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歌曲《长城谣》
长城谣 音乐课件

刘雪庵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最有
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身为作曲家,他在抗战歌 曲、艺术歌曲、流行音乐、钢琴音乐、戏剧配乐 电影配乐等方面很有建树,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 口的艺术作品;身为教育家,他曾长期在国立音 乐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 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 央音乐学院等学校任教,并且担任北京艺术师范 学院筹委会副主任,为新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培养 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身为社会活动家,积极从事 各种抗日爱国活动,与郭沫若、田汉、张曙、潘 孑农、贺绿汀等人共事,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⒈× ×× × × | ו × × - | ⒉×× ×× × × | × - - 0 | ⒊×× ×× ×× ××| × • × ×• × | ⒋×× ×× ×•× ××| × - - 0 |
情感体验:
你认为歌曲中两段歌词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作品介绍:
《长城谣》作于抗战爆发后,它由著名电影艺术家潘孑农作词, 经刘雪庵精心谱曲后,流传于抗日的前方和后方,成为当时家 喻户晓的爱国歌曲。
1937年春,潘孑农的电影剧本《关山万里》投入拍摄。影片 讲述一位东北的京剧艺人,“九·一八”事变后,携妻女流亡关内, 在颠沛流离中,自编小曲,教育幼女牢记国仇家恨的故事。故事里, 幼女在流亡途中走失,被一音乐家收养。后来,在支援东北抗日义 勇军的募捐演唱会上,幼女演唱了一首《长城谣》,这是音乐家根 据幼女父亲编的小曲谱成的。这首歌使他们父女团圆,却仍然回不 了家乡。潘孑农请刘雪庵为全剧配乐并为《长城谣》歌词谱曲。不 料“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影片未能拍成。潘孑农和刘雪庵各 奔他方,失去了联系。这年九月,潘孑农在赴武汉的轮渡上,遇见 一支青年抗日宣传队,他们正在演唱一首旋律极其优美的歌曲。他 觉得歌词是那么熟悉,仔细一听,原来就是他写的《长城谣》。他 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影片虽未拍成,刘雪庵却已将歌词谱了 曲传唱开了。
最新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长城谣》ppt课件

歌曲采用平易近人嘚音乐风格,叙
述人民被迫流亡嘚苦难,唤起人民
嘚爱国热情。
观看视频 进一步了解史实。
பைடு நூலகம்
聆听歌曲: 注意歌曲嘚演唱形式和情绪. 请同学谈谈对歌曲情感嘚理解。
歌曲学习
1、听歌曲嘚范唱。 2、跟琴试唱歌曲。 3、请同学分析歌曲嘚节奏特点。 4、师生共同总结节奏特点。 5、跟琴学唱歌曲。
歌曲情绪处理:
长城谣
歌曲创作于1937年。原是电影剧本 《关山万里》中嘚插曲,后因 “八一三”抗战爆发,影片没拍成, 这首插曲却成为风行与大后方嘚 一首抗战歌曲,并由周小燕在新 加坡录成唱片,流传国外。这是 一首独唱歌曲。
教 这是一首独唱歌曲。音乐苍凉悲壮,
材 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兼
分 析
有抒情和叙事嘚特点。旋律线条起 伏不大,节奏进行平稳,结构单一。
叙述演唱中带有悲凉嘚感情, 声音要连贯、统一。“自从大 难平地起”,带有激愤、仇恨 嘚情绪,与前面乐句形成对 比。咬字要结实有力,字头 要喷口而出。声音饱满,语 气坚定。
聆听歌曲
思考:
第一段嘚速度、情绪及描绘嘚情景; 第二段嘚速度、情绪及描绘嘚情景。
歌曲第一部分速度稍快一些, 第二部分速度稍慢一些。
师生共同合作
把讨论结果唱一唱,感受 速度变化带来嘚新嘚感受, 并与前面嘚同速度对比。
才艺展示时间到了!
长城 是中华民族嘚象征, 是中国人民嘚骄傲。
合唱作品《长城谣》浅析

