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合集下载

掘进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条件评价(二篇)

掘进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条件评价(二篇)

掘进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条件评价一、工作面概况工作面地表相对位于后沟村西部。

地表出露地层以Q2、P2S地层为主,盖山厚度160~252米,平均厚度206米。

工作面位于978水平五采区北翼,2-5132巷于2-5151巷倾斜开口。

西侧为2-515采空区,东侧为设计2-5131巷,南端为五采区回风巷,北端邻越界小煤窑巷道。

工作面所掘进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2号煤层,煤层总厚度3.82~4.92,平均厚度4.37米,结构为1.92(0.3-0.7)0.7-0.9(0.5-0.7)0.4-0.7。

煤层直接顶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夹煤线,含植物化石;基本顶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中厚层状,致密坚硬,裂隙发育,稳定。

直接底为灰黑色砂质泥岩,老底为中砂岩。

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预计工作面掘进期间不会遇到较大地质构造,不会对掘进产生影响,工作面顶板节理发育。

二、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工作面掘进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掘进过程中能够影响到本工作面的含水层主要为K8、K9砂岩含水层,含有裂隙水,不会对掘进产生较大影响。

工作面北端及东侧存在越界小窑采空区,掘进过程中加强探测工作。

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高于奥灰静水位,无带压开采情况。

三、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条件评价(一)地表水安全评价工作面所在区域对应地表无水体、塌陷,地表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

工作面平均盖山厚度达206米,且地表以黄土层覆盖,隔水性较强,因此地表水对工作面掘进无影响。

(二)采空区积水安全评价工作面西侧为2-515采空区,北端邻越界小窑巷道,掘进过程中加强超前探测工作,防治采空区积水对我掘进巷道产生的影响。

(三)顶板含水层安全评价2号煤上部2-7米的K8中砂岩(厚3-13米)为砂岩弱含水层,含有裂隙水,结合相邻2-515回采工作面采掘情况分析,在局部构造及煤层顶板裂隙发育段,有淋滴水现象,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3m3/h,最大涌水量5m3/h。

(四)底板奥灰带压开采安全评价工作面奥灰静水位标高660米,煤层底板标高1124~1138,工作面不带压,奥灰水对回采无影响。

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特征与水害防治

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特征与水害防治

演练应模拟真实场景,注重实战 效果,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检验。
开展水害防治培训,提高员工对 水文地质特征和水害防治知识的
了解和掌握。
05 水害防治管理措施
水害防治责任制
建立水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 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水 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制定水害防治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 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水害防 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突水具有突发性强、来势迅猛、难以预测等特点,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底板突水
总结词
底板突水是由于地下水或采空区积水通过底板裂隙或薄弱层,突破底板防水层而进入矿坑的现象。
详细描述
底板突水通常发生在矿坑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或采空区积水过多,当矿层被采动后,底板 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极限承载能力,导致底板裂隙或薄弱层扩张,水通过防水层薄弱处进入矿坑。底板 突水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容易造成矿坑淹没和人员伤亡。
03 水害防治技术
超前探放水
目的
注意事项
通过超前探放水,了解工作面前方的 水文地质情况,为后续开采提供安全 保障。
应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 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工作 面的安全。
方法
利用钻孔、物探等手段,在工作面前 方一定范围内进行超前探测,了解含 水层、导水通道等水文地质特征。
注浆加固
水害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完善的水害监测监控系统,对矿 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矿 井涌水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控。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水害防治科技创新
加强水害防治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 ,提高水害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12011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2011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12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及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12011工作面地面位置为XXXXX,地面标高为+197~+203m。

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12011工作面位于12采区东翼,为布置形状不规则的工作面,工作面标高-119~-67m,东部是12011工作面采空区,西部是未开采的实体煤及F6断层分支,北部是11051采空区(浅部),本12011工作面上部的12011改造机巷部分巷道穿采空区而过,且有多处巷道与11051采空区相连,南部是未开采的实体煤(深部)及F6断层。

采空区2009年回采至现切眼位置后,由于政府调控政策,进行停产,但一致保留切眼及其机、风巷等巷道的支护设备至今,2018年对工作面进行了维修,增大了巷道断面,增设了排水泵、溜子、皮带等设备。

二、地质情况评价煤层近东西走向,倾向南,倾角16°,据巷道揭露,煤层厚度为0.7m~3.1m,平均2.7m,煤层相对稳定,结构比较简单。

工作面整体呈单斜构造,属缓倾斜煤层,受断层构造影响,顺层维修巷道,根据巷道揭露情况,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除F6断层的分支附近出现半煤岩层状,局部含碳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外,其余基本都是全煤,其中-80皮带巷与-100轨道巷与断层分支破碎带所圈出的范围为薄煤带,其余回采范围内皆可正常回采。

F6断层分支参数为0~3m小正断层,倾向北偏东约66°,倾角0~18°,围岩部分破碎,过断层及破碎带后煤层恢复正常稳定。

二、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根据地面瞬变电磁报告显示,12011工作面不存在顶底板富水异常区。

