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赏析

合集下载

拙政园赏析800字

拙政园赏析800字

拙政园赏析800字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拙政园进行赏析。

一、园林布局拙政园的园林布局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整个园林以水为主,水面占据了园中大部分的面积,同时辅以假山、花木、亭台等元素,形成了错落有致、曲折深远的格局。

在建筑方面,园中散布着各式各样的建筑,如长廊、楼阁、亭台等,它们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山水画”般的意境。

二、文化内涵拙政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中的许多景点都寄托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理想。

比如,“芙蓉榭”寓意“清风徐来,芙蓉盛开”,象征着高洁自重;“海棠春坞”则象征着“海棠依旧”的忠贞情感。

这些景点以其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深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三、历史背景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当时的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返乡后便开始修建这座园林。

随着历史的变迁,拙政园几经易主,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由沈德潜等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

这次修缮奠定了拙政园的基本格局,并使其成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在拙政园的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于高雅文化的崇尚。

同时,也可以看到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这些都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艺术价值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园中的每一个景点都凝聚了古代艺术家们的心血与智慧。

无论是假山、花木、亭台的布局设计,还是长廊、楼阁、亭台的建筑造型,都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同时,园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装饰也极具艺术价值,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通过对拙政园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园林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这座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被誉为“吴中四大名园”之一。

这座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的园林,以其独特的意境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微缩意境的营造:苏州拙政园以其小巧玲珑、精致细腻的布局而著称。

整个园林被分成数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意境。

园林的最南端沐春堂,极富山水意境,湖泊和亭台相映成趣;而东部的寒山寺则营造出古刹深处的宁静祥和之感。

二、曲径通幽的手法:苏州拙政园以曲径通幽的手法来引导游客的视线和步伐,使游客能够逐步体验到不同的景致和意境。

从园林的南门进入,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依次欣赏到若干座精美的亭台和花园,如百川争流、琴韵悠扬的拙政亭、檐流瀑布等。

三、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苏州拙政园注重营造一种融合自然和心境的意境。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核心思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的中间主体建筑岇山书院,被大片碧绿的池塘和花木环绕,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四、禅意与人文的交融: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融入了禅意和人文情感的元素。

园林中的一些景点和建筑物都有着深厚的禅意和文化内涵,如“琴台”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禅宗,而琴台亭上悬挂着“虚空藏菩萨”的匾额。

园内的花卉、石头和湖泊等自然元素也与中国的文人墨客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虚实结合的构思: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巧妙地融入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园林中的很多建筑物和景点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设计,让游客的视线在虚实之间游移,增添了意境的变化和趣味性。

园林内有一条弯曲的水道,水面上摇曳着倒影,而周围的亭子和建筑物正好映入水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景观。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处在于微缩意境的营造、曲径通幽的手法、心境与自然的融合、禅意与人文的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构思等方面。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动静结合、人文自然共融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拙政园赏析报告

拙政园赏析报告

拙政园赏析报告第一篇:拙政园赏析报告拙政园赏析报告苏州拙政园是私家园林理水艺术极其成功的典范,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目前苏州市娄门市内东北街,从建成至今一直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

此园另一大特点,就是院内屋宇稀疏,空间明朗,层次分明,富有自然意趣。

清初,这座私园为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所得,他对此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建。

但并未破坏它最富特色之处。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占地18亩多,水面就占1/3。

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面因势错落建有堂、亭、轩、阁等。

池有水湾伸而出,上架小飞虹;池内堆砌假山小岛,岛上竹林茂密,岸边芦苇丛生,颇有野趣。

假山小岛以曲形桥相连,优美灵动、飘逸潇洒。

此后拙政园又经几多兴废,目前所见的建筑与格局成形于清代后期。

1.拙政园的构成东园的水面如烟斗形,岸形比较平直,构园者在斗部水面建筑“n”形中心岛,岛上堆筑假山,山巅建造放眼亭,岛在东、南、西建造石板桥与对岸进行沟通。

经此处理,就打破了睡眠的平板,创造了曲折层次的景观。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亦即全园的精华所在。

面积1.2公顷,水面约占0.5公顷,整个布局,以池水为中心。

全池筑成不规则的“工”字形,北端一横特别粗大,故在水面中心构成两个西大、东小的桃形小岛,岛上各堆筑假山,东岛假山山巅建有待霜亭,西岛假山山巅建有雪香云蔚亭,东岛用独桥与对岸梧竹幽梧亭沟通。

