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家
第三章 国家政权
第三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本质一、国家的概念国家作为政治现象已有数几千年的历史了,但古今中外思想家对国家现象的认识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1、古代中国:“国”和“家”具有不同的含义,人们称诸侯的封地为“国”,称卿大夫的地盘为“家”,而把天子统治的疆域称为“天下”。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国家”遂与“天下”通用。
2、古代、近代西方:①国家最初是指古希腊的“城邦”(P o l i s)指通过构筑城墙而围起来的小国寡民的地方;②在古罗马时代,人们把国家称为“共和国”(R e s u b l i m e,英文:R e p u b l i c),即“人民的事业”。
③中世纪称国家为“王国”。
④1513年,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用拉丁文“S t a t u s”表示国家,英文表述为“S t a t e”,即含有政权的意思。
“城邦”是古希腊政治内涵的主要概念。
在古希腊人的政治词汇中,“政治”一词源自“波里”(P o l i s),该词在《荷马史诗》中指堡垒或卫城。
同“乡郊”(d e m o s)相对。
雅典的山巅卫城“阿克罗波里”,雅典人常简称为“波里”。
堡垒周遭的“市区”称“阿斯托”(a s t o)。
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其“邦”或“国”之意,演变为“城邦”之称。
共和国:英文:R e p u b l i c一个国家是不是“共和国”,并不在于它的国名是否称之为“共和国”,而是在于它的政体是否“行共和之政”。
有些国家,虽然国名不称为“共和国”,实际上却是共和国。
例如:英国虽然保留了君主,并且称之为“王国”但实际上却是“行共和之政”的“虚君共和国”。
有些国家,虽然国名称之为“共和国”,实际上却并不是共和国,而是“实质上的君主专制国家”。
共和政治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私人利益而奋斗。
第 三 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生产方式,即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的本质内容是经济关系。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分别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前三种历史类型的国家,由于它们的经济制度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都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因此,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但是,由于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不同,所以维护的剥削形式不同,因而它们之间又有区别。
一般地说,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奴隶占有制社会的这种阶级结构,就必然地形成奴隶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尖锐矛盾,自由贫民与奴隶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反映在政治上,就是统治与反抗统治的斗争.达到尖锐时则爆发大规模的奴隶暴动和奴隶起义。
在这种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上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压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第三章-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规定 第24条第1款 普及理想、道德、文化、 纪律和法制教育,培养“四有”公民 第24条第2款 提倡“五爱”教育,树立 和发扬社会公德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国家制度”? 2.国家性质与宪法的关系如何? 3.如何理解我国政权的阶级属性?
4.我国宪法如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概述
(一) 经济制度的概念 经济制度是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等在调 整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制度。
(二) 经济制度的特点
1.经济制度在形式上表现为相关宪法和
法律规定的有机统一体;
2.经济制度的调整对象是经济关系,它
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关系为基础和出发点;
3. 经济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确认生产关 系的制度(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产品的分 配制度等)和经济管理制度。
的地位。
二、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1.社会经济基础是国家性质的根本、首要 决定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 国家性质的直接决定因素和具体体现; —— 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 生活中的地位”
3.社会文化制度也是影响和体现国家性 质的重要因素和集中表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独立于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文化制度 独立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二) 不同国家性质直接决定相应宪法的 性质和内容 —— 社会经济基础 —— 制宪权归属 —— 宪
法实质
四、各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一) 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关于“国家性质”的规 定
—— 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一般都用“人民主权”或 “主权在民”取代资产阶级专政的规定;
——这一宪法规定与资本主义国家性质之间矛盾的 成因: 其一:受到资产阶级的影响
第三章_国家-发展中国家
0.80是高人类发展水平、0.50-0.79之间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指数、 低于0.50是低人类发展水平。
11
12
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 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
– 1. 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 2. 石油输出国 – 3.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 4. 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 5. 最不发达国家
38
(3)国内积累率较低,投资率不高,对外资依赖较 重。曾大量借用外债,以提高增长率,一度形成借 债增长型经济。
(4)公共政策并不积极,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突出, 对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投入相对较少。
39
四、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40
(一)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
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 (%)
22
《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世界银行,1993。
