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恩教育教务考核初中语文和答案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笔试初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教师招聘笔试初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教师招聘笔试初中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2.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3.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龙点睛B. 亡羊补牢C. 纸上得来终觉浅D. 一鼓作气4. 下列哪位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勃B. 李贺C. 杜牧D. 李商隐5. “建安七子”中不包括以下哪位?A. 曹植B. 王粲C. 徐干D. 阮籍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沉思默写喧哗铁轨B. 融洽慷慨装帧铺张C. 演绎联系颠簸震颤D. 调剂聚焦纠葛精炼答案:D2.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B.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轻车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D.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n)答案:A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C.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取得了很大收获。

D. 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答案:D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C.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答案:A5. 下列关于诗歌鉴赏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表现豪放情怀的诗歌。

B.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

C.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送别诗。

D.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壮丽山河的诗歌。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其中“风”“雅”“颂”三个部分。

请分别写出其中一个部分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雅、颂7. 请补全下列名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

初中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初中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初中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狼藉B.狼籍C.狼籍D.狼籍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论语》B.《孟子》C.《庄子》D.《大学》3.以下哪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认真,不负责?()A.一丝不苟B.敷衍了事C.兢兢业业D.精益求精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李白B.杜甫C.王勃D.孟浩然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月亮B.星星C.云彩D.太阳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王之涣B.孟浩然C.李白D.杜甫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的是()A.人的品德B.人的智慧C.人的力量D.人的勇气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王之涣B.李白C.杜甫D.王勃1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1-5 CADBA 6-10 ABBC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2.《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人。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

4.《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一。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望》。

参考答案1.王勃2.1083.《水调歌头》4.(空)5.杜甫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材料略,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简要概括其主要事迹。

(5分)2.文章中“她”对“他”的感情是怎样的?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马马虎虎。

C.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胸有成竹,可以独当一面。

D.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答案:A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斟酌B. 决别C. 瞭望D. 涣散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考试。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

D.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答案:王维4.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答案:韩愈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望岳》中的名句。

答案:杜甫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情横溢,但同时身体孱弱,情感细腻,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世俗礼教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反抗。

初中语文教资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资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瞠目结舌(chēng)迸发(bèng)筵席(yán)B. 遒劲(jìng)剽悍(piāo)舐犊情深(shì)砥砺(dǐ)C. 缄默(jiān)稂莠不齐(láng)罄竹难书(qìng)缜密(zhěn)D. 翩跹(xiān)踽踽独行(jǔ)咄咄逼人(duō)囹圄(lí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散缭亮脍炙人口金榜提名B. 缜密濯洗风声鹤唳明察秋毫C. 嶙峋缭绕揠苗助长筚路蓝缕D. 缥缈徜徉谆谆教诲风声鹤唳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骄不躁,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趾高气扬,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空一切,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得意忘形,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D. 这次活动,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知识。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C.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D.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哭着,走着。

C.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跑着,跳着。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哭着,跑着。

7.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骄不躁,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初中语文教师水平考核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水平考核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水平考核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是错别字?A. 照相机B. 电视剧C. 收音机D. 摄像机答案:D2. 下列成语中,哪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的力量大而有力?A. 力不从心B. 力不胜任C. 力大无比D. 力争上游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的语法和用词都是正确的?A. 我的狗很聪明,它会握手。

B. 我的狗很聪明,他会握手。

C. 我的狗很聪明,牠会握手。

D. 我的狗很聪明,它会握手。

答案:A4. 以下哪个诗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辛弃疾答案:A5. 下列哪个不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火药C. 活字印刷术D. 纸张答案:D(以下省略45题)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解释什么是古文?答:古文是指古代使用的文字和语言表达方式,包括古代诗词、文章、文言小说等。

2.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喻?答: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某个意思。

例如,用“狮子般勇敢”来形容一个人的勇敢。

3. 请解释什么是文言文?答:文言文是指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它在古代长期使用并发展,主要用于文学作品和正式文书的书写。

4. 请解释什么是修辞手法?答:修辞手法是一种用于修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的技巧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5. 请解释什么是古代四大发明?答:古代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项伟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对人类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以下省略45题)三、作文题(共50分)请根据以下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我的家乡》。

(作文题内容省略)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创作,无法确定具体答案。

)。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锲而不舍(qièér bù shě)B. 恣意(zì yì)踌躇(chóu chú)谄媚(chǎn mèi)C. 箴言(zhēn yá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饕餮(tāo tiè)D. 峥嵘(zhēng róng)旖旎(yǐ nǐ)缱绻(qiǎn quǎn)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B.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独自在天空中飞翔。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C. 他的话语如同泉水般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D. 以上都是。

答案:D4-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答案:明月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出处是______。

