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初中语文文化常识(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复习ppt课件

9
典例精选 A选择题
虽然用选择题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 文水平已经渐渐显得落后和呆板,但在 文化常识这一块却发挥它独有的优势, 那就是:灵活方便、包容广泛。
10
Hale Waihona Puke 这种考题,其知识容量同样可以包含得 非常广泛,一个选择项可以看作是一个小题, 可以考查许多方面,体现出极高的效率。在 一些例子中,它既可涉及到了中国诗歌和小 说,也能考查到外国名家名著;在时间上, 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除了考查除作家 作品的对应关系外,还会注意到作品的文体 分类,时间的先后顺序等。
13
B填充题
在形式上比较传统,但在内容上已 经有了较大的变化,新的趋向是不再简 简单单地就一般记忆性常识来考查学生, 而是深入到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灵活 理解的方面,侧重考查对作品的阅读与 分析。
14
例
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 是: 鲁智深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 要人物是: 刘备、曹操 。 3、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所写长篇 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主人公,他的精 神鼓励了千千万的读者。
5
6、完成下列题目。 ①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
②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句①是根据《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 (战
役)“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句②出处中的“左迁”是贬指官或降职
。
6
考点破译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 学和文化常识的基本要求是:中学生能“了 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 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松我们就会想起“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
典例精选 A选择题
虽然用选择题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 文水平已经渐渐显得落后和呆板,但在 文化常识这一块却发挥它独有的优势, 那就是:灵活方便、包容广泛。
10
Hale Waihona Puke 这种考题,其知识容量同样可以包含得 非常广泛,一个选择项可以看作是一个小题, 可以考查许多方面,体现出极高的效率。在 一些例子中,它既可涉及到了中国诗歌和小 说,也能考查到外国名家名著;在时间上, 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除了考查除作家 作品的对应关系外,还会注意到作品的文体 分类,时间的先后顺序等。
13
B填充题
在形式上比较传统,但在内容上已 经有了较大的变化,新的趋向是不再简 简单单地就一般记忆性常识来考查学生, 而是深入到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灵活 理解的方面,侧重考查对作品的阅读与 分析。
14
例
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 是: 鲁智深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 要人物是: 刘备、曹操 。 3、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所写长篇 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主人公,他的精 神鼓励了千千万的读者。
5
6、完成下列题目。 ①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
②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句①是根据《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 (战
役)“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句②出处中的“左迁”是贬指官或降职
。
6
考点破译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 学和文化常识的基本要求是:中学生能“了 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 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松我们就会想起“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题(共34张PPT)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五音: 宫、商、角、徵、羽。 六书(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七声: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五射: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 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 独立探索的能力。
上联:一乡二里共三夫子, 不识四书五经六艺, 竟敢教七八九子, 十分大胆!
下联:十亩九分有八不收, 得米七合六钱五斗, 却养活四三二人, 一家消亡!
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
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
官
职
转、调、迁、徙、改、出、入
变
动
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
致仕、移病、悬车
罢、黜、夺、免、“绌”通“黜”
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 左转
(1)察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劾(弹劾,检举)
构(构害,诬陷)
党(偏袒,结党)
短(进谗言,说坏话)
收系(逮捕)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皇帝
谥号
庙号 年号
刘彻
孝武皇帝
世宗
李世民
文武大圣大广孝 皇帝
太宗
爱新觉罗·福 临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世祖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共76张PPT)

导析:D 何大学问是小说《蒲柳人家》中的一位人物,是虚构的,不 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运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的人物。
4.(2023滨州)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我们在初中 课本上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咏梅》 《水调歌头》《定风波》。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 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 愈的《马说》。 C.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 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 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
导析:C “古稀”指“70岁”,“知天命”或“半百”指的才是“50 岁”。
(时间:25分钟 满分:40分)
1.(2023齐齐哈尔)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其主要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 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蛾眉”指女子。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 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 支。 D.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吉檀迦利》《致大海》等。
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课标导航
考查角度 命题方向 字积累
与梳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学常识课件 (共30张PPT)