东岛东部用“人”字形堤,曲曲折折,与东岸、南岸沟通,将水面进行在分割。

而在“人”自行的两撇交接点,筑有和风四面听。

可以四面观赏水景、山景。

在西北端水面筑有见山楼,并用曲折石桥与北岸沟通,又将西北端水面分割。

在“工”字形的竖直水面上又建有小飞虹廊桥、小沧浪、松风亭等建筑进行分割。

整个水面经此多重分割,形成了大小不一、方位不一、形状不一的水面共八个。

不同形体的建筑物,均傍水而建,其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

八个水面就是八个单元的观景区,既独立,又相连,打破了单独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人感到水中有水,景中有景,景随步移,处处皆景。

苏州拙政园赏析

苏州拙政园赏析

苏州拙政园赏析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

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关键词拙政园,参差自然,藏露互补,映衬对比,虚实相映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

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

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

眼西区 中区 东区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

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

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

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

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

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

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

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

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意境。

它以其精巧的构造和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小中见大”的空间布局特点。

下面将从意境的构成手法分析和解读拙政园的意境。

拙政园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塑造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平和宜人的意境。

如园中有多处池水景观,形成了水乡风情,使人感受到湖光山色的美丽;园中的假山、石亭、廊桥等景物与植物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园林中还有书香气息浓厚的琴池、苏堤等景点,增添了一丝文化的气息。

这些景观的选择和布局,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宁静、温暖、返璞归真的意境。

拙政园通过景物的组合和构造的手法表达了诗意、艺术性及寓意。

拙政园的设计精妙、曲折多变,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寓意。

园林中的“平湖秋月”和“乌篷船画舫”景点,通过布局和建筑表现了水乡夜景和江南水乡的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沉浸;“静心斋”以及“慈云堂”等宜人的建筑,凸显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于闲适、宁静生活的追求,带给人无限遐想和寓意;园内的假山、石桥、水亭等景点,通过山水画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和意境。

这些景物的组合和构造,展现了丰富的诗意、艺术性和寓意,使人在其中产生了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感受。

拙政园通过园林的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细节等方面,表达了汉唐古典文化和园林艺术的特色和价值。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和小桥等均以约丽的布局和材料为主,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风格;园林中的画舫等装饰细节,展现了宫廷艺术的精致与雅韵;园林中的花木草坪等植物,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注重装饰和品味的特点。

这些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细节,使拙政园具有浓郁的汉唐古典文化气息,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的魅力。

拙政园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相互融合,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意境。

拙政园的自然景观以假山、水景、花木等为主,呈现出自然的美感和气息;而人文景观以建筑、装饰、文化等为主,展示出人文的魅力和意境。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其意境构成手法巧妙、独具特色。

整体布局采用了“曲径通幽、回环婉转”的手法,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风格,园林景观以水为主题,充分展现了水乡氛围。

意境营造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山水和建筑之美,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致。

而园内的文化内涵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古典雅致之美。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华园林的独特魅力,其构成手法精湛,展现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文化内涵、深远、巧妙、独具特色1. 引言1.1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其意境构成手法堪称经典。

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详细的解读,探讨其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手法以及独具特色的品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拙政园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对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赏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对这座古典园林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2. 正文2.1 整体布局苏州拙政园是一座经典的园林建筑,其整体布局精致而独特。

园内主要由水池、廊亭、假山、小桥等组成,整体呈现出精巧的对称布局。

园林中心是一座精美的亭台,四周环绕着水池,水面倒映出亭台的倩影,增添了一份宁静和雅致。

园内的小桥曲径蜿蜒,将园中各处景致串联起来,使游客仿佛穿越在一幅幅画卷之中。

假山被巧妙地布置在园内各处,既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自然的气息。

整体布局既注重对称,又注重错落有致,使游客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舒适和谐的视觉享受。

整体布局的精致和巧妙,体现了园林建筑师对空间的精准把握和美学追求,为苏州拙政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苏州拙政园景点与意境分析

苏州拙政园景点与意境分析

苏州拙政园分析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

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

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

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

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

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

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

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

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

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

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

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拙政园入口平面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

远香堂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皆为通透长处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

往东,可看到假山之上的绣绮亭,透过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形成对景。

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植荷花,景色宜人。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中的一座名园,也是苏州私家园林中最大的一座。

