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读后感1200字

合集下载

2024年《文心》阅读心得

2024年《文心》阅读心得

2024年《文心》阅读心得《文心》是一本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由刘勰所著,成书于6世纪。

这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系统阐述文学创作和批评原则的著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24年,我有幸读了这本经典之作,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接下来,我将就其中几个触动我最深的主题进行展开。

首先是关于文学的本质和价值。

刘勰在《文心》中明确提出了文学的目的是要“感动人心”。

他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应该通过语言、形象和表达来触动读者的感情和思维,使人们对生活和人性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认识。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大量的娱乐媒体使得人们越来越容易追求瞬间的刺激和消遣,因此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优质文学作品显得格外珍贵。

读完《文心》后,我更加明白了文学在人类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也对如何写出那样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关于创作的原则和方法。

刘勰提出了“触类以推”的创作原则,即通过借鉴已有的文学作品和样式来推陈出新。

他认为,卓越的作品不仅要有个人的创造力,更需要基于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和理解。

这一原则对于当代作家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古人的作品中寻找灵感、借鉴技巧和构思,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力和个性。

只有在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开拓出新的文学领域。

再次是关于文心与心学的关系。

文心学是刘勰创立的一种文学修养和批评方法,强调文学的创作和鉴赏是与个人修养和品格紧密相关的。

他认为,作家必须通过陶冶自己的情感和修养,才能达到创造优秀作品的境地。

这种思想和当代心理学中提到的“情感智慧”有着相似之处。

当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着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能够通过文学来修身养性和舒缓情绪,对个人的健康和幸福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学在人类情感和精神层面的疗愈作用,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最后是关于文学的社会责任。

刘勰在《文心》中提到了文学作为社会表达和批判的功能。

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表达人类情感和思考的方式,应该关注人类社会的问题和现实的矛盾,起到批判和启迪的作用。

文心读后感800

文心读后感800

文心读后感800
读完《文心》这部书,感受颇多。

这本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经典,无论是对于文化传承还是个人的修养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被书中的思想深深吸引。

《文心》这部著作以文学创作为主线,其核心在于突出“文以载道”的思想,强调文学的积淀与传承对于文化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对于文学价值的探讨和研究,论述了文学的作用以及文学创作的技巧与方法。

这使得我对于文学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所蕴含的思想与智慧。

其次,我被书中的文风所折服。

《文心》正如其名,以“心”为主线,以情感为驱动,以思想为支撑,以艺术形式为表达。

文中的语言简练而优雅,既有哲学的深度,又有诗意的优美。

每一篇都犹如一幅卷轴,深深吸引着我的目光,使我无法自拔。

在阅读书中的文字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创意的世界,收获满满的思考和启发。

最后,我通过这本书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艺术的力量。

文学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或消遣,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传递思想,激发情感,引发共鸣。

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深深触动人们的内心,带给人们力量和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坚信了文学艺术的重要性,也加深了我对文学的热爱。

总之,读完《文心》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对于古代文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学艺术
的深邃和魅力。

这本书是一座智慧的宝库,它将陪伴我一生,丰富我的思想世界,提升我的修养境界。

我将时刻珍视这本书,不断回味其中的智慧和情感,用笔尖书写自己的文学之梦。

《文心》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文心》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文心》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文心》读书心得体会/《文心》读书心得体会1去年多个简书大神安利的这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畅销书,好奇了这么久,我终于读了!它用小说的形式讲阅读与写作的入门与进阶,读起来生动有趣,也让我了解1930年代的学校生活是什么样儿的。

这本书的主角是两个初中生,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家长、老师又是如何引导他们自己去给出答案的?和很多优秀的现代文学一样,这本书给我震撼最大之处在于,从字里行间读出的自强不息,和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以前读胡适、唐德纲,在那个动荡的局势下,西南联大在一次次搬迁下坚持开课,老师没有工资,学生也习惯了敌军轰炸……虽读得如临其境,但始终隔着一层,似乎伟人所为是顺理成章的。

而《文心》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第一次从学生这种小人物的视角去审视,去思考,我应该怎样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一个中学生没钱读书被迫去工厂当学徒工,他一开始也很抗拒,他父亲找来俄国诗人写工厂劳动的现代诗给他读,让他明白生活就是艺术的。

