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网络道德论文2021字

网络道德论文2021字

网络道德论文2021字篇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一)对网络社会的理解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迅速渗透,“网络社会”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一种理解认为:“网络社会”就是指作为各种网络共同构成的“互联网”以及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所实现的“网络化”过程中“网民”之间的互动;另一种理解是以“网络空间”来界定“网络社会”;有人认为网络的本质就是一种“在线”整合体,也有人从传播学的角度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模拟传统社会传播形式的数字化平台,或者说与现实社会并列的虚拟传播环境,一个虚拟社会”。

无论怎样理解,“网络社会”都是一个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系统有着较大差异和区别的网络空间系统。

直观地看,网络空间展现的纯粹是数字信息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其背后存在的是被数字信息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呈现出与现实社会交往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网络社会不同的伦理道德特点。

(二)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第一,网络社会道德标准的不确定性道德标准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形式主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道德活动范围受物理空间限制。

道德交往一般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过程受制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交往的范围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道德评价标准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通过历史的积淀趋于稳定、统一,并带有民族性特征。

而网络社会,网络化的道德交往是虚拟空间的反映,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道德关系不仅仅是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大量陌生的、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而对同一性质的行为,其道德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网络社会道德行为的难控性首先,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离散结构,没有中心和界限,不受任何组织机构控制。

其次,与现实社会交往主客体不同,网络化交往的主客体处于“无标识状态”和虚拟状态下,可以隐藏姓名、身份、年龄、性别二形象等,因而信用度、可靠性无从谈起,更无组织机构加强控制,交往形式以字符为介,是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可相逢不相识,人们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或不约束自己。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范,可以应对网络文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挑战,是构建和谐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篇一《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范,可以应对网络文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挑战,是构建和谐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目前,部分教育主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手段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相对滞后。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加强理论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作者简介]曹文波(1980- ),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南京211167)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观念、认知、思维、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孕育天之骄子、时代先锋的高校及其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临网络和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内容和模式,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尝试和探索。

笔者将网络作为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工具”,着重以新载体的方式对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理论化、科学化。

一、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一)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范首先,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性冲击着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思想观念。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的意识形态渗透,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构成威胁。

西方文化冲击突出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借助于语言和信息的垄断,借“民主问题”、“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刻意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达到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目的。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阶段,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个体性格的可塑性很强。

长期使用网络,很容易被网络中“黑色文化”、“色情文化”等等所影响,受到互联网上所隐含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会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民族优秀文化的影响力。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迅速进入网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先进文化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征地,让先进文化在网络中充分发挥作用,以抵御国内国外敌对势力的攻击,消除各种反文化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接受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

2.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观和自律能力的影响。

网络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时失去了应有的鉴别能力,从而出现道德缺失、自律性差等情况。

很多同学用虚假资料、身份和别人聊天,也有部分同学浏览过黄色网页等等,大多数同学都不认为诚实守信是网络社会中的重要因素。

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迷恋网络游戏、网上聊天,逃课上网,荒废学业。

有的网上交友、甚至网恋,更有甚者因为网恋离家出走等等。

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遏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加强他律的手段,都是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网络环境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冲击。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主要是课堂宣讲、报告会、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社会实践及借助于校报、板报、校内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作为辅助手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5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5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5篇)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是教育主体(教育者)与教育客体(受教育者),二者也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范畴。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二者的关系、地位一直都十分明确:即教育者占据主动地位,按自己的要求和方式向受教育者“灌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

但网络时代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作用形成的,网络环境下主客体互动的本质同样是主客体之间你来我往的往返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沟通。

这种双向互动是教育者由“灌输”者转变为“对话者”,受教育者也由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互动主体”,主客体双方身份表现出了双重性,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模式由主客分开向双重角色转化网络的虚拟性、超时空性促使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角色的相互转化,同时,大学生作为我国网民的主要构成主体,近年来智能客户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也使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方式在各个高校生根发芽,这使他们接受外界的教育信息更加主动和广泛,接触的信息也更加多渠道更加复杂,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通讯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育者已经不再是必然的教育主体。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获取的机会是平等的,这就使教育者不再占据获取教育信息的先导和支配地位。

