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始建于1930年5月,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学科底蕴,是海洋大学历史最悠久、特色最突出的学科之一。

林绍文、童第周、曾呈奎和方宗熙等著名学者曾先后担任过系主任,一批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如曾省、刘咸、朱树屏、张玺、高哲生、张致一、李嘉泳、郑柏林、薛廷耀、邹源琳、李冠国等名师先后在本院执教,为学科树立了优良的学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八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与辉煌而艰苦的创业,学院无论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建成了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在内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

海洋生命学院下设海洋生物系、生物工程系和环境生态系,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化与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学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国家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了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植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 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海洋生物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还拥有生物工程硕士点等共计13个博士点和14个硕士点,设有生物学和海洋(生物)科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八十年来,为国家生命科学特别是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培养出了大批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效惠、张致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等。

目前有在校本科生86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0余人,博士后6人,外国留学生4人。

海洋生物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海洋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重点支持下,学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机构,设有“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同时拥有山东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海洋遗传学与种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大学

附件二: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黑体小四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参照写法】本学科点的前身是1972年设立的药用生物专业,1980年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办药用植物专业,1999年改为中药学专业招收本科生。

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06年自主设置药物化学和中药生物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点现拥有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及陕西省中药新药研究工程中心等研究机构和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和陕西省创新团队。

拥有包括600兆核磁共振-质谱-HPLC联用仪在内的一批重要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成药性评价,活性成分筛选,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等工作。

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35余项,其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20项。

共获得包括省部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励3项。

二、培养目标【参照写法】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前沿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进行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在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主要研究方向【参照写法】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中药学,药物化学,中药生物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中药化学成分与成药性评价: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寻找有效成分,通过各种药理学方法评价其成药性。

2、中药及复方代谢与受体色谱:研究中药及复方的体内代谢过程,把与药物分子作用的受体通过化学方法固定到色谱柱上,以此受体色谱方法来筛选中药及复方的活性成分。

3、中药活性成分合成及结构修饰:对于活性好、天然含量低、结构不太复杂的中药成分设计合成的合成方法来大量获得;对于活性不够高或毒性太大的成分进行结构修饰来提高活性降低毒副作用,以此来获取能够成药的化合物。

华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ppt

华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ppt

金27 项。
❖ 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我校控制系共建)、
❖ 生物信息与分子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英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
❖ 中德马普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合作实验室、
❖ 中法联合药物开发及筛选中心、
❖ 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研究中心、
❖ 中-韩生物材料与纳米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FDG建模与检验
士点, 13 个硕士点
❖博士点:
❖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 、生物信息技术、生物材料与组 织工程、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光子学
❖ 生物学(一级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微生物学、遗传学
❖博士后流动站:
❖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队伍
❖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91%。学院先后有2 人荣膺国家 千人计划,1人荣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7 人荣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人荣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3人荣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 才,7人荣膺湖北省杰出青年,3人荣膺湖北省楚天学者; 3 人荣膺湖北省楚天学子,1 人荣膺湖北省名师,师资力 量雄厚。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
Contents
学院简介 专业学科方向 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 本科生就业与发展 研究生发展概况
学院简介
❖ 始建于1980 年生物工程系, 1999 年成立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
❖ 全国首批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授与权的单位之一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物理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 ❖ 现有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个博

2019年北中医生命科学学院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中医生命科学学院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中医生命科学学院中西医结合药理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

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

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

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院系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立于2016年10月29日,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教授为首任院长,史渊源教授为常务副院长,卢涛教授、王建勋教授为副院长,现任党总支书记为姜苗同志,党总支副书记为许珊同志。

自创办之日起,生命科学学院广泛招贤纳才,不断壮大师资力量,积极引进具有多种交叉学科背景的国内外专家团队、海外教授学者。

现有教职工74名,其中教授/研究员2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9名、讲师/助理研究员25名。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中青年骨干教师55名,包括从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伊利诺斯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引进的8名留学归国人员。

学院目前共有硕士研究生120人,博士研究生35人。

下设4个教学机构、3个科研中心以及学院综合办公室。

4个教学机构为:生物化学教研室、生物科学教研室、免疫与微生物教研室、生物制药教研室。

3个科研中心为:整合医学中心、肿瘤转化医学研究所、医学气功研究所。

同时拥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药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以上数据截止到2018年11月5日)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学院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逐渐深入,与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十余个科研团队展开积极探讨与相关合作。