其意境构成手法十分独特,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之一是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景物元素。

园内有湖、山、林、泉、假山、亭台楼阁等各种景物,将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拙政园的布局中,山水是园林的灵魂和核心,它以自然的形式展现了山、水、云、雨等元素,给人一种恬静、安详、祥和的感觉。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还包括了精心布置的人工景观。

园内的假山、亭台楼阁等建筑都经过精心布置和设计,造型独特,石质精良。

园内的狮子林就以红色的琉璃瓦为屋顶,屋檐上的狮子雕塑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这些人工景观的布置不仅增加了园林的艺术性,也展现了主人对园林的用心经营和独特品味。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还包括了精心设计的园林路径。

园内的小路、回廊、桥梁等都设计得曲折有致,使人在游览中不断有新景呈现,以达到游览者眼前景景不同的效果。

这种设计使得人们在园内徜徉时可以感受到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的神秘感和未知感,让人想要继续探索。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还包括了植物的运用。

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不仅有常见的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罕见的珍稀植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园内的“百花亭”,这里的花卉遍布园中的每一个角落,种类繁多,花期不同,给人一种五彩缤纷,花香四溢的感觉。

这些植物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生机和色彩,也丰富了意境的表达。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包括丰富多样的景物元素、精心布置的人工景观、精心设计的园林路径和植物的运用等。

这些手法使得拙政园成为了一座具有独特韵味和内涵的园林,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拙政园赏析1、园林由来社会背景拙政园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拙政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他的儿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此后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

2、历史地位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3、布局规划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占地78亩。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

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

4、主要景观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5、艺术特色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士人主要是通过追求自然的生活才对自然的美有所会心的。

园林是作为自然的生活的场所环境, 才被要求自然的风格。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拙政园的历史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

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

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拙政园的布局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的优点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关于拙政园的建筑赏析

关于拙政园的建筑赏析

拙政园建筑赏析
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集山水、建筑、雕刻、园艺于一体,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下是拙政园的建筑赏析。

一、建筑风格
拙政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典型的江南园林的特点,淡雅、自然、精致。

园内建筑以白墙、灰瓦、栗柱为主要特色,与周围的山水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等。

二、建筑布局
拙政园的建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园内建筑以水为主体,以山石、花木为辅,形成了“山水相映、楼台倒影”的景象。

园内的建筑布局注重空间的变化和景色的层次感,通过借景、隔景、透景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幽深、雅致的氛围。

三、建筑细节
拙政园的建筑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充满了艺术感。

园内的门窗、檐口、梁架等部位都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此外,园内的石雕、砖雕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植物配置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也是其特色之一。

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常绿,花木繁茂。

通过合理的配置,形成了“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色。

同时,园内的植物配置也与建筑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氛围。

总的来说,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严谨的建筑布局、精致的建筑细节和优美的植物配置,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遗产。

拙政园三十一景详细介绍

拙政园三十一景详细介绍

拙政园三十一景详细介绍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是一座以水为基调的园林,以全园的排列构图、水景的处理和各种建筑之间的组合协调为特点。

在拙政园内,有三十一处景点各具特色,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景点。

一、寒山对月亭寒山对月亭位于拙政园的西北角,是以湖泊为背景的亭子,象征着月光下的寒山。

亭子以青石做墙,顶部采用朱砂砖砌成,整体呈现出一种庄重的气质。

登上亭子,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远处湖泊波光粼粼,近处花木扶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二、琴台观鱼琴台观鱼是拙政园内最受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

它是一座造型优美的亭子,亭内有一座小小的琴台,四周是池塘,塘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

游客可以在亭中休憩,一边听琴声一边观赏鱼儿嬉戏,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般的世界。

尤其是在初夏时节,亭中的荷花盛开,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三、荷花池拙政园内的荷花池是一处面积较大的水景区域,池塘里种植着繁多的荷花。

在夏季,池中荷花盛开,花朵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散发出清香的芬芳。

池塘四周种满了垂柳,倒映在水中,景色如诗如画。

荷花池不仅给游客带来了视觉的享受,还能让游客感受到荷花带来的清凉和宁静。

四、青石桥拙政园内有一座青石桥横跨在池塘之上,这就是青石桥。

青石桥的特点是建筑造型简洁大方,青石铺就的桥面光洁如镜,桥身两侧种满了垂柳,桥下流淌着清澈的水流。

站在青石桥上,可以欣赏到池塘的美景,感受到桥与水的交融之美。

五、藏春阁藏春阁是拙政园的主要建筑之一,是一座仿唐式的三层楼阁。

阁内设有各种展览室,陈列着古代文物和艺术品,特别是园中的文人墨客常会在这里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和诗会。

