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的解剖特点

合集下载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五) 跟骨后外侧L形入路及应用解剖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五)  跟骨后外侧L形入路及应用解剖

讲 座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 系列讲解 ( ) 五
跟 骨 后 外 侧 L形 入 路 及 应 用 解 剖
李鉴轶 吴增城 蒋晖 欧新 发 徐达 传 李泽 宇 林荔 军
跟骨后外侧 L形入路 适用 于累及 后关 节面 的跟骨关 节
( 浅神 经 ) 间 。 腓 之
内骨折 , 优点是符合皮肤 供血规 律对血 供影 响小 ( 口上 为 切
( )深 层 分 离 六
所有这些关节 ( 三关节融合术 ) 或其 中任何关节 的融 合术 , 包
括累及后关节 面的关节 内跟 骨骨折及 跟骰 关节 内移位骨折

用锐性分离法将位 于跗骨 窦内的脂 肪垫部分分 离 , 让其
附着于皮瓣上 , 在其下有趾短伸肌的起端 。用 锐性 分离法将 此肌起端切下来 , 并将 此肌 翻 向远侧 , 以显露 在创 口远 端 的 距跟舟关节囊背侧 部 , 以及 在较外 侧的跟 骰关节 囊背侧 部。 将这些关节囊切开 , 强力将患足 内翻而张 开相 应的关节 。然 后, 切开腓骨肌支 持带 , 将腓 骨肌腱 翻 向前 方 。辨 明并 切开 距跟后关节 的关节囊 。将足跟 内翻可使该关节张开 。 至此已显露出距跟舟关节 、 距跟后关节及跟骰关节。注意 实际上凡是采用此入路的病例 , 上述这些关节均在异常的位置。 此入路在一旦进达骨骼且判明所在关节时 , 比较安全 。 则 ( ) 七 危险部位 显露此 区较容易发生皮瓣坏死 。因此 , 皮瓣 应尽可能切 得越 厚越 好 ; 于皮瓣 作剥 离 、 薄和牵 拉操作 , 对 削 应越 少越
D I1 .8 7 c aji n 17 O :0 3 7 / m ..s .6 4—14 2 1 . 10 s 3 X.0 20 .2

跟骨的解剖特点59055

跟骨的解剖特点59055

跟骨的解剖1,跟骨是足部最大一块跗骨,是由一薄层骨皮质包绕丰富的松质骨组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结构。

2,跟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其上方有三个关节面,即前距、中距、后距关节面(图33-21)。

三者分别与距骨的前跟、中跟、后跟关节面相关节组成距下关节。

中与后距下关节间有一向外侧开口较宽的沟,称跗骨窦。

3,跟骨前方有一突起为跟骨前结节,分歧韧带起于该结节,止于骰骨和舟骨。

跟骨前关节面呈鞍状与骰骨相关节。

4,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骨面宽广平坦。

前面有一结节为腓骨滑车,其后下方和前上方各有一斜沟分别为腓骨长、短肌腱通过。

5,跟骨內侧面皮下软组织厚,骨面呈弧形凹陷。

中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

其骨皮质厚而坚硬。

载距突上有三角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等附着。

跟骨内侧有血管神经束通过。

6,跟骨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跟腱附着于跟骨结节。

其跖侧面有两个突起,分别为内侧突和外侧突,是跖筋膜和足底小肌肉起点。

7,跟骨骨小梁按所承受压力和张力方向排列为固定的两组,即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

两组骨小梁之间形成一骨质疏松的区域,在侧位X光片呈三角形,称为跟骨中央三角(图33-22)。

8,跟骨骨折后常可在跟骨侧位X光片上看到两个角改变。

跟骨结节关节角(Bolher角),正常为25°~40°,由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缩小、消失、反角反映后关节面的塌陷。

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由跟骨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夹角,正常为120°~145°,反映跟距关节内骨折的严重程度。

X线跟骨轴位的最佳投照方法以及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

X线跟骨轴位的最佳投照方法以及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

关于X线跟骨轴位的最佳投照方法的专题报告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张天成跟骨是最大的一块附骨,呈不规则形。