17年: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其长 篇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 馆》等
18年: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大多以话动剧物 为主角,借动物嘲讽人性的缺点,影射社会现实,代表
作有《丑小鸭》《农夫和蛇》《小美人《鱼伊》等索。寓言》
19年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
(2)10-14年: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 识(07年),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15年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4) 16年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17-19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三)内容分析
• 我省近些年的考题涉及内容: 1、 (考作家)
李清照,唐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的代表人 物之 一,她的词大多收在《漱玉词》中。(2011) 2、(考人物形象)
节日
时间
主要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贴春联、挂年画、拜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赏花灯、吃汤圆
寒食节
清明前一二日
禁烟、冷食、念介子推
清明节 端午节
农历三月上半月 农历五月初五
扫墓、踏青郊游 赛龙舟、吃粽子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拜织女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腊八节
农历九月九 农历腊月初八
• 8(考文化常识)
• 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 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 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 河北岸。(2018)
•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 ”,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 称为“重阳”(2019)
18年: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大多以话动剧物 为主角,借动物嘲讽人性的缺点,影射社会现实,代表
作有《丑小鸭》《农夫和蛇》《小美人《鱼伊》等索。寓言》
19年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
(2)10-14年: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 识(07年),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15年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4) 16年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17-19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三)内容分析
• 我省近些年的考题涉及内容: 1、 (考作家)
李清照,唐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的代表人 物之 一,她的词大多收在《漱玉词》中。(2011) 2、(考人物形象)
节日
时间
主要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贴春联、挂年画、拜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赏花灯、吃汤圆
寒食节
清明前一二日
禁烟、冷食、念介子推
清明节 端午节
农历三月上半月 农历五月初五
扫墓、踏青郊游 赛龙舟、吃粽子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拜织女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腊八节
农历九月九 农历腊月初八
• 8(考文化常识)
• 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 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 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 河北岸。(2018)
•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 ”,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 称为“重阳”(2019)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共71张PPT)

2.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 怀古》。 3.《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 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 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我们学过的《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3.《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公四孙书丑:等《人论共语同》编《著大的学。》孟《子中,庸名》轲《,战孟国子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 称为“亚圣”。教材篇目涉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1 数据透视 知识梳理
一、教材重点文学常识梳理 二目导航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返回知识梳理 返回栏目导航
一、教材重点文学常识梳理
(一)重要作家作品梳理
(二)古代重要的文体知识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返回知识梳理一 返回知识梳理 返回栏目导航
1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夜雨寄北》《贾生》《无题》。 15.范仲淹,字希文, 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我们学过他的 《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16.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我们学过他的《卖油翁》《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醉翁亭记》。 18.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我们学过他的《爱莲说》。 19.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 的《登飞来峰》。
3.《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公四孙书丑:等《人论共语同》编《著大的学。》孟《子中,庸名》轲《,战孟国子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 称为“亚圣”。教材篇目涉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1 数据透视 知识梳理
一、教材重点文学常识梳理 二目导航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返回知识梳理 返回栏目导航
一、教材重点文学常识梳理
(一)重要作家作品梳理
(二)古代重要的文体知识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返回知识梳理一 返回知识梳理 返回栏目导航
1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夜雨寄北》《贾生》《无题》。 15.范仲淹,字希文, 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我们学过他的 《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16.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我们学过他的《卖油翁》《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醉翁亭记》。 18.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我们学过他的《爱莲说》。 19.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 的《登飞来峰》。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课件(共27张PPT)

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
斗的故事。
B.《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 “唐宋八大家”的作
品。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史记》是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共130篇,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B.《我爱这土地》《阿长与<山海经>》《我的叔叔于勒》《屈原》的体裁分别是诗歌、散文、小
说、戏剧,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艾青、鲁迅、莫泊桑、郭沫若。
C.《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
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A.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腊酒”指腊月酿造的酒,古时年终祭百神叫腊祭,所以
后来人们把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
山的南面。
C.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东汉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 要的典章制度选集,《礼记》之“记”不属于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的一种文体。
突破训练
9.[2022•威海]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地支,“辰”属天干。
中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复习 PPT