答案:《金瓶梅》3-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答案: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取曹操军箭的故事。

诸葛亮利用迷雾天气,用草船装满稻草人,假装进攻,诱使曹操军射箭。

由于迷雾,曹操军无法看清,结果射出大量箭矢,诸葛亮因此借得大量箭矢。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恣意(zì)执拗(niù)B. 踌躇(chú)憎恶(zēng)瞠目结舌(chēng)C. 蹉跎(cuō)踽踽独行(jǔ)拮据(jié)D. 蹑手蹑脚(niè)缄默(jiān)剽悍(piā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不但会弹钢琴,而且还会拉小提琴。

D. 这种新药的疗效很好,但副作用较大,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巴黎的悲惨爱情故事。

C.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

D. 《草房子》是曹文轩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B.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天气凉了,人们穿上了厚衣服。

C.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班的榜样。

D. 夜空中的星星,像无数颗钻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中的《关雎》。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
试题一
题目
请问古代兵器“青龙偃月刀”是哪位名将的标志性武器?
A. 周瑜
B. 关羽
C. 关索
D. 赵子龙
参考答案
B. 关羽
试题二
题目
下列古代著名书法家中,谁被誉为“书圣”?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柳公权
D. 王安石
参考答案
A. 王羲之
试题三
题目
下列哪位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
A. 李白
B. 长歌行
C. 骆宾王
D. 韩愈
参考答案
A. 李白
试题四
题目
下列哪部作品是明代文学家施耐庵创作的名著?
A. 《红楼梦》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三国演义》
参考答案
B. 《水浒传》
试题五
题目
下列成语中,表示得到巨大成功的是:
A. 成千上万
B. 守株待兔
C. 如火如荼
D. 力不从心
参考答案
C. 如火如荼
试题六
题目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是由鲁班发明的?
A. 指南针
B. 纸张
C. 火药
D. 木活字印刷术
参考答案
D. 木活字印刷术
以上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的内容。

注意:本文档中的所有答案仅供参考,请以相关考试部门正式发布的考试内容为准。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语是错别字?A. 纷纷B. 混混沌沌C. 睁开D. 说说笑笑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们为什么会反反复复地争吵呢?B. 姑娘每天漂漂亮亮地穿过广场。

C. 他对这个问题一点也不不在乎。

D. 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兴高采烈B. 颠三倒四C. 艰辛D. 形影不离4. 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说:“这话我都听听见了。

”B. 姑娘正正经经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C. 他对这个问题毫毫不不在乎。

D. 姑娘漂漂亮亮地走过了广场。

5. 下列句子语法错误的一项是:A. 事情发展的真真切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B. 眼看着比赛结束,他把头头伸了出去。

C. 我们到达目的地,下车之后才才发现包包丢了。

D. 那家饭店很有特色,食物也美美味味的。

二、填空题1. 诗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出自哪一首诗?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3. 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是谁?4. 下列古代诗人中,不属于唐代的是(填写一个姓名):5. 散文《呐喊》的作者是(填写一个姓名)。

三、简答题请简要解释什么是辞藻华丽,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就“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A4. C5. A二、填空题1. 《静夜思》2. 汉代3. 曹雪芹4. 李白5. 鲁迅三、简答题辞藻华丽是指运用辞藻华美、优美、形象化的词语来进行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度。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句就展现了辞藻华丽的特点。

四、论述题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诗歌,从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其次,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生平来增进学生的理解;最后,鼓励学生写诗、朗诵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亲近感和热爱度。

2019(秋)教资《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秋)教资《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A曹操《观沧海》【解析】题干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A项曹操《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项杜牧《泊秦淮》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故本题选A.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答案】C叶圣陶《苏州园林》【解析】题干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初三语文课程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课程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课程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猫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动物,它们有着独特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猫通常比较独立,喜欢独自活动。

它们擅长爬树,尤其是在追逐小鸟或者玩耍时。

猫的智商较高,能够通过观察和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技能。

问题:(1)猫有什么独特的个性和行为习惯?(2)猫为什么喜欢爬树?(3)猫的智商如何?参考答案:(1)猫通常比较独立,喜欢独自活动。

(2)猫喜欢爬树是因为它们喜欢追逐小鸟或者玩耍。

(3)猫的智商较高,能够通过观察和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技能。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填空。

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非常喜欢读书。

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去图书馆借一些书回家阅读。

小明认为读书可以开阔他的视野,增加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问题:(1)小明每天放学后会去哪里?(2)小明为什么喜欢读书?(3)读书对小明有哪些好处?参考答案:(1)小明每天放学后会去图书馆。

(2)小明喜欢读书是因为他认为读书可以开阔他的视野,增加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读书对小明有以下好处: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作文题请用不少于200字的篇幅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美景”的作文。