生命科学学院的创立,将聚焦于传统中医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领一个崭新的生命科学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物系已有80多年历史,1992年成为现在的生命科学学院。

老一辈科学家为本学科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创造了优良的学术氛围。

植物学、生物化学等二级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批准的博士点。

1999年,我院生物学学科成为全国首批一级学科。

我院生物学学科的二级学科方向齐全,历史悠久而又勇于探索和创新,师资队伍强,人才培养经验丰富,使本学科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院植物生理学等四个博士点在1988年被当时的国家教委评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在2002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北大生命科学院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博士点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自1996年以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北京大学“创一流大学985工程”等重大项目支持,获得这些项目支持经费超过8000万元,极大改善和装备了科研和教学基础设备和设施,优化了科学研究条件,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科研和教学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水平。

同本学科直接挂钩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蛋白质工程与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膜及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努力向上,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

博士生导师36名,教授43名,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长江特聘教授8人,获杰出青年基金者12人,获博士学位者68人。

根据本学科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和我国的特点与需求,结合我校的条件以及长期的积累,本学科已形成了下列几个方向并各具自己的特色: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及工程。

目前,我院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每年4000余万元,其中包括科技部“转基因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主持项目和子项目若干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

近3年来,本学科共发表SCI级刊物上的论文数百篇。

近年来还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刊物(如Nature, Nature Cell Biol., PNAS, Plant Cell, JBC等)发表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学专业介绍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学专业介绍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学专业介绍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一门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兰州大学生态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在理论生态学方面针对国际上讨论的生态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若干假说,受到了国际生态学界的关注;在竞争理论、进化稳定性对策、生态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干旱农业生态研究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并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关键问题,由赵松岭教授总结出的集水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已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本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建有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生态学重点学科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学教学和科研体系。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宏观生物学范畴。

兰州大学生态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选择,确立以理论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干旱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和逆境生态学。

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依托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理论生态学方面针对国际上讨论的生态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若干假说,受到了国际生态学界的关注;在竞争理论、进化稳定性对策、生态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进行了一系列草地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和示范,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利用“211”、“985”工程建设资金的支持,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建有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现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实践、科技成果转化、地方科技人员培训、技术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实践基地。

另外,经数十年的努力,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在干旱、半干旱区集雨农业的理论研究和集雨、低成本节灌技术的研制开发方面成果丰硕,居国内领先地位。

培养目标研究生应掌握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有关生物学、数学、地理学、环境学、社会生态学以及生态信息方面的知识,了解生态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生态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带头人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71002
专业带头人简介(生物技术专业)
那杰,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生物科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

1994年于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共党员,曾任大连市第10届青联委员。

教学与教学改革情况:主讲《细胞生物学》、《植物细胞工程》等专业主干课,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负责人,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负责人,“细胞生物学”精品课主持人,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作为副主编的研究生教学参考书《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一书被遴选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丛书》并获得大连市科学著作一等奖。

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项”项目1项,参加辽宁省教改项目2项,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科研情况:主要从事植物细胞生物学、生物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蜂毒抗菌肽对植物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抗病机理);在研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一种昆虫抗菌肽对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的机理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盐生资源植物辽宁碱蓬奶盐相关NAC转录因子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蜂毒肽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毒杀作物病原菌机理和植生效应”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

在《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曾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

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目录、参考..

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目录、参考..

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目录、参考书目、院校介绍专业目录:参考书目:703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14年80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复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院校介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2004年改系建院。

历经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的跳跃式发展,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为生命科学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与科研业绩突出,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学院由8个教学团队、1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生物信息中心、1个大型仪器平台中心和16个研究室组成。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83人,专业教师62人, 其中特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7名(全职5名),教授17人,副教授31人, 4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经历。

另外,入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1人,北京市“”引进人才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形成了一支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治学严谨、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学院以科学研究为龙头推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

