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经络腧穴学课件-奇穴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课件2

《经络腧穴》课件2

详细描述
手厥阴心包经共有9个腧穴,其中较为重要 的腧穴包括曲泽、郄门、间使等。这些腧穴 对于治疗心悸、心痛、失眠等心血管及神经 系统疾病有良好效果。
04
经外奇穴与特定穴
经外奇穴的分类与特点
总结词
经外奇穴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上的重要穴 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和特点。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形成的穴位 ,另一类是人身各部位及孔窍中除十四经脉 及任督二脉所属穴位外的穴位。它们具有明 显的治疗作用,如治疗某些疾病特效,或对
05
经络腧穴的临床应用
经络腧穴在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依据
经络腧穴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经络腧穴的生理变化 、病理反应以及穴位刺激的反应 ,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
程度。
触诊法
通过触摸穴位及周围的皮肤、肌 肉、骨骼等,感知其温度、湿度 、敏感度等变化,从而判断经络
腧穴的功能状态。
望诊法
观察穴位及周围的色泽、形态、 动态等,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经络是人体内各脏腑与体表各组织器官之间的通道,通过 经络的联系,使人体各部分功能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 的正常生理功能。
感应传导
经络具有感应和传导刺激的功能,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 ,刺激可以通过经络传到相应的脏腑,从而产生相应的生 理反应。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的传输,将营养物 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调节机能平衡
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使人体保持正常的生 理平衡。
经络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十五络脉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 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 足走腹。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汇报人: 日期:
• 经络系统概述 • 腧穴系统概述 • 十四经脉及腧穴 • 经络腧穴的临床应用与治疗 • 经络腧穴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定义
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生理系统之一,由经脉、络脉及其附 属组织组成,具有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等重要生 理功能。
腧穴分类
根据其在人体的位置、作用和主治特点,可将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大类。
腧穴的作用与选取方法
腧穴作用
腧穴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
腧穴选取方法
根据疾病的部位、性质和证型,可以通过经脉循行、脏腑功能联系、穴位主治等规律选取相应的腧穴进行针刺或 艾灸等刺激。
腧穴的定位及取穴原则
腧穴定位
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骨度折量寸和体表 标志,可以确定腧穴的具体位置。常用 的定位方法包括骨度折量定位法、体表 标志定位法和手指比量定位法等。
VS
取穴原则
在定位的基础上,根据针灸处方选取相应 的腧穴,并按照一定的配伍规律进行组合 ,以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常用的取穴原 则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 、前后配穴等。

调节阴阳
经络系统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通 过针灸、推拿等刺激经络穴位,可 以调整人体内阴阳平衡,治疗阴阳 失调引起的疾病。
抗病祛邪
经络系统能够抗病祛邪,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动人体免疫功能,增 强抵抗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经络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经络系统的分类
经络系统可分为正经、奇经、别经等。正经有十二条,奇经有八条,别经有十二条,另有十五条络脉 。
经络系统的特点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经络腧穴概述•十二经脉循行及主治•腧穴的定位与主治•经脉养生保健方法•经络腧穴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录01经络腧穴概述1经络系统的组成23从经脉分出的十五条支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的十二条分支,可加强脏腑间的联系和经脉气血的循环。

十二经别分布于四肢和躯干的十二组肌肉和肌腱,是经筋组织和骨骼系统的联络。

十二经筋分布在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腧穴的分类与作用十四经穴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如四缝、百虫窝等。

奇穴没有固定位置的穴位,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治疗依据。

阿是穴通过经络和腧穴的传导作用,可以诊断脏腑器官的病变。

诊断刺激经络和腧穴可以调节脏腑器官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治疗通过经络和腧穴的调养作用,可以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

预防保健经络腧穴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02十二经脉循行及主治走向从肺系横出腋下,沿着上肢内侧前缘,经过寸口,至大指末端。

起点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向上属于肺脏。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悸等肺系疾病,以及肩背痛、掌心热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疾病。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走向从锁骨上窝进入胸腔,向下络肺,入大肠。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疾病。

起点大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缘向上,经过合谷,进入两筋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至肩峰前腋8~10寸处。

03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疾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疾病。

足阳明胃经01起点鼻翼旁,向上到鼻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会后,沿着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

02走向从上齿龈向下至喉结旁人迎穴处,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通过横膈膜向下络脾脏,属胃。

足太阴脾经起点01大趾末端,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太白穴,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