另一方面,教育客体日益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的影响,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价值认同。

(二)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方式由传统的人—人的直接互动向人—机—人的间接互动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在时间和空间始终保持一致,角色是不平等的:一个是占据主体地位,一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教育的方式也一般采用训导、要求、批评等。

但现在,面临网络时代不可逆转性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迎来颠覆性的转变,电脑逐步成为虚拟社群成员的沟通媒介“,键对键”这种即时的在时间上空间上不要求一定一致,更加宽松的接受信息教育的方式将会逐步取代“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在这种“人—机—人”的互动方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网络世界是绝对平等的,都拥有平等的话语倾诉权、意见表达权、信息使用权。

试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试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试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一、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同学中简单产生群体性效应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掩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简单实现宣扬尺度上的全都性。

但科学技术的高速进展和校内网建设的不断加快,高校生上网已成为特别一般而正常的事。

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言论都会在同学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

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精确推断真假、善恶,简单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典范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定。

〔三〕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公平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教育者不再神奇,权威在渐渐减弱。

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公平性激发着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许多同学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同学更情愿在公平互动中选择自己感爱好的一切,查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这项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其实施。

其次是加强网站建设,利用好现有的网站,在网页上设置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栏目,要从用户的角度去思索,要有美感和高雅情趣,不能总是说教式的。

〔二〕坚持“三贴近”的网络建设原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多数同学对于网站思想政治教育是持接受看法的`,但同时盼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同学。

因此,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具有生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必需以同学普遍能够接受的、受欢迎的方式去建设,内容不能就“思想”论“思想”,而是依托同学们所关怀的心理健康询问、就业指导、成才服务、法律询问、学术科研等活动开展,进而不断增添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1500字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1500字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1500字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使用网络技术和资源时应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原则。

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网络的重要用户群体,应该高度重视网络道德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中的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行为规范等方面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在网络中保护个人隐私是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大学生应当意识到自身在网络上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重要性。

首先,他们应该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和密码,避免被他人盗用和恶意攻击。

其次,不随意在公共场合或社交网络上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住址和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其次,保护知识产权也是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平台,知识产权的保护关乎创新和社会进步。

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非法下载、共享或转载他人的作品。

他们应该遵守著作权法规定,尊重原作者的权益,不得侵犯他人的版权。

在进行学术研究或参加比赛时,也应遵守相关的学术道德规范和竞赛规则,不得抄袭他人的作品。

此外,网络行为规范也是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网络社区的一员,应该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秩序。

首先,他们应该展示出友善和尊重的态度,不以恶意攻击、谩骂或网络暴力对待他人。

其次,应当遵守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不进行非法活动或传播非法内容。

同时,他们也应该尊重网络的公众道德,不在网络上传播谣言、淫秽、暴力和有害信息,以促进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和教育,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提供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可以结合课程设置相关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和规范,培养规范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家庭也应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并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

其次,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网络道德的监管和引导。

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一、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带来的机遇首先,网络有利于大学生有助多元观念、全球意识、效率观念的形成。

不同的文化、各异的思想、多元的生活方式,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打破了封闭、传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多元文化思想、效率国内外价值观念和全球意识的形成。

其次,网络的时代性变革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各种可供比较、对照、选择的生活方式、商业价值取向和科学观念。

这必将推动人们继而的思想解放,大学生作为新事物最敏锐的观察者和接受者必将首当其冲的接受创新、求实、竞争、文明、业务合作和发展等观念。

再次,网络传播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如报告会、演讲比赛、宣传橱窗、广播站、两课教学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让外部环境凸显出了局限性。

而网络技术的普及,无疑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网络为大学生的发展带来的挑战首先,网络女教师的虚拟性使大学生脱离实际。