合唱作品《长城谣》浅析
长城谣,一曲经久不衰的合唱作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一直以来都备受欢迎。
它不仅流淌着一股深沉而优美的旋律,还充满了对爱国的热情与传统文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长城谣”是由中国民族作曲家彭克英先生创作的一首传统合唱作品,曲中主旋律旋转着爱国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民族情怀,歌声高亢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自信和力量。
歌中合调形成了一种民族特色浓郁的旋律,充满了对祖国的思念,把一份深远的爱意传递给每一个听者,让人们身心得到满足,充满了爱、自信、力量的美妙感受。
长城谣的合唱技巧很丰富,它可以使人轻松地理解歌曲的意义,从而使声乐效果更加显著。
它采用了多种不同技巧,如轻松优美的双声部分,轻快流畅的前奏--中间段,高亢激昂的整体合唱,有助于把歌曲的深层含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它还充分利用了声部构成中强烈的和弦效果,以及声部间的和谐关系,使歌曲既有婉约优美,也有清新嘹亮。
此外,《长城谣》的结构也是很有讲究的,它以“歌曲结构”来表达歌曲的意义,由流畅顺滑的前奏引领着歌曲的主旋律,声部的合奏配合得理想,催生出一曲流淌的优美旋律,以及一份深深的浓浓的爱国之情。
最后以强势的高亢合唱以及热情的结束,诠释着中国民族文化的高度集中和热情表达,而这份精神正是中国人坚持爱国精神的
源泉。
综上所述,《长城谣》是一曲流传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歌曲,歌颂着祖国的辉煌,也给予人们许多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启示。
它不仅在旋律上充满变化,而且还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敬畏态度,劝导我们永远爱国、保护国家,时刻怀念祖国的恩赐。
长城谣名词解释

《长城谣》介绍
《长城谣》作为一首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谣,不仅是一首控诉秦始皇暴政的民歌,更是一首展现古代中国百姓生活苦难的诗歌。
这首歌曲的语言直率、坦诚,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每一个字词都凝聚着浓烈的情感,使得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歌词中所描绘的场景也极其生动,例如抚育男婴的母亲毫不留情地将他抛弃,而对待女婴则是充满温情与呵护。
这样的对比,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尖锐讽刺。
深入探究《长城谣》背后的历史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这首歌曲所反映的是秦朝时期繁重的徭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男性劳动力被大量征用,服役于国家的各种工程项目,而长城的修建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项。
在这漫长的劳役中,无数无辜的百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甚至失去了生命。
这也正是为什么歌词中会写到“生男无养,生女哺盈”的情境。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谣》不仅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且也受到了一些音乐家的关注。
在现代,潘孑农和刘雪庵两位音乐家更是将其改编为一首感人至深的抗战歌曲。
这首歌曲以《长城谣》为背景,不仅是对古代百姓苦难的深切缅怀,更是对那段艰难岁月中无数英勇抗日的英雄儿女的崇高致敬。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不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更能体会到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长城谣》不仅仅是一首反映古代百姓苦难的民歌,
更是一首凝聚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精神的伟大歌曲。
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歌曲长城谣音乐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

歌曲长城谣音乐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长城谣》是一首诞生于抗日年代的爱国歌曲,这首乐曲情绪苍凉悲壮、旋律质朴自然、节奏平稳有序,深切表达了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歌曲长城谣音乐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歌曲长城谣音乐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10分钟)(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
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
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长城谣教案

