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水资源利用情况

合集下载

环境作文之2011年中国环境公报

环境作文之2011年中国环境公报

2011年中国环境公报【篇一:2011年中国淡水环境质量公报】淡水环境2012-06-06状况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

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2011年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长江水系水质总体良好。

9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80.9%、13.8%和5.3%。

长江干流水质为优。

3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96.9%和3.1%。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总体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6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沅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岷江和沱江为轻度污染,乌江为重度污染。

省界河段水质总体良好。

1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8.9%、15.8%和5.3%。

与上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2.6%、19.3%和8.1%。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其中,雅砻江、汉江和嘉陵江水质为优,大渡河、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11.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持平。

贵州铜仁黔-渝交界的乌江沿河断面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

2011年长江水系水质分布示意图黄河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3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9.8%、11.6%和18.6%。

黄河干流水质为优。

21个国控断面均为Ⅰ~Ⅲ类水质。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黄河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

22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0.9%、22.7%和36.4%。

宁波水资源公报2011年

宁波水资源公报2011年

宁波水资源公报2011年2011年宁波市水资源公报一、概述2011年宁波市平均降水量1383.6毫米,比多年平均少8.8%。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状况十分显著,1至5月的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相比严重偏少,全市遭遇五十年一遇干旱;而6月和11月的降水量明显偏多。

地表水资源量55.7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24.1%,水资源总量57.5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23.6%。

全市30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7.4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总量增加0.29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21.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1.52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14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量0.22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21.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9%,其中生活用水4.65亿立方米,生产用水15.09亿立方米,环境用水2.14亿立方米。

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总体情况保持平稳,其中水质为Ⅱ类的占参评总数的70.4%,水质为Ⅲ类的占参评总数的25.9%。

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及平原河网水质仍然较差,主要为Ⅳ~劣Ⅴ类水。

二、降水量(一)分区降水量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383.6毫米(折合水量122.2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1517.1毫米)少8.8%,比2010年降水量(1733.4毫米)少20.2%。

2011年全市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2010年及多年平均比较项目市区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全市 2011年降水量(mm) 1347.2 1410.3 1251.8 1480.2 1426.3 1376.8 1383.6 折合水量(亿m3) 32.24 18.91 12.56 18.49 23.68 16.36 122.24 2010年降水量(mm) 1593.0 1610.5 1425.9 1785.2 2052.3 1914.4 1733.4 折合水量(亿m3) 38.13 21.60 14.31 22.30 34.07 22.74 153.15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1506.3 1546.8 1319.5 1573.0 1630.6 1455.1 1517.1 折合水量(亿m3) 36.05 20.74 13.24 19.65 27.07 17.28 134.04 2011年全市流域分区年降水量与2010年及多年平均比较项目姚江流域(余慈区)奉化江及甬江干流区(城市供水区)象山港及三门湾区入曹小区 2011年降水量(mm) 1299.9 1392.3 1417.1 1742.1 折合水量(亿m3) 27.48 42.96 50.29 1.51 2010年降水量(mm) 1491.3 1654.8 1941.6 1908.0 折合水量(亿m3) 31.53 51.06 68.90 1.66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1400.3 1540.6 1557.6 1869.0 折合水量(亿m3) 29.60 47.54 55.27 1.63 (二)降水量年内分配2011年全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状况十分显著。

山西省水资源公报2011

山西省水资源公报2011

山西省水资源公报2011【篇一:山西省水资源公报2008】山西省水资源公报(2008年)综述2008年全省降水量728.83亿立方米,平均雨深466.4毫米,相应频率67%,属偏枯水年;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量51.33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8.8822亿立方米,扣除二者重复计算量42.839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87.3814亿立方米;全省地表水入境水量0.2985亿立方米,出境水量31.4314亿立方米;省内7座大型水库和61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6.9762亿立方米;全省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0.18米。

本年度全省供水总量61.028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及地下水供水量57.0672亿立方米(含向北京供水量0.1508亿立方米,黄河提引水量3.584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及矿坑排水利用量3.9615亿立方米;全省总用水量为60.8779亿立方米,其中新鲜水用水总量56.9164亿立方米;耗水总量42.8544亿立方米。

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7.6080亿吨;主要河流污染严重,25处重点监测河段有21处水质为劣Ⅴ类水,16条主要河流评价河长1525.9公里,污染河长1267.4公里;7座大型水库中有6座水库做了水质评价,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后湾水库为Ⅱ类水,漳泽水库、关河水库为Ⅲ类水,册田水库为劣Ⅴ类水。

