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出示:十二个小方块)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每行个数 1 2 3 4 6 12行数 12 6 4 3 2 1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生:……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三、合作自学探知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A、表中有哪两种量?B、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学生讨论……生反馈:……师:能不能举出三个例子生:10×20=600 20×30=600 30×20=600……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数量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生: ……[板书出示: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自学例5:(1)出示例5:师: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生: ……师:模仿例4的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自己学习例5(出示三个问题)生: ……3、讨论准备题:(1)请你根据例4的方法,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列》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列》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列》导学案
课题名称:解比例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解比例。

2、会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学习重点:
解比例的步骤。

学习难点:
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教学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是否成比例?
(1)6∶10 和 9∶15
(2)20∶5 和 4∶1
3.解方程
(1)3X=15 (2)6X = 36
二、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35页.
2、什么叫解比例?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自己对例2进行阅读。

初步了解解比例的过程。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要求:
1、小组内集体补充完例3.
2、讨论总结解比例的步骤。

五、展示交流
1、分组展示合作探究结果。

2、师概括总结。

六、课堂检测
(一)解比例
(1) 6︰2.4=8︰x
(2) 8︰12=x︰45
(3) 0.8︰x=3.6︰9
(二)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42与7的比等于30与X的比。

2、12和X的积与24和4的积相等。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课本37页第7题。

审核人:审核时间: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

第三单元《解比例》学案一、课前预习(预习是良好的学习品质)〔一〕自学目标:(“目标”指引自主学习的方向)1、知道什么叫“解比例”。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

3、会列比例解决生活中相应的数学问题。

4、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二〕自学提纲(相信自己:主动自学,用心思考,就会收获新知识)认真阅读课本35页,完成以下问题。

①什么叫做“解比例”?依据什么解比例?②思考:分析例2, 埃菲尔铁塔的实际高度是320米,()未知。

题中铁塔模型的高度:它的实际高度=( ):( )。

设未知项为Ⅹ米,根据这个关系,列出比例是()。

③把例3填完整。

〔三〕自主检测1、解比例。

Ⅹ:10= 2.5 :4 0.4:Ⅹ=1.2:2 12 32、一种盐水,盐和水的比是2:7。

有14 千克水,如果要配制这样的盐水,需要加入多少克的盐?二、课堂展点结测(学会了总结知识,你就向成功迈进一大步)※组内组间交流※质疑点拨:※归纳小结※学效测评《学效测评》〔一〕我会填。

(每小题15分)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根据()解比例。

2、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 写出比例。

()3、如果a:b=7:8,那么()×()=()×()。

4、我市今年2月份晴天与阴天的天数比是3:4, 已知2月份阴天是16天,晴天是x 天。

写出组成的比例()〔二〕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每小题20分)1、幸福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4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600:1,模型高度是多少厘米?2、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不同树的影长与实际高度的比是2:5.一棵柳树的影长为米,求它的实际高度.■挑战自我:学校去年为学生体检,医生测得我的心脏45秒跳54次,李丽对我说:“那1分钟心跳72次”,李丽说的对吗?。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1.教学例5(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1.6×10 =1.25×12.8=16(元) =16(元)(5)激励引新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课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按比例分配问题》。

1.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解决问题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情景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学生通过汇报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基础,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师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节课通过借助明明和爸爸的对话,引导学生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并关注对信息中“比”的追问“信息中的比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回顾窗1比的意义相关知识,从而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对整个单元统整构建,初步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2.根据概念,建立模型。

数学建模是解决问题教学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

本节课为了引导学生建立多样化模型,需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比的意义”,找到合适的方法、途径和策略分析解决问题。

并发挥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组内和组间的交流讨论,形成创新式的解决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反思归纳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

本环节按照“独立尝试,探索问题”“充分交流,建立一般化模型”“拓展方法,建立多样化模型”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紧扣比的份数意义和分数意义,借助线段图,尝试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第二个层次,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组内组间交流,讨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分几步?哪步最关键?”,探究出两种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分数法”和“归一法”。

三个层次,数学史“衰分法”的渗透,不仅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也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模型.并让学生观察比较衰分法和刚才学习的分数法,在比较中加深认识,丰富体验,拓展思维。

学生在赞叹古代文明智慧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

3.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2X=8x91/2=1/5x1/4。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3:8=15:40,9/1.6=4.5/0.8二、新课1、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法国著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出事例题,读题并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讨论,研究解题办法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5、注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致性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三练习1、求X的值1/2X=1/4x1/57.8:X=8.2:102、书上练习第8题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4、小兰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

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怎样解比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呢?2、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4和1.5:2 1/4 :1/3和9:12 72:8和1.2:0.13 3:8和12:32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三、1、教学例2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比例,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8=15:x中x的值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并让学生自己介绍这种解法的思路,请其他学生补充完。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解比例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①240÷3×2=160(厘米)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3=240×2=240×2÷3=160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二)、关键点拨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解下面的比例:10=:0.4:=1.2:2=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

(单位: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

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板书:直角等于90度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生回答后,板书:锐角小于90度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生回答后,板书:钝角大于90度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3.读一读,平角、周角。

