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二、能力目标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猪的肾脏 ,提高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教学辅助手段:投影、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生答略)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要了解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首先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仪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1、学生自学课本P60的2、3自然段和P62最后1自然段。

2、学生板书泌尿系统的组成。

3、教师利用人体半身模型演示四种泌尿器官的位置排列情况。

4、学生说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功能。

(二)学习肾脏1、学生观察新鲜的猪肾脏的外形。

观察要求:①肾脏是什么颜色的?②肾脏的外形像什么?③找到肾门 (肾脏的一侧有一凹陷,叫做肾门)并找到与它相连的三根管道,说出三根管道的名称和结构差异。

2、学生观察猪肾脏的内部结构。

对照课文P61图11- 4 ,区别肾盂、皮质、髓质。

3、出示肾脏纵切面投影片,请一位同学指图说出肾脏的几个部分。

4、学生自学课本P61最后1自然段和P62第1、2 自然段。

5、出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讲述肾单位组成。

6、提问:肾小囊与什么结构相连通呢?7、学生讨论。

8、教师演示肾单位简易教具。

9、学生归纳肾单位的结构.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而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下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四、达标检测:1、每个肾脏有100多万个____组成。

每个_____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____和____组成肾小体。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课型新授年级学科七、下学习目标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4、形成人体构造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根本观点。

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过程方法设计导入: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否那么会影响人各项生命活动。

一、废物的排出途径呼气排汗排尿二、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肾脏的构造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二、尿的形成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三、尿的排出1、排出途径2、排尿的意义小结: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展自我。

稳固练习:同步即时稳固和开放性作业。

学生通过阅读本章的序言部分,找出排泄和排遗的区别,根据自身的生活,说出排泄的三个途径。

并尝试说出每个途径中排出的废物,针对学生的答复情况教师进展总结补偿。

通过阅读课本80页的图和文字介绍,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个部分的功能。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81页的文字和图,答复出肾脏的构造。

教师绘制板图让学生指出各个部分,并说出各个部分的实质。

学生阅读分析课本82页的资料分析,找出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血浆的不同,说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成分,从而推出血浆中的那些成分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

找出尿液与原尿的区别,从而说出原尿中的那些成分被重吸收。

教后反思本节课内容重点多,难点多,重点的内容通过板图和分析,学生根本能掌握,但由于内容多,尿道排出没有完成,练习没有完成,下节课用2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这些问题。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排出机制;2.知道肾脏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理解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含义和作用。

二、学习内容1. 尿液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了解人体尿液如何形成的。

尿液的形成是经过很多步骤完成的。

(1)血液中的过滤首先,血液通过靠近肾脏皮质的肾小球,从而进入肾小球内的狭窄血管,称为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壁非常薄,所以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就被过滤出来了,包括水,无机盐和一些有机物质,例如尿素和葡萄糖。

(2)肾小管的吸收接着,过滤过后的液体进入肾小管。

肾小管是长条状的结构,由管壁上的细胞吸收和分泌物质,从而将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去,并排泄掉有害物质。

新形成的一部分液体在肾小管中已经被吸收了,不符合排出尿液的条件,就返回到毛细血管中。

(3)荷尔蒙的作用肾小管细胞中含有许多微细的血管,可以分泌荷尔蒙。

荷尔蒙可以对肾小管壁的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大小和形状产生影响,从而对排出液体的量进行调节。

2. 尿液的排出当足够的尿液形成满足排泄的要求,就会排出人体。

人体将尿液排泄出体外的机制如下:(1)膀胱的储存肾脏制造出的尿液,全部进入到膀胱中储存,等到适当的时候再排出体外。

(2)括约肌的收缩如果在膀胱中积累的尿液多了,那么括约肌就会收缩,这样就可以将尿液排出体外。

3. 尿液的成分尿液是由以前不需要的水和其他物质组成的。

尿液的主要成分如下:(1)水尿液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差不多占了尿液总量的90%。

(2)氨和尿素氨和尿素是肝脏对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废物。

进入肾脏后,它们就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3)盐人体对盐有一定的需要,但是多余的盐会在尿液中排出体外。

(4)糖和其他有机物质在特定的情况下,糖和其他有机物质也可以出现在尿液中,例如在人体糖尿病患者中。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会以讲解、绘图等方式呈现,同时也会借助案例和拓展阅读材料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解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分析相关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人每天排尿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人每天要排尿?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重点讲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结构(1)展示肾脏的外形图片,让学生观察肾脏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2)展示肾脏的纵剖结构图片,结合模型,向学生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