全省共统计6条主要河流控制站悬移质输沙量,控制面积44673平方公里,年输沙量96.821万吨,年平均输沙模数21.7吨/平方公里。

全省水资源概况见表1。

2008年山西省水资源概况表1一、来水量(一)降水量2008年全省降水总量为728.83亿立方米,平均雨深466.4毫米,相应频率67%,属偏枯水年。

与上年比减少了16.2%,与多年平均值(1956~2000年系列平均值,下同)相比偏枯8.3%。

行政分区中,阳泉、长治、忻州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500毫米,忻州最大为544.5毫米;晋中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392.5毫米,其次为大同429.4毫米,其它各市介于430~500 毫米之间。

2011年中国水资源利用情况

2011年中国水资源利用情况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为用水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水量之和,按受水区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统计。

地表水源供水量指地表水工程的取水量,按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四种形式统计;地下水源供水量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淡水、深层承压水和微咸水分别统计;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回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水源工程的供水量。

海水直接利用量另行统计,不计入总供水量中。

2011年全国总供水量6107.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6.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53.3亿m3,占总供水量的81.1%;地下水源供水量1109.1亿m3,占总供水量的18.2%;其他水源供水量44.8亿m3,占总供水量的0.7%。

与2010年相比,全国总供水量增加85.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71.7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增加1.8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11.7亿m3。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32.3%,引水工程供水量占33.7%,提水工程供水量占30.4%,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量占3.6%。

全国跨水资源一级区调水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向其左右两岸的海河和淮河流域调水,以及长江下游向淮河流域的调水,其中,海河流域引黄河水39.5亿m3,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89.6亿m3和27.2亿m3,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15.7亿m3,长江流域从淮河、钱塘江、澜沧江分别引水4.9亿m3、0.03亿m3和0.7亿m3,桂贺江从湘江引水0.3亿m3,甘肃河西走廊内陆河从黄河引水2.6亿m3。

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83.8%,深层承压水占15.8%,微咸水占0.4%。

在其他水源供水量中,污水处理回用量32.9亿m3,集雨工程水量10.9亿m3,海水淡化水量1.0亿m3。

2011年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604.6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

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和山东,分别为252.1亿、182.3亿和57.4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有数量不多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12-06-0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Array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会议提出,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要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要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大气、水体、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要坚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合作。

新华社记者摄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妥善处理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关系,有效应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政策措施。

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更加强化,指导思想更加明晰,重点任务更加突出,保障措施更加有力。

一是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进一步强化。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

2011水资源公报

2011水资源公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1年水资源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目录综述 (3)一、水资源量 (5)(一)降水量 (5)(二)地表水资源量 (7)(三)出入境、入海水量 (11)(四)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11)(五)水资源总量 (11)二、蓄水动态 (14)三、供用耗排水量 (15)(一)供水量 (15)(二)用水量 (15)(三)耗水量 (17)(四)废污水排放量 (17)四、用水指标 (18)五、江河水库水质 (19)(一)主要水系水质状况 (19)(二)水库水质状况 (22)(三).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2)(四).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24)(五)跨设区市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水量达标率考核状况 (24)(六).主要水污染事件 (24)六、重要水事 (26)综述2011年,广西平均降水量1268.8mm,降水总量3002.7亿m3,比多年均值偏少17.5%;水资源总量1350.6亿m3,比多年均值偏少28.7%,为偏枯水年份。

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93.4亿m3,比年初减少64.1亿m3。

2011年广西雨情总的特征是:全区降雨属偏枯年景,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共发生7次区域性或局部明显的降雨,比常年偏少,其中区域性的暴雨过程仅1次,发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

全区主要江河来水总量属枯水年景,来水量与历年平均相比均偏少。

其中北流河、南流江偏少6成,柳江、右江、西江、湘江偏少4~5成,其余江河偏少3~4成。

2011年广西总供水量302.72亿m3,比上年增加1.14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91.41亿m3,地下水供水量10.8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0.494亿m3。

2011年广西总用水量为302.72亿m3,其中生产用水量267.21亿m3,生活用水量30.24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5.27亿m3。

