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生物高考题解析
2020北京高考生物解析
1. 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大量合成ATP的细胞器是()A. 溶酶体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B【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其中的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二三阶段。
【详解】A、溶酶体的作用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A错误;B、线粒体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二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B正确;C、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车间和脂质的合成车间,C错误;D、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由内质网发送来的蛋白质,D错误。
2. 蛋白质和DNA是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 组成元素含有C、H、O、NB. 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C. 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 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答案】C【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2、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聚合形成核苷酸链,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3、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都以碳链为骨架,因此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DNA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故两者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A正确;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两者都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B正确;C、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空间结构,DNA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C错误;D、蛋白质和DNA在体内合成时都需要模板、能量和酶,D正确。
3.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脂双层B. 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C. 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 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一)(含详细解析)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作物
A
B
C
D
株高/cm
170
65
59
165
光饱和点/μmol·m-2·s-1
1 200
1 180
560
623
9.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
蝗虫的精巢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人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AB.BC.CD.D
2020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生物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生物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A.AB.BC.CD.D解析: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分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A 正确;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B 正确;C、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易化)扩散,C正确;D、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在分裂期的后期染色单体分离,但是分裂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
答案:D2.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解析: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
A、酵母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A错误;B、酵母细胞有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而酵母细胞无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C、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时需要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即ADP+Pi+能量ATP,C错误;D、ADP转化为ATP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D正确。
答案:D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解析:本题借助于豹种群十年间的数量变化,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北京市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
北京市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关于大肠杆菌和水绵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真核生物B.能量代谢都发生在细胞器中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具有核糖体2.科学家证明“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的近亲,依据的是DNA的()A.元素组成B.核苷酸种类C.碱基序列D.空间结构3.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
以下相关推测合理的是()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C.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D.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4.某同学用植物叶片在室温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
若想提高X,可采取的做法是()A.增加叶片周围环境CO2浓度B.将叶片置于4℃的冷室中C.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D.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5.水稻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既发生减数分裂,又进行有丝分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C.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D.有丝分裂保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6.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A.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B.所示基因在Y染色体上都有对应的基因C.所示基因在遗传时均不遵循孟德尔定律D.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等位基因7.有性杂交可培育出综合性状优于双亲的后代,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
六倍体小麦和四倍体小麦有性杂交获得F1。
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如图。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F1体细胞中有21条染色体B.F1含有不成对的染色体C.F1植株的育性低于亲本D.两个亲本有亲缘关系8.在北京马拉松比赛42.195km的赛程中,运动员的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在此调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血糖浓度下降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B.下丘脑—垂体分级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胰高血糖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相互识别并结合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9.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2020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解析
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试卷(北京卷)一、单选题1.下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磷元素的是( )A.糖原B.核酸C.纤维素D.脂肪答案:B解析: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组成糖类和脂肪的元素是C、H、O,A、C、D不符合题意,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B符合题意。