从上面观察其形状约为长方形,其长宽比约为2:1,由于跟骨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对获取其正位影像的方法为轴位摄影。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占全身骨折的 1.5 %,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常由突然的高速冲击力作用于足跟引起的。

最常见的损伤机制是机动车事故或由于高处坠落跟骨首先触地所造成。

〔1〕其预后往往因不同的个体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骨折类型的不同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有的跟骨骨折本应恢复较好,但由于诊断不及时,结果往往令人失望。

〔2〕由于X线检查具有快速、无创、低成本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诊断跟骨损伤的常用方法。

本文探讨跟骨轴位的投照方法以及对此法对跟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组选取2008年2月〜2008年9月,临床怀疑跟骨骨折患者35例,男26例,女9例。

年龄31〜67岁,平均49岁。

致伤因素28例为高处坠落跟骨触地损伤,9例为交通事故。

临床表现患者有典型的外伤史,足跟部疼痛,病足均不能着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及皮下淤血,压痛感明显。

均摄跟骨侧轴位片。

所用仪器为飞利浦专用摄片机,DR系统,ACE自动曝光系统,GE—PACS系统。

片示:跟骨轴位片显示跟骨呈轴位投影像,载距突、跟骨体和跟骨各突均能清晰显示。

跟骨外伤病人原则上都应摄跟骨正侧位轴位片投照方法临床怀疑跟骨骨折均应摄跟骨轴侧位,其中跟骨侧位的投照是难点,尤其是日常工作中一定遇到过打了厚厚的石膏来摄跟骨轴位和侧位的,现归纳如下( 1)体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对侧膝部弯曲。

被检测下肢伸直,踝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踝关节极度背屈,可用一绷带绕于足部.嘱患者向后拉住。

这样能帮助踝关节背屈,使跟骨不致被跖骨和跗骨所重叠。

如患者踝关节因疼痛或因功能受限(如石膏固定)不能背屈时,可将下肢用沙袋垫高,使足长轴与台面形成直角,并适当增加焦片距以补偿较大的物片距。

跟骨骨折课件PPT课件

跟骨骨折课件PPT课件
跟骨骨折课件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15
跟骨骨折课件PPT课件
1
跟骨骨折的特点:
① 最常见的跗骨骨折, 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 约 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
② 预后差; 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 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 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3年~5年丧失劳动力。
2020/12/15
跟骨骨折课件PPT课件
7
Sanders 分型Ⅰ型:
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不考虑后关节面骨折线的数量。
2020/12/15
跟骨骨折课件PPT课件
8
Sanders 分型II型:
跟骨后关节面为两部分骨折, 移位≥2 mm, 根据原发骨折 线的位置又分为ⅡA、 ⅡB 和ⅡC 型。
2020/12/15
19
手术入路
• 外侧切口骨折的显露:
3枚克氏针分别打入腓骨远端、骰骨和距骨;折弯,显
2020/12/15
露跟骨外侧面。
跟骨骨折课件PPT课件
20
跟骨骨折常见并发症
1)伤口感染;切口皮缘坏死; 皮瓣坏死。 2)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3)内固定件松动,移位,断 裂。 4)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5)骨折畸形愈合;周围关节 及肌腱干扰,活动后疼痛。 6)内固定件对皮肤及周围结 构的干扰。
1)关节面不平整, 台阶≥1 mm 2)跟骨长度短缩明显; 3)跟骨宽度增加≥1 cm; 4)跟骨高度降低超过 1.5 cm; 5)Bohler‘s角≤15° 6)Gissane 角≤90°或≥130° 7)跟骰关节骨折块的分离或移位≥1 mm; 8)伴有跟骨周围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 9)跟骨外膨明显影响外踝部腓骨长、 短肌腱的活动。 10) 跟骨轴位 X 线片示内翻畸形成角≥5°, 外翻≥10°

