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合集下载

第2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④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第2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④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二)茎与根的维管组织的联系
茎和根是互相连续的结构,共同组成植 物体的体轴。在植物幼苗时期的茎和根相 接的部分,出现双方各自特征性结构(即 根的初生维管组织为相间排列,木质部为 外始式;茎的初生维管组织为内外相对排 列,木质部为内始式)的过渡,称为根和 茎的过渡区。
过渡区 通常很短,l —3 mm ,很少达到1cm。过 渡一般发生在胚根以 上的下胚轴的最基部 、中部或上部,终止 于子叶节上。只有在 初生结构中才能看得 清楚。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一)茎与叶的维管组织的联系
叶迹与叶隙
叶隙
叶隙 叶迹
叶迹
• 叶迹:是茎中维管束从内向外弯曲之点起, 通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的维管束片段。 • 叶隙:叶迹从茎的维管柱上分出向外弯曲后 ,维管柱上,即叶迹上方出现一个空隙,并 由薄壁组织填充的区域。
蚕豆茎的叶迹与叶隙
茎和分枝的联系
枝迹与枝隙
枝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枝隙
枝迹 枝迹
• 枝迹:茎维管柱上的分枝,通过皮层进入 枝的部分。 • 枝隙:枝迹伸出后,在它的上方留下的空 隙,而由薄壁组织填充的区域。 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枝迹一 般是两个,有些植物也有一个或多个的。
菊花茎的 枝迹与枝隙
蚕豆茎的枝迹、叶迹
茎维管系统的组成和叶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叶迹和枝迹的产生,茎中的维管组织 在节部附近离合变化极为复杂,尤其在节 间短、叶密集,甚至多叶轮生和具叶鞘的 茎上,叶迹的数目更多,情况也更复杂。 因此,要很好地了解茎中维管系统必须进 一步研究茎和叶中的维管系统相互连续的 全部情况。
根茎过渡区
在过渡区: 表皮、皮层等是直接连续的。 维管组织要有一个改组和转变才能连接。 .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人类营养中的实例
在人类营养中,各种食物的摄取、消 化、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涉及多 个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
食物摄取后经过口腔和消化道的消化 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 并输送到全身各器官,供给能量和营 养物质,同时将代谢废物排泄到肾脏 和肠道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人类的营养器官之间通过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等机制相互联系 ,共同维持人类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 况。
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挖 掘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
03
探讨营养器官间相互联系在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胁迫 条件下的表现和作用机制。
04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如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 共同推动营养器官间相互联系的研究取得更大突破。
THANKS
营养器官间的信息传 递包括激素调节、化 学信号传递和物理信 号传递等。
激素调节是指植物体 内各种激素的合成和 运输,如生长素、细 胞分裂素等,这些激 素可以调节营养器官 的生长发育。
化学信号传递是指营 养器官间通过化学物 质相互传递信息,如 根系可以感知土壤中 的化学信号,并向地 上部分传递信息。
物理信号传递是指营 养器官间通过物理作 用相互传递信息,如 电信号和机械信号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 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随后被运输到其 他营养器官,供其进行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
能量流动有助于维持植物体内能量的平衡,保 证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营养器官间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营养器官 间相互联系的高级形 式,通过信息传递, 营养器官可以相互传 递信号,以调节植物 的生长发育和应对环 境变化。
04
营养器官间相互联系的实例

《植物学》课件 第6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其变态

《植物学》课件 第6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其变态

第六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及其变态
第一节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一、营养器官功能的协同性 (一)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输导和蒸腾

水分运输途径: 根皮层 根中柱鞘 根导管 茎导管 叶柄导管 叶脉导管 叶肉细胞 叶肉细胞间隙 孔下室 气孔 大气
土壤水 根毛
二、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 (一)根与茎的联系 过渡区: 根和茎维管组织发生联系的区 域,在下胚轴的一定部位。
1.叶起源于茎尖周围的_________。发育成熟的叶分为 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三部分都具有的称 为_______。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为 _________。 2.叶的生长包括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三种方 式。韭葱等植物的叶被切断后,很快就能生长起来,这 是因为叶基部进行_______生长的缘故。 3.植物的叶子会自然脱落是由于叶柄基部形成__________ 所致。 4.水稻或小麦叶的外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部分。 5.异面叶的叶肉有___________组织和_________组织的分 化;叶脉的木质部是靠近叶表皮的________面。
(1)根状茎
地下茎 变态茎
(2)块茎
(3)鳞茎 (4)球茎 (1)匍匐茎 (2)肉质茎 (3)叶状茎 (4)茎卷须 (5)茎刺
地上茎
(一) 地下茎的变态 (1)根状茎
莲藕
(2)块茎
块根
甘薯
马铃薯