2.下列对醋酸杆菌与动物肝脏细胞的结构与代谢过程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两者的细胞膜结构均符合流动镶嵌模型B.两者的遗传物质均储存在细胞核中C.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不完全相同D.均依赖氧化有机物合成ATP,为代谢过程供能答案:B解析:醋酸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动物肝脏细胞为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结构均符合流动镶嵌模型,A正确;醋酸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细胞核,B错误;醋酸杆菌为好氧细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其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动物肝脏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醋酸杆菌和动物肝脏细胞均通过细胞呼吸氧化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部分用于合成ATP,ATP可为代谢过程供能,D正确。
3.研究发现,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存在H+浓度差。
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的同时,驱动ATP的合成(如下图)。
根据图示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TP合成酶中存在跨膜的H+通道B.H+可直接穿过内膜磷脂双分子层C.此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D.线粒体的内、外膜功能存在差异答案:B解析:据题中信息可知,H+可顺浓度梯度经ATP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推测ATP合成酶中存在跨膜的H+通道,A正确;H+通过ATP合成酶中的H+通道穿过内膜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直接穿过内膜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由题图可知H+顺浓度梯度经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的同时驱动ATP的合成,据此推测该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正确;线粒体内膜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外膜将线粒体与外界分隔开来,二者功能不同,D正确。
2020年北京市高考生物总复习:实验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高考生物总复习:实验题(含答案解析)1.酶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表示抑制酶活性的两个模型,模型A中的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模型B中的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
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酶G的活性。
请设计实验探究精氨酸降低酶G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还是模型B,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
2.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他们鉴别出来。
(注:淀粉酶是蛋白质,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四种溶液区分为2组,这种试剂是,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是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溶液。
(2)用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显色组的两种溶液各取少许,置于不同的试管中,分别滴加5滴溶液,充分振摇,静置半小时。
向静置后的反应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即为溶液。
(4)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棕色→绿色→无色(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要现配现用。
3.某植物上有白斑和绿色两种叶片,在该植物上选取不同的叶片测定其生理过程,如图一,甲、乙中的叶片生长状况相同,丙、丁叶片生长状况相同,丙进行遮光处理,给丁提供一定浓度的14CO2,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要利用该植物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选择图一中如(填“甲”或“丁”)装置中的叶片比较合适,一般常用的提取色素的试剂是.(2)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对甲、乙两装置中的叶片进行实验,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只有乙装置内叶片上编号④的部位变成蓝色,此实验说明.(3)图二是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改变通入的14CO2浓度测定的叶片中葡萄糖、C5和C3三种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的实验结果.①图二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量变化.②在1%CO2浓度条件下,某一时刻突然增加光照,则短时间内曲线b表示的物质在细胞中的变化情况是,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③图二中在0﹣~分钟内,曲线a、b中的14C量保持不变,形成两曲线平行的原因是.4.氮肥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肥料。
2020年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2020年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评析一、命题思路及总体评价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两个基本原则:稳中求进、内涵发展,明确提出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四层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的老师认为,从命题思路上来看,本次考试能力与价值观并重,较好地体现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突出了学科特点(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方法)、综合素养(学科内、学科间、发展性),在保持较大阅读量的同时,命题情境新颖、形式灵活,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考察继续加大。
总体上评价依然是这六个字”开放、灵活、创新”。
二、试题难度及考点分布从难易程度来看,今年的生物试题难度与16年相比略微降低,适合考生的发挥,在题型上包括5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在内容上涵盖了必修Ⅰ、Ⅱ、Ⅲ及选修Ⅰ、Ⅲ五本书的相应知识点。
去年高考的生物平均分是55.94,难度系数为0.70,预计今年生物平均分会略高于去年。
总体来说,本次考试重点突出了对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查,加大了对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强化了对新的研究情境中认知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考查,鲜明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是一张区分度较高的试卷。
三、试题特点分析1.选择题:考查顺序有所调整,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线,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运用。
试题设计巧妙,着眼于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的构建,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应用。
虽然考查情境略有变化,但只要基础掌握扎实,拿分相对容易。
2.填空题:题目新颖,对信息获取的能力要求较高,加大了对现代生物学技术的考查填空题采用新情境、新材料进行实验试题设计,命题人将部分信息融入图形、图表等非文字信息中,考查考生利用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今年的三道大题考查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新情境中认知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 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 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答案】B【解析】【分析】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活。
【详解】A、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引起的病毒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A正确;B、病毒只能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不能在餐桌上增殖,B错误;C、煮沸可以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杀死病原体,C正确;D、手可能接触到病毒,勤洗手可以洗去手上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D正确。