网络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生存环境。

这种虚拟性在使人们逃脱现实的压抑,满足心灵的需求的同时,也以使人们逃避现实、脱离实际、回避困难。

大学生长期在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会带来会造成角色的自省迷失和多重性格,长此以往,他们会更加消极地付待现实世界。

其次,网络的匿名性引发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的错位。

网络中长期存在着许多不健康的违背公民道德行为行为,即垃圾文化。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信息几乎资讯成为一种免检产品,这给一些道德颓废者和不轨分子。

事实上,网络上时上的上大信息夹杂着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大学生如果健康的思想情操和坚强的控制毅力,一旦陷入其中,精神和意志将受到损害。

最后,网络的不可控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杂化。

如今,网络环境或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多元化、广泛化,一些不良的恶性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信息的内容可能与教育者宣传灌输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论文•相关推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论文(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论文篇1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摘要:随看校园网技术教育的香及与发展,大学生是上网的主要人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和应用,都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其中包括道德价值观和道德生活态度,网络技术亦是如此,即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

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

我校的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8%的同学收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4%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85.2%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

1、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1.1由单一封闭式向多元开放式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敞开思维的大门,正确引导大学生走进不同制度的社会和历史、现实和未来不同阶级所构成的信息时空,让学生经受多元化信息的冲击和洗礼,并教育学生用辩证法去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的教育,把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引向文明健康的方向。

1.2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批判式转变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道德教育再也不能仅仅让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学生在各种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会自主选择健康信息,并能对黄色和黑色信息进行反省、批判和处理,增强网络时代的自我保护和生存发展的能力,使大学生能树立一道无形的防线。

1.3由传统的单向教育观念向双向互动教育观念转变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心理和能力,如:指派德育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实际工作者或网络信息管理者轮流值班,关注网上信息,参与非同步讨论论坛上有关问题的讨论,与学生展开匿名对话等。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一)对网络社会的理解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迅速渗透,“网络社会”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一种理解认为:“网络社会”就是指作为各种网络共同构成的“互联网”以及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所实现的“网络化”过程中“网民”之间的互动;另一种理解是以“网络空间”来界定“网络社会”;有人认为网络的本质就是一种“在线”整合体,也有人从传播学的角度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模拟传统社会传播形式的数字化平台,或者说与现实社会并列的虚拟传播环境,一个虚拟社会”。

无论怎样理解,“网络社会”都是一个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系统有着较大差异和区别的网络空间系统。

直观地看,网络空间展现的纯粹是数字信息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其背后存在的是被数字信息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呈现出与现实社会交往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网络社会不同的伦理道德特点。

(二)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第一,网络社会道德标准的不确定性道德标准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形式主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道德活动范围受物理空间限制。

道德交往一般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过程受制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交往的范围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道德评价标准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通过历史的积淀趋于稳定、统一,并带有民族性特征。

而网络社会,网络化的道德交往是虚拟空间的反映,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道德关系不仅仅是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大量陌生的、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而对同一性质的行为,其道德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网络社会道德行为的难控性首先,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离散结构,没有中心和界限,不受任何组织机构控制。

其次,与现实社会交往主客体不同,网络化交往的主客体处于“无标识状态”和虚拟状态下,可以隐藏姓名、身份、年龄、性别二形象等,因而信用度、可靠性无从谈起,更无组织机构加强控制,交往形式以字符为介,是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可相逢不相识,人们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或不约束自己。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3篇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3篇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3篇第一篇政治社会化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其内涵非常丰富,简单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公民政治化的过程,是公民接受政治思想、政治文明与践行政治行为的过程[2]。

从功能视角来讲,一方面能够提升公民的政治素养,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与其他公共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良性开展,加快国家政治建设,推动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开展。

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在于关心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思维的养成,能够极大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将其培育为合格的公民。

政治社会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治修养养成的相关性主要呈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方面,政治社会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提供了极佳的视角与契机,为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教育提供了诸多平台,如: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政治经济文化开展的新常态等;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是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不仅需要国家和_的努力,比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法治教育,进行公共政治活动、升旗仪式,开展党建活动等等;而且还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教育与实践训练就是引领政治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审视国内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场域,存在大学生自主自觉意识不强、养成教育的内容与项目不宽泛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的养成,制约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健康开展。

