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工
分工是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
人类社会起初只是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天赋、需要、偶然性等等而出现了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
现代社会为了提高管理的专业化
程度和工作效率,把组织的任务、目标分成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任务和目标,明确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乃至各个人应该做的工作以及完成工作的手段、方式和方法。
分工是人性中某种倾向的必然结果,虽然这种倾向是非常缓慢和逐渐发展起来的。
分工是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
人类社会起初只是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
天赋、需要、偶然性等等而出现了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
这种“自然地产生”的分
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是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
那时由
于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3次社会大分工:第1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形成了专门从事农业或牧业的劳动者;第 2次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专门的
工匠和独立的手工业者;第3次是商业的出现,产生了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
在3 次
社会大分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见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
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开始形成为真实的分工,社会分工同自然分工的主要区别是:①它不
再是按性别和年龄等生理特点、局限于家庭范围内的物质生产劳动的分工,而是按劳动类
型和形式在社会范围划分的具有广泛性的劳动分工;②不再是偶然存在的劳动分工,而是
具有固定性专业划分的、稳定存在的社会性分工;③是受着私有制、阶级对立制约着的社
会分工。
社会分工突出地表现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
在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被排挤于从事脑力劳动之外,社会分工具有明显阶级对立的性质。
马克思把这种
劳动者被迫从事某种劳动、固定在一定劳动活动中的专业分工,称作“旧式分工”。
社会分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社会分工决定于生产力水平(包括生产工
具的类型和特点)和生产关系性质。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分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形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生产规模狭小、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分工处于不
发达的较低级的阶段。
封建社会农业中的分工由于土地的小块经营而受到了阻碍,在工业中,各手工行业内部根本没有实行分工,而各手工行业之间的分工也是很少的。
随着近代工业
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主要表现在:新
的生产领域和生产部门的增加,企业或工厂内部分工的出现,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越来
越细,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复杂的分工体系,并把分工扩展到国际范围,出现了国家间的分工。
资本主义的专业化分工使阶级社会分工所具有的固定化的性质获得了自己最充分的表现,劳动者个人完全屈从于分工。
类型
社会劳动体系中基于协作的专业划分方式。
简单的说,分工分为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自然分工即性别的分工、天赋差别的分工等等。
社会分工即随着生产的发展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真正的社会分工,如体力劳动
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社会分工是一个有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复杂体系。
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各个国家具体
情况不同,社会分工的体系也不同。
一般地说,社会分工按不同种类、内容可区分为:①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分工。
②生产劳动中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分工。
③
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包括:一般的分工,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各大生产领域的分工;特殊的分工,即同一生产领域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工;个别的分工,即企业或工厂内部的分工。
④精神生产劳动包括政治领域、科学研究领域、文化教育领域之间的分工以及各个领
域内部的分工。
⑤在非生产劳动的分工中包括社会具体管理领域、社会服务领域、商业贸
易领域之间的分工以及各个领域内部的分工。
⑥社会分工还分为国内社会分工和国际社会
分工、社会的基本分工和非基本分工等。
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分工之间犬牙交错、相互制约,社会制度不同,各种分工具有的内容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作用
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成过程中
历史进步和必要的发展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剥削手段”(《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23卷,第403页)。
具体表现在:①对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
的推动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讲,分工就是生产力。
分工是提高劳动效率和技术水平的有力
手段。
分工和联合是互为条件的,分工的发展推动着生产过程的统一、联合、协作,形成
社会化的生产,并不断开辟着新的生产领域。
分工发展的程度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分工也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生产力发展程度较低的条件下,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一部分人能够有时间专门从事科学、文化的活动,
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没有分工,就不会有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
②分工是私
有制、阶级产生的重要条件,是阶级社会各种对抗性矛盾的重要原因。
在原始社会末期,
由于产生了社会分工,使一部分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专门从事政治、社会管理,成为统治
的剥削阶级;另一些人因为丧失了生产资料,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成为被统治被剥
削的阶级,从而产生了阶级对立。
马克思指出:“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
工具和材料的分配,因而也包含着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各个私有者之间的劈分,从而也包含