故选B。
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 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 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 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详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北京市2020年高考生物压轴试卷含解析【精校】.doc
2020年北京市高考生物压轴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RNA 组成.下列对该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外壳B.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C.其较强变异性给疫苗研制带困难D.用煮沸或高压蒸汽的方法难以灭活2.图甲表示人和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图乙表示a、b、c三种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相同时,pH也可以相同②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③a、b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相同④c酶的最适温度应等于或大于40°C.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抗药菌株增多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是分解者、遗传物质是DNA、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4.北京地区种植的大白菜于秋末冬初收获(在立冬日砍收白菜).人们发现,收获的大白菜外部叶片钙元素含量大大高于菜心,菜心的氮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外部叶片.而肥沃的菜园土富含各种矿质营养,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①大白菜生长后期的气温偏低②氮肥的施用量偏高,钙肥的施用量偏少③白菜生长后期的蒸腾作用下降,严重影响到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转运④钙在植物体内不能被重复利用,因为其形成的化合物相当稳定⑤可以预测,该白菜必然会表现缺钙的症状,且这些症状首先在菜心出现.A.只有①④ 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③④ D.①~⑤全部5.生物学与实验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实验中,要维持细胞及其中线粒体的活性B.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可将染色体染色C.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选择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一定要注意选择由一个基因控制、发病率高的遗传病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现代考古证实,玉米起于5000 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生黍类,这种野生黍类经过人们数千年的培育,发展成为今天数百个品种的玉米,使玉米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l)野生黍类和玉米属于两个物种,原因是两种生物之间存在.(2)培育过程中,若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一株“大果穗”的突变植株,其自交的后代既有“大果穗”的植株也有“小果穗”的植株,说明获得的突变植株是.(3)育种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玉米植株的性别受位于非同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1:2,则另一亲本基因型为.②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正常株,育种工作者为尽快获得正常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的纯合子.首先采用方法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处理幼苗,经培育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植株.③玉米的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雌雄同株必须人工去雄的麻烦.若用上述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雄株和雌株为亲本,使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株,则符合育种要求的亲本的基因型为.(4)育种工作者通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手段改良玉米的品质.他们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分子运输车”的大肠杆菌的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和DNA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载体通常具有.7.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失水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等.(2)BC段与AB段相比说明能影响的活性.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3)EF段植物光合作用速度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DE段与EF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变化是(变多、变少、基本不变).(4)G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8.葡萄酒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很多老年人自己配制葡萄酒饮用.葡萄酒的制作方法如下工:取葡萄洗净淋干后,将葡萄珠挤破,装瓶至60%左右(如图所示),置于25﹣30℃背光处发酵.发酵期间每天松开瓶盖放气二次.至瓶中不再产生气体.2﹣3天后,取发酵后的上清液密封于酒瓶中,即为葡萄酒.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1)参与上述发酵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它的新陈代谢类属.发酵起始阶段,瓶内存有一定量的氧气,这有利于酵母菌的.随着氧气消耗殆尽,酵母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迅速积累.(2)家庭制作的葡萄酒均略带酸味,说明在葡萄酒配制过程中可能有多种微生物参与,这些微生物之间呈关系.在发酵初期,酵母菌个体之间的关系以为主.若想了解发酵瓶内微生物的种类,可取发酵初期的葡萄汁液,经稀释后拌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获得菌落,通过菌落的等特征进行鉴别.(3)取发酵到某一时间的葡萄汁液1mL,稀释100倍,取1mL稀释液与1mL含有1000个红细胞液体混合均匀,制成涂片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若干个视野计数,得出酵母菌个数与红细胞个数之比为5:1.计算出待测葡萄汁液中酵母菌的含量是个/mL.(4)密封于贮藏瓶的葡萄酒在浑浊下可保存1﹣2年,其“经久不坏”的原因是①;②.由于上述原因,微生物(酵母菌)数量已经微乎其微.2017年北京市高考生物压轴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RNA 组成.下列对该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外壳B.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C.其较强变异性给疫苗研制带困难D.用煮沸或高压蒸汽的方法难以灭活【考点】E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其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解答】解:A、艾滋病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没有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时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才能进行,A错误;B、艾滋病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蛋白质和RNA均属于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时的方式是胞吞作用,所以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艾滋病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也是胞吞,B错误;C、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分子,变异性强,当以某种灭活的艾滋病病毒作为疫苗,过不久这种病毒因发生变异又得需要做新的疫苗,所以变异性强会给研制艾滋病病毒疫苗带困难,C正确;D、煮沸是消毒的一种方法,高压蒸汽是灭菌的一种方法,它们都能使蛋白质在高温下发生变性而使病毒被灭活,D错误.故选:C.2.图甲表示人和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图乙表示a、b、c三种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相同时,pH也可以相同②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③a、b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相同④c酶的最适温度应等于或大于40°C.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3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植物淀粉的最适PH为5左右,人的淀粉酶的最适PH为8左右.