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海南师范大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海南师范大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海南师范大学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规范学校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8月31日)、《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22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海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海口市琼山区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内的生产、经营、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或其它活动中,由于有关人员过失或自然灾害危及师生生命安全,或者3—30人中毒,或者需要紧急疏散10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

1.4 工作原则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等“三优先”的总体目标,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4.2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不断改进应急预案的全面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4.3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4.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防范工作相结合。

做好预防、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正常状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质准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1.4.5 反应快速,运转高效。

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学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组学校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组(以下简称处置工作组),统一领导协调学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大学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大学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环境稳定,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三、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校长- 副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后勤处处长- 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2. 应急工作小组- 环保应急小组:负责环境监测、污染源控制、信息报送等- 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员救治、防疫工作等- 交通保障小组:负责校园交通管制、疏散等工作- 通讯保障小组:负责信息传递、对外联络等- 新闻宣传小组:负责舆情监测、信息发布等四、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 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工作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 环保应急小组迅速开展环境监测,评估污染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

- 医疗救护小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并做好防疫工作。

- 交通保障小组对校园交通进行管制,确保人员疏散安全。

- 通讯保障小组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报事件进展。

- 新闻宣传小组做好舆情监测,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3. 应急恢复- 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清理和恢复工作。

- 对受影响区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标准。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 学校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应急药品等。

2. 人员保障- 学校应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师生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技术保障- 学校应与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学校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我校将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为确保我校师生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安全和稳定,迅速有效地处置突发环境事件,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范围内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导致的学校环境污染、破坏或危害,影响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事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学校环境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挂靠在学校安稳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办公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成员若干。

3. 各部门、学院应设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学院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应对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1. 预防措施(1)加强学校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学校环境管理体系,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3)加强师生环保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2. 预警信号当学校环境出现异常,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学校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向师生发布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分为四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四、应急响应1. 响应级别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应急需要,学校应急指挥部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级,由高到低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 响应措施(1)一级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向上级报告情况,请求支援。

(2)二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向上级报告情况。

(3)三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必要时向上级报告情况。

(4)四级响应: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关注事态发展,根据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学校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发生的以下突发环境事件:1.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2. 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事件;3. 化学品泄漏、火灾等事故;4. 其他可能对学校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长:校长副指挥长:副校长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收集、整理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2)制定应急处置方案;(3)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4)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5)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

3. 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保障等工作。

组长:保卫处主任成员:后勤处、医务室、各班级班主任等相关人员四、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1)应急救援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评估事件影响;(2)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疏散人员、隔离污染源、灭火等;(3)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3. 应急救援(1)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2)对受影响人员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3)对受损设施进行抢修,恢复正常运行。

4. 后期处置(1)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原因调查,查明事故原因;(2)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恢复正常运行;(3)对受影响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恢复正常生活。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防毒面具、防护服、应急药品等。

2.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应急资金,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意义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学校环境突发事件,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在教育教学、校园活动、生活服务等领域发生的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学校应急指挥部(1)职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组成:校长任总指挥,分管副校长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学校应急办公室(1)职责: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2)组成:由办公室、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学校应急小组(1)职责: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组成:由教师、学生、安保人员、医护人员等组成。

四、应急响应程序1. 紧急启动(1)学校应急办公室接到环境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

(2)学校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应急会议,研究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2. 现场处置(1)学校应急小组迅速到达现场,了解情况,组织救援。

(2)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3)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现场秩序。

3. 消除隐患(1)对事故原因进行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2)对受影响区域进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

4. 信息发布(1)学校应急办公室负责对外发布事故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根据事故进展情况,适时调整信息发布内容。

5. 恢复工作(1)学校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决定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学校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善后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学校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应急小组等人员要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资金保障:学校设立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3. 物资保障:学校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医疗救护用品、食品、饮用水等。

4. 信息保障:学校建立应急信息平台,确保信息畅通。

高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高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高校在校园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等。

旨在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师生员工和校园环境的影响。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环境风险监测,提高预防能力,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2.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协同作战。

3. 安全第一,保护生命: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失。

4. 科学决策,依法依规:根据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依法依规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校领导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成员:各学院、部门负责人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决策。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环境监测、污染源控制、应急处置等工作。