2011年广西总耗水量为133.68亿m3,比2010年减少0.32亿m3,广西综合耗水率44.16%。

2011年中央一号关于水资源的文件

2011年中央一号关于水资源的文件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

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

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2011年大连市水资源公报

2011年大连市水资源公报

2011年大连市水资源公报2012年3月22日是第20个世界水日,大连市水务局公开发布了《2011年大连市水资源公报》,这是自2001年以来,市水务局连续第11年发布公报,向社会各界通报大连市水资源情况。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31.4毫米,折合水量91.9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增加8.1%,比2010年减少7.0%。

2011年汛期大范围降水过程共发生4次,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70.6%。

今年降水特点为时空分布不均、局地历时长、时段总量大、强度高,阶段性明显。

地表径流产流状况比较理想,2011年河川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增加23.7%、比2010年减少2.3%。

2011年碧流河流域河川径流量比2010年减少17.1%、比多年平均值增加3.2%,碧流河水库年末蓄水量为6.35亿立米,同比去年减少9.4%;英那河流域河川径流量比2010年减少12.1%、比多年平均值减少5.7%,英那河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21亿立米,同比去年减少1.8%。

2011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8.3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增加22.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8.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0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之间重复计算水量6.75亿立方米。

2011年全市入境水量4.47亿立方米,其中碧流河入境水量3.34亿立方米,英那河入境水量1.13亿立方米;出境水量0.17亿立方米,主要流入丹东境内刁家坝。

全市主要河流入海水量33.11亿立方米,其中入渤海8.41亿立方米,入黄海24.70亿立方米。

2011年各县(市)区地下水动态水位年末较年初变化态势:全市地下水位呈部分地区下降、部分地区上升状态。

其中瓦房店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21米;普兰店市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24米;庄河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18米;金州新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08米;甘井子区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14米;旅顺口区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11米;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24米。

2011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1中国水资源公报
和水生态安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
一步完善,全国76%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1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82.3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132.9
亿m3,比常年值偏少9.4%,比2010年减少16.3%,是1956年以来
12.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8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江苏和陕西偏多40%~60%;比常
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和贵州偏
少40%~50%。
2011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亿m3,从我国
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518.9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
储存量增加的有6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江苏和山东分别增加14.8亿
m3和9.9亿m3;储存量减少的有1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黑龙江减少
最多,为14.2亿m3,河南、甘肃、辽宁、内蒙古和河北的减少量在
5亿~9亿m3之间。1997~2011年北方平原地下水开采区浅层地下
水储存变量累积变化情况,除1998年和2003年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有
水量318.6亿m3;西藏自治区水库蓄水量没有变化。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11年,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
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减少23.0亿m3。其
中,上升区(水位上升0.5m以上)面积占13.4%,地下水储存量增
加63.0亿m3;下降区(水位下降0.5m以上)面积占18.6%,地下水
设,启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

2011年成都水资源公报

2011年成都水资源公报
(1)岷江
表4 2010年岷江干流主要水文站月、年径流量(单位:亿m3)
河名
站名
项目
各月实测径流量
年径流量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岷江
都江水文站
2010年
6.91
5.27
6.64
9.64
13.28
26.18
25.34
20.62
20.55
15.86
5.60
7.15
163.05
2011年成都市水资源公报
(审定稿)
成都市水务局Leabharlann 目录综述3水资源量4
供用水量14
污水处理17
洪涝干旱18
重大水事19
附图:成都市2010年降水等值线图
成都市2010年降水距平差等值线图
2011年成都市水资源公报
发布:成都市水务局
审查:唐初阳欧芝江马林毅陈永健刘晓玉何剑
姚勇郭浩毛道麒刘小彬季建田文志
尹红张泽民刘永莉严利华罗耕
8
9
10
11
12
南河
2010年
0.60
0.47
0.75
1.25
2.28
3.29
5.05
13.52
5.94
1.99
1.43
1.13
37.72
多年平均
0.32
0.29
0.45
0.70
0.90
1.43
3.84
4.70
2.89
1.46
0.81
0.52
18.30