分析乙图:图乙表示3种脱氢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a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5℃;b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0℃;根据此图无法得知酶c的最适温度.酶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是c酶.【解答】解:①由甲图可知,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相同时,pH也可以相同,如两条曲线的交点,①正确;②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降低,②错误;③a、b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不一定相同,如乙图中a和b曲线有两个交点,其中右侧交点对两种酶的影响不同,对a酶而言,促进作用强,对b酶而言,温度过高,已经有抑制作用,③错误;④乙图中,温度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c酶活性逐渐升高,所以从图乙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c酶的最适温度应等于或大于40°C,④正确;故选:B.3.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抗药菌株增多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是分解者、遗传物质是DNA、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而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核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抗生素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解答】解: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物,属于消费者,遗传物质是DNA,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A错误;B、抗菌药物不属于诱变因子,结核杆菌抗药性是抗菌药物对结核杆菌选择的结果,B错误;C、接种卡介苗后,部分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但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D、结核杆菌是细胞内寄生的病菌,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D正确.故选:D.4.北京地区种植的大白菜于秋末冬初收获(在立冬日砍收白菜).人们发现,收获的大白菜外部叶片钙元素含量大大高于菜心,菜心的氮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外部叶片.而肥沃的菜园土富含各种矿质营养,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①大白菜生长后期的气温偏低②氮肥的施用量偏高,钙肥的施用量偏少③白菜生长后期的蒸腾作用下降,严重影响到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转运④钙在植物体内不能被重复利用,因为其形成的化合物相当稳定⑤可以预测,该白菜必然会表现缺钙的症状,且这些症状首先在菜心出现.A.只有①④ 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③④ D.①~⑤全部【考点】1V: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分析】本题是考查植物对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梳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运输过程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分析解答.【解答】解:①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大白菜生长后期的气温偏低,根细胞呼吸作用减弱,造成菜心的钙、氮元素吸收量少,而且钙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的是稳定化合物,不能由老熟部位转向新生部位,氮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的是不稳定化合物,能由老熟部位转向新生部位,①正确;②肥沃的菜园土富含各种矿质营养,②错误;③若是因为白菜生长后期的蒸腾作用下降,那么菜心氮元素也会缺乏,③错误;④根据①的分析,④正确;⑤根据题意可知:大白菜外部叶片钙元素含量大大高于菜心,但是不一定表现缺素症状,⑤错误.故选:A.5.生物学与实验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实验中,要维持细胞及其中线粒体的活性B.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可将染色体染色C.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选择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一定要注意选择由一个基因控制、发病率高的遗传病【考点】2F: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22:细胞膜的制备方法;99: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A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知识,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观察入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实验中,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健那绿染液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同时保持线粒体的活性;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材料的固定;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仍具有液泡、叶绿体等具膜细胞器,不能用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人类遗传病的调查要选取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实验.【解答】解: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实验中,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健那绿染液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同时保持线粒体的活性,A正确;B、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材料的固定,B错误;C、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仍具有液泡、叶绿体等具膜细胞器,不能用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C错误;D、人类遗传病的调查要选取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实验,D错误.故选:A.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现代考古证实,玉米起于5000 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生黍类,这种野生黍类经过人们数千年的培育,发展成为今天数百个品种的玉米,使玉米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l)野生黍类和玉米属于两个物种,原因是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培育过程中,若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一株“大果穗”的突变植株,其自交的后代既有“大果穗”的植株也有“小果穗”的植株,说明获得的突变植株是杂合子.(3)育种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玉米植株的性别受位于非同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1:2,则另一亲本基因型为AaBb .②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正常株,育种工作者为尽快获得正常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的纯合子.首先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经培育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植株.③玉米的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雌雄同株必须人工去雄的麻烦.若用上述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雄株和雌株为亲本,使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株,则符合育种要求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4)育种工作者通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的手段改良玉米的品质.他们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分子运输车”的大肠杆菌的运载体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载体通常具有标记基因.【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2、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分离后无法移向两极,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3、据表格分析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A和B同时存在(AB)时为雌雄同株异花,当B存在,A不存在(aaB_)时为雄株,当B不存(A_bb或aabb)时为雌株.