1、底板含水层12011工作面回采的是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二1段二1煤层,水文地质柱状如图所示: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根据-100轨道巷与二路下山交叉点处寒灰水文孔(孔口标高-90.5m)参数,深部寒灰水压1.3MPa,水量4m3/h,浅层太灰无水;并根据底板隔水层厚度等计算,矿井带压开采(按照底板受构造破坏的地段临界突水系数Ts=0.06 MPa/m计算)安全水平标高为-180m,现12011工作面标高为-119~-67m,可以保证底板承压水安全无危胁。

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xx煤矿地测科2010.08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一、工作面概况xx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前进方向的南翼。

东侧是23407工作面,现已回采完毕;西侧是23411工作面,尚未采掘。

xx工作面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该区域煤层极不稳定,结构复杂,含二---四层厚约0.02—0.05米的深灰—黑色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层,煤层倾角0—6°,平均3°,在局部由于受到的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煤层出现了拉伸、变薄甚至出现了无煤区。

3、4#合并煤层顶板为中—粗粒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发育有泥页伪顶(灰---黑灰色);底板为黑---灰黑色泥岩。

该工作面切割巷的南部为武家山小煤矿,据相邻工作面的采掘资料可知,该小矿在该区有越界现象。

另外,在工作面的西部有S7地质钻孔(封孔良好),据资料显示,该区域内煤层厚度约3.25米左右。

二、水情水害分析1、地面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位于新庄则村东侧,和尚峁西侧(现已搬迁),地表标高823—978米,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大部为黄土层覆盖,多位耕地,沟底二叠系地层广泛出露;几条山间公路纵横穿过该面,有一条小河从工作面切割巷南部横穿而过。

根据采掘区域的地表调查,没有明显发现地表积水渗漏的渗水点,对井下开采的影响较小。

2、井下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所受的水害影响主要有武家山采空区积水、23407采空区积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水及奥陶系灰岩水。

1、在xx工作面靠近切割巷附近,将要受到武家山小煤矿越界的影响,据相邻工作面的资料分析,该矿非法越界开采(约30米左右),而设计切割巷距离武家山井田的保安煤柱约80米,且采空区内存在大量积水,积水量约37万m3,水压在0.5Mpa左右。

2、23407采空区积水:在xx工作面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受相邻23407工作面采空积水的影响,必须加强对相邻采空区积水的排放。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工作情况汇报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工作情况汇报

科右中旗跃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工作报告二0一四年三月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工作报告一.矿井概况一、位置与交通矿区位于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东南40km,科右中旗白音胡硕镇东北60km,牤牛海煤田1区115~100勘探线之间(在矿区东部资源储量核实区的103~106勘探线之间),行政隶属科右中旗准太本苏木。

其地理坐标如下:东经:121°54′30″—121°57′00″,北纬: 45°11′45″— 45°12′55″矿区西北距突泉县城40km,有公路相通。

从突泉县向北沿111国道距乌兰浩特140km;向南距通~霍铁路白音胡硕火车站60km。

交通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井田对应地表为草原丘陵地带,无建筑物。

二、自然地理与区域经济1、地形地貌核实区地处牤牛海泡子南3km草原丘陵地带,海拔标高185m~190m,相对高差为5m左右2、水系牤牛海泡子(鱼场)与核实区之间有一丘陵相隔,两者之间无水力联系。

3、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大,年最高气温+40.4℃,年最低气温-30.2℃,年平均降水量440mm,多集中在7~9月份,年蒸发量1820mm。

常年刮四至五级以上的西北风,大风日为38天,最大风速17m/s;霜冻期6~7个月,无霜期146天,最大冻土深度2.0m。

4、地震依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对照《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00),地震裂度为Ⅵ度,为弱震区,近年来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5、区域经济区内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草原区适宜发展牧业生产,矿区东南5km 为准太本苏木殿吉嘎查。

矿区附近工业较发达,西10km有突泉县吉诚煤矿和三星煤矿,西北20km有庆业煤矿,西80km有孟恩套勒盖银铅矿,西南70km有布敦化铜矿,北60km有莲花山铜矿。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镇雄县宝树煤矿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编制:审核:总工程师:编制单位:地测科2020年6月10日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一、概况一盘区11513运输巷及辅助工程开口点位于一盘区集中运输巷皮带机尾南约5米处开口,布置于C5a煤层顶板岩层中,见煤后沿C5a煤层顶板掘进。

巷道设计长度共计534m,其中11513运输巷426米,11513回风联络巷108米,开口方位角a=205°0′0″,该巷北侧为未采区,东侧为一盘区集中运输巷,南为F30断层边缘,西为矿井边界,故对周边无大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地势总体呈中部与东北面高、西北部、南西部及南东部低,最高点为矿区东北部老鹰嘴山头,海拔+2104.6m,最低点在矿区北部,海拔+1810.30m,相对高差276.30m。