并开导他,学习不是一定要在学校里。

他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全班同学给他开欢送会,他的老师也说:在哪里都可以学习,只要你有一颗向上的心,何况你已经学会了自学。

他后来也真的不负众望,把自己在工厂里的所见和思考写下来给同学传阅,时常找机会和老师同学交流。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书中最特别的一本。

它是一本小说,即使大家知道这本小说的目的只是为了把作者关于阅读、写作的见解通过几个人物之口抖落出来,但这本书还是大大超出了大多数读者的预期!它的情节内容很有深度,以小见大烘托出了时代背景,塑造出了几位不偷懒强行灌输的老师,主动学习思考的学生。

我忍不住觉得,这些事是真的。

它们虽经时间冲刷了近百年,却鲜明依旧,经得起时代的检验。

阅读目的:承前启后的年代,他们对于古文和白话文学习的看法,他们对于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方法。

阅读姿势:快速阅读。

内有一些名家讲解时,可翻看原文学习。

遇到一些和自己学习方法有区别之处,停下来思考,做笔记。

《文心》阅读心得

《文心》阅读心得

《文心》阅读心得引言《文心》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本文学理论著作,该书分为八篇,全书共七千余字,是我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集大成者之一。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深受启发,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心得,对其中几个重要观点进行讨论。

作者观点1:文以载道刘勰在《文心》中强调了文学的价值。

他认为,文学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娱乐和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承载道德、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教化作用,通过文字传达思想,影响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反思了文学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文学大多被当作一种艺术形式,注重其审美价值。

然而,《文心》告诉我们,文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的欣赏层面,它应该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读者可以接触到文化、道德和情感的真谛,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作者观点2:形神兼备刘勰在《文心》中提出了文学作品应该“形神兼备”的观点。

他认为,文学作品要既有形式美,又要有内涵。

形式美可以通过文字的表达、修辞的运用等手法来实现,而内涵则是指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哲理。

这一观点让我想到了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文学作品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和创新,但却缺乏内涵的深度。

这种现象在网络文学尤为突出,很多作品只注重情节的曲折和精彩,而忽略了对思想、价值观的思考。

刘勰的观点提醒我们,一个优秀的作品必须在形式和内涵上兼备,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内心。

作者观点3:劝学与劝志除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论探讨,刘勰在《文心》中还强调了文学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劝学和劝志的功能,既要启发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又要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

这一观点让我明白到文学的力量。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和人生哲理,从而获得对生活和社会的更深刻的认识。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勉励人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上坚定不移。

《文心》读后感(优秀8篇)

《文心》读后感(优秀8篇)

《文心》读后感(优秀8篇)《文心》读后感篇一《文心》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一艘载着国文知识向现代行驶的小船;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沉到了时代的底部,却总是会浮出水面,永不被埋没。

《文心》之中的精华,是教育。

朱自清说过,“它不单是中学教师的书,还是学生的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教人作文遣词的书。

这种说法并不贴切。

它有线索,有时间,有故事,它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时代小说,有着写法、读法、作法的轮流交织,既有发人深省的国文教学问题,也有令人学习的人物可贵的品质,将道理镶嵌在现实情境中,踩合了时代的精粹。

《文心》中的许多道理,到现在还适用。

“对待思想与学术与时代、思想的关联时,有人视作珍宝,有人视为骸骨,但学习的应是自己的,获得深入的探究成果才可视为真的‘自己的’东西。

”王仰之先生的话总是干练、有力、生动,有着自己的时代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乐华的朋友——大文。

他与同学们总是好学上进,踊跃积极;志清、锦华等人物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生动,活泼。

有一个地方挺有意思,慧修劝说他的爸爸接受“新体诗”。

开始,爸爸认为“唯有这新体诗不是诗”,“只是几句话语拼凑起来的韵脚不工整的东西罢了。

”然而他与女儿谈了一次新诗体后,竟使他破格接纳了新体诗。

这其实是一种时代性的交流与体会,让他沉吟着想:有点意思。

想今天,学生如以往般努力,可是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老师边写他边记,连质疑一下也不敢。

抒发的感情又遭到了“标准答案”的抨击。

夏、叶二老约摸是想表达这个吧。

这是语文的魅力中另外的缺点。

我们隔着八十多年的门缝,透过《文心》窥探到时代的感慨。

主人公——乐华与大文两个人,也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乐华的父亲,周枚叔先生曾是语文教师,却因教育体制的种种漏洞失业,致使乐华曲厂里当工人。