1.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养成的自主自觉意识不够强。

网络道德议论文

网络道德议论文

网络道德议论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网络道德议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道德议论文1首先,应该对这些进行宣传,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比如,一个人正在做不道德的网络行为,我们应该向他知道网络道德的知识,从而使他回心转意,做一个守法的人。

这样就把网络道德知识宣传到社会上了。

网络上的资源无数,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宣扬色情、暴力的网站,这些网站寄生与网络之中,将会对社会安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破坏。

目前我国的公民年龄正在日趋低龄化也就是说会有越来也多的青少年接触网络,试想,那些网站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多巨大的影响。

所以,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将这类网站坚决除掉,还网络一片净土。

其次,网络道德还有一点是,非法制作电脑病毒。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记得在网络夏令营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电脑病毒的知识,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广告:当你进到一个网站时你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广告,大多数是与网络有关的相关产品,手机,电脑,MP3等等。

各大厂家都是找大的网站做广告,大概这有利于他们产品的销售吧。

但现在基于网络最赚钱的就要数网络游戏了。

盛大代理了传奇后,从一个无名的小公司变成了当今纯收入超过4亿的大公司,传奇,华裔代理石器时代等等,他们都赚到了N多的钱。

当然有钱赚大家都会去赚,一些大的站也开始代理网络游戏,比如163开始代理精灵。

还有SOHU网站等。

现在,网络已成为了家家户户的通讯工具,而我们现在也开始成为网络的一员,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为网络的安全做出贡献。

网络道德议论文2论文关键词:网络社会道德修养道德意识论文摘要: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因而道德在维持网络秩序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网络社会里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基本的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

网络道德论文范文(通用5篇)

网络道德论文范文(通用5篇)

网络道德论文范文(通用5篇)网络道德论文范文篇一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失范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后果。

笔者把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引入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的传播活动中,将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也分为内外两个因素:(一)外部因素(1)法制建设滞后,导致无法可依。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新闻事业的法律,虽然有些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凭借“第四权力”、“言论自由”的名义滥用媒体,但惩罚却无法可依,使得这些从业者有恃无恐,成为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2)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导致生存环境压力较大。

如今,我国的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市场、受众,媒体之间抢首发、抢独家的现象十分激烈,从业者在这样生存压力巨大的环境下,就会忘记自身的使命,从而成为赚钱的工具。

(二)内部原因(1)网络新闻媒体行业自身的体制不完善:行业岗位混乱,权责不够明晰;人事管理的不到位,门槛越来越低,导致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这就为职业道德失范埋下了隐患;考核制度的不规范,使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丧失前进的动力。

(2)从业者自身有问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只向“钱”看齐,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从业者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下降,助推了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失范现象。

此外,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也导致网络媒体从业者对新闻客观性、公正性认识不够深入。

二、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防范对策网络新闻媒体事业存在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已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做出努力来遏制此现象的发生,具体防范措施为:(一)净化网络新闻媒体行业环境(1)完善网络新闻媒体机构的体制建设。

从三方面入手:一要梳理岗位、明确全责明晰,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事。

二要强化人事管理,逐渐提高从业者进入该领域的门槛,从而使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强从业队伍道德素质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doc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doc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议大学生道德教育》摘要:道德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06-00-01一、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我国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改革开放前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受到冲击,社会道德价值观日趋多元。

多元化的社会道德观使得道德行为判断趋于相对性,道德行为正误的灰色地带逐渐扩大。

面对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和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渗透,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我意识、行为方式等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大学生在不断追求进步的同时,相当一部分人也在失去一些不该丧失的优秀品德。

道德滑坡不仅导致大学生在观念上、认知上出现许多偏差,甚至将他们引入误区。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道德教育的任务异常艰巨,必须直面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高度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努力解决道德困惑,帮助大学生辨别是非,学会判断和选择,逐步培养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道德成熟,使大学生群体成为最有活力的四有新人。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总体呈现积极、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