地形坡度15~55°,局部陡立,一般为30~45°。

2、地表水本区域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北段,矿区地表水属乌江水系,位于赤水河和乌江的上游分水岭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仅发育3条溪沟,据调查,旱季其流量1.41~2.25L/s,雨季流量较大,流出矿区后汇入木纳湾河,向南进入贵州后,注入六冲河,进入乌江上游。

矿区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1、主要含(隔)水层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富水性、地下水类型等特征,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以下含(隔)水层。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砂砾石土弱-中等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西南及西北部,厚0-15m。

岩性为残坡积、崩积、冲积、滑坡物堆积之砾石、砂、亚砂土和粘土组成,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含孔隙潜水。

矿区内无泉水出露,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泉水旱季流量0.022-5.860 L/s、一般小于 1.0L/s,泉水雨季流量0.253-7.600 L/s、一般0.600-1.700L/s,富水性弱-中等,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1、工作面概况11071 工作面位于 11 采区东翼上部其次区段, 11071工作面对应地面有箕啊、铁李村,地面标高+112m-+119m。

11071 工作面西起 11 采区上山煤柱,东至铁李正断层,上部为 11031 工作面采空区,下部为 11111 工作面采空区,为“孤岛”采煤工作面。

11071 风巷走向长 1312m,11071 中巷走向长 1541m,11071 机巷走向长 1568m,上下两部份在切 1 测点联合开采形成一个大的工作面。

下部切眼平均采长 162m,上部切眼平均采长 165m,联合后工作面平均采长 327 米,风、中、机巷和切眼均沿二 1 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西部巷道方位 104°,中部调向位置以东巷道方位 89°, 11071 风巷顶板标高为-358.530m~ -341.740m,最大高程差为 16.79m;11071 中巷顶板标高为-397.812m~ -373.125m,最大高程差为 24.687m;11071 机巷顶板标高为-433.809m~ -406.325m,最大高程差为27.484m。

工作面采煤面积418545.64m2,煤层倾角平均 12°,平均煤厚 3.98m,计算二 1 煤层地质储量 228.22 万吨。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采煤。

2、地质构造11071 工作面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地质条件相对简洁。

煤层走向 81°~107°,煤层倾角10°30′~14°。

该工作面风、中、机巷揭露状况为西部煤层较厚,中东部煤层较薄,上部煤层整体较厚,下部煤层整体较薄, 11071 工作面东部构造的影响,使煤层顶底板发生不同程度的起伏变化,下切眼向西 100 米范围内煤层整体较薄( 2m)。

11071 工作面东部为铁李正断层,走向 116°~296°,倾角 67°,落差23~26m;上切眼向东约 30m 处为FS7 判断断层,断层落差 0~11m,倾角 65°。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浅谈掘进工作面水害防治措施

浅谈掘进工作面水害防治措施
( 1 )黄 陵矿 业公 司一 号煤 矿 随着 开采 深度 的
1 水 文地质 条件
掘进范 围内煤层厚度 1 . 5 5 - 2 . 2 4 m,平均厚度 1 . 9 m 左右 ,结构简单 ,属于稳定煤层 。本工作面范围内,
直接顶板 为泥岩和细砂岩 ,平均厚度 8 . 7 7 m左右 ,回 采时随支架移动 随采随垮 。老顶为 中砂岩 、细砂岩和
黄陵矿业公 司一号煤 矿 3 1 2进风顺槽 位于该 矿 三盘区。 该顺槽沿 2 号煤层顶板掘进 , 煤层煤 质黑色 , 块 状 ,亮煤 ,镜煤为主 ,少量丝炭 ,下部暗煤增多 , 半 亮型 ,条 带状结 构 ,节理发育 ,含黄铁矿 晶体 , 下部夹黑色泥岩和炭质泥岩薄层 。
在掘进过程 中产生顶板 冒落带裂隙可能局部导通上部 含水层 ,可致掘进过程 中出现顶板淋水现象。因此在 掘进过程中要制定相应 的防治水措施 ,坚持 “ 预测预 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的原则 。 2 掘进 工作 面水 害分 析
t o e ns u r e t he no r ma l r o a dwa y a nd e ic f i e n t dr i vi ng .
Ke y wo r d s : h e a d i n g f a c e wa t e r d a ma g e p r e v e n t i o n me a s u r e s
增加 ,煤 层瓦斯涌 出量不断增高 ,在掘进 时需 做掘 前预抽工作 ,在瓦斯抽放过程 中产生用水 ;
( 2 )3 1 2 进 风顺槽在掘进过程 由于地质条件变
化会发生 围岩裂隙 出水 ; ( 3 )支 护采 用 湿式 钻孔 ,在支 护 过程 中产生
用水 ; ( 4 )该 矿 正 在实 施 “ 无 尘 化” 掘进 ,各 类 喷