【解答】解:(1)野生黍类和玉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2、20,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产生可育后代.(2)由于大果穗的突变植株,其自交后代出现了小果穗的植株,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获得的突变性状属显性性状,同样说明获得的突变植株是杂合体.(3)①当A和B同时存在(AB)时为雌雄同株异花,当B存在,A不存在(aaB_)时为雄株,当B不存(A_bb或aabb)时为雌株.子代中正常株(AB):雄株(aaB_):雌株(A_bb或aabb)=1:1:2,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知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②如果要尽快获得正常株、雄株、雌株三种表现型的纯合子,将基因型为AaBb的正常株,首先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经培育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植株.③由于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而雄株的基因型为aaB_,雌株的基因型为A_bb或aabb.所以选育出的雌株不能是aabb,且都是纯合体.因此,选育出的雄株和雌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4)基因工程中常以质粒作为运载体运载目的基因,获得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分别作为基因“剪刀”和“针线”.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标记基因.故答案为:(1)生殖隔离(2)杂合子(3)①AaBb ②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③aaBB、AAbb(4)运载体限制性内切酶标记基因7.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失水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上图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等.(2)BC段与AB段相比说明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酶的活性.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光合作用吸收部分的CO2.(3)EF段植物光合作用速度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光照过强,气孔关闭.DE段与EF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变化是减少(变多、变少、基本不变).(4)G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矿质元素等,内因包括酶的活性和数量、色素的数量和种类、五碳化合物含量等.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产生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3、图乙是密闭容器中培养植物,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早晨光照较弱,光合作用较弱,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但是升高的速度逐渐降低,随着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增强,当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增加(D点);随着光合强度进一步增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降低,下午光照减弱,光合作用降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降低速度减小,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再下降(G)点,光照进一步减弱,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再升高.【解答】解:(1)全素营养液培养植物,水、矿质元素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因此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2)AC段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是呼吸作用的结果,与AB段相比,BC段温度低,呼吸酶活性低,呼吸作用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升高速度慢;C点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因此曲线上升较缓.(3)EF段植物光合作用速度较慢,是光合午休现象,由于光照过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了光合作用;此时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ATP 不变,三碳化合物还原在短时间不变,因此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4)由分析可知,D、G点是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点.故答案为:(1)光照强度、CO2浓度(2)温度呼吸作用酶光合作用吸收部分的CO2(3)光照过强,气孔关闭减少(4)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8.葡萄酒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很多老年人自己配制葡萄酒饮用.葡萄酒的制作方法如下工:取葡萄洗净淋干后,将葡萄珠挤破,装瓶至60%左右(如图所示),置于25﹣30℃背光处发酵.发酵期间每天松开瓶盖放气二次.至瓶中不再产生气体.2﹣3天后,取发酵后的上清液密封于酒瓶中,即为葡萄酒.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1)参与上述发酵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它的新陈代谢类属异养、兼性厌氧型.发酵起始阶段,瓶内存有一定量的氧气,这有利于酵母菌的增殖.随着氧气消耗殆尽,酵母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乙醇迅速积累.(2)家庭制作的葡萄酒均略带酸味,说明在葡萄酒配制过程中可能有多种微生物参与,这些微生物之间呈竞争关系.在发酵初期,酵母菌个体之间的关系以种内互助为主.若想了解发酵瓶内微生物的种类,可取发酵初期的葡萄汁液,经稀释后拌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获得菌落,通过菌落的形态、厚度、颜色、硬度等特征进行鉴别.(3)取发酵到某一时间的葡萄汁液1mL,稀释100倍,取1mL稀释液与1mL含有1000个红细胞液体混合均匀,制成涂片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若干个视野计数,得出酵母菌个数与红细胞个数之比为5:1.计算出待测葡萄汁液中酵母菌的含量是5×105个/mL.(4)密封于贮藏瓶的葡萄酒在浑浊下可保存1﹣2年,其“经久不坏”的原因是①营养物质消耗殆尽;②有害代谢产物(如酒精)的积累.由于上述原因,微生物(酵母菌)数量已经微乎其微.【考点】5: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果酒制作的原理: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H12O62CO2+2C2H5OH+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解答】解:(1)参与上述发酵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它的新陈代谢类属异养兼性厌氧型.发酵起始阶段,瓶内存有一定量的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酵母菌的增殖.随着氧气消耗殆尽,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乙醇迅速积累.(2)家庭制作的葡萄酒均略带酸味,说明在葡萄酒配制过程中可能有多种微生物参与,这些微生物之间呈竞争关系.在发酵初期,酵母菌个体之间的关系以种内互助为主.若想了解发酵瓶内微生物的种类,可取发酵初期的葡萄汁液,经稀释后拌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获得菌落,通过菌落的形态、厚度、颜色、硬度等特征进行鉴别.(3)取发酵到某一时间的葡萄汁液1mL,稀释100倍,取1mL稀释液与1mL含有1000个红细胞液体混合均匀,制成涂片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若干个视野计数,得出酵母菌个数与红细胞个数之比为5:1.计算出待测葡萄汁液中酵母菌的含量是1000×5×100=5×105个/mL.(4)密封于贮藏瓶的葡萄酒在浑浊下可保存1﹣2年,营养物质消耗殆尽、有害代谢产物(如酒精)的积累,导致微生物(酵母菌)数量已经微乎其微.故答案为:(1)异养、兼性厌氧型增殖乙醇。
2020年北京市高三生物试卷及答案
2020年北京市高三生物试卷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单位,由一段长度为180~200bp的DNA缠绕在蛋白上构成。
下列有关核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B.酵母菌细胞中存在核小体C.普通光镜下可观察到核小体D.核小体DNA不含P元素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含有大量色素,参与植物对光能的吸收B.中心体:主要成分是磷脂,参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高尔基体:由单层膜构成,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3.破骨细胞可吞噬并降解骨组织中的羟基磷灰石(HAP),HAP在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释放出Ca2+等离子,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发育和重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破骨壁细胞的吞噬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吞噬过程消耗的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C.溶酶体中降解HAP的酶最适pH为碱性D.HAP降解后的产物不能被回收和再利用4.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基因在细胞发育不同时期选择性地表达B.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无关C.核糖体增多是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D.失去细胞核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5.紫罗兰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一对基因B、b决定。
