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介绍,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

合集下载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解释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解释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解释导读:徐庶进曹营歇后语《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谋人奇士,诸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武圣关羽和风华绝代的周瑜。

其中还有一位特殊的谋才——徐庶,作为忠臣孝子的典范亦为后世留下一则歇后语而垂千古。

你知道吗?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释】用以比喻不善言谈或是惜语如金的人。

一、关于“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投靠刘备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

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告知了刘备主要依靠“单福”取胜的消息。

曹操的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

单福是其假托之名。

”程昱还告诉曹操徐庶才能比他高了许多,并向曹操献策争取徐庶入曹。

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

为此,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投入了曹营。

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

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

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

这就是着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二、关于这则故事想到的`一切徐庶,字元直,原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州)长社县人。

三国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

徐庶本名福,是姓单人家的孩子,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

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

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曹操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

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在刘备几乎屡战屡败之时,初聘为军师,便用计杀二吕,设伏反劫营,破解“八门金锁阵”,暗中取樊城。

他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

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字元直,荆州南阳人,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重要谋士之一。

他以忠诚、智慧和谦逊著称,被后世誉为“卧龙”。

而他进入曹营为内应,为蜀汉出谋划策,更是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庶原为曹操手下的幕僚,但他心系蜀汉,一直怀抱着报效国家的愿望。

于是,当时蜀汉丞相刘备派人招揽他时,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曹操,投奔了刘备。

后来,他又在诸葛亮的推荐下成为了蜀汉丞相庞统的幕僚,为蜀汉出谋划策。

在蜀汉丞相庞统去世后,徐庶便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重要谋士。

而在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过程中,徐庶则成为了一位关键人物。

他深知曹魏内部情况,因此,他主动提出了进入曹营为内应的计划。

当时,曹魏内部正发生了一些变故,而诸葛亮正好需要一些内应来帮助他顺利渡过难关。

于是,徐庶便主动请命,前往曹魏为蜀汉出谋划策。

他深知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因为他心系蜀汉,心系国家。

徐庶进入曹营后,他以其高超的智慧和过人的谋略,成功地为蜀汉出谋划策,为诸葛亮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他在曹营内部深得信任,成功地为蜀汉带来了许多重要情报,为蜀汉的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最终,得益于徐庶的内应之计,蜀汉成功地渡过了难关,取得了重大胜利。

而徐庶也因为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成为了蜀汉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智慧,更是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君爱国的真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是三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身在曹营心在汉意思

身在曹营心在汉意思

身在曹营心在汉意思一、身在曹营,指身处敌对势力,心系归宗当我们提到“身在曹营心在汉”,意思是指一个人身处敌对势力,但内心却归属于自己的家族、国家或团体。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状态和思想观念。

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曹营”和“汉”。

1. 曹营“曹营”一词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指的是曹操的势力范围。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才智过人,一统北方。

他的势力庞大,对抗的是以刘备为首的汉朝复兴势力。

2. 汉“汉”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长久的一个朝代——西汉和东汉。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新的王朝。

这个王朝以其强大的统一和开放的政策而闻名于世。

东汉时期,朝廷逐渐衰弱,但汉朝的思想和文化却深深影响了后世,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可能表达方式1. 意志力的选择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所属的势力保持忠诚,并在心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这种心态和选择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

2. 忠诚而表达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意味着对曹营就毫无贡献或反对的态度。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忠诚表达内心诉求,以期改变曹营思维,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3. 不动声色有时候,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或维护内心的归属感,会选择不露声色。

这是一种隐藏心迹的方式,常常在特殊的环境下使用。

4. 不改本色无论身在何处,内心的深处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思想,不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这种独立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重要性和影响1. 保持独立思考和价值观身在曹营心在汉,可以帮助我们在外部压力和诱惑下保持独立的思考和价值观。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和评估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和情况。

2. 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当我们身处一个与自己内心价值观冲突的环境时,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成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和尊严的一种方式。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中考考点整理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中考考点整理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中考考点整理中考名著《三国演义》考点大集合文体: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概况: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主要内容:以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主题思想: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们渴求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表现了重义守信、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

人物性格:曹操:阴险狡诈,妒忌贤才。

诸葛亮:深谋远虑,忠心耿耿。

精彩章节: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兵败走麦城,空城计,白帝城托孤。

艺术特色: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广泛地搜集了相关的神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斐松的注解。