走向02进入腹腔络胃,归属于脾脏。

主治03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疾病。

经络腧穴学-课件

经络腧穴学-课件

奇经八脉
任脉
任脉起于胞中,止于下颌 ,主要与妇科、胸部、腹
部相关。
冲脉
冲脉起于胞中,向上行至 胸中,主要与妇科、腹部
相关。
阴跷脉、阳跷脉
阴跷脉、阳跷脉分别调节 人体下肢两侧的阴气和阳
气。
督脉
督脉起于胞中,止于上唇 ,主要与头部、背部相关

带脉
带脉横行腰部,主要与腰 部相关。
阴维脉、阳维脉
阴维脉、阳维脉分别调节 人体不同部位阴气和阳气
络穴
络穴是络脉在体表的特定穴位,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可以调节表里两经的经气,治疗相关疾病。
例如,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可以治疗咳嗽、气喘等 肺系疾病。
背俞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位于背腰部足 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背俞穴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如肝俞可以治疗肝病、 胆俞可以治疗胆系疾病。
针灸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其中 针刺又分为毫针、皮肤针、耳针等多种方法,艾 灸则分为直接灸、间接灸等多种方式。
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腧穴学,通过对经络 和穴位的认识和定位,确定针刺和艾灸的刺激点 ,以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疗法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不仅在中 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应 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 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 脉,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 的作用。
络脉系统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在四肢及躯干各部的联络,具有加强十二经脉 表里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孙络、浮络
孙络、浮络是络脉系统中的最细小的络脉,具有渗灌气血、濡养全身的作用。

医学课件奇穴课件

医学课件奇穴课件
奇穴的特点是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使用奇穴治疗可以取得比常规穴位更好的效果。
02
CATALOGUE
常见奇穴介绍
头面部奇穴
太阳穴
位于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向后 移1寸的凹陷处。具有醒脑、 明目、止痛的功效,常用治疗
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
印堂穴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具有安神、 醒脑、明目的功效,常用治疗头痛 、失眠、目痛等。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奇穴课件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奇穴的讲解和展示,使学生能够 更好地理解中医穴位理论和实践操作。
奇穴课件的内容包括奇穴的定位、主治 、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图文并 茂的方式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
奇穴的相关知识。
奇穴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 、严谨的原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 威性。同时,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和临床 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奇穴的相
位于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主治失眠、头痛、
眩晕等。
三阴交穴
02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失眠
、月经不调等。
神门穴
03
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失眠、心烦等。
05
CATALOGUE
临床应用案例分享
案例一: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案与效果
奇穴的命名一般以其所在部位或主治功效为基础,如“四缝”、“太阳”、“阑 尾穴”等。
奇穴的分布与分类
奇穴的分布广泛,可以在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如头部、上肢 、下肢等。
根据奇穴的位置和主治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局 部取穴、远端取穴、经验取穴等。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PPT课件
• 经络系统概述 • 腧穴基础知识 • 常用经络腧穴介绍 • 经络腧穴在临床中的应用 • 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阐述经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复杂网络。经 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两者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经络系统。
THANKS
感谢观看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总结词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主要与膀胱和小肠相关 。
详细描述
足太阳膀胱经共有67个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面部、颈部 、胸背部和下肢。这些穴位主治泌尿系统、神志、五官 等疾病,如委中、昆仑、承山等。
足少阴肾经腧穴
总结词
足少阴肾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主要与肾和膀胱相关。
详细描述
足少阴肾经共有27个穴位,其中10个位于下肢内侧, 17个位于胸腹部。这些穴位主治泌尿系统、妇科、男 科等疾病,如涌泉、太溪、复溜等。
腧穴的定位与操作技巧
总结词
准确找到腧穴的位置是治疗的前提,需要掌握一定的定位技巧和方法。操作腧穴时需要 注意安全、准确、有效。
详细描述
掌握腧穴的定位技巧和方法是准确找到腧穴的前提,如根据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 等确定腧穴的位置。操作腧穴时需要注意安全、准确、有效,如采用合适的刺激方法、 掌握正确的刺激强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刺激过度或刺
足太阴脾经腧穴
总结词
足太阴脾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主要与消化系 统和气血相关。
详细描述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其中11个位于 下肢内侧,10个位于胸腹部。这些穴位主 治消化系统、妇科、男科等疾病,如三阴交 、血海、阴陵泉等。