然而,乐华却保持一颗国文的学习之心,晚上的灯光下,他帮同学看作文。

这本书的时代是有局限的——可是,这更让我们读懂了历史,读出了那颗“文心”——对文学探索永远不停止的心。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文心》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感悟生活的书籍。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被深深地触动和启发。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情感、思考的哲学著作。

通过作者对于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我对于文学的认识也得到了拓展和深化。

在《文心》中,作者通过对于文学的探讨和解读,展现了对于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作者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内核。

在阅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热情。

作者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细致品读和深入探讨,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情感共鸣。

在作者的笔下,文学不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在《文心》中,作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让我深受启发。

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细致品读和深入探讨,作者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共鸣。

在作者的笔下,文学作品不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探讨和解读,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更是一种情感传递和思想交流。

在读完《文心》之后,我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文心》中,作者对于文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让我深受启发。

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作者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共鸣。

在作者的笔下,文学作品不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探讨和解读,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更是一种情感传递和思想交流。

在读完《文心》之后,我对于文学的理解和欣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文心》是一部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于文学的深入探讨和解读,作者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共鸣。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拓展和深化。

我相信,《文心》这本书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重要读物,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坚强。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作文,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会写作文,越写越爱,不会写作文,提起就头疼。

今年我带三年级,这是孩子们的作文起步阶段,我期望班里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好这第一步,顺利踏入作文之门,故难免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特别关注与作文有关的一切,也常思索琢磨,常探讨交流,但也常存疑惑。

一次偶然之机,办公室老王老师推荐我读《文心》一书,这一读,真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之感。

《文心》是夏丐尊、叶圣陶两位先生评多年教学经验,用故事的形式讲解了“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

陈望道先生在《序》中赞道:“的确是一本好书。

”“我想中学生得到此书,一定好像逢着什么佳节得到亲眷特地为自己备办的难得的盛馔。

”“这里罗列的都是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

”朱自清先生也说:“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就近取譬,切实易行。

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这应该就是名人代表作吧。

展卷一读,果然,有点像小说,背景是30年代H市第一中学,主人公是学生大文和乐华,还有国文老师王先生和乐华的父亲枚叔等;但又不完全是故事,32节,每一节都是在讲一个国文中关于读或写的知识点……就这样,让读者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上课、讨论、聊天、演讲、鉴赏等,(似乎书中的人物所做的一切都是学习,似乎在哪里都可以学习。

那虽是一个贫苦的时代,是一段纷乱的岁月,)作文的原理就在这娓娓而谈中通俗易懂地展现。

如作文应该让学生感到实际的需要,应该是心中先想到内容再拟题目,作文中的用词要准确,就必须反复地推敲琢磨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文章也会住进“病院”,需要“诊断、治疗”,读书的选择、诗歌的类别和特点、戏剧的创作、朗读的规则方法,写字的标准等无一不透彻,绝非我这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它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让我们深思。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作文同生活、说话、工作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

是的,作文不应该是为了完成那一学期7、8次的任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实际需要,让他们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文心》的学习心得范文

《文心》的学习心得范文

《文心》的学习心得范文《文心》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文学批评理论篇目的权威之一,对于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读完这部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到到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对于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下面,本人就以个人的视角,谈谈我对于《文心》的学习心得。

一、对于“文多至理少”的深刻认识《文心》中提出了“文多至理少”的观点,这意味着虽然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各种意象、情感、形式和语言美学,但其中的思想和哲理却常常被忽视或淡化。

通过学习《文心》,我意识到一个文学作品真正的价值和深度,不在于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于它所表达的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思考和感悟。

只有将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反映时代和人类内在需求的优秀作品。

二、对于“意境”的认识“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是指作品所营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氛围和精神境界,在读者心中产生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文心》中对于“意境”的深入探讨,我深刻领悟到:意境的忠实表达不仅需要作者对于情感和美学的深刻领悟,更需要与读者的审美之间的完美契合和交流。

只有使读者和作者彼此共情,才能营造出蕴含深刻意蕴的良好意境。

三、对于“兴、思、辞、章、背”构成的学习和理解《文心》强调“兴、思、辞、章、背”是构成一篇好作品的基本要素。

其中,兴是指文学作品的主题或起始点;思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辞指作品的语言表现力和表达方式;章是指作品组织形式和结构;背指作品的历史、文化、艺术背景和作者自身所处的时代。