根据知识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的“七实二虚”的历史小说。

中考语文 |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徐 庶进曹营歇后语及三国演义歇后语

徐 庶进曹营歇后语及三国演义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及三国演义歇后语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故事增添了不少趣味和智慧。

其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歇后语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

徐庶原本是刘备的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然而,曹操以徐庶母亲为由将其诱骗至曹营。

徐庶是个大孝子,为了母亲不得不前往。

但他深知曹操奸诈,自己到了曹营也决不为其效力。

于是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歇后语,形象地表达了徐庶身处曹营心在汉的无奈和坚守。

除了徐庶的这个歇后语,《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经典的歇后语,它们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展现了复杂的情节。

比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

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合,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

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东吴的老臣,诸多将领纷纷求情,周瑜才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

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这句歇后语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的默契和智谋。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则凸显了张飞性格中粗中有细的一面。

张飞向来以勇猛无畏著称,给人的印象是个大老粗。

但让他做穿针这样细致的活儿,那可真是为难他了,只能瞪大了眼睛干着急。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说的是诸葛亮在周瑜死后前往东吴吊唁。

虽然表面上悲痛万分,实则是为了稳定孙刘联盟,消除东吴对刘备一方的疑虑。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反映了曹操在战争中的犹豫不决。

鸡肋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但扔掉又觉得可惜,这正如同曹操当时面临的战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蒋干自以为是,想要在曹操面前立功,自告奋勇去劝降周瑜,结果中了周瑜的反间计,盗回了假书信,导致曹操错杀了蔡瑁、张允两员水军大将。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问题:答案:关羽【相关阅读】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

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

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之后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

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公元200年,曹操打败刘备,关羽也兵败下邳与刘备失散。

关羽因立誓保护哥嫂,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不得已降曹。

曹操十分敬重关羽,此后对关羽礼遇有加,但始终无法改变关羽的择主之心。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在之后演化为为臣忠义的代表。

其忠义形象在之后历朝历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时期更被称颂至极致,被清朝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

另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透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推荐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因此,亦有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之故事。

曹操的谋士荀彧,有王佐之才,其一生为曹操出谋划策,举荐人才。

为曹操远征指定战略蓝图,亦在曹操出征时为曹操镇守疆土。

曹操初年,反暴臣董卓,救献帝于危难,可谓乱世的一位爱国英雄。

荀彧本质是一位忠汉臣子,他对曹操的支持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是保卫汉朝的英雄。

然而之后,随着曹操发展壮大,曹操的个人野心逐渐膨胀并表现出来。

最后在公元212年,曹操欲进封魏公,询问与荀彧,遭到了荀彧的坚决反对。

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有什么典故

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有什么典故

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有什么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为刘备谋士,辅佐刘备对立曹操。

曹操将徐母挟制到曹营,并假借徐母的名义写信召徐弃刘奔曹。

徐母以为他变节刘备,怒恨而死。

徐庶深感刘备知遇之恩,从此他在曹营对政事一直一言不发。

”这段故事衍生出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徐庶本来一直辅助刘备,帮助刘备治理新野,并先后出计帮刘备打败曹军。

曹操吃了亏,觉得这不是刘备的本事啊。

就打听了一下,知道是徐庶帮刘备出的主意,很欣赏徐庶。

派人招揽不成,这时程昱出了个主意,说徐庶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何不派人把徐母骗到许都来呢,这样就不愁徐庶不归降了。

于是曹操派人以徐庶的名义把徐母骗到许昌。

徐庶无奈,只能跟了曹操,但临行前,身刘备保证,绝不帮曹操出任何主意。

徐庶来到曹操这里后,徐母发现上了当,很生气,说徐庶不应该因为老母而放弃忠义,就自尽了。

徐庶十分伤心,终生在曹营没出任何计策。

这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来历。

徐庶简介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原颍川郡(治今河南长葛市东)长社县人。

三国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

徐庶本名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

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

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曹操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

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究竟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究竟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究竟是谁?最近在追三国。

有次出神,没注意听朋友讲话,被评价「身在曹营心在汉」。

突然一下子,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了。

果然,这里的「曹营」和「汉」都是三国。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虽夸张成分居多,但是其绘声绘色的描绘也间接地让我们更深层次了解了那段历史,加深了对历史人物的印象,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其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典故,那么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呢?百科释义:身在曹营心在汉,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典故中曹营指三国时期的曹操阵营,曹氏政权;汉指刘备政权或者历史当时没落的东汉王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有多人,因人与事件的差异,所以汉的指代有所差别)。