经络学-经外奇穴-PPT精选

经络学-经外奇穴-PPT精选

(华佗)夹脊
• 位置: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两侧, 后正中线旁0.5寸。左右共34穴。
• 主治:胸1至3…上肢疾病,胸1至8…胸部疾病, 胸6至腰5…腹部疾病,腰1至5…下肢疾病。
• 刺灸法:颈胸部直刺0.5-1.0寸,腰部直刺1.01.5寸。可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腰眼
• 位置: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3.5寸。 • 主治:腰痛,尿频,月经不调。 •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 主治:腰扭伤。 • 刺灸法: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1.0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八邪
• 位置: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纹头端。 左右共八穴。
• 主治:烦热,手指麻木,手指拘挛,手背红 肿。
• 刺灸法: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缝
• 位置:在第二~五指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 央。
• 位置:在足背侧,第1-5趾缝纹头端。左右共八 穴。
• 主治:脚气,趾痛,足背肿痛。 •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腰痛点 四缝
上肢部
落枕 十宣
八邪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腰痛点
• 位置:在手背部,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 掌骨的中点处,第二指伸肌腱的桡侧及第四指 伸肌腱的尺侧凹陷中。每侧手背共两穴。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下肢部
膝眼 阑尾
胆囊 八风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阑尾
• 位置: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穴下五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瘫 痪。

17.奇穴教程PPT课件

17.奇穴教程PPT课件

-
8
牵 【定位】

位于面颊部,耳垂前0.5~1寸
【主治】
【刺灸法】向前斜刺0.5-0.8寸。
-
9
颈 【释名】劳,劳伤、痨瘵之意。本穴能治 疗痨瘵(肺结核)、劳损、劳伤,穴在颈部,
百 故名颈百劳。 劳 【穴位定位】
取穴正坐位或俯伏坐位。当大椎直上2 寸,后中线旁开1寸。
【功能】滋补肺阴,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诸虚百损,颈项强痛,瘰疬,落枕,
-
15
【主治概要】 1.夹背穴为治疗脊神经损害性疾病的重要要穴,临床常用于格林—巴利综
合征、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疼痛、肋间神经痛等病。 2.对夹脊分布区域组织有迅速的止痛作用,对各种肩背痛,急、慢性腰扭伤,
腰椎后关节紊乱征等所致的腰痛均有较强的止痛作用。 3.根据脊神经的分布规律:①胸1—4夹脊穴:主治肺疾病;②胸4—7夹脊
咳嗽,气喘,百日咳,项背风湿疼痛,骨蒸潮 热,盗汗自汗,失眠,鼻衄,过敏性鼻炎等。
-
10
子【定位】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宫【功用】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穴性特点】 本穴为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
育等妇科疾病,以及妇女因卵巢功能失常 所致的内分泌紊乱等疾病重要的腹部穴位。 具有养血理气,调经种子之功,为治疗子 宫病的要穴。
4.研究表明,本穴可诱发皮质电位活动,改善脑供血,可用于治疗中风半 身不遂、肢体瘫痪等疗,常配体针治疗。
-
4
【定位】 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 横指的凹陷处。
【穴性特点】 穴处颞部,具良好的祛风泄热、通络止痛
之功,为治疗偏正头痛、眩晕的常用要穴。 《太平圣惠方》言:“太阳主赤眼头痛、目眩 涩。”《玉龙赋》言:“太阳主翳,两目不 明。”《针灸大成》言:“太阳主偏头痛。”

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30
(四)背俞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俞” 即转输、输注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 穴,共十二个。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 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 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
31
32
(五)募穴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 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 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十二个。募 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 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只需掌握7穴)
54
中府LU1(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
【定位】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 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满。
2.肩背痛。 【操作】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针感酸麻 胀可向胸部或肩背部放射。不可向内侧深刺,以 免伤及胸膜和肺脏,引起气胸。可灸。络学和腧穴学的总称,经络学主要 研究经络理论及其应用,主要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 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对临床的指导;腧穴学是研究 腧穴理论和应用,主要阐述腧穴的名称,定位,分类和临 床应用。
2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
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 下的通路。
21
四、腧穴的命名
解剖部位: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
穴位作用:治母疾的睛明、光明、治面瘫的牵正 。
天体地貌:日月、太乙、大陵、丘墟、太溪、涌 泉。
动植物:伏兔、鱼际、犊鼻、鹤顶
建筑居处:天井、屋翳、膺窗、库房、梁门。
中医学理论: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气海。
22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治疗作用
50
【语译】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 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 、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 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过肘 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 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行至大鱼际 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经络腧穴PPT课件