(2)应急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供应等工作。

(3)信息报送组:负责事件信息的收集、汇总、报送等工作。

(4)宣传舆论组:负责宣传引导、舆论监控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车辆、人员、设备等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现场处置(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2)对污染源进行隔离、封堵,防止污染物扩散。

(3)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4)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减轻环境污染。

2. 应急物资保障(1)根据应急需求,及时采购、调配应急物资。

(2)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满足应急处置需要。

3. 信息报送(1)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2)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单位的沟通协调。

4. 宣传舆论(1)发布事件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2)密切关注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5. 后勤保障(1)确保应急车辆、人员、设备等后勤保障工作。

(2)协调周边单位、社会力量,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高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高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环境安全,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空气污染事件:如工业废气、建筑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等造成的空气质量恶化。

2. 水污染事件: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造成的河流、湖泊、地下水污染。

3. 土壤污染事件:如重金属、农药、化肥等造成的土壤污染。

4. 生态破坏事件:如森林火灾、野生动物伤害、植物病虫害等造成的生态破坏。

5. 其他突发环境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校园环境损害。

三、组织体系1. 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设立应急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四、应急响应1. 预警与报告(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校园环境质量的监测。

(2)发现突发环境事件苗头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2. 应急处置(1)采取应急措施,切断污染源,降低污染物排放。

(2)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恢复环境质量。

(3)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救治,保障师生生命安全。

(4)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师生通报事件进展和处理情况。

3. 应急恢复(1)恢复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2)对受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功能。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学校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基金,用于应急处置和恢复工作。

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3.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环境监测和治理水平。

校园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为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校园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校园环境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校园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校长(2)副指挥长: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3)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保卫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工作。

2. 各部门职责(1)教务处:负责组织教学秩序恢复,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2)学生处:负责组织学生疏散、安置和安抚工作。

(3)后勤保障处:负责应急物资保障、场地安排、餐饮供应等。

(4)保卫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交通管制、信息报送等工作。

(5)医疗保健室: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6)其他部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按照指挥部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四、应急响应1. 信息报告(1)发生突发事件后,各部门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信息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伤亡情况等。

2. 紧急处置(1)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

(2)根据事件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如疏散、救援、隔离、消毒等。

(3)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件损失。

3. 后续处置(1)根据事件发展,调整应急预案,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2)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善后工作,如恢复教学秩序、安抚师生情绪、恢复校园环境等。

(3)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如帐篷、食品、药品、消毒用品等。

2. 人员保障:组织应急队伍,提高应急能力。

3.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资金,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六、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应急响应、现场处置、信息报送、物资保障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应急预案。

高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高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高校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事件对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校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火灾、地震、洪水、雷电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事故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高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和监督全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处置组、应急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善后处理组等五个小组,具体职责如下:(1)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制定应急响应方案,收集、整理、上报相关信息。

(2)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环境监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人员疏散等工作。

(3)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运输、分发等工作,保障应急响应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宣传报道组:负责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及时发布应急响应信息。

(5)善后处理组:负责环境事件善后处理、损失评估、责任追究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发现环境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 现场处置: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环境监测:现场处置组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事件影响范围和程度。

4. 应急保障:应急保障组确保应急物资供应,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5. 人员疏散:现场处置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组织受影响区域师生员工疏散至安全地带。

6. 信息公开: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应急响应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7. 善后处理:善后处理组负责环境事件善后处理、损失评估、责任追究等工作。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学校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2.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技术保障:加强环境监测、评估等技术支持,提高应急响应的科学性。

校园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校园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校园突发环境事故,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环境安全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污染、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地震、洪水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校园环境事故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校长(或其授权人)(2)副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各学院(部门)负责人(3)成员:安全保卫处、教务处、后勤处、学生处、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2. 应急指挥部职责(1)组织、指挥、协调全校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响应工作;(2)决定采取的应急措施,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3)向市政府、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4)组织开展事故调查、评估和总结。

3. 各部门职责(1)安全保卫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等工作;(2)教务处:负责组织师生撤离,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有序进行;(3)后勤处:负责提供应急物资、设备,协助开展事故处理;(4)学生处:负责安抚师生情绪,协助开展心理疏导工作;(5)保卫处:负责协助安全保卫处开展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等工作。

四、预警与预防1.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校园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 加强对师生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3.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能力;4. 加强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安全。