浅谈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水害防治对策

浅谈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水害防治对策
情 况
本 部分 应作 为 沿顶 ( ) 采掘 工作 面分 析 的重 侧 空 点 。 述工 作 面 四邻 工 作 面 回采期 间涌水 情 况 , 括 详 包 正 常和 最 大涌 水量 、涌水 形 式 、泄 水 通 道及 畅 通情
况、 回采 期 间影 响生 产 程 度 ; 析 老 空 区积 水 因素 , 分 对 充水 水 源 、 充水 通道 、 充水 强 度 和积 水 汇 聚条 件 等
煤矿 现代 化
21 年第5 02 期
总第1 期 1 0
浅 谈 采 掘 工 作 面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分 析 及 水 害 防治 对 策
朱振 雷 。魏 辉
( 州 煤 业 股 份 有 限公 司 南 屯煤 矿 , 山东 济 宁 22 0 ) 兖 7 0 0


在 受水 害威 胁 的 区域 采掘 前 , 当查 清水 文地质 条件 , 应 进行 充 水条件 分析 和 涌
模 拟 研 究[J 矿 开 采, 0 1()4 — 1 J煤 _ 2 1, 61: 8 5 . 1
() 3 根据 实 际情 况 , 可将 纵 向方 案 应用 于巷 道 顶 板 控 制较 差 的 区域 。
参考文献 :
[] 曹伍 富, 广 祥 . 巷 锚 杆 支 护 数 值 模 拟 研 究[1 山 压 4 谢 煤 J. 矿
1 . 隔水层 及 特征 .2 2
1 . 断层发 育 情 况及 导 水性 .4 2 采 掘 范 围 内断裂 构 造发 育 情 况 , 括 断层 性 质 、 包 产状 及落 差 , 差较 大 断层 应 描 述 含水 层 对接 情 况 ; 落 断层 控 制 程 度 ( 物探 或 四邻 实 际揭 露 ) 富 ( ) , 导 水性 及强 度 等级 ; 价 断层 水 等对 采 掘 的危 害程 度 。 层 评 断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单位:地测科技术负责人:编制时间:2012年2月15日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12210上付巷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本井田北部以魏寨南断层为界,南部以宋大铁路线为界,西以任岗滑动构造为界,井田走向长度×公里,倾斜宽×公里,井田面积为×平方公里,井田范围内没有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

本井田主要含水层是奥陶系灰岩,含水较丰富,距煤层底板80m左右,对开采造不成大的威胁。

13采区位于井田西部,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认定东沟断层南部地段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13采区中部有东沟断层、任岗断层和滑动构造发育,西部与东沟煤矿相临,西南有七里岗断层和七里岗支断层存在。

矿井11采区、12采区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

井田北部有小煤窑存在,并且与11采区相连通,11采区现已回采完毕,11采区老空水可通过底板泄水巷自流入-150轨道大巷,对矿井生产无影响。

二、12采区位置及范围1、12采区位于矿井-150水平东翼;东至井田东部边界;西、南部至F3断层;北部为11采区采空区。

采区东西走向长约1000m,南北倾斜宽约800m,二1煤层开采上限标高-126m,下限标高-240m。

本区段构造简单,大致呈单斜构造。

煤层走向40°~60°,倾向130°~150°,倾角12°~20°,平均16°。

本采区采二1煤层,为二迭系山西组地层,埋藏稳定,平均厚度5.76米,为稳定型煤层。

根据11采区开采情况知,工作面涌水均为顶板砂岩水,涌水量较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

附件1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507里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地质测量科二〇一九年六月山东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507里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审查地质测量科: 年月日生产技术科: 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安监处:年月日防治水副总:年月日采煤副总: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审批意见10507里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0507里工作面面长22~70m,平均59m,推采长度187m,面积11033m²,可采量2.5万吨。

回采标高:-41.2~-54m。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倾斜推采,推采方向坡度为4°~6°,平均5°,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式,采煤工艺为高档普采。

二、工作面构造及老巷工作面煤岩层整体呈单斜构造。

煤岩层走向东西,倾向北。

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推采方向煤岩层倾角4°~6°,平均5°。

工作面上下两巷、切眼共揭露2条断层,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及上覆9煤层回采资料,区域内地质构造简单。

10507里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有上覆9煤层老巷。

三、工作面水害因素分析(一)老空水:上覆9煤层已回采完毕。

该工作面北部为本煤层实炭区;南部为本煤层实炭区及10505工作面(1994年回采完毕);西临9507里送料道;东为铁路一号桥保护煤柱及本煤层实炭区。

上覆9507里面(2019年1月回采完毕)。

经综合分析该工作面局部低洼冒落不充分处存有少量老空积水,目前9507里面运中巷密闭墙处返水池涌水量为4.8m3/h,9507里面送料道密闭墙处返水池涌水量为0.2m3/h,合计涌水量5m3/h,经9507新配泄水巷进入-90东水仓,在回采期间要加强原9507里面运中巷、送料道密闭墙处返水池的水情观测,发现不返水时立即停止回采,由地质测量科设计超前疏放钻孔,防治水工区编制安全技术施工措施进行疏水,经防治水专业出具结论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审查后,确定无老空积水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12053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2053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12053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编制:审核:科长:总工程师:时间:会审:地质防治水科:掘进科:调度室:安质科:总工程师:12053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一、概况12053工作面北部为我矿总回风巷,南部为12051工作面采空区,西部为我矿西翼采区,东部频临矿井边界。