东亚诸国经济增长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1. 东亚各国正确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2. 高度开放自由与适当的政府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3. 通过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4. 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23
(一)亚洲的经济奇迹
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区内合作、市场开放、内需扩大、信息通讯 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使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最快 的地区。IMF,该地区 2003年经济增长与 2002年持平,为 6.4%。 而亚洲开发银行则,2003年该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 5.7%(2002年为 5.6%),其中东亚和东南亚为 6.l%和4%。 2004年南亚和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则分别超过了6%和7%。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国家 知识提纲
第三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兴起(一)国家的定义1.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现代的概念。
原始政治共同体与国家质检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地缘共同体取代血缘共同体;职业化军队取代民兵。
2.国家的概念最早是由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创造的。
3.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多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成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
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安排。
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
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4)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的脱颖而出,与中央集权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由于国家垄断了权力和责任,也就需要建立一个政府,将原来政治单位中的权力统统接揽过来。
(5)统一的行政安排。
国家产生之后,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就对行政安排进行统一化管理,使用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制度、公文格式和制服。
4.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经典定义: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5.“国家”与“民族”的区别:民族侧重于认同、国家则侧重于暴力机器。
6.“国家”与“政府”的区别:1.国家包括了军队、监狱、警察;政府广义上则是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
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机构中不随着选举而进退的文官,也属于国家;2.政府经常换届、更替,但国家基本维持不变,政府的更替只意味着由不同的人或集团来掌握国家;3.民众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以合法的反对政府,但民众绝对不可能合法的反对国家,因为反政府可以制度化,反对国家就一定是反体制。
(二)国家的形成1.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资源的大量获取。
国家的形成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因此能否在资源的提取和获得上取得优势或便利条件,就是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政治学原理 第三章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 工具论(机器论)
恩格斯: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 阶级的机器。
列宁: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 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的概念可以在很多不同的意义上使用
• 阿富汗是一个多山的中亚国家。 •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
自己的。” • 很多阿拉伯国家都仇视美国。 • 这是国的本质和职能
主要内容
• 什么是国家 • 国家的职能 • 关于国家本质问题的争论
一、什么是国家
• 社会共同体说: 亚里士多德 国家是许多家族及村落的联合体,是为了达到完 善和自治的生活而组织的。
• 契约论: 霍布斯 洛克 卢梭 国家是人们根据契约而组织的机构。
• 要素说 三要素:人口、土地、主权(梁启超引入) 土地、人口、政事(孟子) 四要素:人民、土地、主权、政府
地理意义:地域概念 人口的集合体:文化概念、民族概念 国际法:资格概念(相互承认独立主权) 政治学:比较抽象的政权概念(独立而有约束
力的政治共同体。“一边一国论”的谬误:偷 换概念) 层级概念:中央政府
“国家”对应的三个英语词汇: country nation state
二、国家的职能
一个阶级对社会的政治统治,要以 这个阶级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 状况为前提;
国家如果不反映统治阶级的特殊利 益,它也就失去了统治基础。
• 国家都做了什么,历史的、现实的? • 人们为什么需要国家,我们期望国家做什么?
1.安全(自然界、对内、对外) 通过个体力量无法获得安全时不得不诉诸联合。 提供安全是国家的最低职能。
2.秩序(政治、经济、生活) 如果没有秩序,安全可能也无法保障。 制定规则、提供秩序是人们对国家的另一期望。 有时强制是必要的,国家做最合适。
第三章 国家性质
第三章国家性质重点:1、国家本质、国家性质、国家阶级性之区别与联系。
2、国家性质的体现。
3、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及其具体内容。
4、经济制度含义及其宪法规定。
5、文化制度含义及其宪法规定。
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说一、国家本质、国家性质与国家阶级性国家本质是指国家作为一种特殊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较的不同之处,反映国家根本属性,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又与不同的国家观密切联系。
它是对人类社会存在至今所有国家共性的回答。
对国家到底是什么,如何起源和消亡的,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
亚里士多德以古希腊城邦政治为背景,指出国家乃是家庭和村落的联合,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
古罗马的西塞罗则认为,国家是一种在共同的正义观念之下,为享受共同利益而结合的民众社会。
中世纪的阿奎那等人则把国家解释为神意的产物。
西方近代政治学上第一个广泛运用国家概念的是马基雅弗利。
他把国家看成政治强制力的载体。
此后,众多西方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国家概念。
黑格尔把国家视为客观精神的体现、道德观念的实现。
狄骥认为,国家是一种人群组织,在这一组织中,人群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不同政治区分。