五、应急响应1. 初步响应(1)发现突发环境事故后,立即启动本预案;(2)应急指挥部迅速召开会议,分析事故情况,确定应急响应等级;(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1)安全保卫处:组织人员疏散,确保师生生命安全;(2)教务处:组织师生撤离,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有序进行;(3)后勤处:提供应急物资、设备,协助开展事故处理;(4)学生处:安抚师生情绪,协助开展心理疏导工作;(5)保卫处:协助安全保卫处开展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等工作。

学校突发生态环境应对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生态环境应对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生态环境应对应急预案一、目的和原则为了提高学校对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遵循以下原则:1. 以人为本,保障师生安全;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 节约资源,高效利用;5.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范围内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突发性污染事故;2. 自然灾害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3. 校园绿化植物病虫害大面积爆发;4. 校园内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三、组织机构1. 成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为成员。

指挥部负责学校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研究制定应急预案,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应急工作。

2. 设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3. 建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队伍,由相关部门和师生组成,负责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校园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

2. 加强校园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提高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的自净能力。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明确生态环境风险区域,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5.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制定预警分级标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五、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生态环境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应急办公室。

2. 应急办公室迅速核实情况,向指挥部报告,并根据事件性质和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3. 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应急队伍进行现场处置,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应急预案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环境事件对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保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范围内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指挥部负责学校突发环境事件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 各部门应急小组: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应急处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部门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预警与监测1. 预警级别: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紧急程度,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2. 监测与预警:学校安全管理处负责监测学校周边环境,及时收集、分析和传递环境信息,发现环境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应急指挥部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1. 一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者预计事件可能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时,应急指挥部启动一级响应。

学校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行动。

2. 二级响应: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者预计事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时,应急指挥部启动二级响应。

学校进入应急状态,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行动。

3. 三级响应: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或者预计事件可能造成较大损失时,应急指挥部启动三级响应。

学校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行动。

4. 四级响应: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或者预计事件可能造成一般损失时,应急指挥部启动四级响应。

学校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各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行动。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因素引起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衍生事件。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安全主任等为成员。

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学校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2. 设立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科,办公室主任由安全主任兼任。

3. 建立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包括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三、预警与监测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污染源。

2. 加强对学校内部环境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3. 密切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动态,收集环境污染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4. 当监测到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向指挥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应急响应1. 指挥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处置。

2. 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根据事件性质和程度,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封锁事故现场,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污染区域。

(2)根据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净化,消除污染源。

(3)对受污染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隔离,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4)对受污染的物品进行封存、处理,防止扩散。

(5)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请求支援。

3. 指挥部根据应急队伍的报告,适时调整应对措施,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4. 突发环境事件得到控制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善后处理,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校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校园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校园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成立校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2 应急指挥部职责(1)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校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2)负责制定、修订、完善应急预案;(3)负责组织开展应急演练;(4)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校园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

2.3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指挥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环境监测、应急物资供应、人员疏散等工作;(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防疫消毒等工作;(4)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应急信息、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保障、交通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3.1 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监测;(2)加强对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3)开展环境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4)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3.2 预警信息(1)接到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信息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风险。

四、应急处置4.1 紧急处置(1)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现场处置组迅速到达现场,开展环境监测、应急物资供应、人员疏散等工作;(3)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对疫区进行防疫消毒;(4)信息宣传组发布应急信息,开展宣传教育。

学校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目的和原则为确保学校在生态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提高学校应对生态环境事件的能力,减少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应急处理原则:1. 生命至上,救人第一。

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优先保障人员疏散和救治。

2. 快速反应,有序组织。

一旦发生生态环境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

3.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事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4. 各负其责,协同配合。

各部门要按照预案要求,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共同应对生态环境事件。

二、应急组织架构学校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学校生态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学校应急办公室:设在环保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应急小组:根据生态环境事件的类型,设立相应的应急小组,如水质监测组、空气质量监测组、垃圾处理组等,负责具体应急措施的实施。

三、预警和信息报告1. 预警信号:根据生态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预警信号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红色、橙色、黄色。

预警信号的发布由学校应急指挥部决定。

2. 信息报告:一旦发现生态环境事件,立即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报告上级环保部门。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