登上藏春阁的顶层,可以饱览园内的美景,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们创作诗词的灵感源泉。

六、太极洞太极洞是拙政园内的一处岩洞,洞内有许多奇石和瀑布。

洞中的景观设计独特,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洞外的池塘环绕着太极洞,水景与岩洞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静美的画卷。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古今往来有很多的人对其园林的艺术进行赏析,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一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庭院专主静观。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

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

像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二1.障景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

进入砖雕门楼,一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

天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

行至最底,得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

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传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2.框景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作为框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2】比如这一幅漏窗。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通过精心布局的景观和建筑,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意境和构成手法两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其独特之处。

一、意境分析拙政园以“假山假水真情趣”而著称,它的意境构成主要包括山水意境、花草意境、建筑意境和石头意境等。

首先是山水意境,拙政园采用了“远山近水”的布局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显得宏大而深远。

水池与假山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水面相辉映,使人置身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

其次是花草意境,拙政园内种植了各种花草,不论春夏秋冬,都能有不同的花香和景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第三是建筑意境,园内的建筑以假山、假水为主题,通过精雕细琢,凸显出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最后是石头意境,园中的一些石头构成了独特的石景,或是山峦起伏,或是奇石嶙峋,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不仅仅是一种园林布局,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它以山水为背景,以花草为点缀,以建筑和石头为点睛,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和超然境界。

二、构成手法分析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最为显著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

这种手法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上,更贯穿于园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建筑上,采用了回廊、曲桥和透窗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既有开阔和深远之感,又有幽深和曲折之美。

在绿植上,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得整个园林无论从近处还是从远处看,都有层次分明、景致各异。

在石景上,采用了悬空崖、断崖、飞瀑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在水景上,采用了晶莹剔透的湖水与蜿蜒曲折的小溪交相呼应,使得整个园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

苏州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闻名于世,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更是一座诗意深长的人文景观。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精致的意境而闻名。

它以其精巧的构造和意境的丰富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来解读其深远的艺术内涵。

拙政园以其“奇巧、精细、精巧、华丽”(董其昌)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艺而著名。

在意境构成方面,拙政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手法:一、意境整体性的规划:拙政园整体呈现出了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意境,将各个景点、建筑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在拙政园的入口处,就设置了朱雀桥,桥上有石狮、石球装饰,给人一种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的感觉。

尽管拙政园的面积很小,但通过规划和设计,将其裁剪成为一个富有情致的园林空间。

二、水景的运用:水景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自然山水的原理进行布局,将自然的山水意境引入园林之中。

园林中的一片池塘,就像一面明镜,折射出周围的景色,达到了山水的合一之境。

水面的倒影也给园林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增强了意境的深度和层次感。

三、假山的构造:园林中的假山被广泛应用于意境的表达中。

拙政园的假山通过自然山石的疏密、高低、曲折等形态构成了一个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

假山的表面还采用了种种奇特的石纹,增强了意境的神秘感和夸张感。

假山不仅在形态上丰富了园林的意境,还在意义上寄托了主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四、园林建筑的布局:拙政园的建筑布局也是其意境构成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中的建筑被布置在山水之间,与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联系。

苏州的古典园林中的“全园有井天井有月”,就是建筑和天空、山水之间的一种连接。

这种布局不仅创造了一种自然、恬静的意境,还强调了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观念的延伸,更是一种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它通过园林景观的布局和建筑环境的营造,创造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的艺术境界。

它告诉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融入自然,如何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拙政园通过整体规划、水景运用、假山构造和建筑布局等手法,创造了一个充满意境的艺术空间。

拙政园赏析总结

拙政园赏析总结

拙政园赏析总结引言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冠”,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以其卓越的园林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拙政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和赏析。