区内煤层全部为复采煤,煤层走向70°,倾向160°,倾角17~22°。

煤层厚度在0.8~5.4米之间,平均煤厚3.2米,局部发育夹矸(炭质泥岩或泥岩)。

根据已有地质条件分析,本巷施工范围内不会有大的断裂构造发育。

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根据本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区内可能影响掘进的水文因素有: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C 2t L 7-8)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太原组下段灰岩(C 2t L 1-4)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水,老空水。

1、底板水:(1)太原组上段灰岩(C 2t L 7-8)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该层由L 7和L 8两层灰岩组成,灰岩平均厚10.83m 。

灰岩岩溶发育,含岩溶裂隙承压水,据邻近钻孔抽水试验资料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0.108/s.m ,渗透系数0.8954m/d ,水头标高+110m ,水化学类型为HCO 3-Ca 〃Mg 型,矿化度0.238~0.312 g/l 。

该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它往往通过断裂带与下伏C 3t L 1-4灰岩、甚至∈3ch +O 2m 灰岩发生水力联系,对二1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

隔水层:该层下起L 8灰岩顶面,上至二1煤层底面,平均厚约10.9m 。

岩性以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该层有一定的隔水作用,但在厚度较薄特别是经断层错动后地点,很容易造成二1煤底板突水。

水害评价:本设计巷道煤层底板标高在-53~+15m ,L 7-8灰隔水层厚度10.9m ,由于目前L 7-8水位已降至-60m 以下,则L 7-8灰无水压,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L 7-8灰突水。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报告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报告

5306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报告一、5306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5306工作面地面位置北侧为丹峪村、王晃村,西侧为横岭庄,工作面上方为养鸡场.2、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5306工作面井下位置西侧为5104巷、5101巷、5103巷、5102巷,已掘进;北侧为5320胶带巷,正掘进;南侧为5305工作面,已掘进,未回采。

二、地质条件概况1、巷道掘进揭露构造(1)工作面切眼53061巷巷口处,发育正断层f471,产状:129°∠65°,H=4.5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100-120m;(2)工作面切眼距53061巷14m处,发育正断层f469,产状:173°∠85°,H=1。

0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40-50m;(3)工作面切眼距53061巷26m处,发育正断层f465,产状:138°∠65°,H=2.5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50-60m;(4)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438m处,53063巷揭露正断层f451,产状:121°∠60°,H=1.5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30—40m;(5)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738m处,53063巷揭露正断层f447,产状:45°∠65°,H=1。

5m,预计影响回采方向30-40m;掘进过程中均为发现导水构造,构造破碎带不发育,最大宽度仅为0。

05m,不易形成导水通道.2、物探探明构造异常区域(1)工作面切眼至距切眼86m处,工作面内发育有异常区YC3,分析为受构造影响,煤层产状变化,预计影响回采100—120m;(2)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213m处,工作面内发育有异常区YC2,分析可能为陷落柱,预计影响回采走向长88m,倾斜长95m;(3)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730m处,工作面内发育有异常区YC1,分析可能为煤层变薄,预计影响回采走向长80m,倾斜长100m;3、钻探验证构造情况(1)坑透异常区验证情况坑透异常区YC3经钻探验证,分析为煤层受正断层f471影响造成坡度变化,部分区域煤层较薄,未见导水构造;坑透异常区YC2经钻探验证,分析可能为煤层倾角变化,未见导水构造;坑透异常区YC1经钻探验证,未见异常,未见导水构造;(2)有采必探钻孔新发现构造区域距切眼363—414m处发育有2#异常区,可能为陷落柱,不导水;距切眼430—500m处发育有3#异常区,可能为断层或褶曲,不导水;距切眼848—911m处发育有4#异常区,可能为断层或褶曲,不导水;4、瓦斯地质情况工作面部分区域煤层瓦斯含量较大,53062巷5#横贯附近最大瓦斯含量为7.6m3/t,预计5306工作面正常回采过程中,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

采煤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评价报告

采煤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评价报告

采煤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评价报告___的综采工作面位于采区东翼的1#煤层,海拔高度+853米以上。

该工作面的上限标高为+995.7米,下限标高为+854.4米,运输巷走向长度为880米,回风巷走向长度为930米,倾斜长度为227米。

工作面下部距3#煤层6.3米,尚未开采。

在工作面周围,以西为风井保护煤柱,以北为煤层露头风化带,以南为853-1瓦斯抽放巷,以东为井田边界。

工作面与3#煤层和1#煤层之间平均垂距约为5米左右。

该矿区的出露地层包括___(P3β)、龙潭组(P3l)、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和第四系Q。