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1.学习平角你们想当魔术师吗?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

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

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

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

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

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_解比例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_解比例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第4课时解比例【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①6:10和9:15 ②20:5和4:1 ③5:1和6:2二、自主探究1.自读课本例2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2)设模型高x米,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10。

(3未知数的解。

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

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3. 小结:通过例2的学习,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4.试一试:三、课堂达标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45=3:3245:7.5=():232.解比例。

3.中午,太阳当头照。

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素材积累】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4.3解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3解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3解比例(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解比例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归纳解比例的步骤。

(3)教师讲解解比例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理解解比例的关键点。

3. 案例解析(1)教师呈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解比例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案例的解析,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析过程,强调解比例的方法和关键步骤。

4. 实践演练(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比例的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学生互相评价,总结解比例的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关键步骤。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解比例的方法和关键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解比例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教材、教具、课件等教学资源要充分准备,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八、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式,进一步明白得和把握比例的大体性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把握解比例的方式,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依照比例的大体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进程:一、导人新上节咱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大体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大体性质能够做什么?这节咱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咱们要学习解比例。

二、新:组织学生看书自学什么叫做解比例呢?1.教学例2。

出例如题图: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

这座模型高多少米?第一让学生依照数据分析哪两个比能够列成比例式,然后让学生指出那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明白哪三项,求哪一项。

”或能够列成如此的式子:问题:“依照比例的大体性质能够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说明:如此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式就能够够求出未知数x的值。

提示解比例也应写“解:”。

教师:从解比例的进程,咱们能够看出,解比例能够依照比例的大体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式来求未知数x。

2.教学例3。

解比例:提问:“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依照比例的大体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依照比例的大体性质,把等号两头的分子和分母别离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侧。

问题:“那个方程你们会解吗?”让学生在本上填出求解进程。

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如何解的。

3.总结解比例的进程。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提问:“适才咱们学习了解比例,大伙儿回忆一下,解比例要做什么?”(1)依照比例的大体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2)用解方程的方式求解。

问题:“从上面的进程能够看出,在解比例的进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依照比例的大体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1.教学例5(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1.6×10 =1.25×12.8=16(元) =16(元)(5)激励引新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二、探讨新知.(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

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2.学生反馈:3.分析:(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

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三、巩固反馈.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2】篇〗教学内容:比例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教学案导学案设计课题解比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解方程的过程。

依据“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知识的复习与铺垫。

新课伊始,通过多角度的复习,激活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解方程知识的相关记忆,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2.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在教学中,采取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策略,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解比例转化成解方程,推动学生走向自我探索之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把新知融入到原有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铺垫。

(5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4x=120 6x=24×51.回答教师的问题。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独立完成,并汇报解方程的过程。

1.列方程解答。

一个数的5倍减去15与0.6的积,差是56,求这个数。

二、探究新知。

(20分钟)1.教学解比例的意义。

教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讲授解比例的意义。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重点理解“1∶10”的意义。

(2)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写出比例,引导学生明确未知项可设x代替。

(3)指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注意提醒学生列比例前要先写设语。

3.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要求学生自主尝试,探究解法,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1.认真听讲,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重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知识链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你知道了比例的哪些知识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

3.我们学习比例有什么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比例的应用。

(板书:比例的应用)二、新知探究,自主学习1.了解“物物交换”。

2.出示情境: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我有?个玩具汽车。

(1)说信息。

(2)举例说。

(我有8个玩具汽车可以换20本小人书)(3)说理由。

3.追问:不论玩具汽车的个数和小人书的本数如何变化,它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比或者比值)那么说明玩具汽车和小人书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的,你能写出比例么?(学生尝试写比例)4.再次出示情境图: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我有14个玩具汽车。

(1)找条件的不同。

(2)假如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比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么?5.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独立尝试列出比例,并尝试计算。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阅读课本19页的活动二)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比例?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2)小组交流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1.列比例的依据:(1)学生交流这样列比例的理由。

(2)对比算法不同、沟通知识的联系。

对比课堂前测中做这道题的方法,感受算法的不同、知识的联系。

2. 解比例的依据:(1)学生交流解比例的过程,说清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2)再次尝试解比例。

(课本活动三)(3)师生共同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规范书写过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比例。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什么是比?一辆汽车4小时行160千米,说出路程和时间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12:16 : 4.5:2.7 10:6二、新授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过去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一个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从上不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1)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结果后,师指出: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80:2=200:5 或=师: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比例。

(2)口答A、把复习第2题中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起来。

B、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什么?C、根据刚才的回答,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3)小结。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相等。

B、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4)练习,课本第10页做一做。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题:80:2=200:5并自学课本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叫前项?什么叫后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这四项分别在等号的什么位置?(2)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6:10=9:15 8:3=3.2:1.2 1/3:1/6=16:8(3)计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项积与内项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比例
第4课时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①6:10和9:15 ②20:5和4:1 ③5:1和6:2
二、自主探究
1.自读课本例2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
(2)设模型高x米,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10。

(3)想一想,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

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
3.小结:
通过例2的学习,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4.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中午,太阳当头照。

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

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

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

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

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

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

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

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