一、历史背景拙政园建于明代乾隆年间,由当时的苏州河道总督袁枚所建。

袁枚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和官员,他以学术著述和政治成就闻名于世。

拙政园得名自袁枚的书法作品《拙政园记》。

建造拙政园的初衷是为了表达袁枚对官场生涯的烦躁和对人生的思考。

拙政园的设计纳入了袁枚的政治理念和生活哲学。

二、设计特点1.融合南北园林风格拙政园巧妙地融合了江南水乡和北方园林的元素。

园林内有水池、大堤、假山、廊庑、花厅等景观元素,既展现了南方园林的柔和和韵味,又体现了北方园林的庄重和雄浑。

2.以山水为主题拙政园以景观居主要地位,以人工山水景观为主题。

园中的池塘、假山、石桥等元素都精心布置,呈现出山水画般的美景。

通过运用不同的水景、山石和植物来创造出变幻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3.空间布局合理拙政园的空间布局精心考虑了视线和空间的流动性。

整个园林布置紧凑,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空间结构,使参观者能够沿着景观的路线流畅地游览整个园林。

同时,不同景观之间也有巧妙的过渡,使得整个园林具有统一的主题和风格。

4.注重意蕴和隐喻拙政园在设计中注重意蕴和隐喻,通过景观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来表达特定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例如,用小桥和流水来象征人生的纷繁和变幻,用假山和花木来表达人生的起伏和荣辱。

这些设计都寓意着袁枚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三、文化内涵1.心境与政治拙政园既是袁枚的心灵寄托,也是他对政治理想的反思和追求。

园林中的景观和环境都表达了袁枚对官场生涯的多愁善感和对现实的审慎态度。

2.自然与人生拙政园运用山水和植物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园中山水之美和植物的精心安排,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向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力。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拙政园》是一部由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所建造的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东园和西园两部分。

其建筑、园林、艺术等方面都融合了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

本文将从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

一、以水为主要的意象拙政园以水为主要的意象,园中布局的池塘、小桥、流水、湖泊等都给人带来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让人沉醉其中。

同时,水也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流动、自由和生命的力量。

这种以水为主要的意境构成手法,使苏州拙政园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感和文化内涵。

二、营造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苏州拙政园的景观设计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形成一种意境美感。

在园中,建筑物、树木、花卉等都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而多种景观也彼此交错、疏密有致,营造出一种“虚”的感觉。

在这种“虚”中,人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出奇制胜的轻松愉悦的感觉,特别是在如玉带水、亭台楼阁之间,也是草木葱笼、不同的桥梁穿过和盘曲的荷塘间的情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对比,所以这种营造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使得苏州拙政园成为具有高度美感价值的园林艺术之一。

三、借景手法的应用在苏州拙政园里,借景手法的运用非常巧妙。

通过布局合适的园林构造,把背后山水的美景与园林景观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境界更高、意象更深刻的景观效果。

我们可以发现在拙政园中,无论是东园还是西园,都采用了这种借景手法,例如厅堂里的屏风,画壁上的山水,园林中的高低起伏等,都展现了园林人的策略和精神内涵,使整个园林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富于人情味和品位。

总之,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是以水为主要意象,营造虚实结合的景观效果和借景手法的应用三种。

这三种手法,都非常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量元素,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园林艺术的内涵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拙政园旅游文学作品赏析

拙政园旅游文学作品赏析
8
王献臣梦兆拙政园:
于是王献臣揣着两桩心愿前往,虔诚地希望仙人能托梦予 他,指点一二。
这天,王献臣来到九鲤湖畔,焚香叩拜九鲤仙人之后,夜 宿九仙祠,很快就进入梦境。
朦胧间,仿佛一仙人手持拂尘来到跟前,声称念他一片虔 诚,为人正直,故来指点迷津。
接着仙子指引他登上“天子万年”石旁,并咏诗云:王生 为女择婿求,白石阶前先唱游。上海龙华寺里会,必定才子配 佳人。仙子话毕,又带他到一处荒废的寺院,望见墙壁上隐隐 约约书有“隐”字,周边清静而空旷。仙子又赠诗一首于他:
景区介绍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 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 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 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 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姑苏古城久扬名,地平水沛绕前沿。 光阴流逝沧桑变,择宅居处城东边。 王献臣还来不及细询其意,仙子已瞬间消失。王献臣突然 惊醒,只依稀记得梦中的情景。 不久王献臣辞官还乡,举家回到姑苏城。
9
王献臣梦兆拙政园:
他心里记挂着梦里仙子的指引,这天,带着妻女来到上海 龙华寺。恰巧昆山状元朱哲文父子亦在此烧香许愿,想为儿子 娶个美貌贤慧媳妇。
两家正巧相逢,谈得非常开心,得知朱状元之子尚未婚配, 此人淡泊功名,喜欢坐禅修行,正合王献臣心意,两家就此结 了亲家
这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也同时印证九鲤祠的梦兆。 王献臣觉得这是九鲤仙人庇佑自己,梦中来指点迷津的, 大喜之下赶紧去姑苏城东选宅基。 一到拙政园旧址,一座破庙在眼前,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这里当时叫大弘寺,乃元朝遗留建筑,相传唐朝高适曾在此居 住过。不过现在那光景正是梦中看到的那一处,王献臣二话不 说就买下了。 这段经历在文征明的《梦隐诗》前的题跋中有记录,这说 明,王献臣的这段传奇经历在吴中的文人圈中是广为流传的。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被誉为“江南园林之精华”。