跟骨骨折护理查房

跟骨骨折护理查房

临床表现
后跟疼痛、肿胀、瘀斑 足内、外翻运动障碍 足底扁平增宽、有时足弓变浅,踝部下移
不能负重
治疗
治疗
保守治疗
石膏托、弹 力绷带加压
手术治疗
跟骨骨折切开 复位内固定术
2PART TWO 病例介绍
查房目的
1.掌握跟骨骨折相关知识及护理;2.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针对患者 的护理问题,更好的落实护理措施;4.加快患者的康复,了解健康教育的 落实效果;5.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护理查房
跟骨骨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疾病知识介绍
病例介绍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1PART ONE 疾病知识介绍
定义
跟骨骨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跟骨的 完整性受损,是足部较常见的损伤,常 由于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暴力自 距骨传导至跟骨,导致跟骨压缩或劈开。
跟骨的解剖学特点
1、跟骨是足部最大骨骼,呈不规则长方形,
4、疼痛护理:
观察患肢血运和肿胀情况,区分是切口 疼痛还是敷料包扎过紧引起的疼痛,护 理人员协助合适的体位,调节心情,遵 医嘱给予超前止痛。
护理诊断
肢体活动障碍 知识缺乏
疼痛
护理诊断
有感染的危险: 便秘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 髋关节脱位。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3. 伤口感染。 4. 压疮。 5. 肺部感染。 6. 泌尿系感染。 7. 便秘。
术术后后护护理理
1、生命体征监测 床边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 监测体温变化
2、体位护理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 胀,保持外展中立位
3、切口及肢端血运: ①密切观察刀口敷料渗出情况。 ②观察患肢情况,包括:体位、固 定、患肢活动、肿胀、神经感 觉、皮肤温度、颜色 、末梢循环 的充盈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跟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跟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跟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一、概述(一)跟骨的解剖概要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骨,以松质骨为主,呈长而略带弓形,跟骨后端为足跟的着力点之一。

跟骨与距骨形成距跟关节。

跟骨后部隆突为跟骨结节,其向内侧突出的部分叫载距突,它与距骨颈接触,支撑距骨头并承担体重。

跟骨结节与第1跖骨头和第5跖骨头形成足的3点负重,并形成足弓。

(二)跟骨骨折的定义跟骨骨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跟骨的完整性受损,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

好发于青壮年。

常由高处坠落和挤压伤所致。

是足部较常见的损伤,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

约5%跟骨骨折合并有胸、腰椎骨折,故注意查体并照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以免漏诊。

(三)临床表现(护理需要格外关注)1、全身表现:休克、发热(是否感染)2、局部表现:软组织损伤、疼痛、压痛、局部肿胀、瘀斑、功能障碍3、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感)(四)跟骨骨折的并发症1、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2、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4、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5、跟腱无力6、跟后垫痛7、神经嵌压8、足外翻畸形9、跟骨感染(五)、跟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

而MRI在判断脊柱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具有独特优势。

2、X 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

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二、跟骨骨折的类型及病因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受力部位和伤前骨质量的不同分成两大类:不波及距骨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波及距骨下关节的骨折。

(一)不波及距骨下关节的跟骨骨折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

跟骨骨折形成机制、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外侧撞击原因、外侧解剖结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及处理方式

跟骨骨折形成机制、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外侧撞击原因、外侧解剖结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及处理方式

跟骨骨折形成机制、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外侧撞击原因、外侧解剖结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及处理方式跟骨骨折术后外侧撞击原因明确骨骨折术后外侧撞击综合症形成原因,对于跟骨外侧解剖结构、骨骨折形成机制及手术入路、内固定装置有全面了解。

跟骨外侧解剖结构跟骨的外侧周围解剖结构可以分为骨性结构以及软组织结构,骨性结构主要有腓骨、距骨以及骰骨,跟骨与距骨形成关节面,也就是距下关节,跟骨与骰骨形成关节面位跟骰关节,软组织结构较为重要的为腓骨长短肌腱、跟腓韧带、分歧韧带等。