经络腧穴PPT课件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 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 内侧和胸腹。
上下肢内侧
❖ 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和头面、躯干
上下肢外侧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 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 ❖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
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作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 特定的孔隙。 ❖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腧穴的分类
❖ 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为“十四 经穴”,简称经穴,共361个
有名称和固定位置,有经属和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类
❖ 经外穴
有固定名称和明确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 的腧穴,有独特疗效,称为“经外奇穴”
主治:肩胛局部病证、气喘
足太阳膀胱经
(左右各67穴)
❖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 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 部,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背腰臀部,入 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 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 腘窝部相合后循行于小腿外侧,经过外踝 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 隐白 ❖ 公孙 ❖ 三阴交 ❖ 阴陵泉 ❖ 血海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左右各9穴)
❖ 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 属心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 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 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 小肠经相接。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 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 于脑的脉络

经络腧穴完整PPT课件

经络腧穴完整PPT课件
痄腮,失喑,目赤肿痛。 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 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
精选课件
29
合谷
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5. 疔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精选课件
30
曲池(腑证要穴、皮肤病要穴、降压、清 热要穴)
【功能】宣肺祛风、疏 经通络、利咽
精选课件
24
列缺
【主治】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掌中热,上肢不遂。腕部病证。 3.偏正头痛,项强(“四总穴歌”载:“头项寻列缺”)。 4.惊痫,牙痛。 5. 小便热,阴茎痛。
精选课件
25
2手阳明大肠
(1)循行:(如图) (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
精选课件
32
肩髃
【定位】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 下方凹陷中。
【功能】通经活络、利节止痛 【主治】肩周炎、上肢麻痹、咯血、风热瘾疹。
精选课件
33
3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如图
(二)主要病侯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消谷善饥,口渴; 咽喉肿痛;鼻衄,口 ,口唇生疮;颈肿,齿痛;热 病,发狂以及足阳明胃经循行线的肿痛、麻木、厥冷 等。
可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相关性疾病。
精选课件
55
委中
【定位】俯卧位。在 腘窝横纹中点,当 股二头肌腱与半腱 肌肌腱的中间。
【功能】舒筋活络、清 热止痉、祛瘀镇痛
精选课件
56
委中
【主治】 1. 腰痛,《四总穴歌》载:“腰背委中求”,髋关节
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 2. 中风昏迷,半身不遂,癫疾反折。 3. 丹毒,疔疮,发背,腹痛,吐泻,中暑。 4. 衄血不止(又名“血郄”) 5. 自汗,盗汗,疟疾。 6. 遗尿,小便难。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的特定穴位,共有12个。原穴 具有主治三焦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脏腑器官的疾病的作用。
络穴
十五络脉在四肢部特定穴位,共有15个。络穴具有主治该 络脉所属脏腑器官的疾病的作用。
俞募配穴法
俞穴和募穴相配合,称为俞募配穴法。这种配穴法具有协 同作用,常用于治疗同侧或同脏腑器官的疾病。
特点
针灸治疗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特点。通过刺激经络 和腧穴,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节免疫、缓解疼痛等,适用于多种疾病, 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 针灸治疗常用方法及操作技巧
常用方法
针灸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毫针法、艾灸法、拔罐法 、刮痧法等。其中毫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 刺激经络和腧穴,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艾灸法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穴位进行热刺激,具有温 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拔罐法通过负压吸引作用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刮痧法通过刮 拭皮肤表面,促进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经络病候
足少阴肾经经络病变主要表现为骨、髓、耳、腰脊、舌、咽等部 位的症状。
腧穴主治
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常用配穴
在针灸治疗中,足少阴肾经的常用配穴包括太溪、照海、复溜 等穴位。
针灸方法
足少阴肾经的常用针灸方法包括补法、泻法、温法、灸法等,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针灸方法。
06
经络腧穴自我保健方法
.1 经络保健按摩操
1 2
对象
适合所有健康人群
作用
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 阳、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3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八脉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 “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 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 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 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 络诸阳"。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下合穴】
人体中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又称八 会穴。《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府会太仓(中脘)、藏 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悬钟)、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 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膻中)。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现在临床应用已不限于热病,凡与八者有关的病症皆可据情选用。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十二经别】 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 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 “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 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所以,十二经别的循行特 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每一对相为表里经别组成一 “合”,十二经别共组成“六合”。十二经别的功能主要是加强和协 调经脉与经脉之间、经脉与脏腑之间,以及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联 系。 由于十二经别有离、入、出、合于人体表里之间的特点,不仅加 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 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 例如:十二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 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手足三阴 经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与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头面 的循行是分不开的。

