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天工开物:稻、治铁》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稻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稻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原文】天工开物·稻【明】宋应星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
粘者,禾曰稌,米曰糯。
(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
)长粒、尖粒、圆顶、扁圆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
)最迟者后于清明。
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秧生三十日即拨起分栽。
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
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
)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
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
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
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
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
六月刈初禾,耕治老膏田,插再生秧。
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
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
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
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
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翻译】粮食作物中稻的种类最多。
没有黏性的一类叫做粳稻,舂出的米叫做粳米。
有黏性的稻叫糯稻,舂出的米叫做糯米。
(南方的酒都是用糯米酿造的,因为南方不出产黏黄米)。
本来属于粳稻的一种而晚熟且带黏性的(俗名叫“婺源光”一类),不适合用来酿酒,只能用来煮粥,这是另一个稻种。
从外形上区分,稻谷形状有长芒、短芒(江南称长芒稻种为“浏阳早”,短芒稻则叫做“吉安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天工开物》两则_课件1
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早干、水 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 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 移栽二十五亩。
【翻译】: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若 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育秧期已过 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 长几粒谷,只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一亩秧田所育出 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 “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 物这4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 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天工”表示自然 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 用,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 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开物成务:通晓万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3.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等表示。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4.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 “有余”
“有奇yòujī ”等表示。
①一车炭,千余斤。(《卖炭翁》)
②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西 门豹治邺》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湿种/浸种
第三段:谈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
收获和成熟,都因南北气候及稻 种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 地势高低有关系。可见,农业是一门 最为务实的科学,要因时制宜,因地 制宜,不可一概而论。
③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 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 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 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 地无霜雪故也。
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
最新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8单元 8《天工开物两则》ppt课件.ppt
江 名.南 曰名 劳.铁长芒 名者词曰,浏名阳称早,动名 词字 , 命 名 , 称 名 (3)名西门 名豹词治,邺名,声名.,闻名天望下 《 西 门 豹 治 邺 》
(2)其炎更烈于煤。(状语后置句) 译文:_它__的__火__焰__比__煤__炭__更__厉__害__。_
凡 今稻 夜旬 半日 ,失 方水 期.则 我死 决期 斗.某 至所 名《词大,铁期锥限传 》 (1)期 动 词 , 约 定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兰 亭 集 序 》 动 词 , 至 , 及 泥滓成枵而去. 动 词 , 去 掉 我从去.年辞帝京《 琵 琶 行 并 序 》 (2)去去.走来 了江 形以口 容后守 词,空 ,“船 过来《去”琵的,琶补行充音并节序助》词, 复无 合义 词 , 念去.去.,千里烟波 《 雨 霖 铃 》 复 合 词 , 越 来 越 远 , 往 前 走 了 又 走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8 《天工开物》两则
阶
阶
段
段
二
四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秔. ( jīnɡ ) 夏潦.( lǎo ) 枵.( xiāo )
粳.( jīnɡ ) 刈.( yì ) 淬.( cuì )
稌.( tú ) 汲.灌( jí )
婺.源( wù) 砧.( zhēn )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方.其 副破词荆,州当, 下 江陵《 赤 壁 赋 》
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数 词 , 几 个 天有 名常词道,,规地律有 常 数.矣《 荀 子 · 天 论 》 (5)数识 蒙盈 冲虚 斗之 舰有 乃以 数.千 《数. 滕《 王赤 阁壁 序之 》战 》名动词词,,定计数算 数吕动师词孟,叔列侄举为罪逆状《 〈 指 南 录 〉 后 序 》 范增数.目项王《 鸿 门 宴 》 副 词 , 屡 次