其建筑和景观精致细腻,以曲径通幽、假山迭石、水池倒影等手法构成了独特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仙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座园林的独特魅力。

一、曲径通幽的造景手法在苏州拙政园中,曲径通幽是一种常见的造景手法。

曲径通幽即是指在园林中设置曲折蜿蜒的小径,让游客在游览时感到“通幽”、“深远”,产生一种“山水邈然”的感觉。

这种手法利用曲线的变化,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变化无穷的景致,让人在游园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拙政园的西北部分,有一处名为“都市泉“的景点。

在这里,曲径蜿蜒,环境清幽,小径两侧绿树成荫,时而遮挡住阳光,时而让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游人在其中行走,仿佛是一场穿越山水画卷的体验,让人心旷神怡。

二、假山迭石的景观构成苏州拙政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假山迭石的景观构成。

假山在园林中既是一种园林景观,又是一种艺术造景。

在苏州拙政园中,假山迭石的设置非常巧妙,利用山石的形态、纹理和色彩来营造出山水风景的意境。

在拙政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假山景观是“知足轩”前的假山。

这座假山取材自太湖的天然山石,经过精心加工,形成了独特的山形。

山体多孔、凹凸不平,透出一种苍劲有力的山水意境。

在假山的设计中,还设置了一些窗、洞、台阁等建筑,与假山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幅“山寺幽静”的景致。

这种手法巧妙地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中,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山水景观。

三、水池倒影的意境营造水池是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景观元素之一,在苏州拙政园中,水池倒影也被巧妙地运用来营造意境。

水池倒影是指将景观中的建筑、树木等映射在水面上,形成倒影。

这种倒影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还可以营造一种虚幻的美感。

在拙政园中,最著名的水池倒影景观就是“照山堂”前的倒影。

在这里,一座小小的水池倒映出了“照山堂”和周围的假山、花木,形成了一副水墨山水画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

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

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

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

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

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

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

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

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

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

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

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

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一)对尘俗喧扰的园外来说,应力求以最巧妙的手法做到“善藏”,或者说,尽可能做到藏而不露或少露。

在拙政园,如果把中部原来经过一段小巷而到的腰门仍作为园门,那么这一入口的空间也颇多审美意味。

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

这是又一种“遮景”和“抑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

文学创作有“开门见山”之法,是需要给人看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躲闪,让人一目了然。

拙政园的入口则反其道而行,有“入门见山”之法,它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这种曲曲折折的躲闪,遮遮掩掩的含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美,它通过“抑景”,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感到妙趣无穷。

(二)对园林内部来说,则应做到有藏有露,藏露互补。

苏州园林里造成藏露互补的遮隔物有种种,如花木、山石、门窗、屋宇、水流……1.花木隔身处拙政园,人们如在东部的西侧,向东远望芙蓉榭附近,或在中部遥观题名为“柳荫路曲”的曲廊,都可见一带绿柳,柔条千缕,其疏密之间,不断地变化着无数的大空小空,掩映着附近的景物。

这种依稀迷离的“杨柳堆眼”,这种轮廓自然、色彩淡艳的依依低垂,可说是带有某种透明感的重重“帘幕”,它使遮隔部分藏而不露,扑朔而迷离,而未隔的部分则苦露而不藏,但人们却无法窥其全体。

这一景观使人们竟不知前后左右,有多少地步,于是,顿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美感。

