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_教学设计新部编版_教案新部编本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一.导语:同学们:上周我们刚刚学过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大家背得很好,谁来说说王维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是为了表达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洁身自好的志趣。
)那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欣赏另一首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二.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孟浩然?生:介绍孟浩然(怎么知道)师:我们介绍诗人一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朝代,作品,生平,诗歌风格,诗歌流派)有没有同学作补充?(怎么知道的)师:那《过故人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生: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拜访一位山村友人所写。
师:那标题《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生:拜访老朋友的村庄。
师:过是拜访的意思;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
那接下来听老师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
三.同学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过故人庄》是一首田园诗呢?大家回去一定预习过吧,大家可以各自先散读一会儿,结合注解说一说。
师:谁先来说?生:我从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看出。
师:给大家说一说。
生: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
我从鸡黍、田家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
师:很好,你抓住了关键的字词,那这个句子中的具是什么意思?(准备),老朋友准备了好饭好菜,诗人应邀赴约,(板书:应邀赴约)可见这老朋友之间(感情很深厚)。
师:这样,男同学一起来扮演一下诗人,朗读一下首联。
(男女分读)哎?这句话犹如日记叙述一般,娓娓道来,我们该怎么读?女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要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师:你们来试试?读得很好。
看来巾帼不比须眉啊。
师:还有谁做补充?哪里看得出是田园诗?生:我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可以看出。
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朋友家的优美风光。
师:怎样的风光?生: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倾斜的青山在城外蜿蜒。
师:我觉得你有个词用得很好,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哪个词解释为环绕?生:合师:很好,老师仿佛见到了“山随平野尽”的景象,村庄开阔,青山连绵,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啊!板书:欣赏风光师:谁给大家朗读一下,我们班的小记者:播音员的声音,真好听。
《过故人庄》精品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过故人庄》精品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过故人庄》一诗。
这首诗选自教材第四单元“山川之美”,通过描绘故人庄景色和诗人与故人深厚情谊,展现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理解、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过故人庄》,理解生字词,把握诗句意义;学会通过描绘景色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对诗歌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与故人深厚友谊,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过故人庄》,理解诗句意义,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通过景色描绘理解作者情感,运用诗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美好生活向往,进而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过故人庄》,理解生字词,感受诗句韵律美。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分析诗句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给出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描绘方法,写一段描绘家乡美景文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绘山川之美诗歌,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同时,开展以“家乡美景”为主题写作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环节。
我会在导入新课前,通过讲述一个与诗歌内容相关情景,例如回忆与朋友相聚美好时光,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融入诗歌情感氛围中。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教案主题:过故人庄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过故人庄》这首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古诗《过故人庄》的背景和作者;2. 学习掌握古诗中的字词和句式;3. 进行文学赏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4. 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古诗《过故人庄》;2. 多媒体设备;3. 难字词的释义和拼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美丽乡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2. 提问:你们是否曾经离开家乡,长时间没有回去过?想要回到家乡的原因是什么?二、正面教学(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过故人庄》的背景和作者,包括作者生平、作品特点等;2. 逐句展示《过故人庄》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字词和意义;3. 教师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难句,辅导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三、文学赏析(15分钟)1. 通过展示古诗的文字内容和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2. 提问:古诗《过故人庄》中的主题是什么?古诗中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3.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象,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四、朗读练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过故人庄》,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同步朗读训练,互相交流和借鉴;3.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全班朗读比赛。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2. 让学生发表对古诗的个人理解和感受;3. 教师提供其他类似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辅助措施:1.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采用拼音注释、图像呈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 对于教学材料中的难点和重点,提供额外的练习和课外阅读推荐;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朗读练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过故人庄教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案【篇一】过故人庄教案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正式使用]《过故人庄》孟浩然教学目标1、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2、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起承转合】,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过故人庄》的诵读、理解教学难点指导初步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起承转合)--------------------------------------------------------------------------一、导入(10分)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过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他和王维等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过故人庄 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教案标题:过故人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过故人庄》2. 词语解析:辙、儿童、围、簇、骤、踏、抬、瞥、腮、褶3. 课文理解: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课文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 习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文章。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文学习: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过故人庄》,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特点,并进行展示。
词语解析:4.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学生进行词语解析练习,巩固词汇掌握。
课文理解:6.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习作训练:8.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训练,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文章。
9.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总结活动:10.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合作能力等。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习作训练成果,包括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等。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
2. 课文《过故人庄》。
3.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过故人庄》。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诗歌背景了解,生字词学习,诗歌意境体会,以及诗歌结构分析。
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过故人庄》的背景及诗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歌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友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
2. 课文朗读: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解释词语意思。
4. 诗歌背景了解: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过故人庄》的背景。
5. 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歌的结构美。