(3)鳞茎
洋葱


(4)球茎
荸荠
(二)地上茎的变态 (1)匍匐茎
草莓
(2)肉质茎

(3)叶状茎

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及其变态

营养器官的相互联系及其变态

地上茎变态
肉质茎 茎刺 茎卷须
叶状茎
地上茎的变态
茎刺 茎卷须
葫芦腋须
叶状茎 肉质茎 假叶树
小鳞茎
(二)地下茎的变态 生于地下,与根相似。变为贮藏或营养繁殖的器官,但仍保持茎的基本特征(节、节间和芽,叶一般退化成鳞片)。 1.根状茎:外形与根相似,但横向生于土壤中,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有退化的叶和腋芽。节上还可长出不定根。如芦苇、白茅、姜、菊芋、莲藕等。 2.块茎:马铃薯地下茎前端积累养料膨大成块茎。每一芽眼相当于茎节,芽眼内有芽,相邻两个芽眼之间称节间,块茎内部结构由外至内:周皮、皮层、外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内韧皮部及髓、双韧维管束。 3.鳞茎:由肥厚的肉质鳞叶包围的圆盘状地下茎。如:洋葱、大蒜、百合等单子叶植物都具有鳞茎。洋葱鳞茎基部有一个节间缩短的呈扁平形态的鳞茎盘,其上部中央生有顶芽,四周由鳞叶层层包裹着,鳞叶的叶腋处有腋芽。鳞茎盘下端产生不定根。 4.球茎:球状地下茎,如茡荠、慈菇、芋等,有明显的节和节间顶端有顶芽。
主干与分枝的生长相关性——顶端优势 当主干的顶芽生长活跃时,下面的腋芽往往休眠而不活动,如顶芽被摘去或受伤,腋芽就迅速萌动生长而形成侧枝。这种顶芽对腋芽的生长的抑制作用称“顶端优势”。如果树、棉花摘心,可促进果枝发育。
第二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
变态的概念
一些植物的营养器官由于长时期适应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使器官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成为该种植物的遗传特性,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二)植物体内有机营养物质的制造、运输、利用和贮藏 1. 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合成葡萄糖,运输时转变成蔗糖,有机物除自身利用外,大量运输到根、茎、花果、种子中。 2.运输: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筛管上、下贯穿于植物体内,形成连续的长途运输途径。 此外,可通过活细胞的胞间连丝,及传递细胞进行短途运输。 3.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有一定规律: A:营养物质向生长中心分配,(幼嫩的新陈代谢强的器官),如茎尖、根尖、幼叶。 B:就近原则:供应临近叶的器官。离近消耗能量少。 C:同侧原则:靠叶同侧先利用。 4.有些植物具有贮藏大量有机物的能力。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积蓄于块茎、块根、贮藏器官及结实器官中。

湖南农业大学339农业综合知识一(植物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湖南农业大学339农业综合知识一(植物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植物学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植物细胞的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植物的组织类型、特点及其功能;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 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4.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5. 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6.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7.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

8. 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 藻类、菌类、地衣基本特征及代表性植物。

3.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及价值。

4.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代表性植物特点和应用。

5.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性植物特点和应用。

6. 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的一般特征和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识别要点及应用。

7. 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的一般特征和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识别要点及应用。

第二章 植物的形态结构--营养器管内部结构上的关系

第二章 植物的形态结构--营养器管内部结构上的关系
• 茎刺(stem thorn) 荚 山楂、酸橙、皂
• 茎卷须(stem tendril) 葡萄、南瓜
• 叶状茎(phylloid) • 小鳞茎(bulbelt)
假叶树 大蒜、百合
小 鳞 茎
地下茎(subterraneous stem)
• 根状茎(rhizome) 苇
• 块茎(stem tuber) 芋 • 鳞茎(bulb) • 球茎(corm)
第二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种子和幼苗 根 叶 茎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营养器官的变态
第五节
营养器官间的 相互联系
第五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二、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枝隙(branch gap): 枝迹伸出后,在它的 上方留下的空隙,而 由薄壁组织填充的区 域
枝迹与枝隙图解
根茎过渡区
• 在植物幼苗时期的茎和根相连的部分,出现 各自双方各自的特征的过渡(即根的初生维 管组织为间隔排列,木质部为外始式;茎的初生 维管组织为内外排列,木质部为内始式),称 为根和茎的过渡区,简称过渡区
• 发生的部位

