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油脂管理规定

给油脂管理规定
给油脂管理规定

前言

为了搞好润滑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机器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工作精度,特制订设备润滑制度

设备给油脂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电设备给油脂管理的管理内容、管理目标、管理部门及岗位、管理流程及形成的报告和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新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给油脂管理。

2.职责

2.1生产副总经理

2.1.1 负责给油脂管理工作的总体监督和指导。

2.1.2 负责设备给油脂标准的批准。

2.2 安全生产技术科专工

2.1.1 负责给油脂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2.1 负责对各专业设备给油脂标准的审核。

2.2.2 负责审批设备管理部门的油品物资需求计划。

2.2.3 负责对设备给油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2.4 负责编写和修订设备给油脂标准。

2.2.5 通过设备给油脂等定期维护活动,开展综合设备运行状况和劣化倾向分析,提出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设备检修建议。

2.2.7负责根据油脂需求计划进行采购。

2.2.8负责联系油脂化验人员对新油品化验,控制油脂质量。

2.2.9根据设备油脂库存情况及时提报油脂需求计划,并妥善储存。

2.3综合检修班

2.3.1 是设备给油脂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之一。

2.3.2主厂房以外的设备给油(包括升压开关站、渠首、前池、尾水、清水池的闸门启闭机给油)、需做安全措施的设备给油、设备需要拆卸清洗加油保养以及设备拆修装配的部位由综合检修班负责。

2.3.3设备在大修后,由检修人员检修油箱内机械部件;由给油人员放油、清洁油箱及加换新油。

2.3.4 各种起重设备的给油;电机、电气设备给油;电动头、执行器等仪器仪表设备给油。重要设备的给油由各专业专工监督操作。

2.3.5根据设备检查情况开展综合设备运行状况和劣化倾向分析,向安全生产技术科提出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设备检修建议。

2.3.6负责记录所管设备给油脂台帐。

2.3.7定期检查油脂库存情况,对新旧脂分类并妥善储存。

2.4 运行值

2.4.1 是设备给油脂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之一。

2.4.2机械不需拆卸设备的加油保养工作由运行人员负责。

2.4.3负责对现场设备的给油脂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对缺油设备及时加油,或通知检修人员加油(指检修负责的加油设备)。

2.4.4负责记录所管设备给油脂台帐。

3.1 管理目标

使发电设备给油脂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通过严格执行设备给油脂标准,达到设备良好的性能,保持设备处于最佳状态。3.2 管理内容

3.2.1 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编制设备给油脂标准,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3.2.2 设备给油脂标准必须规定设备的给油脂部位、周期、方法、油脂品种和规格等。编制要求如下:

3.2.2.1 同型设备采用同一标准。

3.2.2.2 设备名称:必须填写单项设备名称。

3.2.2.3 润滑部位名称:填写该设备需润滑部位,如;轴承、齿轮箱、启闭机等。

3.2.2.4 给油脂部位:填写要加注油脂的部位。如注油孔、油杯、加油孔等。

3.2.2.5 润滑点数:填写该润滑部位的数量。

3.2.2.6 给油脂方法:填写该部件给油脂场所的加润滑油(脂)方式。

3.2.2.7 润滑牌号:填写润滑油(脂)牌号。

3.2.2.8 换油数量、补油数量:填写换油、补油标准油量,润滑油以升(L)为单位,润滑脂以千克(kg)或克(g)为单位。

3.2.2.9 换油周期、补油周期、检查周期:填写时间,其中:H—时,D—天,W—周,M—月,Y—年。

3.2.3 设备给油脂标准编制的依据包括: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图纸和说明书、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实际资料以及设备实际运行状况与经验等。给油脂标准表式参见示例表1。

3.2.4 设备给油脂工作由综合检修班和运行值具体实施。

3.2.5 设备给油脂工作应在规定的周期内由专人负责进行。

3.2.6 设备给油脂工作应严格按照设备给油脂标准执行,工作结束后应在设备给油脂台帐中做好记录。

3.2.7 在给油脂工作中发现设备状况有明显变化时应及时汇报安生科,并参与异常分析和技术方案的制定、落实。

3.2.8安生科专工应掌握主要设备和辅机设备的技术状况,对设备给油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2.9 安生科结合设备运行和给油脂规律,通过PDCA管理不断完善设备给油脂标准。对新增或技改后的设备应及时增订和修改标准。

3.2.10 安生科对设备给油脂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设备润滑的“五定”工作内容

4.1定点:根据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的位置及数量,进行加油、换油,并要求熟悉它的结构和润滑方法。

4.2定质:使用的油品种质量必须经过检验并符合国家标准,润滑油按照润滑卡或图表规定油品使用,清洗换油时要保证清洗质量,润滑器具保持清洁,设备上各种润滑装置要完整。防止尘土、铁屑、粉末、水分等落入。