四、应急响应措施1. 人员疏散:立即启动人员疏散计划,迅速将师生疏散到安全地带。

必要时,向上级部门请求支援,协调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提供临时安置场所。

2. 救援救治:组织救援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救治工作。

联系医疗机构,准备救护车辆,确保受伤师生得到及时救治。

3. 环境监测:启动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评估事件对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境突发应急预案

学校环境突发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了有效应对学校环境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体系1.成立学校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学校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环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3.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1)校领导:全面负责学校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教务处:负责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3)学生处:负责组织学生疏散、安置和安抚工作,维护校园秩序。

(4)后勤保障处:负责组织物资保障、设备维修、供电供水等工作。

(5)保卫处:负责校园安全巡逻、交通管制、应急处置等工作。

(6)校医院:负责救治受伤人员,提供医疗支持。

四、应急处置程序1.信息报告:发现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2.应急响应: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应急处置:(1)人员疏散:组织师生员工按照预定路线迅速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现场救援: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3)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设备、药品等供应充足,满足应急处置需要。

(4)信息发布:及时向师生员工发布事件信息,消除恐慌,稳定情绪。

4.善后处理:事件得到控制后,组织开展善后处理工作,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五、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药品、帐篷、消毒液等。

2.人员保障: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3.技术保障:建立应急信息平台,确保信息畅通。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用3篇)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用3篇)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用3篇)【范文大全】应急预案是指在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环境危害和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指挥和救援预案。

它一般应以全面的防灾规划为基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组织机构为了加强落实此项工作,学校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组长副组长成员下设办公室,由z同志兼任主任。

由办公室成立安全应急疏散小分队:第一分队:分管领导,z担任分队长。

队员、立志楼全体班主任第二分队:分管领导,z担任分队长。

队员、凌志楼全体班主任第三分队:分管领导,z担任分队长。

队员、鸿志楼全体班主任第四分队:分管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z担任分队长。

队员:电教室全体成员第五分队:分管领导,实验室z担任分队长。

队员: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全体成员第六分队:分管领导,宿舍楼z担任分队长。

队员:全体寝室管理员二、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处室、各班的工作,各行其职,积极配合,作好学校的防火,防震等安全工作。

2、政教处负责各小分队日常开展的安全活动;负责全面安全的宣传工作;监督学校的安全工作的实施。

3、总务处检查学校的各个安全隐患,负责购置、悬挂、使用消防器材,保证消防设施的完整好用。

三、工作任务为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我校师生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各应急小分队具体任务如下:1、立志楼楼梯,由第一应急分队长负责;凌志楼楼梯,由第二应急分队长负责;鸿志楼楼梯,由第三应急分队长负责。

凡学生在校上课期间,各班教室前后门不闭锁,楼门必须敞开。

各层楼配备紧急事故应急灯和干粉灭火器,在紧急情况下,由各分队队员、任课教师协助分队长组织师生进行有序的安全疏散。

2、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楼由第四分队长具体负责,保证楼梯畅通。

配置的灭火器经常检查,保证完整好用,在紧急情况下,组织上课学生进行有序的安全撤离。

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目的为了提高学校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学校成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校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2 应急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和修订学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学院开展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3)负责对环境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4)负责向有关部门报告环境突发事件情况。

2.3 各部门、各学院职责(1)各部门、各学院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2)各部门、各学院要加强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测,及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3)各部门、各学院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三、应急处置3.1 信息报告(1)各部门、各学院在发现环境突发事件后,要立即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2)学校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迅速展开应急处置;(2)根据环境突发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3)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3.3 应急处置措施(1)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2)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封锁,防止事态扩大;(3)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确定事故原因;(4)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次生、衍生事件发生;(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四、善后处理4.1 调查评估对环境突发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查明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学校环境突发应急预案

学校环境突发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了确保学校师生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学校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2. 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

3. 做好信息报告和舆论引导,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发生的以下突发环境事件:1. 突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

2. 突发事故:如火灾、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

3.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 指挥长:校长- 副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各处室负责人2. 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 主任:安全办主任- 副主任:各处室负责人3.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 组长:安全办主任- 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五、应急处置措施1. 突发自然灾害-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 组织师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确保生命安全。

- 对受困师生进行救援,并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

- 恢复校园设施,确保教育教学秩序。

2. 突发事故-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 组织师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确保生命安全。

- 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

-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救援,排除事故隐患。

- 对受影响师生进行心理疏导,恢复正常生活。

3. 公共卫生事件-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 组织师生进行防疫知识普及,提高防疫意识。

