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走进国家 第一节日本 教案
日本初中地理教案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一、课程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教程分析本课时主要介绍日本的自然环境,共有四个小标题,由“东亚的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组成,这四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后面的内容“发达的经济”和“主要的城市”作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三、学情分析日本是我们的邻国,经济发达,工业产品在我国深受欢迎,近代侵略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等,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先请学生谈谈印象中的日本,激发兴趣,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导入。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温湿的气候特点。
根据资料和图片,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情况,以及东西融合的文化。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
通过分析多日本火山地震的原因及火山的危害、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开辟为旅游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等,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避震抗震意识,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信心与能力。
用比较法,对北京与东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掌握日本的气候特征。
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古代在政治体制、文化、建筑、服装、茶道、书道等深受中国的影响,以及近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激发同学们要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第三章走近国家(一)教案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第三章走近国家(一)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
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
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
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一】东亚岛国1、位置及领土组成2、首都、民族、语言、港口【二】多山的地形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三】温湿的气候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东西融合的文化【五】发达的经济1、经济概况2、进出口贸易3、工业和农业4、渔业和交通运输业六、主要城市东京、筑波、大阪、横滨、名古屋、神户、广岛、京都、奈良教学建议新课导人:“东亚岛国”部分可由学生读图引入。
日本 教学设计

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2、日本的气候特征3、日本的经济和文化日本 1一设情激趣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
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浪最高达到23米。
日本官方已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8277人死亡(2011 年03月20日),失踪12272人。
地震引起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全部发生核泄漏。
二自主探究1、日本的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纬度位置25-50大部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亚热带,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
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P66页图3-12、日本的国家构成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岛、四国、九州及其附近岛屿构成,首都东京,主要居民是大和族,通用日语,人口1、5亿,面积37万平方公里,所以说日本式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3、日本地形七年级地理课案多山的岛国,平原面积狭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4、日本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二中罗淑玉【教学分析】一、容分析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一章的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前两章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作用.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
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认识》、《了解地区》,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教法分析本节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作为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理学习上可能存在差异性,基础弱特别是读图、识图能力差的学生不一定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答疑解惑很必要,学业优良的学生会不满足于教材现有容,会提出一些边缘性或更细的问题,教师不能限制其思考,在课堂上或课下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011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日本学案 湘教版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1)预习学案(总第20课时)【预习目标】班级姓名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预习重点】领土组成、地形及气候特点【预习内容】(相信自己,永不言败!)任务一:阅读“东亚的岛国”了解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人口状况1.在P66图3-1中找出“300N和450N”两条纬线,日本位于带。
2.从海陆位置看,日本位于亚洲,太平洋的3.日本是个岛国,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组成,四个大岛即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岛。
4.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朝鲜海峡在日本与_____(国家)之间,其沟通了东海与_____海。
6.日本主要是_____族,通用______(语言).首都是7.日本陆地面积约是37.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是1.27亿(2000年),其人口密度为_____人/平方千米,与中国相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人口12.95亿(2000年),人口密度是____人/平方千米),日本是一个地____人_____的国家。
任务二:阅读教材“多山的地形”部分,完成以下各题:1.日本地形特点:(1)日本地形以为主,最高山为。
平原面积,主要分布在地区,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2)日本海岸线____(曲折/平直),岛屿、半岛、海湾____(多/少);(3)日本多、______(地质灾害)。
原因是日本位于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2.受地形的影响,日本的河流任务三: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气候”,完成以下各题:1.日本主要为________气候、_________气候,气候的特征明显(即:冬季较____,夏季较_____,降水较____).2.日本多遭受_____(气象灾害)的袭击。
第一节 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教案教案标题:第一节日本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
2. 学习日本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和传统艺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掌握日本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阶段。
3. 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地理教科书和图片。
2. 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相关资料。
3.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世界地图,帮助学生找到日本的位置,并与周围的国家进行比较。
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地理特点,如岛国、地震多发等。
主体:1.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a. 使用图片和地图,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四大岛屿和其他小岛。