跟骨骨折形成机制跟骨骨折大多数暴力机制都是垂直暴力,临床中非常常见坠落伤。

当人体从高空中坠落后,跟骨作为足部的最大跗骨首当其冲,直接的暴力因素让跟骨呈现出一种高度丢失、骨折部位压缩的“炸裂”形式。

因此在拍摄双侧跟骨侧轴位时,可以发现受累侧的跟骨呈现出轴位上宽度增宽状态。

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临床较常用手术入路是外侧L型切口以及跗骨窦切口,常用的内固定方式为螺钉以钢板内固定。

钢板一般贴在外侧壁。

跟骨外侧撞击综合征出现多出现在保守治疗患者,手术术后出现外侧撞击综合征概率不高,与软组织粘连、内植物的置入等相关。

跟骨的损伤机制决定跟骨损伤后处于一个跟骨增宽状态,初始暴力作用造成的不仅仅是跟骨骨折,更加是外侧软组织的损伤,尤其是当跟骨骨折粉碎程度较高时所采用的外侧L型切口,需要对软组织进行广泛的剥离,为对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需要对腓骨肌腱进行牵拉。

这对于本来就受到损伤软组织来说是一次创伤,并且钢板方式让跟骨外侧的空间变得更加狭小,骨折的愈合也会导致外侧壁膨隆,这些原因共同造成跟骨外侧撞击。

跟骨骨折术后外侧撞击处理跟骨术后外侧不适感往往是腓骨、腓骨肌腱、跟骨外侧壁的撞击引起的,因此临床上患者主诉跟骨术后外侧不适,尤其是行走时不适感加重的情况,要注意是否存在外侧壁撞击,可以通过查体,腓骨尖/腓骨肌腱附近的压痛以及通过比较双侧跟骨轴位跟骨宽度是否一致、患侧MR检查腓骨肌腱是否存在腱鞘积液等手段明确诊断。

(医学课件)跟骨骨折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跟骨骨折PPT幻灯片
至第一跖骨头。
通过距骨、跟骨前突,经外侧纵 弓传递至第五跖骨头。
经距下关节传递至跟骨结节。 Morton等研究表明跟骨结节承受
负荷约占体重1/2,第一跖骨头的 负荷约占体重1/3,第五跖骨头的 负荷约占体重1/6。
17
损伤机制
Mechanism
18
损伤机制
高处坠落伤及高能量暴力损伤 依据在空间相应的足位和作用肌力不同
• Essex-Lopresti分型 Ⅱ型。
骨折累及距下关节, 其 原始骨折线多经过距下关节 后半部或内侧部。 • 根据Ⅱ型骨折继发性骨折线 的走向, 又将其分为舌形骨 折和关节面塌陷形骨折。 • 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又可将这 两种类型的关节内骨折分为 Ⅰ~Ⅲ度。
33
跟骨骨折的临床分型
Typing of calcaneus fractures
跟骨骨折
Calcaneal Fractures
1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借以探讨病因,阐明流行规律, 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 学科。
2
流行病学
足 部 最 大 的
占跗骨骨折60% 占全身骨折2%,致残率高[1]
外侧壁外1/3
舌型骨折的继发骨折线
继发骨折线
Essex-Lopresti 骨折线位于跟
腱止点的住置
远侧
近侧
舌型
关节塌陷26 型
塌陷型骨折的继发骨折线 Essex-Lopresti
➢继发骨折线 位于跟腱止
点前方、后关 节面的后方
27
跟骨的解剖学特点 Anatomyof calcaneus
• 临床表现