高中语文 第8单元《天工开物》两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ppt精选
34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分层训练
“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天工开物》一书涉及的农业、
工业生产技术近三十种,本课选取的两则,一农一工,颇具有
典型意义。虽然篇幅有限,但仍可以一窥其中的科学思想。首
先,宋应星置《乃粒》于卷首,开宗明义,表现了他的重农思
想,这与那些视务农为可耻的传统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ppt精选
16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分层训练
四、文言句式 1.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 2.其炎更烈于煤 3.以为受锤之地
___判__断__句____ 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 省略句_,__以__(_之__)_为__
ppt精选
17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分层训练
ppt精选
其次,从《稻》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应星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
农学中的“三才”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农学,
历来强调天、地、人三种因素的协调。如,《管子》的《牧民》
《权修》等篇提出了务天时、务地利、用民力等思想,《吕氏
春秋·审时》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 天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顺天时,量地力,则
分层训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赏读:淡泊名利才能显示出自己高尚的志趣,保持心态平 和宁静才能在思想上达到高远的境界。这是诸葛亮表达自己作 为一个读书人志趣清高的名言,被历来的读书人所推崇。尽管 不少人汲汲于名利焦头烂额,但其照样可以请人将此言书写悬 于中厅,以显示自己志趣的不同凡俗。
天工开物全文及译文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 / 作者: 宋应星》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撰。
宋应星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宋应星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该书文字简洁,记述扼要,书中所记均为作者宋应星直接观察和研究所得。
问世以后,有不少版本流传,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国文本,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宋应星生平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宋埠镇牌楼村人)。
其曾祖父宋景,明正德、嘉靖年间,累官吏、工二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入为左都御史。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弟兄4人,胞兄宋应查看全文2012-11-16 08:11:42 作者:宋应星年代:明浏览:205 好评:0 分类:天工开物天工开物-舟车[原文] 宋子曰:人群分而物异产,来往懋迁(1)以成宇宙。
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类哉?人有贵而必出,行畏周行(2);物有贱而必须,坐穷负贩。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Word含解析
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中国在古代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药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曾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让我们走进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来探究一番吧!对于《天工开物》上面这段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尊重自然,取法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赢。
示例: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
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然就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
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
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
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孙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句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ɡ)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 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读jīnɡ。
答案:A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俟.其生芽俟:等到B.即.栽于亩中即:即使C.水火未济.济:帮助D.其再.栽秧再:第二次解析:C项,“济”是“调和”的意思。
新人教版《天工开物》两则PPT完美版
殚述 潦
水溢 刈
dān lǎo yì yì
❖ 1.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诸如文 中的文言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 句式等。
❖ 2.理清文章思路, 概括各段内容。
新人教版《天工开物》两则P P T 完美版 新人教版《天工开物》两则P P T 完美版
新人教版《天工开物》两则P P T 完美版
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 (2)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说明
顺序和说明方法; • (3)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平实。
新人教版《天工开物》两则P P T 完美版
新人教版《天工开物》两则P P T 完美版
• 1.抓住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 一是外显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 、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 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新人教版《天工开物》两则P P T 完美版