育种工作者利用野外发现的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
据此做出的推测,合理的是A.重瓣对单瓣为显性性状B.紫罗兰单瓣基因纯合致死C.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D.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6.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有很多相似之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只在细胞核内催化反应B.两者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C.两者都以单链DNA为模板D.两者都能催化氢键断裂反应7.AID酶是一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氨酶,能引起碱基替换,机理如下图所示。
2020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0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大量合成ATP的细胞器是()A. 溶酶体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参考答案】 B2.蛋白质和DNA是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 组成元素含有C、H、O、NB. 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C. 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 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参考答案】 C3.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脂双层B. 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C. 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 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参考答案】 D4.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
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
第2组实验提高了()A. 悬液中酶的浓度B. H2O2溶液的浓度C. 反应体系的温度D. 反应体系的pH【参考答案】 B5.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畸变)的情况,细胞图像如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制片需经龙胆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B. 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C. 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D. 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畸变)【参考答案】 D6. 甲型血友病(HA)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所致。
下列关于H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HA是一种伴性遗传病B. H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C. X A X a个体不是HA患者D. 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HA【参考答案】 D7.如图是雌性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 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详解】A、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即配子只含一个 染色体组,A 正确; B、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 正确; C、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也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不是所有细胞中 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 错误; D、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 DNA 的碱基序列不同,D 正确。 故选 C。 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 g/mL)相同的甲糖溶 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 2 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 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半透膜;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浓度差是指单位体积溶质分子数量的差异, 即物质的量浓度差异,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 2 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 2 倍。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 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A 正确; B、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 B 正确;
2020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0北京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大量合成ATP的细胞器是()A. 溶酶体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参考答案】 B2.蛋白质和DNA是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 组成元素含有C、H、O、NB. 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C. 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 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参考答案】 C3.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脂双层B. 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C. 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 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参考答案】 D4.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
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
第2组实验提高了()A. 悬液中酶的浓度B. H2O2溶液的浓度C. 反应体系的温度D. 反应体系的pH【参考答案】 B5.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畸变)的情况,细胞图像如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制片需经龙胆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B. 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C. 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D. 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畸变)【参考答案】 D6. 甲型血友病(HA)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所致。
下列关于H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HA是一种伴性遗传病B. H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C. X A X a个体不是HA患者D. 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HA【参考答案】 D7.如图是雌性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
2020年北京市高考生物实验题总复习解析版
2020年北京市高考生物实验题总复习解析版1.酶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表示抑制酶活性的两个模型,模型A中的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模型B中的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
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酶G的活性。
请设计实验探究精氨酸降低酶G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还是模型B,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在酶G量一定且底物浓度合适并使酶活性充分发挥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观察酶促反应速率变化。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