跟骨骨折PPT演示课件

跟骨骨折PPT演示课件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骨骼脆性增 加,轻微外力即可引起骨 折。
应力性骨折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 或间接损伤可致应力性骨 折。
相关生物力学原理
力学传导
软组织损伤
跟骨是足部力学传导的重要结构,其 形态和位置对维持足部稳定性和平衡 具有重要意义。
跟骨骨折常伴有周围软组织损伤,如 韧带、肌腱等,这些软组织损伤对骨 折愈合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CT和MRI在诊断中应用
CT检查
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特别是复杂骨折和关 节内骨折,有助于准确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
MRI检查
MRI对于软组织损伤和骨髓水肿的显示具有优势,可用于评 估跟骨骨折合并的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早期发现骨髓炎等 并发症。
影像学表现与分期评估
影像学表现
技巧
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确保固定牢固;对于粉碎性骨折,可采用多枚螺钉或钢板进行固定;注意内固定物放置 位置,避免影响关节活动和软组织修复。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
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积极治疗潜在感染源,如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等。
术中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手术室内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染风 险。
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深静脉血栓形成防范
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
对高龄、肥胖、长期卧床等高危患者进行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使用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物理 方法,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药物预防
观察与处理
对于高危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 肝素等进行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一 旦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迹象,及时采取治 疗措施。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梅炯;俞光荣;朱辉;祝晓忠;李广君;黎之挺【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02(20)1【摘要】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

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 3 .6± 3 .0 )mm ,(15 .3± 2 .2 )mm和(9.5± 1.2 )mm。

在 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 ,无一发生载距突移位。

在跟骨载距突的周围 ,有牢固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附着 ,故当跟骨骨折时 ,这些结构可限制载距突移位。

结论 :载距突周围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不会发生移位 ,故临床上可利用稳定的载距突骨块作为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时的固定点。

【总页数】3页(P9-11)【关键词】跟骨;载距突;解剖学;骨折内固定【作者】梅炯;俞光荣;朱辉;祝晓忠;李广君;黎之挺【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骨科;同济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71;R683.42【相关文献】1.跟骨载距突的解剖学测量及应用效果 [J], 陶恒;陈士文;俞鹏;陆进;王照东;赖桂华2.跟骨载距突的解剖学测量及应用研究 [J], 程锁利;郭舟桐;巩凡3.新型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解剖学设计及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J], 郭宗慧;余霄;杨长春;付有伟;唐寅;陈良4.跟骨载距突的解剖学测量及应用效果 [J], 陶恒;陈士文;俞鹏;陆进;王照东;赖桂华;5.跟骨载距突的解剖学特征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J], 李振东;施忠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跟骨骨折的分型及4种手术入路方式

跟骨骨折的分型及4种手术入路方式

跟骨骨折的分型及4种手术入路方式分型第1个得到广泛接受的分型系统是Essex-Lopresti于1952年提出的,他把骨折分为是否累及距下关节的两型。

Soeur和Remy于1975年提出了基于损伤机制的关节内骨折分型法:垂直压缩力、剪切力、垂直压缩及剪切力联合作用。

Stephenson改进了Warrick和Breemner在1953年提出的分型,该系统是基于损伤机制,测定原发矢状位骨折线,以骨块和主要的碎片的数量来分型。

Crosby和Fitzgibbons建议:根据跟骨后平面的三维CT来分型:Ⅰ型:指后平面骨折碎片没有或较小移位,延伸到后平面的关节内骨折其碎片分离或压缩不超过2mm;II型:指后平面骨折移位但无粉碎,延伸到后平面的关节内骨折其碎片分离或压缩超过2mm;III型:指后平面粉碎性骨折。

Crosby和Fitzgibbons认为:该分型系统可准确预见骨折预后情况。

I型:骨折只需闭合治疗即可得到较好疗效;II型:效果较为复杂,III型:一般预后不佳。

Sanders报道了一种基于冠状位和轴向位CT的分型方法:I型:指所有未移位的骨折,无论骨折线的多少,均无需手术治疗;II型:指后关节面被分为两个部分的骨折,根据原发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IIA、IIB和IIC;III型:指中心的压缩骨块将关节内骨折分为三部分,包括IIIAB、III AC和IIIBC;IV型:指骨折高度粉碎,经常有超过4个关节内骨折碎片存在。

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外侧扩大“L”形切口):特点:Benirschke等于1993年提出。