学习《文心》让我意识到,一个懂得运用“兴、思、辞、章、背”的作家,必将创造出丰富深刻、语言美学很强,又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四、对于文学批评和学术思考的启发《文心》不仅是一部关于文学的著作,它也是一部集文学批评、哲学思考、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阅读《文心》不仅让我对于文学作品的构成、表现和评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启迪我对于文学批评和学术思考的认识。

读《文心》有感

读《文心》有感

读《文心》有感《文心》是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叶圣陶联手所作,专为普通作者献上的语文经典著作。

断断续续,为期十多天的《文心》阅读结束了,这是我最近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的一本书,不得不说感触还是颇深的。

《文心》这本书以王仰之及他的学生们对写作的讨论来叙述作文精进的方式,避免了过往对于写作的套路和固定认识,将乏味的文字故事化,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字里行间也融入了作者对于写作的喜爱和思考。

本书里乐华等对于写作各抒己见,对写作中字、词、写作思路、文章组织、读书笔记、文章鉴赏等进行探讨,全面而深刻。

之前接触到此类书籍里在讲到写作方法时讲授多涉及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修辞,主要是套用式的讲解。

而并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象作者的思路。

此书中虚构了周乐华、张大文、汤慧修等几个主要人物,通过他们的对话来表现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答案,情景教学贯穿全书,显得更有趣味,更容易接受。

寓教于乐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手段,把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趣味是一门学问,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正在于此。

两位作者把枯燥的知识融进有趣的故事里,让读者边读故事边学习知识,成为一种享受,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这让我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把知识以更有趣味,更吸引人的方式传递给我的学生。

书中还表达了另一个观点,作文并非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我们写作,原本就是为了记录生活,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优秀的作文来源于生活,这样情感的抒发不是盲目的,这一点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书中让我感受较大的还有一点就是写作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辞藻,表达真实内心和需求,融入情感,日积月累定能将文章写得通透深意。

此刻终于理解了高中时的恩师曾说的文章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这句话的意思了。

词语、句子包装得无论多华丽,都是空洞无用的,对别人来说没什么感染力。

只有将真实的感受描写出来,才会感动别人。

有心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融知识与故事,以故事传知识,生动周到,深入浅出,受益了。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文心》读后感1《文心》由夏丏尊、叶圣陶两位老先生所著,这是一本专门谈论“读”和“写”的书。

读书和写作大概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

但《文心》中提出的“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却是大多数人忽视的。

通过《文心》这部著作,我能够学习很多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知识。

1、了解部分文字的意义和用法本书作者之一夏丏尊先生,其名字中的丏做“遮蔽”解释;又比如文中出现了“就近取譬”这个词,可以解释为:列举身边的例子;又比如文中出现了“奇崛”这一词,本意形容草木奇特挺拔,用在文章里便是夸赞文字新奇刚健的意思。

而我们阅读其他书籍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我们平时比较少见的词语,我们可以将这些词语记录下来而运用到实际的写作当中。

这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之一,运用更加准确而少见的词语,这需要我们教师督促学生积极地做读书笔记。

2、知与情与意在《知与情与意》这一节当中,作者借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之口道出了文章的三种分别,即“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所谓“知的文”指的是平时教授我们知识与技能的文章,比如我们学习接触的教科书、优秀文章;“情的文”与“意的文”是指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寄予作者意愿的文章,比如马丁路德金那篇人皆尽知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在我们写文章时,应当注意情意与知识是彼此关联的,情意若不经知识的驾驭,就会变成盲目的东西。

这让想起过去几年畅销的“心灵鸡汤文”,“鸡汤文”打着“让心灵茁壮成长”的旗号,贩卖给普通大众“安贫乐道”、“努力一定会成功”之类的廉价价值观。

而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不能全篇都停留在情感的抒发,要指导学生将情感与事实进行联系,做到情感有所出,而不是浮夸地抒发。

3、读书原则及写作态度全书第五章有一句话这么说:“课外读书,原是好事。

但乱读是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的……故读书非力求经济不可”。

我们读书不能盲目,得了解自己兴趣和需求,分清楚这一阶段阅读刚需,预估读某本书给自己带来的认知改变,并平衡好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文心》的学习心得(精选5篇)