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接纳新观点和新事物,自主、进取、民主、竞争和平等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倡导和支持改革开放;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健康;自我认识清醒客观,心态平稳;发展、成才的愿望增强。

但他们同时表现出缺乏谦虚谨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挫折承受能力差;过分注重个性的张扬,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倾向增强,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

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认识不到位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使受教育者接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过程,是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论文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论文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论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工作。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论文篇1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引导路径摘要:当今已进入网络化时代,互联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网络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和高效率沟通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新问题。

尤其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其影响更大,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问题高度重视、教育引导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方式,以推进虚拟世界的网络德育建设。

关键词:网络道德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网络社会作为人类为自己开辟的另一个生存空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是一个缺少道德规范的领域,网络中的道德只能依靠个人的自律来维系。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冲破传统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时有发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和通过德育如何让人们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问题是我们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

一、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一)网络道德的含义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也就是网络社会,道德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增加了新型的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道德是以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其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它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本质联系。

道德规范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经受检验,得以发展。

它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

它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而发挥作用。

”[i]我们认为网络道德是人们在网络社会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二)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了大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

由于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交互性强、虚拟程度高、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从而引起了教育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大学生学习的社会化,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

网络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价值取向的紊乱、理想追求的弱化、道德行为的失范等负面影响,这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课题。

一、网络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1、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网络突破了以往的教育空间、时间的限制,使学生在无限的时间、空间中学到无穷的知识,可以将世界上所有著名图书馆的图书搬到每一个学生的面前,供他们自由检索和选择;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整合、吸收、创新,提高思想道德的认知力。

可以随时观察到国内及国际重大事件的变化、发展,便于接受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坚定自己的思想道德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网络为大学生拓宽了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健康的人格素质,是一名合格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智力因素只占20%,也就是说,非智力因素如个性特征、思想道德、意志品格、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往往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和外界的直接交往很少,缺少朋友,没有知己,有了苦闷常常无处宣泄,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关注。

网络的开放式与交互式,真正拓宽了大学生的道德途径,大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宣泄、释放内心的不平衡,可以从封闭、苦闷的状态下走出来,易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3、网络使大学生的主题意识不断增强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使许多人缺乏独立意识、缺乏创新精神,“唯命是从”、“人云亦云”的服从型人很多。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第一篇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以“慕课”这一现代传媒的形式进行,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育模式相比较而言,“慕课”的优势及其独特性表现在:第一,开放整合性。

“慕课”开辟了网络教育的新渠道,更能迎合大学生的特性。

第二,资源保障性。

强大的信息系统能为教育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自主灵活性。

赋予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场所,也可对不懂的地方多听几遍或者放慢,也可跳过比较容易的部分。

同时,打破了年龄、班级、学校、国家等界限,使学习呈现社区特征。

但是,作为一种虚拟教育传播途径,这些优点不足以取代校园学习,因为校园里存在的师生面对面交流争论,对学生综合素养锻炼更大,比如参与倾听的能力、说服的能力、谋求共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能力。

为此,需要教育者探索并构建一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慕课”形式的实效性的保障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慕课”实效性不足的表现面对这种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教育本质是否偏离、教育成效可否达到预期、教育反馈是否真实、教育优势能否成分发挥等都是突出问题。

具体而言,其实效性不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内容不够充实,形式化严重。

“慕课”的形式其实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以结构化的知识传授为主,相应就继承了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适合分布式认知和思维能力培养;从教学论的视角,“慕课”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即“刺激-反应”理论的教学,程式化的教学模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计简单,既没有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学员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

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无法触动心灵,也就难以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及时互动,教学内容输出与教学效果反馈链条断裂,自然无法真正实现“引导式”授知。