重点讲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详细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利用动画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通过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展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的动画,讲解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成分变化。
难点:理解尿液成分变化的原因,以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选择性。
2.重点:尿液排出的过程及机制,包括膀胱、尿道等相关器官的作用。
难点:理解尿液排出过程中,膀胱、尿道等器官的协同作用及调控机制。
作业要求:
1.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2.绘制图解时,注意使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保持图解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3.完成练习册习题时,认真思考,遇到问题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家庭小实验和小论文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体现自己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合作意识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喝水后多久会变成尿液,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兴趣。
(2)新课内容: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巩固环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4)拓展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尿液成分与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合实例,解释尿液排出的过程及机制,如膀胱的储存功能、尿道的排出功能等。
4.强调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协同作用及调控机制。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机制1.2 技能目标能够描述肾脏的解剖结构能够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能够描述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1.3 情感目标培养对泌尿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外观解释肾脏的功能和重要性2.2 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释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解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3 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描述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解释尿液排出的机制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3.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泌尿系统的理解和观点3.3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4.3 作业和测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五章:教学资源5.1 PPT或黑板使用PPT或黑板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5.2 相关案例提供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5.3 作业和测试准备相关的作业和测试题,用于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泌尿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6.2 讲授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肾脏的位置和外观,解释肾脏的功能和重要性6.3 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程使用动画或模型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6.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互动讨论6.5 讲授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解释尿液排出的机制6.6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巩固对尿液排出途径和机制的理解6.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第七章:作业布置7.1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对泌尿系统的理解,包括绘制肾脏结构图、解释尿液形成过程等7.2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泌尿系统的理解,包括阅读相关资料、完成练习题等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学生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的理解程度8.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8.3 教学资源优化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效果,调整和优化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九章:拓展活动9.1 实验活动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9.2 小组项目安排小组项目,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深入探究泌尿系统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9.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泌尿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第十章:教学计划10.1 课时安排确定本节课的课时安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10.2 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进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10.3 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教学设计教案,涵盖了一至十章的内容。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泌尿系统的协同工作: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如何相互配合,完成尿液的形成、储存和排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尿液成分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分析尿液成分与人体健康状况的关联,如尿液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可能表示肾脏疾病,这部分内容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解释:
-对于教学重点中的尿液形成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过滤和重吸收的过程,加深印象。
-排尿的意义:解释排尿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排除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等。
2.教学难点
-肾小球过滤作用的细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只有特定大小和类型的物质能被过滤,如蛋白质和血细胞为何不被过滤。
-肾小管重吸收的选择性:重吸收过程中,如何区分和选择性地吸收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是学生的理解难点。
-泌尿系统的协同工作可以通过流程图或漫画形式展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整个排尿过程。
-对于尿液成分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正常尿液与异常尿液(可使用模拟液体)的差异,从而理解尿液分析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尿液的成分和排尿的重要性?”比如,大家是否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喝水,喝进去的水是如何变成尿液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肾小球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2.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的功能。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肾模型,结合动画演示,加深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排尿的意义,分析尿液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总结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情境创设: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简答题:简要解释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尿液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和尿液成分等。同时,我会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予以关注。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扫清知识障碍。最后,我会布置与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主要成分。
2.使学生了解排尿的意义,掌握排尿的基本过程,包括膀胱的储存功能、尿道的排出功能。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此外,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身体变化和健康问题较为敏感。因此,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理变化,增强健康意识。
同时,初一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概述
本节课将主要探讨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我们将学习到人体是如何通过肾脏、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来将废物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的。

二、尿的形成过程
人类的肾脏通过不断的过滤血液来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这些废物物质包括尿素、尿酸、氨和各种盐类等。

这些废物物质被清除出去后形成的液体称为原尿。

原尿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处理后,被输送到肾盂中。

在输送的过程中,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分等的重吸收。

经过重吸收处理后的尿液,被称为终尿。

三、尿的排出过程
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来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人体的废物物质排出体外。

在泌尿系统中,肾脏排泄出来的终尿经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

在膀胱中,尿液被暂存,等待排出。

当尿液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通过排尿的方式将尿液排出体外。

当人体感觉到排尿的需要时,膀胱内的肌肉会开始收缩。

同时,尿道口的门也会打开,尿液顺着尿道排出体外。

当大便排出后,肛门会进行收缩以防止尿液和大便共存。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肾脏作为泌尿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过滤血液和重吸收的方式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在泌尿系统中,膀胱的收缩和尿道的门的打开才实现了排尿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知识,我们加深了对人体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认识,也明白了人体排泄废物的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尿液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4.讲解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尿液排出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整个尿液排出机制。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探讨重吸收作用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1.请学生绘制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明确标注肾小球、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尿液排出等关键知识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化、系统化。
2.根据课堂学习,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重吸收作用的意义、尿液排出机制等。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述严谨,学术术语使用准确。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涵盖尿液形成过程、肾脏结构、尿液排出机制等方面的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批改练习题,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尿液形成过程、肾脏结构、尿液排出机制等关键知识点。
4.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心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4.巩固提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一级主题“人与生物圈”中二级主题“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之后安排的,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章内容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果缺乏泌尿系统等排泄相关结构,调节只能是一纸空文。