凯尔逊则强调,国家是一个规范的复合体,是一种秩序,等等。
尽管众说纷纭,但比较通用的观点还是国家四要素说,即国家是由土地、人民、主权和政府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国家本质观虽然众多,但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剥削阶级国家观,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总是用神来解释国家,把国家说成是神建立的,其目的是用来迷惑、愚弄人民,使人民群众甘愿服从奴隶主和封建地主的压迫。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反对神造国家的同时,创立了多种国家学说。
举其要者有二:“契约论”和“暴力论”。
契约论假定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之中,受自然法的支配和制约,并享有自然权利。
为克服自然状态的不足,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了公共权力,即,国家。
第三章国家领土1
先占 occupation
先占是指国家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领土主权。 先占的主体是国家,即只能由国家以国家名义来 占取。一般认为私人的占取行为只有经过国家的 事先授权或事后追认,才能被视为国家的占取行 为。 先占的客体是无主地(terranullius)。无主地在传 统国际法上是指从未被占有或不属于任何国家所 有的土地;或虽曾一度属于一国所有但后来又被 该国抛弃的土地;或虽有土著部落居住,但还未 形成“文明”国家的土地。
时效 presc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tion
• 时效是指国家占有他国的部分领土,而占有者已 相当长时期地继续并安稳地占有(即没有其他国家 继续不断地提出抗议和主张),该国就取得该土地 的领土主权。
• 时效主要是根据有效控制原则确定领土的归属。 时效与先占的区别在于先占的对象是无主地,而 时效涉及的是非法占有别国的领土。
对领土的限制是否符合国际法关键在于产生特殊 限制的有关条约是否是平等有效的条约.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势力范围就是西方列强依据 不平等的条约对非洲及亚洲的某些国家进行瓜分, 从而享有的政治独占或经济专权的特权.这是违反 国家主权原则的.而共管等限制如果是国家之间在 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产生的,则为国际法所允许.
共管 condominium
共管即国际共管,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某一 领土共同行使主权.这是有关国家对领土的主权的 相互限制.
1939年 至今,英国和美国对坎顿岛和恩得伯里岛共 同控制.
1973年巴西和巴拉圭定约规定: “巴拉那河的水资 源属于两个国家共管所有.”
共管还是对一些有待日后确定归属的领土的一种 临时措施,这往往发生在相邻国家之间.如科威特和 沙特对其边界2000平方英里的中立地区,从1922年 至1965年分享平等权利.
第三章 国家性质
(二)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
1、我国八大民主党派:
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 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2、性质: 参政党 3、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第三章.国家性质 24
注意
尽管一些主要的社会团体如: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第三章.国家性质 3
(二)国家性质与宪法
国家理论的不同影响着国家性质的不同 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家性质被 视为国家的阶级性质,或者说国家的根 本属性就在于其阶级特性。 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 质。国家性质就是反映社会各阶级、阶 层在国家中的地位的国家基本制度。
第三章.国家性质 32
(二)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
1.宪法第6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宪法第6条:“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 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 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 3.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7条:“国家实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节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
度的基础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份 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 有财产
第三章.国家性质 31
一、经济基础是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一)经济基础与宪法 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占 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对经济基础起着重要的 确认和保障作用。二者关系: 1.从历史发展看,宪法是经济制度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 2.从经济制度各种表现形式的关系来看,宪法 是经济制度化的基本形式。 3.从内容上看,经济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
我国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主要内容
我可以为您提供我掌握的有关我国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的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第三章是关
于国家机构的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国家权力机构: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立法机关),它是最高权力机关,由代表全国人民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法律和决议;
b. 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行政管理、执行法律和决议;
2. 国家监察机构:
国家监察委员会是负责监察工作的国家机关,它的职责是依法监察国家公职人员和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
3. 国家审判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负责监督司法活动,检察刑事案件的合法性。
此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职权。
这些机构在我
国政治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负责履行各自的职责,以维护国家的法制和治理。
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为概述,并不包括细节和具体规定。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参阅我国宪
法全文。
第三章国家-大学课件-
State、Nation与Country
1、当State指一套稳定的共同体时,三者常常换用 2、Nation 命运系于一体的大规模人群共同体,其成员认识到他们之间 具有共性,因为他们源出于同一种文化,有着共同的历史。 共同的语言对于Nation的构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Nation有时也指国家,如联合国(United Nation)、国际政 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 3、State 拥有终极主权的一个政治单元,这个政治单元对于自身事务 负有基本责任。 4、Country 国度:地理意义上的国家,自然资源、物质财富、人口和一 定地理边界的结合