比较符合跟骨外侧解剖的特点,虽然创伤相对大,但损伤外侧结构的机会少,显露清晰,目前最为常用。

方法:外侧广泛切口:起点为外踝上2cm及跟腱外侧缘,在脚垫处弧形向前,平行于脚垫至腓骨短肌腱止点,并向上成角,以便于探查跟骰关节面。

全层切开皮肤,避免造成斜面;骨膜下剥离形成皮瓣后再使用拉钩。

切开跟腓韧带暴露腓骨长短肌腱。

保留距下关节的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

保留距下关节的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
保留距下关节的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 性跟骨骨折
Author:吴文特 陈志伟 阳海清 Institution: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
背景:
跟骨骨折为常见致残性损伤,占全 身骨折的2%,约75%属于关节内骨折。 由于跟骨为不规则骨,骨周围软组织覆 盖质量差,临床上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比 较棘手。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目前对 明显移位的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已被普遍接受。但仍有部分移位明 显的跟骨骨折病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在新 鲜骨折时接受手术治疗,且在非手术治 疗后因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伴畸形愈合导 致某些晚期并发症: 距下关节创伤后关 节炎,外侧跟腓关节碰撞征,跟骨高度 丢失,跟骨内外侧膨出畸形,胫神经及 腓肠神经的并发症等。对于有跟骨骨折 后畸形愈合且合并严重距下关节炎的患 者,通常采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融合 术治疗。但对少数距下关节面软骨破坏 尚不明显的病例,我们进行了保留距下 关节面的手术治疗,亦取得满意效果。
Background:
Calcaneal fractures are common injury of cripple, accounting for 2% of the whole body fractures, and about 75% belonging to the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Calcaneal is the irregular bone, which has a poor soft tissue coverage around the bone,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is intractabilit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urgical technique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obvious shif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hift obviously calcaneal fractures failed to accept a surgery in fresh fracture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and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severe comminuted fracture with bone malunion commonly lead to some late complications, for example, subtalar joint post-traumatic arthritis, lateral calcaneofibular joint collision, loss of bone height, bulge deformity of bone inside and outside surfaces, tibial and sural nerve injury complications and so on. For malunion of calcaneal fracture with merge serious subtalar arthritis patients, the treatment of adopt orthopaedic with subtalar arthrodesis is commonly be accepted. But for non-obvious subtalar joint cartilages injury cases, we had to keep the subtalar joint in the surgery, which also obtained a satisfied effects in clinic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的解剖
1,跟骨是足部最大一块跗骨,是由一薄层骨皮质包绕丰富的松质骨组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结构。

2,跟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其上方有三个关节面,即前距、中距、后距关节面(图33-21)。

三者分别与距骨的前跟、中跟、后跟关节面相关节组成距下关节。

中与后距下关节间有一向外侧开口较
宽的沟,
称跗骨
窦。

3,跟骨
前方有
一突起
为跟骨
前结节,
分歧韧
带起于该结节,止于骰骨和舟骨。

跟骨前关节面呈鞍状与骰骨相关节。

4,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骨面宽广平坦。

前面有一结节为腓骨滑车,其后下方和前上方各有一斜沟分别为腓骨长、短肌腱通过。

5,跟骨內侧面皮下软组织厚,骨面呈弧形凹陷。

中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

其骨皮质厚而坚硬。

载距突上有三角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等附着。

跟骨内侧有血管神经束通过。

6,跟骨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跟腱附着于跟骨结节。

其跖侧面有两个突起,分别为内侧突和外侧突,是跖筋膜和足底小肌肉起点。

7,跟骨骨小梁按所承受压力和张力方向排列为固定的两组,即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

两组骨小梁之间形成一骨质疏松的区域,在侧位X光片呈三角形,称为跟骨中央三角(图33-22)。

8,跟骨骨折后常可在跟骨侧位X光片上看到两个角改变。

跟骨结节关节角(Bolher角),正常为25°~40°,由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
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缩小、消失、反角反映后
关节面的塌陷。

跟骨交叉
角(Gissane角),由跟骨
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
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
夹角,正常为120°~145°,反映跟距关节内骨折的严重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