经络腧穴课件

经络腧穴课件


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泌尿科:治疗肾病、膀胱炎等

心血管科: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

呼吸科:治疗哮喘、肺炎等

消化科:治疗胃病、肠炎等

血液科:治疗贫血、白血病等

风湿科:治疗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传染病科:治疗肝炎、结核病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阴跷脉与腧穴
阳维脉与腧穴
● 阳维脉: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 阳维脉腧穴:位于人体背部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 阳维脉腧穴分布:包括肩井、肩髎、肩髃、肩外俞、肩中俞、肩内俞、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天髎、
主治:心、胸、神 志等疾病以及与心 、小肠、心包络、 三焦等脏腑相关的 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与腧穴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沿手臂外侧上行止于耳前 腧穴:手太阳小肠经共有19个腧穴分布在手臂外侧、肩部、颈部和头部 功能:手太阳小肠经具有调节小肠、膀胱、心、肺等脏腑的功能 主治:手太阳小肠经主治肩背痛、颈项强直、耳鸣、耳聋等病症
阴维脉与腧穴
阴维脉:人体十二经脉之一与阳维脉相对应 阴维脉的循行路线:从胸中出发沿胸腹两侧下行至下肢内侧 阴维脉的生理功能:调节气血维持阴阳平衡 阴维脉的腧穴:主要有天池、天泉、曲泽、内关、劳宫、大陵等 阴维脉腧穴的临床应用:治疗胸闷、心悸、失眠、胃痛、腹痛等病症

经络学-经外奇穴28页PPT

经络学-经外奇穴28页PPT
• 主治:腰扭伤。 • 刺灸法: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1.0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八邪
• 位置: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纹头端。 左右共八穴。
• 主治:烦热,手指麻木,手指拘挛,手背红 肿。
• 刺灸法: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缝
• 位置:在第二~五指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 央。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背部
定喘 腰眼
夹脊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定喘
• 位置:在颈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0.5寸。 • 主治:哮喘,咳嗽,项强,肩背痛,风疹。现
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 肩背神经痛等。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经络学-经外奇穴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鹤膝风,腿痛;脚气。
• 刺灸法:向膝中斜刺0.5-1.0寸,或透刺对侧 膝眼。可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胆囊
• 位置: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头前下方凹 陷处(阳陵泉)直下二寸。
•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 症,下肢痿痹。
•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八风
经外奇穴
头颈部腧穴 上肢部腧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主 定膝治位眼】 X●正īy膝坐ǎ鹤n关屈膝节膝(风酸或E,X痛 仰-下L卧,E肢5位腿)痿足。痹无在力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3寸髋,骨
【【7.操 定阑作位尾】】 【【操 主 定作治位】】 【主治】
L即直●直●●屈在●正胫án血刺鹤刺膝外坐骨w皮蛔膝ě海0膝0,侧或前i..肤虫肿上5风5在的仰缘~~瘙病痛(1髌称卧旁寸痒10,E韧 外 屈 开寸.X。8,脚-带膝膝一。寸L风气E两眼横。。7疹)侧指。在,凹小。湿陷腿疹处前,侧,疮上在疡部内侧,的 当称犊内鼻膝下眼5膝寸,鹤眼,顶
【【【操 操 主作作治】】】 直向●刺膝急0中.、5斜~慢刺性1寸0阑.。5尾~炎1寸。
阑尾
【操作】 直刺1~1.5寸。
6.胆囊 Dǎnnáng (EX-LE6)
【定位】 正坐或侧卧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
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阳陵泉 【主治】 ●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绞痛,胆胆囊道蛔虫症 【操作】 直刺1~1.5寸。
【主治】掌指●关急节性后腰0.扭5寸伤。 【【操 主作治】】 直●刺落0.枕3~0.5寸。大骨空
外劳宫
● 手指麻木,手指屈伸不利