【 - 写作素材】【篇一】长城谣教案1《长城谣》教案教学内容:《长城随想》1.学唱《长城谣》。
教材分析:《长城谣》是抗日战争时期风行于大后方的一首抗战歌曲,原是为故事片《关山万里》谱写的插曲,因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影片而没有拍成,但这首插曲却被保留了下来。
它以苍凉悲壮、平易近人的音乐风格叙述出中国人民被迫流亡的苦难和收复失地、保卫家乡的决心。
本曲最先由周小燕演唱,制成唱片后传遍海内外,鼓舞了全国人民及爱国侨胞抗击日本帝国 3 主义的热忱。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知识与技能:练习卡农节奏,用轻柔的自然圆润的声音,适当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长城谣》教学难点:歌唱的发声和吐字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长城的相关信息。
《长城随想》【篇二】长城谣教案《长城谣》教案《长城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学习会仿写诗歌。
【教学流程】一、以“境”导读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吟唱)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而现在,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乡愁乡思)2、作者简介席慕蓉,台湾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长在台湾,20世纪八十年代回故乡。
二、以“法”引读1、你们以前读过诗吗?读诗有什么方法?2、先学生读,再教师范读,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学生给生字注音,学生讨论划分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解决难点。
焉支隘口蹲踞荒莽焚起敕勒......3、推荐学生朗读。
《长城谣》教案(共5则范文)

《长城谣》教案(共5则范文)第一篇:《长城谣》教案(共)《长城谣》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谣》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谣》教案1教学目标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长城谣》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合唱作品《长城谣》浅析

33声乐艺术解析SONG OF YELLOW RIVER / 092020一、创作背景简介《长城谣》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大后方的一首抗战歌曲,由刘雪庵作曲,潘孑农作词,作于1937年。
著名音乐家刘雪庵老师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的其中之一。
他创作的音乐题材形式很多,不仅有艺术歌曲、流行音乐、钢琴作品、还有很多抗战题材的电影配乐等等。
大部分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并流传至今。
比如《红豆词》、《飘零的落花》等等。
在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长城谣》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它从万里长城起兴,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控诉敌寇对中国土地的蹂躏。
后来被郑克宁改编为合唱版本。
二、作品分析曲式分析:这首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整曲四个乐句(八个乐节)构成。
结构如下:前奏+A(a+a1)+B(b+a2)(一)从整曲的整体表现手法上来看大体来说“整体表现手法”主要指一个作品的基本主题的发展和整曲曲式结构组合的一种存在形式。
长城谣这首合唱作品是收拢性的音乐乐段,同时也是方整性乐段。
分成AB 两个乐段,每个乐段由方整的8个乐句构成。
A 乐段由a (主部)+a1(带变化的主部)的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分成四个小节,是规整的乐句。
这两个部分音乐材料很相近,唯独不同是后半句采用了重复,让音乐发生了化学反应,增添了色彩。
两句的落音都是“do”,在变化中又适当保留了主体。
在整个音乐中具有“呈示(起)、巩固(承)”结构发展功能的乐段情绪比较平稳柔和,形象相对于而言比较统一,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接下来探讨一下B 乐段,这个乐段由b(新材料,由a 自由的模进演化而来)+a2(二次变化的主部)每个乐句分成四个小节,并不属于重复类型规整,显而易见两个乐句的音乐材料就不一致了,前一句b 与前后音乐开始有了比较性,后一句a2还是使用A 段的材料,也让人感觉到主题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合唱作品《长城谣》浅析

合唱作品《长城谣》浅析
《长城谣》是中国著名的合唱作品,由著名音乐家于彦斌作曲,旨在缅怀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城。
在2003年,收录在《永恒的声音》专辑中,《长城谣》立即赢得了众多乐迷的喜爱和赞赏。
《长城谣》的激昂旋律,搭配着不绝如缕的钢琴旋律,真实而刚毅的歌词,表达出人们对长城的骄傲和敬仰之情。
《长城谣》能够登上众多榜单,得益于它古老而充满神韵的旋律。
它以平复而又宏大壮丽的节拍,贯穿整首歌,体现出长城传统文化的恢宏浩大历史景象。
在歌曲中,声乐优美婉转,层层叠叠,既有清新流畅的吟诵,也有沉重抒情的朗读,犹如时光倒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段历史的虚拟旅程中。
Article最终的抒情部分,更是令人动容。
弦乐的凄美支撑着思绪深处,即使曾经经历漫长与艰辛,也没有改变对长城的历史热爱和执著,只是更加坚定了那份敬仰与无限爱意。
在旋律和歌词的结合上,于彦斌采用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用抒情化的旋律和现实而具体的歌词,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感染于每一个听众。
乐曲散发出来的温暖和搏动,像一阵春风,带给人们心灵的洗礼,助其在长城的怀抱中开启一段美丽的历史之旅。
《长城谣》最大的特征在于将历史文化主题与音乐艺术相结合,表达出一种全新的概念。
从这个角度来讲,《长城谣》不仅仅是一首古典合唱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度的历史文化小说,让聆听者在历史文化之旅中,从未停止的感受着激动和温馨。
总而言之,《长城谣》是一首优美、宏伟的经典合唱作品,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充分的表达出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
乐曲的流畅旋律,抒发出充满壮丽的历史景象,向世人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厚感染力,让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能够永久的流传。
七年级音乐《长城谣》说课稿