2.山石隔拙政园的土石假山,只要人们不断的变换方位,不断的变换视角,眼前就能展现多层次的优美画面:或山掩曲径,或岭映峈亭,或石藏幽谷,或峰隔重楼,无不是趣味不尽的艺术境界。

3.桥梁隔在拙政园的中部,就有一座座低矮近水的曲桥分隔水面的。

它丰富了水面的层次,使水面不致一平如镜而显得单调乏味。

这样,人们就有水景可看了,或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从而产生一种宽阔而平远的意境。

4.亭廊隔拙政园的“小飞虹”桥廊,横跨小溪,增添了桥廊南北的景观层次。

特别是它那略带弧曲形的屋面,檐下精致的挂落,屈指可数的几根廊柱,均架于水上,构成空灵而优美的遮隔物,将其后面景色遮得若显若藏,若明若暗,极大地丰富了这一带的景观和层次。

如在“小沧浪”凭栏北望,透过“小飞虹”,可以遥见荷风四面亭,而画面以建山楼为远方的主要背景,其后还有景物隐约。

三、映衬对比,多样统一(一)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映衬对比,多样统一。

拙政园中部山池区,水面占二分之一左右,总体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其四周远近高低,环绕以不同的临水构筑。

远香堂平台面临于水,“香洲”舫伸入于水,“小沧浪”水阁构架于水,几处低矮的平曲桥散布于水,池北还可见具有平野特征的土石相间的假山两座。

所有这些,共同体现了江南水乡特色,构成了拙政园的主旋律。

中部主景区的建筑远香堂,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面的四面厅。

它与众不同,不但位居中央,为四面景物所环拱,而且体量比周围建筑大得多。

结构装饰也特别精美,它和水池一起,奠定了整体景区的体势和主调。

人们如在堂北平台环顾水池及附近景色,中部园林精华尽收眼底。

远香堂西南多水,由“小飞虹”桥廊划分出一个园中之园——小沧浪水院,其中“小沧浪”“志清意远”登建筑物均跨水而架,临水而建,构筑别致。

在此廊间或窗外,所见皆水,这一水环境确实能令人心明眼净,志清意远,从而顿忘尘嚣之纷扰。

远香堂东南为山,山南为“枇杷园”,这是一个著名的园中之园。

不过,它不是“小沧浪”那种闲静朴素的水苑,而是精致丰饶的旱园。

园以曲线优美的云墙界分,进月门,嘉实亭与玲珑馆分别列于前,北有伫立着绣绮亭的黄山假石与外景相隔。

园内枇杷丛植,与攒三聚五的湖石交错而生,夏日,一树树金黄的嘉果与绿叶相映衬,更使这里锦绣满眼,美不胜收。

这两个园中之园,主体、风格是如此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使双方的个性对比得更为突出。

然而,它们对于水池和远香堂这一主景区,主体建筑来说,又处于左右的宾衬地位。

它们以不同的特色衬着作为全园主体的景区和景观,显得宾主分明而不是喧宾夺主。

(二)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映衬对比,多样统一。

拙政园一度名为“复园”,关于拙政园中建筑的数量,明代大画家文征明曾在《拙政园记》中做过统计:凡为堂一,楼一,为亭六,轩、栏、池、台、坞之属二十有三,总三十有一。

就今天看来,建筑的数量就更多,形式及其组合也更为丰富了。

而且,即使是同一类建筑物,也有种种不同,如现今拙政园的亭竟有二十座之多。

至于其形式、结构、处境之不同,宜做典型解剖,分层归纳,以窥苏州园林建筑多样性之一斑。

现分述如下:拙政园的亭,以屋基平面和立柱多寡而论,圆形而立五柱的如笠亭;正方形而立四柱的如松风亭、嘉实亭等;正方形而立十二柱的如梧竹幽居亭;长方形而立四柱的如放眼亭;长方形而立八柱的如绣绮亭;六角形而立六柱的如宜两亭;八角形而立八柱的如天泉亭;平面呈“凸”字形而立八柱的如涵青亭;平面呈扇形而立六柱的如:“与谁同坐轩”亭……以屋顶形式而论,拙政园诸亭一般依其屋基平面分别建园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其宝顶式样也有所不同。