中国的水资源2011.11.2

中国的水资源2011.11.2
引黄济青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引黄济青
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省境内一项将黄河水引向青 岛的水利工程
南 水 北 调 示 意 图
“南水北调”工程是将南方长江 (河流)的水北调,该工 程分为西线、中线、东线3种调水方案。 其中西线方案是将该河上游的水调往 黄河 (河流)上游, 以解决 地区的缺水问题;东线和中线方案最终都将水 西北 调往 (地形区),沿途经过的主要大河 华北平原 海河 有 长江 、 、 黄河 、 ,构成四横三纵新格局 淮河
阅读P67页的材料“干渴” 的城市,思考:我们有什么办法 替“干渴”的北京解渴?
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库、控制外来 人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世界用水量的增加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城市居民用水 工业用水 农业用水
1900年用水 量 1950年用水 量 1985年用水 量 预计2000年 用水量
西线 东线
中线
6.该资源的调配直接反映了我国( B A.水资源季节变化大 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能源季节变化大 D.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1)这幅漫画揭示了 什么问题?
(2)这一问题在我国十 分突出,其解决途径主 要有哪些? (1)水资源短缺问题 (2)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利工程,节 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科学用水,海水 淡化等
夏秋多,冬春少, 1、特点: 年际变化大
2、原因: 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
思考:
除自然原因(人均少、时空分 布不均)而导致我国缺水以外,结 合课本69页及生活中所见所闻谈谈 导致我国缺水的人为原因。
缺水的原因
• 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
• 分布不均(时间和空间) • 人口增长

云南水资源公报2011

云南水资源公报2011

2011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云南省水利厅现将2011年全省的水资源量、供用耗排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11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98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3775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3%,为1956年以来仅次于2009年的特枯水年。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除滇西、滇南降水量相对正常外,滇中、滇东等地区降水量严重偏少。

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年降水量最大,为1711毫米;昆明市最小,为562毫米。

与常年比,西双版纳、普洱年降水量偏少7%和9%;临沧、保山、大理3个州市偏少11%~19%;怒江、德宏、迪庆、玉溪、红河、文山6个州市偏少20%~29%;丽江、楚雄、昭通3个州市偏少31%~37%;昆明、曲靖偏少43%和46%。

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别比常年偏少34%、41%、22%、11%、15%和19%。

地表水资源量 2011年是我省遭遇连续干旱的第三年。

由于旱情的叠加影响,全省江河来水严重偏少,众多中小河流断流;201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480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386毫米,比常年偏少33%。

行政分区中,怒江州年径流深最大,为1032毫米;楚雄州最小,为96毫米。

与常年比,西双版纳、保山、普洱3个州市地表水资源量偏少12%~18%;临沧、德宏、迪庆3个州市偏少23%~30%;文山、红河、怒江、大理4个州市偏少31%~40%;丽江市、玉溪市偏少44%和50%;楚雄州偏少57%;曲靖、昭通、昆明3个州市偏少63%~65%。

全省各流域河道来水量大幅度减少,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年地表水资源量分别比常年偏少53%、55%、31%、21%、25%和21%。

地下水资源量 2011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548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9%。

地下水径流模数1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

行政分区中,德宏州地下水径流模数最大,为3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昆明市最小,为3万立方米/平方千米。

2011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_

2011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_

也遭到不同程度污染,已威胁到城乡饮水安全;2.72 万平方公 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尚未得到治理;河道断流、湿地萎缩等问题 不同程度存在。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和粮 食安全的重大制约。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七 成,还有 3000 多万亩耕地是望天收。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我省灌 溉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在全省各地都在吃老 本,“用的是大跃进的水,种的是学大寨的田”,粮食生产持续稳 定增产的后劲不足。
总面积的 水量为 229.04 亿 m3,比上年增加 4.43 亿
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 96.86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 42.3%,比上 年增加 8.26 亿 m3;地下水源供水 131.30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 57.3%,比上年减少 3.84 亿 m3;集雨及其它水源工程供水 0.88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 0.4%。在地表水开发利用中,引用入过境 水量为 35.50 亿 m(3 包括引黄河干流水量 34.22 亿 m3),其中流 域间相互调水 20.63 亿 m3。在地下水利用量中,开采浅层地下水 120.27 亿 m3,中深层地下水 11.03 亿 m3。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11 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 222.5 亿 m3,折合径流深 134.4 mm,比多年均值 304.0 亿 m3 偏少 26.8%,比上年度偏少 46.9%。 按流域分区,淮河、长江、黄河、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分 别为 89.70 亿 m3、62.25 亿 m3、61.04 亿 m3、9.46 亿 m3,其中,淮 河、长江、海河流域分别比多年均值减少 49.7%、3.3%、42.1%; 黄河流域比多年均值偏多 35.7%。豫南淮河流域的淮河干流水 系、史河水系、洪汝水系和长江流域的唐河支流比常年减幅超 过 50%,海河流域的漳卫河水系和豫东沙颍平原、南四湖湖西 区比常年减幅超过 30%。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则比常年偏多 50%左右。 全省 18 个省辖市中,位于南部、中北部的信阳、驻马店、安