七年级音乐《长城谣》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音乐《长城谣》,这节课教学是对歌曲的学习和体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的一堂音乐课。
二、分析教材《长城谣》是流行于三四十年代的一首优秀歌曲,作于1937年。
这首歌曲原为《关山万里》电影的插曲,后因战争爆发,影片还没有完成,但歌曲却被保留下来,成为风行全国的一首抗战歌曲。
歌曲旋律苍凉悲壮,质朴自然,充分描写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精神。
纵观全册内容,本课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本课能很好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本课重点是通过了解长城的历史,演唱、欣赏长城的歌曲和乐曲,从而达到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的哼唱《长城谣》的旋律,通过学唱《长城谣》,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能有不同的声音、气息,有控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法、视听结合法、交流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4、教学重点准确哼唱《长城谣》的旋律,能有感情的朗读、歌唱歌曲。
学生通过朗读歌词、学唱歌曲,能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歌曲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本课的设计意图:(一)感受音乐,创设团队竞争氛围(二)学习歌曲,掌握重难点(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陶冶情操这样能层次分明的是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能愉悦的接受音乐。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首先创设情境,使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抗日题材的图片等资料,配以“长城谣”音乐。
声像结合,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充分渲染课堂氛围,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人民受尽凌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年代。
长城谣教案--孙春艳

初一音乐教案孙春艳寒亭区高里街道南孙初级中学《长城谣》教学设计高里街道南孙初中孙春艳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教学方法:听唱法讨论法一、新课导入引出课题师: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处在了水深火热中,妻离子散、四处逃亡。
为了保卫家乡,千百万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结成新的长城,众志成城,奋力抗击侵略者,打回老家,收复失地。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反映抗日爱国歌曲《长城谣》通过课前调查得知咱们同学对这首歌曲不是很熟悉,我们先来看一下作品简介。
二、初听音乐思考问题歌曲与词曲作者简介:《长城谣》这首歌是潘子农、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原是为华艺影片公司所拍摄的电影剧本《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后因“八一三”抗战爆发,影片没拍成,但此歌却作为一首抗战歌曲风行全国各地。
它以万里长城起兴,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探诉敌寇对中国国土的蹂躏,表达了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结成抗日的新长城,打败侵略者,收复失地的决心。
这首歌的音乐苍凉悲壮,纯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
在音乐上极具民族风格,同时兼有抒情和叙事的特点。
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节奏进行平稳、音域不宽,整个曲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听起来亲切、优美;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
在抗战时期广为流传,倾述了人民被迫流浪的苦难,从而激发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播放《长城谣》出示思考问题:问题1、细听歌曲第一段,回答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讨论回答)长城故乡大难前高粱肥大豆香安居乐业喜洋洋大难时奸淫掳掠苦难当妻离子散奔四方问题2、听完歌曲,歌曲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讨论回答)悲壮凄凉三、学生朗读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及时表扬,强调唱歌时的咬字)注意歌曲的情绪,悲壮,凄凉,要求语速放慢,让同学看图片,感受当时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中国人民。
长城谣