新人教版《天工开物》两则P P T 完美版
• (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 辑”顺序:一般按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 如《日本平家蟹》
•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 、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画图表等。
• 4. 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
既作补充说明,又传达深广 的社会内容,有舒缓叙事节 奏调节阅读气氛之用。
• 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补充功用,带出南 方以糯米酿酒的习俗。“所为”二字,令“糯米” 活灵活现。
• 俗名婺源光之类:指出产地俗名令人想象当地以 此“为粥”的饮食习惯。
• 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补充说明过早育种的危险 于平实的叙述中见悲天悯人的情怀。
• 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不雅的俗名。火矢, 火屎也。谓火烧过的废物。但热效很高且不堵通 风口。若不指出,恐生讹误。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天工开物》两则明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宋应星(1587-?),明代科学家。
字长庚,江西奉新人。
自幼聪颖,博闻强记。
年轻时致力于科举,以期金榜题名,重振门第(宋家乃名门望族,到他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
万历四十三年(1615),与其兄同中举人,时称“奉新二宋”,但在此后15年间,与进士无缘。
多次北上的万里之游,开阔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闻,田间农业技术、作坊手工操作都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作了不少笔记和工艺流程素描图,为日后写《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
北上应试的屡屡受挫,社会政治的黑暗,使他对科举彻底绝望,遂下决心转向实学,研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问题。
崇祯十七年(1644),弃官回乡,卒于清顺治年间。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
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他才大学博,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多已失传。
《天工开物》所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来理解。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农作物的耕种栽培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水稻种植,提供了一多半的全国口粮。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江、浙、皖一带手工业,闻名全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宋应星的著述提供了条件。
宋应星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平民百姓接触,熟悉农业耕作、手工作坊的生产情况。
明思宗崇祯七年,宋应星任分宜县(今属江西)教谕,较为闲暇。
宋应星在工作之余,整理资料,从事写作,1637年,宋应星出版了他一生的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他大科学家的历史地位。
《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分别叙述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纺织、制糖、冶铸、造船、酿酒以及制造火药、兵器等物品的生产过程。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8.1《天工开物》两则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天工开物?两那么一、语基落实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俟.其生芽,撒于田中 俟:等到。
老.而长节 老:变老。
绝.之亩 绝:断绝。
D.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幻:想象。
解析D 项,“幻〞的意思是“变化,培养〞。
答案D2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B.C.D.解析A 项,都是动词,制造。
B 项,①助词,的;②代词,指代铁器。
C 项,①代词,那些;②代词,它的。
D 项,①介词,用;②连词,用来。
答案A3以下句中加点的“于〞字用法与“其炎更烈于煤〞中的“于〞字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于.坐 于.前 D.良曰:“长于.臣。
〞 解析A 项,表对象,“向〞;B 、C 两项均表处所,“在〞。
D 项,“于〞字用法与“其炎更烈于煤〞中一样,均表示比拟,“比〞。
答案D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中国那么惟事.冶铸也老.而长节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D.滋.益全无,缺乏尚也解析A项,名词活用为动词,从事;B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老;C项,名词活用为动词,加热。
答案D5以下各句中,与“最迟者后于清明〞句式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B.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解析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D项,定语后置。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治铁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
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
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
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
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
假设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锻,十止耗去其一也。
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
《天工开物上篇粹精》的文言文
《天工开物上篇粹精》的文言文《天工开物上篇粹精》的文言文宋子曰:天生五谷以育民,美在其中,有黄裳之意焉。
稻以糠为甲,麦以<麦夫>为衣,粟、粱、黍、稷毛羽隐然。
播精而择粹,其道宁终秘也。
饮食而知味者,食不厌精。
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为此者岂非人貌而天者哉?○攻稻(击禾轧禾风车水碓石碾臼碓筛皆具图)凡稻刈获之后,离稿取粒。
束稿于手而击取者半,聚稿于场而曳牛滚石以取者半。
凡束手而击者,受击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
收获之时雨多霁少,田稻交湿,不可登场者,以木桶就田击取。
晴霁稻干,则用石板甚便也。