【操作】 直刺0.5~0.8寸。


9.八邪 Bāxié (EX-UE9) 【定位】 微握拳,在手背侧,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
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主治】 ● 烦热,目痛
独阴
仰卧位。在足第二趾的跖侧远侧趾间关节的中点。
● 胸胁痛,卒心痛,呕吐
● 胞衣不下,月经不调,疝气
直刺0.1~0.2寸。孕妇禁用。
12.气端 【定位】
【主治】
【操作】
Qìduān (EX-LE12)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 (指寸),左右共10个穴位。 ● 足趾麻木,足背红肿疼痛
●● 掌噎中膈热,翻胃,呕吐 【【操 操作作】】 直灸刺。0.3~0.5寸。
中泉
中魁
5.大骨空 Dàgǚkōng (EX-UE5)
【6.定小位骨】空 握X拳iǎ,og掌ǚk心ōn向g 下(。E在X-拇UE指6)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7.主 定腰治位痛】】点 ●握Y拳ā目o,t痛ò掌n,g心d目i向ǎ翳n下。(在EX小-U指E7背) 侧近端指间关节中点处。小 【【【【8【.操 主 操 定 定外作治作位位劳】】】】】宫当伏伏腕●灸●灸掌掌W横。。。。à吐目i纹在在l泻赤á与手手o,肿g掌背背ō痛衄n指侧 侧g血,关,,目(节当当翳E中第第X,-点二二U咽E处、、8喉),三三肿一掌掌痛侧骨骨二及之穴第间,四,左、右五共掌4骨个之穴间位骨空,。
10.八风 【定位】
【主治】 【操作】
Bāfēng (EX-LE10)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背侧,第一~五趾间,趾蹼缘后方 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8个穴位。 ● 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脚气 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八风
11.独阴 【定位】 【主治】
【操作】
Dúyīn (EX-LE11)
子宫
定喘 Dìngchuǎn (EX-B1) 【定位】俯伏或卧位。在背部,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 哮喘,咳嗽
● 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不举 【操作】直刺,或偏向内侧,0.5~1寸。
定喘
大椎
2.夹脊 Jiájí (EX-B2) 【定位】俯伏或伏卧位。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
● 卒中
直刺0.1~0.2寸。
气端
奇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四神聪 Sìshéncōng (EX-HN1) 【定位】正坐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主治】 ●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证 【操作】 平刺0.5~0.8寸。
四神聪
3.印堂 Yìntáng (EX-HN3)
【定位】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4.主鱼治腰】 ●Yúy头āo痛,(眩EX晕-H,N4失)眠,小儿惊风
【定位】 ●正鼻坐塞或,仰鼻卧渊位,。鼻在衄额,部眉,棱瞳骨孔痛直,上目,痛眉毛中。 【【7.操 主球作治后】】●提Qíu捏目hò进赤u 针肿(,痛E从,X-上目HN向翳7)下,平眼刺睑,下或垂向,左眼、睑右跳透动刺,攒眉竹棱、骨睛痛印明堂 【操 定作位】 等平仰,刺靠深0坐0..3位5~~。01.在寸5寸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鱼。腰
【4.定痞位根】 P俯ǐg卧ēn或伏(卧EX位-B。4)在背部,当第八胸椎棘突下,
【【【【【5【【【6【7【【8【....主 操 定 主 操 定 主 操 定 主 定 主 定下腰十腰治作位治作位治作位治位治位极眼七奇】】】】】】】】】】】】俞椎●伏●●●YY旁旁向直伏●●直伏伏●在卧āā腰痞●XSoo开开胃消内刺卧刺卧卧骶位ihyq痛块腰小腰àíǎí约q1痛渴斜0位0位腰位部。jnī.,.痛便.骶í3sz(5,,刺5。5。痛。,在.hh寸癥~不~痛(5ūEu腹胰0在在在当腰寸Xī瘕 利。.11E-痛腺3寸腰寸腰腰尾部X凹(B~,-(8,炎。部。部部骨,B陷E)0遗6XE胸.,,,端当)中-X5尿B-胁寸当当当直第。5B)7痛。后第后上一)正四正2腰寸中腰中椎,线椎线棘骶上棘上突角突,,下之下第第,间三 , 五旁凹腰腰开陷椎椎3中.棘棘5。寸胃突突。脘下下痞下。。根俞
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 ● 目赤肿痛,目翳,麦粒肿,咽喉肿痛 【操作】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上迎香 内迎香