其中,峨眉山玄武岩组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同向坡,局部地方呈耸立的山峰。

山间冲沟发育,地表大部分被风化物覆盖。

矿区内未见泉水出露,据邻区资料,一般泉流量小于1升/秒,动态变化显著。

该地层富水性较弱,属于相对隔水层。

三、矿井充水条件___的综采工作面存在着充水的风险。

在工作面周围,存在多处煤层露头和裂隙,这些煤层露头和裂隙可能成为水的通道。

此外,工作面下部距3#煤层6.3米,未开采,也可能成为水的来源。

四、综采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根据对___综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矿井充水条件的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工作面存在较大的充水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措施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加固支护、提高排水能力等方法,以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地表水分析:采煤工作面位于南高北低的陡坡旱地,地表主要为溪沟水,随季节变化。

除了5、6月外,全年都处于干枯状态。

由于地面陡峭,雨季时地表水会流入溪沟,最终汇入阿贡河和北盘江。

___周边小窑及煤矿情况:经过对周边老窑的调查,井田范围内的小窑主要集中在原老系统井口以北。

这些小窑都是地表露头开挖。

老系统主井、老系统风井和1#、2#老窑都有积水。

3#、4#、5#老窑已经封填实,没有积水。

由于小窑已经封闭多年,加上距离采煤工作面较远,对现阶段的回采没有安全威胁。

物探报告:矿井瞬变电磁(MTEM)探测方法的原理为:利用电磁场的感应作用,通过测量矿井周围的电磁信号变化来获取地下矿藏的信息。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行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

山西××××煤业有限公司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编制:科长:总工程师:山西××××煤业有限公司2019年6月5日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评价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地面位置情况该工作面位于副斜井北部偏西1132m-1573m,秦家源西部保护煤柱,地面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

(2)井下四邻关系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北部,开口位置位于一采区运输巷北段,南邻东回风巷,西邻一采区运输巷北段,北邻100102工作面(未形成),东邻矿井未采掘区域。

100117回采工作面长度为643m,工作面90米。

(3)工作煤层情况及储量情况该工作面主要为单斜构造,煤(岩)倾角平均5°左右,煤层厚度0.8m—1.2m,平均1.0m,以亮煤、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

煤容重1.47t/m3。

地质储量为77190t,可采储量68200t。

二、地质构造及老巷情况1、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100104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质类型中等。

工作面在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内揭露4条断层和3个陷落柱,对工作面回采工作有较大的影响。

2、老巷情况根据《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地质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补勘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类型划分报告》、《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水患隐患补充勘探报告》和《矿井防治水分区论证报告》显示,工作面回采范围内10号煤层中不存在老空积水情况;上覆煤层不存在老空区。

三、水害因素分析及评价1、地表水:该工作面对应地表无河流、湖泊等其他水体。

2、顶板水:该工作面10号煤层顶板约8米处为K2灰岩,含水性较弱,但部分地段裂隙,回采过程中,顶板水影响较大。

关于煤矿水害隐患调查报告.doc

关于煤矿水害隐患调查报告.doc

关于煤矿水害隐患调查报告煤矿水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煤矿的水害威胁越来越严重,曾多次发生重特大突水淹井事故,尤其近几年来,全国相继发生了多起特别重大水害事故,XX年3月28日,山西省王家岭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从分析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入手,并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对策措施。

一、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

1.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了解不清、盲目开采。

一些矿井在水文地质条件没有查明的情况下,盲目开采,引发透水事故。

2.在水体下采煤防治措施不落实。

一些煤矿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活动;有些在水体下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未按三下采煤的规定进行试采,超强度开采,煤层连续冒落,导致透水事故。

3.超层越界开采,破坏防、隔水煤柱。

部分乡镇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基本枯竭,为维持生产,违法超(深)层越界开采甚至开采防、隔水煤柱,由于不清楚相邻矿井的地质资料,也不进行探放水,盲目进入积水老空区,发生突水;还有一些矿井,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弄虚作假,将井下超层越界开采区域和存在水患的采掘工作面进行封闭伪装,掩盖真实采掘活动,逃避监管。

4.防治水技术力量及从业人员相关知识匮乏。

多数老空透水在事故发生前,均有明显的透水预兆,但由于煤矿地质和水文地质人员缺乏,矿井没有防治水害的专业知识,不能识别明显的透水预兆,使本可避免的重特大透水事故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重复发生。

5.对已有水患未采取有力措施。

有的矿井在水体下或冲积层下采煤留设的防水安全煤柱不合理;有的煤矿对地面的塌陷坑、废弃的小煤矿充填不实,使地表水溃入井下,导致事故发生。

6.雨季暴雨期井上下水情监测不够。

有的煤矿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一些煤矿对断层水、底板水、溶洞水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不认真编制防治水措施,导致突水。

7.未进行或者违章探放水。

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篇一: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轿子山煤矿生产技术部年月日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签字生产技术部:机电部:安监部:调度室:地测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意见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1.工作面概况工作面位于二水平运输巷、二水平回风巷南面,地处d采区西南部,为d采区的第f个采面。

工作面大致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倾斜方向长179.8m,走向长684.7m,水平投影面积123109.1㎡。