b. 解释日本位于火山带上的原因,并讨论地震和海啸对日本的影响。
2. 历史概述:a. 简要介绍日本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阶段,如古代时期、幕末时期和现代时期。
b.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历史对其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文化特点:a. 介绍日本的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和服等。
b. 展示日本现代社会的特点,如科技发达、动漫文化和流行音乐。
4. 名胜古迹和传统艺术:a. 向学生展示日本的主要城市,如东京、京都和大阪,并介绍其著名景点。
b. 介绍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浮世绘、歌舞伎和茶道表演。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日本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对其现代社会的影响。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跨文化交流,增强对日本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日本的某个方面,如日本食品、传统建筑等,并进行展示。
2.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日本电影或动漫,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和现代社会。
评估方法:1. 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
2. 学生展示和报告。
3. 书面作业或小组项目。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地理教科书和图片。
2. 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相关资料。
3.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讨论和学生参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地理、历史和文化。
七年级地理下册情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学案仁爱湘教版

《日本》学案(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日本发展经济的劣势和优势【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能说出日本发展经济的劣势和优势②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运输业③认识日本的主要城市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日本工业原料来源图和日本进口主要工业原料百分比图,认识日本资源贫乏的状况,发展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日本在资源贫乏的情况下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相关图表资料【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分钟)师:上一节留下一个让同学们课后活动的问题,就是课本66页活动3,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指定小组口答,做对的小组得分)日本是一个的岛国,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但是日本在第二次大战以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充分借助自身的有利条件,二是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日本是如何快速发展本国经济的。
一、发达的经济(30分钟)(一)知识点:发展经济的劣势和优势1、师:同学们小组自学68页“发达的经济”部分两段正文,小组内部交流发现的问题,完成学点1、2、3、4学点1 日本发展经济的劣势:学点2 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①②学点3 日本为发展经济采取的措施:①②学点4日本的贸易对象是:、、。
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点,教师提问,小组发言得分3、学生巩固本知识点的学点,教师检查,小组得分4、知识延伸《学习与发展》(二)知识点:日本的工业和农业1、师:同学们小组自学69页一、二段正文,完成学点1、2、3学点1 日本的工业①日本居世界先进行列的产业:②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学点2 日本的农业①试用一句话概括日本的农业状况:②日本农业三大部门: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点,教师提问,小组发言得分3、学生巩固本知识点的学点,教师检查,小组得分4、练习活动①在课本69页3-8图上找出下列工业城市:东京、横滨、神户、北九州、名古屋、大阪、长崎②这些工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为什么?(小组口答得分)(三)知识点:日本的渔业1、同学们小组自学70页的相关阅读材料,完成学点1、2 (小组口答得分)学点1 日本北海道附近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点2 日本海洋渔业的三个方面:(四)知识点:日本的交通运输业1、师:同学们小组自学70-71页的相关阅读材料,完成学点1、2学点1 日本国际货运以为主。
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

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2、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和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日本经济发展和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难点:1.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2.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一、【课前延伸】:1、问题引导(1)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个大岛组成?其中哪一个岛面积最大?(2)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巩固效果(1)日本领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岛屿组成。
其中 ________岛面积最大。
(2)日本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二、【课内探究】自主学习,展现自我阅读课本66、67、6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位于亚洲的部,太平洋部,与中国隔海相望。
请在课本图中标注日本海、太平洋、俄罗斯、韩国。
2、日本的居民主要是族,通用语3、请在课本图中标注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和日本海。
4、日本的地形以______、为主,日本最高山峰是山,它是一座火山。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5、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带和带气候。
6、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7、当代日本文化既保留有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方文化的特色。
【教师点拨,解惑释疑】图3—8日本的经济特点:(经济强国),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
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贸易经济)。
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和,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共同提高】1、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1)气温: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2)降水量:东京比北京(多还是少)。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走进国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 走进国家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 学案课标要求: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四个大岛和首都东京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能够说出日本地形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能够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地理观察:阅读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
1、认真阅读课文P66的图文,完成下列各题。
(where ) 【做一做】海陆位置:日本东临 洋,西临 海,是一个典型的(岛\海陆兼备\内陆)国。
【画一画】经纬度位置:日本主要位于北纬 度到北纬 度,东经 度到东经 度之间。
从温度带来看,主要位于 带。
请在课本图3-1上分别描画出来【说一说】相对位置:读“亚洲分区”图,日本主要位于亚洲哪一个分区?同哪些国家隔海相望?结论:日本的地理位置最主要的特点:日本是一个典型的 国。
2、读课本P66的图3—1,了解日本领土的构成。
【说一说】日本领土主要由哪四个大岛组成?其中哪一个岛面积最大?【赛一赛】请把下列各地理事物的序号填在“日本轮廓”图相应的位置,和同位同学赛一赛,看谁填的更准确,看谁用的时间最短。
①北海道岛 ②本州岛 ③九州岛 ④四国岛 ⑤太平洋⑥日本海 ⑦濑户内海 ⑧东京湾 ⑨朝鲜海峡 ⑩津轻海峡二、地理探究:阅读“日本地形”图,探究日本的地形特点。