《文心》的学习心得(精选5篇)

《文心》的学习心得(精选5篇)《文心》的学习心得篇1先说一下《文心》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整体上的感受。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这个时期,这些老师和这群学生们,对学习的真诚,对学习的不浮躁。

不觉,我也真切地沉浸其中,身心也逐渐被一种轻松的芬芳所弥漫,仿佛自己回到了小学、初中——那时的我还不会像现在这样焦虑,即便没有这么好的学习氛围,没有遇到这么学识渊博的老师,但心至少是平和的。

我还能感受到:这个时期的学习是那么的灵活,没有死板,没有功利,一股清爽的学习之风不觉袭遍全身,有一种童年时无忧无虑的快乐之感。

好了,说完了整体感受,我就浅谈一下读过这本书后所得的一些体会吧,其实也可以说是关于写文章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呢?其实也就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在茫茫书籍中,人为恰巧下地就选中了这本书,哈哈哈。

我以前认为,写作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不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写作指导。

但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不然。

关于上述我对写作的看法,这本书给出的一种解释,我认为是再贴切不过了: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写的不一定有条有理,如果把未经整理的意念照样写出来,它们的失败就是无可挽回的了,这是就文章的组织来说的。

正确的文章组织是把怎样起讫、怎样贯穿先作个大体的规定,然后一步一步写下去的。

具体来说,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要不断的回问自己,问问自己要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些材料能为自己的中心思想来服务?例证的顺序应该怎样来安排?文章的用词等是否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注意的。

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写作的内容。

比如它所讲的“触发”:一事一物所引发的思考,不管前人是否想到过,只要是自己想的,都是新鲜的,久而久之,自己触的多了,自己的独特性也就出来了。

读到这儿,我也是颇受启发,我在想,我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读书而不去思考,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读无字之书。

还有关于小说的,我近来一直想尝试着去写小说,可毕竟是无头的苍蝇,只能是瞎撞,还摸不到门道。

文心读后感(优秀6篇)

文心读后感(优秀6篇)

文心读后感(优秀6篇)《文心》读后感篇一洗漱完毕安静地读一会书,不知不觉竟陶醉其中。

《文心》为夏丏尊和叶圣陶所做,一本讲述国文写作的书,原以为又是空洞无用理论,越看越发觉它的趣味了。

印象中作文是一种呆板的东西,为了拿高分,人们为它设定了各种条条框框。

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不一样的理解,醍醐灌顶一般,又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它说“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一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而不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

”从前上学的时候,每次写作文都是一个令人苦恼的事情,以为作文就是完全靠想象无中生有的文字表述。

我们通常把它当成一个定期任务,不得已而为之,也许是年龄小,观察不仔细,也许是阅历太少,不理解生活中的诸多事情。

总之对小孩子来说,很难就对了。

如今才明白,作文不过是将看到的事情,心里的感受表达出来罢了。

这样一想似乎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啦,哈哈。

最后一点感触是,终于理解了老师曾说的文章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这句话的意思。

词语,句子包装的无论多华丽,都是空洞无用的,对别人来说没什么感染力。

只有将真实的感受,比如怎样美丽,怎样欢喜,怎样悲伤描写出来,才有真实的感受。

《文心》读后感篇二为期十天的《文心》阅读结束了,在这本书里面收获了很多的幸福感。

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需要挣脱阅读写作的束缚,积极品读文章,踏实走上写作之路。

写作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辞藻,表达真实内心和需求,融入情感,日积月累定能将文章写得通透深意。

《文心》这本书以王仰之及他的学生们对于写作的讨论来论述作文精进的方式,避免了过往对于写作的套路和固定认识,将乏味的文字故事化,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字里行间也融入了作者对于写作的喜爱与思考。

本书里乐华等对于写作各抒己见,对写作中字,词,写作思路,文章组织,读书笔记,文章鉴赏等进行探讨,全面而深刻。

传统的写作方法讲授多涉及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修辞,主要是套用式的讲解,出现什么样的词表达了什么,凸显了什么,而并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象作者的思路。