身在曹营心在汉意为栖身在曹操阵营中的某人某将,心里却是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

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

在三国中,与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相关的有多人,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人物故事应有三人:关羽,徐庶,荀彧。

01关羽。

我们都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三个人誓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好兄弟。

《三国演义》中,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

曹操最后答应了苛刻的条件。

曹操对关羽“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衣食冷暖皆惦记着关羽,在一餐间两次赠关羽鹿肉美酒,引好多旧臣羡慕。

尤其是那匹舍不得赠予自己儿子,日行千里的赤兔马,竟赠予了关羽,可是真爱啊。

谁能想到关羽的回答竟是「有了这匹赤兔马,得知兄长消息,我便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兄长身边」。

此处,听到的是曹操心碎的声音。

手下无不替曹丞相气愤。

后来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

但关羽始终心系刘备,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故主刘备。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他的墓发现了,但地方志记载葬在南阳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他的墓发现了,但地方志记载葬在南阳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他的墓发现了,但地方志记载葬在南阳徐庶墓在哪里?本文作者倪方六考证三国名人墓,难处颇多。

一是史不见记载;二是冢庙不只一处,令人难辨真伪。

还一个,明人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误导很大,许多民间墓葬传说实是道听途说。

近来在考证徐庶墓时,就遇到这些问题。

(徐庶剧照)徐庶这个人,晋人徐寿作《三国志》时没有给他立传。

后来南朝人裴松之补注《三国志》,引用他书,给他补写了文字,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有徐蔗的补注史迹。

为什么会放在诸葛亮传下?三国爱好者都应该明白的,刘备能得到诸葛亮,因为徐庶的推荐;而本来躬耕南阳的布衣一枚诸葛亮,能成蜀汉丞相、一代军师,也要感谢徐庶的推荐。

可以这么说,没有徐庶就有蜀汉,进而没有魏蜀吴三分天下。

(诸葛亮剧照)因此,裴松之将徐庶补注,并放在诸葛亮传中,是合理的。

当年,诸葛亮未露山显水时,只有博陵崔州平和颍川徐庶赏识他,崔、徐、诸葛亮三人是特别能说到一起的相知好友,所以徐庶才知道诸葛亮有真才实学,这才有后来徐庶离开刘备后力荐诸葛亮的事。

徐庶字元直,颖川郡(今河南许昌)人,是位谋略家。

(徐庶剧照)《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徐庶本名徐福,年轻时讲侠义,平时舞刀弄剑的。

汉灵帝刘宏当皇帝时的中平末年(公元189年),为人打报不平,结果惹出祸来,只好用白粉把脸涂抹了一下,放下长发逃走。

后被警察(地方小吏)抓到,问其姓什么叫什么,他闭口不说。

被绑于囚车柱子上,吓乎他要将他砍了。

阵势跟真的一样,官府击鼓鸣街,动员人们出来辨认,结果没人认识徐庶。

后来,徐庶的一班狐朋狗友将他救走了。

经历这次事后,徐庶改邪归正,不再打打杀杀,开始认真读书学习。

此即所谓:「”于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

” 但一心想学好的徐庶遇到了被同学独孤立的问题。

同学们听说徐庶以前不是好人,当过盗贼,都不肯带他玩。

此时的徐庶没有往心里去,而是装孙子,希望取得同学的理解。

徐庶很低调,打扫卫生这类活抢着干。

人在朝营心在汉意思

人在朝营心在汉意思

人在朝营心在汉意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是:关羽虽然身在曹营,但是心里一直想着刘备,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成语出处:“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后人从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提炼化用而来的成语。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公曰:‘深感丞相厚意。