因此这一章节也为后面内容做铺垫,才能使教学具有整体性。

本节课包括“肾”、“尿液的形成”和“尿液的排出”三部分内容,并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一个观察思考和一个分析讨论。

希望通过学习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片,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2、通过观察肾及相关的示意图,说出肾的结构特点;3、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图表数据,区分血浆、原尿及尿液,并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肾结构和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肾结构的精妙性,认同其形态结构特点与其形成尿液是相适应的;2、让学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现状: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呼吸及物质的运输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与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人体内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以及泌尿系统在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而人体内废物的排除与人体健康有紧密的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本课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和尿液的排出过程。

2、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3、认同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四、难点突破1、设计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2、媒体演示“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的flash动画及视频,将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用具制作课件、泌尿系统模型、自制“尿液形成的过程”演示实验、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录像视频。

六、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讲解法、图解法。

4启发诱导,小组讨论。

七、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讨论;2复习、阅读、观察、归纳。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地排出体外,而肾就像过滤器,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

肾单位将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

那么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板书课题2.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进行:1.复习提问:(师在黑板绘图)(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肾小体和肾小管)(2)肾单位中血液的流经路线是什么?(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肾静脉)学生思考后回答。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六、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3.4.1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七年级下册

3.4.1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七年级下册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进步。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成长。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持续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泌尿系统的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排泄的意义等关键知识点。
2.学生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举例说明:通过举例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如填写尿液成分表、解释排泄的意义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持排泄通畅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通过讲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使学生了解到水资源在人体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导他们珍惜和节约水资源,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泄的意义。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和实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及其重要性;2.掌握尿液产生的主要机制;3.了解尿液排出的途径和调节机制;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概念介绍;2.尿液形成的过程;3.尿液的成分和特点;4.尿液排出的途径和调节机制。

三、教学重点1.尿液形成的过程;2.尿液的成分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尿液形成的机制的理解;2.尿液排出调节机制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形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概念介绍(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介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尿液对身体的重要性。

3. 尿液形成的过程(25分钟)a. 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尿液形成的起始点。

b. 肾小球滤过讲解肾小球滤过的过程,包括滤过膜的作用和滤过液的成分。

c. 肾曲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介绍肾曲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以及其对尿液成分的调节作用。

d. 肾小管的排泄讲解肾小管的排泄过程,包括排泄物的形成和排出。

4. 尿液的成分和特点(20分钟)a. 成分的介绍讲解尿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分、废物、盐类和有机物质。

b. pH值和尿比重讲解尿液的pH值和尿比重,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尿液排出的途径和调节机制(15分钟)a. 尿液的流向和排出途径介绍尿液的流向和排出途径,包括尿管、膀胱和排尿。

b. 尿液排出的调节机制讲解尿液排出的调节机制,包括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以及神经反射的调节作用。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共同反思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尿液形成和排出的理解;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尿液异常的原因。

七、板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及其重要性;2. 掌握尿液产生的主要机制;3. 了解尿液排出的途径和调节机制;4.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的设计通过回忆“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引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由我讲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再由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进行的来引入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二、新课教学的设计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
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与肾脏相关的知识。

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2.将
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

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

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

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
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

4.教学内容的顺序更动为:先讲尿液的
形成,再讲尿液的排出,再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目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数据,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的设计由于本节内容量大,学生自始到终都处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多,故此环节我将之设为由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教师则用彩色笔勾出重点的方式,然幻灯片显示两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所设计的思考题,其中一道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见幻灯片7),另一道为拓展练习题(见幻灯片8),
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本节知识与上一章血液循环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学理念]采用认知发现说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

即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想,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的认知结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并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而建构起来的。

学生的学习属于接受式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新旧知识的整合。

是新课程所倡导
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尿的形成,[难点分析]一、本节难点为: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可分解为两个难点难点之一: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难点之二: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二、难点的突破策略1.制作视频剪辑(见幻灯片3)引导学生认识肾单位的结构2.制作肾单位(见幻灯片4,设置为自定义动画),巩固学生对肾单位的认识。

3.设计学生活动材料,通过资料分析二和三,得出尿液的形成经历了过滤和重吸收等两个生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