读《文心》有感

读《文心》有感

读《文心》有感第一篇:读《文心》有感【六年级作文】读《文心》有感很多人不知道《文心》的作者是谁,甚至有些人都没听说过《文心》这本书。

那我现在告诉你,《文心》的作者是两位大作家,一位是叶圣陶,叶老先生,另一位是大家不很熟悉的夏丐尊先生。

叶圣陶先生和夏丐尊先生是儿女亲家,他们一起合作,把写作的方法融会在故事里,写成了这本《文心》,作为送给儿女们的礼物。

他们的子孙后代把写作知识运用得很好,现在都成了新一代的作家,我所知道的有叶至善、叶兆言等。

《文心》这本书对所有学习写作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更应该努力学习《文心》所传授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阅读《文心》的过程中,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

这本书分为三十二个小段,从题目上看就很有新意,如:‚方块字‛,‚文章病院‛,‚语汇与语感‛,等等。

其中有一段说到:‚见到‘学习’一词,同时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词来;见到‘怒’一词,同时就想起‘愤’,‘恨’,‘动气’,‘火冒’,‘不高兴’,‘不愉快’等词来。

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词在胸中细加比较,同一串的哪个范围最广?哪个范围最狭?哪个语气最强?哪个语气最弱?都要弄得很清楚。

‛这不是在讲同义词吗?而且蛮有哲理的。

记得我在三年级时,学到‚激动‛、‚兴奋‛、‚高兴‛、‚愉快‛这几个词,回家问妈妈:‚这几个词是同义词吗?‛‚不完全是。

‘激动’和‘兴奋’可以是近义词,‘兴奋’和‘高兴’‘愉快’是近义词,‘激动’和‘高兴’‘愉快’却不是近义词。

‛妈妈摸着我的脑袋,耐心地对我说。

‚为什么‘激动’和‘高兴’‘愉快’不能是近义词呢?‛我一头雾水。

‚傻孩子。

‘激动’有时候是生气,当然就不能和‘高兴’‘愉快’结为近义词了。

‛‚喔,还是妈妈聪明!‛我敬佩地说。

现在回想起来,妈妈的话跟《文心》里讲的有相通之处,其中的道理还有待我去深入探索。

我的童年就像一段关于读书的快乐旅程,而我每读一本好书,就不知不觉成长了一步。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文心》读后感1洗漱完毕安静地读一会书,不知不觉竟陶醉其中。

《文心》为夏丏尊和叶圣陶所做,一本讲述国文写作的书,原以为又是空洞无用理论,越看越发觉它的趣味了。

印象中作文是一种呆板的东西,为了拿高分,人们为它设定了各种条条框框。

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不一样的理解,醍醐灌顶一般,又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它说“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一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而不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

”从前上学的时候,每次写作文都是一个令人苦恼的事情,以为作文就是完全靠想象无中生有的文字表述。

我们通常把它当成一个定期任务,不得已而为之,也许是年龄小,观察不仔细,也许是阅历太少,不理解生活中的诸多事情。

总之对小孩子来说,很难就对了。

如今才明白,作文不过是将看到的事情,心里的感受表达出来罢了。

这样一想似乎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啦,哈哈。

最后一点感触是,终于理解了老师曾说的__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这句话的意思。

词语,句子包装的无论多华丽,都是空洞无用的,对别人来说没什么感染力。

只有将真实的感受,比如怎样美丽,怎样欢喜,怎样悲伤描写出来,才有真实的感受。

《文心》读后感2我读《文心雕龙》时被里面的句子被吸引了:“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存着,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道之文也……”刚读几句,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这是多么大气的文笔,多么宏伟的站位。

“文”,自古以来就被人们重视,它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天地一产生,它就产生了;天地多久,它就会有多久。

仰望苍穹,有日月交相辉映,天空就是纸张,日月就是最美好的文字,流淌出圣洁,照耀千古;俯瞰大地,有山川竞相争秀,大地就是纸张,山川就是最美好的文字,勾画出锦绣,美丽万载。

读着读着,心胸都变得阔大了,思想都变得辽阔了。

读这样的__,才会让人有写__的冲动。

《文心雕龙》是一部好书,不仅对为文,对做人,对思想都是大有利处的,值得一读。

读《文心》有感

读《文心》有感

【六年级作文】读《文心》有感很多人不知道《文心》的作者是谁,甚至有些人都没听说过《文心》这本书。

那我现在告诉你,《文心》的作者是两位大作家,一位是叶圣陶,叶老先生,另一位是大家不很熟悉的夏丐尊先生。

叶圣陶先生和夏丐尊先生是儿女亲家,他们一起合作,把写作的方法融会在故事里,写成了这本《文心》,作为送给儿女们的礼物。

他们的子孙后代把写作知识运用得很好,现在都成了新一代的作家,我所知道的有叶至善、叶兆言等。

《文心》这本书对所有学习写作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更应该努力学习《文心》所传授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阅读《文心》的过程中,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