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

’”译为:关羽说:“我非常感谢丞相的厚意。

但是我虽然人在此处,但心里始终念着刘皇叔,从来没有离开过。

”成语典故:汉献帝建安五年正月,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直逼徐州,攻打刘备。

刘备闻讯,派人向袁绍求救,袁绍不肯发兵。

刘备便与张飞偷袭曹营,结果中了埋伏,兵败逃散。

这时候,关羽保护刘备的家眷,死守下邳。

曹操心想,关羽武艺高强,令人喜爱,要设法说服他来投降。

谋士献策说:“关羽性子刚强,很讲义气,决不肯随便归降,必须使他进退无路,再去游说他,才会有结果。

”于是,曹操叫徐州、小沛俘虏来的兵士仍到下邳去投奔关羽,埋伏在城里做内应,并令曹将在城外挑战。

关羽因保护着二位嫂嫂,就按捺住性情,不肯出战。

谁知曹军在城外百般辱骂,激怒了关羽,关羽便领三千兵士,提刀上马,出城交战。

曹将打一阵,退一阵,一直把关羽诱到城外二十多里的一座土山上。

关羽被曹军团团围住,曹操趁势攻破下邳,并派张辽来说服关羽归曹。

张辽说:“你和刘备桃园结义要同生共死。

刘备还要做一番事业,决不愿意你今天战死。

他把家眷托付给你,你死了叫谁照顾?依我说,不如降了曹丞相,慢慢打听刘备的下落,有了消息,再去寻他。

”关羽思考了片刻,提出三个条件: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把刘备的俸禄赡养他的家眷;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就要出去寻他。

张辽听了,全都答应了他。

于是关羽暂屈曹营,但他仍非常怀念刘备。

曹操看到关羽绿锦战袍旧了,就派人做了一件新的送他。

关羽却把旧袍罩在新袍上,说:“旧袍是兄长刘备所赐,见了旧袍就好像见到了他。

”曹操见关羽的马瘦弱,就把当年吕布骑的赤兔马送他。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徐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谋士,他以其高超的智慧和谋略而闻名于世。

而他进入曹营为刘备谋取利益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徐庶原本是荆州人,因为家族遭受曹操迫害,他不得不离开荆州,流落到了曹操的麾下。

他深知曹操的奸诈狡猾,因此对曹操的统治并不满意。

而在这个时候,刘备正在寻找人才,以对抗曹操的统治。

徐庶深知刘备的仁义之心,便萌生了进入曹营为刘备谋取利益的想法。

于是,徐庶化名为“杨修”,混迹于曹操的幕府之中。

他借助自己的才智和机智,逐渐获得了曹操的信任。

在曹操的幕府中,他深入了解了曹操的政治和军事情况,为刘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

在曹操的幕府中,徐庶还结识了庞统,两人成为了知己好友。

庞统也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和徐庶一起为刘备出谋划策,共同为蜀汉的兴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徐庶在曹营中的行踪并不是一直顺利的。

曹操的手下多次怀疑“杨修”身份的真实性,对他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和审查。

徐庶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不得不忍受曹操的威逼利诱,以及对他的严密监视。

最终,在庞统的帮助下,徐庶成功地脱离了曹操的幕府,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他将在曹营中所得到的情报和经验,全盘交给了刘备,为蜀汉的抵抗战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一段传奇的故事。

他的智慧和勇气,为蜀汉的抗争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明白了,只要心怀正义和信念,就能在逆境中取得胜利,为正义事业做出不朽的贡献。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逆境的考验时,我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故事]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故事]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故事]徐庶进曹营歇后语(1)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及答案徐庶进曹营歇后语: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歇后语解析:徐庶进曹营这其实是根据典故而来,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徐庶进曹。

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

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2)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下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关于曹营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关公离曹营————不安心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曹营的徐庶————人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曹营里的蒋斡————坏事曹营里的张辽————坏人中的好人曹营贴赏格————招兵买马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关云长封侯————身在曹营心在汉关云长降曹————身在曹营心在汉刘备困曹营————提心吊胆身在曹营心在汉————怀有二心;干着急;吃里扒外食曹操的饭,做刘备的代志————身在曹营心在汉关于曹操的歇后语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曹操背时遇蒋干,胡豆(蚕豆)背时遇稀饭————倒霉透了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操打徐州————报仇心切曹操的人马————多多益善曹操割须————以己律人曹操杀蔡瑁————操之过急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曹操杀吕布————悔之莫及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曹操用计————又奸又滑曹操遇蒋干————误大事曹操遇庞统————中了连环计曹操张飞打哑谜————你猜你的,我猜我的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曹操做事————疑心重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关羽放曹操————念旧情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3)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歇后语精选徐庶进曹营歇后语——一言不发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曹操作事——干干净净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张飞卖肉——光说不割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曹操用计——又奸又滑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张飞绣花——粗中有细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草船借箭——多多益善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关公开凤眼——要杀人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关羽卖肉——没人敢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貂蝉唱歌——有声有色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蒋干盗书——上了大当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吕布见貂蝉——迷上了关公喝酒——不怕脸红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关帝庙夫人——慌了神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董卓进京——来者不善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董卓进京——不怀好意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周喻打黄盖——装样子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黄忠射箭——百发百中董卓进京——不怀好意马谡用兵——言过其实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关羽开凤眼——要杀人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后主降魏——不知羞耻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张飞讨债——声势凶张飞上阵——横冲直撞曹操遇蒋干——倒霉透了张飞戴口罩——显大眼阿斗当官——有名无实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阿斗的江山——白送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转胎——疑心重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赵子龙出兵——回回胜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黄忠叫阵——不服老张飞吃秤砣——铁了心张飞睡觉——不闭眼。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_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2)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_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2)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_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2)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徐庶轶事典故折节学问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