State的原初含义
State一词起源于14-15世纪的西欧。其最初的 起源蕴含着三个不同的词源学主题:
1、在位置(Station)、身份(Standing)、 等级(Rank)、状况(Condition)等意义上,表 示地位(Status)或等级(estate)。如“我们的血统 和国家的荣誉”;
现代政治主体
1、国家 2、政府 3、阶级与政党 4、利益集团与非政府组织
第三章 政பைடு நூலகம்组织 国 家
一、国家的本质与形态 二、民族—国家的构成与运作 三、国家—社会的界分与演变
国家是在地上行走的神(黑格尔)。 太阳王(Sun King),即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 对国家作了一个更私人化、更为现实的描述:朕即国 家。 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 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 面。而为了使这此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 阶级,不致于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消灭,就需要一 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该缓和 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 会中产生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 量,就是国家(弗· 恩格斯)。
第3章国家发展战略ppt课件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三章 国家发展战略
▪ 国家发展战略涉及一国社会经济发展长远、全局性的问题,高 瞻远瞩地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对指导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尤 其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因此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重 大任务之一。本章主要探讨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制定发展战略的 基本思路,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分析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
- 1.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2.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
- 3.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
- 4.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 5.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 障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节 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
二、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
- 1.战略方针 - 2.战略目标 - 3.战略重点 - 4.战略布局 - 5.战略步骤 - 6.战略措施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节 发展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 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思考题
▪ 1. 从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范围看,国家发展战略理念经过了 哪些演变?
▪ 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军事战略有何不同? ▪ 3.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为何不对? ▪ 4. 单纯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战略有何问题? ▪ 5.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6. 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
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兴起一、国家的定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原始政治共同体与国家的根本区别:①地缘共同体取代血缘共同体;②职业化军队取代民兵。
☆查尔斯〃蒂利【国家的几个特征】:①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②中央集权;③垄断强制手段;④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⑤统一的行政安排。
☆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定义】(恩格斯)——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这种有组织形式的暴力叫做国家。
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学说在人类原始社会并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政权,而只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公社。
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新生产工具的产生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体经济、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不断得到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一起了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
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开始产生,一些掌握了权力的氏族首领就利用权力发展了自身的利益,逐渐在氏族内部形成了一个贵族阶层,社会开始出现阶层分化,并最终分裂为对抗阶级,为了压制对抗阶级间的大规模公开冲突,国家政权便应运而生。
在此阐释中应该注意三点:①伴随着私有制产生的私有观念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②权力、阶级与国家三者的逻辑关系。
显然,权力先于阶级和国家,正是基于氏族的公共管理权力,氏族首领才具有了垄断社会剩余产品的可能性,从而导致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产生。
③国家的产生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相反缔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开端,人类只有在国家中才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国家和政府的联系和区别:【联系】:⑴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⑵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第三章国家政权
一、关于国家的概念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的分析 1、国家神权说 一切政治权力都是神或上帝的赐予。统治者是上帝