【知识窗】阅读地形图,首先要看图例,明确图中每种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浅绿色表示海拔在200—500北 亚 中亚 东 亚 东南亚 西 亚 南 亚 日本米的丘陵地区,浅黄色表示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
日本菲律宾【探究一】日本的地形有什么主要特点?(what)1、认真阅读课本P66的图3—1“日本地形”图和P67的文字,日本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最大的平原是平原,位于岛。
2、日本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最高的山峰是山,它是一座火山。
【探究二】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地震?(why)3、日本位于哪两个板块之间?4、日本所在的位置,板块进行什么运动?结论:日本地形以为主,由于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三章 第一节日本教学资料说课稿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日本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教育目标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同时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心智水平等因素。
确定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难点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并借鉴和总结他人的教学经验,据此,拟定出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c、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说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告诉学生学习方法比告诉学生结论更有用,因此让学生掌握方法才是王道,在学习日本这部分的内容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一个国家应该从那些方法入手。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能力性的学法: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发现法: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教案)帝贤中学白洁●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
第2课时讲日本的文化、经济、城市。
第1课时认识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日本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来分析、总结出日本是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地丘陵、火山地震,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第2课时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分析日本文化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借鉴。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了解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日本火山、地震录像,感受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分析日本这种情况与板块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3.运用地图和资料,能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其与城市、港口的关系。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2.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借鉴。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日本的组成部分和地理特征、范围。
2.日本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4.日本的工业布局的原因。
5.日本文化兼容东西方特点。
(二)教学难点分析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数理比较法、讨论归纳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板图《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引入: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四川汶川地震报道》。
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一) 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一)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一些最基本应对地震的自保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读图和分析地图及相关资料的方法辅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交流探讨等过程,体会用图学习的方法,形成探究兴趣。
(三)情感目标1.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地形特点。
学习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预习案】1、你印象中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写出一些关键的描述性词语。
2、回忆一下,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4、回忆上学期所学“六大板块”相关知识,完成下图:(图一)(1)全球六大板块名称A. ,B. ,C. , D. ,E. ,F. 。
(2)世界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带:A. ; B. 。
【探究案】 1、帮忙纠错:下面的文字是一位学生自学《日本》所记下的,文中是否有错误,如果有你能帮他找到并改正吗? (1)日本是一个岛国,只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首都京都。
(2)日本领土最北端的纬度约是40°N ,最南端的纬度约是30°S 。
(3)从世界范围看日本属于亚洲,太平洋上的岛国;从亚洲看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从太平洋看,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从日本周边看,日本西邻日本海,东临太平洋;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中国、韩DEF国、朝鲜、俄罗斯。
2、预习案第3题的图表信息,说明了什么?。
3、读课本P66的图3—1,了解日本领土的构成。
请把下列各地理事物的序号填在“日本轮廓”图相应的位置,和同位同学赛一赛,看谁填的更准确,看谁用的时间最短。
①北海道岛 ②本州岛 ③九州岛 ④四国岛 ⑤太平洋 ⑥日本海 ⑦濑户内海 ⑧东京湾 ⑨朝鲜海峡 ⑩津轻海峡 4、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1)、日本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这两大板块之间是如何运动的? (挤压/张裂),对日本的地形有影响吗?请你结合日本在六大板块中的位置,推测日本地形的特点?。
地理:第三章《走进国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第三章为第三单元主要内容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节埃及第三节俄罗斯第四节法国第五节美国第六节巴西第七节澳大利亚教目标一、基础知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国家的位置、范围、及其首都,说出该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国家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国家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影响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国家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5、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国家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二、基本能力目标1、抓特征,透过地理现象探求地理规律,用地理原理解释的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找到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素,抓关键,从而把握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重点难点关键1.