近几年,学院主持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多项,研究经费6千多万元,学院的师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有11人次在SCIENCE、NATURE、CELL、PNAS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申请专利34项,14项获得授权,科研成果丰硕。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本中心现已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示范能力。目前可开设实验课程25门,实验项目达168个,主要面向生物科 学、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等专业,年实验学生数在1500人以上,年实验人时数超过10万小时。本中心同时为教师 的科研、企业合作、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实验平台。
本中心环境条件优越。用房面积5781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2985台件,设备总价值达3791.21万元,其中10 万元以上的设备有43台件,总价值2533.82万元,高内涵筛选分析系统、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 活细胞成像系统、小动物活体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SpectrumCT等百万元以上大型设备近十台。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5 人),副教授19人,博士(含在读)29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 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聘请了魏江春、赵尔宓和贺林3名院士及其他7名国内外专家为兼职教授。有国家杰 青级人才(双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 名,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教师1名,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 带头人4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六大人才高峰” 培养对象1人,省“岗位女明星” 1名,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 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出了高素质的人才,学院考研录取率一直名 列学校前列,就业率近100%。
学院领导
书记:王行晖 院长:李宗芸 副书记:刘训钊 副院长:张田军 副院长:温洪宇 副院长:陆军

2016-(招生宣传册)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Full(1)【精选】

2016-(招生宣传册)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Full(1)【精选】

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一、学院简介: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的前身“生命科学院”成立于2004年4月,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生命学院”,是学校的第十五个专业学院。

学院结合我校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技术教育与研究特色,重点开展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等特殊(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以及相关的基础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空间生物学”、“空间生物技术”和“航天医学工程”等特色学科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明显,涵盖学科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结构生物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材料、航天医学工程、磁生物学与生物电磁学等。

学院设有2个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生物技术本科专业;1个空间生物科学与技术国防特色学科(新兴交叉类)。

同时还依托我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及“材料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

此外,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及“材料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院下设2个专业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系;拥有1个首批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实验室—“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目前国内高校中第一个专门从事空间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的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特殊环境生物物理学研究所”;6个专业研究室和1个共享的仪器设备支撑平台,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9台套。

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工41人,教师27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7名(兼职3人),硕士生导师17人,已形成8个特色学科方向的研究团队。

学院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地位,已与德国空间局(DLR)、法国空间局(CNES)、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拉渥尔大学等多家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联合研究,平台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与交流。

各大学生命科学院介绍

各大学生命科学院介绍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是四川大学创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她已有80多年的悠久历史。

本院在学科上,覆盖了作为现代自然科学基础领域的生命科学和作为现代高新技术前沿领域的生物技术,以及它们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学院承担了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开展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双重任务。

学院拥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教职工13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23人,副教授39人。

知名学科带头人有梁厚果教授、刘世贵教授、张义正教授、陈放教授、许介眉教授和杨志荣教授、李旭锋教授、杜林方教授。

在高级职称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5人,占42%;45岁以下者占60%以上。

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5人。

现有省级学术带头人5人,省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入选者5人。

现有在读本科生800人;与三个医科院校联合培养学生141人;在读博士生、硕士生433人。

近十年来,已为国家输送了2000多名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

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多项,获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专著40余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

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取得显著成绩,开发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生物资源新品种与新产品,累计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亿元。

学院拥有价值上千万元的良好科研、教学装备,现有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实验用房,装备的仪器设备可供从分子、细胞、个体与群体各个层次上开展生命科学研究与教学。

学院的植物标本馆收藏标本50多万份,其中模式标本800余种、1000余份,在全国同类标本馆中位居前列。

动物标本馆现存标本近10万号,颇具特色,在西南地区及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还建立了四川峨边黑竹沟生物科学实习基地,若尔盖高寒草地草畜优化模式试验区和攀西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基地。

专业代码071000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代码071000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代码:071000 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一、学科学位点简介生物学隶属于生命科学学院,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和二期项目。

1998年我院获批遗传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动物学硕士点,2006年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硕士点,在此基础上,2010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获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生物学科现有教师58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6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6人,具有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药用微生物前期研发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遗传学课程群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江苏省高校药食植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中地共建遗传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中地共建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中地共建现代分析测试实验室、国家级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等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平台;拥有设备资产总值达7000余万元,教学与科研用实验室面积逾12000平方米。

另外,生物学学科具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物科学、生物制药等本科专业的支撑,相关生态学学科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目前,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6个二级学科招生。

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上海大学与中科院(长三角区域)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