在世间的代理人,人们应绝对服从他 2、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政治学的鼻祖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一种自然产
生的,不可避免的及有益的团体 3、社会契约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
(1)国家政权机关世纪上是一种政治工具,是阶 级斗争、阶级压迫的工具,谁掌握它,谁就能运用 它为自己服务。
(2)它象机器一样,是一种结构复杂的组织系统, 特别是现代国家都建立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国家政 权体系或政治系统。
(3)我们说国家是一种统治机器,还在于国家政 权机关是一个国家最集中、最权威的体现,没有政 权机关的存在与活动,国家的阶级本质,政治统治 和社会管理,就是失去了物质基础
古希腊城邦政治生活是敞开的,凡具备公民资格的 人都可以参加。具有一定财产权的男青年成年后就 具备了公民资格,有权利走出家庭,步入集市广场, 也就是进入城邦公共领域,过一种政治生活
古希腊政治生活主要体现于在集市广场聚会,公开 讨论城邦公共事务
在古希腊城邦中,由所有公民参与的公民集会时唯 一的立法机构,一切政令和法律均出于此,它也控 制了城邦的行政和司法
具体来说,国家具有以下方面的主要特征:
1、国家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 它和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是:
(1)国家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而不是 按血缘关系来划分和组织国民
(2)特殊的公共权利的设立是区别氏族组织 的最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特征
(3)为了维护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加 纳捐税
2、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 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城邦的政治活动主要依赖于说服,而不是暴力,因 为暴力是私人领域的现象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
第一节、国家的历史 类型 第二节、国家形式 第三节、国家机构
秦始皇
国家分类 外部特征
人数的多寡 政府的掌控度
内在本质
地理环境 奴隶制
君主国
主权国
海洋国
封建制
贵族国
部分主权国
大陆国
资本主义
民主国
殖民地国家
社会主义
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准:P51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国家类型的更替规律:
法西斯主义国家
是资产阶级民主失败的结果 法西斯政权的代表是德国、 法西斯政权的代表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法西斯主义理论基础: 种族论” 法西斯主义理论基础 : “ 种族论 ” 、 “ 国家至 上论” 上论”、“领袖权威论”和“生存空间论” 领袖权威论” 生存空间论” 统治形式: 以军事或准军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 统治形式: 整个社会被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 会 , 整个社会被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 , 政治统治 对人的非政治生活无孔不入,社会彻底政治化了 对人的非政治生活无孔不入, 摧毁后, 摧毁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度
经济基础: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包 公元前30世纪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公元前 世纪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括奴隶本身 形成的苏美尔、巴比仑、 形成的苏美尔、巴比仑、亚述国家
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 公元前20世纪形成的印度和中国, 公元前 世纪形成的印度和中国,都是古老的 世纪形成的印度和中国
2.封建制国家
中国开始于春秋战国, 中国开始于春秋战国 , 历时 两千多年;在西欧起始于公元5世 两千多年;在西欧起始于公元 世 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历时一千 多年。 多年。 在本质上, 在本质上,封建制国家是封建 主阶级对广大农业劳动者进行剥 削和压迫的工具 当然, 工具。 削和压迫的 工具 。 当然 , 不同的 封建制国家在生产资料占有的方 不同。 式上有所不同 式上有所不同。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三章 国家
第三章国家名词解释1、国家马克思: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恩格斯: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至于在无谓的都争斗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王书: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2、绝对主义国家是指在这些国家之中,君权具有绝对性,君主大权独揽,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一身,而且君主作为主权的化身,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一切法律的合法性源泉。
这样一来,君权基本上不受任何约束而可以自行其是;同时,君主依靠理性化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去实施自己对民间社会的一元化专制统治。
3、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对应于福利国家的这一社会发展阶段,有时候又被称为晚期资本主义,以对应于早期资本主义。
同时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有机化和最终成熟。
福利国家保留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政宪体制,但是其国家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型。
福利国家的根本特征是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目的是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制度下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
4、威权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亚非拉地区兴起的一些新的民族国家。
建立了一种威权主义的国家形态。
这些民族国家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
刚刚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政权掌握在少数以革命发家的武装领袖手中。
由于他们是新国家的缔造者。
也是国家独立的象征,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形成了少数人的威权主义统治。
威权国家独立之时统治者基本上是坐享其成的,他们将殖民者的统治机器不经改造就直接占为己有,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国家机器对民众的强权统治。
第三章 国 家 政 权
有人说皇上“代表地主阶级”是因为他本人就 皇上“代表地主阶级” 皇上 是最大的地主。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中国 历史上有的帝王有私家庄园,但并不是所有帝 王都对私家庄园感兴趣。皇上的利益是靠其政 治上对全国的统治权而获得,而不是像平民地 主靠私产来获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就 其统治权而言,而非私产而言。否则全国只有 皇帝一个地主,有何谈代表地主阶级?