2011年全国各省供水量、人口、国土面积、农业种殖面积产量、GDP表

2011年全国各省供水量、人口、国土面积、农业种殖面积产量、GDP表

14.7 6.9 1.1 71.4 0.3 0.4
4953.3
1109.1
44.8
6107.2
789.9
1461.8
437.5
、人口、国土面积、农业种殖面积产量、GDP表
用 水 量 农业 224.2 148.9 124.6 128.4 307.6 140.5 183.1 168.4 142.3 92.1 193.2 96.1 171.7 89.7 272.3 56.2 98.6 43.4 49.7 23.6 81.6 93.8 135.9 16.5 488.4 10.2 11.6 33.8 66.1 23.5 27.4 生态环境 9.1 7.2 10.3 2.2 3.3 3.6 2.6 4 0.3 4.6 5.6 1 2.1 4.9 5.6 2.1 1.5 3.4 0.6 0.7 7.9 3 10 0.5 8.7 4.5 1.1 0.1 1 0.5 0 总用水量 464.2 224.1 229.1 233.5 556.2 196 326.5 294.6 296.7 198.5 301.8 146.8 262.9 144.5 352.4 87.8 208.8 74.2 95.9 86.8 131.2 122.9 184.7 124.5 523.5 36 23.1 44.5 73.6 31.1 31 人口数量 人 104303132 95793065 94023567 80418200 78659903 71854202 65683722 59500510 57237740 54426891 46026629 45966239 44567475 43746323 38312224 37327378 36894216 35712111 34746468 28846170 27462297 25575254 24706321 23019148 21813334 19612368 12938224 8671518 6301350 5626722 3002166 2300000 4649985 0.00254 2353.01 364 3.6 30156.78 4,669 0.1101 15689.91 2,429 1339724852 964.76264 569,640.00 88,196.00 国土面积 (万km2) 18 15.38 16.7 48.14 10.26 18.77 21.18 13.97 18.59 10.2 23.6 38.33 16.7 14.59 45.48 20.56 12.13 15.63 17.6 8.23 18.74 45.44 118.3 0.63 166 1.68 1.13 3.4 6.64 72.23 122.8 GDP GDP (亿元) (亿美元) 53,210.28 45,361.85 26,931.03 21,026.68 49,110.27 24,515.76 19,669.56 15,300.65 19,632.26 32,318.85 11,720.87 8,893.12 11,702.82 22,226.70 12,582.00 12,512.30 17,560.18 11,237.55 5,701.84 10,011.37 10,568.83 5,020.37 14,359.88 19,195.69 6,610.05 16,251.93 11,307.28 2,522.66 2,102.21 1,670.44 605.83 8,238.42 7,023.26 4,169.66 3,255.51 7,603.62 3,795.71 3,045.39 2,368.96 3,039.61 5,003.85 1,814.71 1,376.90 1,811.92 3,441.30 1,948.04 1,937.25 2,718.80 1,739.88 882.8 1,550.04 1,636.35 777.29 2,223.30 2,972.02 1,023.42 2,516.25 1,750.68 390.58 325.48 258.63 93.8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利用问题研究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利用问题研究

2011年6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un.2011第25卷第3期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25No.3●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利用问题研究武敏(新乡学院政法系,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水资源就没有人类。

水和水资源在自然物质概念上是不同的,水资源不等于水,水资源只占地球系统中水的十万分之三,可见水资源是很有限的,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的急剧增加,整体水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文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和利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利用中图分类号:D922.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11)03-0025-03收稿日期:2011-03-25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QN-117)作者简介:武敏,女,河南濮阳人,新乡学院政法系讲师,硕士。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不消耗或基本不消耗水的内部利用,例如水力发电、水运、水产养殖、水上旅游等。

二是需要消耗并消耗水资源的外部利用,例如各种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

对水资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的时刻。

早期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利用仅是为了满足生理和生存的需要,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农业用水逐渐增加。

在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水资源的消耗量和水资源总量相比还微乎其微。

工业革命以后,各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人口也随之急剧增长,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迅速增多,水体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很多原本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由于污染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在这种状况下,世界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水现象。

20世纪下半期,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水资源的消耗量仍然在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将会长期存在。