上海大学与中科院(长三角区域)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

上海⼤学与中科院(长三⾓区域)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上海⼤学与中科院(长三⾓区域)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招⽣⼿册⽣命科学学院2013年3⽉上海⼤学⽣命科学学院简介上海⼤学⽣命科学学院的前⾝是由中国科学院王应睐、沈昭⽂、曹天钦、邹承鲁、钮经义等⽼⼀辈著名科学家亲⼿创建的原上海科技⼤学⽣物系,该系成⽴于1958年,曾培养出杨雄⾥、郭礼和等⼀代著名⽣命科学专家。

1995年该系经重组更名为上海⼤学⽣命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75名。

98%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学位,其中教授12名(博导7名)、副教授2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才2名、东⽅学者2名等。

学院设有⽣物学和⽣态学两个⼀级学科硕⼠学位授权点以及⽣物化⼯、⾷品科学两个⼆级学科硕⼠学位授权点;设有⽣物信息与系统⽣物学⼆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

拥有“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及应⽤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教委“分⼦⽣理学”重点学科。

⽬前在校硕⼠研究⽣近170⼈,博⼠研究⽣10多名。

学院⾯向国家重⼤需求,⽴⾜科学前沿,注重学科交叉,发挥团队优势。

在植物学、神经⽣物学、⽣物化学与分⼦⽣物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的特⾊。

近三年来,发表⾼质量学术论⽂近250篇,授权专利20多项。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60多项,累计到帐经费两千多万元,其中国家863项⽬2项、973项⽬5项、国家⾃然科学基⾦24项、农业部转基因重⼤专项3项。

取得了⼀批学术研究和⾃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2008年获上海市⾃然科学⼆等奖,两位硕⼠⽣分别获得2009和2011年上海市优秀学位论⽂奖,多位学⽣获得研究⽣创新基⾦、国家和学校各类奖学⾦。

为充分发挥上海⼤学与中科院科研院所各⾃的学术特长与资源优势,共同携⼿培养相关学科的⾼层次⼈才,促进科技创新,更好地从长三⾓区域出发,辐射全国,更好地为社会与经济发展服务,学院与中科院⽣命科学院(⽣理⽣态所、⽣化所、神经所、营养所、健康所、药物所、巴斯德研究所)、上海⾼等研究院、苏州纳⽶所联合招收培养研究⽣。

2015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

2015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

2015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校介绍本专业所在的学科领域目前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如何?生命科学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最迅速、最热门的学科之一,美国科研队伍中有50%都在研究生命科学,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国家对于生命科学的投入非常多,因此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另外,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基础科学方面,它可以帮助人类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促进对自然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索;从人类生活方面,生命科学与之最息息相关的领域有两个方面,即医学和农业。

医学可以帮助人类根据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研究发病机理,从分子层面定向设计药物,帮助人类克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顽疾,农业可以实现定向育种,实现农作物及动物的高产、优质、抗逆、抗病。

同时,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转化到非生物科学上去,例如DNA芯片等,进一步造福人类。

本专业从通俗意义上讲是做什么的?清华与其他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比较,有什么特点和优势?通俗来说,生命科学就是了解、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加以利用来造福人类,维护人类健康,提高农业产量。

生命科学可以从宏观层面、个体层面乃至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清华最大的特色在于从微观层面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其次,学科之间优势互补,强大的结构生物学、遗传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密切合作。

优秀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从国外引进大部分教师,且大多年富力强,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重视本科教学,80%的正教授参与本科生授课,80%的本科生课程由教授,包括院士,进行授课;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开设“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从2010年开始招收对生命科学具有强烈兴趣,并立志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

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可以学到什么?会学一些什么样的主干课?培养一些怎样的素质和能力?生命科学院在四门主干课(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开设大量选修课,同时通过基础及综合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基本课程训练,包括数理化基础,培养学生扎实的理科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以及批判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博士19人,硕士以上学位者占专任教师90%以上;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多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安徽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

生命科学学院是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立项建设单位,拥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和“生物化学”省级教学团队,建有“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抗衰老中草药抗衰老”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师范—应用—研究”三型并重的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省级实验区等学科平台。

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在省级大学生创业设计等竞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学生考研连续5年名列全校之首,学生考研率在毕业学生总数的37%以上。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生物学教学与管理、或能在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技术研发与管理、以及向国内著名院所输送从事生物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

动物科学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普通动物学、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生产学、家禽生产学、畜产品加工学、经济动物饲养学等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

园林专业:非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城市建设、园林单位和部门以及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美术基础、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测量学、园林建筑与结构、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等基础课程和拓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