4.3定量:在保证良好润滑的基础上,本着节约用油的原则规定油箱换油和各润滑点每班用油的定额。

4.4定期:按照润滑卡片或图表规定的时间进行加油、添油和换油周期进行清洗换油。

4.5 定人: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规定什么润滑部位和润滑点由操作工人负责加油,什么部位由润滑员负责加油、换油。

5.润滑用具的管理与使用

5.1润滑用具要按统一的规格、标准进行购置或制作,并按岗位需要进行发放。基本用具有:领油大桶、固定式油桶(箱)、抽油器、提油桶、油壶、接油盘、过滤漏斗、油脂桶、油脂铲、油脂枪等。5.2 各润滑用具应标记清晰,专油专用,定期清洁。一般情况下,领油大桶、固定式油桶(箱)每三个月清洗一次;加油用具应保持密封良好,防止落灰,每年清洗一次。各用具使用或清洗后,应按指定地点放置整齐,以免丢失或损坏。

5.3 三级过滤所用滤网要符合下列规定:

a.汽缸油或其他粘度相近的油品所用滤网:一级40目;二级60目;三级80目。

b.液压油、透平油、冷冻机油、空气压缩机油、全损耗系统用油、车用机油或其他粘度相近的油品所用滤网:一级60目;二级80目;三级100目。

c.如有特殊要求,应按特殊规定执行。

6. 设备的加油和清洗换油规定

6.1 各站应按照润滑图表上的“五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工作。

6.2 设备的清洗换油工作,应尽量与计划检修期相结合,避免无谓停机影响生产。

6.3 设备对润滑的需求与设备的工作环境、温度、负荷等多种因素有关,加油的多少、频次和换油的周期长短都不是严格不变的,规定的周期只是一种带有普遍指导性的建议,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考虑实际情况,杜绝出现过度换油和该换不换现象,既要防止润滑不良导致设备损坏又要防止润滑油脂无谓浪费。但调整加、换油时间要有充分的运行经验支持,并需经相关部门批准。

6.4给油脂人员应经常检查设备油箱的油质及消耗情况,对尚未到期换油的油箱,如发现油质已变黑或油面低于油标规定位置,应换新油或添加补充。

6.5 设备必须按规定要求用油,不得任意滥用和混用,不合格油品不准使用。

6.6 凡设备变更加注润滑油牌号,应由负责人以书面形式向安生科提出,安生合科同意后,并办理润滑油品变更手续,并通知运行人员,方可执行。

6.7 如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润滑油品或油品经检验不合格需要更换时,应先将原油品清除干净,然后再加入新油品。

6.8 润滑油品代用必须符合同等质量或以优代劣的原则,规定油品得到供应后应停止代用。

6.9 设备油箱或油室应用煤油进行清洗,然后用干净不掉纤维的包布擦干净,要求高时可用白面团沾附赃物进行清理。

6.10 设备加油操作时必须认真检查油品及加油工具清洁情况,严禁粉尘、砂粒、水分等杂质进入设备润滑系统。

6.11 新安装设备第一次投入运转的设备,应在15~30天内更换一次新油;正常运转时,换油周期应根据工作条件、润滑油检验报告而定。

6.12 具有独立润滑油系统的机组检修后,润滑油循环一定时间,经检验合格,方可试车或投入运行。

6.13 运行中的机组润滑油应每年检验一次,运行后期应适当增加检验频次,不合格时应及时使用具有脱水、脱气、杂质过滤功能的净化装置进行处理。

6.14 各类泵类轴承室、空压机的机油润滑,要每天检查油窗、油尺油位是否在刻线范围内,个别设备要根据实际增减,并报安生科备档,否则不得随意增减,防止油多热量无法散发,油少或缺油造成轴承干磨损坏,并注意假油位的产生和油质变化,如粘度下降,水分

增加,要进行清洗更换。润滑油的更换周期、正常情况下最长不能超过三年,室外夏季采用46#机械油,冬季采用32#机械油,室内视室温高低灵活运用。

6.15各类启闭机减速箱内、丝杆以及调节用丝杆,冬季用双曲线齿轮油;60℃以上用二硫化钼润滑脂润滑,加油前要清理干净润滑部位,以润滑均匀适量为度。

6.16 各轴承润滑视温度情况添加润滑脂,常温下加普通钙、钠基脂,60℃以上加锂基脂。

6.17 链轮链条,滚轮、滑轨及各铰链和其它需要防锈点处用普通钙、钠基脂黄油或废机油,链条要以润滑脂润滑均匀,各节链条转动灵活,无锈迹为度。

6.18 起重设备的钢丝绳、滑轮及轨道上,每年用黄油或废机油润滑一次,以润滑均匀机械部件运转灵活为度。

6.19 具体的润滑要求请见《发电厂设备润滑保养手册》。

7.检查与考核

7.1 生产副总负责监督、检查本标准的执行情况,并提出考核意见。

7.2 考核标准:按照公司设备给油脂工作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设备润滑管理流程说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