6. 诗歌意境体会: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7.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首类似的诗歌,讲解如何鉴赏古典诗歌。
8.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诗歌朗读、生字词认读、诗歌意境体会等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故人庄》2. 生字词:若干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诗人情感:怀念、思念七、作业设计a.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b. 课后查找一首描写友谊的诗歌,分析其结构,体会其意境。
c.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词答案略。
b. 描写友谊的诗歌答案略。
c. 关于友谊的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五四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四)(2018)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二: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教材增加了古诗文比重,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
初中教材在篇目减少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每册两个古文单元,古文单元占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
同时,新版教材还通过其他方式做了一定成都的弥补,比如增加了白话小说单元。
此外,新修订教材还特别注意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涉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新修订教材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即用语文来说现象,分析、解释各种问题的题目,占到5 0%以上。
(利用这样一些环节,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社会、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学“空语文”、不学“死语文”,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改革,清远市开始引进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在各个学校开展实验班级,“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是一项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实验的真正“主题”和终极关怀是指向母语教育的原点——让语文回归“国语”,成为民族文化的寻根教育、扎根教育,成为“中国灵魂”。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
3、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要关注两个概念:语文主题学习课内海量阅读。
教师依据教材的单元主题,分析单元的重点难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主体材料的建构,将教材的一篇文章或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引导学生搜集并阅读所学文章或单元教学重点相关、相近、相似或相对的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认识、情感和体验,创造与文本交流、对话的氛围和条件,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情感的升华、价值的提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故人庄》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过故人庄》,使学生了解辛弃疾的背景和人生经历,培养学生对于辛弃疾的欣赏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通过对于辛弃疾的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学会运用辛弃疾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辛弃疾的背景和生平简介;2.辛弃疾的《过故人庄》的赏析;3.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的背景和生平简介。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体验辛弃疾的诗歌魅力。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过故人庄》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演绎方式。
5.学生个人阅读并赏析《过故人庄》,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6.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感受,进行讨论和交流。
7.教师评价和点评学生的赏析,提供指导和建议。
8.学生小组合作,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辛弃疾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表演。
9.学生写一篇短文,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于辛弃疾的赞美和欣赏。
四、教学反思:通过对于辛弃疾的诗歌的学习和赏析,学生能够了解到辛弃疾的背景和人生经历,增加对于辛弃疾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同时,学生也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通过借鉴辛弃疾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辛弃疾的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辛弃疾的诗歌,同时也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各种资源和手段,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准备文章《蟋蟀的住宅》教学过程: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
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
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初中语文《过故人庄》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过故人庄》的教案设计初中语文《过故人庄》的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过故人庄》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田园诗、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
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读《过故人庄》王爱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我和一个村庄一起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不走名山大川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作巢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人、故土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思乡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诗题《过故人庄》的含义和背景。
2.2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题《过故人庄》,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解释生词和短语。
3.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背诵《过故人庄》。
4.2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过故人庄》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4.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过故人庄》的原文和注释。
5.2 教学图片:与诗中景象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5.3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诗人孟浩然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互动游戏:设计一个诗歌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6.2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创作一幅以《过故人庄》为灵感的画或海报,展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背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背诵《过故人庄》,并能够正确默写。
7.2 研究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中国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四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板书)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
到村庄拜访老朋友。
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
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
下面进行译读。
(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
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拉萨江苏实验中学高中部语文组高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让学生了解作者孟浩然及山水田园诗派,理解全诗大意,积累“至”“合”“郭”“斜”“轩”“圃”“还”等实词解释。
过程与方法:1.借助朗读理解诗句意思,感知农家生活的朴实与故人的热情。
2.学习本诗,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鉴赏本诗,使学生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意,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鉴赏诗歌,指导古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资源:1.温玉娟朗读《过故人庄》视频。
2.“语文大师”讲解《过故人庄》视频。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问答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诵读诗歌是我们感知诗歌内容、体悟诗人情感最简单、最直观地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感知在这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的乐趣,体悟诗人和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
二、诵读正音:1.温玉娟朗读《过故人庄》视频。
2.正音:黍shǔ斜xiá圃pǔ还huán三、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
四、文学常识:山水田园诗派: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利用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和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感性思维。
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了诗人经过故人的庄园时的情景和感受。
诗中描绘了庄园的景色和故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意义。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过故人庄》诗歌。
3.2 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韵律。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3 分析与欣赏: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过故人庄》。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古代诗歌。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表演和分享。