1.音乐情绪:A 优美、清新地 B活泼、诙谐地 C 苍凉、悲壮地 D 欢天喜地地 ( )
2.速度:A快速 B稍慢 ( )
3.力度:A 由强到弱 B由弱到强 C很强 (
3.所以第二段的演唱情绪是——呼吁人们抗战,演唱时应表现出抗 击敌人的坚强决心,最后以渐慢的速度带着必胜的信念结束全曲。
《长城谣》
①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
②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保家乡,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大家要牢牢记住国家的耻辱,同时也要认清战争的残酷,, 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南京大屠杀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的祖国需要我们好好学习、练就本领; 明日的祖国需要我们建功立业、 发扬光大。勿忘国耻,立志报国!
曲作者:刘雪庵(ān)(1905~198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四川 (今重庆)铜梁人。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作曲。 抗战开始他立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其创作主要有,《思故乡》 《红豆词》《采莲谣》《离家》《上海线》,钢琴曲《中国组曲》 《飞雁》以及多部电影音乐。
词作者:潘孑(jié)农,1909年生,2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是当时著名的话剧编剧和导演。1937年进入艺华影业公司,为其 编写电影剧本《花开花落》等。1948年,在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 著名影片《街头巷尾》《彩凤双飞》等。抗日名曲《长城谣》就 是潘孑农、 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
长城谣课件ppt

节奏
歌曲的节奏明快有力,运用了切分 音、附点音符等节奏型,使得歌曲 更加富有动感。
技巧
歌曲在演唱技巧上要求较高,需要 运用真假声转换、气声等技巧,以 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音乐风格与流派
音乐风格
长城谣的音乐风格属于中国民族音乐,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民 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音乐流派
长城谣属于中国传统音乐流派中的民谣流派,其特点是以口头传唱为主,形式 简单,内容丰富多样。
04
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艺术价值
音乐风格独特
长城谣以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入 了古典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 的音乐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歌词意境深远
歌词通过描绘长城的雄伟壮观,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
对后世的影响
音乐创作灵感
长城谣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灵感,许 多音乐家在创作中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长城谣作为一首反映爱国主题的歌曲,被广泛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和 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化交流的使者
长城谣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不屈精神。
旋律优美动人
长城谣的旋律优美动人,易于传 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社会意义
激发爱国热情
长城谣作为一首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性歌曲,能够激发人们 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传承民族文化
长城谣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促进文化交流
长城谣作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之一,能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 国文化的魅力。
《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

《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篇一:《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长城谣》声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
本课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10分钟)(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
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
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约5分钟)(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长城谣歌词原唱完整版下载,关山万里主题歌曲长城谣歌词

长城谣歌词原唱完整版下载,关山万里抖音热门歌曲长城谣歌词==========长城谣歌词原唱完整版如下============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
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
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
骨肉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
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
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
新的长城万里长
没齿难忘仇和恨
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
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长城谣》-关山万里插曲关山万里 - 长城谣
词:潘孑农
曲:刘雪庵。
长城谣课件

7.小结:
1. 掌握了江阳辙的歌唱状态。
2. 了解了歌曲情感,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三. 作 业:
1. 熟记歌词,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 加强气息的训练。
长
城
谣
一.发声练习
二、学习歌曲《长城谣》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这首歌曲作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初期。词作者潘孑侬 我国著 名 戏 剧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事话剧和电影编剧与导演工作。曲 作者刘雪庵。刘雪庵一生写过许多作品,《长城谣》便是著名作品 《流亡三部曲》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由潘孑侬编导的电影《关山万 里》的主题曲,后因日本人进攻上海,战争爆发影片没有拍成,但 这首歌曲却被流传下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风行全国的爱国抗战歌曲。 歌曲为4/4拍的单二部曲式,歌曲曲调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情 感 真切而不失坚定,旋律和节奏都进行比较平稳,具有民族特色 兼有抒 情与叙事特点。整个歌曲都以x xx x x lx .x x- l节奏的反复 出现,充满了进行曲的律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 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4.学唱歌曲
难点: 万
散
难
气息吸住,要笼住唱。字头咬住迅速归韵找辙,字头咬住后,迅速归韵“ng”,形成固定位置, 舌根抵住软腭,送气通过鼻。
5.作品的艺术处理:
A部:第一段是赞美富饶的家乡,要质朴、自豪、神圣的出现。
第二段要突出抗日救国的号召性,表现被侵略何欺凌的中华必然胜利
的决心,激发起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因而演唱时要有强烈的气 息支持。
B部:
第一段控诉日军践踏我国土后带来的结果。 第二段前两句告诫人们,这美丽的长城外是我可爱的家乡,要区别与 A段的赞美。最后两句是再现,但却激昂地告诉国民四万万同胞 都有捍卫家园的决心。演唱时 在雄壮中还要抒情、连贯的表现。
长城谣