工作面北面为二水平大巷,东面为已开采的aa06工作面,南面为矿井边界,西面为未开采区域。

工作面对应地表为高山及丛林,地表范围内季节性冲沟发育,植被茂盛,第四纪黄土覆盖较厚,地面标高1420m~1620m。

工作面对应地表地处高坡东南部,螺丝坡西北部。

2.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总体上为一轴向北东的向斜构造,根据掘进期间巷道揭露煤层及顶板情况、防突队打钻情况及以往地质资料,工作面范围内存在4条小型正断层,断层稀少。

工作面断层情况详见下表:工作面掘进期间未见陷落柱、“天窗”及岩浆侵入等构造,揭露顶板平整,完整性较好,构造带范围内顶底板破碎。

3.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实际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煤层厚度1.48~1.74m,平均煤厚1.59m。

煤厚变异系数γ=8.0%,可采指数Km=1。

整个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软分层,软分层厚0.012~0.06m。

工作面m9煤层属块状暗亮煤,煤层内部节理裂隙发育,为中~高强度煤。

工作面煤层大部煤体结构介于原生结构~碎裂结构之间,即Ⅰ类~Ⅱ类之间,断层构造带内煤层煤体结构由碎裂结构向碎粒结构、糜棱结构过渡。

4.水文地质情况该工作面m9煤层所处煤系地层厚度大,地层内隔水层与含水层交替分布,含水层补给差、富水性弱,整体上为一弱富水含水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 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 11031 工作面(未采),西侧为 11 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 风巷工程 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74°掘进与 11011 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 2°~ 4°上坡。

11011 机巷工程量 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 切眼工程量 83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164°掘进与 11011 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 15°~ 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 5m。

煤(岩)层倾角 15~17°,平均 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 s 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2、小窑、古空、采空区积水据以往地测资料及工作面迎头物探报告,工作掘进过程中需穿老巷,可能存在少量积水。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一村二矿采空区,因该采面开采产生的顶板沉降及裂隙,局部可能有少量顶板砂裂隙水经老巷渗透至工作面,对工作面掘进施工可能有一定影响。

3、其他无疏水钻孔、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不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

4、主要含水层、隔水层1)主要含水层(1)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根据矿井 2018 年 7 月竣工的井下寒武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 3#孔),寒武系灰岩水水位标高 +,渗透系数 m/d ,单位涌水量 L/(s·m),目前该水位标高已降至+。

从数据结果看,该含水层相比于勘探时期富水性有所减弱,已经属于弱富水含水层,但在生产过程中,仍要主要防治该含水层通过断层、采动裂隙等通道向矿井突水。

(2)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组由太原群下段中的 L1~L4 石灰岩组成,厚~,一般 13 米左右。

其中 L1 与 L2 岩溶裂隙发育差且极不均一。

在矿区北部露头区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潜水补给,该层上距二 1 煤层~,为二 1 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3)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组由太原组上段中的L10~L7 石灰岩组成,厚~,平均。

其中L7 石灰岩层位稳定,厚度~; L8、L9 石灰岩常合并为一层,图所示,矿井西北角石灰岩厚度超过 8m,约占矿井面积的 5%,其余均小于 8m。

0534 孔抽水试验,水位标高+,降深,涌水量 s,最大单位涌水量 L/(s· m),渗透系数 d;据 2003~ 2007 年该矿巷道底板 3 个突水点资料,水量均小于 20m3/h ;上述资料均说明太原组上段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弱。

该含水层为二 1 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一般对开采二1煤层矿井的安全无大的威协。

另据隆源矿业 2018 年 7 月竣工的井下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观测孔(1#孔)资料,该孔揭穿太原组上段灰岩时无水。

但因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为二 1 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在生产过程中,仍要注意观测该含水层水位变化,主要防治该含水层通过断层、采动裂隙等通道向矿井突水。

(4)二 1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组主要由中~粗粒大占砂岩、香炭砂岩和砂锅窑砂岩组成,层位稳定。

厚~,平均,矿区西部局部区域厚度超过 45m,约占全矿井面积的 10%,中部厚度相对较小,小于 25m,约占矿井面积的 50%。

大占砂岩厚~,为二1煤层直接顶板。

区内0482、0514、0542 三孔在该段循环液漏失量大于 1m3/h 外,其他钻孔均小于1m3/h 。

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 L/(s·m),渗透系数~ d,水温 21℃,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Mg、HCO3—Ca·(K+Na)·Mg,矿化度~ L,水位标高+~+。

为富水性弱的裂隙承压含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潜水补给,为二 1 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浅部开采煤层时为矿井涌水量构成的主要部分,由于其富水性较弱,在没有强含水层补给的条件下,一般不会对开采二 1 煤层的矿井安全构成威协。

(5)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由该组地层中的中~粗粒砂岩组成,厚度较大,但裂隙一般不发育。

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s·m),渗透系数~ d,水位标高+~+,属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