一般发生在胚根以上的下胚轴的最基部、 中部或上部,终止与子叶节上
发生过程

先是维管柱增粗,其中的维管组织发生分 叉、转位及融合等,木质部的位置和方向 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茎中的初生维管束和 根中的韧皮部经过分化,二者连接起来, 完成过渡
二、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 相互影响
• 地上部与地下部关系(本固枝荣,根深叶茂) • 顶芽与腋芽关系(顶端优势) • 讨论 • 1.举例说明农、林和园艺在生产实践中, 利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辩证关系来调整和控制 植物的生长 • 2.举二例分别说明顶芽和侧芽的相互关系 在农、林和园艺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植物学第七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论述题

植物学第七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论述题

第七章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1基本概念(1)过渡区:根与茎维管组织发生转变的区域称为过渡区。

(2)叶迹:进入叶的维管束,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这一段维管束称为叶迹。

(3)叶隙:在叶迹上方,留下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这个区域称为叶隙。

(4)枝迹:茎维管束的分枝,通过皮层进入枝的这段维管束,称为枝迹。

(5)枝隙:枝迹伸出后,在它的上方留下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的区域。

(6)主动吸水:是由于根系的代谢活动引起的植物吸水现象。

(7)根压:靠根系的生理活动吸水并使液流由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8)吐水:完整的植物在土壊水分充足、土温较高、空气湿度大的早晨,从叶尖或叶边缘排水孔吐出水珠的现象・(9)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称为伤流。

(10)被动吸水:由于枝叶的蒸腾作用引起的根系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11)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12)源:制造、输出有机物的部位或器官。

(13)库:消耗或贮藏有机物的器官。

(14)根冠比:某时期内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干重或鲜重的比值。

(1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分枝,通常主茎顶芽生长很快,而侧枝和侧芽生长很慢,这种主茎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16)同功器官: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形态学上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宫。

例如茎剌、叶剌和皮刺。

(17)同源器官:外形与功能郁有差别,而形态学上来源却相同的营养器官,称为同源器官。

例如茎刺、茎卷须和根状茎。

2根、茎、叶中的维管束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解: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虽髙度分工,但又密切联系,不仅根、茎、叶的皮组织系统、基本组织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它们的维管组织系统也是互相联系的。

根和茎的维管束,通过根、茎过渡区的转变,由根中的辐射维管束转变为茎中的并生外韧维管束,使根和茎中的维管束联系起来。

茎和枝条以及叶中的维管束通过茎中形成的维管束分枝,形成枝迹和叶迹,从而使茎和枝条、叶片相连。

《植物生物学》课程笔记

《植物生物学》课程笔记

《植物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大小。

植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长形、球形、多角形等。

细胞大小也因种类和功能而异,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

1. 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层,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壁的厚度和层数因植物种类和细胞类型而异。

初生细胞壁较薄,具有较大的伸展性,使细胞能够生长;次生细胞壁较厚,更加坚硬,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2.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调控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还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识别作用。

3. 细胞质: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含有多种细胞器,如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

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酶和营养物质,为细胞代谢提供场所。

4.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遗传。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组成。

核膜上有核孔,实现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5. 液泡:贮存水分、营养物质和废物,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膨压。

成熟的植物细胞通常具有一个大液泡,占据细胞体积的大部分。

液泡还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转运和信号传导。

6.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以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叶绿体的形态和数量因植物种类和生态环境而异。

7. 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供给细胞生命活动。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含有呼吸链和三羧酸循环所需的酶。

线粒体的数量和活性与细胞的代谢强度密切相关。

三、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1. 细胞分裂:植物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最终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无丝分裂过程较为简单,细胞核先延长,然后从中部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最后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第三章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及营养器官的变态