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

徐庶于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别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而且还结识了同郡的石韬,俩人胶漆相投,后来一起在魏国做官。

方寸大乱建安十三年(208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徐庶向刘备辞行,刘备不忍,徐庶对刘备说道:“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创造王霸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去,我现在方寸已经乱掉了,对将军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请求从此与你告别。

”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同郡石韬也和他一起前去。

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隐居仙岛据说灵山东北海上有一岛叫鼓子洋,岛上有一种白色的耐冬花,有双手合围那么大。

有个好事的人前往摘取这种花,回途中遇见一个驾着小船的老人,穿着芒鞋道袍,老人问他:“你是干什么的?”那好事人如实回答,老人随即呵斥道:“这个不是世间俗物,可以留给人抵御冬天严寒。

”老人又告诉他:“即墨有个学道学的先生叫胡峄阳,你可以替我问候他。

”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好事人非常惊疑,于是架竹筏返回。

却忽然刮起了大风,直到那人把所摘取的耐冬花全部丢弃,大风才停止。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解释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解释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解释身在曹营心在汉大家都听过,那么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下面是店铺网小编带来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解释[释义]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语出]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结构]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关羽生活在公元200年左右。

关羽年轻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叫做刘备的人,两人很合得来。

于是关羽便拜年长的刘备为大哥。

不久,刘备拉起了一支队伍,想建立汉朝;自然,关羽成了刘备的大将。

当时,想夺取天下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曹操。

有一天,曹操和刘备为了争夺地盘,各带自己的军队,厮杀起来。

刘备兵少力弱,被曹操杀得落荒而逃。

关羽孤军奋战,毫不害怕。

曹操很喜欢关羽的神勇,便命人前去劝降。

起初,关羽誓死不降。

后来,那劝降的人说:“你身边还有刘备的夫人,你死了,刘备的夫人也活不了,你怎么对得起你大哥刘备呢?”关羽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便说:“我可以暂时投降曹操。

但是,一旦我得知了大哥刘备的消息,曹操必须放我走。

”曹操一心想让关羽为自己出力,听说他肯投降,自然满口答应了。

就这样,关羽保护着刘备的夫人。

在曹操的军营中住了下来。

可是,关羽虽然身在曹营,心中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刘备,他还不时派人四处打听刘备的下落。

为了让关羽忘掉刘备,曹操给关羽送了许多珠宝,可关羽根本不动心。

一天,曹操又送了一匹骏马给关羽。

关羽立即连连向曹操致谢。

曹操很纳闷地问:“我送你许多东西你也没谢过我,为什么送了骏马,你却这样谢我呢?”关羽说:“有了骏马,得知我大哥在哪里后,我就能更快地赶到他身边了”后来,关羽听到刘备的消息后,立刻离开了曹营,赶回了刘备营(汉营)中。

这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来历。

后来,人们就用它来比喻“身在此处。

而心思却在别处”,即心神不专一。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造句举例1) 我们还是让他回原来的学校吧,在这里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反而做不好。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汉语的一个成语。

语出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公曰:“深感丞相厚意。

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关羽。

此处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而现代却多用于贬义。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

东汉末年名将。

汉末亡命涿郡,与张飞从刘备起兵。

刘备得徐州后,使关羽行太守事。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随曹操于官渡迎击袁绍军,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封汉寿亭侯,不久辞归刘备,后随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刘备率众南逃,关羽与之共至夏口。