若酶促反应速率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若酶促反应速率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B。
【解答】解:(1)为探究精氨酸降低酶B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还是模型B,采取的实验思路大致是在酶量一定且底物浓度合适并使酶活性充分发挥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观察酶促反应速率变化。
(2)如果酶促反应速率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如果酶促反应速率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B。
故答案为:(1)实验思路:在酶G量一定且底物浓度合适并使酶活性充分发挥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观察酶促反应速率变化。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酶促反应速率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若酶促反应速率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B。
2.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他们鉴别出来。
(注:淀粉酶是蛋白质,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四种溶液区分为2组,这种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是稀蛋清和淀粉酶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是葡萄糖和淀粉溶液。
第1 页共68 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联考试卷及解析
4月份月考题(A)生物2020.4.9本试卷共11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B.醋酸杆菌无中心体,只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C.高尔基体分泌小泡内的化合物都需经过内质网的加工修饰D.动物摄食后,糖类的消化发生在外环境中,并可产生ATP2.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使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从而建立膜两侧质子的电化学势能D.溶液中的H﹢可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3.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
细胞接收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无氧呼吸中消耗[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在有活力的细胞中,细胞色素c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4.将分裂旺盛的动物细胞阻断在G1/S期交界处,更换培养液使其恢复分裂能力,从而使所有细胞的分裂同步化,之后每隔2h取样一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DNA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北京生物高考题解析1. 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大量合成A TP的细胞器是()A. 溶酶体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B【解析】A、溶酶体的作用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A错误;B、线粒体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二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 TP,B正确;C、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车间和脂质的合成车间,C错误;D、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由内质网发送来的蛋白质,D错误。
2. 蛋白质和DNA是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 组成元素含有C、H、O、NB. 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C. 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 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答案】C【解析】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DNA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故两者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A正确;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两者都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B正确;C、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空间结构,DNA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C错误;D、蛋白质和DNA在体内合成时都需要模板、能量和酶,D正确。
3.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脂双层B. 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C. 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 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答案】D【解析】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都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A不符合题意;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不符合题意;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D、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进行细胞增殖,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D符合题意。
4. 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
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
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
第2组实验提高了()A. 悬液中酶的浓度B. H2O2溶液的浓度C. 反应体系的温度D. 反应体系的pH【答案】B【解析】A、提高酶的浓度能够提高速率,不能提高氧气的量,A错误;B、提高H2O2溶液的浓度,就是提高底物浓度,产物的量增加,B正确;C、适度的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产物的量,C错误;D、改变反应体系的pH,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产物的量,D错误。
5. 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畸变)的情况,细胞图像如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制片需经龙胆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B. 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C. 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D. 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畸变)【答案】D【解析】A、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的实验中,需经过解离(盐酸+酒精1∶1混合液)→漂洗→染色(龙胆紫)→制片等步骤,A错误;B、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仔细观察,B错误;C、由图示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表明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C错误;D、由于图示中出现了断裂的染色体片段,表明该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变异(畸变),D 正确。
6. 甲型血友病(HA)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所致。
下列关于H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HA是一种伴性遗传病B. H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C. X A X a个体不是HA患者D. 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HA【答案】D【解析】A、甲型血友病(HA)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所致,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男性存在X a即表现患病,女性需同时存在X a X a时才表现为患病,故H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B正确;C、X A X a个体不是HA患者,属于携带者,C正确;D、男患者X a Y,若婚配对象为X A X A,则女儿(X A X a)不会患病,D错误。