哼唱,并提问“歌曲的情感有变化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4、师生一起分析歌曲的情感,得出答案是一共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不同
的情感去演唱,前面部分是激动的,热爱的情感去演唱;中间部分是用悲愤 的、沉重的情感演唱;结束部分是用坚定的充满希望的感情去演唱)。 • 5、试着跟老师一起演***曲,体验下歌曲的基本情绪及情感;教师讲解难点 (1):į 6 į 、3 | (į上面有个保持音,好多同学都不能唱好这个延长音,所 以老师要特别强调)。难点(2):大附点节奏的把握;分句教唱一遍歌曲让 学生能基本掌握歌曲的旋律。
《长城谣》经女高间歌唱 家周小燕在新加坡演唱并 灌制
教学目标
• 1、能学会歌曲,二声部旋律能基本熟悉。 • 2、通过歌感,能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恰当的表达歌曲情感。 • 教学难点 • 能准确把握歌曲情感 • 教学重点 • 学会歌曲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钢琴 •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首新歌, 先请大家欣赏一遍。
长城谣简介
《长城谣》这首歌的写作 背景:《长城谣》作于抗 战爆发后,它由著名电影 艺术家潘子农作词,经刘 雪庵精心谱曲后,流传于 抗日的前方和后方,成为 当时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 《长城谣》乐曲苍凉悲壮, 歌词充满爱国热情。那时, 当哪里响起“四万万同胞 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 长。”的歌声,人们就会 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 就会陡增无穷力量。
• 10、提问两个声部跟一个声部对比有什么区别呢?教师讲解合唱知识的 特点:声部和谐统一、发声要有一定的方法、注意控制音量、人数的比 例要适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长城谣》,音乐苍凉悲壮,感情深切而不 缠绵,听起来亲切优美,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 民族特色,因而广为流传,激发了中国人民同仇 敌忾的爱国热情。
19岁的青年歌唱家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独唱领唱 《长城谣》
没齿难忘仇和恨 日夜只想回故乡
1938年,周小燕在新 加坡,由上海百代唱 片公司灌制了《长城 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周小燕,上海音乐学 院终身教授,著名女 高音歌唱家及声乐教 育家。1937年,19岁 的周小燕全身心地投 入抗日救亡运动,首 唱了著名的抗战歌曲 《长城谣》。
高粱肥,大豆香 遍地黄金少灾殃
年轻时的周小燕
自从大难平地起 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 骨肉离散父母丧
抗战歌曲《长城谣》
周小燕演唱
E-mail文化传播网
《长城谣》是首1937年的电影《关山万里》的主 题曲,由当年年仅19岁的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女 学生周小燕演唱。这首著名的抗战歌曲,由潘孓 农作词,著名作曲家刘雪庵作曲。
周小燕,1917年8月生于湖 北武汉,1935年入上海音专 学习声乐,1938年又在巴黎 学习声乐。
大家拼命打回去 哪怕倭奴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 新的长城万里长
长城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谢谢观赏
图片来源:互联网 歌曲来源:ylz的唱片 文字编写:ylz 编辑和制作:ylz (Y-412)
E-mail文化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