11.海泉 Hǎiquán (EX-HN11) 【定位】正坐张口,舌卷向后方。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12主.治金】津、●玉液舌体J肿īn胀jī,n、舌Y缓ùy不è 收(EX-HN12) 【定位】 ●正坐消张渴口,舌海卷泉向后方,于舌面下,舌系带两旁之 【操作】 用静圆脉利上针取或穴细。三左棱称针金点津刺,出右血称。玉液。 【主治】 ● 舌强不语,舌肿,口疮
肘尖
2.二白 Erbái (EX-UE2)
【定位】 伸腕仰掌。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
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2个穴位。
【主治】 ● 痔疮,脱肛
● 前臂痛,胸肋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二白
3.中泉 Zhōngquán (EX-UE3)
【4.定中位魁】 Z伏hō掌ng。ku在í 腕(背EX侧-U横E4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主 定治位】】 ●握拳胸,胁掌胀心满向,下咳。嗽在,中气指喘背,侧心近痛端指节骨尖上。 【主治】 ●● 胃牙脘痛疼,痛鼻出血
11.十宣 Shíxuān (EX-UE11)
【定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
0.1寸(指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主治】 ● 昏迷,高热,晕厥,中暑,癫痫
● 咽喉肿痛
十宣
【操作】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1.髋骨 Kuāngǔ (EX-LE1)
【2.定鹤位顶】 H仰èdǐ卧ng。在(大EX腿-前LE面2)下部,当梁丘两旁各1.5寸, 【3.定百位虫】窝 一屈B侧膝ǎi二。ch穴在ón,膝gw左上ō 右部(共,E4髌X个-底L穴E的3位)中。点上方凹陷处。 百虫窝
● 毒蛇咬伤,手背肿痛,手指麻木 【操作】 向下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八邪
10.四缝 Sìfèng (EX-UE10)
【定位】 仰掌伸指。在第二~五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
一侧4个穴位。 【主治】 ● 小儿疳积
四缝
● 百日咳
【操作】 直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粘液或出血。
【主治】 ●●●痛便尿经秘频,,崩月漏经,不月调经,不带调下,遗尿
下极俞
【【操 操作作】】 直直●刺刺癫00..痫55~~,11失寸寸眠。。,头痛 【操作】 向上平刺1~1.5寸。
腰眼 十七椎
腰奇
1.肘尖 Zhǒujiān (EX-UE1) 【定位】正坐屈肘约90°。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 【主治】● 痈疽,疔疮,瘰疬 【操作】灸。
● 呕吐,消渴 【操作】 点刺出血。
金津、玉液
13.翳明 Yìmíng (EX-HN13) 【定位】 正坐位,头略前倾。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 【主治】 ● 目疾,耳鸣、失眠,头痛 【操作】 直刺0.5~1寸。
翳明
翳风
14、颈百劳 Jìngbǎiláo (EX-HN14)
【定位】 正坐位或俯伏坐位。在颈部,当大椎直上2寸,
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主治】● 胸1~5夹脊:心肺、胸部及上肢疾病
● 胸6~12夹脊:胃肠、脾、肝、胆疾病 夹脊
● 腰1~5夹脊:下肢疼痛,腰、骶、小腹部疾病 【操作】 稍向内斜刺0.5~1寸,待有麻胀感即停止进针,严格
掌握进针的角度及深度,防止损伤内脏或引起气胸。
3.胃脘下俞 Wèiwǎnxiàshū (EX-B3)
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 ● 颈项强痛
● 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
【操作】 直刺0.5~1寸。
颈百劳
大椎
子宫 Zǐgōng (EX-CA1) 【定位】 仰卧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 ● 子宫脱垂,不孕,痛经,崩漏,月经不调 【操作】 直刺0.8~1.2寸;可灸。
中极
【主治】 ● 目疾
球后
【操作】 选30号以上毫针,用押手将眼球推向上方,针尖沿眶下
缘从外下向内上方,针身成弧形沿眼球刺向视神经方向
0.5~1寸,刺入后不宜捻转,可轻度提插。
5.太阳 Tàiyáng (EX-HN5) 【定位】 正坐或侧伏坐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 头痛,目疾,齿痛,面痛 【6.操耳作尖】 E直rj刺iā或n 斜(刺E0X.-3H~N60).5寸,耳或尖用三棱针点太刺阳出血。 【定位】 正坐或侧伏坐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