7. 如图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B. 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C.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只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D. 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A、根据细胞图示中的基因分布可以发现,该个体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Dd,A正确;B、图中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且下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可判定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正确;C、图中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由此可知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以产生4种配子,C错误;D、A、a和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8. 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
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
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 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 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C. 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D. 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答案】B【解析】A、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C、由题“食欲肽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可推断,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C正确;D、由题“食欲肽使人保持清醒状态,而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可推断,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D正确。
9. 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
研究者测定了5名志愿者进行6周骑行运动训练前后骨骼肌中GLUT4的含量(如图)。
由此可知,训练使骨骼肌细胞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合成的GLUT4增多B. 消耗的葡萄糖减少C. 分泌到细胞外的GLUT4增多D. GLUT4基因的数量增多【答案】A【解析】A 、由题图可知,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骨骼肌中GLUT4的相对含量增加,说明训练使骨骼肌细胞合成的GLUT4增多,A 正确;B 、训练后骨骼肌中GLUT4的含量增加,又因为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因此训练可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B 错误;C 、由于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因此训练后转移到细胞膜上的GLUT4增加,C 错误;D 、训练可促进GLUT4基因的表达,但无法改变GLUT4基因的数量,D 错误。
10. 近缘种动物常因利用相同食物资源而竞争。
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研究者调查了5种啮齿动物与7种蚂蚁采食的种子,统计各种大小不同的种子所占的比例(如图)。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B. 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的C. 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一定不存在竞争关系D. 无法判断啮因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答案】C【解析】A、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进行研究,因为竞争关系需要在相同的空间中发生,A正确;B、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据此可推出二者之间存在竞争,B正确;C、若该调查结果来自同一个区域,则推知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D、根据上述结果无法判断啮因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
11.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
我国科学家从康复者的浆细胞中克隆出针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基因相关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并在相应系统中表达,可制备出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 该单抗可直接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B. 在该单抗制备过程中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C. 该单抗可与新冠病毒相应蛋白特异性结合D. 可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抗体基因表达产物【答案】A【解析】A、由分析可知,该单抗不能直接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A错误;B、由题“针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基因相关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并在相应系统中表达,制备出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知,在该单抗制备过程中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B正确;C、针对新冠病毒表面抗原制备出的单抗,可与新冠病毒相应蛋白特异性结合,C正确;D、抗体基因表达产物检测的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反应,若呈阳性,则说明已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D正确。
12. 为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研究者将从杨树中克隆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如图)。
为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HMA3基因,同时避免内源HMA3基因的干扰,在进行PCR扩增时,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A. ①+③B. ①+②C. ③+②D. ③+④【答案】B【解析】图示中克隆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若要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HMA3基因和高效启动子,需要检测是否含有高效启动子序列和HMA3基因序列,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①+②,即B正确,ACD错误。
13. 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B. 实现过程②依赖膜的流动性C. 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培技术D. 三倍体植株可产生无籽柑橘【答案】A【解析】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 错误;B、②过程为细胞融合过程,该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B正确;C、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培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形成个体,C正确;D、三倍体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可产生无籽柑橘,D正确。
14. 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均可完成的是()A.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B. 提取和分离叶绿素C.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D.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答案】C【解析】A、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黑藻的幼嫩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细胞质颜色比较深,易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A错误;B、洋葱的管状叶呈绿色,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而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不能,B错误;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的大液泡,可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材料,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现象的观察,C正确;D、要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材料本身必须能发生有丝分裂,洋葱磷片叶、黑藻叶片都不能发生有丝分裂,而洋葱的根尖分生区可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