2)教育信息更新缓慢,滞后期较长。

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大学生有时感受不到慕课的便捷性,而不对称的信息交换与严谨性的缺失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与不准确,如2015级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材是2015年新编定的内容,而慕课上的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方面建设论文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方面建设论文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方面建设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决定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整体形象,代表着我国新一代人才的综合表现,作为年轻的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方面建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方面建设论文篇1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摘要: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提出新的挑战。

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出发,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出发,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些建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网络道德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道德建设一、网络道德的含义道德是指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规范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促进人的善行的规定,主要是通过激励人的善行去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

道德规范是具体的,每一种道德规范只是针对一类行为所做出的规定。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整个信息活动中信息加工者、传递者、使用者相互之间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信息道德规范。

网络道德包括了在网络信息的交流与利用中遵守信息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信息犯罪等内容。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一)网络使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各种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西方文化有优有劣,其所宣扬的价值观并非都是可取的,像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性开放等一些西方腐朽思想,对人们的意识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在面对这些腐朽思想时难以鉴别和判断,无法做出取舍,有的学生甚至全盘接受,这些腐朽思想腐蚀了大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密度最高的人群,可以说,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个性、思维、行为以及价值观既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在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了高效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64-01
据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了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

网络文化的多元化,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了很多负面影响。

一、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自由地选择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网络传播具有及时迅速的特性,这就使我们突破了原来狭小的空间范围,即使远在千里的人们,也能进行“面对面”传播和交流信息。

(三)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进行交流和学习,讨论各种问题。

(四)互联网具有匿名性,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以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五)网络传输信息的成本比较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发布信息,共享信息,在线观看视频,欣赏音乐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网络时代给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冲击
(一)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当前,很多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对社会主义国家展开思想渗透和文化影响,大肆宣扬所谓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等意识形态,使得很多大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意识逐渐淡薄,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

其次,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缺乏有效的把关,使得良莠不齐的信息以极大的能量汇集到互联网,至使各种网络犯罪、暴力、色情大量充斥在网络银屏,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和鉴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严重的话,会导致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

(二)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传统道德的不良影响
当前,网络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网络上的各种垃圾信息也随之出现。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出于好奇心理,私底下会主动去浏览一些色情和暴力网站,这样,长久压抑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放纵。

在各种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的影响下,大学生当中出现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泛滥,道德意识严重弱化。

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
性和隐蔽性,很多网民缺乏有效的约束,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进行各种伪装,肆意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引发很多网络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极大。

(三)网络时代对青少年人格品质的不良影响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人们的交往方式比较单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较亲密和频繁。

而互联网出现以后,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空进行交流,这就极大地减少了大学生人际间的交往,甚至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

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逃避现实社会,和自己的家人、同学和朋友渐渐疏远。

长时间以后,容易导致大学生个人人格的扭曲。

此外,由于网络身份的可变性,人们可以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网络角色,这种不稳定性和多面性常常使人陷入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人格的异化。

三、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上大肆宣扬西方文化,对此,高校要高度警惕,集中精力,开发建设传播本国先进文化和正面信息的网站,不断提高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保护我国的信息传播领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这方面,清华大学所办的“红色网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同时,我们要对学生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当前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觉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渗透,弘扬和创新本国的民族文化。

(二)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相关的法制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注重网络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要把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同时,要加强,《宪法》、《民法》、《刑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让大学生明白,网络是现实社会的虚拟,公民在网络世界同样要遵守现实社会的法律法规。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的素质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教学成果,尤其在网络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对整个网络环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善于从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会比较熟练地运用网络,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具备良好的网络道德,模范遵守网络信息的法律法规,面对学生的来访咨询,能够给学生良好的建议和启迪,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80后和90后的一代,相对来说,生活普遍比较顺利,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而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大学生到毕业关头,往往因为找工作不如意等,造成很大的心里落差,进而荒废学业,甚至整日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加强对大
学生意志力、自制力和心里承受力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

要及时疏通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各种心里健康咨询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瑜.试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转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2).
\[2\]史铁杰,张婧平.高校德育工作如何应对网络环境的冲击\[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