2、国家的定义
关于国家的定义,目前理论界是一个众说纷纭 的问题。如韦伯认为,国家是要求在一定领土 国家是要求在一定领土 内独占、合法地使用暴力的人类群体。还有 内独占、合法地使用暴力的人类群体 人认为,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土地、政府 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 国家是由一定的人口 土地、 和主权组成的共同体。达尔认为,国家指的是 和主权组成的共同体 一种特殊的社团,它的标志是,它对于它具有 管辖权的全部个体,可以借助它所拥有的最高 级的强制手段,确保它的统治在他们中间得到 实行
那种拥有固定职位与领取年金权利的官 僚。然后我们在那里可以看到两大帮政 治投机家,他们轮流执政政权,用最肮 脏的手段为最卑鄙的目的运用这个政权 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个大的政客集团 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 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 是统治和掠夺国民的。”(《马克思恩 是统治和掠夺国民的 格斯选集》,第2卷,第334——335)
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对国家作以下三个层 次的理解: (1)国家是由领土、人口、主权和政府 所构成; (2)国家以社会公共权威为基础进行维 持和运作; (3)国家的终极目标是维护在经济上占 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本质论述的全 面理解,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组织 , 是一个历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组织,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组织 史现象; 史现象; 二是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 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它主要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它主要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三是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殊机器 , 是 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殊机器, 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殊机器 一个拥有一整套物质设施和相关制度的有机 整体。 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 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 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 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 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卢梭在名著《社会契约论》中论及:国 家是订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立契 约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国家应该体现人民 的最高意志……人民有权废除对自己无利的 契约。
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 梭。
社会契约说引发了新的国家的诞生,因此 ,它的历史进步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但是, 自然状态是不可论证的假设,自然权利主要 是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4.国家统治说
国家的存在就意味着政府的存在,政府是统治 和管理国家的机关。因而,不少学者从统治意义上 来认识国家。
国家理论诸流派
1、自由主义国家 主要强调国家的职能或 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利
2、多元主义国家 强调国家主权的多元性 3、精英主义国家 强调任何社会组织乃至
国家都是由少数人所控制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 氏族组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根本性的区别表现 在:
(1)资源的大量获取; (2)安全的地缘政治; (3)持续的政治人才供给; (4)战争中获胜; (5)被统辖人口文化上同质; (6)中央权力与地方精英的强大同盟。
国家形成后,人类政治的图景出现了全新 的变化:
(1)出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区分; (2)国家政权延伸至基层社会; (3)民众开始向国家提出诉求; (4)形成了民族认同; (5)开始了个人政治权利的诉求。
“政治系统”、“政治体系” 或“政治共同体”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在西方比较流行。应该说,国家 是一个政治实体,而非一般的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 体说未能很好地把国家与其他社会团体区别开来。另 一方面,社会共同体说的流行导致了现代西方政治学 以“政治系统”、“政治体系”或“政治共同体’等 概念取代国家概念。
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认识,不是从抽象 的人性出发,而是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 从而得出国家政权的本质表现为其阶级本质。 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国家是社会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 产物;
(2)市民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国家政权的性 质;
(3)国家政权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由于私有制摆脱了共同体,国家获得了和 市民社会并列的并在市民社会之外的独立存 在;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 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 一种组织形式。”“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 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 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页。)
亚氏的共同体说,影响了西方 各个时期的政治学家和相关学者 对国家的看法。
格劳秀斯说:“国家是一群自由的人民 ,为了享受法律上的利益和为了他们的 共同利益,而结合的一种完善团体。” 拉斯韦尔和卡普兰给国家的定义是:“ 国家是一种有主权的地域团体。” 美国最高法院对国家的规定是:国家是 自由的人们为了共同利益,安享其所有 的一切,并对他人维持公道,而结合在 一起的团体。
---[古罗马]马库 斯·图留斯·西塞 罗
公元前106年—前43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一生前后共 著对话二十五篇。《理想国》(又译《国家 篇》)成书于柏氏壮年之时,是“柏拉图最 重要的那篇对话”。在这篇对话中,他设计 了一个以哲学家为中心的理想国家(社 会)——这就是“哲学王”思想。
正是在美国,‘政治家’比在任何地方都 更加厉害地构成国民中一个特殊的和富有 权势的部分。那里,两个轮流执政的大政 党中的每一个政党,都是由这样一些人操 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收入丰厚的 生意,拿合众国国会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 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而在本 党胜利后取得相当职务作为报酬。
参考资料:《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参见葛兆光 著,《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2年。
关于国家起源的不同分析
➢ 1、国家神权说; ➢ 2、社会共同体说; ➢ 3、国家契约说; ➢ 4、国家统治说; ➢ 5、国家要素说;