2003至2011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

2003至2011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

表1 2011年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水资源一级区降水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水资源总量全国55132.9 22213.6 7214.5 1043.1 23256.7 北方6区19517.8 4022.4 2509.2 895.5 4917.9 南方4区35615.1 18191.2 4705.3 147.6 18338.8 松花江区4070.5 987.3 420.5 190.1 1177.4 辽河区1481.0 332.1 179.8 77.9 410.0 海河区1658.5 135.9 237.3 162.0 297.9 黄河区3888.5 620.9 411.2 118.5 739.4 淮河区2672.8 643.3 399.0 249.3 892.6 长江区16603.3 7713.6 2138.0 124.0 7837.6 其中:太湖流域412.6 173.6 43.8 20.3 193.8 东南诸河区2909.1 1414.7 392.6 8.4 1423.0 珠江区7420.0 3676.8 862.7 15.3 3692.2 西南诸河区8682.7 5386.0 1311.9 0.0 5386.0 西北诸河区5746.6 1303.0 861.4 97.7 1400.6表2 2011年各水资源一级区供水量和用水量单位:亿m3水资源一级区供水量用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总供水量生活农业生态环境总用水量工业其中:直流火核电全国4953.3 1109.1 44.8 6107.2 789.9 1461.8 437.5 3743.6 111.9 6107.2 北方6区1755.8 981.0 29.6 2766.4 288.3 359.7 26.7 2044.0 74.4 2766.4 南方4区3197.5 128.1 15.2 3340.8 501.6 1102.1 410.8 1699.6 37.5 3340.8 松花江区293.1 201.0 1.3 495.5 36.3 79.4 17.2 364.4 15.4 495.5 辽河区94.7 109.0 3.7 207.4 34.2 34.8 132.9 5.5 207.4 海河区122.9 234.3 11.9 369.1 62.7 55.0 1.1 238.6 12.6 369.1 黄河区268.5 129.0 6.9 404.4 48.0 65.5 1.0 281.4 9.6 404.4 淮河区475.3 178.3 4.7 658.3 88.1 103.8 7.1 451.6 14.8 658.3 长江区1922.4 79.7 7.8 2010.0 273.4 746.8 334.3 973.1 16.7 2010.0 其中:太湖流域354.4 0.4 0.1 354.8 50.9 213.8 167.5 87.5 2.7 354.8 东南诸河区336.4 8.8 0.9 346.1 55.4 128.2 19.7 157.4 5.1 346.1 珠江区834.5 36.0 6.3 876.8 159.6 216.6 56.8 485.3 15.3 876.8 西南诸河区104.1 3.6 0.1 107.9 13.1 10.5 83.8 0.4 107.8 西北诸河区501.2 129.3 1.0 631.6 19.0 21.1 0.4 575.0 16.4 631.6 注:生态环境用水不包括太湖的引江济太调水16.0亿m3、浙江的环境配水23.7亿m3和新疆的塔里木河大西海子下泄水量、塔里木河干流沿岸胡杨林生态用水、阿勒泰地区河湖补水等25.0亿m3。

2011年淮南水资源公报0418发布

2011年淮南水资源公报0418发布

2011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淮南市水利局二○一二年三月发布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编制单位: 淮南市水利局阜阳水文水资源局审定:王寅生复审: 段述成张松明初审:姚诚苏娅编写: 史明礼李昭肖存燕王辉曾献娟冯清华吴升红方红春周爱勤刘国东张建目录综述一、水资源量1.当地水资源量2.淮河干流入境水量二、蓄水动态1.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正常蓄水情况2.淮河北岸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三、供用水量1.供水量2.用水量3.耗水量4.水资源利用概况及用水指标四、水质状况1.河流水质2.湖泊水质3.水功能区水质4.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5.入河污水及污染物量五、重要水事六、相关知识和名词解释综述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跨淮河两岸。

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9″、北纬32°32′45″~33°00′24″,东邻凤阳、定远,西接寿县,南与长丰县接壤,北与颍上、利辛、蒙城、怀远相毗邻。

淮南市辖6区1县,总面积2596.4平方公里。

淮南市属淮河水系,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穿越市境共计长87公里。

主要的支流有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窑河、东淝河、永幸河;主要湖泊有焦岗湖、高塘湖、瓦埠湖、石涧湖等;主要闸坝有焦岗闸、西淝河闸、永幸闸、架河闸、泥河闸、青年闸、尹沟闸、窑河闸、大涧沟闸等;小型水库有泉源水库、丁山水库、乳山水库、南塘水库、罗山水库等共计26座。

淮南市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易发生旱涝灾害,多年平均降水量886.5毫米,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

