依人口的社会经济属性来划分的,包括人口的婚姻状况构成、家庭类型构成、阶级或阶层构成、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构成、在业与不在业构成、行业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教育程度构成等。
人口分布:某一时点上人口在某地域范围内的聚集状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口的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而不断变化。
反映人口分布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口密度,即总人口对土地面积之比,常以每平方公里的居民人数来表示。
人口总数:亦称人口规模。
在一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8章 失 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28章 失 业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劳动力(labor force )答:劳动力指一国或地区法定劳动年龄以上的,或者在工作,或者在积极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召回的所有人。
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
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劳动力参工率以及移民等因素。
劳动力是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2.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答:失业率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率是劳工统计中用来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失业程度的主要指标。
计算方法是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数再乘以100%,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率可以分别按性别、年龄、种族、产业和职业分组进行计算。
西方各国失业者的统计标准并不相同,一般的标准是:凡是统计时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的4周以内曾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却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此外,包括在失业者统计范围的还有:①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召回的人。
②正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到,但等待时间达30天以上的人。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这一指标并不足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失业的严重程度,因为还有那些因为寻找工作太难而放弃寻找工作的努力,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成为非劳动力人口的“丧失信心的工人”,他们并没有包括在失业者范围之内。
3.劳动力参工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 答:劳动力参工率是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中的百分比。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

知识点梳理归纳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2、什么是后发优势?当今后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后发优势?答:后发优势:指后进国家相对于先进国家在发展中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后发展国家存在的后发优势:1)资本后发优势;2)技术后发优势;3)人力后发优势;4)制度后发优势;5)结构后发优势。
3、罗斯托“起飞"的经济条件以及主导部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答:经济条件有:1、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题,但工业增长必须有农业作为基础,同时需要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供使用;2、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3、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主导部门的建立是经济增长的必然性促成的,因为经济增长始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率先出现一个或几个部门,然后扩散到其他部门。
4、什么是库兹涅茨假说?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答:库兹涅茨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贫穷阶段),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该假说的理论依据是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目标和阶层力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与人类社会的变迁

人口增长与人类社会的变迁人类社会是一个与人口规模相关的动态系统。
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变革。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探讨人口增长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变迁。
一、人口增长与农业革命人类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摆脱游牧生活,开始农业生产的农业革命时期。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人口得以增长。
人口的增长推动了社会的分工和城市化进程,形成了更复杂的社会结构。
二、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人口增长导致了城市化的进程加速。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形成了现代城市人口密集的景象。
城市化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动力。
三、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量的人口意味着潜在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这促进了产业的扩张和经济的增长。
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资源的压力和环境问题,要求人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四、人口增长与社会结构变化人口的增长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职业的多样性增加,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产生影响。
五、人口增长与社会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其中包括失业率的上升、贫富差距的加剧、社会福利的压力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寻找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人口的增长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
人口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农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人口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在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才能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人口问题探讨全球人口增长与控制

人口问题探讨全球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问题探讨:全球人口增长与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全球人口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然而,过快的人口增长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就全球人口增长与控制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人口增长的原因全球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高于死亡率。
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减少了婴儿和儿童死亡率。
同时,文化、宗教、教育和经济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对生育的态度和行为。
二、人口增长的影响1. 经济压力:人口增长使得劳动力市场供给过剩,导致失业率上升,给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人口过剩还会导致资源供应紧张,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2. 社会压力:人口增长带来了城市化、住房需求、社会福利和教育等方面的压力。
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性。
3. 环境压力:人口增长导致土地利用的扩张和资源的过度开发,这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森林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三、人口控制的策略为了应对全球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提供妇女教育与权益保护:提升妇女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有助于减少早婚早育的现象。
妇女教育和权益保护能够帮助妇女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生育权,从而降低人口增长率。
2. 推广家庭计划和避孕措施:通过普及避孕知识和提供可靠的避孕方法,帮助人们自主决定生育时机和子女数量。
政府和组织可以提供家庭计划服务和避孕用品,鼓励人们合理规划生育,从而控制人口增长。
3. 经济与社会政策的调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经济和社会政策,通过提供生育津贴和托儿服务等激励措施,引导人们合理规划生育。
此外,政府还需加强贫困地区的发展支持,降低贫困人口的生育压力。
4. 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