作家并称美誉
屈宋: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和宋玉的并称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 散文家司马迁 三曹: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 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 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 安石、曾巩。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 马致远
亚圣 诗仙
丹青世家
杏林世家 梨园世家 园丁世家
汗青 轩辕
黔首 庶民
风骚
阴阳
江河 岁寒三友 折柳
左迁
贬谪
擢升 玉兔 圆寂 羽化 仙逝 婵娟 谥号 桑梓
社稷 江山 桃李满天下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①乡试;②会试;③殿试
烽火 干戈
交际用语
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
D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 时有些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B、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联系的,交错使用。 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 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 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D、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人物; 祥子是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人物;杨白劳是歌剧 《白毛女》中的人物。
妻子之父母称:泰山、泰水 ____ 。
他人之妻称: 尊夫人
自己之妻称: 拙荆,贱内 妻子称呼丈夫: 相公
丈夫称呼妻子:娘子
尊称: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中考专题复习——文化文学常识PPT课件

37
(一)古代文体
韵文类
1、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 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 “墓志铭”,追记 死者生前事迹的文字。“志”,类乎传记;“铭”,类乎诗歌。《五人墓碑 记》,有志而无铭。 2、赋 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 主要特点总在于铺叙事物。描写的部分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叙夸张之 能事;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3、骈文 骈,两马并驾。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介乎韵文和 非韵文之间。相对散文来说,它讲求对偶;而相对韵文来说,它不讲求 压韵。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要求通篇 句子两两相对。句子的结构、词性、平仄都要合乎对仗要求。骈文中以 四字句、六字句最多,故骈文又称“四六”、“四六句”。 4、诗 “诗言志,歌咏言”。歌,比诗自由、奔放、土气。行,铺张本事 而歌称“行”。 5、词 一种抒情诗体,和乐而歌的韵文。萌于南朝,成于唐,盛于宋。 6、曲 一种韵文,可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诗歌,通常指宋以来38 的 南曲、北曲。
文章四大体裁:说、表、记、志
文学四大体裁:诗歌、散文、 小说、戏剧
32
(五、)建筑工艺
1、岳阳楼: 2、岳麓书院: 3、爱晚亭: 4、中国三大名楼:滕王阁(江西南昌)、 黄鹤楼(湖北武汉)、岳阳楼(湖南岳阳)。 5、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今湖南 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庐山)、 嵩阳书院(今河南登封)、应天书院(今河 南商丘)。
33
二、文学常识
(一)古代文体 (二)古代作品 (三)古代作家 (四)现代作家作品 (五)古代作家作品
22
与人分别用“____”;看望别人用“____ 请人勿送用“____”;麻烦别人说“____ 求给方便说“____”;请人指教说“____ 欢迎购买叫“____”;好久不见说“____ 中途先走用“____”;请人改文用“____
(一)古代文体
韵文类
1、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 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 “墓志铭”,追记 死者生前事迹的文字。“志”,类乎传记;“铭”,类乎诗歌。《五人墓碑 记》,有志而无铭。 2、赋 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 主要特点总在于铺叙事物。描写的部分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叙夸张之 能事;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3、骈文 骈,两马并驾。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介乎韵文和 非韵文之间。相对散文来说,它讲求对偶;而相对韵文来说,它不讲求 压韵。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要求通篇 句子两两相对。句子的结构、词性、平仄都要合乎对仗要求。骈文中以 四字句、六字句最多,故骈文又称“四六”、“四六句”。 4、诗 “诗言志,歌咏言”。歌,比诗自由、奔放、土气。行,铺张本事 而歌称“行”。 5、词 一种抒情诗体,和乐而歌的韵文。萌于南朝,成于唐,盛于宋。 6、曲 一种韵文,可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诗歌,通常指宋以来38 的 南曲、北曲。
文章四大体裁:说、表、记、志
文学四大体裁:诗歌、散文、 小说、戏剧
32
(五、)建筑工艺
1、岳阳楼: 2、岳麓书院: 3、爱晚亭: 4、中国三大名楼:滕王阁(江西南昌)、 黄鹤楼(湖北武汉)、岳阳楼(湖南岳阳)。 5、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今湖南 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庐山)、 嵩阳书院(今河南登封)、应天书院(今河 南商丘)。
33
二、文学常识
(一)古代文体 (二)古代作品 (三)古代作家 (四)现代作家作品 (五)古代作家作品
22
与人分别用“____”;看望别人用“____ 请人勿送用“____”;麻烦别人说“____ 求给方便说“____”;请人指教说“____ 欢迎购买叫“____”;好久不见说“____ 中途先走用“____”;请人改文用“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课件(共39张ppt)