第三章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及营养器官的变态

叶迹和叶隙、枝迹和枝隙的图解
• 3.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 (1)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 • ①种子萌发时是先长根后长苗。 • ②根系从地上部分,特别是叶获取有机养料; 根系向地上部分提供水、无机盐和根系制造的某 些氨基酸、维生素及其它生理活性物质; • ③地上部分从地下部分获取水和无机盐,还有 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一些激 素等;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提供有机养料,如葡 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等。 •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说明根与茎叶之间 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葡萄的茎卷须
黄瓜的茎卷须
• (3) 叶状茎(叶状枝)
• • • • • • • • • 茎变态为叶状,绿色扁平,能进行光合作用。 假叶树 侧枝变为叶状枝,叶退化为鳞片状,叶腋内可生小花。 因鳞片极小,不易辩认,常被人们误认为叶上开花。 天门冬 叶腋内也产生叶状枝,而叶极小。 竹节蓼 叶状枝极显著,叶小或全缺。 再“奇怪”的形态,即使是从未见过,也应利用植物 形态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无论变态为什么样子,茎总是 具有茎的形态特征。 譬如,叶上长花的问题,可以从植物学角度去分析, 叶上会开花吗?什么地方会开花?只有茎、枝上会开花, 那么,由此,我们可以肯定,这个着生花的结构长得再像 “叶”,它也是茎。
• (一)变态根
• 变态根主要有贮藏根、气生根、寄生根三种类型

• • • • •
1.贮藏根
存贮养料,肥厚多汁,形状多样,常见于二年生 或多年生的草本双子叶植物。 贮藏根是越冬植物的一种适应,所贮藏的养料可 供来年生长时的需要,使根上能抽出枝来,并开花 结果。 根据来源可分为肉质直根和块根两大类。 肉质直根:主要由主根发育成。一株上仅有一个 肉质直根。 块根:主要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成。一株上可 形成多个块根。

农业综合知识一大纲

农业综合知识一大纲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农业综合知识一本科目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植物学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 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 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 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叶的脱落及其原因。

5.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 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 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4.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

5.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分类原则。

8.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9. 植物起源与演化趋势;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第七章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其形态

第七章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其形态

• 三、叶的变态 • 苞叶(苞片):苞片是萼片外方的变态叶,有保护作用, 与花和花序有关,如叶子花,一品红等,非常多见。 • 鳞叶:鳞芽外具保护作用的芽鳞或鳞片;根状茎(如竹、 藕)、球茎(荸荠)、块茎(马铃薯)等变态茎上退化的 叶--鳞叶或鳞片;百合、洋葱的鳞茎上肉质具贮藏组织的 鳞叶,食用部分主要为鳞叶部分。 • 3.叶刺:叶变态成,生于节上、枝或腋芽的下部,如刺槐、 三颗针、仙人掌、刺葵、省藤等。 • 4.叶卷须:常常是叶片或托叶变态而成,如豌豆、炮仗花, 具有攀援作用。 • 5.叶状柄:叶片退化,叶柄扁化、叶片状,行光合作用, 与耐旱有关,台湾相思、大叶相思、绒毛相思等。 • 6.捕虫叶:叶子变态为捕捉昆虫的器官,如猪笼草、茅膏 菜等。
第四节、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 在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中都有维管组织的分布, 从根到茎,从茎直达叶片的先端,连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使根、茎、叶在内部构成上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 一、根、茎、叶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 (一)根与茎维管组织的联系 根和茎中的各种组 织都是彼此相连的。只有在初生维管组织中,根 与茎的排列不同。根的维管组织的初生结构为间 隔排列和外始式木质部;而在茎维管组织的初生 结构为外韧维管束的环状排列和内始式木质部。 所以,在根与茎的交界处,维管组织必须从一种 形式逐步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发生转变所在的部 位称为过渡区,一般是在下胚轴的一定部位。图 3-28 叶迹、叶隙、枝迹及枝隙的图解
• (三)营养器官的生长相关性 植物体各器官之间,在生 长过程中存在着互相促进或互相抑制的关系,称为生长相 关性。
• 1.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长相关性 “本固枝荣、根深 叶茂”,这句话反映了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存在的生 长相关性。植物地上部分把光合产物和生理活性物质输送 到根部去利用,而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矿质和氮素 及其合成的氨基酸等重要物质,又往上部输送,供给地上 部分的需要。 • 植物根系与枝叶之间生理上的密切相关,必然导致二者在 生长上出现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根冠比率。 控制光照、水分、温度、矿质营养等条件,可以改变作物 的根冠比率,使之适合农业生产的需要。 • 2.顶芽和侧芽的生长相关性 一棵植物上的芽往往很多, 但并不是每个芽都发育,一般仅有顶芽和少数离顶端近的 腋芽发育,其他芽处于休眠状态。如果顶芽被摘除或受伤, 腋芽就迅速萌动生长而形成侧枝。这种顶芽生长对侧芽生 长的抑制作用,通常称为顶端优势。 • 顶芽和侧芽的生长相关性,一般认为这是受植物体内生长 素浓度的影响。顶芽生长需要的浓度较高,而侧芽生长所 需要的浓度较低。当顶芽活跃生长时,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这个浓度适合顶芽本身生长的需要,但大量的生长素向下 传导时,对侧芽的生长活动就起抑制作用。