这本书分为三十二个小段,从题目上看就很有新意,如:‚方块字‛,‚文章病院‛,‚语汇与语感‛,等等。

其中有一段说到:‚见到‘学习’一词,同时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词来;见到‘怒’一词,同时就想起‘愤’,‘恨’,‘动气’,‘火冒’,‘不高兴’,‘不愉快’等词来。

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词在胸中细加比较,同一串的哪个范围最广?哪个范围最狭?哪个语气最强?哪个语气最弱?都要弄得很清楚。

‛这不是在讲同义词吗?而且蛮有哲理的。

记得我在三年级时,学到‚激动‛、‚兴奋‛、‚高兴‛、‚愉快‛这几个词,回家问妈妈:‚这几个词是同义词吗?‛‚不完全是。

‘激动’和‘兴奋’可以是近义词,‘兴奋’和‘高兴’‘愉快’是近义词,‘激动’和‘高兴’‘愉快’却不是近义词。

‛妈妈摸着我的脑袋,耐心地对我说。

‚为什么‘激动’和‘高兴’‘愉快’不能是近义词呢?‛我一头雾水。

‚傻孩子。

‘激动’有时候是生气,当然就不能和‘高兴’‘愉快’结为近义词了。

‛‚喔,还是妈妈聪明!‛我敬佩地说。

现在回想起来,妈妈的话跟《文心》里讲的有相通之处,其中的道理还有待我去深入探索。

我的童年就像一段关于读书的快乐旅程,而我每读一本好书,就不知不觉成长了一步。

我在童年里已经阅读了不少像《文心》这样的好书,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文心》是明代王守仁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国学经典之一。

研读《文心》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阅读完《文心》后,我对文学的理解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文心》主要介绍了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技巧。

王守仁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的文体和文学形式,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文学创作方法论。

他认为文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言辞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文学要求写作者要有充分的感受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文学创作要符合人类的审美需要,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同时,《文心》还提出了文学要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文学创作者要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操守。

在我看来,《文心》通过对文学的深入分析和透彻阐述,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对我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学习资料。

在阅读《文心》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守仁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创作的严谨态度。

他对每一种文体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探讨,在表现手法、结构和修辞等方面给予了详尽的阐述。

他通过大量的例证和对比,分析了不同文体的优点和不足,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诗序》中说:“诗者,句之合也”,这句话对我来说像是一盏明灯,指引我走进了诗歌的世界。

通过阅读《文心》,我明白了文学创作要注重诗情画意,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文学创作还要追求简练和朴实,避免冗长和空洞。

总之,《文心》对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阐述,让我深受启迪。

《文心》还让我意识到了文学的渊源和传统。

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文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推动和影响不能忽视。

通过对《文心》的研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守仁通过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揭示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内在规律。

他指出文学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人才培养和理论指导,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前人的积累和创新。

作为当代读者,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文心》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它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让人读起来感觉既轻松又有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方法和窍门,也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书中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以及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它也强调了写作中的创新和个性,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除了写作技巧,《文心》还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书中的故事充满了温情和智慧,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陶醉其中。

它让我体会到了文学的力量,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情感,甚至改变人们的思想。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学习文学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文心》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让我对写作和文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文心》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文心》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文心》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文心》读书心得体会/《文心》读书心得体会1去年多个简书大神安利的这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畅销书,好奇了这么久,我终于读了!它用小说的形式讲阅读与写作的入门与进阶,读起来生动有趣,也让我了解1930年代的学校生活是什么样儿的。

这本书的主角是两个初中生,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家长、老师又是如何引导他们自己去给出答案的?和很多优秀的现代文学一样,这本书给我震撼最大之处在于,从字里行间读出的自强不息,和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以前读胡适、唐德纲,在那个动荡的局势下,西南联大在一次次搬迁下坚持开课,老师没有工资,学生也习惯了敌军轰炸……虽读得如临其境,但始终隔着一层,似乎伟人所为是顺理成章的。