(6)第四系潜水含水层由砂夹砾石、卵石组成,厚0~,一般~,分布面积较广。

其中在矿井西北部李楼河两侧,呈条带状分布,且厚度较大。

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 (s·m),渗透系数 d,水位标高+。

为富水性弱偏中等的孔隙潜水含水层。

第四系潜水含水层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HCO3·SO4-Ca,矿化度~ L,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

对浅部二 1 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对本工作面影响不大。

2)隔水层(1)本溪组铝质泥岩隔水层石炭系本溪组铝土岩,厚~,平均,一般~。

层位稳定,对寒武系灰岩水有一定的隔水作用。

但在厚度薄弱处,或遇断层破坏等,将失去隔水作用。

(2)太原组中部砂泥岩段隔水层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平均厚。

其中泥质岩类所占比例较大。

层位稳定,隔水性能较好,可有效阻隔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3)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二 1 煤层底板到L10石灰岩之间有一层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与粉砂岩或中粗砂岩互层。

层位稳定,厚~,一般 20m 左右,在自然条件下阻止二1煤层底板水进入矿井。

(4)二叠系地层中的泥岩和粉砂岩段二叠系地层中含有大量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厚度大、层位稳定,可有效阻隔各砂岩裂隙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对二 1 煤层开采十分有利。

四、工作面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11011 工作面掘进煤层,其上有多个隔水层的存在,地表水、大气降水对矿井影响不大,地下水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

对工作面掘进有影响的含水层主要有二 1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

寒武系岩溶水的水压较低,正常情况下寒武系含水层对该工作面影响不大。

11011 风、机巷向东掘进可能要穿过老巷,会受到老空水影响。

二 1 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B4)为中粒砂岩,厚度约25m,为弱含水层,掘进过程中有滴、淋水现象,水量 1~5m3/h ,预计回采期间随着顶板冒落,水量可能有增大趋势。

特别是上述描述的老巷的动、静态水是该工作面的主要充水水源。

2、充水通道充水通道主要有两种,渗入性通道和溃入性通道。

1)渗入性通道:水源以较小的流量进入工作面的通道,主要是指细小的裂隙,通过渗入性通道的水量一般较小。

通过渗入性通道的水多以淋水、滴水方式进入工作面中。

二 1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多以此种方式进入工作面,预计顶板淋水 1~5m3/h 。

2)溃入性通道:水源以较大的流量进入工作面的通道,主要是指宽大的裂隙,如构造破碎带以及由于高水压引起的煤层底板隆起所产生的裂隙等。

通过溃入性通道的水量一般较大,多以股状方式进入工作面。

二1煤层底板岩溶裂隙水主要是通过溃入性通道进入工作面的。

当然,渗入性通道有时也可发展成为溃入性通道。

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如果采空区、老巷动水治理不当,就会造成大的突水事故的发生。

五、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分析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太原组上、下段灰岩含水层均不会发生突水事故,预计局部巷道顶板会受滴、淋水影响。

对寒武系灰岩突出危险性进行分析:1、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100 轨道二联巷水文观测孔当前水位,根据水文观测孔资料与区域内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1011 机巷最低标高 -18m,寒灰水压约为,预测11011 工作面二 1 煤层底板隔水层承受寒灰水压最大约为。

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中附录四公式(4-1)计算安全隔水层厚度。

t=L〔 (γ2 L2+8 K p P)1/2-γ L〕/4 K p式中 t-安全隔水层厚度;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取最大值;L-巷道宽度;实际巷道宽度4m+破坏影响带宽度 (建议一侧加,两侧共计 1m)取 5m;γ-取底板隔水层中重度最小的泥岩重度m3。

K p-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巷道沿二 1 煤底板掘进时取~。

取最小值;①-④段设计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为:t=L〔(γ2 L2 +8 K p P)1/2-γL〕/4 K p=5×〔× 52+8××1/×5〕÷( 5×)≈( m)2、实际隔水层厚度选取根据钻孔揭露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判断寒武系灰岩顶界上距二 1煤层底板约为79m。

太原组底部铝土质泥岩隔水层厚度较小,完整性和连续性差,往往失去隔水性能,使得寒灰与太原组下段L1~L3含水层导通,其他灰岩部分因易有岩溶发育,因此根据岩石强度比值系数工作面底板到寒灰含水层实际隔水层厚度t应取工作面底板到寒灰含水层的等值隔水层厚度 36m。

3、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分析1)掘进巷道寒灰水突水危险性分析经计算并对比分析,设计工作面标高大部分在寒灰水位以上,设计巷道实际隔水层厚度大于安全隔水层厚度,在做好老空水防治的前提下,巷道掘进过程中寒武系灰岩水突水可能性不大,但在接近断层处或裂隙发育地带不排除有突水的可能性。

2)工作面回采突水危险性分析按照《煤矿防治水细则》中附录五公式(附5-2)计算突水系数。

T=P/M式中 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取最大值;M-底板隔水层厚度,取二 1 煤层底板至寒灰的距离76m 与本区域工作面回采底板破坏深度18m 的差值 5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