植物学马炜梁课后答案

植物学马炜梁课后答案

植物学马炜梁课后答案【篇一:植物学思考题及范围】txt>参考教材(马炜梁《植物学》)第一章绪论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二界、三界、五界系统的分类依据)。

!2. 3.4. 5. 了解栽培植物的命名的格式6. 7. 了解植物学发展简史,注意重要理论、方法和研究工具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物种;双名法;自然分类法;higher plant and lower plant; spore plant and seed plant; vascular plant and nonvascular plant; flowering plant and non-flowering plant.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层次。

!2、简述植物分类学及其意义?!3、植物各级分类单位有那些?什么是分类的基本单位?!4、何谓双名法?举例说明。

!!5、植物界分为哪几个基本类群?6、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怎样?包括哪几个类群?三、思考题1、在整个地球演化史中,苔藓植物从未形成过森林,而蕨类植物却曾经是地球上极其繁盛的植被,为什么?2、种子植物非常适应现代的地球环境,为优势植物,结合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特征,举例说明它们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1.试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 !2.简述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3.简述液泡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功能。

5.植物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6.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主要种类?789.简述输导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10.简述机械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何在?一、名词解释原生质和原生质体;质体;液泡;组织;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后含物;原核细胞;复合组织;成熟组织;木质部;韧皮部三、思考题1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特点在科研上和生产实践上有何重要意义?2 .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之间的关系怎样?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试述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异同。

植物学习题库

植物学习题库

第一章细胞一、名词解释1.原生质和原生质体2.纹孔和胞间连丝3.质体4.细胞和细胞学说5.细胞器6.细胞周期7.细胞分化8.原核细胞二、填空1. 相邻的植物细胞通过 __________直接联系,使多细胞植物在结构、生理、功能上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2. 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在于植物细胞具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植物的细胞壁分初生壁、胞间层、次生壁三层,沤麻工艺是利用细菌产生的果胶酶分解了 _______的果胶物质,因而使细胞彼此分离。

4.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在光镜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5. 植物细胞器中, _________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________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________与分泌作用有关。

6. 植物细胞器中,线粒体是细胞进行 ______作用的场所;高尔基体与______作用有关;叶绿体是细胞进行_____作用的场所。

7. 在减数分裂中,性母细胞连续分裂 _____次,但DNA只复制____次,因而子细胞只含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______。

8.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由 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植物细胞的生长是______生长的基础,细胞生长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植物体内各种组织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9. 质膜具有 ______透性,其主要功能是______ 。

10.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 ______、______和______ 。

11.质体是 ______ 和______的总称。

12.核糖体是细胞中 ______的中心。

13.胞间连丝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 ______的桥梁。

14.纹孔膜是由 ______和______组成的。

15.花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______中。

16.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 ______ 期,片断互换发生在______期。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表皮
丝 间 连 丝 胞