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归纳各个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经济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分析各个地理要素的特征,并通过比较法找出不同的地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找到好地理的钥匙,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课时教材处理1 21 技水平高、海运条件好有利;②工业占世界重要地位——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纺织产品世界驰名;③原料和燃料靠大量进口,产品靠出口日本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从以下几点认识:①季风气候——水稻生产;②多山岛国——森林多,水力富;③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④海岸曲折多良港——海运便利,工业布局临海;⑤寒暖流交汇——渔业资丰富1、埃及课文从读图开始,使生认识埃及的位置,以及与埃及有关的重要地名本节没有罗列埃及的自然地理要素,而是突出埃及的命脉——尼罗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这句话并不过分课文用“尼罗河的赠礼”为题,这是因为古埃及的文明,现在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几乎全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尼罗河的长度、发、流向和注入的海洋,这是需要通过读图记住的知识2、俄罗斯教材首先通过读图,了解俄罗斯的海陆位置,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俄罗斯地跨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并分析俄罗斯为什么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地形多平原和高原,最东边有高地,但都以较为“平坦”为其特征两条山脉是作为亚欧分界线而提出的气候一段教材,着重说明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冷”的特征另外,对东欧平原、北冰洋沿岸、西伯利亚黑海沿岸各地的气候作了简要的叙述课文还对“北半球寒极”附了一段“读一读”材料,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西伯利亚冬季的“冷”河流湖泊以伏尔加河的水文特征为例,概括说明了欧洲部分河流的概况并以简短文字交代一下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湖特征自然资主要用“矿产分布图”阐述丰富的矿产资及其分布,为下一节工业地理做了知识的准备3、法国了解法国是西欧工农业都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是世界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目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泣,工矿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就业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法国的工业也分新老两大部门4、美国2 第一节日本日本一节教材较全面的讲述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征,其中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习的重点,理解该国自然条件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难点日本的经济要明确以下几点:①条件——缺少重要资不利;劳力多、2 2 2 本节教材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美国国土的组成、优越的自然条件、民族及种族歧视政策、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及分布教材从辽阔的国土、有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等方面,分析其自然环境的特征,评价其经济意义二次大战前,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美国拥有发展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丰富的资和必要的自然条件,这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无可比拟的,它使美国有可能主要依靠本国资建立现代工农业因此这部分教材是习美国工农业生产的基础5、巴西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自然环境、资和工农业产品对拉丁美洲和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在拉丁美洲概况之后讲授巴西,目的有两方面:①通过习一个国家,深入了解拉丁美洲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②通过习一个国家,加深对拉丁美洲自然概况和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本节教材由巴西自然概况、迅速发展的工农业及首都三部分组成对于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本节教材未作全面系统讲述,而是围绕着巴西的热带环境突出了几个问题: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水量巨大的亚马孙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等这种选材安排,既可以与拉丁美洲概述讲授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又可以重点突出地反映巴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6、澳大利亚本节讲述的内容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概况,体现了人地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大致梳理如下: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铁等矿产资丰富→为工矿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成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东南部气候温湿,沿海交通便捷→移民开发早,是人口集中区和经济重心内陆、西部为热带沙漠→人口稀少,只有少数采矿点东北部热带雨林区→尚未开发复习第三单元检测第三单元讲评第三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展示xx政区图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
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2000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引导学生讨论)xx是个怎样的国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第二节xx
一、自然环境特征
(示xx政区图)
(1)xx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
(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
(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
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
(提问)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1.群岛国家,多xx
(示xx地形图)
(提问)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
(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 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翼闪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
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
日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板书)2.多山,多火山、地震
(引导)最近有没有什么大的时间发生在日本?
有!日本发生了大地震,而且引发了海啸和核辐射!
对,我们通过图片一起了解一下关于日本地震的一下情况:出示图片(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等)
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xx
降水量东京3.7 25.1 1610毫米
北京—4.7 26.1 636毫米
要求:(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个多?
(3)这说明xx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
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板书)海洋性季风气候
(提问)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
(转折过渡)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那么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呢?
读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与“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外国进口所之占的百分比图”回答: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这些原料和燃料都从哪些大洲进口(总结)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比例较大(90%以上)说明日本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
日本工业原料的来源很广,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其他几大洲均有。
我国和日本相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才13.4%,但还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坏森林资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板书)4.矿产资源贫乏
(伏笔)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这对它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那么日本如何克服这一不足呢?留给学生课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