5.2 教学资源:使用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和意境。
提供相关古代诗歌的资料和作品,供学生参考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过故人庄》的课文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翻译、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故人庄”吗?大家心中的“故人庄”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背景、意象、意境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练习(1)学生背诵诗文。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和意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具体意象和意境。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
4.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教案一:《过故人庄》导入活动目标: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并了解故事背景。
步骤: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离别的情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给学生展示一张田园风景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农村生活的问题,如农村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3. 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课文朗读和课文讲解。
教案二:《过故人庄》课文分析目标:通过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汇和句型。
步骤:1. 向学生展示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
3. 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梳理课文的结构和主要意思。
4. 练习掌握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并进行语法填空、句型转换等练习。
教案三:《过故人庄》课文理解与情感体验目标:通过课文理解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的融合和情感的表达。
步骤:1. 向学生展示一些描绘情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片或视频中情感的感受。
2. 通过导入活动,唤起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如课文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情感问题,如: 你认为主人公思乡的情感是怎样的?你在课文中有没有找到让你共鸣的情感?4.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离别和思乡中的情感和体验,并展示给全班。
教案四:《过故人庄》情景表演目标: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1. 把课文分成几个情节,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景。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学生的理解进行改编和创作。
2. 给学生合理安排角色,并引导他们思考对话和行动的方式。
3. 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反思。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友谊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诗歌风格。
(2)提问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感受,引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辅助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背诵《过故人庄》。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结合诗歌内容和个人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和对作业短文的完成质量。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互相评价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过故人庄》诗歌文本。
《过故人庄》教案(精选12篇)
《过故人庄》教案(精选12篇)《过故人庄》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
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
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二、学文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一句(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鸡黍?具?这句诗什么意思?(指名说)(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句诗句。
(指名读——评——齐读)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
(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
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指名说)(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请你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指名回答。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名篇,反映了诗人怀念故友、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篇诗既有古朴的书法与结构,又有精美的意境。
学习此篇诗能够拓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过故人庄》诗歌的基本用语、结构和意蕴。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运用语言和思想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诗歌对生命的启示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将一部分内容放在文本资料中,或者利用PPT播放器把诗歌的相关图片等展示给学生。
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同学们对这首诗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回顾知识•了解唐代诗歌创作背景。
通过课堂ppt等方式,介绍唐代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文学风貌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唐代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诗歌内容,充分了解《过故人庄》的内容和主旨。
3.理解诗歌讲解这首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诗歌的形式和结构等方面。
4.课后作业•要求同学复制《过故人庄》诗歌,课堂上指定根据自己理解创作出至少五句诗,课后逐句推敲、斟酌、完善。
•作业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1.理解诗歌的方法•学习诗歌的基本用语、结构和意蕴。
•课堂中采用问答的形式,通过回答问题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2.发挥思维•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思维,完成多种智力思维小任务。
3.交流分享•老师引导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同时推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支持互动交流。
五、教具与参考资料1.教具:•PPT播放器•诗歌相关图片2.参考资料•金正民. 《唐代诗歌》.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孔昭重, 卫瑞华. 《我们喜爱的中国古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六、教学评价1.总体评价•教育目标达成情况:相对于制定的教育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课堂互动,学习兴趣是否增强,学习效果是否好。
初中《过故人庄》教案
初中《过故人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友情。
(2)领略自然风光,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孟浩然及其代表作品。
(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故人?你们是如何感慨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讲解诗歌中的意境美和哲理。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其他描写友谊的诗歌。
(2)讨论友谊的重要性,珍惜身边的友情。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友谊的珍贵,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7. 作业布置:(1)背诵《过故人庄》。
(2)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和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过故人庄》的艺术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及背景,了解诗意并背诵全诗。
2、结合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诗歌表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的。
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入课题。
再背有关朋友情深的诗歌。
二、读读诗句。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本诗歌平淡似水,如一幅淡雅的中国画,浅显易懂,但是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之前首先要让学生读通诗歌,读熟诗歌。
]
检查朗读情况。
正音黍(shǔ)还(hái)
三、看看画面。
[轻音乐作为背景,出示画面:茂密的树林把整个村庄围绕,给人以静谧的感觉,隐隐约约的斜山在远处蜿蜒起伏……]
1、欣赏图片
2、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重点让学生描述出农家生活环境的安谧悠闲。
四、想想意境。
切换到故人举杯畅饮,谈笑风声的画面。
背景放爽朗的笑声。
1、想象诗人和老朋友在谈论什么问题呢?家常话又有哪些呢?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2、即兴表演“把酒话桑麻”.
指导表演:注意老朋友之间谈话的内容是有关农事,神态自然大方,语言淳朴自然,气氛融洽和谐。
[注意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
]
准备表演:组织语言,酝酿情感。
即兴表演,及时评价。
五、悟悟情感。
再切换到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
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故人的心情。
六、即兴表演。
让学生即兴表演这一场景。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再现出当年诗人和故人相聚的情景。
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反思] 课上完之后,发现学生的表现能力是极高的,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他们表现的空间,给他们保证表现的时间。
特别是在表演这一环节,起初一组学生的表演并不出色,我请大家给他们提意见,都很中肯。
然后再请一组上来的时候,就克服了先前的不足。
基本进入了状态,进入了情境。
因此我想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十分重要的。
再者关于诗歌的教学,我想不要什么花架子,就是让学生去读一读。
开始我指名读,将近20名同学,大家是越读越有兴趣,在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要立即打住,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思和意韵。
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