皮 层
内皮层
中柱鞘 管状 分子
水分在茎中的运输途径,有两种:
经过导管、管胞等输导组织的运输:向上运输 同时,还有侧向运输,导管和管胞中水分传导 的动力来源于根压和蒸腾拉力。 通过活细胞的运输:水分除输导组织的运输以 外,还有穿过活细胞的运输,如沿着维管射线 方向运输.
水分在叶中的运输途径也有两种:
幼根 四束间生维管束
根中四束间生维管束转变成幼茎 中四束外韧维管束(类型3)
根茎过渡区初生维管束的转位与合并
根的外内始式初生木质部
合 并
11
21 22
12 11
21
22
分叉
旋转
幼茎
类型4:根中四束间生维管束转变成幼茎中二束外韧维管束
幼茎 二束外韧维管束
4、新形成的韧皮部束移位到新形成的木质部 束的外方,二者合并形成两束外韧维管束。 如知母。 3、未分叉的木质部与相邻两个木质部的一分 叉合并,重新形成两束木质部。 2、未分叉的木质部相邻的两束韧皮部合并, 重新形成两束韧皮部, 1、根中的四束木质部中,只有两束相对的木 质部分成两叉,并转向180º。另外两束相对 的木质部不分叉,只转向180º。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分配
有机物质的分配遵循从“源” 到“库” 的原则。 源(source):制造或供应养料的器官。 库(sink):消耗或积累养料的器官。 “源”中输出的养料不是平均分配到“库”中,而是相对集 中地输送到一个分配中心,即输入中心,而这个输入中 心通常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营养生长阶段 是根、茎、叶;生殖生长阶段是生殖器官。
长距离途径:质外体途径,通过木质部的 输导组织(导管的空腔、纹孔,管胞的纹 孔)向上运输外,还通过导管上的纹孔, 沿着维管射线方向侧向运输运输,满足植 物体的各个部分。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联系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联系

萝卜、胡萝卜、甜菜等的变态器官实际由两部分发育而成: 上部由下胚轴形成,下部由主根基部发育,并生有数列侧根, 这些侧根与主根的其余未膨大的部分均具正常结构。肥大的胚 轴端部在营养生长期间着生节间很短的茎与莲座叶,第二年则 依靠贮藏根内的营养开始长出节间长的枝,然后开花结实。但 这几种肉质根的增粗方式各不相同:
2、植物体内有机营养物质的制造、运输、利用和贮藏
植物体内有机营养物质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
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除少数 供应本身利用外,大量运输到根、茎、花、果、种子等器官中。 这种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同时,根系合 成的氨基酸、酰胺等含氮有机物也经筛管运输到地上部分。有机 物的运输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都要通过呼吸作用中形成的三磷 酸腺苷(ATP)提供能量。说明在植物体内有机营养物的制造、运 输、利用和贮藏过程中,植物所进行的光合作用、输导作用、呼 吸作用以及生长发育等各种生理功能都是相互依存的。
整个植物体可分为皮系统、基本系
统和维管系统三大系统。
皮系统 仅具初生结构的植物体外表 为表皮连续覆盖。有次生生长的植物 体,在根、茎交接处向两端逐渐形成 周皮,或还有树皮,并与尚未有次生 生长的部分的表皮连续。
基本组织系统与维管系统 在初生 生长阶段由根至茎逐渐进行如下变化: 皮层由厚到薄,髓由无到有,维管柱 由“实心”(无髓)、所占比例小到 “空心”、所占比例变大。
双子叶植物叶通常长在嫩枝上,表皮可相互直接连续,待 茎产生周皮时,叶往往脱落,仅在茎表留下叶痕;茎的皮层亦 可与叶柄的基本组织直接连接;维管组织的连接则通过叶迹, 即由茎的维管柱近叶着生处的一侧形成分枝,通过茎的皮层, 在茎节处进入叶柄。
叶迹由茎维管柱分出的、通往叶子的一束或几束维管束, 其位置亦在茎皮层中,位于枝迹下方,其上方同样有由薄壁组 织组成的叶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1 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2 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叶隙与枝隙(填充细胞)
枝隙 叶隙
1.2 茎与根的维管组织的联系
植物体内的维管组织,从根通过下胚 轴的根茎过渡区与茎相连,再通过枝迹与 叶迹和所有侧枝相连,构成了一个连续的 维管系统。
根茎过渡区维管束结构 联系 (引自贺学礼)
A.B.C.D.分别代表四种 类型1.根维管柱的横切 面2~4.过渡区横切面 5. 茎维管柱横切面
营养器官在植物Leabharlann 长中的相互影响2.1 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 2.2 顶芽与腋芽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