1.国家神权说
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 接或间接创造的,是神 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而 创造的。统治者是上帝 在世间的代理人,人民 应绝对服从之。除了神 或上帝,君主不对任何 人负责。
国家神权说在东西方的封建社会都很发达
汉朝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论”奠定了中国的 国家神权说的基础。在中世纪的欧洲,托马斯· 阿奎那认为上帝是人和人性的创造者,因此国家 来自上帝的创造。
国家神权说有利于那时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 序的安定,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有重大影响。
2.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亚里土多德认为,国家是一种 自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益的 团体。
大家知道,美国人在最近30年来是如何千 方百计想要摆脱这种难堪的桎梏,可是尽 管如此,他们还是越来越深地陷入到贪污 腐化的泥沼中去。正是从美国的例子上可 以最明显的看出,起初只应充当社会的工 具的国家政权怎样脱离社会而独立。那里 没有王朝,没有贵族,除了监视印地安人 的一小群士兵之外没有常备军,没有那种 拥有固定职位与领取年金权利的官僚。
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中,恩格斯又从另一 个角度揭示了国家的本质。他在讲到巴黎工 人阶级革命胜利后就开始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时说,“以往国家的特征是什么?社会起初 用简单分工的方法为自己建立了一套特殊的 机关来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但是,后来这 些机关,而其中主要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 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 会的主人。这种情形不但在例如世袭的君主 国内可以看到,而且在民主的共和国内也可 以看到。
“国家”: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诸侯的封 地称为“国”,大夫的封地称为 “家”,皇帝则为“天下”。
“国家”一词在中国的演变。
秦汉以前,“国”与“家”有不同 的含义,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 的封地称为“家”,天子的统治区域称 为“天下”。秦统一中国后,国家与天 下通用。需注意的是,在古代并无真正 的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而只有“天下” 观念,权威的源泉和中心则称为“中 国”。如“蛮夷”之说。
3.社会契约说
社会契约说是17世纪、18 世纪最有名的政治理论,其 主要代表人物是:
霍布斯 洛克 孟德斯鸠 卢梭 他们都是对神权说的直接 否定。
社会契约论——国家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 理性原则而形成的社会契约。
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natural right),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 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 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了国家。
第三章 国 家
第一节 国家理论 第二节 国家的演变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
本章内容简介及教学任务
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最复杂的政治现象,也是 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入口。从古至今,人们实 际上是通过国家政权来认识国家现象的,并由 此而形成了国家的基本理论。
本章的任务是在理论上把握国家的本质, 并了解不同性质的国家的基本情况。
(1)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的,氏族是以血缘 关系来划分的。
(2)国家的特殊暴力机关的建立(“公共权力 的建立”)是区别氏族组织的最显著的特征。
恩格斯:国统治的机 器。
这些定义表明,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1)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 (2)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3)国家权力始终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的。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 的身份,他会怎么回答?
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 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 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 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中世纪的西欧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国家意识淡薄
何为“国家”?
“国家乃是人民 的事业,但是人民不 是人们某种随意聚 会的组合体,而是人 们基于法律的一致 性和权利的共同性 基础上的共同体。”
(3)国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国家产生的方式
(1)通过对氏族制度的改造而形成(雅典 国家)
(2)通过氏族内部贵族与平民以及外来移 民的斗争中而产生(罗马国家)
(3)通过暴力而形成(德意志国家) (参见:《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由此,我们认为,国家形成于近代。形成 的条件主要有:
国家要素说实际上在以地理意义上的国 家来代替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以此来模糊国 家的政治性质及国家统治的阶级本质。
二、国家的本质
西方学者对国家政权本质的探讨,往往都是将人 的本性与国家的本质联系在一起考察的。如柏拉 图认为,真正的人都要过正义的生活,因此城邦 的本性就是正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 的城邦动物”,而城邦生活就是最高的善;马基 雅维里把个人的善与国家政权的运作区别开来; 霍布斯从人性恶出发,为国家的产生提供依据; 后来的学者则认为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
生产力的发展 (三次社会大分工)
畜牧业 手工业
商业
生产关系的变化
社会分裂为两大基本阶级 自由人内部分裂为若干阶层 公共权力被强势群体所控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阶级——私有 制——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具体来说,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看:
(1)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出现;
(2)权力——阶级——国家;
在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时,马克思恩格 斯明确指出,“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 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3页。)在《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又明确讲 到,国家不是从外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而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一种从社会 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 离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第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