凡服牛曳石滚压场中,视人手击取者力省三倍。
但作种之谷,恐磨去壳尖,减削生机。
故南方多种之家,场禾多藉牛力,而来年作种者则宁向石板击取也。
凡稻最佳者九穰一秕,倘风雨不时,耘耔失节,则六穰四秕者容有之。
凡去秕,南方尽用风车扇去;北方稻少,用扬法,即以扬麦、黍者扬稻,盖不若风车之便也。
凡稻去壳用砻,去膜用舂、用碾。
然水碓主舂,则兼并砻功。
燥干之谷入碾亦省砻也。
凡砻有二种:一用木为之,截木尺许,(质多用松。
)斫合成大磨形,两扇皆凿纵斜齿,下合植┺穿贯上合,空中受谷。
木砻攻米二千余石,其身乃尽。
凡木砻,谷不甚燥者入砻亦不碎,故入贡军国漕储千万,皆出此中也。
一土砻析竹匡围成圈,实洁净黄土于内,上下两面各嵌竹齿。
上合ド空受谷,其量倍于木砻。
谷稍滋湿者入其中即碎断。
土砻攻米二百石,其身乃朽。
凡木砻必用健夫,土砻即孱妇弱子可胜其任。
庶民饔飧皆出此中也。
凡既砻,则风扇以去糠秕,倾入筛中团转。
谷未剖破者浮出筛面,重复入砻。
凡筛大者围五尺,小者半之。
大者其中心偃隆而起,健夫利用。
小者弦高二寸,其中平洼,妇子所需也。
凡稻米既筛之后,入臼而舂,臼亦两种。
八口以上之家堀地藏石臼其上,臼量大者容五斗,小者半之。
横木穿插碓头,(碓嘴冶铁为之,用醋滓合上。
)足踏其末而舂之。
不及则粗,太过则粉,精粮从此出焉。
晨炊无多者,断木为手杵,其臼或木或石以受舂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8.1《天工开物》两则
-8-
8 《天工开物》两则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解多义 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几,几个)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
(1)数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法则、规律) 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细密的) 撒于田中,生出寸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2)许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望) 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6-
8 《天工开物》两则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农作 物的耕种栽培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水稻种植,提 供了一多半的全国口粮。其他油料作物、经济作物也普遍推广,桑蚕 养殖、甘蔗加工、棉花生产都空前繁盛,万历以后从国外引进的玉米、 甘薯、花生、西红柿等农作物新品种,增强了对气候、地况的适应性, 扩大了食物种类。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 场,江、浙、皖一带的纺织业、印染业非常发达,松江的织造、芜湖的 浆染,闻名全国。另外,南北方的瓷器生产也盛况空前,特别是江西景 德镇,连绵十几里,烟火十万家,雇工数万人,形成了大规模工场手工业 的格局。明代的造纸业也进入了集约化生产阶段,从造纸原料到名牌 产品都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他,如采矿、冶金及金属加工 工业也快速发展,永乐年间河北遵化的官营铁厂,工人就有2 500人之 多;广东佛山的民营铁厂,“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屈大均《广东新 语》卷十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宋应星的著述提供了条件。-7-
[学习资料]高中语文 8.1《天工开物》两则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天工开物》两则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不粘者,禾曰秔.(háng)B.泥滓成枵.而去(xiāo) C.待夏潦.已过(lǎo) D.六日刈.初禾(yì) 解析:A 项,“秔”应读“jīng”。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语..百千,不可殚述 方语:方言。
B.收实甚少,滋益..全无 滋益:滋养。
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 火墨:木炭。
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 别:别的。
解析:D 项,别,另外。
答案:D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 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惑之.不解 解析:A 项,代词;B 项,结构助词,“的”;C 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凡治铁成器.. 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 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解析:A 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B 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C 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非无稽之说.也 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 C.地无霜雪故.也 D.其炎.更烈于煤 解析:A 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 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 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火焰。
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8《天工开物》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天工开物》教学目标一、进一步打文言基础,诸如文中的文言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二、把握说明文的特点: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式,说明顺序等。
3、了解封建时期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熟悉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绩。
教学重点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记忆。
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
教学进程一、导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绩,你能说出哪些?(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先的日食和月食记录。
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先记录。
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先的天文学高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