此外还有卷棚歇山,如绣绮亭、雪香云蔚亭,而“与谁同坐轩”亭则带有卷棚庑殿式格局。

拙政园的亭,基本上都是单檐,单天泉亭独用重檐,这有打破了单一。

此外,屋角反翘式样有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两种。

前者如绣绮亭、绮虹亭,其风格朴实端庄于玲珑飞翘;后者如松风亭,反翘作了夸张性的强调,具有秀逸、轻扬、活泼、飞举的美学风格。

再就结构类型个空间体量而言,拙政园诸亭大多为四面临空的独立亭,单也有倚墙而建的半亭,如涵青亭就连接着墙廊,倚虹亭和别有洞天亭也都是半亭,墙上各开一门,其形一方一圆,遥遥相对,各有个性,成为联系东中西三部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别具匠心。

拙政园那么多亭子,其体量也大小各殊。

笠亭是微型的,在山上林间不甚显眼,而天泉亭则是大型的,八角重檐,内外双层,在平地极为突出。

建筑物的存在,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拙政园诸亭所处的环境也各有特色,这更增加了它们的多样性。

如松风亭斜架于山上,毗邻与小沧浪水院,环境幽静;塔影亭夹于两溪之间,以桥沟通,为偏僻的死角点景、引景;荷风四面亭处于宽阔水面的岛上,有曲桥山径联结着各方景点,成为中部的交通枢纽;嘉实亭处于园中之园——枇杷园内,与嘉树丑石为伴,成为此地主景;“与谁同坐轩”以扇面半圆的凸面向水,既可供多角度的观赏,又可在其中多面观景;雪香云蔚亭建于土石之巅,梅林之中,平台上可观辽阔的池水及远香堂一带美丽景色;梧竹幽居亭处于梧、竹、枫、杨等植物之间,两面临水,其地可谓水木清华而风物优美……四、虚实相生,时空交感拙政园小中见大,少中见多,离不开虚实相生的美学。

虚,这可说是苏州园林的生命所在。

(一)门窗框景之虚拙政园是虚实并用,门窗之虚颇为杰出。

远香堂位于山环水抱、风物围拱之中,厅堂四周全部装置秀丽玲珑的玻璃长窗。

这种四面全虚的四面厅,可变观周围景色:东面可见云墙缭曲,古木苍郁;南面可见黄石叠山,小桥流水;西面可见梧柏华轩,曲廊萦纡;背面透过宽阔的平台和水面,可遥望对岸山土起伏,亭台曾差,花树扶疏,波动影摇。

在厅内四望,景色可谓面面不同,窗窗不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梧竹幽居亭四个月洞门两两相对,环环相套。

给人以园转的动势感,人们身在其中,虚灵圆转,如入幻境。

诸洞门外,或高梧清荫,或修竹含香,或枫杨苍古,或绿柳如烟,或亭馆俨然,或漏窗映翳,或曲桥浮光。

在亭内环视门外,圆框内的景中之象,景外之象,生生不已,变化莫测,各种画面惹眼迷目,令人难以应接。

(二)内外借景之虚游人如在梧竹幽居听西望,可见北寺塔依然高耸,把园林空间的边界推到了数里之遥。

这一园外的塔景之虚,还给横向展开、具有平远特征的池山风光增添了纵向的景观,取得了虚实相生、纵横相破的审美效果。

(三)镜像空间之虚苏州园林面积较小,划分为景区之后就更小了。

为了扩大空间感,园中往往在适当的地方设一大镜,称为“镜景”或“镜借”。

它不但把镜前的空间翻了一番,在镜面上使人感到其中有景,其中有象;富于立体的深度感,而且把实在的景观反了一反,使熟悉的景物陌生化,令人顿生新奇别致之感。

人们身在一派空明之中,就如入琉璃世界,水晶天地,可能进行视觉与想象相伴的“镜游”。

拙政园的“香洲”,一进舱门,迎面是明镜相迎,照映出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水景。

镜面上有“烟波划船”匾额,令人感到似实似虚,似真似幻,似静似动,似近似远。

(四)水中倒影之虚拙政园有海棠春坞,是春日品赏海棠风韵的好去处;有荷风四面亭,是夏日品赏水面风来、荷香四溢的极佳景点;有待霜亭,是秋日品味“洞庭需待林满霜”诗意的山亭;有雪香云蔚亭,是冬日赏梅,捕捉暗香浮动的理想之地。

这样,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在绮绣亭,有“晓丹晚翠”匾额,也点出了朝暮景色之美的殊异。

拙政园只有60多亩,然而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美的奇迹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