着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以及所有制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
分工愈发达,积累愈增加,
这种分裂也就愈剧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73页)。
分工引起工商业劳
动和农业劳动、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以及城乡利益的对立,从而也引起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之间的分裂。
这种自发的分工不是出于自愿的,对人来说成为一种异己的、使人的活动丧
失主动性的力量。
“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31页)。
③固定性的分工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被封闭在狭窄的专业活动
范围之内,为了训练某种单一的活动,其他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造成
畸形发展的“片面的”人。
分工结果
劳动生产力上的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
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四: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增进,势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常要损失一些时间,因节省这种时间而得到的利益,比我们骤看到时所想象的大得多。
第三,利用适当的机械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
分工的结果,各个人的
全部注意力自然会倾注在一种简单事物上。
所以只要工作性质上还有改良的余地,各个劳
动部门所雇的劳动者中,不久自会有人发现一些比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来完成他们各自
的工作。
第四,分工随时间积累,专业产生的熟练度、经验上升为理论等,在某个专业的发展
上起到良性循环交替的作用。
固定性分工的消灭
固定性分工同私有制、阶级对立相联系,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不高的情况下
是必然存在的现象。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消灭,它也
必将归于消灭。
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必然。
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是生产的
必要环节、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决不会被消灭,相反地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还将得到不断发展。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是一种政治信仰和思想体系,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
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
削和压迫,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
共产主义者认为未来所有阶级社会最终将过渡成为
共产主义的和谐社会。
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并且人口数量处于有限
阶段,且会使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
很多情况下,多国共产党曲解了这三个宗旨,是最终导致其他国家共产党失败的原因。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三个宗旨?
第一
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这个实际上就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只要有富裕阶层,就对他们课以重税,从而把得到的收益反馈到广大的低收入群众就是实
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
--把资本家的剥削所得分点出来赏赐给无产者就是
实现无产者的利益?而以前各国共产党理解的财产共有其实是不符合这个利益的。
--胡说
八道!生产资料共有怎么就变成“财产共有”了?其结果就是经济倒退,民众生活倒退。
这也是大锅饭的必然结果,原先的社会主义国家实力和民众生活大大不如资本主义国家就
是明证。
我们国家一搞这套大锅饭,吃饭都吃不饱,最终党调整政策,最终选择了正确的
道路。
第二
宣传的宗旨:是主要为了人类的文明而奋斗的。
而不只是仅为了取得那些什么的资本
主义性的极其渺小的经济成就,而则是为了更大的共产主义的经济的成就和政治的民主成
绩而奋斗的。
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这一条的正确理解就是,掌握重大资源(财产)来实现前面的无产者的根本利益。
这个掌握可以理解为国家掌
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不能让私人掌握,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全面消灭私有制。
各国共产党也因为理解错误,而盲目实施了一切公有的政策。
我国以前大锅饭,割资本主
义尾巴就是深受其害,但邓小平同志及其领导的党中央后面改正过来了。
第三
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
这里的关键是
暴力的和民主的。
其实这一条本身很简单,直白地说是就是用强大的军队来实现前现两条
目的(真正的目的就是第一条实现无产者的利益)。
暴力也就是说对资产阶级实行武力斗争,如果有其他国家干涉甚至侵犯本国也需要武力斗争。
民主也就是对国家内的国民实行
民主,通过税收等手段进行资产再分配。
综上所述,共产主义实际是人类政治发展史的里程碑,是实现人类和平共处最大保障,但是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不能发展成共产主义,只有资本主义被消灭,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高度解放了生产力,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使命
17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崭新时代,打破了人类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神所注定的宿命。
资产阶级第一次宣告一切人生来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资产阶级用人权否定神权,用人性反对神性,用科学破除迷信,用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取代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尾声,它负有为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伟大使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是这样论述从19世纪开始直到的这个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
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
存的首要条件。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
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
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一切固定
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但与此同时,它的文明产物给全人类社会体制进化提供了一个超高速的平台。
资本主义就是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它具有改变一切封建、宗教和民族实体的力量,它将产生一个在市场力量支配下的全球文明。
当无产阶级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趋向,摆脱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干扰后,全世界劳动者将自发的去思考自身的存在理由,选择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