本《公报》按流域分区对淮南市当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水资源各要素的多年平均值采用1956~2000年系列均值。

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829.6毫米,较上年均值偏少1.1%,较多年均值偏少6.4%,属偏枯年份。

淮河入境水量76.9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少70.3%,较多年均值偏少63.2%。

2002-2011年水资源公报

2002-2011年水资源公报

2002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

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

水资源量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

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量降水量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

中国水资源历年流入流出水量

中国水资源历年流入流出水量

1997年,从新、内蒙古、桂、滇、藏5省(区)边境流入国境的水量共309亿立方米,从新、滇、藏3省(区)流出流出国境的水量共5606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972亿立方米。

1997年全国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海河、黄河和淮河4片的入海水量为373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3片的入海水量为16989亿立方米。

1999年全国水资源量平衡概况:国内产水总量28196亿立方米,入国境水量289 亿立方米,动用上年水库蓄水量和地下水储存量283亿立方米;入海水量和出国境水量共24567亿立方米,用水消耗量3028亿立方米,经推算非用水消耗量约1170亿立方米。

2001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31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2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82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83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3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1亿立方米。

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3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84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计70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251亿立方米。

2004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

2005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91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694亿m3,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1139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6605亿m3,比2004年增加3684亿m32006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85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332 亿m3,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966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4620亿m3 2007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8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873 亿m3,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685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4360亿m32008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33亿m;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57亿用,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647亿用;全国入海水量为16101亿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为用水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水量之和,按受水区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统计。

地表水源供水量指地表水工程的取水量,按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四种形式统计;地下水源供水量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淡水、深层承压水和微咸水分别统计;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回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水源工程的供水量。

海水直接利用量另行统计,不计入总供水量中。

2011年全国总供水量6107.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6.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53.3亿m3,占总供水量的81.1%;地下水源供水量1109.1亿m3,占总供水量的18.2%;其他水源供水量44.8亿m3,占总供水量的0.7%。

与2010年相比,全国总供水量增加85.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71.7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增加1.8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11.7亿m3。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32.3%,引水工程供水量占33.7%,提水工程供水量占30.4%,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量占3.6%。

全国跨水资源一级区调水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向其左右两岸的海河和淮河流域调水,以及长江下游向淮河流域的调水,其中,海河流域引黄河水39.5亿m3,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89.6亿m3和27.2亿m3,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15.7亿m3,长江流域从淮河、钱塘江、澜沧江分别引水4.9亿m3、0.03亿m3和0.7亿m3,桂贺江从湘江引水0.3亿m3,甘肃河西走廊内陆河从黄河引水2.6亿m3。

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83.8%,深层承压水占15.8%,微咸水占0.4%。

在其他水源供水量中,污水处理回用量32.9亿m3,集雨工程水量10.9亿m3,海水淡化水量1.0亿m3。

2011年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604.6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

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和山东,分别为252.1亿、182.3亿和57.4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有数量不多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各水资源分区中,南方4区供水量3340.8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54.7%;北方6区供水量2766.4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45.3%。

南方4区均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其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95%左右;北方6区供水组成差异较大,除西北诸河区地下水供水量只占总供水量的20.5%外,其余5区地下水供水量均占有较大比例,其中海河区和辽河区的地下水供水量分别占总供水量的63.8%和51.7%。

各省级行政区中,南方省份地表水供水量占其总供水量比重均在90%以上,而北方省份地下水供水量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河北、北京、河南和山西4个省(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用水量用水量是指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水量之和,按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四大类用户统计,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量。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其中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第三产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牲畜用水在内。

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林、果、草地灌溉及鱼塘补水。

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而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2011年全国总用水量6107.2亿m3。

生活用水789.9亿m3,占总用水量的12.9%;工业用水1461.8亿m3(其中直流火(核)电用水量为437.5亿m3),占总用水量的23.9%;农业用水3743.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1.3%;生态环境补水111.9亿m3(不包括太湖的引江济太调水16.0亿m3、浙江的环境配水23.7亿m3和新疆塔里木河大西海子下泄水量、塔里木河干流沿岸胡杨林生态用水、阿勒泰地区河湖补水等生态环境用水量25.0亿m3),占总用水量的1.9%。

与2010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85.2亿m3,其中生活用水增加24.1亿m3,工业用水增加14.5亿m3,农业用水增加54.5亿m3,生态环境补水减少7.9亿m3。