(2)《长沙过贾谊宅》的作者是 刘长卿 ,字 文房 , 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被 称为“ 五言长城 ”。代表作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送灵澈上人》等。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作者是 韩愈 ,字 退之 , 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 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 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与 柳宗元 并称“韩柳”。有 《昌黎先生集》传世。(4)《商山早行》的作者是 温庭筠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字 飞卿 ,与 李商隐 齐名,时称 “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词多写闺情,少数 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在词史上,与 韦庄 齐名,并称“温 韦”。存词六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注重词的文采和声 情,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
(3)古诗是后人对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古诗可分为 古体诗 和 近体诗。唐朝将周秦汉魏不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诗。古 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不在于时间,而在于 格律 。(4)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 各种诗体的通称。有 四言 、 五言 、六言、七言、 杂言之分。
九上复习课件 ——文学文化常识
一、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 毛泽东 ,字 润之 , 著名作品还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等。(2)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浙江金华人,现当代著 名 诗人 。他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经发 表就引起轰动,一举成名。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北方》 《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 刘禹锡 , 字 梦得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 诗豪 ”之称。 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 品有《 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等。 (6)《水调歌头》的作者是 苏轼 ,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北宋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 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 同是 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中考语文总复习PPT_初中语文文化常识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耳顺、平头甲子、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予了好处。
无 动 而 不 变 , 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
无时而不移。 斯在下矣。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学派 道家
代表人物 著作学说 思想主张
名言警句
李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无为而治 万物之母。
无 为 而 无 上善若水。
《老子》 不为。 (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气势磅礡。 天下第二行书 写到枯笔,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 唐 颜体
于字里行间。
柳公权 (778~865) 骨力劲健。 唐 柳体
玄秘塔碑 (楷)
“柳体中最露筋骨者”。骨力矫 健,字形瘦长,大小错落,顾盼神 飞。全碑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干 净利落,无一败
赵孟頫 削繁就简,变古为今;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 【授】封给官职。
6.人名称谓 (1)人名 古人有名、字、号,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 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 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 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 礼貌与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韩愈称韩昌黎)。
必考知识识记五—— 初中
一、古代文化 1.二十四节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王 一般人 对方父亲 对方母亲
尊称 陛下、天子、万乘 君、阁下、兄台 令尊、尊公 令堂
谦称
帝王
寡人、孤
一般人 愚、鄙、卑、敝、窃
古代官吏 下官、末官、卑职
读书人 小生、晚生、晚学
对方妻子 对方妻父 对方兄弟 对方儿子 对方女儿
尊称 令正 泰山
昆仲、令兄、令弟 令郎、令Leabharlann 、少君千金、令爱谦称
自己父母
4.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五代开始在符上 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 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 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陆游的《游山西村》有诗句:“箫鼓追随春社 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 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于是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七夕】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 于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 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的《水调歌头》有诗句:“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 【授】封给官职。
6.人名称谓 (1)人名 古人有名、字、号,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 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 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 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 礼貌与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韩愈称韩昌黎)。
(3)谦称 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愚、鄙人、不佞等,女子自 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 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 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 逝世的尊长(如先帝、先父)。
(5)礼仪称谓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耳顺、平头甲子、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予了好处。
【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 —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南京;临安、钱塘——杭州; 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 —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九州】古代天下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 州、梁州、雍州。
2.十二生肖 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时辰 子23-1 丑1-3 寅3-5 卯5-7 辰7-9 巳9-11
代表意义 智慧 勤奋 勇猛 谨慎 刚猛 柔韧
生肖谣 老鼠牵牛
去耕田
虎在青山 跟兔眠
腾蛇跟着 蛟龙走
生肖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时辰 午11-13 未13-15 申15-17 酉17-19 戌19-21 亥21-23
(3)科举官职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 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退】①撤销或降低官职; ②自己辞职。
必考知识识记五—— 初中
一、古代文化 1.二十四节气
季
春
夏
秋
冬
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月 腊月
节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气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适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重阳】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 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 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诗句:“遥知兄弟 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 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 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家父
自己母亲
家母
自己兄弟 家兄、家弟(舍弟)
自己妹妹
舍妹
自己家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 “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5.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代表意义 勇往直前
和顺 灵活 恒定 忠诚 随和
生肖谣 马羊吃草
各一边
猴鸡出世 同凳坐
狗猪出世 大团圆
3.地理山川 【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 为“关外”。 【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