参考答案:家乡的美景我生活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上。

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充满了大自然的美景。

春天,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花香四溢。

河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微风吹过,柳丝轻轻摇曳,宛如仙女在跳舞。

夏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

郊外的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河水清澈见底,荷花盛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秋天,天空湛蓝,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整个大地都被染上了金黄色。

山上的枫树叶红艳如火,远远望去,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冬天,大雪纷飞,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山间的松树被雪覆盖,它们看起来像是穿上了银白色的外衣,美丽极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拥有美丽景色的地方。

无论是春天还是夏天,无论是秋天还是冬天,家乡的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

初中语文教育专业水平测试试题与解答

初中语文教育专业水平测试试题与解答

初中语文教育专业水平测试试题与解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C. 寥落(liáo luò)D. 纤维(xiān wéi)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倾盆大雨B. 倾筐倒庋C. 倾城之恋D. 倾国倾城3.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是:A. 《庄子》B. 《史记》C. 《红楼梦》D. 《诗经》5.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楚辞的是:A. 《离骚》B. 《九歌》C. 《天问》D. 《论语》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孟子·告子下》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上一句是:7.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下一句是:8. 《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上一句是:9. 《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指的是:10.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指的是: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昔者庐江县自修岳阳楼,兹楼惟新作,独怆然而涕下者数行耳。

越八年,歙县修文德殿,乃金陵逸民、图书不观,趋三山归老,于是乃刻石为记。

其辞曰:庐州庐江县西南楼者,岳阳楼也。

开元中,县令胡公萼始为之,用使游者击壤,能极登临之乐也。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岂非池中之事?朝风夕月,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人之于此也,有如天地之无穷也。

然后意有所至,所之深矣。

望洞庭之水,长江之浩荡,怀袁崇焕、王猛诸公,浩浩乎如不可测也。

初三语文课程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课程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课程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成语中,与“临渊羡鱼”意思最接近的是:
A. 触类旁通
B. 背道而驰
C. 见异思迁
D. 见利忘义
答案:A
2. 下面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忍辱负重”相反?
A. 甘居下风
B. 义无反顾
C. 投机取巧
D. 志同道合
答案:C
3. 以下哪个成语与“十全十美”意思最接近?
A. 四平八稳
B. 一帆风顺
C. 三心二意
D. 五光十色
答案:B
二、填空题
1.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的“光阴”指的是
_________。

答案:时间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异乡”指的是
_________。

答案:陌生的地方
3. “心有余而力不足”中的“力不足”表示_________。

答案:能力不够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对仗句?
答案:对仗句是指在韵律、语调、字数上进行对应或呼应,使句子的结构、内容或意义相对称的一种修辞形式。

2. 请简述什么是打油诗?
答案:打油诗是一种以韵律和押韵为特点的短诗,通常在民间流行,用以嘲讽或讽刺一些事物或人物。

四、论述题
请以“读书的重要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论述。

答案:略(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论述)
以上为初三语文课程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音不同的一组是()。

A.整整齐齐B.一窝蜂C.敖包相会D.把关积弊答案:C2.“秧歌,阳关三叠。

”这句话中“阳关”是指()。

A.地名B.山脉C.关隘D.峡谷答案:C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下列对这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秋天来临,菡萏枯萎了B.西风把聚在一起的绿波吹散了C.诗人心中感叹,仅存迷茫D.色彩强烈,意境深远答案:D二、填空题1.一个英语单词包括一个___________和其后一至几个___________。

答案:词根;词缀2.“荷花淀中,瘦马千花毡。

”出自___________。

答案:《红楼梦》3.近义词“倜傥”中的“傥”指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风度、潇洒三、简答题1.阐述“笔者在酒中见识不等同于一见钟情”的含义。

答案:笔者在酒中所见到的东西并不等同于一见钟情,酒后的见识可能会因醉意而失去其敏锐度和准确性。

同时,醉酒后的人也较难保持理智与冷静的思考,因此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情况下,对所见到的东西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价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2.试以孙犁的《荷塘月色》为例,分析描写手法对文学作品的作用。

答案:描写手法是指作者用来描写文学作品所需的技巧与手段。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孙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荷塘、月色和青蛙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通过形象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传递出对自然之美和人性的深刻洞见。

描写手法不仅使作品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

四、问答题1.什么是典故,典故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典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借助于历史、文化、宗教、神话、传说等方面的故事或人物,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吸引力。

典故在文学创作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情节、形象描写、语言表达和人物命名等方面增加了作品的文化色彩;二是借用典故可以使叙述更加简洁准确,表达更加深刻生动;三是通过典故可以使作品拓宽文化前景,增强历史感、文化感和民族感。