按水资源分区统计,南方4区用水量3340.8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4.7%,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补水分别占全国的63.5%、75.4%、45.4%、33.5%;北方6区用水量2766.4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45.3%,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补水分别占全国的36.5%、24.6%、54.6%、66.5%。

与2010年相比,松花江区和长江区增加较多,分别增加38.9亿m3和26.9亿m3,主要是农业用水增加所致;淮河区和黄河区分别增加19.0亿m3和12.2亿m3左右;其余水资源一级区用水量增减数量不大。

按东、中、西部地区统计,用水量分别为2220.3亿m3、1967.5亿m3、1919.4亿m3,相应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6.4%、32.2%、31.4%。

生活用水比重东部高、中部及西部低,工业用水比重东部及中部高、西部低,农业用水比重东部及中部低、西部高,生态环境补水比重西部高、东部及中部低。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用水量增加5.5亿m3,中部地区用水量增加88.0亿m3,西部地区用水量减少8.3亿m3。

总用水量增加10亿m3以上的有黑龙江、江西、吉林和山西4个省,以农业用水增加为主;增加5亿~10亿m3的有湖北和福建2个省,湖北以农业和生活用水增加为主,福建以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增加为主。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m3的有江苏、新疆和广东3个省(自治区),用水量少于50亿m3的有天津、西藏、青海、北京和海南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上的有新疆、宁夏、西藏、黑龙江、甘肃、海南和青海7个省(自治区),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40%以上的有上海、重庆、湖北3个省(直辖市),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天津、重庆、广东和浙江5个省(直辖市)。

根据1997年以来《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全国总用水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和工业用水呈持续增加态势,而农业用水则受气候和实际灌溉面积的影响呈上下波动、总体为缓降趋势。

生活和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则有所减少。

按居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环境补水划分,2011年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占8.5%,生产用水占89.6%,生态环境补水占1.9%。

在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林、果、草地灌溉,鱼塘补水和牲畜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2.8%,第二产业用水(包括工业用水和建筑业用水)占24.7%,第三产业用水(包括商品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机关团体等各种服务行业用水量)占2.1%。

用水消耗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灌溉用水消耗量为毛用水量与回归地表、地下的水量之差,工业和生活用水消耗量为取水量与废污水排放量及输水的退归水量之差。

2011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201.8亿m3,耗水率(消耗总量占用水总量的百分比)为52%。

农田灌溉耗水量2078.9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64.8%,耗水率62%;林牧渔业灌溉/补水耗水量283.8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8.9%,耗水率74%;工业耗水量354.0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11.1%,耗水率24%;城镇生活耗水量150.4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4.7%,耗水率30%;农村生活耗水量245.5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7.7%,耗水率85%;生态环境补水耗水量89.2亿m3,占用水消耗总量的2.8%,耗水率80%。

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经调查统计分析,2011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807亿t,其中大于30亿t的有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四川10个省(自治区),小于10亿t的有天津、山西、内蒙古、海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用水指标 2011年,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54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129m3。

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15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10,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78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为198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2L/d。

与2010年相比,全国人均用水量、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城镇及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变化不大;按可比价计算,2011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了7%和9%。

按东、中、西部地区统计分析,人均用水量分别为402 m3、465m3、531m3,即东、中部小,西部大;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差别较大,分别为76m3、154m3、191m3,西部比东部高近 1.5倍;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分别为383m3、365m3、522m3,依然是西部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50m3、87m3、69m3,呈东部小,中、西部大的分布态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东部大,中、西部小的分布态势。

从水资源分区看,南方4区各项用水指标均高于北方6区,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出1.7倍,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高出近45%。

各水资源一级区中,人均用水量最高的是西北诸河区,最低的是海河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最高的是西北诸河区,较低的是海河区、淮河区、辽河区和东南诸河区;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亩均用水量最高的是珠江区,较低的是海河区和淮河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高的是西南诸河区和长江区,较低的是海河区、黄河区、辽河区和淮河区。

因受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气候因素和水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

从人均用水量看,大于600m3的有新疆、宁夏、西藏、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广西7个省(自治区),其中新疆、宁夏、西藏分别达2383m3、1157m3、1025m3;小于300m3的有天津、北京、山西和山东等10个省(直辖市),其中天津最低,仅174m3。

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看,新疆最高,为792m3;小于100m3的有北京、天津、山东和浙江等12个省(直辖市),其中天津、北京分别为20m3和22m3。

根据1997年以来《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人均用水量基本维持在410~450m3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