-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做好信息报告工作。

- 组织师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六、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师范大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迅速、高效、科学、规范地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保护师生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1.2.1 以人为本。

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2.2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不断改进应急预案的全局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2.3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2.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登记管理,加大对重点污染防治设施、污染隐患、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的现场监察监测力度,对重点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实施自动监控,防患于未然;要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1.2.5 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辐射污染扩散的特点及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响应,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1.3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2008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200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04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3年12月28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2006年1月8日)、《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国家环保总局《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的暂行办法》(2006年3月31日)等,以及《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人大第102号,2012年7月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2004年11月12日)、《海南省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84号,2005年1月30日)、《海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琼府函〔2006〕97号)等。

1.4 概念、分类与分级1.4.1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遭受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1.4.2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突发环境事件根据程度划定为特别严重突发环境事件(Ⅰ级)、严重突发环境事件(Ⅱ级)、较重突发事件(Ⅲ级)和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等四级。

1.4.2.1特别严重突发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特别严重突发环境事件:(1)死亡30人(含30人)、或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3)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4)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遇到严重破坏。

1.4.2.2严重突发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严重突发环境事件;(1)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或直接经济损失在2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4)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境受到破坏。

1.4.2.3较重突发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较重突发环境事件:(1)死亡3至9人,造成中毒(重伤)5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2)因环境污染造成本地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的。

1.4.2.4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死亡2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2)因环境污染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1.5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辖区内发生人为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包括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源以及核、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环保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

2 应急组织机构2.1 学校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统一领导和指挥,组长由分管后勤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学校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校医院、学生处、团委、教育工会、监察审计处、宣传部、财务处、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等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

办公室设在后勤管理处。

2.2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部署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性工作;(2)启动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3)协调、指挥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4)负责向上级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查处情况;(5)负责跨校区环境污染事件的信息通报和协调处理工作;(6)建立各类事件应急专家库;(7)发布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相关信息;(8)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培训和演练。

2.3 学校突发环境事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1)督促落实学校突发环境事故领导小组作出的决定和指示;(2)拟订或组织实施应急预案;(3)督促检查事件应急监测、预警工作情况,并给予指导;(4)汇总有关突发环境事件的各种重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建议;(5)督促、指导有关部门事件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理和事后恢复工作;(6)组织制订事件应急知识、安全常识的宣传培训计划和应急队伍人员业务培训、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7)根据应急预案的规定,明确相关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工作中的职责;(8)落实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 信息报告3.1 信息报告方式和内容学校各部门和人员报告获得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客观、真实、及时,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3.1.1 Ⅰ、Ⅱ级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师生中造成不利影响。

3.1.2 初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3.1.3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3.1.4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3.2 报告程序和时限3.2.1 各有关部门应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做好事件报告工作。

对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或通过“110”、“12369以及其他通迅渠道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受报告应记录海南师范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威胁接报记录表。

3.2.2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后,对可能或即将发生Ⅰ、Ⅱ级突发环境事件的,1小时内向琼山区政府(龙昆南校区)或美兰区政府(桂林洋校区)和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

对已经发生Ⅰ、Ⅱ级突发环境事件的,1小时内向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报告。

发生Ⅰ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同时报告国家环保总局,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向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4 预防4.1 预防工作4.1.1开展污染调查,学校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类检查工作小组,开展对全校重点污染源的普查,掌握污染源产生、种类及区域分布情况。

各相关部门负责了解国内外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4.1.2 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

完善应急预案。

4.2 信息监测与预测4.2.1 建立健全监测制度,根据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人员,做好事件预测和监测工作。

4.2.2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应当开展对环境信息、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常规信息监测对事件易发地的信息监控,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对校区内容易发生事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监控,发现事件隐患及时处理。

4.2.3 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各类信息的分析、评估与判定工作,鼓励师生提供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5 预案及措施5.1 预警级别按照事故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接报信息,实地了解情况后,逐级报请应急办,由政府部门发布预警。

蓝色预警由县级人民政府发布,黄色预警由市人民政府发布,橙色预警由省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省应急办发布,红色预警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人民政府发布。

5.2 预警期的措施(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发布预警公告;(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请求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5)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质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6 应急响应6.1 属一般环境污染事件,由学校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超出学校应急处置能力的,立即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