而《文心》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第一次从学生这种小人物的视角去审视,去思考,我应该怎样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一个中学生没钱读书被迫去工厂当学徒工,他一开始也很抗拒,他父亲找来俄国诗人写工厂劳动的现代诗给他读,让他明白生活就是艺术的来源。

并开导他,学习不是一定要在学校里。

他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全班同学给他开欢送会,他的老师也说:在哪里都可以学习,只要你有一颗向上的心,何况你已经学会了自学。

他后来也真的不负众望,把自己在工厂里的所见和思考写下来给同学传阅,时常找机会和老师同学交流。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书中最特别的一本。

它是一本小说,即使大家知道这本小说的目的只是为了把关于阅读、写作的见解通过几个人物之口抖落出来,但这本书还是大大超出了大多数读者的预期!它的情节内容很有深度,以小见大烘托出了时代背景,塑造出了几位不偷懒强行灌输的老师,主动学习思考的学生。

我忍不住觉得,这些事是真的。

它们虽经时间冲刷了近百年,却鲜明依旧,经得起时代的检验。

阅读目的:承前启后的年代,他们对于古文和白话文学习的看法,他们对于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的训练方法。

阅读姿势:快速阅读。

内有一些名家文章讲解时,可翻看原文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心》读后感12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文心》读后感12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文心》读后感1200字:
看到“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的标题,让我立马浮现出女儿半期考试后的家长会上,语文老师用温柔的语气严肃地说:尽快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节奏,我们需要让孩子尽快成熟起来。

当时就在想?成熟到什么程度呢?原来答案在这儿,成为大人,或是古人!
同为十四岁的乐华和大文,一头雾水地准备预习鲁迅的《秋夜》,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脑中浮现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文字。

我立即冲着在书房做作业的女儿问了一句:“你们这学期语文书上有没有鲁迅的《秋夜》?”十二岁的女儿今年刚上初一,我曾经和她提起过这篇文章。

女儿在书房里大声回复我:语文书上没有“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老师让我们本期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里面也没有这篇文章。

言语间夹杂着庆幸,最后还补充了一句:幸亏没有!
学习最忌讳存有侥幸,上周女儿还跟我说:“妈妈,我运气真差,今天考试考了我马上要自学到的一篇《世说新语》”。

其实哪是运气差,真的就是心存侥幸,身有懒意!家长们都知道,要学好语文,需要大量阅读,可是读什么?怎么读?如果需要丰富写作素材,当然是旁征博引地泛读,但如果是针对从容应对考试题目,就得对优秀作家
的经典文段作精细的阅读分析。

而这项工作是孩子们不太愿意做的,不仅因为学校的作业量已经不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的文段不易读懂,使孩子造成畏难情绪。

我们往往更重视孩子在数学上的畏难情绪,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其实也有畏难情绪。

文中的乐华和大文是用功的孩子,预习课文、生字查明,可仍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

于是他们相互提问,“‘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一株也是枣树’,你懂得吗?为什么要这么说?”这是学习中的理想状态,试想我们的孩子在平常作业中,自己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预习方式,大多是生字查明,能想的地方想一想,想不明白的搁置起来。

不懂的问题堆积越来越多,但又不会像数学题那样对错分明地展示出来让人着急,到了让人着急的时候,他便说“最难好学的是语文”了。

所以语文预习至关重要,切忌敷衍,如能做得更充分,便能先声夺人,增强学习信心。

“字是个个认识的,连结起来竟会看不明白”是语文学习中最尴尬的情况。

书中借枚叔的口告诉我们,初中开始所学的文章大多是富含哲理的名人名篇,这些文章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是讲述作者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进入初中伴随语文学习难度的提升,读后感总会有这样不适应的时期,看来,我得鼓励女儿放下包袱,慢慢来!就像枚叔鼓励乐华和大文:古时候的小孩儿更不幸,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读着四书五经,被逼着成为圣人贤人呢,你们还只是要做大人古人而已!
要做大人和古人,总用自己的经验去观察事物总是不够的。

同样
的景物,试着与作者对比想想自己看到同样事物时的感受,比较一下其中的差异,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去感受作者的“内部经验”,感受从文字里去积累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从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

枚叔最后说了一句话,值得教孩子们铭记:“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