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先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连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活着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连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僧一行活着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公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先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二、疏通课文《稻》第一段:稻的种类。
别离从粘性、功用、稻谷形状和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第一步湿种,第二步播种,第三步分栽。
第三段:水稻的收获和成熟期,和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的关系。
第四段: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和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稻》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稻》表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他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天、地、人)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秧、合理分秧等,就可以够达到丰收的目的,表现了作者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三、疏通课文《治铁》第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八单元⑧《天工开物》两则 优质课件(31张)
教学环节
通读文本 勇于质疑 思考探究 比较辨析 联系现实
课后活动及探究:
•在周边调查《天工开物》中所记 述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看看哪些 至今仍活跃在民间,以小组为单 位写出调查报告,探讨思索中国 古代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 用。
18 、人要想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修养、严于律己。你要求别人怎么样,首先必须自己先做到那样,身教的效果总比言 传更为快捷。严于律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最可信赖的人。
意的时候要淡然。如果说挫折是生命的财富,那么创伤就是前进的动力。谁的人生也不会一帆风顺,以淡然的心态去面对暂时的失败,成功也 只是个时间问题。
9 、随时保持自信,认识自己的价值,做一个能真正坚定自己的珍宝商。 2 、喜欢一个人,就勇敢的告诉他或者她。追求你真正爱的人,只要自己认为值得,那就是值得的。 15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每天送给自己一个微笑。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读 第八单元 第一节 天工开物两则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十中学 吴丽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文中涉及到的文言知识,了解作品及 背景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学生代表讲解,学生探究学 习,老师引导为主,教学为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 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现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 神。感受科学价值和魅力,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热爱 科学的兴趣。
16 、拥有的时候,多加珍惜,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平安就是福。且行且惜,且走且悟,人生之中唯有自强不息,勇敢向前,方可走 出一条阳光大道。
8 、人没有获得成功的时候,成功是神秘的,值得人们苦苦地追求;但当获得成功时,会觉得不过如此,还会觉得有一种失去对手的空虚。 9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 、环境和条件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只有人的内因最重要,不能借口学习条件不好而不努力学习。 9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 、我相信,无论今后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抓住今天,迟早会在奋斗中尝到人生的甘甜。抓住人生中的一分一秒,胜过虚度中的一月一年! 10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利,就会如同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只 有悲喜哀痛七情六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14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 10 、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攀蟾折桂,舍我其谁。 19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外,谦虚谨慎是不可缺少的品格。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成功的门路。 5 、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1 、没有人能给你光明,除了你自己。人的一生,总是失意的时候多,得意的时候少,无论失意还是得意,都要淡定。失意的时候要坦然,得
《天工开物》中篇·冶铸原文及译文
《天工开物》中篇·冶铸原文及译文中篇·冶铸原文作者:宋应星宋子曰:首山之采,肇自轩辕,源流远矣哉。
九牧贡金,用襄禹鼎,从此火金功用日异而月新矣。
夫金之生也,以土为母,及其成形而效用于世也,母模子肖,亦犹是焉。
精粗巨细之间,但见钝者司舂,利者司垦,薄其身以媒合水火而百姓繁,虚其腹以振荡空灵而八音起。
愿者肖仙梵之身,而尘凡有至象。
巧者夺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即屈指唱筹,岂能悉数!要之,人力不至于此。
○鼎凡铸鼎,唐虞以前不可考。
唯禹铸九鼎,则因九州贡赋壤则已成,入贡方物岁例已定,疏浚河道已通,禹贡业已成书。
恐后世人君增赋重敛,后代侯国冒贡奇淫,后日治水之人不由其道,故铸之于鼎。
不如书籍之易去,使有所遵守,不可移易,此九鼎所为铸也。
年代久远,末学寡闻,如珠、暨鱼、狐狸、织皮之类皆其刻画于鼎上者,或漫灭改形未可知,陋者遂以为怪物。
故《春秋传》有使知神奸、不逢魑魅之说也。
此鼎入秦始亡。
而春秋时郜大鼎、莒二方鼎,皆其列国自造,即有刻画必失禹贡初旨。
此但存名为古物,后世图籍繁多,百倍上古,亦不复铸鼎,特并志之。
○钟凡钟为金乐之首,其声一宣,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里之余。
故君视朝、官出署必用以集众,而乡饮酒礼必用以和歌,梵宫仙殿必用以明摄谒者之城,幽起鬼神之敬。
凡铸钟高者铜质,下者铁质。
今北极朝钟则纯用响铜,每口共费铜四万七千斤、锡四千斤、金五十两、银一百二十两于内。
成器亦重二万斤,身高一丈一尺五寸,双龙蒲牢高二尺七寸,口径八尺,则今朝钟之制也。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作模骨,用石灰、三和土筑,不使有丝毫隙拆。
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
油蜡分两:油居什八,蜡居什二,其上高蔽抵晴雨。
(夏月不可为,油不冻结。