初中语文教师水平考核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水平考核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水平考核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C. 寥落(liáo luò)D. 纤维(xiān wéi)答案:(请在此处填写答案)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倾盆大雨B. 倾国倾城C. 倾筐倒庋D. 倾筐倒柜答案:(请在此处填写答案)3.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请在此处填写答案)4.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是:A. 《庄子》B. 《史记》C. 《红楼梦》D. 《诗经》答案:(请在此处填写答案)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字是杜甫。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C.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号是东坡居士。

D. 《西游记》的作者是曹雪芹。

答案:(请在此处填写答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下一句是:(请在此处填写答案)2.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先帝”指的是:(请在此处填写答案)3. 《论语》中,“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说”字的意思是:(请在此处填写答案)4. 《背影》一文中,“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心中充满了:(请在此处填写答案)5. 《草原》一文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下一句是:(请在此处填写答案)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背影》背影这个词,对于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代表了一个渐行渐远的形象,代表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

乐恩教务初中语文考试卷分析

乐恩教务初中语文考试卷分析

乐恩教务初中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5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2分)A.积攒.(zǎn)万恶不赫.(shè)瞥.见(piē)考妣.(bǐ)B.癖.好(pǐ)恻.隐(cè)面颊.(jiá)惬.意(qiè)C.告禀.(bǐng)懦.夫(nuò)血渍.(zé)驾驭.(yú)D.针黹(zhǐ) 不逊.(xún)畸.形(qī)中流砥柱(dǐ)(注:这题考查的是对基础字词的拼音、前后鼻音、争取读音、形近字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注:这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常见成语误用的类型,成语褒贬程度的理解)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 在生活和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B. 从这些小事,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C. 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D.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注: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病句辨识的能力,病句的不同出现类型,并能掌握修改病句的技巧。

常见的病句类型是(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分类不当。

(4)前后矛盾。

(5)否定误用。

(语序不当)。

(7)重复累赘。

(8)用词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恩教育教务考核初中语文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巢穴.(xuã)记载.(zài)斤斤计较.(jiǎo)B.解剖.(pāo)暂.时(zhàn)茅塞.顿开(sâ)C.脑髓.(suǐ)颠簸.(bō)牵强.附会(qiáng)D.酝酿.(niànɡ)应.酬(yìng)扣人心弦.(xián)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布.告——布.局解说:两个“布”字意思相同,都是“分布”的意思。

B.谋.略——谋.生解说:两个“谋”字意思不同,“谋略”的“谋”是“计策”的意思;“谋生”的“谋”是“设法寻求”的意思。

C.情不自禁.——忍俊不禁.解说:两个“禁”字意思相同,都是“禁受”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从前”的意思。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

他懂得,从师范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①句填“饮水思源”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B.①句填“饮水思源”②句填“功亏一篑”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句填“功亏一篑”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

①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②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的进程③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④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A.③④②①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5. 默写古诗文名句或填写作家作品名称。

(9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2),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3),江春入旧年。

(作者:《次北固山下》)(4)在陆游《游山西村》中,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蕴含人生哲理的两句诗是:“,。

”(5)山光悦鸟性,。

(6)《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二古诗文阅读(23分)(一)(15分)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3分)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7.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1.亮自表后主曰()2.悉仰于官()3.外有赢财()4.及卒,如其所言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译文:(2)及卒,如其所言。

译文:9. 从诸葛亮这番肺腑之言中可以看出他著有怎样的品质?(2分)答:10.你知道后人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吗?试举一例(2分)答:(二)(8分)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夙夜优叹(早晚)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1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恐/托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14.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2分)三现代文阅读(21分)一、炊烟(10分)赵丰( l )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 2)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村就缺乏生气。

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欢动,炊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屋的上空,拥抱那乳白色的晨雾。

农人们扛着锄、催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狗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缕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

“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

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 3)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

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

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

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

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

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炊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

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间生活,不然《桃花源记》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 4)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

城市的风景虽然对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

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惯了鸡鸭畜禽的屎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踏实和舒适。

( 5)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

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

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

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

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

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

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村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

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

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

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玷污了的灵魂。

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反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 7 )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选自《长安》 2008 年第4期,有删改)15.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2分)?16.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4)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2分)17.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2分)18.在第(2)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

(3分)二、人人皆可为国王(12分)梁衡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

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

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

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

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

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

《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

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

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

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

“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

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

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

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

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

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

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

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21.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2分)22.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2分)23.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请说明理由(3分)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语言应用1.D2.B3.C4.B5.任重而道远问渠那得清如许海日生残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潭影空人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古诗文阅读6.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7.三书启奏,依赖仰仗,盈余,等到8.(1)如果微臣有一天死去,将不让家中有多余的布帛,家外有多余的财产,若不能如此就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