及曹操败于赤壁,刘备收江南诸郡,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

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年(215年),关羽尽逐孙权所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为前将军,围攻曹操将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时值汉水泛滥,左将军于禁所督七军皆被淹没,又斩将军庞德,自许(今河南许昌)以南往往遥应,威震华夏。

曹操派平寇将军徐晃往救,而吴乘机袭取江陵,关羽遂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与儿子关平同为吴军俘杀。

追谥壮缪侯。

好《左传》,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

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

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儒家尊为文衡帝君,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伽蓝神、盖天古佛,被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等。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典故中曹营指三国时期的曹操阵营,曹氏政权;汉指刘备政权或者历史当时没落的东汉王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有多人,因人与事件的差异,所以汉的指代有所差别)。

身在曹营心在汉意为栖身在曹操阵营中的某人某将,心里却是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

徐庶进入曹营后的生活

徐庶进入曹营后的生活

徐庶进入曹营后的生活徐庶对于刘备是有重要的意义的,起码他推荐了诸葛亮,但是徐庶不能由始至终辅助刘备,在曹操的威胁下不得意进入曹营。

我们都知道刘备这个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开国皇帝,他早年起兵参加过平定黄巾起义,跟随过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可以说是立下了很大功劳的,他自己也非常有抱负,立志匡扶汉室,而且礼贤下士。

虽然在早年屡战屡败,但并没有灰心,终于他得到了一位贤才,这个人就是徐庶,在徐庶的帮助下,他打退了曹军大将曹仁李典的进攻,面对这样一位大才,刘备自然喜爱至极。

但好景不长,最后徐庶还是离开了刘备。

既然徐庶投奔了礼贤下士的刘备为什么要离开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

徐庶在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的,所以徐庶是个非常孝顺的人。

在曹操得知曹仁李典打败是因为刘备得到了谋士徐庶的帮助,所以在程昱的建议下派人抓了徐庶的母亲,并模仿徐母的字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如果徐庶不来,母亲就会被杀害。

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自然不会丢下母亲不管,于是急忙从新野赶到许昌,投奔了曹操;从这之后徐庶一直呆在曹营在没有回到刘备帐下。

这也就是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

眼看着儿子弃明投暗,徐母非常愤怒和难过,于是上吊自尽了。

徐庶虽然待在了曹营,但终其一生没有为曹操献过一条计谋,一方面是因为痛恨曹操用他母亲最为要挟致使母亲丧命,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仍想为刘备效力。

所以也才有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诸葛亮:“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

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

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

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

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

”“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

”尹义尚:“徐元直西蜀之谋士,关云长刘氏之骁将,须归即遣,知叛弗追,今之与古,何其异趣?”习凿齿:“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樊墟,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怅极多,抚乘踌躇,慨尔而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介绍,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简介
徐庶,字元直,原名福,出身寒门单家,令小说《三国演义》将徐庶的本名误植为单福。

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

中国东汉至三国时期人物。

徐庶年少时好任侠击剑,初平时与石韬一同来到荆州,在荆州时与诸葛亮和庞统相交甚笃。

刘备在新野时候,徐庶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后来曹操征讨荆州,徐庶与刘备一同南下,因其母被曹军虏获,徐庶只好向刘备辞别并投靠曹操。

徐庶投靠曹操后,黄初时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太和时诸葛亮出兵陇右,知道徐庶仕才如此,曾感叹地说:“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二人指徐庶与石韬,石韬曾与徐庶一同投靠曹操,黄初时为太守、典农校尉)”数年后徐庶病逝。

人物生平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
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

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但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

但徐庶的党羽一起来将徐庶救走。

徐庶非常感激,于是不再舞枪弄棒,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去求学。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

到了荆州之后,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

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乃是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你可以和他一起
来。

”徐庶说:“这个人可以见,但不能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见他。

”于是,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
求得诸葛亮。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

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公元228年(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几年后,徐庶病死,有碑存于彭城。

徐庶进曹营
徐庶原为刘备的军师,助刘备破曹操军曹仁的八门金锁阵,之后曹操幕僚程昱献计,假托徐庶老母笔迹,写信把徐庶骗到曹操阵营,
徐母因徐庶中了诡计而自杀,因此徐庶十分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任何一条计策,民间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人在曹营心在汉是什么意思?人在曹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