)油蜡墁定,然后雕镂书文、物象,丝发成就。
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孔隙熔流净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高中语文《天工开物:稻、治铁》译文精品素材新人教选修
高中语文《天工开物:稻、治铁》译文精品素材新人教选修高中语文《天工开物:稻、治铁》译文精品素材新人教选修水稻的品种最多。
不粘的稻叫粇〔粳稻〕,米叫粳米。
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
〔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造的。
〕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
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和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
其中稻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
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
播种时,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称做秧。
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
若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谷,只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稻秧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
各地名称很多,不可尽述〕。
最晚熟的要经整夏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获。
有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这就是广东的稻,因为此地没有霜雪.稻田十天无水,便有干旱之虞。
夏种冬收的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
靠湖边的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
育这种秧的稻种要在立夏时撒播在地势高的土里,以待农时.南方平原地区,多是一年两栽、两获。
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稻,不是粳稻之类。
六月割早稻,翻耕稻茬田,再插晚稻秧。
晚稻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秧同时播种。
早稻秧一天无水即死,晚稻秧经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暴晒也不怕,这是个奇特的稻种。
种晚稻遇到秋季晴天多的时候,则始终都要灌水。
农家不惜勤苦,以满足用稻米造春酒的需要。
稻要是十天离水就要死,于是育出一种旱稻,属于粳稻但不带粘性,即使在高山地区也可插秧,这又是一个奇特的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工开物:稻、治铁》译文
水稻的品种最多。
不粘的稻叫粇(粳稻),米叫粳米。
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
(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造的。
)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
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和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
其中稻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
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
播种时,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称做秧。
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
若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
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谷,只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
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稻秧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
各地名称很多,不可尽述)。
最晚熟的要经整夏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获。
有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这就是广东的稻,因为此地没有霜雪。
稻田十天无水,便有干旱之虞。
夏种冬收的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
靠湖边的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
育这种秧的稻种要在立夏时撒播在地势高的土里,以待农时。
南方平原地区,多是一年两栽、两获。
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稻,不是粳稻之类。
六月割早稻,翻耕稻茬田,再插晚稻秧。
晚稻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秧同时播种。
早稻秧一天无水即死,晚稻秧经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暴晒也不怕,这是个奇特的稻种。
种晚稻遇到秋季晴天多的时候,则始终都要灌水。
农家不惜勤苦,以满足用稻米造春酒的需要。
稻要是十天离水就要死,于是育出一种旱稻,属于粳稻但不带粘性,即使在高山地区也可插秧,这又是一个奇特的稻。
还有一种香稻,只取其香味以供贵人。
但结实甚少,滋养全无,不值得崇尚。
(选自潘吉星《〈天工开物〉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略有改动)
治铁
锻造铁器,是用炒过的熟铁为原料。
先用铸铁做成砧,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
有句俗话说,“万器以钳为祖”,并非无稽之谈。
刚出炉的熟铁,叫毛铁,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滓。
用过的废品还未锈烂的,叫劳铁,可用以改制成别的器物或原来的器物,再经锻造时只损失其十分之一。
炼铁炉中的燃料,用煤炭的占十分之七,用木炭的占十分之三。
在山林无煤之地,锻工选择坚硬木条烧成火墨(俗名叫火矢,燃烧时不会变为碎末堵塞通风口),其火焰比煤更猛。
即便用煤炭,也另有一种铁炭,取其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不虚散的优点,与烧饭用的煤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
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红后捶打,将泥滓打去,只将黄泥作为接合的媒介。
铁器锤合之后,除非烧红、用斧砍,否则是永不会断的。
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水火作用尚未调合,其质地不坚。
乘出炉时将物料放入清水中淬火,名为健钢、健铁。
这是说未“健”之前,作为钢和铁还存有软弱的性质。
焊接铁的方法,西洋各国另有奇药。
中国小焊用白铜粉作焊药,大件的锻接则竭力挥锤而强行接合。
但经年累月之后,接口终究不牢。
因此大炮虽在西洋有锻成的,而中国还只靠铸造而成。
(出处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